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吱吱作品锦心似玉小说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六少爷!”她爱怜地搂了谨哥儿:“今天刮起了北风。你冷不冷?”说着,摸了摸他的手。

“不冷,不冷。”温柔似水的声音,让谨哥儿说话都比平时低了几分,“您看,我穿了皮袄。”他把衣襟翻起来给五姨娘看,“是灰鼠皮的。”

五姨娘忙拽住了他的衣襟不让翻:“小心着了凉。”

谨哥儿听话地放了手,连连点头。

五姨娘笑容一敛,起身来给徐令宜行了个福礼:“侯爷!”目光却落在了十一娘的身上,“十一姑奶奶。”

“姨娘!”十一娘笑着给她行了礼。

徐令宜侧身避开,算是还了五姨娘的礼:“有些日子没有见了,您还好吧!”

“托侯爷的福。”五姨娘恭敬地道,“一切都好!”

徐嗣谆几个看了上前给五姨娘拜年。五姨娘给他们派红包。王泽和十二娘、孩子则上前和六姨娘见了礼,六姨娘也为晚辈们准备了红包。

五娘望着罗振声,脸色有些不好。

罗振声不敢和她对视,忙低下了头。

五娘一回到燕京就狠狠地罗振声给责斥了一番:“你不是管理家里的庶务吗?怎么六姨娘都来了,却把三姨娘留在了家里。”

今非昔比,三姨娘不能比五姨娘,难道也比不过那个没有生儿子的六姨娘?

“是三姨娘自己要留下来照顾父亲的。”罗振声喃喃地解释,五娘却一句也不相信,劈头盖脸地训着罗振声,“你在余杭到底都在干什么?我上次好不容易跟大哥说好了让你跟着你姐夫去任上做个钱粮师爷,可你到好,竟然不去?我想,罗家家大业大的,三姨娘又在府里,你如果能在罗家有个一席之地也行。可不曾想,你竟然一点本事也没有…”

罗振声是想去的。

可罗四奶奶不想让丈夫去。

家里又不是过不出日子,何必跟到那么偏僻的地方靠着姐夫过日子!

见丈夫被骂,罗四奶奶就在一旁劝了一句,反被五娘呛了好几句。

看到眼前的情景,五姑奶奶只怕又想起了三姨娘吧?

罗四奶奶思忖着,只当没有看见,笑盈盈地挽了项氏的胳膊:“快要生了吧?怎么?还好吗?”

“母亲专派了有经验的妈妈照顾我。”项氏对这个爽快的四舅母印象很好,她自我调侃道,“我每天吃睡,睡了吃,脸都成了大饼了。”

罗四奶奶笑了起:“等生了就好了。”

罗大奶奶看着大家都不分男女地站在厅堂,忙招呼大家坐下。

男的在厅堂,女的带着孩子去了东梢间的宴息室。男人们议着朝政,女人们说家长里短,孩子们则笑嘻嘻地玩在一起,气氛十分热闹。

六姨娘看着只觉得满心欢喜,和丫鬟们一起在屋里服舒服着茶水。五姨娘却趁大家没有注意的时候悄悄回了自己的屋。一开始大家还以为她去干什么,没太在意。好半天没有出现,谨哥儿左顾右盼的“噫”道:“外祖母呢?她怎么不见了?”

十一娘早就发现了,她没有做声。

让五姨娘这样应酬他们,五姨娘应该也很不习惯吧!

“外祖母累了,回屋歇了。”她笑着,“你和哥哥们玩去吧!”

谨哥儿“哦”了一声,乖乖跑去了徐嗣诫那里。

说话的时候,十一娘一直注意着罗振鸿。

谨哥儿找五姨娘的时候,他抬了头四处张望,好像在找五姨娘。可当他听说五姨娘累了回屋歇下,他神色一松,继续笑着和身边的罗家庚说着话。

用午膳的时候,罗大奶奶热情地敬着大家的酒,五娘不知道为什么跳了出来,拉着罗大奶奶一杯又一杯的,散席的时候,罗大奶奶已不胜酒力,走路步子都有些不稳起来。在堂屋陪着徐令宜、王泽喝酒的罗振鸿和罗家庥听到动静忙跑了进来,一个扶罗大奶奶,一个吩咐丫鬟快去煨盅浓浓的茶进来,到是罗家庚和罗家康慢了半拍才反应过来。

十一娘看着叹了口气。趁着谨哥儿午休的时候去了五姨娘那里。

门是虚掩着的,一推就开。

“姨娘知道我要来?”她笑着端过五姨娘手中的热茶。

五姨娘只是望着她笑,目光柔柔的。

十一娘想了想,婉转地把罗振鸿扶罗大奶奶的事告诉了五姨娘。

“七少爷是大奶奶带大的,待他视如己出。他视长嫂如嫡母,这也是应该。”五姨娘朝着她轻轻摆手,示意她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他在我眼前,我日日夜夜都能看到他,这就已经足够了。”说着,望她的目光更柔和了,“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你大可不必。大奶奶看在你的面子上,也不会怠慢我的。”说完,长长地叹了口气,感慨道,“我真没有想到,太夫人会当着那么多的人的面和我拉家常,过年的时候派杜妈妈送了那么多的衣料和药材来。”她望着十一娘的目光渐渐变得郑重起来,“太夫人这样台举你,你以后要好好地孝顺太夫人、服侍侯爷才是。”

相由心生。是不是因为她总是想着别人的好,待善身边的人,所以才能人到中年反而比年轻的时候更漂亮呢?

十一娘望着她淡泊而秀逸的面孔,忙道:“您放心,我会好好孝敬太夫人、服侍侯爷的。”

那天的事,她也没有想到。

太夫人不仅亲切地和五姨娘打招呼,还一直主动和五姨娘说着家常。别说她了,就是罗大奶奶和罗四奶奶当时也都半天没有回过神来。过年的时候她来送年节礼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弓弦胡同的那些妇仆对五姨娘都隐隐有了几份恭敬。

五姨娘就问起她和徐令宜的事来:“…从前是顾忌着四少爷,现在四少爷成家立业了。你还是给谨哥儿添个弟弟吧?家里孩子多了才热闹!”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十一娘苦笑,“也找太医看了,都说没什么。也想过用药,可侯爷说,是药三分毒,这种事还是顺其自然的好。不让找太医看。”

既然是侯爷的意思,五姨娘不好多说什么。

她帮十一娘捋了捋没并没有乱发的青丝,轻轻地道:“大少爷和周家小姐的婚期定在三月。大少奶奶说,过了正月十五我们就启程回余杭。”她认真的望着十一娘,好像这样,就能把她印在心上似的,“你以后可要好好地照顾自己…这次来燕京,我看着你好好的,我已经很满意了…”眼角就红了起来,“你不用担心我,也不用担心七少爷…”

这么快就要回去了吗?

十一娘不由紧紧地抱住了她的胳膊。

这次见面,她们用了十年的等候。下一次见面,又需要多少年呢?

送走了五姨娘,十一娘忙起来。

先是姜氏有了身孕,然后是项氏于二月四日生下了一个女儿。

真是应了隔辈亲那句话。

徐令宜对这个长孙女的到来十分的喜欢,在书房里写了不二十几个名字给十一娘看:“你觉得哪个好?”

十一娘一看,全是什么贤、淑、静、宁之类的名字,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她想到那个粉妆玉琢般的小宝宝,笑道:“我看,叫莹莹好了良珠度寸,虽有白仞之水,不能掩其莹。”

“这个名字好!”徐令宜点头,“就叫莹莹好了”话音未落,眼神已是一黯。

他一直想要个女儿。

十一娘知道他的心意,上前握了他的手。

第六百六十五章

或者是这个孩子来得不容易,莹莹的满月礼不仅办得热闹,徐嗣谕还风尘仆仆地从乐安赶了回来。

抱着糯米团子似的女儿,他眼角微湿。

“很漂亮吧!”十一娘走过去,轻轻地摸了摸孩子乌黑的头发,“也很乖。吃饱了就睡,饿了、要拉了就会小声地吭吭。二嫂说,像你小时候。”

徐嗣谆咧了嘴笑,把睡着了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交给了乳娘。

“那我小时候呢?”谨哥儿扯着十一娘的衣袖。

“你小时候,一不如意就大声地哭。”十一娘揽了儿子的肩膀,“把我们哭得头都疼了。不知道有多顽皮。”

谨哥儿凤目瞪得大大的:“不会吧?”他问徐嗣谆,“二哥,我小时候你一定见过。我乖不乖?”

“很乖!”徐嗣谕大笑。望着齐十一娘耳朵的谨哥儿:“六弟已经长这么高了,我却还是一无所成!”很是感慨的样子。

“出了什么事吗?”徐嗣谕很少说这样的话,十一娘不免有些担心。

“没有!”徐嗣谆笑道,“我挺好的”不由摸了摸头,“就是觉得…现在都做父亲了,明年的乡试要好好考才是。”像朋友一样,很自然地和十一娘说着他的心里话。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十一娘笑道,“这可不是论谁的力气大的事。”

项氏亲自端了茶进来。

徐嗣谆亲手奉给十一娘。

“让小丫鬟做就行了。”十一娘接过茶,吩咐项氏,“你这才刚满月呢!”

项氏眼角梢眉全是做母亲的喜悦:“躺了一个月,人都要生苔藓了!”

公公和婆婆为她的长女取了名字,她心里很感激。转身端了碟点心进来:“我让厨房现做的绿豆糕和莲子糕。母亲和六叔尝尝这味道怎样?”

绿豆糕是谨哥儿最喜欢吃的,十一娘则比较喜欢吃莲子糕。

“嗯好吃。”谨哥儿尝了一口,“里面好像加的是冰糖。”

“六叔真是厉害。”项氏笑着点头,“霜糖容易上火,我特意用了冰糖。”

谨哥儿对项氏的创意显然很赞赏,连吃了两块。

徐嗣谕望着谨哥儿呵呵地笑,眼底都是笑意。

“我把我觉得写得好的文章都誊了一份给岳父看。”他和十一娘说着话,“岳父觉得平稳有余而犀利不足。让我去他任上看一看。我和姜先生商量过,决定这次回燕京小住几日就直下湖广,秋天再回乐安。”

三年前,项大人升了湖广布政使。

应试的重头戏策论,是要联系四书五经的内容谈对国家大事的看法。与其在家里毕门造车,不如到处走走看看。

十一娘微微点头。

谨哥儿在一旁道:“二哥要去湖广吗?我过几天要跟着爹爹去大同。”

徐嗣谕有些意外。

十一娘笑道:“年前你父亲去了一趟保定府。回来后突然在家里待不住了。过完年说等莹莹的满月礼后想去趟大同。现在你回来了,你父亲一时半会肯定不会走的。”

“父亲这些年都在家里,出去走走也好。”徐嗣谕恍然,笑着对谨哥儿道,“你陪在父亲的身边,要照顾好父亲的身体。多看看,待你长大了,就知道这样的机会有多难得了。”

机会有多难得他不知道,但照顾父亲却是知道的。

谨哥儿笑道:“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还帮父亲打洗脚水、牵马呢?”很自豪的样子。可话音一落,不由冒了头冷汗。

这可是父亲交待又交待的不让母亲知道的。

“娘,”他忙向十一娘解释,“爹爹是让我学着怎样服侍人…”这话也不对,又道,“父亲的意思,是大丈夫能伸能屈,做个小厮,也要做最好的小厮,做让人离不开的小厮…”这话好像也不对,“娘,是我自己觉得还挺好玩的…”

“好了,好了!”十一娘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样子,又好笑又好气,“我知道你爹爹这是在磨你的性子呢…”

“对,对,对。”谨哥儿忙道,“爹爹就是这个意思。他说,我要是能做小事,也就能做大事。”

徐嗣谕看着十一娘笑盈盈的样子,私下里吩咐项氏:“你要好好照顾莹莹。要是有什么事拿不定主意,就去请教母亲。母亲敦厚宽和,胸襟开阔,你看大姑奶奶,再看五弟…女子最要不得的就是小家子气。”

项氏连连点头。

徐嗣谕花了两个天的时间去拜访长辈。

方冀闻讯而来:“你回燕京也不来看我!”

他如今在都察院任御史。

“你不是怕连累你吗?”徐嗣谕打趣道。

方冀不由讪讪然。

他先些日子把中山侯给参了,中山侯因此被革去两年的奉禄,他也算是一战成名了。

“和你开玩笑的了!”徐嗣谕握拳轻轻地打在他的肩膀上,“我正准备去看你呢”说着,拉他进了书房,“我过两天准备去湖广…”把他的打算告诉了方冀。

“你早就该出去走走了。”方冀很赞同,“我还有几个同科在那里任县令。你也可以去看看。”他是个说干就干的人,立刻让徐嗣谕叫小丫鬟进来磨墨,“我这就给你写几封信,你到时候也好上门拜访。”

接待布政使的女婿和接待同科的朋友又不一样。

徐嗣谕大喜。

接下来的几天和方冀同出同进,见了一些燕京的文坛名宿,也见了一些经史大家,收获颇丰,直到四月给太夫人庆了寿辰才动身去了湖广。

徐令宜随后也带谨哥儿去了大同。

十一娘突然闲下来。

徐嗣诫不去上课的日子都陪着她。

“…这金成色本来就好,只要稍加打磨,就能熠熠生辉,加宝石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十一娘请了工匠翻修自己的首饰,徐嗣诫给她出主意,“我看,不如打成箔金,做成牡丹花的样子,只戴一朵,足以耀人眼目。”针线上的人来做秋衣,“先去东大街看看那些卖苏样的铺子。宫里还穿着月华裙,外面的人都开始穿三寸的窄边襕裙。”又告诉小丫鬟茉莉球挂在罗帐里,“比玉兰花的味道淡雅,比栀子花的味道隽永。”

十一娘觉得自己像养了解个闺女似伯。

“你的功课怎样?”

徐嗣诫翘了嘴角微笑:“常先生说,让我明年下场试试。”

也就是说,学得还不错了!

十一娘替他高兴,亲自动手给他做考帘。

姜氏看在眼里,提醒徐嗣谆:“父亲和六弟都不在家,你有空也多去母亲那里坐坐。”

徐嗣谆这两天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在做些什么。常常不见人影。

“母亲那边不是有五弟陪着吗?”他笑道,“我们兄弟里面,只有五弟能和母亲谈那些首饰衣裳。我们都插不上话啊”有些为难的样子。

姜氏不由微微蹙眉。想了想,又道:“父亲那边,你可写信去了?我听二嫂说,二伯给二嫂写了封信,让二嫂想给父亲和六弟各做一对毛皮护膝。说父亲可能会从大同直接去宣同,要到冬天才回来。”

徐嗣谆有些惊讶:“我给父亲写信了。可父亲信上只说一切安好,其他的,什么也没有说。”迟疑道,“你会不会听错了?你秋天就要生了,父亲怎么可能冬天才回来?如果父亲冬天才回来,母亲应该早就得了信才是。我今天早上去给母亲问安的时候都母亲说起父亲的归程,母亲可是什么也没有说!”

就是母亲都不知道二伯却知道才让她担心。

“相公还是再给父亲写封信吧。”姜氏道,“问问父亲这些日子的饮食起居也好啊”然后问起他这些日子在干什么,“…父亲不在家,马上要过端午了,又是母亲的生辰。虽然有祖母在不能怎样操办,可我们做子女的,也要花些心思才好!”

“这件事你就别管了。”徐嗣谆笑道,“我自有打算”说着,去摸了摸姜氏的肚子,“我们的儿子顽皮不顽此?”眉眼间全是愉悦和关心。

姜氏一时语凝。

待徐嗣谆去了双芙院后立刻吩咐袁宝柱家的:“你把我陪嫁的那几张狐皮找出来。我来给公公和六叔做顶皮帽子。”

“四少奶奶,”袁宝柱家的不禁犹豫,“燕京天气冷,没有皮袄是不成的。那几张狐皮洁白如雪,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品相。你是嫡房嫡孙,没有几件压箱底的东西怎么能成?与其动那几张狐皮,还不如悄悄到外面去买几张好皮子来。这里是燕京,我们愿意花银子,还怕买不到好东西。”

姜氏想到跟着十一娘在花厅处置家务事的时候,管厨房的黎妈妈婉转地表示这些日子外院的管事采购不得力。婆婆还笑着说,这管事在养外室的事被正房发现了,家里正着着火,这些日子采购上的事自然有些督管不力。当时那些常在内、外院走动的管事妈妈们都大吃一惊,显得是第一次听说。

“我婆婆虽然在内宅,外院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她,别说是内院的事。”她轻轻摇头,“我有好东西因为是陪嫁就舍不得,到外面去买了东西孝敬公公和叔叔,到底落了下乘,会让人瞧不起的。这件事就算了,我再想别的法子。”

第六百六十六章

袁宝柱家的话有道理。她这才刚进门,以后要打点的地方多着。用那白狐做帽子送给公公和六叔是很特别,可这样一来,等到太夫人整寿或是公公婆婆过生辰,自己再拿什么东西送?

姜氏不由着急起来。偏偏徐嗣谆每次都只是笑着让她别管这些事。再多的,一句也问不出来了。让丫鬟悄悄打听,回说这些日子徐嗣谆不在外院,家里的事都交给了白总管,白总管也不知道他在做些什么。

他到底在干什么?

姜氏变得有点焦灼起来。正好端午节要送节礼,她就跟十一娘请缨:“要不,四象胡同那边我去一趟吧!”

三夫人又病了。

十一娘去看了一次就没再去。

久病床前无孝子。她这样三天两头的就病,大家心里又都知道不是真病,或听到只当是没有听到,或是去应个景儿。

“你怀着身孕。”十一娘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还是让你二嫂去吧!”

“不要紧。”姜氏笑道,“我身子骨好着呢二嫂还要去弓弦胡同和四姨母、五姨母那边…”

她是想出去透透气吧!

自姜氏怀了身孕,徐嗣谆就这样也不让她做,那也不让她去。要不是万三媳妇说这样不易生养,徐嗣谆只怕天天要姜氏躺在床上才甘心。

“那你去吧!”十一娘笑道,“只是要小心点。可别动了胎气。”

姜氏她高高兴兴地应“是”,去了四象胡同。

金氏正在院子里逗两个孩子玩,服侍的丫鬟、媳妇、婆子都笑眯眯在一旁服侍着,虽然没有高声嬉笑,却也没有一丝郁色,很显然,大家对三夫人的病都颇有不以为然。

看见姜氏,金氏忙让两个孩子过来给她问安,请她去屋里坐了。

“大嫂正在婆婆屋里服侍。看这时辰,应该马上就要出来了。”金氏说着,亲自端了杯热茶给她。

每次有什么事三夫人在方氏那里吃了亏,就要病着让方氏侍疾。这是家里公开的秘密,谁也不会点破。

“那我也去给三婶婶问个安吧!”姜氏站起来。

“你有身孕,还是等我婆婆病好了再去吧!”金氏留她。

虽然是假的,可该做的也应该做。她怀着身孕,是不适宜去看病人的。

姜氏没有坚持,和金氏说着家常:“我听相公说,三伯调任五城兵马司了?已经去上任了吗?”

“过了端午就上任。”金氏闻言眼睛就笑成了弯月,“在五城兵马司任城南指挥使。虽然只是个正六品的官员,可好歹主事一方。不比在宫里,听上去威风,却事事要听人摆布。”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转念想到姜氏是嫡房的嫡媳,笑道,“说起来,我们家相公还是沾了四叔父的光。要不是有这层关系,那么多人,他的上峰又怎么会独独推荐他去了兵马司。只是这两天相公正在办交割的事,又要答谢同僚,忙得团团转。想着四叔父那边是自家人,准备过两天再去给太夫人和四婶婶问安。”

姜氏知道金氏说的是客气话。

虽然徐嗣俭的上峰是看在了徐令宜的面子上,可如果徐嗣俭不会做人,人家也不会这样给面子。这件事传到永平侯府的时候,徐令宜都有些惊讶,笑着说了声“这小子,还不错”的话。

“那也是三伯有才能。”姜氏说着,有人撩帘而入,笑道,“在说谁有才能呢?”

姜氏抬头,看见一个身长如玉,穿着姜黄色绫袄,墨绿色褙子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

“大嫂!”她笑着迎上前去见了礼,妯娌三人坐下来说了会话,知道姜氏是来送节礼的,方氏和她去后院清点礼单。

婆婆不是说,这些事随车的婆子做就行了?

莫非这又是三伯母为了折腾大嫂想出来的法子?

姜氏在心里腹悱着,和方氏去了后院。

方氏却把她拉到了一边的耳房。

“说吧?你为什么事找我?”她笑着和姜氏并肩坐到了罗汉床上。

姜氏惊讶地望着方氏。

方氏抿了嘴笑:“你怀着身孕还来给我们家送年节礼,不是有事找我还能是什么?快说吧,到底出了什么事?”

姜氏不由讪讪然地笑。

自那天方氏为徐嗣谆解围后,她就对方氏心生好感。后来几次接触,更觉得方氏是大方爽快的人,很投她的脾气,两人渐渐走得近了起来。

她原本只是想出来走走,也好散散心。方氏这样坦然,她不说,到显得有些不爽直。

姜氏把这些日子发生的事委婉地告诉了方氏。

方氏掩袖而笑:“这还不容易。既然四叔连四婶婶都不想让知道,二叔只怕是从其他地方得到的这消息。而且还只是说有可能冬天才回来。你用不着这么着急,不如等等再说。”

“是啊!”姜氏眼睛一亮,“我怎么糊涂了。”她眉目舒展开来,“就算是公公冬天回来,等他们回来了我再送些药材之类的过去给公公和六叔补补身子也不迟啊!”

她不由拉了方氏的手:“多亏有大嫂指点我。”

说话做事都要把握个度,近之让人嫌,远之让人怨。

“我看,你是新媳妇进门,越想好好表现,越是患得患失。”方氏笑着转移了话题,“今年的端午想好怎么过了吗?”

“听说想在花厅摆酒吃一顿。”有些话,也不能再说深了。姜氏笑着和方氏说着家长。

有小丫鬟进来禀道:“大少奶奶,大少爷说这两天就回来。让小厮给您带了点东西回来。”

姜氏听着一愣:“大伯不在家吗?”

方氏笑道:“你大伯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去年春天的时候我就把我陪嫁的庄子交给了你大伯管。你大伯每年出去收四次帐。偶尔南货北买或是北货南买,做些小买卖补贴一下家用。”说的很含蓄,可看方氏用钱的那大方样,只怕这样的卖买很有些赚头。

姜氏笑着,小厮奉了个红漆描金的匣子进来。

“大少爷说,这是给您的。老爷、太太和三少爷、三少奶奶等人的随车一起回来。”

方氏就问那小厮:“大少爷怎么没随你一起回来?”

小厮笑道:“大少爷还有两笔帐没有收齐。又怕大少奶奶担心,就让小的先回来禀大少奶奶一声。”

方氏放下心来,赏了那小厮银子。抬头看见姜氏冲着她直笑,脸一红,解释道:“你大伯是这样的性子。”

姜氏就望着那匣子笑。

方氏脸上挂不住。

“哎哟怎比得上四叔每天为四弟妹亲手做花灯。”

姜氏也闹了个大红脸。

两人互相打趣一番,看着时间不早,姜氏起身回了荷花里。

徐嗣谆正和王树在说着什么,见她进来,丢了一句“买一千匹回来”的话给王树,微笑着迎了上前:“坐了大半天马车,你还好吧?”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她。

“我挺好的。”姜氏说着,目光落在了手里拿着团鹅黄色绡纱的王树身上:“相公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早?外院没什么事吗?”

这几天,徐嗣谆回来的都挺早的。

“哦,外院的事有白总管呢!”徐嗣谆不以为意地说着,扶她到临窗的炕上坐了,“我让王树买几匹绡纱。”

“买绡纱做什么啊?”姜氏笑道,“我库里还有些。相公要用,我让袁妈妈拿给你就是了,何必再去买?”

姜氏装做不知道。

“不用了!”徐嗣谆挠了挠头,有些为难地道,“我要的绡纱,要轻薄透韧,只有东大街韩记能定制。一般的绡纱都太厚了。”

“相公要这样的绡纱做什么啊?”姜氏笑着问他。

“做点东西。”徐嗣谆含含糊糊地道,“对了,大伯父那边差了人来,说明天给我们送凉扇,你准备些赏钱吧!”

这是姜氏出嫁后的第一个端午节,按风俗,娘家人要送扇子和凉簟。

姜氏笑着应了,徐嗣谆道:“我外面还有事,先走了!”

不是说外院的事都交给了白总管吗?

姜氏想了想,叫了王树进来:“四少爷要订绡纱做什么?”

王树笑着不说:“…到时候少奶奶就知道。”

姜氏眉角微挑:“是不是做灯笼!”

王树尴尬地笑。

“五月初五既是端午节,又是婆婆的生辰,相公是不是想做个别致的灯笼送给婆婆?”姜氏追问。

既然已经被点破,王树也不好再瞒,喃喃地道:“四少爷嘱咐谁也不告诉…准备让大家高兴高兴…不是做了一盏,是做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盏,到时候挂到后花园,请了太夫人和四夫人到穹凌山庄赏灯…”他说着,有些激动起来,“那灯笼,三两银子一个,再点上专程让人去四川万县订做白蜡烛,四少爷说,比天上的星星还亮…到时候满院子的灯,火树银花,如银河九天…太夫人和夫人看了,肯定会喜欢的…”

姜氏没有说话,半晌才道:“你下去吧!”声音低沉,透着几份疲惫。

这样大的手笔,太夫人和夫人肯定喜欢。怎么四少奶奶好像有点不高兴的样子。

王树在心里嘀咕着,低声应“是”,退了下去。

姜氏想到徐嗣勤的踏实,徐嗣谕的奔波,徐嗣俭的努力,徐嗣诫的刻苦…再想到徐嗣谆…公公回来问起来,白总管会怎样回答呢?

所以她才不会安吧!

姜氏心里泛起股无力之感,呆呆地坐在太师椅上,直到暮色四笼。

第六百六十七章

  如果觉得锦心似玉小说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吱吱小说全集锦心似玉小说锦心似玉花娇九重紫金陵春以和为贵穿越好事多磨庶女攻略雀仙桥慕南枝花开锦绣,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