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蓝云舒作品风起霓裳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麴崇裕看着她的笑容,心头突然一凛,打起了精神,“夫人请问,崇裕但凡知晓,必然言无不尽。”
琉璃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这粗白叠的织法,如今已甚是容易,世子想来也会让西州人都知晓,可这细白叠若是也变得好织起来,不知世子会作何打算?”
麴崇裕心中警觉,想了片刻还是道,“寻常人家织这细白叠也无甚用处,若真能好织了,崇裕打算再开一座大些的工坊,专织细白叠。”
这家伙,果然打的是这个主意!琉璃点了点头,笑得越发斯文,“若是如此,我有一法,可让细白叠日日都如昨日一般好纺好织,功效强出如今数倍,不知世子可有兴趣一听?”
第54章 风水宝地 贵女临门
她有法子?她想出了法子?麴崇裕一时说不清是惊是喜还是气。眼前的这张笑脸上,神色却是笃定得不容怀疑,他心思微微一转,突然有些后悔适才没有留神去听那黎大匠的唠叨,此时也无暇再去多想,只能笑了笑,“请夫人指教。”
琉璃谦和之极的摇了摇头,“指教不敢当。我只是突然想通了一事——这工坊之所以不易织得细白叠,原因无他,全是风水不佳之故。因此,若是能寻得一处风水相宜的宝地,纺得上好白叠,自会易如反掌。”
风水宝地?麴崇裕疑惑的看了琉璃两眼,实在有些拿不准她到底是胡说八道还是另有算盘,一时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一旁的黎大匠的目光里早已满满的全是崇敬,“库狄娘子还会看风水?真真是了不得!这工坊难不成真是风水不好?不知于人可有妨碍?”说着忍不住四下张望了几眼,越看越觉得这间工坊果然像是比旁处要差些。
琉璃忙压了压嗓子里的痒意,一本正经的道,“黎大匠过奖,我于风水上不过略知一二,只是之前没往这上头想过罢了,这工坊的风水做旁的并无不宜,于人也无妨碍,唯独不宜于纺织白叠,须得换上一处才是。”
黎大匠顿时松了口气,还好还好,只要不妨人,怎么都好说。
麴崇裕此时心里已前后盘算过一遍,裴行俭会算卦,这位库狄氏会看风水倒也不奇,她便是想装神弄鬼,横竖这纺线是做不得假的,不妨先听听她要说什么。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礼数周全的微笑,“崇裕竟不知夫人还身负此等奇术,失敬了,不知依夫人之见,应当如何寻到适宜之地?”
琉璃垂下眼帘,淡淡的道,“若是都护府的事务也便罢了,世子既是想自行再开个工坊,选址何处,事关重大,请容我再思量思量。”
麴崇裕心里冷笑了一声,果然如此,她若不乘机漫天要价,倒真是出了怪事!只是以这位库狄氏的本事,如今她越是拿乔,便证明越有把握,若真是换处地方便能让细白叠日出数匹,这背后的商机……他的声音也变得淡淡的,“若真如夫人所言,崇裕愿以千金相酬!”
琉璃看了他一眼,沉吟片刻,突然笑道,“世子客气了,千金之酬……”她笑着摇头,“日后再说也不迟,眼下我倒是有件事情要烦扰世子,还望世子通融一二。”
麴崇裕一颗心顿时提了起来,“夫人且先说来听听。”
琉璃脸上的微笑意味深长,“世子不必担忧,小事一桩,于世子不过是举手之劳,我想借黎大匠和这院里的几位工匠用上几日。”
麴崇裕转念间便明白了过来,心口顿时一跳,转头对黎大匠道,“你先退下,我有事与夫人商议。”
黎大匠忽闻库狄娘子提到了自己的名字,正眼巴巴的准备听下去,听得这一句吩咐不由好不扫兴,只得应诺一声,走出门去。
麴崇裕这才看向琉璃,缓缓道,“夫人可是,也想也开一间工坊?”
琉璃笑吟吟的摇头,“我一妇道人家,开什么工坊?只是表兄对我做的一些小物件有些兴致,我想请黎大匠几个去帮我做出来,若这几位实在繁忙,也便罢了,我另外寻人便是。”
麴崇裕心头顿时雪亮:库狄氏是准备借着安家的人手商路自己开工坊了!要做的自然便是这些轧车、弹弓之物。想来千金虽是不少,但比起年年生利的工坊,的确算不得什么。而这工坊里的种种,她比自己还明白几分,便是不借她工匠,只要找上几个略好些的木匠,她自然也能将这些东西全部做出来!难怪这几个月来她竟是只字不提报酬,却是在这里等着自己!也是,似她这般精明的妇人,如何肯眼睁睁看着自己独占了这门买卖?如今她把话说得这般漂亮,要的不过是让自己无法说出这个“不”字来。以安家的财力人力,和她的本事,真要建起工坊来……
他沉吟片刻,终于还是展眉一笑,“原来如此,说来是崇裕疏忽了,按说这白叠布能纺到今日这般地步,大半乃是夫人的功劳,如今崇裕想另开一间工坊,夫人想让贵亲也开一座原是天经地义,只是夫人也知晓,此事第一忌讳的便是外传,三郎再是沉稳,却难保过手之人不起别的心思。却不及这边全是官家记名的工匠,绝无外泄之忧。”
琉璃神色里仿佛全是意外,愣了愣才道,“世子说的是哪里话?我、我不曾想过要自己开间工坊。”
麴崇裕轻轻吸了口气,让笑容变得更自然些,“请听崇裕一言。夫人既然说到风水宝地,崇裕便厚颜再烦劳夫人一事,只要夫人将此地指给崇裕,建起的工坊,便算夫人三成如何?”她不开工坊,可安家开了与她开的有什么区别,有裴行俭撑腰,他只怕也奈何这安家不得,若是两家比来织来售,其后果绝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琉璃抬头看着麴崇裕,眨了眨眼睛,突然笑了起来,麴崇裕心里一沉,这个库狄氏竟是个狠的!他咬了咬牙,“是崇裕考虑不周,当算夫人四成!”
琉璃怔了怔,笑着微微欠身,“世子如此客气,真真是让人受之有愧,却之又是不恭,那便多谢世子了。”
麴崇裕不由松了口气,虽然四成之利有些可惜,但若能自此独占了这门生意,不必与安家对上,所得之利自是更可观得多。当下也客客气气的还了一礼,“不知夫人如今可肯赐教,这工坊应建在何处方才适宜?”
琉璃笑了笑,“河谷。”
河谷?麴崇裕有些愕然,“夫人此言何意?”
琉璃的笑容分外愉悦,“风水风水,有风有水,方能一切顺遂。工坊自的须得建在河谷近水之处。”
麴崇裕看着琉璃,眉头微锁,眼神不善,脸上就差直接写上“我不信”三个大字外加一个感叹号——他又不是三岁的小孩,看风水哪里会是这般儿戏之事?
琉璃淡淡的笑道,“河谷之中搭屋甚易,世子不妨试上一试,从轧车、弹弓到纬车织机都挪一套下去,若是不成,我还能厚颜领了世子的那四成之利?”
此事她自是有十成十的把握——自打遇上细线纺织的难题,她一直想着的是如何改进工具技术,却忘了西州这干燥得离谱的天气,本身就是棉线纺织的最大障碍。西州的棉花品种先天不足,纤维太短,加上干燥的天气,更是加倍容易断裂。入夏之后天气多变,棉线纺织时难时易,十有八九便是因为空气湿度时高时低。而昨日一场难得的中雨之后,空气中的湿度开始大幅度上升,就算地面干了,湿度一时半会也不会立刻降低,这才让这大半天里棉布的纺织变得如此顺利。而说到提高空气湿度,西州城下那两条绕城的河流,不就是最好的天然加湿器?
麴崇裕犹豫了半晌,到底还是将信将疑的点了点头,“也罢,我便先搭两座木屋出来。”
琉璃微笑道,“定然不会教世子失望。”河谷,两个字换四成利,她当然要保证这笔买卖顺利成交。
眼见麴崇裕招人进来,低声吩咐了几句,琉璃便笑道,“世子且忙,只是不知黎大匠这几位今日可否跟我过去?”
麴崇裕一怔,脸色彻底沉了下来,“夫人,此事既已谈妥,难不成还要让他们去帮安家做轧车纬车?”
琉璃惊讶的睁大了眼睛,“世子此言何意?我不过是答应了表兄,给他做两把那种西国来的带背高凳,那物件似乎颇为精巧,大约总要些手巧的才能做出,这才想到要劳烦黎大匠。”
她一开始说的借人,原来只是想做高凳?麴崇裕一时也愣在了那里。
琉璃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难怪世子先是说千金相酬,又改成了什么三成四成,原来是……”她摇头笑了起来,“世子总是这般多虑。”
眼见琉璃带着婢女步履轻盈的走出了大门,麴崇裕依然呆呆的站在那里,今日之事,难道自己真是多虑了?难道这库狄氏真的只是想做几把凳子出来,自己却以为她是要帮着安家做工坊?然后就主动……
他突然觉得胸口有点透不过气来。
……
十二万石粮米,一万车草料谷料,足足花了十余个日夜,才全部收入西州的官仓之中。一桶桶的罗阇,从都护府的大灶房,日夜不停的送到粮仓之前。待得两排数十栋粮仓的钥匙和厚厚的一叠账簿终于都交到了苏南瑾手中,裴行俭倒也罢了,安三郎和张高几个已是熬得瘦了一圈。
十天未见,苏南瑾看去比安三郎几个瘦得更明显,脸上倒是没有什么表情,阴沉沉的道了声“辛苦”,转身便往城外走去。安三郎看着那个多少有些肃杀的背影,忍不住皱了皱眉,想说话又觉得不是地方。直到和裴行俭一道走入曲水坊的宅子里,才忧心忡忡的道,“九郎,我看那苏公子只怕是恨你入骨了,听说过几日他父亲便会率领大军到西州,你还是要多加提防才好。”
裴行俭淡淡的一笑,“无妨,那位苏将军我也见过,外强中干,有勇无谋,不足为惧。”
话音刚落,安置在前院西厢的针线房门帘一挑,琉璃笑嘻嘻的走了出来,“背后议人是非,非君子所为!”说完又向安三郎行了一礼,“阿兄莫理这小人。”
裴行俭顿时哭笑不得,安三郎忍不住哈哈大笑,真真是一物降一物,琉璃原先在安家时,怎么看不出竟是这般伶牙俐齿?好容易忍住了笑才道,“还要多谢大娘昨日送的那两把高脚胡床,你三嫂说,坐着甚是舒适。”
高脚胡床?琉璃牙缝里吸了点凉气,只得道,“三嫂欢喜便好,过得几个月,三嫂身子重了,这种……胡床比旁的原是要方便些。”孕妇么,当然是靠背椅坐着比较舒服。想了想又笑道,“阿兄来得正好,我这里有上好的细白叠,给婴童做些贴身衣物,比旁的都要强。”说着便让人取了两端细白叠出来。
这细白叠安三郎也只是听闻过几回,此刻拿在手里,果真是轻白细软,摸着便觉得舒适,忙笑道,“这等稀罕物儿,你那未出生侄儿哪有福分用得?”
琉璃笑着摆手,“再过些日子便不大稀罕了,还是乘着如今还稀罕时送了的好。”
裴行俭不由看了琉璃一眼,安三郎又推辞几句,这才笑容满面的告辞而去。琉璃和裴行俭进了内院上房,门帘刚落,裴行俭已伸手一把把琉璃带入怀中,“你是要提醒我,这几日都让你过得太安逸了么?”
琉璃忙举手讨饶,“冒犯长史虎威,下次再不敢了。只是天气炎热,长史还是先喝口梅浆,解解暑气可好?”
裴行俭低头在她耳边笑道,“你莫东拉西扯,你既是这般喜欢给三嫂送物件,不如咱们也生个孩儿?”
耳边的气息火热而声音低沉,琉璃脸上顿时有些发热,用力推了他一把,“你这一身的汗,去冲个凉再说正事。”
裴行俭却伸手扣住她的头,将她按在胸口,笑得胸口微震,“正事我已说了,是冲了凉,便可以做正事么?”
琉璃又好气又好笑,在他腰上拧了一下,“你胡说什么?”
裴行俭低声笑道,“你倒说说看,我哪句胡说了?”
琉璃无声的笑了起来。算起来,他们成亲也有一年多了,只是这一年来,日子便如过山车般忽上忽下,没几日过得安宁,她也一直没认真想过什么时候会有孩子这件事。只是此时让他这样一提,心里竟是突然多了一种说不出的期待。
康氏原有个九岁的儿子留在了长安,前些日子她身子不爽,却被韩四诊出已有了两个月的身孕,此后便日日都是在喜不自胜的准备着小衣小袄。若是自己也有了身孕,大概心情也是差不多吧?若是她和裴行俭有一个小娃娃……似乎想一想心都是软的。
裴行俭也是久久的没有说话,只是有一下没一下的轻轻抚摸着琉璃的长发,琉璃出了半天的神,到底还是收回心思,抬起头来,“今日你和三郎怎么回来得这般早?可是军粮都已入仓了?”
裴行俭点头,略停了停也问道,“你可是已想出纺细白叠的法子了?”
琉璃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用力点了点头,裴行俭这些日子都忙着收军粮,每日只能睡两三个时辰,她自然也没有与他提过那白叠之事。麴崇裕却是雷厉风行,三四日便在河谷的一处平地上搭出了简易的木屋。结果正如她所料,在河谷水边的木屋里,纺纱织布都变得容易许多,如今要织细白叠布比粗白叠也只是多两道工序,略慢一些,所费的白叠好要少上许多。如今那河谷已有一大片地被圈了起来,麴家的新工坊已是一日一个模样的初具规模。
裴行俭见她双眼明亮,满脸都是一副你快夸赞我的表情,忍不住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你怎么突然想出了法子来?”
琉璃笑道,“说来毫不稀奇,咱们去佛寺那日下了雨,工坊便回报说那一日多白叠甚好纺织,我才想起只怕这白叠只怕也是要借些水气也能变得柔韧,因此便让麴崇裕在河谷里起了木屋,试着纺了一纺,结果当真如此。”
裴行俭恍然点头,又笑道,“那也是你心细,旁人怎么便没想通这一节。”
琉璃笑得眉眼弯弯,“若是让旁人想到,哪里还能唬住那个麴世子?”见裴行俭诧异的挑了挑眉,便连说带笑的将那日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裴行俭听到后来,忍不住哈哈大笑,“你这个小促狭鬼,怪道今日三郎还说起什么高脚胡床,原来是这个缘故!”看了琉璃一眼又问,“麴世子近日又得罪了你?”
琉璃没好气的哼了一声,麴崇裕跟自己甩脸子倒是小事,可他时时刻刻都惦记着要害裴行俭,自己当然是逮着机就要气他一气,最好气得半身不遂,大家才好落个清静。
裴行俭看着琉璃的表情,不由叹了口气,手臂微一用力,将她揽在自己胸前,“琉璃,待此次西疆战事平息了,麴崇裕大约也不会再来找我的麻烦,咱们什么事都不管,专心生四五个孩子可好?”
琉璃本来怔怔的听到,听到最后一句,忍不住笑着捶了他一下,四五个,他当自己是母猪么?
两人又说了几句没要紧的闲话,裴行俭正要去净房冲凉,门外却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小檀的声音也比平日快了几分,“娘子,阿郎,外面有几位长安来的客人,领头的说是姓米,是替苏将军的送信过来的!”
义父让人送信过来了?琉璃眼睛一亮,裴行俭想了想笑道,“我知道是谁,你不必出去,且让灶上多做几样菜出来,只怕今日要留客了。”
琉璃点头,待裴行俭去了前院,便吩咐了小檀几句,正想着这番待客自然话长,苏定方人在军中,也不知该准备些什么送给他才合适……小檀却又噔噔的跑了进来,“娘子,阿郎请你去前面一趟。”停了停,语气变得古怪起来,“苏将军还送了个女人过来。”
苏定方送了个女人过来?琉璃愕然,脱口道,“什么样的女子?”
小檀皱眉道,“是一个年轻美貌的胡人女子,婢子听了一句,说是什么让阿郎和娘子好生照看。”心头却忍不住有些忿然,阿郎固然是这苏将军的弟子,可娘子也是将军的义女,这几千里的送个美人儿过来,算是怎么回事?
琉璃也是一头雾水,定了定神,看看身上的衣衫还算齐整,顺手挽了条绛红纱的披帛便往外走,还没到堂屋门口,便听见里面传来一阵颇有几分刺耳大笑,“不是某要多礼,实在是没有长史,我米大郎便不会有今日!”
米大郎?琉璃隐隐约约觉得有些印象,一时也拿不准,只得放缓脚步走了进去,却见裴行俭的对面站着一个形容粗豪的汉子,正挥手划脚的说话,突然看见琉璃,二话不说便是深深的一揖,“米大见过长史夫人。”
琉璃忙看了裴行俭一眼,见他只是微微点头,便笑道,“大郎不必多礼。”目光一溜,已看到堂屋南边的榻上,安安静静的跪坐着一位妙龄女子,身穿一套石青色的胡服,金红的头发挽了一个简单的发髻,肌肤雪白,眉目秀丽,虽然颇有旅途风尘,却也不掩颜色。见琉璃进来,站起来行了一礼,却没有说话。倒是她身边的婢女低声道了句,“婢子见过夫人。”带着明显的胡人口音。
这位女子的气度并不似下人,琉璃也微微屈膝还了一礼,裴行俭淡然道,“你把这位娘子请到内院说话,这里还有师母的一封信,你先看看便知。”
琉璃知道不是问话之时,接过信便笑道,“这位娘子,请跟我来。”
刚刚走出堂屋门口,她的身后便传来了米大郎带笑的声音,“裴长史,怎么不见上次那位小哥儿?”
裴行俭顿了一顿才道,“阿成在府衙里帮我处置些事务,稍后回来。”
这位米大郎难道跟阿成很熟?琉璃心里不由有些纳闷,却听身边那位婢女也与来人低声说了一句,用的竟是琉璃已然有些生疏的突厥语,她在心里默默的回念了一遍才明白过来,问的竟也是“怎么不见上次那个俊俏少年”。
琉璃忍不住疑惑的看了身边这两位妙龄女子一眼,实在有些想不明白,她们难道和那米大郎一般以前便见过裴行俭?可就算见过他,这一个两个的,怎么都如此惦记着阿成?
待进得后院,琉璃请这位女客坐下,阿燕已从捧了井水浸过的酪浆过来,琉璃便笑道,“我姓库狄,不知贵客该如何称呼。”
红发女子抬眼看了看琉璃,目光里多少有些好奇,嘴角也露出了笑容,“多谢库狄夫人,我叫阿史那云伊,夫人叫我云伊便好。”一口河洛话说得竟是颇有几分水准,琉璃在西州已呆了半年多,什么荒腔走板的汉话没听过,听到这一句倒是吃了一惊,但更吃惊的还是那话里透出的信息:面前的这位女子果然是突厥人,而且是地道的突厥贵人——阿史那这个姓氏,可不是人人都能冠在名字前面的!
她想了一想,笑道,“云伊一路辛苦,不如先去沐浴一番?”
阿史那云伊眼睛果然亮了起来,琉璃也不待她推脱,便让阿燕带了她们主仆去外面的净房,自己这才赶紧拆开了师母的信,一目十行的读了下去,读到最后,忍不住按着额角长叹一声。
第55章 贵客难待 军中暗潮
虽然已近中元节,西州的晨光依然来得特别早。寅正刚过,高窗外便有清辉透将进来。裴行俭轻轻起身,拿起床边早已准备好的襕袍,刚刚拿起蹀躞带,琉璃已睁开了眼睛,“什么时辰了?”
裴行俭回身道,“可是我吵到了你?其实还早得紧,我今日要跟都护他们出城劳军,只怕明日才能归家,家中横竖无事,你再睡会儿。”
琉璃怔了一会儿,苦笑起来,“怎么无事?我要把隔壁的那个院子收拾出来。”说着起身披上了外衣,点燃了蜡烛,帮裴行俭戴上幞头,整理衣襟,又在他的腰带系上了算袋等物。
裴行俭揽住琉璃,轻轻拍了拍她的背,“有些事你交给阿燕她们去做就是,莫太辛苦自己。”
琉璃笑着摇头,“不过是安排一个住处,能有多辛苦?”——只要被安排的那位贵客能合作一点,什么都好说。
裴行俭叹了口气,似乎不知说什么才好,想了片刻才道,“大军过境,城门街坊都会戒备得严些,你莫忧心,以西州的防务,突厥人不会轻易来打主意;只是地窖里还是要多储些粮米,有备无患……”
琉璃听着他细细的叮嘱,心头一片温暖,乖巧的点头应了,裴行俭低头在她额头上吻了吻,松开手,转身走出门去。
他的脚步声刚下台阶,外面便响起了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裴长史,听闻你今日是要去军中,可是会见到苏将军,能否……”话没说完,声音却慢慢的低了下去。随即便响起了裴行俭淡漠的声音,“裴某今日身有公务,恕不奉陪。”
琉璃不由摇头苦笑,他这白脸唱得倒是轻松自在,唉!她忙穿好外衣走了出去。院子里,裴行俭自是早已人影不见,阿史那云伊穿得整整齐齐,腰上还带着一把银鞘的弯刀,显见是早有准备,只是此刻却满脸都是沮丧之色,看见琉璃便如见了救星,抢上一步拉了她的手,“姊姊,苏将军带兵就在城外,咱们一起去见他好不好?我对这边道路最熟,定能助将军一臂之力,也好早日灭了贺鲁那贼子!”
这几天来,类似的话琉璃早已听了无数次,耳朵都快起了茧子,她心里叹气,面上只能笑着反握住了她的手,“云伊,你莫急,此次大唐雄兵十万远征西疆,为的便是扫平叛军,待有了消息,咱们定然立时便会送你回去,你想与家人团聚,又何必急于这一时?”
阿史那云伊的眼圈顿时一红,“不灭了贺鲁,哪里能团聚?你们总说这些话来敷衍我,不过嫌我是个累赘!”
琉璃心里实在有些不耐烦,一口气叹了出来,“云伊,你若不想当累赘,最好便是好好的等在西州城中,等着前方的消息,莫说大唐军纪严明,女子不能入营,便是你能去军营,两军对垒之际,你还能上阵杀敌不成?反而要苏将军拨出人手来护你,那才真真是累赘!”
阿史那云伊抬头怔怔的看着琉璃,似乎没料到一直对自己和颜悦色的琉璃会说出这样的重话来,眼泪一时都憋了回去。
琉璃索性接着道,“你也知道,裴长史也要去军中,苏将军还是我的义父,可你看我可会闹着要跟去?裴长史若跟着义父去了阵前,我能做的,也不过是把家中打理清楚,深居简出,绝不会让他有后顾之忧。云伊,你在家中之时,你们部族中的勇士若是要出去杀敌,妻子女儿可会都在后面追着喊着要跟去?”
眼见阿史那云伊慢慢低下了头,琉璃心里松了口气,这才放软了语气,“你先安心住下,今日隔壁的那个院子已是腾出来了,咱们待会儿便布置起来可好?”
阿史那云伊默然半晌,才抬头道,“不必劳烦姊姊布置,姊姊只要在院子里扎个帐篷,我与婆遮能住下便好。”
琉璃顿时很想望天。自己的那位义母哪里是送了个贵客上门,分明就是送了一堆麻烦!
于夫人的信里自然早已交代清楚,这位阿史那云伊,是西突厥泥孰部酋长的宝贝女儿,泥孰部与此次叛乱的阿史那贺鲁历来不和,去年被阿史那贺鲁打得一败涂地,云伊的五六位庶母、八九个姊妹以及许多部落女眷都沦为了贺鲁的阶下囚。混乱中也没人分辨她们的身份,云伊和她的那些侍女不知怎么的被米大郎一眼看中,想法花钱买了下来,指望贩到长安卖个高价,半路却被裴行俭一封信送到了苏定方府上。
苏定方得知了阿史那云伊的身份,再三思量之下,决定将这位酋长千金送回西州,一旦与泥孰部取得联系,便将她送还——若能因此在西突厥部寻得一位盟友,自然对战事不无好处。只是这位酋长千金性子竟是极为倔强,一听说能回西疆,便心心念念的要报仇,要亲眼看见贺鲁的人头落地。她这身份轻不得重不得,还不好泄露出去,于夫人为了安抚她足足头疼了数月,如今换成琉璃接班的头疼。便说这住处,让她和自己挤在这个小院子里固然不大合适,若是住得远了,她心血来潮跑了怎么办?好容易说服隔壁的胡商卖了院子,她却居然要在院子里扎帐篷——她怎么不把自己父亲的名字贴在院门口算了?
琉璃想了半日只能笑道,“住帐篷自然方便得很,只是西州的日头你们也知晓,午间只怕帐篷里能把人蒸得半熟,不如过两个月天气略凉些再说?”
这几日里大约也见识过西州太阳的威力,阿史那云伊抬头看了看依旧万里无云的天空,讪讪的点了点头。
那间隔壁的院子早已与前院打通了一扇门出来,用了早膳后,琉璃便和阿燕几个人一道动手,将那间小院收拾了一遍,添了许多家具物件,安家的口马行的掌柜又送了几个婢女仆妇过来,待把一切安置清楚,已是到了第二日的午后。阿史那云伊倒是十分满意,又死活拉着琉璃要按突厥人的规矩喝上三碗奶酒。
琉璃哪里喝得了这个,正推脱不得,小檀一溜烟跑了过来,“阿郎回来了,说是有事与娘子说。”
阿史那云伊顿时偃旗息鼓。琉璃按下笑意,对她叹了口气,“你先歇着,我晚些时候再过来看你。”
内院的上房里,依然一身襕袍的裴行俭已然在坐着喝水,琉璃看见他便笑道,“你回来得正好。”
裴行俭把她拉在自己膝头坐了下来,伸手拢了拢她的鬓发,“真是难为你了。”
琉璃笑着摇头,“这两日还好,倒是没闹着要去找义父入军营了。你可是见着义父了,他身子还好?”
裴行俭点头,“昨日倒是与恩师说了半夜的话,他的食量比原先还好些。”
他的语气平静得有些异样,琉璃仔细看了看他的脸色,“可是有什么不妥?是不是义父要打的仗极危险?”
裴行俭淡淡的一笑,“没什么不妥,恩师此次在西路军里负责押送粮草,想来倒是不会有什么危险。”
琉璃不由有些愕然。苏定方和苏海政同为前军总管,就算西路军以苏海政为主,苏定方身为副手,也不该是负责押送粮草吧?
裴行俭见琉璃脸上已露出了担心的神色,笑道,“这两日你在忙什么?”
琉璃知道他是不想让自己多想,只得也转了话头,说起阿史那云伊要在院子里扎帐篷的事情,两人说说笑笑了几句,琉璃便出去让人备些水,好让裴行俭沐浴更衣。
看着琉璃走到了门外,裴行俭这才长长的吐了口气,情形其实比他说的还要糟糕一些。西路军集中了伊、庭、西三州的精锐共三万人,但恩师身为前军总管,除了从长安带过来的不到一千名精兵,竟是无人可用。苏海政美其名曰,粮草乃决胜之本,需要苏定方这样的宿将来负责,实则根本就不准备给他任何上阵杀敌的机会。恩师倒是笑着说,他们师徒两个如何都负责运送粮草,可以师徒同心一回,但他心里的郁结,却是可想而知。
只是这件事情,却不是智谋或勇力可以改变的,毕竟这或许不仅仅是苏海政的意思,那位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未必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形——也许在他看来,恩师的背后,多多少少有着那位武皇后的影子……
待到简单沐浴更衣之后,裴行俭已收拾起心情,只与琉璃转述了一些长安这一年来发生的趣事,琉璃却突然道,“守约,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不是事事都能由他人安排妥当的。你也好,义父也罢,总要多做些准备,所谓锥处囊中,我想义父天生便是那种一旦上了沙场,便会锋芒显露的人!”
裴行俭怔了片刻,不由笑了起来,“你说得是。”想了想又道,“恩师今日又说起了你,感叹你出长安前的那番所为,安排之周密妥当,深得兵法三味,天分只怕比当年的我还强些,又可惜了一番你怎么不是男子。”
琉璃耳根有点发热,笑道,“义父便是爱胡说!”
裴行俭皱着眉一本正经的点头,“正是,你若真是男子,恩师倒是可以多一名弟子,我却该如何是好?”
琉璃忍不住大笑,正想说笑两句,院子里却传来了小檀的回报声,“娘子,有人送迁居的鸡子过来。”
琉璃掀帘笑道,“这是喜事,咱们的新邻居是西州的还是外头迁过的?”
小檀的脸色极为古怪,“是、是娘子认识的。”
第56章 芳邻解语 战火初燃
窄窄的乌木院门对着小巷而开,只有一进的小小院落已被收拾得清清爽爽。房屋的外壁新涂了一层淡黄色的细泥,院中一张古拙的木案上放着盛满粟米的大釜,案边还有打开的木箱,装满了各色绢帛。堂屋的帘子高高卷起,几户临近人家的主妇正在屋中说笑,一看见琉璃都笑着迎了出来,“库狄娘子也来啦。”
柳如月落后一步,笑吟吟的看着被众人拥簇着的琉璃,欠身行礼,“库狄夫人今日能来,真真是令蓬荜生辉。”她身上穿着一件浅黄色的衫子,比先前明显清减了些的圆脸上淡扫脂粉,看去更添两分娟秀可亲。
琉璃忙笑着还礼,“柳娘子客气了,恭贺娘子迁居之喜。”
跟在她身后的阿燕把手上的两端细白叠放到了院中的木箱里,细软洁白的布料顿时引来众人的注目,有人上前看了一眼,又伸手摸了摸,“这是什么料子,我竟没见过!”
阿燕笑道,“好教诸位娘子得知,这是细白叠布。”
“白叠布?白叠布哪能如此细软?”“正是,白叠布我也见得多了,怎会是这般摸样?”众人立时围了上来。
阿燕便笑着跟诸人解释,这种细白叠布并非市坊上常见的,乃是麴家工坊新出,只怕过些日子市坊上才会有卖。几位主妇忙拉了木箱里的几种衣料对比,又是打听价钱,又是议论这样的布料要做什么衣裳才好看,一时倒也热闹非凡。
一片欢声笑语中,柳如月引着琉璃走进了堂屋,只见这堂屋挂着米色的纱幔,坐榻上设着草青色的绫褥,看去精致淡雅,琉璃笑道,“以前之事还未谢你,我也一直不好登门,没想到转眼咱们却做了邻里。”
柳如月摇头笑道,“如月不敢当。若不是长史相助,我又要到哪里去打听表兄的下落?凑巧这处有人肯卖院子,我瞧着大小位置都好,便买了下去,托人修整了一遍,原想八月迁入,只是……”她看了一眼外面还在叽叽喳喳说个不休的人群,再看向琉璃时神色已变得颇为郑重,“前日听闻大军已到城下,如月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夫人成全。”
琉璃多少有些意外,顿了顿才道,“阿监不妨说说。”
柳如月轻声道,“我想烦劳长史在军中打听一声,有无一个叫方烈的河东人,特别是在……助战的突厥兵和战俘之中。”
方烈?战俘?琉璃顿时有些摸不着头脑。柳如月轻轻叹了口气,“我家表兄若还活着,定然是杀了长官,大唐已容他不得,多半是……”她停住了话头,片刻后才又道,“表兄自小性子便烈,我常与他玩笑,叫他方烈。我思量着,他多半已改姓埋名,但若提起这个名字寻他,他大约会猜到是我。”
琉璃点了点头,“我明白了,阿监请宽心,我定会与长史说道说道。”西域这边小国林立,但部落最多的还是突厥,方岭既然不能留在大唐,的确很可能投入了突厥部落。突厥各部中如今有跟随阿史那贺鲁叛唐的,也有帮着唐军与贺鲁交战的,方岭便是身在突厥,到底会在哪一边却也难说。这事跟大海捞针也没什么区别,只是如今的情形下,这也是没有法子的法子。
柳如月嫣然一笑,欠了欠身,“多谢夫人。”
琉璃赶忙还礼。两人分宾主落座,闲谈了几句,琉璃这才知道,柳如月如今已成了大佛寺的常客,颇认识了一些同样笃信佛教的西州女眷,她气度高雅,谈吐不俗,又写得一笔好字,这出宫宫女的身份也令人好奇,便有不少人请她抄写佛经,她一概都应了,一则能得些润笔之资,二则也可与这些女眷多些交往,几个月下来,对西州城里这些大户人家的女眷竟已如数家珍。
琉璃听得佩服不已,忍不住点头,“阿监真是好本事。”
柳如月笑容里略带了几分自嘲,“夫人过奖,这些不过是安身立命的小伎俩,但凡在宫中呆过几年的都不难做到。倒是裴长史,不过半年便在西州创下这般局面,那才真真是好本事。”如今回想起来,她当日真是杞人忧天,这位长史竟是智计百出,环环相扣,生生把一个死局扳转成可立于不败之地的活棋。自己这角色自然也是扮演到头,还是赶紧搬家,莫要碍了那位世子的眼。
她想了想又问,“这几日,夫人府上似乎在打土动墙,是否过几日也要暖居?”
琉璃忙摇头,“非是要扩建宅子,不过是来了一位贵客,不好委屈了她,这才买了相邻的小院,算是权宜之计。”
柳如月“喔”了一声,浑不在意般的看了外头一眼。
阿史那云伊之事虽然不好外传,却也不算了不得的秘密,琉璃心头转了转,便三言两语把这位的来历说了一遍,“如今只说是我的妹子,说不得要住上数月。”又笑道,“日后阿监若是有暇,也请来寒舍小坐片刻。我那妹子不爱见生人,请柳阿监见谅。”
柳如月笑了起来,裴宅的这番动静瞒不了人,这却是要借助她的口,去消了外人的疑心。她点了点头,“过两日夫人方便时,我自当回访。说来未出阁的小娘子,原是要娇养的。”
两人相视而笑,见院子里的几位妇人已转身往屋里走,又默契的转了话头。
过了一日,柳如月当真带了两样回礼登门拜访,琉璃忙把她引到了后院,又请了阿史那云伊过来。阿史那云伊正呆得无聊,听说有客人来,一阵风般的卷了过来,与柳如月见了礼,听说她是从长安皇宫里出来的,忙道,“柳娘子可曾见过那大唐的皇帝?”
柳如月看了琉璃一眼,笑微微的道,“皇宫甚大,我也只是远远的见过两次。”
阿史那云伊感慨的点头,“长安真真是大,那皇宫若是骑马跑一圈,只怕要半个时辰……”
琉璃见她俩居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得甚是投机,不由有些意外,自己起身吩咐人拿了凉过的酪浆上来,再转回来时,却阿史那云伊在兴致勃勃的追问柳如月大佛寺的事情,回头便拉了琉璃道,“阿姊,明日你带我去大佛寺看看罢!”
柳如月也笑道,“云伊若整日闷着,倒是容易胡思乱想,不如出去散散,横竖不离开西州,也没什么要紧。”她的目光在琉璃和云伊的脸上停留了片刻,“你们的模样一看便是姊妹,倒也不必与人细说。”
琉璃看了看云伊明显比平日明亮的笑脸,想了片刻笑道,“你出去时要多看少说,可能做到?”
阿史那云伊忙不迭的点头,笑容越发欢快,一时说起她在长安只出过两次门,平日里也是在屋里呆着,西州城她老早便听说过,却不知是什么模样。
琉璃越听越是汗颜,她并不擅长与年轻娇纵的女子打交道,看到师母的信又先入为主的觉得云伊难缠,这几日想的只是如何安抚住她,却没想过,像她这种性子的年轻女子,一天到晚的闷在屋里,除了想报仇还能想什么?好好的性子也会变得偏执起来,而她越是偏执暴躁,自己又越不敢让她出门……
待云伊欢天喜地的走了,琉璃不由向柳如月感激的点头,“今日幸亏有阿监过来,是我疏忽了。”
柳如月淡然一笑,“我在立政殿时,调教过不知多少女官和宫女,像云伊这种性子的女子,寻些事情来给她们做,慢慢的便好了。”
此后数日,琉璃便带着云伊在西州各处都看了看,又让小檀教她做些菜肴,让阿燕教她些简单的女红,自己也教她画了几笔最简单的花鸟,若是柳如月有暇,还会过来与她闲谈几句,没出半个月,阿史那云伊的性子竟是柔和明朗了许多。连裴行俭一日晚间都忍不住道,“还是你有法子。”
琉璃笑道,“她的性子本来便是如此,以前原是咱们错待了她。”
裴行俭想了想也笑道,“是我疏忽了。”
这话自己已经说过一遍了,而且也应该由自己来说,琉璃不由叹了口气,“粮草的事务你忙完了么?”虽然唐军十天前便已开拔,但这一路三万人马的粮草却依然是全由西州提供,苏定方又是负责粮草,裴行俭自然分外上心,分派行商随军,调遣府兵押粮,这些事务极为繁琐,劳心劳力,他哪还有精力去想这种小事?
裴行俭的语气放得极为平淡,“大致已经处置妥当,过几日我要出门一趟,送些粮草给恩师。”
琉璃吃了一惊,他不是应在后方调遣粮草么?怎么又要亲自押粮送到苏定方那边了?难道是粮草运输上出了问题?
裴行俭安抚的拢住了她的手,眼神里却有一种异样的坚定,“你莫担忧,这次一切都顺利得很,只是……我想去看看!”
琉璃微微一怔,抬起头来笑了笑,“我要给你备些什么?”
裴行俭凝视着琉璃,脸上慢慢露出了一个明亮之极的笑容,伸手搂紧了她,“琉璃!”
琉璃笑而不语,眼前的这个男人看着温文,可有几个人知道他寒暑不缀的打熬筋骨,有几个人知道他骨子里的锐气?战场对于他来说,也许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吧?她为什么要让他为难?
裴行俭低头抵住了她的额头,声音柔和到了极处,“琉璃,你放心。我和恩师一起,定然不会有事。这一次西路大军,对上的会是贺鲁本部军马,我总要去看看,突厥骑兵究竟是一副什么模样。”
琉璃轻轻点头,裴行俭又道,“我会把阿成带在身边,阿古还是会留在家中,这些日子,你便不要出城了,有事交给阿古去做便是。”
琉璃忍不住问,“你一个人去押送粮草么?还是与别的同僚一道去?”
裴行俭笑得淡淡的,“明日我会邀麴世子同去。”
琉璃不由有些意外,“他怎么会答应?”西州城下的工坊刚刚建好,麴崇裕不是正准备大展手脚,多收白叠多纺细布么?怎么会答应跑去做押送粮草这种既不会立下军功,也出不了丝毫风头的苦差事?
裴行俭的声音里带上了明显的笑意,“他自是会答应!”
第57章 炎炎秋阳 肃肃军威
已是八月中旬,出了西州地界,天气便迅速变得凉爽起来,只是走在毫无遮拦的碎石戈壁上,正午的烈日依然显得酷热难当。上百辆大车组成的队伍像一条长龙,缓慢而沉闷的迤逦在荒漠之中。
队伍的最前面,麴崇裕无精打采的坐在他的玉狮子上,笠帽下的米色抹额已被汗水浸得半透,背上的绫袍也软趴趴的粘着肌肤,他抹了把汗,忍不住低声的咒骂了一句,“该死!”
这该死的忽冷忽热的天气!这该死的慢吞吞的粮车!他宁可在寒风里穿越十次大海道,也不想在烈日下像葡萄干似的晒上这么十天,每日都一身臭烘烘的让人恶心!
仿佛是要在他被烤得焦躁的心口上再添一把火,随着马蹄声响,麴崇裕的身后传来了一个从容清朗的声音,“世子,前面便是山道,先让粮车先歇一歇?”
麴崇裕冷冷的转头看了裴行俭一眼,“不是说再走十几里便是军仓?何必多此一举?”
裴行俭穿着一身染成竹青色的细白叠圆领袍,皮肤明显晒黑了一些,脸上身上也有薄薄的沙尘,整个人却显得神清气爽,闻言只是一笑,“世子何必心急,欲速则不达。”说着举起马鞭扬声道,“歇息一刻钟!”
“长史有命,歇息一刻钟!”
裴行俭的命令一声接一声的被传了下去。被晒得有些发蔫的府兵和车夫们纷纷下车下马,躲在马车的阴影里喝水斗嘴,或是活动腿脚。整个车队顿时多了几分闲适欢愉的气息。只有那些在车队四周巡视的快马,依然在提醒大伙儿,就在离这里一百里的鹰娑川,三万唐军和两万突厥精兵激战正酣。
麴崇裕沉着脸跳下马背,从马鞍边解下水囊喝了几口,那被日头晒得有些发热的清水似乎缓解不了多少嗓子里的干灼。他狠狠的把水囊又挂了回去。
一骑快马从前方的山路上飞驰而来,离着麴崇裕大约七八步便蓦然停住,骑者翻身下马,快步走了过来,“启禀长史,前面十二里便是军仓,苏将军已在等候长史……和世子。”
麴崇裕的眼里飞出了两把利刃,将这名西州府兵戳得低下了头。裴行俭的声音依旧舒缓,“知道了,再探,将军若是问起,说粮车两个时辰后到。”
十二里地,走两个时辰?他裴行俭是想走两里歇一回么?麴崇裕皱起眉头,刚想开口,裴行俭已悠然道,“最后这十二里山路,粮车只怕不好行。”
麴崇裕往前看了一眼,沉默不语。他心里纵有再多不满,却也不得不承认,裴行俭的确心思细密,安排周详,从西州到这里足足有六百多里,十天来偌大一支车队在他的指挥下却是行止有度,安排之周全精确,仿佛他已在这条路上走过无数回。跟着车队的三百多名府兵没几日便习惯了遵从他的调度……就如刚才那位!
一刻钟后,车队重新出发,入了这片丘陵,道路果然变得崎岖起来,大车的速度明显降了下来,待到眼前的山道上终于出现了栅栏和战马的身影,日头果然已开始西斜。
几匹高头大马立在山道边,裴行俭离得老远便翻身下马,快步迎上。麴崇裕也打起精神,下马走了过去。
战马上,当先一人正是麴崇裕在西州城外便见过一面的苏定方。与身量高大、气势悍然的苏海政相比,这一位苏将军看上去沉默内敛,并不引人注目,但想到他是裴行俭的老师,当时麴崇裕的大半注意力还是放在了他的身上,可到最后也没看出他有何特别之处。此刻,在马上受了裴行俭一礼才笑着下马的苏定方,看起来几乎是慈眉善目。麴崇裕心里一面嘀咕,一面抱手行了一礼,“苏将军!”
苏定方笑吟吟的点头,“麴世子,一路辛苦。请上马随我来。”
山道最窄处是一道沉重的栅栏门,两旁堆满了尖锐的拒马,待门口的军士打开栅栏,眼前出现了一大片夹在群山之间的平缓坡地,四面借着山势修建了简易的防御工事,营寨则只用空粮车和木栏简单布置了一番,从栅栏门到营寨,看不见一个兵士的身影。而在空荡荡的营寨中间,那一个个粮仓看起来就像一大盘热腾腾的玉面尖,几乎是唾手可得。
麴崇裕惊讶的四下看了好几眼,实在有些不敢相信眼前所见就是粮仓重地,忍不住转头问道,“苏将军,这军仓有多少守兵。”
苏定方笑得有些漫不经心,“一千。”
如果觉得风起霓裳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蓝云舒小说全集:风起霓裳, 大唐明月6, 大唐明月5, 千蛊江山, 大唐明月,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