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阿迪契作品绕颈之物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两天前,她在自己的老家乌姆纳奇的一块蔬菜地旁边埋葬了自己的孩子,她身边围着一群来安慰她的人,现在她已想不起那都是一些什么人。在这之前的一天,她开着他们的丰田车把丈夫送到一个朋友家里,那人带着她丈夫偷越国境线。再往前一天,她还不需要拍摄护照所用的相片,她的生活是正常的,她送乌冈纳去学校,在“比格斯”[70]快餐店给他买了个香肠卷,一路上听着车载收音机里梅杰克·范谢克[71]的歌。如果有算命的告诉她,她的生活将在几天之内遽然大变,她一定会大笑起来。也许,为了这毫无来由的想象,她会塞给算命的十个奈拉。

“有时我在想,不知美国大使馆的人是否会从窗口看到大兵用鞭子抽人的情形。”背后的男人说。她真希望他闭嘴。就因为他的唠叨,她想让自己的思绪保持空白、不再去想乌冈纳变得更加困难。她的目光再次瞥向街道对面。那当兵的现在要走了,即使隔着这样的距离,她也能看见他脸上愤恨的表情。这是一个成年人可以任意鞭笞另一个成年人的怒气(只要他想鞭笞就能鞭笞)。他那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神态,就跟四天前敲开她家后门,闯入她家里的那些人一个模样。

你丈夫在哪里?他在哪里?他们砸烂了两个房间里的衣橱,甚至连抽屉也不放过。她本可以告诉他们,她丈夫身高超过六英尺,他不可能藏在抽屉里的。三个人都穿着黑裤子。他们闻到了酒精和胡椒汤的味儿,过了很长时间,当她抱着乌冈纳僵硬的身体时,她知道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喝胡椒汤了。

你丈夫去什么地方了?他在哪里?他们把枪抵在她的脑袋上,她说:“我不知道,他昨天刚走。”她一动不动地站着,甚至温热的尿液顺着她的腿流淌下来时也没有动。

他们之中有一个家伙,穿着一件带帽兜的黑衬衫,身上有一股酒味,瞪着血红的眼睛,红兮兮的,看上去很难受的样子。他叫喊得最凶,一脚踹在电视机上。你知不知道你丈夫在报纸上写的那篇文章?你知不知道他是个谣言散布者?你知不知道他这种人应该蹲监狱?因为像他这种人总是惹麻烦,因为他们不想让尼日利亚向前发展。

他坐在沙发上,她丈夫坐在那儿收看尼日利亚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时会猛地拽她一下,她就会一个趔趄坐到他的膝盖上。他的枪指着她的腰。漂亮女人,你为什么要嫁给一个存心惹麻烦的人?她感觉到这人有很严重的疾病,他的口腔里有一股发酵的气味。

把她一个人留在这儿,另一个人说。那人的光头闪闪发亮,好像涂了凡士林。我们走。

她挣扎着从沙发上起来,穿连帽衬衫那人还坐在沙发上,拍着她的后背。这时乌冈纳哇地哭了起来,朝她跑过来。穿连帽衬衫的家伙大笑起来,说她的身子可真柔软啊,一边摇晃着枪。乌冈纳尖叫起来,他哭的时候从来不尖叫,他不是那种孩子。于是枪响了,乌冈纳胸前溅上一片棕榈油。

“给,这是橘子。”排在她后面的男人说着递给她一个塑料袋,里面有六个剥了皮的橘子。她没注意到他是什么时候买的橘子。

她摇摇头。“谢谢。”

“吃一个吧。我注意到你从早上到这会儿什么都没吃。”

她这才像样地看了他一眼,这是第一次正视他。一张没什么特点的脸,肤色很深,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么光洁的皮肤有点不寻常。他那烫得笔挺的衬衫和蓝色领带有一种渴望的意味,他小心翼翼地说着英语,好像生怕出错。也许他是在那种新式银行里工作的人,想要靠打拼过上比想象更美好的生活。

“不,谢谢。”她说。排在前面的女人回头看了她一眼,又转身去跟别人聊起一个叫做“美国签证神奇牧师”的特别教堂礼拜。

“你该吃点儿。”后面的男人说,虽然他不再把那袋橘子递到她面前了。

她再次摇摇头,那地方的疼痛还在,就在两眼之间。她从阳台上跳下来之后,好像脑子里那些一片片一缕缕的东西都挪了位置,吱吱嘎嘎地痛了起来。跳下阳台并非她唯一的选择,本来还可以爬上芒果树(芒果树的枝桠伸展到阳台上),她也可以冲下楼梯。那几个人正在争吵,声音响得顾不上周围发生的事儿,她有一刻相信,那“砰”的一声不是枪响,也许是干燥的热风天气来临时的闷雷,也许真的是红色的棕榈油,乌冈纳不知怎么够到了那个瓶子,在玩一个叫人眩晕的游戏,即使是他,这也是从未玩过的游戏。接着,他们的话把她拉回了现实。你觉得她会跟人说这是个意外吗?这是奥加吩咐我们做的吗?一个小孩子!我们应该对付那个母亲。不,这已经是双倍的麻烦了。是的,不,我们走吧,伙计!

当时她已经冲到阳台上,从栏杆上翻了出去,根本没想这有二层楼高就跳了下去,然后爬进大门旁边那个垃圾筒里。她听见他们的汽车呼啸而去,这才回到了房间里,闻到了一股垃圾筒里烂大蕉皮的味儿。她抱起乌冈纳的身子,把脸颊贴在他平静的胸前,她明白自己再也不会有比这更羞耻的事了。她没能救他。

“你很担心这次签证面试是吗?”背后的男人问。

她耸耸肩,轻轻地,尽可能不拉扯到背上的伤痛,挤出一个茫然的微笑。

“回答问题时要直视签证官的眼睛。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纠正自己,因为那样一来他们会认为你在撒谎。我有许多朋友被拒签了,都是由于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嘛,我是申请探亲签证,我兄弟住在得克萨斯,我要去他那儿度假。”

他的声音很像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那些帮助她丈夫出逃的人,帮她料理乌冈纳葬礼的人,劝说她去大使馆的人。那些人跟她说,回答问题不要支支吾吾。把乌冈纳的事情告诉他们,所有他的事情,但不要夸大其辞,因为每天都有人用谎言向他们申请避难签证,编造一些根本就子虚乌有的死亡亲属。把乌冈纳的事情真实地讲出来。可以哭出来,可别哭得太过分。

那男人说:“如今他们再也不会给我们国家的人办理移民签证了,除非申请人按美国的标准看属于富人。不过我听说,如果你是从欧洲国家来的,拿签证一点问题都没有。你是申请移民签证,还是探亲签证?”

“避难。”她没有看他的脸,不过,她感觉到他的惊讶了。

“避难?这是相当难以证明的。”

她想,如果他看《新尼日利亚报》,他可能会知道她丈夫。也许他是知道的。每一个支持民运、主张出版自由的人士都知道她丈夫,尤其她丈夫是第一个公开谴责政变的新闻记者,公开写文章谴责阿巴查将军发动政变、大肆杀害和关押反对者。尽管当兵的冲进报馆没收了刊登那篇文章的大量报纸,塞进黑篷卡车带走,但那些影印件还是流了出去,在拉各斯传播开来——有个邻居看见大桥护栏上也贴了一张,旁边是宣传教会改革的招贴和新上映的电影海报。那些士兵把她丈夫关押了两个星期,打破了他的前额,那上面留下一个L形的伤疤。朋友们带了威士忌来他们寓所庆祝他被释放,大家都来触摸这个伤疤。她记得有人对他说,正是因为有了你,尼日利亚的未来才会有希望。她记得当时丈夫的表情,就像一个兴奋的救世主,他说起一个士兵在殴打他之后给了他一支香烟,他结结巴巴地叙述着那一切,神情始终非常亢奋。几年前,她觉得他那种结巴的样子非常讨人喜欢,可现在没有这种感觉了。

“许多申请避难的人都被拒签了。”背后那男人的声音有点响。也许他一直都在唠叨。

“你看《新尼日利亚报》吗?”她问,她没有转身面对那男人,而是望着排在队伍前面那对正在买饼干的夫妇,那对夫妇打开了饼干盒。

“是的,你想看吗?那边卖报小贩手上还有几份。”

“不,我只是问问。”

“办得很好的一张报纸。那两个编辑,就是尼日利亚需要的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把真相告诉我们。真是勇敢的人。这种有勇气的人再多一些就好了。”

这与勇气无关,只是一种自我夸大。一个月前,她丈夫把出席表弟婚礼的事儿给忘了,而他们已经答应参加婚礼的,他却对她说,他不能取消去卡杜纳[72]的行程,因为他对被捕新闻记者的采访太重要了,她当时看着他,这个她与之结婚的男人,那么奋不顾身,离她却是那么遥远,“并不只有你一个人恨这政府。”她独自去参加了婚礼,而他去了卡杜纳,他回来时,他们之间几乎没说什么话,现在两人的之间交流更多是关于乌冈纳的。你简直不能相信这男孩今天做了什么,她会在他下班回家时这样说,然后就说起乌冈纳怎样在他的桂格燕麦片里发现了胡椒,弄得他再也不喝那玩意儿了,要不就是他帮她拉上窗帘什么的。

“那么,你认为那些编辑很勇敢,是吗?”她朝身后的男人转过脸。

“毫无疑问。我们没人能做到这一点。这是我们这个国家真正的问题所在,我们这些人都不够勇敢。”他久久地注视着她,目光里一股凛然正气,又像是带有一丝疑虑,好像在怀疑她是不是替政府说话的人,是不是那种责难民主运动的人,坚持认为只有军人政府最适合尼日利亚国情。如果换一种情形,她也许会告诉他,她自己就是记者,毕业于扎里亚[73]的大学,她在大学期间组织过抗议布哈里布[74]政府消减学生补贴的集会。她也许会告诉他,她给拉各斯的《晚间新闻》写过文章,她还给《卫报》写过一个出版人被谋杀未遂的文章,她怀孕后辞去了工作,那是因为她和丈夫努力了四年才怀上孩子,由于她的子宫生了纤维瘤。

她转回身,望着那些贴着签证队伍来来回回的乞丐。身穿脏兮兮的束腰长衣的男人,手指捻弄着祈祷念珠,念叨着《可兰经》的经文;眼珠像黄疸病人似的女人,背着病怏怏的、衣服都磨出线头的孩子;一对盲人夫妇,由他们的女儿引领着,脖上挂着“万福圣母玛丽亚”的蓝色纪念章,衣领破烂不堪。一个卖报小贩吹着口哨走过来。小贩胳膊里抱着一沓报纸,她没看见有《新尼日利亚报》。也许已经卖光了。她丈夫最后的一篇文章是《阿巴查的统治岁月: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七年》,一开始她并没觉得有什么可担心的,因为那篇文章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只是整合了几桩谋杀事件,一些未能履行的官方承诺,以及贪贿钱财等材料,尼日利亚人好像不至于不知道那些事情。她以为这样的文章不会有什么麻烦,不会过于引人瞩目。可就在见报的第二天,BBC就播出了这篇文章,并采访了一位流亡国外的政治学教授,那位教授说她丈夫应该获得“人权奖”。他用笔来反抗压迫,他为沉默者发出声音,他使世界了解真相。

她丈夫在她面前试图掩饰自己的紧张,然而,就在有人匿名打来电话之后,他不再向她隐瞒自己的惶惶不安了——他一直都会接到匿名电话,他是那样一种记者:平时很注意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人脉关系——来电者告诉他,国家元首对他非常恼火,他让她看自己发抖的双手。来电者说,军人要逮捕他,已在赶赴他家的路上。也就是说,这将是他最后一次被捕,他再也不能回家了。接到来电几分钟之后,他就爬进了汽车后备箱,这样,如果士兵盘问起来,看门人不妨实话实说,他没看见她丈夫离开。她把乌冈纳送到邻居家,接着马上往后备箱里洒了点水(尽管她丈夫让她赶快开车走人),因为她觉得潮湿的后备箱多少能有些凉意,他在里面会好受些。她驾车送他去一个报社同事家里。第二天,他从贝宁共和国打来了电话,那位同事的线人已经悄悄把他送过了国境线。他去美国的签证(这是他以前去美国亚特兰大培训时拿的签证)依然有效,他到达纽约后就去申请避难签证。她告诉他不要担心,她和乌冈纳会没事的,她将在学期结束后去申请签证,这样,他们一家就能在美国团聚了。那天晚上,乌冈纳很不安分,她让他待到很晚才睡,让他摆弄自己的玩具车,而她在一边看书。当她看见那三个人撞开厨房门冲进来时,她恨自己为什么没让乌冈纳上床睡觉。如果——

“哦,这太阳还不算太厉害,美国大使馆的人至少该给我们搭建一个遮阳的地儿。他们可以用收取的签证费来搭建啊。”身后那个男人说。

后边有人在说美国人收钱是留着给他们自己用的。还有人说他们是故意让申请人在烈日底下等候。于是另一个人笑了起来。她朝那对盲人乞丐夫妇做了个手势,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二十奈拉的票子。她把钱搁在他们的托盘里,他们一起用洋泾浜英语颂唱:“上帝保佑你,你会有钱,你会有好丈夫,你会有好工作。”接着又用伊博语和约鲁巴语颂唱。她望着他们走开去。他们没有祝福她“你会有许多漂亮孩子”。刚才她听到他们对排在前面的一个女人这样颂唱。

大使馆的大门打开了,一个穿着棕色制服的人喊道,“排在前面的五十个人进来,填好表格。其余的,改天再来。大使馆只能面谈五十个人。”

“我们还真算运气,嗯?”后面的男人说。

她看着玻璃隔板后面的签证官,他打量着她掩在蓬松的红褐色头发里的满是皱纹的脖颈,那双绿眼睛越过银色镜架上方查看着她的材料,那副眼镜似乎就是一个不必要的摆设。

“你能再复述一遍事情的经过吗,太太?你没有向我们提供更具体的细节。”签证官的脸上带着鼓励的微笑。她知道,这是她讲述乌冈纳的事情的一个机会。

她朝旁边窗口看了一眼,那儿一个穿深色西服的男人恭身俯向玻璃隔板,好像在乞求里面的签证官。而她完全明白,自己宁可死在那个穿连帽衬衫的家伙手里(或是那个光头),也不愿向签证官或是美国大使馆的什么人抖落乌冈纳的事情,一个字都不愿讲,她不会为了寻求自身安全的签证而把乌冈纳兜售出去。

她的儿子被杀了,这就是她所能讲述的事情的全部。被杀了。她什么也不想说,他是一个不知怎么突然就会发出笑声的男孩,笑得那么响亮而清脆;他把糖果和饼干叫做“糕糕”;她抱着他的时候,他会紧紧搂住她的脖子;她丈夫说他将来会成为一个艺术家,因为他不是按照“乐高”积木的玩法来搭建东西,而是自己别出心裁另搞一套,一边一个,两种颜色的模块交替使用——所有这一切,他们不配知道。

“太太?你说这事情是政府干的?”签证官问。

“政府”是一个如此之大的标签,它可以随意使用,它给人们耍花招和找借口提供了免除承担责任的空间。那是三个男人。就像她丈夫或是她兄弟那样的三个男人,就像排在她身后那个人一样的男人。那是三个男人。

“是的,他们是政府的特工人员。”她说。

“你能证明吗?你有什么证明能给我看一下吗?”

“有啊,可是我昨天已经埋葬了我儿子的尸体。”

“太太,对你儿子的事情我很遗憾。”签证官说,“可是我需要你提供证明这事是政府干的证据。这种事情有可能是部落族群之间发生的争斗,也有可能是私人谋杀。我需要政府插手其间的证据。我需要你在尼日利亚身处险境的确凿证据。”

她看着对方褪了色的粉红嘴唇,翕动之间露出细小的牙齿。褪了色的粉红嘴唇长在一张满是色斑的脸上,那是一张不谙世事的面孔。她心里涌起一股冲动,想对这个签证官说,发表在《新尼日利亚报》上的一篇文章是否需要用一个孩子的生命作代价。可她没说。她怀疑这个签证官是否知道那些倾向民运派报纸的事情,她是否知道排在大使馆外面那一溜长长的队伍,没有遮阳的地儿,毒辣的太阳促成了排队者之间的友情,也造成了头痛和绝望。

“太太?美国会给遭受政治迫害的当事人提供新的生活,但这需要证明……”

新的生活。是乌冈纳给了她新的生活,让她惊喜不已的是,她这么快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这是他给予她的,一个新人,他使她变成了“乌冈纳的母亲”,她总是这样告诉他的幼儿班的人,他的老师,还有别的孩子的父母。在他的葬礼上,因为前来的朋友和家人都穿着安卡拉印花布衣服,有人就问:“谁是母亲?”她抬起头,愣了片刻说:“我是乌冈纳的母亲。”她要回到他们家祖祖辈辈的家乡去,种下红龙船花,那是她孩提时候种过的,根茎像针一样细的花。种下一株就够了,他占有的土地是那么小的一块。当红龙船花盛开时,那花朵会招来许多蜜蜂,她要去采摘花朵,蹲在泥地上吸吮着花朵。然后,她要把那些花一朵一朵地排列起来,就像乌冈纳摆弄他的乐高玩具那样。她意识到,这,才是她要的新生活。

隔壁窗口的美国签证官声音很响地对着麦克风说:“我不能接受你的谎话,先生!”

那个穿着深色西服的尼日利亚申请者开始大喊大叫,一边做着手势,挥动着透明塑料文件夹(里面鼓鼓囊囊地装满了文件)。“这是不对的,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别人?我要把这事告到华盛顿去!”一个保安过来把他带出去了。

  如果觉得绕颈之物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阿迪契小说全集绕颈之物,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