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长白山的雪作品长白山下好种田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好了,大家把桌子收拾下去吧,白天孩子们都去上山,也该累了。没啥事就早点睡觉,明天还有活呢。”陈氏也下地要捡桌子,薛氏赶紧拦住,领着静雅和静涵菊把饭菜都收拾下去了。

等到屋子里只剩下老两口的时候,老爷子看了看陈氏,“你是不是看出什么苗头了?今天才回这么说的。”

“唉,啥苗头不苗头的,就是觉得她年轻轻的就守寡,也真是可怜。说良心话,这老二媳妇吧,虽说是有点好吃懒做,可是这几年对待志勇还是不错的。志勇常年的不在家,留她一个人守空房,想想也是可怜。这也是这些年我和老大媳妇一直都让着她的原因。我的意思,要真有合适的,就让她嫁人去吧,别强拧着让人家守寡,太坑人了。”老太太一边铺被褥,一边跟老爷子说着。“你看呢?”

“行,这些事你说了就算。咱家也不是那古板的人家,要是能找个好的,当然比在这守着强了。也是勇儿没福,怨不得别人。”老爷子叹了口气,没再多说。看陈氏把被褥铺好,就脱了衣服进被窝躺着了。“睡吧,明天还得早起上山呢,这头遍草才薅了连一半都没有。”说着,就睡着了。

陈氏每天在家里忙着这些活,也不轻快,抬头吹灭了油灯,也睡觉了。

自从陈氏那晚说完之后,魏氏倒是安稳了起来,每天在家做饭、喂猪,缝缝补补的,也不太出去了。陈氏看在眼里,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文翰和文成都去学堂念书去了,剩下静涵和文宣、文昌几个,还有林家的玉梅,一起去采猴子腿。薛氏自然是不放心的,于是也跟着上了山,留陈氏和魏氏在家看着晒猴子腿。这晒猴子腿也是有窍门的,不能直接就这么晒,那样晒出来成直的了,不行。要一边晒,一边揉,把每一根猴子腿都揉上劲儿,最后干成像螺旋这样子的才好。

这时候的太阳,已经很晒了,不能一直在太阳底下。陈氏都是把晒了一阵子的猴子腿收在一起,找个阴凉点的地方揉出来,然后再拿到太阳下晒着。这猴子腿大概要揉三遍才行,然后晒干就可以了。

到了中午,这些猴子腿已经有大半干了,薛氏领着孩子们也回来了。陈氏赶紧的去烧水烫菜,等菜烫出来,大家七手八脚的撸猴子腿。

“娘,快要过端午节了,咱家是不是的买些江米啊?”薛氏一边干活,一边问道。

陈氏想了想,“哎呀,这都进了五月了,你看我这脑子,忘的可够干净的。行,下午你要是有空就去镇上买些江米回来,过节了,怎么也得包点粽子。”

“成,其实咱村的杂货铺也有,不过比镇上的要贵点。反正也没啥事,我下午就去趟。过节老三、老四他们也不知道回不回来?”薛氏手也没闲着,没多会儿就撸出来不少了。

“谁知道呢?老三他们离着远,够呛能回来。毕竟是在人家的铺子里头,不是他自己说的算。老四倒是离的近,不过跟他丈母娘那边亲近,可能会去那边过节吧?不管了,谁爱回来就回来,不回来拉到。咱也不盼着,省得回来就跟掏把火似的,看了更难受。”老太太也寻思过味儿来了,儿子成了亲,就不光是儿子了。要求太多,只会让儿子在中间为难。

吃过了中午饭,薛氏就去镇上买江米去了,这里并不产大米,更不用说是江米了。薛氏买了十斤江米,花了七十文钱,然后又买了一包蜜枣,总共一百文钱就没有了。“唉,东西又涨价了。”薛氏心里想着。

回到家,找了个大盆把米泡上,光是这些江米根本就不够吃的,薛氏找出来大黄米,又泡了十斤。今天已经是五月初三了,明天包粽子,晚上煮了,到端午早晨就可以吃了。

五月初四这天,薛氏没有跟着上山,而是留在家里包粽子。总共二十斤米,薛氏、陈氏、魏氏,还有慧心四个人一起包,静雅也在一旁学着,倒是没用多长时间,就全都包好了。

初五的早晨,天还没亮呢,薛氏就把文翰他们全都叫了起来。孩子们穿好了衣服,然后跑到小河边洗了把脸,就往南面的山上跑去。一口气蹬到一个小山头,坐在那等着日出。没多会儿,橙红的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

孩子们都欢呼着,“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

看完日出,大家就下了山,随手在河边掐了些艾蒿,插在自己家的大门上。进了屋,陈氏已经把粽子全都捞出来了,还有一大盆的鸡蛋。“快来吃粽子和鸡蛋。今天早晨就是这个饭了,随便坐下吃就行。”

孩子们都拿了两个鸡蛋,当然不能这时候就吃,一会儿要拿着出去和人家比谁的鸡蛋最硬。就是两个人都拿着熟鸡蛋,使劲的碰对方的,看谁的先破。这孩子们最爱玩的游戏,也只在端午的时候才会有鸡蛋让他们这么玩。

“今天是端午节,你们几个小的就别去上山了,也够你们累的了。”陈氏看着这些孙子孙女们,说不出的开心。

“奶,今天学堂里放假,我和文成都商量好了,今天还得上山去。总共也没有几天好时候,过几天猴子腿就老了,能抢着弄点就弄点吧,这都是钱呢。”文翰拿了一个粽子,正在那扒皮呢。

“行,那你们就随便,我就是怕你们累着了。多弄点卖钱也是好的。”陈氏也坐下吃粽子了。

吃过了饭,文翰就带着弟弟和妹妹一起上山了。

这猴子腿也采不了几回就会老了,静涵他们总共上了十来趟山也就弄不到了,总共大该能有干的猴子腿四十来斤。这些已经不少了,要知道那东西实在是不压秤。晒干的猴子腿,分着装了两个袋子,老大家的和老二家的要分开,不能放在一起。

早就有收干菜的小贩来村里了,每斤干的猴子腿给三十二文一斤,这个价钱还真就是不错了。陈氏就让文昌去把小贩领回来,然后把家里的猴子腿全都卖了。四十来斤干菜,总共卖了一千三百多文。

静涵他们弄得略微多些,能卖七百文左右,文成他们的少些,卖了六百多文。孩子们看见这么些钱,都挺高兴的。薛氏就找了个盒子,让文翰把钱都装在里面。文翰把钱放到盒子里头,然后交给了静雅保管。“大妹,你成天在家,心也细,这个你管着。静涵她毛了张光的,不稳当。”

第十四章慧心的亲事

静涵自然是不管谁拿钱的,大姐成天在家,当然是她拿着比较妥当了。还有前阵子卖刺嫩芽的钱,薛氏也都给了孩子们,全都放在了一起。这样,大概就有一千五六百文了。孩子们数着那些钱,觉得非常的开心。

“好了,钱让你们拿着,可不是让你们随便花的。想想干活时挨的累,这钱可要花到正地方去,知道了吗?”薛氏笑着说道。

“知道。”孩子们一起回答。

“成了,也都没啥事,晚上也别太晚,早点睡觉吧。”薛氏让孩子们都赶紧睡觉,她坐在油灯旁,给孩子们补衣服。庄户人家过日子,新衣服是出门才能穿的。平常日子,都是穿旧的,所以就要把衣服补好。这时候就能看出来女人的针线怎么样了,有的人补的补丁,整整齐齐,针脚细密,虽然是旧的,可是看着也很顺眼。有的人补的补丁七扭八歪,针脚也是有大有小的,哪家的男人要是穿这样的衣服出去,头都不敢抬,生怕人家笑话他娶了个笨媳妇。

薛氏的针线算不上最好,但是也算可以的了。每天晚上,她都会缝缝补补好一阵子的。志新从外面回来,看见她还在那缝补,就劝她早点睡觉,“行了,别总是在晚上做针线,这灯太暗了,会把沿江累坏的。”

“不干哪行啊?白天也有一大些的活。这家里外头的,事情琐碎的很,也就晚上这会儿最清净。”薛氏依然在那缝着。“山上的活这么样了?”

“头遍草已经都薅完了,该掐参花了。我看着这几天天还不错,得赶紧掐回来,这东西不能再阴天下雨的时候掐。”云松洗了洗脚,然后就上炕了。“那我先睡了,你一会儿也赶紧睡觉吧。”没多会儿,鼾声就响起来了。

薛氏听到丈夫的鼾声,笑了笑,继续补衣服。好容易都补完了,把油灯吹灭,也睡觉了。

接下来的两天,志新都上山去掐参花了。这参花就是人参的花。种植的人参一般生长期是六年,其中可以留参籽的是第五年,这个时候人参长得已经够大了,参籽比较饱满。等到了第六年,就不能再留籽了,会影响产量的。而人参从第四年开始就都会长参花,所以要把不留参籽的那些人参花掐掉。掐下来的人参花也是有用的,会有一些小贩来收,价钱还不低呢。

许家一共有四十来丈不留籽的棒槌,志新用了三天,把参花全都掐了下来。陈氏把参花倒在破席子上,在太阳底下晒着,这东西晒干了能卖七八十文一斤。今年总共掐了三十来斤鲜参花,也就能晒出来五斤干的就不错了。东西再少,也是钱不是?卖出来的钱,也能买不少的东西呢。

掐完参花,地里又该趟二遍地了,志新和老爷子两个,牵着牛去了地里。

陈氏坐在外头,一边看着参花,一边纳鞋底子。正在那坐着呢,外头来了一个和陈氏年纪相仿的婆子进来。“老嫂子,我来你家串门来了。”

陈氏一看,是钱婆子,就是她前几天去找的媒婆。“他婶子,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了,快坐。”陈氏赶紧进屋去到了杯水出来,“她婶子,喝杯蜂蜜水,这大太阳的,赶紧消消汗。”

钱媒婆坐在板凳上,用手里的帕子扇着风,“还行,不算太热,就是走道走的时间长了点。老嫂子,我今天可是有事情才来的,好事。”

“那是,她婶子来可不是好事怎么的。咋的?我家慧心的亲事你有信儿了?”陈氏也挺高兴。

“可不是,这个人家我一说,你保准满意。你知道这镇上的药铺吧?就是那个叫仁济堂的,他们里面不是有个挺年轻的郎中吗?前次你带着慧心去抓药,是他给慧心看得病。也不知怎么了,就对慧心上了心。这不,托我给打听打听,我一听他说,就知道是你家的慧心了。咋样,老嫂子,这个人你还记得不?”钱媒婆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

陈氏想起来了,那天去镇上的时候,确实有这么一个年轻的大夫。看起来不过是二十来岁,长得斯斯文文的,也挺白净,相貌还不错。“他婶子,人家可是个大夫,长得也好,咋会看好了我家慧心呢?”

“嫂子,你家慧心那小模样,满镇子恐怕也找不出几个来。那陶大夫一看见慧心,就喜欢上了呗。”钱媒婆拍着陈氏的手说道。“嫂子,我怕看这亲事成,他是个大夫,能给人看病挣钱,这就不怕过不了日子。再说慧心的身子弱,这个人家也是知道的,定然是不嫌弃才会找我的。你说呢?”

陈氏还是沉吟的一会儿,“他婶子,这事等老头子回来,我和他商量一下,然后抽个空再去看一看这后生。咱家慧心身子弱些,我们也不得不小心着点。还望你不要见怪啊。”陈氏一直都很疼这个老闺女,所以在她的亲事上,一直都很用心。

“成,这有啥不成的?等你家我大哥回来,你们好好的商议一下,然后再给我信儿就是了。我呢,也再帮你打听打听他们家的一些事情,这姑娘出嫁,可是一辈子的大事。”钱媒婆倒是没有生气,这说媒嘛,哪有一次就成的?都得多跑几次才行的。“行了,嫂子,我先走了。这还有好几家要跑呢。”说着,钱媒婆就走了。

陈氏赶紧送她出去,“他婶子,你慢走啊,有空过来玩。”站在门口,不禁有些想笑,她家的女儿,也有人来提亲了。转身进了西屋,看见慧心正在那绣花呢。

“慧心,刚才钱媒婆的话你都听到了?”陈氏坐到炕边,看着女儿问道。

“娘,女儿的亲事全凭爹娘做主。”慧心的小脸红红的,低着头不敢看陈氏。她上次去仁济堂的时候,就觉得那个大夫很年轻,态度也很好,没想到他竟然找人来提亲了。

“唉,这当娘的,恨不得把好的全都给儿女才行。娘当然是想你嫁个好人家了,不过也得你喜欢才行。你跟娘说,对那个人的印象咋样?”陈氏看着女儿的样子,心里忍不住叹气。这孩子从生下来,身子就弱些,得好生的养着。可是这农家院里,哪有什么好东西去给她养身体?这些年也就是将就着罢了。幸亏听了静涵的话,去买了一只羊回来,这几天看着女儿的脸色倒是好了不少。

“娘,我也不过是见了他一面,哪里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啊?不过是觉得他倒是听和气的。”慧心小声的说着,脸上红红的。

陈氏一听这话,知道女儿对那男子的印象还算不错,也就放心了。“成,等哪天我再去好好的打听一下他家的事情,总得知道根底才行。对了,那个羊奶你可要坚持着喝才行,我看你喝了,脸色倒是好了很多。咱家也没啥好的,要是这东西有用,你就可劲的喝。”

陈氏从女儿的房间里出来,又去了薛氏那屋。薛氏没在,到了外头一看,薛氏在园子里侍弄菜呢。园子里的草又长起来了,不薅一下,就会长成片了。于是,陈氏也蹲在地里薅草。

薛氏也看见婆婆,“娘,您怎么也来园子了?你那腰不好,别蹲着了,这点活我抽空就干了。”

陈氏依旧在那薅草,顺带的和薛氏说了刚才媒婆来的事情,她想让薛氏有空去打听打听。她已经去过仁济堂了,要是再露面,就怕人家知道她是去打听事的。薛氏听了,也替慧心高兴,“娘,这可是好事啊,他是个大夫,能治病。咱们慧心也有一手的好绣活,这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差了。这可比嫁个农户强多了,要是嫁了农户,农忙的时候,慧心还不得下地干活?慧心在咱家,可是娇养的,到了人家再去干粗活,她哪里受得了?这嫁个郎中就不一样了,只要在家洗衣做饭的就行,不用太劳累。”薛氏倒是看好这门亲事,“行,等哪天我去看看这个人,要是不错,咱们就定下来得了。慧心也不小了,该是定亲的年纪了。”

婆媳两个对于这件事达成了一致,一边聊着天,一边薅草。等她们薅完这块地,陈氏赶紧站起来,直了直腰。“到底是岁数大了,再加上早年摔了一下,这腰还真就是不行了。我去看看做饭,你再干会儿吧。今天老二媳妇又不见影了,那天说了,好了几天,这是咋了?”陈氏一边捶腰,一边回屋去了。

静涵今天也没上山,跑去找林家的玉梅玩去了。林家也在河边住,离许家有一段距离。玉梅在家里学着做针线呢,看见静涵来了,赶紧让她坐下,然后去拿了一些瓜子出来。“这是前几天找出来的,我就让我娘都给炒了,再不吃,过了伏就会哈拉了。”

两个人在那坐着聊天,玉梅手里还拿着针线,在那缝呢。“玉梅姐,你这是做啥呢?”

第十五章甸枣子

“缝个口袋,抓嘎拉哈好用。这是我跟娘要出来的布,好不容易才磨叽出来的呢。”玉梅嘟囔着。这时候的家庭主妇,一般会把布头看得很重要,要知道这可是补补丁的好东西呢。有那手巧的女人,可以用很小的碎布,拼出来小垫子,或是褥子面呢。哪里舍得给孩子玩啊?

“你就知足吧,这点布还不知道婶子怎么心疼呢。这可都是好东西,就让你拿去玩了。”静涵笑话玉梅。

“对了,静涵,咱们过几天去摘甸枣子好不好?每年都会有人来收呢,听说是弄去酿酒什么的,一斤能卖三文钱,有多少要多少。咱们去采猴子腿的地方就有,快要熟了。”玉梅想起来这个,赶紧跟静涵说一下。

静涵听了,倒是挺高兴的,挣钱当然是好事了。“成,那等着哪天咱们过去看看,是不是也得等着人家收的时候才能去摘啊?”

“嗯,快了,我听大哥说,那些人每年都这个时候就该来了。”玉梅点头。

静涵在林家坐了一阵子,和玉梅定下了要去摘甸枣子,然后就回家了。家里薛氏正在那做饭呢,静涵赶紧上前帮忙。“娘,今天好像不是你做饭啊?”

“你二婶又出去了,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能光等着她啊,赶紧把饭做出来才是正经。”薛氏在锅前忙活着。

陈氏也过来了,“这个老二媳妇,她这一天的也不知道想干什么,饭都不回来做。”边说着,一边把另一个锅里的饼子往外捡。

饭全都做好了,把桌子放在了外头,志新和老爷子从地里回来,大家一起吃饭。这中午饭还没等吃完呢,外头进来了一个女人,年纪和薛氏差不多,“许叔,婶子,许大哥,嫂子,你们都在啊。”

“是石头媳妇啊,快,过来坐,吃饭了没有?没吃就一起吃点。”陈氏赶紧让人家坐下。

“婶子,你不用忙活了,我吃过饭了。今天过来,是想问问许大哥这几天有没有功夫,我家要盖房子,想请大哥过去帮几天工。还有嫂子,能不能去帮着做饭啊?”石头媳妇是东头王家的二儿媳妇。

“你家要盖房子?不是有房子住吗?”陈氏不解的问。

“我们刚分了家,大哥他们跟着爹娘住,我们出来另盖房子。地方都选好了,就等着人手够了就开始动工。这不就来请哥哥嫂子帮忙了吗?”石头媳妇说道。

“分家了,那也好。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咋过都行。这几天也没啥大活,就让志新过去帮你们干几天。老大媳妇,你也过去帮个忙吧,你的饭菜做的好,这村里头谁家有事你也拉不下。”老爷子听了就同意了。

“谢谢许叔,那我可就先回去了,家里还有不少的活呢。”石头媳妇说完就走了。

“这石头两口子是个好样的,分了家啊,以后肯定会过好的。不想他家那个老大,成天的好吃懒做,你瞧着吧,以后有老两口后悔的时候。”陈氏在那说着。“成,这个忙咱得去帮,美林啊,你就去给她家做几天饭吧,家里有我呢。再者静雅和慧心也能帮衬着,没啥的。”

大家吃完了饭,一起收拾好桌子,志新和老爷子都回屋去躺了会儿,等太阳没那么毒了再下地干活。薛氏和静雅两个在屋里做针线,静涵没啥事,也躺着睡了一会儿。

第二天,志新夫妻就去王家帮忙去了,静涵是个闲不住的,把家里的猪和鸡都喂上了以后,也跑去看人家盖房子。原来这里的房子一般都是土坯的,可是石头他家并没有预备土坯,所以就要夯黄土的房子了。用木板夹起来,然后往里面倒掺了草的黄土,再用木头使劲的往下砸,咋的越实诚越好。等这一层的土全都砸好了,就把木板卸下来,再往上一直砸土。这样砸好的墙外面在抹上一层泥,就可以了,当然,这墙里面也是有很多柱子的,要不根本就不行。

石头家的房子盖得挺快的,大概用了五六天就把墙全都砸好了。木匠那头已经做好了梁柁什么的,选了个日子就上梁。上梁这天,除了原本来帮忙的,又来了不少人,大家一起动手,很快就把梁柁架到了房子的上面。有人在梁柁上拴了带铜钱的红布,时辰一到,就有人点燃了早就挂好的鞭炮。还有人往下面撒糖果,这个时候,所有的小孩子全都上去抢糖果。静涵力气不小,推开了前面的男孩,捡起了两块糖来。一块放到了嘴里,另一块留着,文宣也抢了两块,吃了一块,另一块舍不得吃,放在了衣兜里。

姐弟两个看完了热闹,就一起回家了。到了家里,静涵把自己的那块给了静雅,静雅不要,又给了文宣。“姐,你就吃吧,我这还有一块呢。”文宣把糖塞到了静雅的嘴里,静雅这才吃了。

上完梁,这剩下的活就没有多少了,石头自己慢慢地就能干,所以也就不用再帮忙了。薛氏回家来,就想起了要到镇上访听那个郎中的事情了,于是一天的上午,她和村里的几个女人一起去了镇上。

静涵可不管那些,她只知道收甸枣子的来了,今年还是三文钱一斤。这可就不低了,于是村子里有不少的孩子全都去摘甸枣子了。

这甸枣子,顾名思义,是要长在甸子里的。正好上次去采猴子腿的地方就是一片大甸子,大家都到那里去摘甸枣子。到了那里一看,一棵棵不算很高的小树上,结满了蓝紫色的小果子,这就是甸枣子了。大家都拎着篮子,赶紧的各自找一棵树就开始摘。熟透的甸枣子是深紫色的,果肉里面全是紫色的汁液。这东西酸酸甜甜的,一直都是孩子们的最爱,一边摘,一边放到嘴里几个。不用使劲咬,轻轻的用舌头一抿就行,里面那酸酸甜甜的汁水就出来了,略微带着一点苦味,吃起来特别的好。不过,这东西吃多了,容易把舌头都染得紫黑的。

这甸枣子的果子并不大,大概也就人的小手指头那么长,比小手指还要细,摘起来并不容易。人家收的人还说了,不能有青果,不能有树枝树叶什么的,所以就更要小心。好在这里非常多的甸枣子树,所以一头午每个人也能摘个六七斤的。他们都是背着干粮出来的,不想来回的耽误时间,所以中午大家就找了个地方坐下,一起吃东西。打开布包,里面无非是一块饼子,还有几块咸菜而已。今天静涵和文昌,文宣都来了,家里给他们带了一些小鱼干。用油煎的酥酥的,吃起来特别的香。

静涵拿了几根鱼干给了玉梅,“玉梅姐,尝尝。”玉梅也不客气,接过来放到嘴里,嚼了嚼,“嗯,真香。”说着,把剩下的给了他的弟弟子文。

大家吃完了东西,就又开始干活了,一直到了未时末,这才停手,每个人都摘了不少。大家都挎着篮子从草甸子里走出来,然后往村子的中间走去,那里有人在等着收呢。到了地方,收甸枣子的人已经等着了,挨个的给过了秤,然后算钱给钱。静涵摘了十二斤,得了三十六文钱,文昌摘得少些,有八斤,文宣九斤,也都算了钱拿着。大家都很高兴,一个个眉开眼笑的往家走。

到了家里,正好薛氏在和陈氏说那个仁济堂的郎中的事情呢。“娘,那个大夫长得可真是不错,我还打听了,他家就在镇上,姓陶是家里的老二,老大已经成了亲,跟他们一起过。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在读书,一个妹妹。家里父母岁数也都不大,老陶头是个手艺人,是个木匠,一年也不少挣,所以家里过的还行。就是那个娘有点刁,要是慧心嫁过去,可能和她不一定能处得好。”这是薛氏一头午打听来的。

陈氏想了想,“这家庭还算可以,就是这老婆婆婆略微不太如意,也没啥,多让着点就有了。婆媳相处,也是越来越好的。这样吧,那天我就跟钱媒婆说,这亲事咱们同意了。慧心的亲事要是定了下来,我的心也就放下了。”陈氏决定结这门亲。

正好静涵他们回到了家,“奶奶,娘,我们回来了,今天我和文宣挣了六十文呢。”静涵一进屋就开始卖弄。

“好啊,那可不错,能买三斤肉了,咱们家的孩子就是能干。”陈氏也挺高兴的,虽说孩子们挣了钱并不交给她,终究也是在这个家不是?没跑了外面去。“好好放着钱,留着买点吃的,用的。可别乱花了。”陈氏叮嘱着。

“哎,奶奶放心,我们不会乱花的。娘,你明天有空吗?咱们一起去吧。”静涵想让母亲也去。

“行,明天我也没啥事,就和你们一起去。”薛氏很痛快的答应了。

一旁的文昌撇撇嘴,“奶奶,为啥我娘从来都不陪着我们一起去上山啊?”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陈氏看了,赶紧的抱起来文昌,“文昌乖,明天奶奶陪你去。”

第十六章二婶跑了

晚上的时候,魏氏并没有回来,文成就有点奇怪。“奶,我娘今早晨出去的吗?她说没说去哪了啊?”

“没有啊,早晨吃过了饭,我有点事出去了一趟,回来就没有看见你娘。可能是回你姥娘家了吧。”陈氏也不知道二媳妇什么时候走的。“慧心、静雅,你们两个看见了吗?”

慧心和静雅都摇了摇头,“没有,我们都在屋里,没出去。”

“这就奇怪了,她能上那里去啊?”陈氏也想不明白。

这时,文成跑回西厢房里,看了一下母亲的屋子,然后回来脸色就变了。“奶奶,我娘的一些衣服不见了,好像家里放钱的小箱子也动过了似的。”

大家一听这话,赶紧都去了西厢房里。果然,衣柜里不少的衣服都不见了。那个魏氏放钱的箱子打开了,里卖弄空空的,什么也没有。陈氏看了这个,就知道不好,恐怕这魏氏是拿着钱跑了。“这个丧良心的婆娘,她这是拿着钱跑了啊,你说咱家对他这么好,她怎么就跑了呢?这还有两个孩子呢,她的心可真够狠的啊。这个黑了心肝的,留下这两个孩子,可不是要让人家笑话一辈子吗?我都跟她说过了,她要是看好了哪个,家里就成全她,为啥她还要跑啊?”陈氏一边说,眼泪就流下来了。

文成和文昌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两个人的脸上也流着泪水。“娘,你为啥不要我们啊?为啥啊?娘,你在哪?”文昌哭喊着。

薛氏看见这个情形,赶紧上前搂住了两个孩子。“文成,文昌,不哭啊,还有大娘呢,以后大娘就是你们的亲娘。”心中也忍不住咒骂魏氏,心太狠了,一点也不顾着孩子,这让孩子以后可怎么见人啊?

静涵和静雅站在门口,看着屋里这个情形,也忍不住哭了。上前来抱住文昌和文成,“文成哥哥,文昌弟弟,不哭了,咱们不要那个狠心的女人了。以后咱们一起过,咱们就是一家人。”这两个孩子可真够可怜的,爹爹没了,娘也跑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许老爷子气得手都抖了,好不容易扶住了墙才站稳,“好了,都别哭了。咱们也不能明着打听,不过,以后可以听着点,要是知道哪家的男人也不见了,估计就是一起跑了的。咱们都那么跟她说了,她也不说看好了哪个,就是她跟人家有老婆的人不明白。如今两个人商量好,一起跑了。”

志新也觉得父亲说的很有道理,对于这老二媳妇,一家人都是够可以的了。没想到,就是这样,他还是跑了,而且还带着二房所有的钱跑掉了。那可是弟弟的抚恤金啊,是弟弟的一条命换来的,就这样便宜了那个婆娘。“好了,文成,文昌,以后就跟着大伯过吧,只要有文翰和文宣一口吃的,就不会饿到你们两个。大伯发誓,必定会好好地对待你们两个,比亲生的还会好。”志新也来到两个孩子的前面,抱住这这两个可怜的孩子。

西厢房今晚是不能住了,不能留着两个孩子单独住在这里,万一两个孩子跑出去找母亲可就坏了。于是把他们两个安排到了文翰和文宣的那个屋子里,四个男孩睡在一铺炕上。志新还特意的嘱咐了文翰,晚上一定得警醒着点,有动静赶紧喊人。然后出去把大门插好,用锁头给锁了,这才回屋去睡觉。

这一晚上,文成和文昌都在那低低的哭着,文翰一晚上都没敢睡熟,生怕两个弟弟有点什么事。好不容易到了第二天早晨,大家全都没精打采的起来洗了洗脸,然后吃了点饭。

文翰和文成都是要去学堂的,吃过了早饭,文翰就拉着文成去学堂,文成却死活不肯去了。“大哥,我不想去了,大家会笑话我的。”

“胡说,谁会笑话你?那个敢,看大哥不揍扁了他才怪呢?”文翰拉着文成,一路往学堂走去。其实这才刚刚发生的事情,村子里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也还没有人笑话文成。他们在学堂里认真的听着课。

静涵和文昌,还有文宣一起要去摘甸枣子,薛氏昨天已经答应了要跟着上山的,所以就拎了个篮子,跟着大家一起走。

陈氏呆在家里有些闷的慌,就领着文昌,大家一起去了村东北的草甸子里去了。这片草甸子非常大,就算全村的人都来摘甸枣子,也不会摘光的。大家各自拎着篮子,摘下来就往篮子里放。这摘甸枣子也是个很麻烦的活,甸子里有不少的树根子或者倒木什么的,不小心就会绊倒。另外草甸子里面有很多的水坑,弄不好就会掉进去,所以大家也得注意着脚下。

一上午的时间,大家也都摘了人不少,中午志新他们还要回来吃饭,所以薛氏和陈氏就赶紧的回去做饭了。静涵他们摘了一阵,也都回家了。还是到昨天的地方,卖了甸枣子,然后大家拿着钱回家去了。

到了家,正好饭都做好了,志新和老爷子也都从地里回来,大家一起吃了饭。下午静涵还有点不死心,想要再去,薛氏不让。“静涵,下午就别去了,咱们把土豆起一下,该要种白菜了。”

都说头伏萝卜二伏菜,在这里,都要早些种才行,白菜要在二伏出苗才行。所以就得提前把早土豆起出来,然后把地翻了,好种白菜。静涵点头,“行,娘,我们都帮你。”她说的是文宣和文昌,现在文昌可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大家一起干活,这样他们会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以后不容易自卑。

这起土豆没啥了不起的,大家先是把土豆秧子拔了,就会带出一些土豆来。把这些土豆摘下去,堆在一起。然后薛氏就拿着镐头,刨开土,露出地里的土豆来。静涵和两个弟弟上前捡土豆,他们捡的很仔细,连小的也都捡了起来。这些小的人吃不行,但是可以洗洗烀熟了喂猪,也能省些粮食。

家里人口多,所以这早土豆种的也多些,总共种了十来垄的土豆,起出来不少土豆,堆在一起。静涵他们捡的时候,都是分开大小的,等吃的时候先吃小的。新鲜的土豆不用削皮,用个篮子盛着,到小河边,把篮子放到水里,然后使劲的搓土豆就行,没多会儿皮就全部都被搓掉了。那些大的可以留着以后吃,过几天土豆的皮就干了,那时候洗不掉,只能削皮了。

庄户人家,白菜土豆,就是一年的菜了。而土豆最耐储藏,能够吃到明年开春,所以家家都会种很多。

土豆起出来,最好在外面晾一天,然后再放到屋里或是仓房。晚上饭是陈氏做的,大家干了一下午的活,也有些累了,晚饭吃的都很香。

接下来的几天,静涵他们还是上山去摘甸枣子,文翰和文成沐休的时候,也会跟着大家伙一起上山。这甸枣子总共也就摘了十来天,之后就不行了,熟的太透,一碰就会掉了。再者也没有那么些,要知道村里不少的孩子可都去摘呢。

陈氏这些日子因为魏氏的事情,一直心情不太好,所以也就没去找那个钱媒婆。这天正坐在院子里做针线呢,钱媒婆倒是从外面进来了。

陈氏赶紧起身相迎,“她婶子,今天怎么来了,我还正想去找你呢,这几天忙,也没倒出功夫来。”陈氏赶紧给倒了杯水出来。

钱媒婆坐下,也没喝水,脸上有一丝尴尬,“嫂子,说起来我有点对不住你,这慧心的亲事,出了点变故。”

陈氏手一抖,“咋了?”

“唉,也是我刚开始没问清楚。这陶大夫是自己看好了慧心,然后就来找的我。哪知道这镇上的一个富户,刘家的女儿也看好了这位陶大夫,刘家就托人去陶家说亲。陶大夫的娘一听是刘家,就赶紧的答应了。你说这事办得,我都不知道咋跟嫂子说了。刘家请的是另外一个媒婆,没请我,要是请我,我说啥也不能再给他们说和啊。”钱媒婆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也是有些生气的。“你说这个陶家,也太不讲究了。不管怎么样,是他们提亲在先,好歹也得等着这头有个一定的回信,再答应别家也好。你说他们办得这事,唉,嫂子,你放心,我一定给慧心找个更好的,我还就不信了,离了他们陶家,咱们慧心一样嫁的好。”钱媒婆气呼呼的说了一大些。

陈氏这边就有些泄气了,本来薛氏那天也去访听了,觉得这陶家真的不错。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样的事情。“行了,她婶子,这事也不怪你,是他陶家办事不讲究。反正慧心还小,慢慢地找就是了,这阵子慧心的身子好多了,我还想好好的挑挑呢。”陈氏安慰钱媒婆。

钱媒婆在许家做了一会儿,然后就走了。陈氏进了屋,看见慧心正坐在炕上,愣愣的看着外面。

第十七章面对

陈氏坐到女儿的面前,心里也有些难受。“慧心啊,不怕,咱们再慢慢找,会找到比那个陶大夫强百倍的人。”其实以许家的条件,配那个陶家,也有点太勉强了。

慧心笑了一下,“娘,我没事的,就是有点挺出乎意料的。这样也好,人家的条件好,咱们配不上,就是真的成了,以后也都是麻烦。”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心里话。

“你能这样想就好,咱们不急,慢慢的找,正好你也能养养身子。这阵子我看你的气色倒是好多了,养个年了半载的,一定会更好的。”陈氏劝了女儿几句,就赶紧的出去了,这外面还有一摊子的活没干呢。

薛氏去河边洗衣服了,这离着河边近就是好,洗点什么东西方便的很。静涵和静雅也都跟着在河边,薛氏拿着棒槌一个劲的敲打着,静涵和静雅就把已经洗好的拿到水里去漂洗。

河边有不少的姑娘媳妇都在洗衣服,人都是这样,爱凑热闹。一个三十来岁的媳妇一边洗这衣服,一边问道:“志新嫂子,怎么这段日子没看见你家老二媳妇啊?”

薛美林听了这话,有点尴尬,“她二婶回娘家去了,这阵子心情不好,回娘家住段日子。”这哪里能说真相啊。

“嫂子就别帮着圆全了,那玉荣哪里是回娘家了啊,分明就是跟人家跑了才对。前阵子她就每天都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往村东头跑,好几次我们都看到了,她和村东头赵家的老大在一起说说笑笑的。这赵家老大也有些日子没见着了,不是和你家老二媳妇一起跑了,还能是咋回事?”那个媳妇撇了撇嘴,一脸的不屑。

旁边有个媳妇听了这话,赶紧的瞪了她一眼,“二林媳妇,饭能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你这么说,可是有什么证据吗?要是没有证据,你这不是往许家和赵家头上泼脏水吗?”

那二林媳妇笑了一下,“证据?咋会没有证据的?我可是看到过好几次了,他们两个一起往村子东头走。这村东头能有啥?还不是一片树林子吗?赵家老大的媳妇是个傻子,成天脏不拉几的,哪个男人能喜欢?外头得到了甜头,还不就一起跑了算了?”二林媳妇的嗓子很尖,嗓门又大,一下子整个河边的人都听到了。

薛美林听了,脸色就变了,起身来到大林媳妇的面前,“二林媳妇,你要是管不住你的嘴,我就让二林来管管。成天胡诌八扯的扯老婆舌子,你这是想干啥?”美林心里暗暗骂魏氏,可是这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承认的,只好质问二林媳妇了。

“呦,嫂子,你这是要干啥?我们不过是在这唠嗑罢了。再说了,你们许家自己管不住媳妇,让她跟人家跑了,还关别人什么事,咋还冲着我来了?”二林媳妇声音有高了一些,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二林媳妇,你既然是这么说,那今天我还非得上你家去跟二林说道说道不可了。哪有这么往人家头上泼脏水的?”美林收拾好衣服,端着盆就往家走。“静雅,静涵,跟我回家。”

静雅和静涵赶紧跟在母亲的身后,一路跑回家中。

娘三个回到家里,正好陈氏和慧心在屋里说话呢。陈氏从敞开的窗户往外一看,正好看见自己家的大媳妇气呼呼的从外面走进来。“美林啊,你这是咋了,跟哪个生气了?”

薛美林进了屋,坐到炕沿上,“娘,今天人家都在说老二媳妇的事,你说这让咱家以后可咋见人啊?”美林就把在河边的事情说了一遍。

陈氏听见这些,脸色也有些发白,“冤孽啊,咱们老许家这是哪辈子做了孽了,娶进门这么个扫把星?这下可好,咱家这还有姑娘没出嫁,小子没说亲呢。可惜咱们老许家的清白门风,就这么让她给作没了啊。”陈氏也是唉声叹气的。“这事早晚也是瞒不住的,以后别人说什么,也不用跟他们辩驳了,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不说了。只是苦了文成和文昌这两个孩子了。唉。”

已经中午了,大家赶紧到厨房里做饭,娘们几个七手八脚的把饭做好,外头志新他们也都回来了。

“咋没看见文宣和文昌啊?他们两个哪去了?”大家坐下要吃饭,薛美林才发现小儿子和侄子没回来。“文翰,你们看见他俩了吗?”

文翰摇摇头,“没看见,这两个家伙可能是玩疯了,忘了回家吃饭了吧。”

“不会的,文宣从来就不会忘记回家吃饭。咱们赶紧去找找。”美林急忙转身往外走。

还没等她走到大门口呢,就看见小儿子和小侄子两个人,一瘸一拐的回来了。两个人身上全是土,脸上也弄的很脏,文昌的嘴角还有血。美林赶紧的走了过去,“你们俩这是怎么了?咋弄的成这个样子了?谁欺负你们,娘去找他们算账。”

文宣还没说什么,文昌直接扑到梅林的怀里,“大娘,我娘为什么会跟人跑了?她为什么不要我了?村里的孩子都说我们是野种,没爹没娘的野孩子。还说我娘不要脸,跟人家跑了。我气不过,就和他们打起来了,大娘,文宣弟弟是帮我才让人打的,你别怪他。”文昌一边哭着,还能想起来护着文宣。

薛氏听了小侄子的话,心里也难过起来。这当娘的不检点,害的孩子们都跟着受连累,魏氏啊魏氏,你的心可真狠啊,怎么就舍得这么两个好孩子啊?薛氏搂着两个孩子,眼泪也掉了下来,“好孩子,不哭了,以后我就是你娘。谁再敢欺负你,娘去找他算账。”

薛氏一手领着一个进了院子,正好陈氏也出来了,看见两个孩子这样子,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忍不住又叹了口气,领着文昌回屋换衣服去了。

等到两个孩子全都收拾干净了,一家人这才坐在一起吃饭。“老头子,这事你看该怎么办?村子里早晚会知道老二媳妇的事的,以后这孩子可怎么办啊?”吃过了饭,陈氏问老许头。

许家老爷子也是一筹莫展,忍不住装了一袋烟,抽了起来。“这事还真就没啥法子,那个败家媳妇已经跑了,这事咋地也瞒不住。我看不如这样,咱们还是找来村长和村子里的老人来,跟他们把实话说了,也省得大家瞎猜,反到越说岳邪乎。咱们老二也没了,我就替他把魏氏休了,以后这魏氏不是咱们家的媳妇。外人笑话是难免的,咱们也只能忍着了,人就是这样,过一段时间也就忘了。”说实在的,还真就没啥法子,就算是不说,人家也会猜到的,到时候还不知道说的多难听呢?

陈氏听了老头子的话,也没说什么,这事怎么办,吃亏的也是他们许家。以后孩子们再出去,恐怕会受人家的指指点点了。“也没啥好法子,就这样吧。抽个空去趟魏氏的娘家,告诉他们一声,以后两家再也没有什么关系了。我猜他们一不可能一点不知道,断了也好,省得以后再有什么麻烦。”陈氏回头看了看几个孩子,“文宣,文昌,这阵子少出去。你们毕竟年纪小,说也说不过人家,打更打不过。不如在家呆一阵子,等时间长了,大家也就忘了。”

文昌点头答应,“奶,我听你的。以后少往外跑。”

文成在一旁说道:“奶,我这阵子不想念书了,反正我念的也不好,不如在家跟着大伯一起种地算了。”他是怕学堂里也有人说一些话,到时候自己难以面对。

大家都沉默了,这事怎么说呢?要是不让文成念书,觉得有些对不住志勇,可是文成现在去学堂,真的是要面对人们的嘲笑,也实在难堪。还是文翰开口说道:“弟弟,你这样想就错了。咱们就是要挺胸抬头的做人,做错事的是你娘,又不是你,凭啥你不去念书?你不光要去念书,还要好好的念,咱要堂堂正正的坐人,不用怕别人说什么。学堂一定要去,哪个敢说你,我就揍他。”

志新听了,觉得儿子说的很好,“对,文翰说的对,咱们有啥怕的?做错事的又不是咱们?文成啊,你今年才去念书,自然看不出好坏来。等你慢慢的大些了,自然就会学的好了。有你大哥在,不会让人欺负你的。”

文成心里还有些犹豫,可是也不好在说什么了,点点头,“大伯,我会好好念书的。”说完,就和文翰一起去学堂了。

看着两个孩子的背影,陈氏有些难过,“美林啊,以后这两个孩子,可就托付给你了。你可要好好地对待他们两个,我和你爹都老了,这个家,以后还得你们撑起来。文成和文昌,就是你们的孩子,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可是这该护着的时候,也得护着,知道吗?”

薛氏点点头,“娘,你放心,有文宣他们吃的,就有文成他们的。我和志新就是砸锅卖铁,也得把文成和文昌抚养成人,让他们都能成家立业。”

第十八章秋收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秋天。八月里,正是秋收的时节。文成和文翰也终于度过了每天都要和人打架的日子,这秋天一忙,谁还有工夫去谈论魏氏的那点破事?忙着往家里收东西还来不及呢。

志祥早就去了州城了,他要参加秋闱,跟一些同窗结伴走的。陈氏从家里拿出来三十两银子给志祥带着,薛氏也拿了十两,许家也没有多好的条件,这些也是勉强拿出来。

志新和老爷子领着家里的男孩都下了地,村子里的学堂这个时候是要放假的,学生自然是回家帮着家里人秋收。静涵是个闲不住的,自然也跟着下地了。于是,陈氏领着静雅和慧心在家里做饭,剩下的这些,连文宣和文昌都下地了。

秋天,绝对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愁的季节。欢喜的是一年的付出有了回报,看着地里那些粮食,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愁的就是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来。

许家的地少,不过是十来亩,没用上几天就全都收完了。正好村里的人商量好了日子,去参地起人参了。这里的规矩,是大家一起商量好日子,一起去参场子把该做货的棒槌起回来,然后该加工的加工,该卖的就卖。

村里人定好了八月十二去参场子起人参,志新和许老爷子领着薛氏,还有文翰和文成一起去了参地。许家也没栽多少人参,今年一共有十五丈的棒槌要起,这些人一天也就干完了。这起人参的当天,县里的差役也会来参场子的,每家每户都要把该交的人参交上去,剩下才是自己家的。

这里一般是按每年要用的参土丈数来定上交的数量的,比如说,今年许家想要用参土二十丈,那么就要按每丈四斤鲜人参的比例来上交。但是这二十丈,却并不是全都用来栽人参,一般都要留出四五丈来撒参籽。参土都是用人参来换,用过一茬之后,还要栽上树苗,并不是用完以后就不管了。

按这样的方法上交,所以每家每户都要上交八九十斤的人参,这可不是个小数了。这个年头,人参的产量并不高,一丈也不过就是十六七斤的样子。今年许家的人参就算是长得好的了,十五丈,也就是能起出来二百五六十斤,还要上交八十斤,剩下的还不到一百八十斤。

晚上的时候,志新他们回到家,把两麻袋的人参搬进了家里。今年的产量还算不错,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陈氏她们早就把饭都做好了,看见上山的人回来了,就赶紧让他们去洗手,然后吃饭。

秋收的日子,伙食还是不错的,每个菜里都有些肉。大家赶紧的吃饭,今天都累的不轻。

“老婆子,明天你就领着老大媳妇,还有几个丫头在家把棒槌刷了。咱们今年还是做红货,还是红货值钱些。”老爷子一边吃饭,一边安排着活。老爷子说的红货,是人参的一种加工方法,就是把人参隔水蒸一个半时辰,然后拿出去晒干,这样加工出来的人参是一种红色的,所以叫红货。

“成,都干了这么些年了,这点事还用你吩咐?”陈氏点头答应。

吃过了晚饭,陈氏和薛氏把一麻袋人参倒出来,放到一个大水缸里,添上水泡着。这样人参上的土比较容易刷掉。泡上人参,婆媳两个也都赶紧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晨,吃过了早饭,志新和老爷子又走了,他们是上山去把今年的参土弄出来。参土已经刨好,也用三齿子打散了,这回是要用铁锹把参土再翻一遍,弄成尖尖的大垄,这样就可以等着往里面栽人参了。

陈氏领着薛氏还有慧心,静雅,全都在那刷人参。这个活静雅和慧心干是没问题的,刷人参自然是要用水的,可是却不必担心皴手的问题。因为人参有一种特效,就是对皮肤比较好,所以刷人参不会弄皴了手。

陈氏把人参从大缸里捞出一些来,放到几个大盆里,盆里面也添上水,然后每人一把刷子,用来刷掉人参上的泥土。刷人参的时候要注意,尽量的不要弄掉了人参上面的参须子。尤其是芦头下面,人参的脖子上,经常会长一些很大很粗的参须子,这也叫丁须。这个是最容易掉的,掉下来就只能当做须子卖了,当然没有在人参上买的价格高。

静涵没有跟着一起刷人参,而是跟文翰他们上山了。这个时候,是山上好东西最多的时候。松塔、榛子、核桃,这些坚果,还有山葡萄、五味子、软枣子等果子,都是在这个时候成熟的。另外还有榛磨,冬蘑等,也都在这个时候出来。秋天,就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孩子们就像一群小松鼠一般,都赶紧的抢着往家里划拉东西。文翰他们也是遇到什么就往背筐里划拉什么,今天他们来的地方,松树比较多,高大的红松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松塔。文翰爬到了树上,手里拿着根大杆子,看见松塔就用杆子捅下来,然后静涵他们就在地下捡。文成也想上树,可是文翰不让。文成今年才九岁呢,哪里敢让他上树?

这松塔很大,没多会儿就装满了一背筐,好在大家都背着背筐来的,这个满了,再往别的里面装就是了。“大哥,你下来吧,咱们的背筐都满了。”静涵在下面喊。

文翰听见了,就从树上下来,他身形轻巧,就像一直猴子似的。农村的孩子,无论哪个都会上树,就连静涵都会爬树,不过文翰是坚决不允许静涵上树的。文翰从树上下来,背起最大的一个背筐,“走吧,咱们先回家。把这些送回去,然后再出来。”说着就在前面领着弟弟妹妹往家走。

文成和静涵的背筐比文翰的要小了些,而文宣和文昌的就更小了,这都是老爷子和志新平日里没啥事给编的。庄稼人,一般的东西都是自己做,虽说做的不算太漂亮,可是能用就行的。

孩子们到了家,把背筐里的东西往地上一倒,然后又赶紧的出去了。这个时候,不光要跟人抢,还要跟天抢,不一定哪天就变天,到时候就不能上山了。再次回到刚才的地方,文翰又爬上了树。这松籽的价钱很高,打松塔比干别的挣钱多了,当然得先紧着松塔往家弄了。

这一次,每个人又捡了一背筐的松塔,时间已经不早了,该回家吃中午饭了。于是文翰从树上跳下来,大家背着背筐回家了。

家里陈氏她们也刷了不少的人参,薛氏抽空去做好饭,等到孩子们回来,大家就全都停了手,都去吃饭。

“奶奶,今年的松塔可多了,我们这几天都打松塔。”吃饭的时候,文翰跟陈氏说道。

“嗯,去年松籽可是卖到了五十文一斤的,真是个好价钱。今年多弄点也行,不过千万的注意知道吗?这上树可不是好玩的,一定要小心。”陈氏听了,赶紧叮嘱了几句。

“哎,奶奶放心,我会小心的。”文翰点头答应。

吃过了中午饭,孩子们也顾不上休息,背着背筐又走了。看着孩子们的背影,陈氏感叹了一声,“都是好孩子,一个个的还那么小,就知道干活。也没有喊累的,静涵那个小丫头,那就是个假小子,成天跟在文翰的后面,也不嫌累得慌。”说起来静涵,陈氏真是只有摇头的份儿了。“美林啊,这静涵慢慢地也大了,冬天没事的话,得好好的教她针线。不能像个假小子似的,整天满哪瞎跑,要不以后可咋办?”

薛氏听了婆婆的话,也有些无奈,“这个静涵,从小就不老实。前阵子还说要和我学针线呢,哪想到不过是三天的新鲜,过了那个新鲜劲,她就跑了。反正还小,今年冬天再好好教她也不晚。”

娘们几个嘴里说话,可是手上也没闲着,使劲的用刷子把人参上面的泥土全都刷掉,露出里面白白胖胖的人参来。“娘,今年的棒槌长得可真不错,你看这棵是不是得有二两多?要是全都想这个似的,那一丈还不起个三十斤?”

“你就美吧,上哪有那么好的事去?现在一丈能起出来二十斤的,那就是非常好的了。”陈氏笑着说道。“今年的产量好,按照四斤鲜的能干一斤算,今年大概能出四十来斤的干货。这可真是不少了,能卖上六七十两银子呢,咱家每年都指着这些银子过日子。今年志祥去参加秋闱,要是能够中了的话,明年还要去参加春闱,这都是要花不少银子的。还有慧心,也到了年纪,该说亲了。前次那个陶大夫没成,等过一阵子忙过了,还是得张罗着慧心的亲事。要是能成,也得一笔不小的开销。这样一算,这点银子还真就不够用的。”住家过日子,全指着这点银子,还真就是不够干啥的。

“娘,你也不用太愁得慌,不管是志祥考科举还是慧心出嫁,我们都不会不管的。等到冬天没事,就让志新去镇上看看有什么活能干的,好歹还能挣点钱回来。”薛氏赶紧的劝着婆婆。

第十九章中秋

薛氏她们把刷好的人参都放到了一个大盆里,一层层的码好,等到大盆满了,就不再往里面放了。锅里添好水,把大盆放到锅帘上面,然后在大盆里面也少放点水。之后把锅整个用牛皮盖上,周围用绳子扎紧,锅底下烧火,一直到水开了,再烧一个半时辰,才能停火。

锅里蒸着人参,薛氏她们还是不停手的刷着人参,这一大盆的人参大概是五十来斤,家里这些,总共得蒸四次才行。“娘,今天咱们就蒸着一锅吧,明天上午再蒸一锅。这样炕也没那么热,等会儿也该做饭了,孩子们上了一天的山,还不得跟饿狼似的。”

陈氏点点头,“行,今天咱们也没刷出来那么多,剩下的等晚上再刷点,明天一早就蒸上一锅。一会儿把叉子都找出来,棒槌出锅了就得赶紧的摆上,要不容易烂掉。”

叉子,是当地人的一种叫法,就是一种晾晒东西的筛子。木头做的长方形框,底下有两根小木方,然后在小木方上面垒上蒿子杆,这就是叉子了。因为底下是蒿子杆垒的,透风,所以晒东西比较好,一般用来晒人参。

薛氏到仓房里把叉子找了出来,许家有不少的叉子,志新闲着的时候,就会做一些,留着好用。把叉子拎到了门口,在那放着。

已经是申时末了,陈氏就让薛氏去做饭,而她则领着静雅和慧心继续的刷人参。又过了一会儿,陈氏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就把蒸人参的锅底停了火。锅上面的牛皮被热气顶的鼓鼓的,一停火,慢慢的就瘪了。陈氏看见牛皮瘪下去了,就把绳子解开,然后把牛皮掀到一边,露出里面的人参来。

蒸好的人参成了一种黄乎乎的颜色,等到晒干,就会成为红色的。当然那种红并不是艳红,而是一种有点橙色的暗红。刚刚出锅的人参还很热,要晾一会儿才能往叉子上摆。陈氏把叉子拿到屋里来,就放到锅台上,这样往叉子上摆人参比较方便。人参摆的时候,一棵棵的挨着,下面那趟的人参,压着上面那趟的参须子,一个叉子大概能摆五趟。

一大盆的人参,摆了三叉子也就完事了,静雅帮着奶奶把人参叉子抬到外面去。外面有专门搭的架子,把叉子放到了架子上。等晚上的时候,还要把叉子摞起来,上面用东西盖好,省得落上露水。

这一大盆的人参都弄好了,薛氏那边也把饭做好了。大家都收拾一下,歇会儿好吃饭。这时文翰领着文成他们也回来了。这一下午,他们还是背了两趟松塔回来,全都到在外面的地上。志新和老爷子也从参地回来了,大家全都洗了手,然后吃饭。

“参土再有三五天就能翻完了,时间赶趟,也不用着急。志新你就在家跟文翰他们去弄点东西回来,这个时候,多抢一点是一点,这都是钱呢。”老爷子一边吃饭,一边安排着活。

志新点点头,这秋天的东西都很值钱的,多弄点卖钱也好。家里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多挣点还能宽裕些。孩子们都在努力的往家里弄东西,不过毕竟还是小了些,力量有限。

家里的人参总共刷了两天多才全都弄完,全部都蒸了出来,晾到外面。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所以人参干的也很快。

这天正好是中秋节,早晨陈氏给了文翰和文成钱,让他们去镇上买些肉回来。这过节怎么也得吃顿饺子不是?巳时初,老四志德领着媳妇韩氏,和孩子回来了,一看家里正在忙,志的也要帮忙。

“行了,快歇着吧,这点活都快干完了,不用你再伸手了。难得回来一趟,好好的陪你爹聊会儿。”陈氏不让儿子帮忙。

志德没办法,就进屋找老爷子去了。韩氏还是像以往一样,穿的干净漂亮,只管哄孩子,别的啥都不伸手。

到了巳时中,志明也带着媳妇和孩子回来了,朱氏还是那个样子,回来就帮着干活,静婉和静娴也都过来帮忙。陈氏看着两个孙女,高兴地不得了,“静婉,静娴,你们都别搀和了,去找静涵玩去吧,静涵今天没上山。”

  如果觉得长白山下好种田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长白山的雪小说全集长白山下好种田,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