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Loeva作品斗鸾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都是车子,谁说犯人就不能坐车了?”明鸾心想,男人们身体强壮,可以走路,但女人孩子却是受不了这个苦楚的,当然是坐车更好,问题在于章家是大户人家,如果讲究个礼法孝顺什么的,长辈走路晚辈就不能坐车,那才是真的吐血呢,如果到时候真的遇到这种事,她一定会找章家的男人骂的,孙子一辈的年纪都小,身体又弱,是守礼法重要还是孙子的命重要?只要章老爷子发了话,想必妇孺坐车就没问题了。

唉,她对这些亲人长辈还真是没什么感情,事关自己的小命,就怨不得她自私了。

就在明鸾还在盘算路上要如何减轻自己的负担辛苦之际,沈氏已经考虑起到达太原后的生活来。既然有人在太原为章家男丁做好了安排,北上途中也有陈家帮忙打点照应,她也该好好想想日后的事了。等一家人在太原安顿下来,不用说第一件事就是联系远在辽东的丈夫,以及派人找自己的一双儿女,还有驻守北平的燕王,记得昔日养在宫中时,曾经受到过太子妃的照拂,很快送个信去,请他出面为沈家昭雪…

再多的盘算与想法都只是虚幻,现实就是用来打击人的。明鸾第二天早上随家人一同被押到城门外的时候,脑子里再次骂起了穿越大神。

章寂父子三人穿着深红色的囚衣,一个个篷头灰脸的,额角还刺了字,因离得远,也不知道都写了些什么,但看上去真是狼狈不堪,一个个都不复往日的白净体面,跟街上的叫花子没什么区别。女眷们虽在牢中捱了几日,到底曾经在陈家梳洗过,瞧着比他们要整洁多了。父子母子夫妻相见,一时间都难以抑制心头的悲伤,抱头痛哭。

明鸾也被章三爷搂着哭上一份,只不过他怀里还抱着陈氏和谢姨娘,以及谢姨娘怀里的小文骐,含泪泣道:“几乎以为此生再不能见了!”明鸾虽然不大看得上这个渣爹,心里也有些酸酸的,见陈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便出声安慰道:“往后我们一家人就在一起了,父亲不要伤心。”章三爷哭着不停点头,又搂过她嚎。

陈宏夫妻早就坐车赶到了,见状也忍不住有些难过,言氏悄声吩咐婆子打了水来,请章家众人梳洗,又送上干净的秋衣。章寂感动地向陈宏拱手致谢:“亲家高义,老夫此生决不敢相忘,日后若有幸,定会报答。”陈宏道:“都不是外人,亲家老爷何必说这等外道的话?两家既联姻,本就该相互扶持才是。”

章寂叹了口气,看向陈氏的方向,面露愧色:“是我章家家门不幸,连累了贤媳。当日结亲,本是拙荆存了私心,想着陈家富裕,娶了陈家女为媳,日后几个小儿分家,三儿阿敞凭借妻子的嫁妆,也能过上安乐日子,可惜这孽子不能体会慈母之心,多年来都不曾厚待贤媳,如今还连累她受苦。亲家不念旧恶,反而对章家伸出援手,实在叫我无颜以对。”

陈宏淡淡一笑,这些事他早就听族人提过了,心里有数:“亲家老爷不必多说了,婚姻乃是结两姓之好,怎能因一方失势,便束手旁观呢?家妹与外甥女是章家人,日后还要请亲家多照应呢。”

章寂明白他言下之意,郑重点头应承:“放心。”

众人梳洗换装过后,一直在不远处跟洗砚搭闲话的差役过来催了:“日头升得老高,该走人了。若是错过了宿头,我们还要吃挂落呢。”

一行人无奈起程,陈宏便命洗砚带上几个车夫婆子,牵着两辆马车在后头随行。明鸾悄悄打量着那几个差役,见他们仿佛没看见那些马车似的,心下大定,双腿也忽然间有了力气,大踏步走起路来。

沈氏一路走,一路不停地回头望向南京城墙,眼圈都红了。陈宏与言氏对视一眼,低声商量了两句话,后者便赶上前对沈氏道:“章大奶奶,你不必看了,沈家与李家的案子如今也已了结,都是判的长流,就跟你们在一个地方呢,早在昨儿一早就已经出发了。”

沈氏讶然,眼中泪花翻滚,盈盈下拜:“多谢陈五奶奶相告,大恩大德,必结草衔环以报。”

言氏哪里会将她的报答放在心上?转身便回到了丈夫身边,夫妻俩目送章家人远去,便回转城内,陈宏还跟妻子商量:“明日就回去吧,出来这么久了,再不回去,怕是要耽误公事。”言氏连连点头。

才进了城,他们便听到皇宫方向传来了钟声,不由得双双愣住,细心一数,都大惊失色。

承兴皇帝宾天了。

第二十八章 大行

更新时间2012-3-28 19:06:57 字数:5124

衡王朱允熞站在宫殿门前,木然看着宫中一片素白,半日没说出一个字。

他被“绑架”了几日,虽然有吃有喝,没受什么苦楚,但整个人都清减了,眼中阴鸷之色更甚。

王府随侍早已得了消息赶到,见他这副模样,也不由得胆战心惊,小心上前问:“王爷,是不是…先换了孝服再说?”

衡王斜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地往前走,随侍慌忙叫人跟上。主仆一行往前走了没多久,便看到迎面来了一群人。衡王认出为首的是自己的亲姑姑安庆长公主,脸上不由得更阴沉了几分,双脚也慢了下来。

安庆长公主原就是寡妇,但既要进宫,自然也要正式穿戴一番,比平时家常打扮又添了几分贵气。她刚刚在大行皇帝灵前哭了一场,两眼肿得如同核桃一般,扶着侍女有气无力地走着,想着是不是到皇后那里歇一歇,见衡王迎面走来,不由得愣了一愣,旋即露出惊喜之色:“允熞?阿弥陀佛!你可算回来了!”急急走上去拉住了对方细细打量,眼里又冒出了泪花:“瘦了,你受苦了吧?可曾受伤?那起子逆党真真胆大包天,居然敢对天家皇子下手!”

衡王盯着她的表情,淡淡地道:“叫姑母担心了,侄儿无事。”

安庆长公主闻言放下心来,但随即又忍不住痛哭出声:“你虽无事,可你父皇却…可怜你自幼得你父皇宠爱,却未能见他最后一面…”哭了一会儿,发现衡王没有跟着哭,她心下疑惑不解,但也只以为是对方甫脱险地,精神不济,也没多想,便劝他:“快去换了衣裳,先到你父皇灵前告诉他你已经回来了,也好让你父皇安心。”

衡王不咸不淡地应了,视线却转到安庆长公主身后的两名青年身上,两人他都认得,但他今天对左边那一个更感兴趣,便扯了扯嘴角:“郭钊也来了?我听说你如今管着姑父留下来的人手和产业,理应忙碌非常才是,没想到也会陪姑母进宫。”

郭钊敏感地察觉到他话中的敌意,心下疑惑,嘴上却答得飞快:“回衡王殿下的话,在下俗务再多,也没有师母重要。师母为大行皇帝悲痛不已,在下生怕她伤心太过,会伤了身体,便跟着进来侍候。”

衡王点点头:“你倒是个有心的。”才说完这句话,便飞快地盯住了对方:“我听说姑父从前曾经收罗过一些身负奇技的人手,什么飞檐走壁、偷鸡摸狗的事都能干,若不是身有残疾,口不能言,早就被各王公贵族奉为上宾了,是不是真的?”

郭钊微微皱了皱眉,安庆长公主更是沉了脸:“允熞,你这是什么话?你姑父生前何曾收留过这样的人?不过是听说军中一些身有伤残的老兵,退役后无所营生,才好意收留了几个,让他们有个差事能养活妻儿罢了。你都是从哪里听来这些乱七八糟的话?”

衡王和气地笑了笑:“是侄儿说错了,姑母别见怪。侄儿只是一时好奇,想要问问,既是身有残疾,又怎会有传言说他们都是高人呢?”

安庆长公主对这些事一贯不上心,便道:“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你怎么就信了?眼下是什么时候?还不赶紧回宫换衣裳到你父皇灵前跪着去?还有你母亲和哥哥,这几天为你担心,都快病倒了,你也该看看他们去。你哥哥就在乾清宫跪灵,你先过去见他一面,也好叫他安心。”

衡王眯了眯眼:“我听说父皇留下遗诏,立二皇兄为储,继位大宝,是不是真的?”

安庆长公主点点头:“确有此事。”想起之前的传闻,她便柔声安慰道:“允熞,你别多心,虽说悼仁太子余党将你绑了去,害你错过见你父皇最后一面,但你素来鲜少涉足朝政,比不得你哥哥有经验。你父皇虽一时恼了你哥哥,但为了朝廷稳定,还是会选择你哥哥为储的。你失踪这几日,你哥哥没少为你担心,日夜难安,你可不能误会了他,伤了兄弟之情。”

衡王没有接话,只是再问:“听说遗诏是由姑母宣读的?”

安庆长公主又点了头:“是,是我宣读的,怎么了?”

衡王盯着她:“那真是父皇的旨意么?姑母没弄错?”

安庆长公主有些生气:“自然是你父皇的旨意!你若不信,只管问乾清宫里侍候的人!”

衡王冷冷笑了一下,没有应答。

郭钊惯与三教九流打交道,自然能看出衡王眼中的讥讽与不满,虽然心中讷闷,但也知道对方绝不会平白无故在这种场合、这种时机问起这种事,忽然想起了衡王离奇失踪后的传言,再联系上对方此刻的态度,心道一声不好,连忙道:“衡王殿下,师母宣读遗诏,原是皇后娘娘的旨意,当时大行皇帝已经在乾清宫停灵了。您知道,从覆舟山过来,路途可不近。”

衡王仍旧没有应答。

郭钊小心地继续说:“此外,先生生前确实曾经收留了几个身有残疾却会武的江湖人,原是一番好意,把他们送到庄子上过活,去岁先生过世,师母要守孝,无心料理这些俗事,在下问过那些人的意思后,便每人给了一笔银子,放他们各自回乡去了。殿下若是想要见一见,怕是有些难办,若殿下实在感兴趣,其中有一人倒是住得不远,传他来一趟还算便宜。”

衡王挑了挑眉:“是个什么样的人?哑巴吗?”

郭钊一听便知道自己猜对了:“确实是个哑巴,早年也是个好手,一对流星锤使得十分不俗,只是得罪了仇家,叫人将舌头剪了,又把他的腿打折,虽然先生生前曾为他延医诊治,也只勉强能走动罢了,倒是有一手好跌打功夫,回乡后做个乡下大夫,日子倒也过得。”

若是个瘸子,那就对不上号了。

衡王对郭钊的话只是半信半疑,便笑了笑:“那还真可惜。”又问:“其他人呢?”

“大多数都回乡了,至于近况如何,倒是不清楚。”郭钊知道事关重大,也不敢把话说死,“若殿下实在想见他们,在下回头就命人去打听他们的住处,再召他们入京,可好?”

“那我就等你的消息了。”衡王向安庆长公主草草行了一礼,便绕过他们离开。安庆长公主不由得讷闷:“允熞这是怎么了?好不容易脱险归来,也不去皇上灵前哭丧,便没头没脑的问了我这些话。”

郭钊心情沉重,想了想,问:“师母,先生收的那些人,虽然大多在先生过世后遣散了,但也有不少人因各种缘故滞留在京。因师母不喜,弟子也就没有过问他们的生计,不知道会不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会惹出什么乱子?”安庆长公主问,“我早说那些人身上江湖气太重,不是良善之辈,偏驸马坚持要留下他们,说哪怕是白养着呢,也比放他们出去惹事强。我拗不过驸马,也就由得他去了,等他去世,我一个寡妇,留着这些人就是祸根,才会叫你都打发了。你那时不是说,大多数人都回乡了么?剩下的几个也由越王府接过去照顾了。难道他们还敢打着驸马府的名义在外生事不成?又是因什么事惹了衡王?”

郭钊再次迟疑:“弟子请师母示下,是不是把那些人的去处如实告知衡王殿下?如果他们真的惹恼了衡王,也是越王府的事,免得牵扯到师母身上来。”

安庆长公主皱了皱眉头:“你方才不说,这会子倒问我?罢了,一点小事,没必要宣扬得人尽皆知,当日越王本是一番好意,想着替驸马照顾那些残疾之人,若是他们在外头惹了事,那也是他们不好,何必损了越王与衡王的兄弟情份?若是衡王再问,你就说不知道他们的下落好了。”

郭钊心下暗叹,苦口婆心再劝:“师母,衡王殿下会在这时候不合时宜地问起那些人,想必自有缘故,我们不知内情,还是不要隐瞒的好。衡王与新君乃是同胞兄弟,便是有些口角,也没什么要紧。可若让衡王殿下误会了师母,岂不是伤了师母在皇后娘娘跟前的体面?”

安庆长公主正色打量了他一眼,良久,方才淡淡地问:“钊儿,你是不是话里有话?”

郭钊一惊,连忙跪下:“弟子不敢。”

安庆长公主叹了口气:“罢了,我知道你是为我着想,但有许多事不清不楚地,若是坦白说出来,反倒引得他们兄弟生隙,还不如不说。至于皇嫂,她素知我的为人,不会误会的,你若不放心,一会儿我跟她打声招呼就行了。方才哭了许久,我已经累了,实在无力再撑下去,先找个地方休息吧。”

郭钊张了张嘴,想要再劝,但见安庆长公主面露倦容,又觉得惭愧不已,不敢再多说什么,连忙叫上侍女,侍候她往附近的宫室走去。

且不说衡王到了大行皇帝灵前如何与新君及幼弟相见,兄弟三人又生出什么嫌隙,国丧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没多久就传到了流放在外的章家人耳朵里。

章家一行人此时已经到达了江宁,就在江边一处小小的驿站落脚。听押解的差役说,是要在这里换船。刚一进驿站,就听说了皇帝宾天的消息。

明鸾想起离开南京城时远远听见的那阵钟响,以及当时章寂等人满面是泪朝着京城方向叩拜的情形,便知道皇帝是真的死了,而且就死在他们一家离京的时候,心中不由得叹息不已。

如果皇帝没死,还能指望他有朝一日病情好转,重掌朝政,把章家捞回去,但他居然死了,也就等于章家再没了指望。看越王与冯家居然对章家做得这么绝,好好的侯爷都象普通重犯一样刺了字,就知道他们已经占了上风。如果现在做皇帝的真是越王,那明鸾能祈祷的,就只有他新登基后有很多事要忙,没空来打击章家这个手下败将了。

事实上,章家从来就算不上是他的手下败将,双方根本就没有交过手,只是因为有了个猪一样的队友,才会落到今天这个处境的。

想到这里,明鸾偷偷看了一眼沈氏,撇了撇嘴。

沈氏压根儿就没发现明鸾的表情,她此时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因为据言氏所说早就在前一天出发流放太原的沈家和李家,事实上都滞留在江宁的这处小小的驿站,尚未北行。她原以为要到太原后才能与亲人团聚,万没想到刚一离京,就能遇上他们,自然是喜出望外。

欢喜之余,坏消息也一个一个接着来了。因为病情沉重,沈老爷子在大理寺牢中就死了,沈老太太也没能熬过去,夫妻俩双双赴黄泉,如今沈家只剩下独子沈儒平和妻子杜氏,以及他们的一双儿女沈君安、沈昭容,其中沈君安因为在狱中生了天花,病到今天还未完全痊愈,而且由于高烧多日,整个人都痴痴呆呆的,哪里还有往日半分聪明伶俐?叫人看了都心酸不已。

李家只有沈氏之妹一家是被判了流放,家族中其他人的刑罚要轻得多,而他们一家人里,两位老人只是清减了,倒还算康健,再加上李沈氏夫妻夫人及他们的三名儿女、两个小妾,人口也不少。

沈李两家提前一天离京,却在江宁停了下来。原因是押送他们的官差职责只到这里,接下来就要换另一批差役兵丁,但后来的这批人听说犯人里有个天花病人,都不肯走了,坚持要等他好了或是死了才肯出发,生怕会被传染。无奈之下,官差只好滞留此地。

沈氏得知消息后,赶去看望了侄儿一趟,回来找到洗砚说:“我侄儿病情已经好了,只是病后体弱,尚需调养,却是不会过人的。如今驿站里的人视他如猛虎,连饭菜食水都不愿提供,叫他一个孩子如何能撑过去?还请小哥帮着请一位大夫来瞧瞧,替他调养调养。”

洗砚犹豫了,便去问陈氏的意思。他原是陈家奴仆,自然是听从陈家人号令行事的。陈氏知道后想了想:“这也是应该的。既是一场亲戚,便请了大夫来替他瞧瞧。”

洗砚领命而去,真的寻了个大夫来,替沈君安诊治,结果是他确实已经熬过了最凶险的时候,但一日未痊愈,就不该再移动,谁也没法担保他这时候就不会传染别人。至于他眼下痴痴呆呆的模样,却是无法医治了。

听了大夫的话,沈家人都哭个半死,沈氏急得直跺脚:“哪里来的庸医!”又让洗砚再去请一位大夫来。

洗砚向陈氏回话道:“这已经是小的好不容易请回来的人了,城里的大夫一听说是天花,都不敢出诊,况且又不是正经大户人家的子弟,还是个罪眷,便是愿意出高价诊金,那些大夫还要担心会惹事。请回来的这位大夫在城中有些名声,不是没本事的乡下大夫,说的话自然是有些道理的。”

陈氏叹道:“好好的孩子病成这样,别说是亲生父母,便是我们旁人见了,也不忍心。大嫂子的娘家人不过是求个心安罢了,你就再辛苦一趟吧。”

洗砚无法,只好去了。明鸾小声拉过陈氏:“母亲,洗砚是奉了五舅舅之命来帮我们的,怎么好一直为沈家出力?你也别太为难他了。”

陈氏瞪她一眼:“不许这么说!沈家如此可怜,你还是个孩子呢,难道就没半点测隐之心?安哥儿从前还教过你下棋呢!”

明鸾心道不是我冷血无情,而是我对那家人本没有什么好感,加上他家孩子烧成了痴呆,也不是大夫能治好的,既然没有生命危险,又何必逼着洗砚为他家办事呢?她能看得出来,洗砚的神色已经很勉强了。五舅舅陈宏对沈氏本来就没什么好印象,他手下的人会愿意抛下正职替沈家办事才有鬼!

不过沈君安的情形确实可怜,正经陈家人陈氏都发了话,明鸾也就不多嘴了。她只是偷偷打量着差役们的情形,觉得有些不对劲,便找上了便宜祖父章寂:“祖父,差役们明明说了要在江宁坐船过江,北上凤阳的,可为什么他们只是在前院闲磕牙,却不见什么动静呢?”

章寂还未发话,章三爷章敞便板着脸教训她了:“少来打搅你祖父!备船自然是要费些功夫的,那些是差役,又不是船夫,要有什么动静?况且沈李两家还滞留在这里呢。”

这就是明鸾不解的地方:“我们与沈家、李家又不是一批的,他们在此滞留,是因为有个病人,我们为什么也要跟着滞留?”

章敞斥道:“你知道什么?这些事官府自有安排,你安心听话就是!”

章寂的反应却不同,他伸手制止儿子继续教训孙女,起身走到窗边往外看,神情肃然,细细听了一会儿差役们的说笑,他转过头来,脸色已经黑了:“不对,既然要北上太原,自然是先去凤阳,再转宿州、归德、开封,最后抵达山西,可他们议论的却是…一路走水路,不必靠两条腿,比别的差事轻省…”

第二十九章 坦白

更新时间2012-3-29 21:38:29 字数:5517

明鸾不懂这古代的流放路线是怎么走的,但听祖父的口风,似乎不大好,又看了看二伯父章放与父亲章敞的脸色,预感更不妙了,忙问:“那些差役是押送我们的吗?会不会认错了?”

章敞迅速转向兄长,眼中露出希冀之色,章放却摇头道:“没有认错,确实是他们。刚来的时候,押送我们的官差与他们办过交接,因此洗砚小哥还特地去与他们搭话,塞了银子,不然我们一家也不可能得了这间屋子落脚。”

流放出京的犯人,按惯例是要锁进当地衙门的牢房里的,因他们一行不知何故被带到这处驿站落脚,驿站中没有牢房,原该往柴房等地方安置,沈李两家就被塞进了这个小院子的柴房中,十几口人与十来垛柴挤在一处,连睡觉的位置都不够。但章家因为有了洗砚的打点,却能得到一间偏厢,虽然屋里没有什么家具,却有一张破板床,一床旧被子,地方也宽敞些,还通风,比沈李两家可是强多了。

听了章放的话,章敞立时露出了失望之色:“难道…越王与冯家还要再折腾我们不成?如今我们都成了这个样子,还有什么体面?再受折辱,还不如死了干净!”竟忍不住哭了起来。

“男子汉大丈夫,哭哭啼啼的成什么样子?!”章寂早年曾经在军中历练,虽然说不上是什么名将,但也见识过铁血,最是看不惯这个儿子的软弱,见状狠狠地骂了一句,又瞥见小孙女明鸾毫无惧怕之色,若有所思的模样,心中生出几分好奇来:“三丫头,你在想什么?”

明鸾惊醒,忙答道:“祖父,那些官差是不是打算把我们送到别的地方去?可我们是刑部下令流放出京的,要去什么地方不是定死的吗?”如果是有人私下行事,没经过官方准许的,是不是能找点空子钻钻?

但章寂的话却打消了她的念头:“刑部既然下了判书,自然有明文指示,顶多就是有心人事后篡改了,但公文却是做不了假的,多半是官差受命瞒着我们,实际上流放地已经不是太原了。”

明鸾先是失望,闻言后连忙追问:“那会是什么地方?从南京出发…走水路的话,会是南方吗?”

章寂苦笑:“江南闽浙湖广皆富庶,怎会是流放之地?恐怕不是西南就是岭南吧,前朝还有往崖州去的,本朝倒是少见。”

崖州?是海南岛吗?从气候来看,倒是个休养的好地方。明鸾穿越前也是去过三亚旅游的,倒不觉得那里是个清苦所在,就是过海时危险一点,还有每年的台风比较麻烦,西南、岭南也各有各的好处,虽然西南少数民族多,民风可能比较彪悍,岭南还有瘴气什么的,但都是气候温暖的地区,土地应该也挺肥沃,适合种田。

这么想着,明鸾便道:“这些都是暖和的地方,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家里众位长辈和弟弟妹妹们身体都不大好,如果去了南方,冬天也能好过些。”

章寂听了,神情柔和下来:“傻孩子,你道天儿暖和的地方就一定好么?”他虽喜明鸾小小年纪就表现镇定,遇变不惊,但也只当她是个聪明些的孩子,没有多想,便转向两个儿子:“如今还不知是不是改了流放地,也不知是改到了哪里,但如果不是去太原,原先的布置就通通用不上了。”

章放神色肃然,低声道:“父亲说得是,或许冯家就是因此才会在暗中做手脚。此事还需尽快确认,若果真如此,还当派人先行一步往北边送信才是。”

章寂点点头,叹了口气:“虽不知新君是哪一位,但看朝中的局势,恐怕是越王无疑了,圣上虽久病,然一直以来都只是小恙而已,没想到…”

父子三人对视一眼,都觉得黯然。虽然章家从来没有涉足皇位之争,但因为与太子有亲,本就被视作太子一方的人马,如今太子以元后嫡出、稳坐十三年储位又深受皇帝信重的资历,居然在一夕之间被害身死,妻子相殉,嫡子失踪,臣属一败涂地,实在叫人措手不及,而得登大宝的又是幕后凶手,章家别说东山再起了,恐怕连苛延残喘都很艰难。

三个大男人在为自己家族的前途而难过,明鸾倒是没在意,她本就认定了这次流放是要去过居家种田生活的,清苦些也没什么,只要努力,一样有好日子过,至于家族前程,那是什么?

她眼尖瞥见洗砚进了院子,忙招手叫他:“洗砚大哥,这边!这边!”洗砚脸色有些不好看,闻声倒是笑了笑,换了笑脸凑过来:“表姑娘有什么吩咐?”

  如果觉得斗鸾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Loeva小说全集斗鸾平凡的清穿日子,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