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Loeva作品斗鸾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言氏也附和道:“正是,妹妹不必在意外头人的混话。家中也只有你五哥一人在京中为官,其他人大都在广东做着辅官,这还是那年你们家帮着安排的呢。族中年轻子弟们,都打算今年恩科时再搏个功名,名正言顺地入仕,从不曾指望靠着好亲戚出人头地!我们家的家教如何,妹妹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你何必理会外头人怎么说?”

陈氏听了兄嫂这番话,心里才好过了些,哽咽道:“终究是因我之故,一再连累了父母族人,若再有什么变故,我便是死了,也无脸去见你们!”言氏忙又劝了一番好话。

明鸾见陈氏的气色好了些,也暗暗放下了心,忙笑道:“今日是元宵佳节,我请五舅舅五舅母过来,是要请你们一道开心的,结果母亲只顾着跟舅舅舅母哭,

真是好不晦气!快坐下来吃茶吃点心吧!今日的月色也好,咱们好好赏一赏?”

陈宏笑了:“你这丫头倒有兴致,好,就依你,咱们别只顾着哭了,快好生坐下庆佳节吧。你们虽要守孝,吃不得酒,但果品倒是可以多尝些。”

言氏笑着拉了陈氏在桌边坐下,又道:“方才我进来时,看见那边小园子里的红梅开得好,难为这样冷天,它还开得这么精神,映着月色,红彤彤的分外好看,香味也清雅怡人,不如让人折一支过来赏玩?今日既是过节,插一枝红梅,想来也不算违了礼。”

明鸾见她有兴致,提议又这样文雅,便笑说:“我亲自过去。其实我们花园里不但有红梅,白梅粉梅也有几株的。我就每样都折两枝回来插瓶,舅舅舅母和母亲慢慢欣赏,怎么样?”

陈氏好笑地叹道:“你舅母那般清雅,怎么话从你嘴里出来,就俗了三分?那几棵老梅树还是当初你祖母年轻的时候亲手种下的,因为开得好,这几年换了主人,也没把它们砍了,今冬又开得比往年更好些。你要赏玩,可千万别亲自折去,省得把那花树给弄坏了。”

明鸾郁闷地撇了撇嘴,陈宏笑了:“我随外甥女一道去好了,雪夜寻梅,也是件雅事。想来我这人还不至于太俗,折回来的梅花还可以一赏吧?”

明鸾又欢喜起来,忙忙叫丫头送了厚厚的斗篷过来,亲自侍候陈宏穿了,自己也穿上一件,便扶着后者往花园方向走来。

今日过节,明鸾管着家,她是个讲究人性化的主人,早就把那些不该班的下人都放了假,让他们各自回家团聚去,剩下的还在轮班的下人,等与后来的交接了,也能家去庆贺一番,因此从她住的院子到花园这一路,除了几个看门上夜的婆子,并无他人在,到了花园门口处,远远的就瞧见圆亭一带灯火通明,章寂带着小儿媳妇和两个孙子正在那里观灯猜谜取乐呢。梅林却离得近,就在园门右边不远处。

明鸾想着这时候要是过去跟祖父等人打招呼,因有陈宏在,光是叙礼就够麻烦的,反正舅舅舅母来时已经见过主人,倒不如悄悄折了梅花就回去省事,便引了陈宏往梅林方向去。

此时四处正无人,路上只听见舅甥俩的脚步声。明鸾心情正好地闻着空气中的梅香,冷不防听见陈宏问道:“鸾姐儿,你仍旧想让你母亲改嫁么?”

第七十八章梅林

明鸾冷不防听到舅舅这一问,怔了怔,沉默了好久,方才道:“我想是想的,但母亲就是不肯改主意,我又不能硬逼着她去嫁人,没办法,只好慢慢想法子了。”

陈宏顿了顿,低下头看着脚下浅浅覆着一层残雪的地面:“实话说,你母亲的性子有些执拗,认定了的事,极难扭转。当年你们家流放南下,家里也曾多次劝她与你父亲和离,她死活不肯,家里人也就认了。后来熬了几年,日子好过了,也有了点奔头,她反而又要跟你父亲和离。和离便和离罢,我们早盼着她能回家团圆去了,谁知派了人接她,她又要跟着你们回来,守那没名没份的寡!若她果真不后悔也就算了,但我方才瞧她的模样,不是不悔的。倒不是后悔当年与你父亲和离,兴许是在后悔留下了那许多把柄,又轻易地叫你那位伯娘知道了,还不曾防备过,结果带累了你的名声。”

明鸾的心情略好过了些,苦笑道:“如果母亲只是后悔这个,那也没什么。我那大伯娘就是个搅家精,有她在,就休想有清静日子过!事实上她以前就算计过母亲了,母亲却浑然不觉,只当她是好人,遇事一味对她信服。我那时年纪小没看出来,但在流放南下的路上,听母亲说起往事,慢慢地想清楚了,劝母亲远着她些,母亲还犹豫,反要我多敬着长辈。若不是大伯娘后来做事不慎密,露了马脚,母亲还当她是好人呢!饶是如此,她还是对大伯娘再三照应,就算是好人也太过了些。如果母亲能认识到大伯娘的真面目,以后再不相信她,虽然有些晚,也比一味宽待人家强。”

陈宏叹道:“你真是个好孩子,对你母亲再孝顺不过了。可怜你这一番苦心。她未必能够领会。她兴许是苦受得多了,自嫁进章家就没快活过,因此总是习惯了自怨自艾,一遇到事情。总是先揽了三分不是在身上,我见了她这样,心里难受得紧,却不好对她多加责怪。这些年让她受了这许多苦,说来也是我们这些娘家人无能之故。”

明鸾忙道:“五舅舅怎么这样说?章家这几年受苦受难,与母亲不相干,也与陈家不相干。都是大伯娘那边惹下来的,再有,就是建文帝冯家之流捣的鬼。相反,若不是陈家处处帮忙,我们家早死绝了,哪里还有今日?如果这样都算无能,天下也就没有能的人了!”

陈宏微微一笑,道:“方才我问你是否还执着于你母亲改嫁之事。就是因为看见她如今的模样,就生出一个想法来。你且好好想一想,你想你母亲改嫁。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只是因为生你父亲的气,所以要出口气,还是真心盼着你母亲好?”

明鸾睁大了眼:“当然是为了母亲好!父亲对我再糟,他人都死了,我还跟他较什么劲儿?!”

“那你想让你母亲改嫁,是盼着她能真正有个好归宿,不至于孤独终老了?但你要知道,你母亲当年生产时,身体受损,加上这几年劳苦。兴许不能再有子嗣了,即便改嫁了个好人家,也未必能安生度日。”

明鸾默了一默。她原想到江达生江千户对陈氏是一往情深的,如果能如愿以偿与她结为夫妻,未必会在乎这一点,但她马上又想到。江达生不曾娶过妻,生过子,身边唯一一个算是有名份的女人紫兰,听陈氏平日的口风与她本人说话行事的态度,多半是个幌子,有名无实的。如果陈氏不能生孩子,他就要绝后了,他本就是江家独子,会甘心接受这一点吗?就算他对陈氏再情深,三年五载就算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也不会改变想法吗?如果他另外纳妾生子,那陈氏岂不是又要难受?也许还要再度被卷入后院的妻妾争斗中去。

换了别的男人,也是一样的结果,如果是嫁人做填房,做现成的后妈,又要担心那前妻的儿女对她不贴心,日后对她不孝,那还不如留在章家算了。

因此明鸾思索再三,却是越思越头痛,索性道:“如果真不能找个十分稳当的人让母亲改嫁,母亲又坚决不肯答应,那我也不会逼她。说到底,我就是担心她日后过得不好。我过不了几年就要出嫁了,她在章家是个没有名份的寡妇,就算祖父承认她,大房那边的态度却很难说,即使是与我们交好的二房,一旦二姐姐出了嫁,二伯父再续弦,娶回来的填房是什么品性,也说不准。母亲没有自己的儿子,只能靠着侄儿们奉养,如果照大伯父的建议,从族里过继个嗣子来,又要操心那嗣子的为人品性。就算样样都顺遂,母亲一个人留在章家,也难免寂寞。所以我才觉得,如果有个能真心接纳母亲,能让她过上平安喜乐的日子的人,那就一定要劝母亲嫁了。她还不满三十岁呢,人生还很长,我怎么忍心让她苦熬上大半辈子?可如果母亲改嫁后心里也不快活,那我又何必劝她?”

陈宏笑道:“正是这个理儿。所以你也不必十分固执地一定要劝她嫁给何人,只要她心里乐意,过得又快活,改嫁不改嫁,都是次要的。你能这么想,舅舅心里也高兴。”

明鸾若有所思地看向他:“五舅舅,您方才说,您有个主意,是什么主意?是跟母亲有关的吗?说来听听。”

陈宏道:“我问过茂升元诸人,都说你母亲在岭南时尚好,虽与你父亲不睦,但每日里该吃的吃,该睡的睡,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精神也不错。不象如今这样,连门都懒得出了,虽有物议之故,到底出乎寻常。”

明鸾细细一想,果然如此:“她以前就算自怨自艾,也没这么严重。不过也许是因为大伯娘跟沈昭容做的事让她太伤心了。”

陈宏摇摇头:“你且细想,你从前过的日子是怎样的?如今过的日子又怎样?你虽从小儿是在这公侯府第里长大,但足有四五年在乡下放养,哪里有什么忌讳?说的话,做的事,连一样年纪的男孩儿都比不上你,你外祖父知道了。还再三可惜你不是个小子呢。如今又怎样?我瞧你方才行动做派,还有说话行事,虽比不得那些从小儿娇生惯养的大家闺秀,却也差不了多少了。”

明鸾听了有些不自在地缩了缩脖子:“我也知道自己现在变了很多。但母亲每天督促着我,祖父也劝我多学学礼仪规矩,我有什么法子?这里跟德庆不同,我说话略大声些,底下的丫头婆子都要大惊小怪起来,要是给大姐姐听到了,她还要说我半天呢。我哪里耐烦天天听她们教训?加上满孝后我就…”顿了顿。手中搅起了手帕,“心里再不愿意,我至少在明面上做出个样子来,免得人家挑剔我…”

“就是这个了。”陈宏道,“你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尚且觉得束缚,你母亲难道就不会?只是她从小儿就学过这些。早就烂熟了的,因此反而督促你。但这样的日子不闷得慌么?她从前未出阁时,跟姐妹们在一处。也时常出门玩耍,或是走亲访友,或是游山玩水,嫁到京城侯府后,就被关得憋闷,心情更不好了。后来到了德庆,虽日子清苦,却又能常出门走动的,因此还有地方可以舒缓身心。如今再回到这深宅大院里来,又守着孝。连二门都不能出了,心里又怎会好受?再加上,这样的高门大户中,见到的人,无论是家里的还是外头的,说话行事都有自己的章程。谁会真心为你母亲着想?”

明鸾猛地想起元凤提的那件事来,她建议章寂出面,求族长通融,将陈氏重新列回章家族谱,叫陈氏做个名正言顺的章家寡妇,说日后就算是要过继嗣子也方便些。这个建议其实明鸾并不陌生,因为常家二表婶邹氏就曾在信里劝过陈氏,陈氏也颇有几分心动,若不是外头流言渐渐厉害了,她没了心情,只怕早就向章寂开口了。明鸾却又有几分不乐意,毕竟陈氏以和离之身再嫁,要方便得多,若是真做了章家寡媳,就算章寂不说什么,族里也会拦着不许她改嫁的。

元凤与邹氏的提议,虽然都是为了陈氏好,但均是从陈氏要为章敞守一辈子寡的前提出发,从没想过她还能改嫁。这是观念的问题,也不能说她们不对。不提别人,就连章寂,也未必乐意看着儿媳改嫁他人吧?

明鸾纠结地看着陈宏,抿了抿嘴:“我有些明白五舅舅的意思了…”

陈宏微微笑了笑:“哪怕是家里人都为你母亲着想呢,外头总少不了爱挑刺的人。比如这回的流言,其实有许多都是有心人杜撰的,又已事过境迁,就算是你母亲想要辩解,别人也未必会信。难不成为了这个,她就不过日子了不成?可如今你们守着孝还好,日后出了孝,你又嫁了人,她难免有走亲访友的时候,谁能担保她不会遇上个好事之人呢?”

明鸾迷惑地问:“舅舅您究意想说什么?”

陈宏道:“我想说的倒也简单,你只瞧你们侯府这情形,就该知道,你母亲再留在这里,是不可能真过上清静日子的。”

明鸾吃了一惊:“哪有这么夸张?等这阵风波过去了就好,要是担心城里人多嘴杂,大不了我陪母亲到庄子上住些天。如果有人来招惹我们,我就骂回去又怎样?!我如今也不必为名声什么的战战兢兢行事了。”

陈宏笑了:“有一个人说嘴,你就带你母亲避一回,那等你回来了,又有个人说嘴,你还要再避出去不成?再说,你母女俩走了,丢下这府里老的老,小的小,心里过意得去?若是不陪着你母亲避居庄子,你母亲又难免寂寞。我说句难听的话,她只要看见你们家里的情形,就放不下你们了,这改嫁之说,别说两三年,就算是二三十年,她也不会同意的!”

明鸾想想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还真是这样。现在她还能帮着管一管家,可等她出嫁了,两个弟弟又未长成,祖父年纪又越发老迈了,陈氏那样的性格,能丢下他们改嫁吗?这几年里,他们这几个长年同甘共苦的家人,情份原比旁人深厚些。

明鸾苦着脸看陈宏,陈宏便叹道:“我这主意,你未必会喜欢,因此我也就是一说,你若不肯,只当我不曾提起。”

“舅舅请说。”

“如果…”陈宏顿了顿,“如果你母亲能回吉庆老家住些日子就好了。正巧,部里有个外放的机会,京官始终不大适合我,我正盘算着要谋了这个缺,若是顺利,还能顺便回老家一趟,正好送了你母亲回去。”

明鸾吃了一惊,但没有立刻反驳,只是冷静地想了想,觉得这个提议也有些道理。

陈宏道:“一来,你外祖父母久不见你母亲,想念得紧,若让她回娘家住这一两年,也是尽孝道的意思,你母亲不会反对;二来,京中流言厉害,即便你们断了源头,话已经传开,怎堵得住人家的嘴?你母亲在京中,人家就会时时想着,说着,那就更没完没了了。不瞒你说,我方才告诉你母亲的话,多是劝慰的,部里并非没有流言,只是我不想她知道罢了。”

明鸾皱眉:“这么厉害吗?后宅的婆娘嚼舌头就算了,那些做官的男人怎么也这样嘴碎?!”

陈宏苦笑:“你道男人就不嘴碎了?我告诉你,官场上的男人才更嘴碎呢,而且啐得更可怕些,流言杀人,可不是靠后宅几个女子就能做到的。再说,你那门婚事极好,难免有人眼红,越发助长了流言了。你能拦下一个沈昭容,难道还能挡得住那么多人?”

明鸾恨恨地呸了一句,又换了可怜兮兮的表情:“舅舅的话有道理,我也想去看望外祖父外祖母的,只是祖父身边离不得人。母亲若能回娘家住上些时日,自然是好事,只是我有些舍不得她。”

陈宏便笑道:“你是个孝顺孩子,只要是对你母亲有好处的事,想必你再舍不得,也知道怎么选择吧?”

明鸾想了想:“如果母亲乐意,我自然没说的。其实,家里的事我已经可以料理了,反而母亲一直在房里闷着,迟早会闷出病来。她这是心病,兴许回了娘家,跟家人团聚了,有外祖父母劝她,她会改了主意也说不定。”她望向陈宏,诚恳地道:“我会找机会去看望母亲的,如果母亲真的改了主意,愿意嫁人,也不必回来,只要捎个信给我就好,她就直接在吉庆嫁了吧,还请外祖父、外祖母与舅舅们多多为她筹谋。”

陈宏笑着点头。舅甥俩达成了共识,又折好了一大枝盛开的红梅花,欢欢喜喜地相扶着往回走了。他们离去后,梅林里转出一个人影来,却是章寂。

他拄着拐仗,望着陈宏与明鸾二人的背影远离,转头望望四周盛开的梅花,长叹一声:“难不成我真错了么…你说我该怎么办才好?”说完,良久没有回音,他只有转身往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亭子方向走去。

第七十九章赌气

明鸾与陈宏回到院中时,言氏正与陈氏在说话,明鸾听得言氏道:“…不为别的,只当是慰籍二老,你也该回去瞧瞧,况且又能避开京中的纷扰…”只是看见他们舅甥二人回来,就住了嘴,笑说:“哟,好俊的梅花,果然开得极好!”

明鸾心知定是言氏也在劝说陈氏回娘家暂住,笑了笑,由丫头服侍着脱了外篷,才道:“到底是五舅舅出马,眼光比人强,要是我去折,舅母一定要笑话我是个俗人了!”

言氏掩口笑说:“哪里呀,你别听你母亲埋汰你的话,那是她谦虚呢,方才你们出去了,她还告诉我,这屋子是你带着人收拾的,又整齐又清雅,没一处违礼,却又叫人看了舒服,哪里是俗人能做出来的?”

明鸾笑眯眯地去看陈氏,却见她眼圈儿发红,眼皮微微有些红肿,正低了头拿帕子拭眼,闻言也不过勉强笑了笑罢了。明鸾也不问她为何哭了,转身去叫细竹从多宝格上拿了那只细白瓷的梅瓶来,灌上水,将红梅插上去,摆在窗台下的条案上,印着窗外的雪光,并屋里略偏昏黄的烛光,红花在素窗纱上映出黑色的影儿,分外美丽雅致。

陈宏与言氏见了,都赞叹了一回,又与明鸾母女二人吃些果酒菜肴糕点,然后穿了大斗篷,到院子里赏了一会儿月色。明鸾还叫萱草拿了只素纱扎的灯笼过来,上头四面都用簪花小楷写了灯谜,倒也有些难度。明鸾提了灯笼挂在檐下,笑说:“这个是我亲自用竹篾子扎的,叫人罩了素纱,又亲笔写了几个谜语在上头。母亲与舅舅、舅母也猜一猜,权当应节了。”

陈氏皱眉细看了看那灯笼,叹道:“你又弄这些没头没脑的事,如今不比从前了。你何必非得亲自动手?若你要弄出什么花样来,指点着匠人照你的吩咐做就是了,若是叫竹刺儿扎了手,大节下的见了血。有什么好?”

明鸾不以为然:“外头到处是灯笼,家里也叫人了去扎,我如果只是需要一盏灯,还用得着亲自动手?不过是想弄点玩意儿讨您喜欢。扎手有什么可怕的?我从前学这东西时,哪一天不被扎两下?后来练熟了,我扎得比这府里的下人还好呢!”

陈氏听了又发起愁来,言氏忙劝她:“孩子一片孝心。哪里是旁人之力可比的?这不是一盏灯的事,你只管受了,何必念叨她?她又不是天天顽儿这个的。”陈氏只得不再说了。

言氏忙又拉着陈宏将话题转移到灯谜上来,一会儿猜这个,一会儿猜哪个,都说难猜,又觉得比别家的更新鲜有趣。不一会儿陈宏猜出了一个极难的,笑得双眼都眯成了缝。脸上透着得意,言氏忍笑恭维了他一番,又亲自给他倒了杯酒。他高高兴兴地喝了。接着陈氏也猜中了一个,明鸾忙叫细竹从里屋捧出一个托盘来,里头却是她亲手做的一件袄儿,道:“先前做的那件,因赶得紧,做得不够细致,您穿了这么久,也有些旧了。这件是我近来细细做的,还绣了几处花,虽然不大好看。但这本来是穿在里头的衣服,也不怕别人看到了笑话。还请母亲笑纳了吧!”

陈氏眼圈又红了,忙拿过来展开一瞧,果然瞧见袄儿袖口、领沿处都有深浅不一的丝线绣成的竹叶纹,素淡中透着雅致,瞧那针脚。就知道女儿的绣技有进步了,心中大感欣慰,只是忍不住又怪她:“我是什么身份?哪里能穿绣了花的衣裳?便是穿在里头,也不应该的,白糟蹋了。倒是你的女红比先前好了些,不过仍有不足,还得再好生练练才是。”

明鸾抿了抿嘴,有些沮丧。言氏忙推了陈氏一把:“妹妹真是欢喜得糊涂了,说这些话泼孩子的冷水。依我说,这就很好了,又有孝心,针线又佳。哪里找这么一个好女儿去?!”陈氏听了,又有几分惭愧,可怜巴巴地看向女儿。明鸾只是一笑:“母亲喜欢就好。”便叫了陈氏的丫头把袄儿收起来了。

四人又猜了一会儿灯谜,因夜深了,外头风冷,他们又进屋喝茶暖了一会儿,也就散了。因是在正月里,又是提前安排好了的,陈宏夫妻便在客院里住了一夜,次日吃了午饭方才回家去。

明鸾送走了舅舅舅母,又带着家人收拾昨日的狼籍,足足忙了两天,才有空去跟陈氏谈话。

陈氏大概是早被言氏说动了,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跟女儿说,又有些不好意思,便期期艾艾地:“那天听你舅舅舅母说起你外祖母在家,身体一年不比一年,我心里着实挂念。这些年为我之故,害你外祖父母担惊受怕,牵肠挂肚,如今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了,偏又远离父母,无法承欢膝下,我心里很是歉疚,想着…若是能回去看望看望二老,在吉安老家住些日子,就好了。”

明鸾早就心里有数,自然是赞同的:“母亲说得有理。要不是家里不能缺了人料理,我也要陪您回去的。只是如今四婶病着,您不在还好,要是连我也走了,家里就越发没人了。虽有张爷爷、王嬷嬷他们帮着,也有许多不方便之处。我看这样好了,等天气转暖和了,江水上头浮的冰也化了,您就回吉安去住些时日,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正该多陪陪外祖父外祖母呢。我就暂时留在京城看家,等什么时候方便了,再去瞧二老。母亲要多在外祖父外祖母跟前替我说些好话,赔个不是,不是我不想他们,实在是走不开。”

陈氏听了欢喜,但又有些犹豫:“你在家独自掌事,真能料理开么?我就怕你年纪小,从前又没学过这个…”

明鸾干脆地挥挥手:“我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家里事事都有定例的,我有不懂的,问张爷爷他们往年的定例就好。再说这几个月我跟在您身边学习,也不是白学的,您只瞧正月里这些天,因您病着,四婶也病着。事事都是我打理的,不也还算妥当?虽然还有些忙乱,但请您放心,这是因为我头一回当家理事。很多事还不熟悉,又没有经验的缘故,以后多历练历练就好了。况且天气转暖后,四婶的身体好转,又能帮上忙了,您还担心没人管家不成?”

陈氏复又欢喜起来,想起终于有机会回娘家看一看父母。心情也变得有些急迫,忙道:“只是还要请老爷子示下,不知他老人家是个什么想法。”明鸾拍拍胸口:“交给我吧,我去说服祖父!”

她包票是打了,只是到了章寂面前,把来意说了,章寂却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她,半天不吭声。她心里有些毛毛的。疑心是什么时候说错了话,惹他不高兴了,便小心翼翼地道:“祖父放心。府里有我呢,这些天我不是做得挺好的吗?正好现在家里没什么人情往来方面的事,四婶的病情又快好了,想必还料理得过来…”

章寂叹了口气,只问她:“你母亲回娘家小住些日子,本来也没什么,只是如今外头传得沸沸扬扬的,你就不怕有人说她心虚逃走了?”

明鸾嗤笑道:“就算母亲留在京城,那些人也一样会说怪话,我管得过来吗?况且陈家对章家有恩。既然家里安顿下来了,让母亲去瞧瞧父母,安慰一下老人,也是应该的。不但母亲要回去,我还觉得,咱们家该重重地备上一份谢礼随行呢。虽然说自家人之间不必讲客套。陈家也不稀罕那点子东西,但毕竟是心意,也是一种态度,表示咱们家是知恩图报的,心里记着陈家的好呢!陈家一族的人受了几年委屈,得了咱们的心意,也会好过些,以后亲戚之间就更亲近了。”

章寂哑然,沉默了半晌才道:“我竟不如你个孩子想得周到。确实…至今咱们家还不曾正经报答过陈家什么。你五舅是个有骨气的,非要自个儿去谋官,咱们不过就是私下托人打了个招呼,但若不是你五舅资历人品政绩都无可挑剔,也得不到那样的好职位。陈家在京城开的商行,俱是他们自个儿的本事,我们家也不过是帮着在官府那里打点一二。与陈家对章家的恩典相比,这些事根本不算什么,别说外人看来不象话,便是我们自己心里,也要过意不去的。”

他想了想,便拿定了主意,叫了人去传老张过来。等候期间,他把屋里的下人都赶出去了,才问明鸾:“你是不是…一直盼着你娘这一去就不必再回来了?”

明鸾一惊,顾不上猜他是怎么知道的,却只含糊地道:“母亲在京城过的是什么日子?没一天清静的。与其叫她继续受流言之苦,倒不如让她回吉安去。至少,陈家上下都是真心待她的。”

章寂有些不是滋味:“你就不怕这事儿会影响你的婚事?皇上虽说有话在先,到底不曾下明旨。你父母虽说和离了,但只要你娘一直在咱们家,外头的流言传得再厉害,也没人正经当一回事,可若你娘回了娘家,这和离之说就落实了,岂不是越发助长了流言之势?”

明鸾却道:“什么流言不流言的?母亲与父亲和离,这是事实,我也不怕叫人知道。她行得正坐得正的,并没有错,我更没有错。既没有错,又何必怕人说?嘴长在别人身上,我也拦不住人家说什么,只要做好自己就够了。至于婚事,朱翰之是知道内情的,也清楚我的为人,当初说要娶我的时候,我就跟他明说了的。他不在意这些。只要有了他这话,别人说什么,又与我什么相干?我嫁的是他,又不是别人!”

章寂皱眉:“若是皇上不许呢?他虽仁厚,待他兄弟却是极好的。万一旁人都说你这门婚事不好,他心疼弟弟,未必就不会改主意。”

明鸾不以为然:“我还有两年孝呢,等到两年后,谁知是什么光景?”搞不好到时候皇帝都换人做了。

章寂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你就这么有把握,两年后皇上仍旧不会改主意?!我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只是有些不明白,明明你与皇上相熟多时,对他脾性也清楚,他待你也没有不周到之处,怎的你说话的口气,就象他一定坐不稳那龙椅似的呢?你是这样。你大伯父也是这样,行动间都早把另一人当成是君了!”

明鸾知道他老人家最受不得这个,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对朱翰之有信心,皇上既然心疼弟弟。自然不会惹他伤心的。只要朱翰这不改主意,就不怕有旁人嫁了她。”

章寂面露嘲讽:“这却未必。皇上金口,只要拿定了主意,他难道真能抗旨?”

明鸾撇嘴:“就算他真的抗了旨,皇上难道还能砍了他的头?!”

章寂再度哑然,嘴唇抿得紧紧的,也不说话。

明鸾见状便放缓了语气道:“祖父。不是我们小瞧了皇上,您只细想想那天那封信上的话…难道还有别的法子?我是清楚皇上的性情为人,但正因为清楚,才知道他不适合。他登基也有大半年了,您只瞧朝上朝下、外头民间是个什么情形,就知道了。您再细想想,燕王协理朝政时,提出的那几条休养生息、鼓励农桑的政策。还有他治军的手段,以及平日里行事的规矩,再对比皇上的?”顿了顿。压低了声音:“要是皇上自己愿意,燕王又厚待他,您拦在里头,算什么呢?”

章寂心里难受,但也不得不承认,燕王论执政与治军手段,以及行事为人,那是处处都把皇帝甩开八条大街,只是能力是一回事,名份又是另一回事:“他大可以做个贤王。何必非要夺位?只要起了这个念头,再能干也是乱臣贼子!”

明鸾撇嘴道:“您在家里骂骂就算了,可别上外头骂去。当年咱们家也算是显赫,先帝爷还在呢,祖母也在,家里说倒就倒了。如今咱们家虽出了几个官。却都在外头,未必就能再经得住一次风浪。您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好歹想想虎哥儿鹏哥儿他们。虎哥儿是惯了的,兴许还能支撑,鹏哥儿那么弱,能吃得了几年的苦?”

章寂又默了,明鸾便缓缓劝他:“他确实可以做个贤王,如今可不正做着吗?但那又如何?您看那些朝上的文臣是怎么猜疑他的?先前不许他理政,年前还闹着要把他军权给夺了!可要是燕王没有了权,也没有了兵,皇上又能有什么好结果?越发要被人摆布了去!况且皇上身子又不好…”

章寂却忽然打断了她的话:“没有皇子,大可以过继!你与怀安侯成婚后,若能及早生下子嗣,与今上血缘是最亲近不过的…”

明鸾见他心急起来,连往日的忌讳都丢开了,便哂道:“没用的,祖父您忘了?怀安侯如今是远支宗室的名分。他早就防着这一天呢,因此在今上进京后不久,趁着这几年宗室被冯家害死了不少人,又有人在京城大乱时失了踪影,宗人府重修玉牒,他就想法子把自己的出身给改了。如今他是太祖皇帝早卒的二十六子的后嗣,因那位太祖皇子死得早,不曾封王,他才连个镇国将军的爵位都没得,直到今上下旨,方得了个侯爵之位。这样的身份,哪里够资格过继嗣子呢?虽然不少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可不知道的人更多!若真的这么做,皇上要如何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章寂听得直发怔,过了一会儿又恼怒起来:敢情你们早就预备下了,却只瞒我一个!便气道:“我今日不过是问问你母亲的事,你倒跟我说了一大通有的没的,越发没个规矩了!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一会儿我叫你张爷爷陪你去准备谢礼的事,我却乏了,你自去,不必来瞧我,明儿也不必来!”说罢拄着拐杖,板着脸,起身转回房里去了。

明鸾见状,想了想,微微一笑,真个转身走了,不一会儿找到老张,却不忙着去备礼,反而叫人捎话给虎哥儿和鹏哥儿两个,让他们去陪祖父说笑。

章寂是真心疼这两个孩子,尤其是现在明鸾忙着学习管家之事,在他跟前的时间少了,反而两个男孩子待得多些,祖孙感情就噌噌噌地高涨上去。他再生气,只要有两个孙子哄着,很快就能转怒为笑。况且看着小孙子们天真可爱的模样,他心里自然会多了几分忌讳,不敢大胆与燕王公然作对的。明鸾心里有数,也不十分担心。

果然没两天,章寂对明鸾的态度又缓和下来了,还会问她管家累不累,几时打发陈氏出门,路上的东西都备得怎么样了,还表示要亲自写信给亲家。明鸾见他先服了软,便也当作没前天那回事,仍旧象以前那样对他亲亲热热的。老人家心里好受了,虽还有些硌应,却也不再闹脾气了。

转眼就到了二月初,六部开衙,陈宏果真谋得了一个外放的学政之位,却是前任因病卒于任上,他要过去接手的。他一得了消息便送了信到章家,定了本月十八那日起程。明鸾这边把礼物都备好了,多是京城土仪,又赶工亲手给外祖父母各做一件衣裳,再催着人备给众舅舅舅母与表兄弟姐妹们的礼物。

同样是在这一日,沈昭容出嫁了。

第八十章红白

  如果觉得斗鸾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Loeva小说全集斗鸾平凡的清穿日子,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