第3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墨宝非宝作品一生一世江南老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昭昭本来惦记着买花糕,人家下午就售罄了。

唯一的纸袋里,是没卖完的萝卜丝饼。“哥,我要吃这个。”她鼓动沈策付钱,沈策犹豫着,剩到半夜的饼怕不好吃,钱包掏出来,迟疑是不是回去,让司机开车出去买。

“刚做的,刚做的,”摊主是一对老夫妻,见到昭昭格外喜欢,“姑娘饿坏了吧,里边还有吃的,等着啊。”老头特地拿来两个小板凳,让他们坐在门口。

没多会儿,留在后厨的吃的被拿出来,当客人一样招待着昭昭。切好的腊肠,大闸蟹,糯米糖藕……昭昭甜笑道谢,对人家老夫妻一笑,老夫妻更是高兴。

沈策个子高,不方便坐小板凳,起初是站着。昭昭拽他衣袖,沈策弯腰,她悄悄说:“大半夜的,你这么凶站在这儿,对人不友好,坐下。人家特地给你拿的凳子。”

沈策不得已,勉强坐下,两腿分开。

他不敢坐太实,凳子过于小。

昭昭把一只腿搭在他腿上,给他喂了块暗红色的腊肠。他慢慢吃着,见店铺不太亮的灯光落到她脸上。昭昭吃得香,笑得眯起眼,望了望远处写着酒的布招牌。

那块布,在夜风里翻转着。

沈策顺着她的目光,也望过去:“我第一次见你,就想到一句词。”

昭昭咬着萝卜丝饼,等他说。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他看回她。

这句子她念过,她偏头,笑着,吃着,沈策在夸她好看,她知道。

沈策见她头发乱了,替她理了理:“听过?”

她点头:“听过。”

“知道是写什么情景的吗?”

这她倒没深究过。

“是说,酒家里的卖酒姑娘美如月,挽起衣袖,露出的手腕比霜雪还白。”昭昭的气质并不像月的静,当时他也不懂,为何会联想到这句。

后来才明白,因为潜意识无法忘记一个少女在酒缸旁舀酒,偷喝酒的画面。

她点点头,忽然仰头,看黄色灯光下的夜空:“哥你看,下雨了。你快付钱,我们快回去,怕下大了,”说这话时,都不忘再咬一口手里的萝卜丝饼,口齿不清地低声说,“你多给人家点钱,人家明天的午饭都被我吃完了。”

沈策摇头一笑,费劲从小凳子里起身,顺手把她也拽起来。

付过钱后,老太太竟然还倒了杯牛奶给她喝,昭昭被这陌生人给予的友好感动,在老太太变着花样夸赞姑娘生得真好看的话语里,当着人家面喝干净了。

回去的路上,她从背后环住沈策腰,两人在细雨绵绵里,不紧不慢往客栈走。沈策怕绊到她,走得很慢,昭昭怕踩到他的鞋,也走得小心。

昭昭脸贴在他后背,笑着说:“哥这里人真好。”

他两手插在裤子口袋,用手臂夹着她的手臂,状似不经意回答:“这里人一直很好。”

一方水土一方人,千载未变。

翌日见到沈正,别说沈策,昭昭都无法立刻接受这种落差和变化。

前一日像个香客,灰色朴素运动衣,黑色双肩包走进寺庙的男人,后一日已经是双掌合十,眉目含笑的出家人。

沈正引他两人沿着黄色的墙壁,走到树荫下,对昭昭笑笑:“你来沈家日子不短,可惜都在国外,没机会相处。还是缘薄。”

昭昭红着眼,让开两步:“你们不用管我,聊你们想聊的。”她知道两兄弟感情深,不想让沈正过多和自己客套道别。

沈正和沈策并没像昭昭想的,出现多感人的一幕。两兄弟相视一笑,该说的早说完了。

“没等到你们结婚,别怪我,”沈正说,“我本该说个见证人。”

沈正的话,只有沈策理解:这世间,清楚他和昭昭前世今生缘分的,唯有这个堂兄。

沈策摇头:“你能在江边度我一劫,已经做得足够了。”

那夜在江边,昭昭是拉回他理智的第一人,沈正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那晚是危险的一局,危险不在于绑匪的狠辣,而在于沈策必须在保有过去记忆的用时,放下杀意。

沈正双掌合十,自此作别,他自黄墙红窗下穿过,入圆门,再没回头。

时逢夏日,还是周末,普陀山各个寺庙都是香客如云。

沈策见时辰尚早,带她到寺庙散心。沈策让她上香,她摇摇头:“我姐姐说,许愿要虔诚还愿,所以没有必求之事,不要麻烦菩萨。”

他点头。

“我们去洛迦吗?”她和沈策在池塘边,风凉处休息。

沈策默了会儿,说:“今天恐怕来不及。”

她遗憾:“你知道吗?我爸爸信佛。从知道你小时候在普陀住过,我就和他聊过几次。听他说,我才知道普陀洛迦是梵文音译。”

他颔首:“potalaka。”

“potalaka。”她学着念。

“从佛教引入中土,在朝文献里都会有potalaka,”沈策因为上一世昭昭信佛,对这些着重了解过,“不过因为翻译者不同,音译出来的文字会有差别。先是各个经文里有不同翻译,后来到世俗小说里,也有了不同翻译。”有的地方是“普陀”,有的会翻译成“补陀”等等,后两个字的变化更多,洛迦、珞珈、落珈,不一而足。

“追本溯源,如果说的是佛教圣地,都指得是potalaka这一个地方,”他说,“布达拉宫也是potalaka的翻译。”

她点头。

他遥望那个方向,最后说:“它的意思是,光明山。”

作者有话要说:……

……

……

……

后边是不定期更新,我会一直写,写出来就更,更到完结。

☆、第四十七章 尽说江南好(3)

自普陀而归,她在宅子里,继续完成和沈策合作的画。

“这部分和上河图很像,”姐姐在她身边,在展开的画上仔细看着,看桥,亭台楼阁,河水岸边的茶楼酒肆,河面上的画舫……细致到画舫船头,船内的每个人的神态都有所不同。

“嗯,”昭昭说,“他画柴桑,像上河图,我画南境山水,在画卷两旁,算是背景。”

“这里有个美人。”姐姐指一处。

河上远近十几艘画舫,她指得是最大的那一艘,极不同,旁边的画舫以女子为主,这艘上却都是男人。“这画舫上怎么都是男人?”她边看边奇怪。

“你们画的,你不清楚?”姐姐好笑。

“我没留意过柴桑的细节,”毕竟沈策连一个酒楼内的客人都要仔细描绘,细致到每一家店铺外的招牌,路边拉马车的马都各有不同,“哪里有美人?”

姐姐指船舱内的一个纤弱背影:“整艘画舫都是男人,独独这一个背影像女人。照古时的习惯,这应该就是个不见外人,被人藏起来的美人。”

这样吗?昭昭仔细看船舱里的那个影子。

沈策进到画室。

她闻脚步声,回头问:“画舫里有个女孩子?”

他眸光未变,近到她身前。

“是谁?”她猜想这其中典故,“有特别的故事吗?”

沈策凝住美人身影:“这是当时柴桑之主的结发妻子,十四岁就以美貌名扬南北两境,始终深藏府中,外人难见。”

“那时女孩子就不能随便出门了?”

他摇头:“那时不设男女大防,不会对女子如此限制。只是她怕自己被绑走,威胁到那位柴桑之主的安危,才甘愿隐身。”

为保护一个人把自己藏起来,藏一时容易,藏一辈子……有几人做得到?

“他们感情一定很好。”她说。

“他们自幼青梅竹马,感情始终如一,其后几经波折……”他停住。

“有情人终成眷属?”她期待问。

他看着她:“对,终成眷属。”

沈策还要招待的客人,来看过她们两姐妹,很快离开。姐姐和昭昭留在画室,因沈策的一席话,两姐妹对这幅图的细节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姐姐一寸寸看,昭昭一寸寸讲,其实都是沈策作画间歇给她讲解的话。

“人家能画上河图,是因为就在自己的朝代,”姐姐由衷佩服,“他竟能把一个千年前的城市画得和照片一样,这要查多少资料?准备了几年?”

“他专业和历史有关,一直对柴桑感兴趣,查过不少史料。”沈策对她讲过。

姐姐颔首,又问:“书上对柴桑的记载如此详细吗,过去是都城?”

“倒不是都城,是军事重镇……”昭昭被姐姐问住。

没有姐姐的追问,她不会深想这些。就算是当时的都城洛阳、长安和建康,也不见得能有如此详尽记载,详尽到每艘水面上画舫,街道店铺。

“也许,很多是他想象的。”昭昭如此理解。

收画卷前,她再次看那艘画舫,于船舱内见一图,图不见细节,一行极小的字吸引了她的注意,是:昭昭有光,利行兵。

“我们的名字。”姐姐同时捕捉到这两字。

她点头,感觉十分微妙。

姐姐走后,她问沈策这行字的意思,他似料到她有此一问,解释说:“那柴桑之主是南境名将,他的妻子常在军图写此句,讨个吉利。”

昭昭有光,利行兵。

如今一想,她确实是他的福将。昭昭一走,他便双目失明,再不见光。

夜里,沈衍的儿子邵邵不肯走,在画室陪他们。

洛迦山在画卷最右侧,落笔终成。

她观赏全幅画卷,仍无法挥散心中疑惑:“没见你这半年查阅什么书,你到底过去看了多少相关的书?”

“数不清。小时候澳门还没回归,身边人,包括自己都对内地所知不多。父亲就把我扔在藏书的地方,让我自己去看、去了解,”他四两拨千斤,讲到幼时的经历,“他认为,想要让孩子从内心认同自己的民族,先要从历史开始,五千年的历史是宝藏,是比语言教育更有力的东西。所以我那时读的书很杂,不光风俗人文,宗教历史,还有烹饪饮食。”

“烹饪饮食?”

他颔首:“小孩子看太深的东西没兴趣,从饮食入手最适合。”

这倒是。

画室有不少南北朝相关的书,他从书架抽出几本,翻开其中一本递给她:“饮食文化,这世界上没有能超过中国的。这是北朝的书,当时我们就有了炒、煎、炸、炙、炮、蒸、煮、烩、熘、酱、糟、醉这些烹饪手法,上面还介绍了酿酒,做豆豉、酱和醋,如何做乳酪和点心,慢慢看,很有意思。”

昭昭未来得及接书,被沈邵抢了先:“南北朝食谱?”

“不是,”他敲了下沈邵的额头,“不只有饮食。”

“刚说的那些,小舅爷爷会做吗?”沈邵追问,“照着试过吗?”

他未答。他了解得如此清楚,是因为这本《齐民要术》记载的饮食烹饪方法,恰是他上一世所在的前后百年。他所有的厨艺,都因为有个嘴馋的妹妹。

“还有,”他对昭昭说,“江南喜食腌鸭蛋,沿海爱好炙蜊,都有记载。”

这都是她过去爱吃的。

“那时就有腌鸭蛋和烤花蛤了?”她更惊奇这个。

一大一小两个听客,成功被沈策带歪了思路,直奔中华吃文化。

“我们中国人最会吃,”他带两人离开画室,“周朝炮豚是八珍之一。这本书写得更详细,在当时,炮豚和蒸豚都很受欢迎。”

大战胜后,他喜好亲手炮豚,给部下分食。

沈策带他们往餐厅走,纸质灯笼透出来的淡淡黄光,和月光交织,为他们指路。

“去五脏,茅茹填腹,以柞木穿过,慢火烤灼,”清酒涂抹上色,还要用麻油不停涂抹外皮,“其皮,色如琥珀,其肉,入口则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

再有酒,那便是大战后最好的犒赏。

说话间,已到餐厅外。这里灯光明亮,有熟悉背影在忙碌着。

这是给她的惊喜,从香港来的管家老夫妇正将一盘烤乳猪切片摆上餐桌。婆婆听闻昭昭遭了罪,内疚难眠,认为是澳门沈家没照顾好她。为弥补,她和老管家一起带了洋房的帮佣们,飞来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

婆婆因为年迈,久不下厨,逢年过节才会为沈家老小烧上一桌,如今夜这般,连点心小食都盯着做,已数年未见了。沈邵直呼占了小舅奶奶的光。

沈策从冰柜里,倒了两杯饮料,端来给这一大一小。

“是什么?”婆婆问。

“给小舅奶奶准备的,”沈邵拿起就喝,“说是天然蛋白饮品,小舅爷自制的。”

老管家皱眉:“拿什么榨的?”像在质疑饮品的配方。

沈策自幼被这两位老人看着长大,头回被他们当外人,唯恐自己配方不妥,喝坏了昭昭。他好脾气解释:“加了花生、榛子、核桃、腰果,巴旦木和碧根果,常见的东西。”

老管家略安心。

帮佣忙完,聚在餐厅里吃宵夜。

而沈策带着一大一小,还有老管家夫妇,在餐厅外露天餐桌旁,边吃边聊。婆婆为沈策证实,幼年的沈策终日泡在藏书堆里,沉迷过一段时间饮食文化,那两年见饭桌上的猪肉、烤鸭和蘸料,就要引唐诗“蒸豚揾蒜酱、炙鸭点椒盐”,见汤面就说这叫汤饼、水引,说面条是华夏起源的食物,连带念句晋赋“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

如此种种,常惹得家人在饭桌上笑声不断。

至深夜,沈邵去睡了,两人在卧室旁的影音室看电影,她仍回味无穷:“南北朝的蒸豚怎么做?和现在一样吗? ”

他摇头:“更复杂。肉煮半熟,以豆豉汁腌制,高粱米用浓豉汁泡成黄色,做成蒸饭。最后要把姜,桔皮、桔叶、蒸饭和猪肉放到一种叫甑的蒸食用具里,用三倍烧饭的时间蒸。”

他对这道菜最熟,因为她最爱吃。

“想吃吗?”他问。

“听着有点麻烦,婆婆会做吗?”

“她不会,我会。”

昭昭歪着头,瞧他。

“明天给你做。”他心领神会。

“那炮豚呢,正宗的那种?”

“都做。”

“还有什么做法吗?”

“白沦豚,和白切猪肉差不多,”他想了想说,“明天一道给你做,炮、蒸、白沦,一并做,你都试试。”

灯被关上,他抽出一张光盘,塞进光碟播放机。

屏幕被影片点亮,成了房中唯一的光源。

这影音室和香港小楼装修的一模一样,昭昭从没问过,他为何如此装修。这更像是一种心照不宣,像她在蒙特利尔装修的那个房间,他们两个都想让时间停在她十八岁那年。

那年,有着他们最朦胧、最不可言说的心动。

他坐进沙发里,轻搂她到怀里。

她懒懒倒下来,枕着他的腿,手指在他膝盖上无目的地划来划去,等电影开场。

片名跳出前,是全屋最暗的时候。沈策在这暗里,忽然悟到:最幸福的时刻,应该就像现在,能毫不费力说出“明天”的每一个夜晚。

☆、第四十八章 只合江南老(1)

捐赠仪式那天,在公众面前出现的是沈公和沈叔叔,而真正筹办这场慈善活动的沈策,早就带着昭昭和沈邵去了九江。那里有一家分公司,属于沈策自己的企业。

一群工作狂,以为老板来视察工作,兴奋准备了汇报材料。岂料,沈策一到九江分公司,第一个指令就是:骨干团建,去庐山、鄱阳湖。

手下干将们一通抱怨,控诉老板玩物丧志,在如此下去公司业务将停滞不前……突然,全体噤了声。玻璃墙外,沈昭昭牵着一个小男孩的手,进入沈策的办公室。

这些部下纷纷交换目光,原来老板消失几年的“为情所困”,背后竟有如此复杂、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十分钟后,老板有个七八岁儿子的消息传遍公司,甚至传回到总公司和远在新加坡的分公司……当公司骨干听到邵邵叫沈策“小舅爷爷”时,这个传闻早已无力澄清。

中午,一行人抵达鄱阳湖。

“深秋以后来露营的人多,”沈策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向夺,托了托自己的眼镜,指着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对昭昭说,“这里是鸟类越冬的地方。一到秋冬,就是白鹤的天堂了,还有数十万的天鹅,野鸭、大雁,最大的越冬鸟群都要来这儿。它们成群来时,你仰头看天,下雪一样美。”

她没见过候鸟迁徙,仅在非洲草原见过兽群迁徙,大概能想象出冬日盛况。

来程途中,向夺借着长江,给小孩子讲到赤壁之战,沈邵听得上瘾,等到鄱阳湖,他追问向夺,鄱阳湖的战争故事。向夺不了解这里,求助自家老板。

平时,沈策鲜少和人谈论“战争”,今日带昭昭在身边,站在鄱阳湖水畔,联想到他救昭昭出武陵郡,曾在此短暂休息,饮马鄱阳湖的那个傍晚,不免心中柔软,顺了小孩子的意:“柴桑是军事重镇,主要源于一山两水,庐山、长江和鄱阳湖。”

“长江隔开南北,有名的战事不胜枚举,”他望着烟波浩渺的湖面,“鄱阳湖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是朱元璋船队对阵陈友谅,历经三十六日鏖战,以20万兵力击败敌军60万,大获全胜。鄱阳湖一战后,朱元璋才敢放言——天下足定。”

他言罢,又道:“算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一场水战了。”

向夺被这几句话激得心生豪迈之意:“要能体验一回就好了,回到过去。”

“体验?”他看这个部下。

“一把神兵,驰骋天下,”向夺说,“乱世枭雄,这可是男人们的梦想。”

  如果觉得一生一世江南老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墨宝非宝小说全集一生一世江南老只要我们在一起十二年故人戏南瓜马车灰姑娘在暴雪时分我的曼达林神之左手轻易靠近至此终年黑白影画一生一世,黑白影画轻易放火念念不想忘蜜汁炖鱿鱼很想很想你密室困游鱼永安调突然想要地老天荒一厘米的阳光一生一世一生一世美人骨归路,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