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唐浩明作品张之洞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有了这个条约,法国便不把越南政府放在眼里,在越南境内为所欲为。法国驻西贡总督派遣一支以安邺为头领的军队,攻陷北部大都市河内,试图控制整个越南北部,以便经红河直接进入中国,扩大其海外贸易。

在中越交界处有一支独特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军旗为镶着七颗星星的黑色旗帜,人们叫它黑旗军。黑旗军的首领名叫刘永福。刘永福是中国人,籍隶广西,原是广西天地会头领吴元清的部下。吴元清起兵反清,自号延龄国主。吴失败后,刘永福率部队二千余人进入越南,驻扎在保胜一带。刘永福精明强干,黑旗军颇有战斗力。此时,刘永福接受越南政府的请求,率部进攻由法国人占领的河内,斩首数百,法军头领安邺也在被杀者之列。法国政府见越战失利,乃拘捕在巴黎的越南三个使臣,以甘言诱引越南国王与之签订第二个西贡条约。条约规定法国赞同越南为独立国,但外交须接受法国监督;越南则承认法国在越南南部享有主权,并向法国开放海防、河内等港及红河航道。这是同治十三年的事。

以后几年,驻英法公使曾纪泽,以及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张树声、云贵总督刘长佑等人都多次提醒朝廷,要加强广西、云南的边防,警惕法人的入侵,但这些话并未引起慈禧和恭王的足够重视。

光绪八年,法国派兵攻陷东京。第二年,法国海军大佐李威利率兵至河内,扬言攻打首都顺化。越南国王害怕,再次请刘永福出兵。刘率黑旗军在河内城外大败法兵,斩李威利及兵士二百余人。越南国王因此授刘永福为“三宣正提督”。

法国政府不甘失利,又派遣少将波欧率陆军攻打顺化。正在这个时候,越南国王病死,政局混乱,新国王向法国乞和,缔结保护条约。此条约规定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中国不得干涉越事。越南因此而不再是中国的藩属国了。

接着,法国政府派遣一支由一万五千人组成的远征军,攻取红河三角洲的山西、北宁等地,驱逐驻扎在那里的黑旗军和清军,以便完全控制越南北部。

法国与中国终于爆发了军事冲突。

面对着法国咄咄逼人的军事进攻,中国政坛上关于战与和争论激烈,朝廷举棋不定。

在对外交往中,张之洞一贯主张强硬,不愿示人以弱。越南本是中国的藩属国,法国仗势将其纳入自己的管辖之下,已是欺我太甚,现在又派重兵驱我驻扎在越南的军队,这更是公然挑起了战争。法国理亏在先,我们应该捍卫自己的尊严,奋起迎战!

早在去年海军攻陷东京时,张之洞便在太原向朝廷拜发了一道《越南日蹙宜筹兵遣使先予预防折》,重申中国古代“守四境不如守四夷”的边防策略。看完这一大堆文牍后,他更认识到非战不能遏制法人的贪欲,非战不能保卫云南、广西边境的安宁。他决定立即向朝廷申明自己的态度,并为太后、皇上贡献自己的越事谋略。

他召来桑治平、杨锐、杨深秀等人,要他们在抚署连夜阅读朝廷寄来的所有资料,明天上午和他们一起探讨越战方略。

这天夜里,张之洞的卧房里灯火亮了大半夜,他在苦苦地思索着对付法国侵略者的办法。

次日上午,巡抚衙门宽大的花厅变成了激烈热闹的议事厅。杨锐少年气盛,对老师主战的态度全盘拥护。三十刚出头的杨深秀热血热肠,对朝廷的萎靡不振深为不满。他亟望通过这次对越用兵,能使朝廷洗去暮惰,振作声威。老成稳健的桑治平则为之提供了不少计虑深远的良谟。最后,张之洞决定同日给朝廷上两个折子。

一个折子定名为《法衅已成敬陈战守事宜折》。从出兵越南、封赠刘永福、备战两广、防卫天津四个方面提出策敌情、择战地、用越民、务持久、筹饷需、备军火等十七条具体措施。这个折子,他叫杨锐先起草。

另一个折子定名为《法患未已不可罢兵折》。这个折子详述尽管前方暂处不利,但我终究会取胜,务须立足坚持,不可轻言罢兵。宜增兵越南,备守海疆,激励士气。张之洞将此折交杨深秀起草,并特别指出,这道折子是针对主和一派而上的。

大家在一起吃中饭时,张之洞的脑子里又浮起一个想法。他对桑治平说:“你去告诉那个洋教士,就说我今天下午有事,不能和他继续谈话了,改日再说吧!”

桑洽平没做声。过一会儿,他说:“洋人办事很讲信用,约定的事情,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作改动。你这是第一次与洋人约会,最好不要改约。不知你有什么事,是否可由我来替你代劳?”

张之洞说:“我一直在想越战这件事。太后很听李少荃的话,恭王更是事事照他的意思办,一遇到与洋人发生冲突,李少荃不是让,就是和,这次他又是这个态度。太后有血性,不愿在洋人面前示弱,但经不起李少荃的巧辩和恭王的劝说,最后还是会听他们的,以和让完事。我想再上个附片,劝太后圣心独断,不要听旁人的无识之见。”

桑治平说:“你这个担心是有道理的。我说句不恭的话,太后毕竟是女流之辈,气魄不足,想起每一次与洋人打仗最后都是输的往事,很可能就没有信心了。你上这个附片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吧,今天下午你还是按原计划去见李提摩太,附片由我来先起个草。你看如何?”

“也好。”张之洞想了一下说,“我想好了几句话,你在附片中用上。”

“行,你说吧!”

张之洞仰起头,半眯着眼睛,慢慢地一字一顿地说:“太后断之于上,召见恭王、醇王赞助于下,圣意主之,中外诸大臣行之。朝廷于枢臣,但责其谋划尽心不尽心,而不必计敌之强与弱;于督抚将帅,但责其战之力与不力,而不必责其战之胜与败。不论一事之利钝,但论全面之得失,然后上下内外文武军民同秉一心。”

“心定则气壮,气壮则力果。”桑治平禁不住接了下来。

“对,接得好!”张之洞高兴起来,又加了一句,“心定则神闲,神闲则智出。”

桑治平笑道:“这两句将会成为警句,广播人口。”

张之洞劲头更足了,又想起了一句:“主饷主兵,任谋任战,各竭其能,各效其力,十八省合为一身,南北洋联为一气,人谋既和,天道佑之,正义之师,终将获胜!”

“就用这句话结尾。”桑洽平起身说,“你放心,刚才这些话我会全用上,太后会被你的这番信心感动的。”

李提摩太很守时,约好的未初二刻,他一分不差地就来到了巡抚衙门。与上次不同的是,他这次提来一个小铁皮箱子。

张之洞指着铁皮箱问:“你这里装的是什么?”

“装了几件小玩意儿。”李提摩太笑了笑说,“昨天大人问我英国是如何富强的,我说主要靠的科学技术。今天我想就科学技术上的两个最大成就,用小实验来具体说明下它的原理,想必

大人会因此对英国的科学技术有更深刻的印象。”

这个洋教士要实地演习,真是太有趣的事了,常言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于泰西各国发达的科学技术,太原城各大衙门的官员和自己一样,也都是听得多见得少,至于原理,则绝对都是一窍不通的。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何不多叫几个人一起来看看!

“先生,你准备演习些什么?”

“我准备给大人做两个实验,一个是蒸汽机,一个是电。我们英国就是靠的这两样东西创造了无穷无尽的财富。”

“好。”张之洞说,“你暂时到小客厅里休息休息,喝喝茶,我打发人立即把太原城几个大衙门的官员都请来,一起来看你的实验如何?”

这是李提摩太求之不得的事,他正好借此结识山西省的各大官员们,提高自己在他们眼中的身价,这对于今后在山西传教办实业做生意,都是极为有利的。他忙说:“谢谢大人的美好安排,我可以在小客厅先做些准备,让各位大人老爷看得更好些,请大人给我派一个帮手。”

张之洞叫来一个衙役去协助李提摩太,然后吩咐巡捕立即派人分头通知藩司衙门、臬司衙门、粮台衙门及太原知府衙门,叫他们火速来此,有要事相商。

巡捕遵命出去后,他放心不下上午所议的大事,便离开大堂去花厅,看看正在那里拟稿的杨锐、杨深秀。

听说是因为一个洋教士进了抚署,才有了抚台大人的急召,各大衙门的正堂心里想,多半是哪里出了大教案。这些年来官员们最怕的一是出教案,二是与洋人打交道,一旦与这两件事沾上了边,总有受不完的窝囊气。洋人在你面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你得在他面前低声下气;老百姓见你昧着良心袒护洋人,骂你是汉奸、二毛子,你也得受;上司更怕洋人,见你给他添了乱子,骂你混账无用,你也只能敢怒不敢言。世上还有比这更窝囊的事吗?

这些靠乌纱帽过日子的官员急急忙忙坐上轿子,向抚台衙门奔去。不一会,藩司易佩坤、臬司方溶益、粮道薄德文和刚擢升为太原知府的马丕瑶便都到齐了。

等众人坐定后,张之洞将李提摩太唤了出来。众官员见这个碧眼隆准的高大洋人,却穿长袍马褂,脑后还悬了一条乌黑长辫,都先自三分诧异。

张之洞笑着对各位介绍:“这位是从英国来的李提摩太先生,在中国住了十五六年,在我们山西也住了好几年。他的中国话说得好,还会说山西土话。”

众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洋传教士能讲山西土话一说甚是惊奇。

“我请诸位来,是想要诸位和我一起,观看李先生给我们表演他的实验。李先生,请吧!”

李提摩太彬彬有礼地向众官员鞠了一躬后说:“昨天,张大人问我英国富强的原因,我说英国富强主要靠的科学技术,这其中又有两个最出色的项目,一是蒸汽机,一是电。为了具体说明这两项科学技术成就,我今天当众给各位大人演示两个小实验。”

包括张之洞在内,这些主宰山西一千万百姓命运的父母官,还从来没有见过演示科学技术的实验。他们只是在进入官场前,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街头巷尾看过魔术师的变戏法。此刻,他们全都瞪大着眼睛,将李提摩太当作一个变戏法的洋魔术师看待,且看他变出什么“科学技术”来!

两个衙役从小客房里抬出一张条形长桌来,长桌上面摆着一个机器,细细看时,又发现机器是放在两根小小的铁棒上。

李提摩太指着机器说:“这是一个火车头的模型,我们英国运货物,主要靠的是火车。火车靠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后面挂十个八个车厢,一个车厢可装五六万斤货物,十个车厢就可装五六十万斤。”

官员们的座位上发出了哇哇的叫声。有的人在心里盘算着:一个强壮汉子不过挑一百斤担子,这一列火车就抵得上五六千个男子汉了。真不可思议,一个火车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

“一个火车头怎么会有这大的力量呢?”像看出官员们的心思似的,李提摩太指着机器模型说,“关键在于火车头里有一个蒸汽机。”

李提摩太将火车头模型的一半外壳拆开,里面的蒸汽机裸露出来。张之洞等人定睛看着。

“蒸汽机由许多部件组成。这些部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水箱,二是汽缸,三是传动系统。用煤作原料,点燃加温,水箱的水变成蒸汽,蒸汽被送进汽缸,在汽缸里膨胀后,就形成一股力量,然后这股力量又传递给传动系统。传动系统一动,就将车厢带动起来了。为着减少摩擦,加强承受力,轮子下面便安装了两根铁轨。”李提摩太用手指敲了敲小铁棒说,“这就是铁轨。”

张之洞用心听着,仔细地欣赏那些曲曲折折的小铁杆,如同几千年前的陶罐上那些弯曲的纹饰一样,这些曲折小铁杆引起他丰富的联想。但那些司道大员却没有抚台的这种兴致,他们急切盼望的是戏法快点登场,至于那些如何变化的过节,他们并不想知道,因为他们压根儿就不想做魔术师,不管是中国的旱地钓鱼,还是外国的“科学技术”,在他们的眼里都是下九流的勾当,不是朝廷命官的正业。

“我现在就来演示给各位看。”

李提摩太拿出一个小瓶子来,把瓶子里的液体倒进铜皮锅里,说:“这里原本是装煤的地方,但煤一下子不易燃烧。我用这种酒精作代替,它和煤的功能一样,只是为了提高温度,把水烧沸。”

说完,李提摩太又拿出一包洋火来,擦燃一根洋火棒,将酒精点燃。

戏法开始了,众官员紧张地盯着。

酒精火力很大,不一会,铜锅上的铁罐里的水便滚开了,发出“噗噗”的声音。再过一会儿,曲曲折折的小铁杆竟然奇迹般地扭动起来。随着曲铁杆的扭动,两个小轮子开始转动了,整个火车头也便跟着在小铁棒上滑动。同时,汽缸边的小圆筒里一面冒出雪白的蒸汽,一面不停地发出“噗哧、噗哧”的叫声。火车头在铁棒上不停地行走,很快便走到尽头。李提摩太把火车头提起,放到铁棒的始端。于是,它又重新在这两根铁棒上继续转动起来。

“各位大人看清楚了吗?这就是利用蒸汽机做成的火车头。将这个蒸汽机装在船上,船就不要人划,装上几万几十万斤货物,能在大江大海上自由行驶。若将它装在挖煤机上,煤就不要人挖,几十几百斤重的煤块就会自动被挖出来。”

张之洞猛然想起阎敬铭榆次驿馆的长谈。那年气死恩师的英国轮船,不就是因为装上这样的蒸汽机吗?恩师临终嘱托彭玉麟的话又浮起在他的脑海里。蒸汽机这种东西就是好,不应该睁着眼睛不看它。既然好,为何不学过来呢?一时学不上,把别人现成的买过来也是对的。李鸿章买轮船办洋务,不也是在实现恩师的遗愿吗?看来,京师清流朋友们一味指责洋务,并不是明智之举。

张之洞正在沉思遐想之际,衙役已将火车头模型搬走,只见桌上换了另外一些物品。

“各位大人,我们大英帝国女王向各级官员下达圣旨,不像贵国那样用马匹传递,十天半个月才能到达,而是用另一种东西输送。不管这个官员在何等偏僻的地方,女王的圣旨寅时下达,他卯时便可收到。女王要和哪个官员说话,也不需要像贵国那样召他进京,而是通过一种东西和他谈话。在伦敦王宫里说话官员在那边当时就听到了,清清楚楚丝毫不走样,如同面对面说话似的。”李提摩太神采飞扬地说到这里,提高了嗓门,“这种东西是什么,它就是电。电是什么,我今天当场演示给诸位看。”

李提摩太将桌上的一张白纸撕成碎片,然后拿起一根拇指粗的玻璃棒在碎纸片上滚动着,再将玻璃棒拿起,对大家说:“诸位方才都看清楚了吧,这是一根普通的玻璃棒,它对纸片没有一点吸引力。”

说完,他另一只手从桌上拿起一块毛皮。将毛皮用力地在玻璃棒上来回摩擦几下后,他再将玻璃棒对着碎纸片。这时,一件怪事出现了:玻璃棒离碎纸片还有寸把远的距离时,那些碎纸片便一片片地向棒端飞去,就像妖魔鬼怪突然遇到观音菩萨的净瓶似的,身不由己地奔进去。大清国的官员们被这个奇怪的事儿弄得莫名其妙。

“各位,纸片现在为什么被玻璃棒吸上去了呢?这是因为玻璃棒经过毛皮摩擦后带了电。两样物品经过摩擦后,各自都会带上电,这个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接着,李提摩太又从他所带来的铁箱子里取出一件物品来。这是一个木头架子,架子上插了一根半尺长的细铁针,铁针的上端是粒枣子大的圆铁球,下端是两片薄薄的发亮的金属片。

李提摩太指着薄片说:“诸位请看,这两片薄叶是紧贴在一起的,等一下,注意看它有什么变化没有。”

说完,他一手拿起毛皮,一手拿起玻璃棒,用劲地互相摩擦了几下,然后将玻璃棒的一端碰着铁针上端的圆球。瞬息间,铁针下端的那两页薄片便分开了,就像有一阵风从底下吹起,将它们吹开了似的。

众人正在疑惑的时候,李提摩太说:“刚才说过,经过毛皮摩擦的玻璃棒上起了电,这个起了电的棒碰上圆球后,棒上的电便传到圆球上,再经过圆球传到铁针上,通过铁针又传到两页薄片上。两页薄片上因为带的是同一种电,便会互相排斥,因而张开了。如果是两种不同的电,便会互相吸引,挨得更紧。电有正负两种,诸位若有兴趣,我下次再详细讲。这个实验,已让你们亲眼看到电的存在了。我们英国有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法拉第。就是他在五十年前,借助机械大量造出电来,再通过电线将电传送出去。电报、电话就这样产生了。”

电的印象,在众司道大员的心目中仍然是不可触摸的玄虚怪物,他们中大多对此已无兴趣了。

相对蒸汽机来说,电在张之洞的脑子里也依然是空空洞洞的,洋教士的这个实验,也并没有让电像蒸汽机一样,使他感受到明明白白的存在。但他相信洋教士没有在骗他,因为他知道电报这个东西确确实实是真的,它一定也是靠什么来传递,否则怎么可以从此地到彼地呢?

见他的同寅们都有疲倦之色,他意识到实验应该结束了,便对客人说:“李先生,你的这两个实验使我们开了眼界,但是我想,无论是蒸汽机还是电,制造出来很难,使用起来大概也不是一件易事,中国目前要使用蒸汽机和电,或许还有许多困难。”

“是的,大人说得很对。”李提摩太说,“蒸汽机和发电机都可以从我们英国买进来,但使用它们的人,必须有很高的技能。目前不要说山西省,就是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都市也没有使用蒸汽机和发电机的人才。不过,这不要紧,可以培养。如果张大人相信我,我可以为此尽自己的力量。”

尽管张之洞亟盼望能有许多蒸汽机在山西使用,从而挖出更多的煤和铁矿,尽管他也亟盼望山西能发出电来,他的许多文牍能借助于电线朝发太原,夕至各县,使得三晋各级官吏如同他的指臂一般,按他的指挥行动,但他还不太相信这个着中装讲汉话的英国传教士,不知他的殷勤背后是否有着其它用心。更何况眼下山西尚不是使用这些洋机器的时候,哪有那么多闲钱从英国去购买?又哪有那么多的技师去管理?即使李提摩太愿意来充当教师,目前山西也找不出几个能学洋技能的人才呀!

不过,李提摩太这番举动,也给张之洞以重大的启示:洋人不是铁板一块的。洋人中有人凭借坚船利炮来欺负中国,洋人中也有人愿意与中国做生意,愿意为中国购买机器、传授技能;不管他出自何种目的,我至少可以从他那里取来为我所用之物。且将这个洋教士羁縻着,待时机成熟后再说。

张之洞起身,笑着对李提摩太说:“谢谢你的这番美意,来日方长,我们再从容计议。”

三 唐风宋骨话诗歌

就在张之洞同日拜发三折,就越南战事发表己见后不久,法国政府便向其派往越南的远征军增饷添兵,由法军总司令孤拔亲率一支六千人的军队,向驻扎在越南山西的清军和黑旗军进攻。中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一开始,局势便对中国不利。云南巡抚唐炯竟然擅自

撤退,留下黑旗军独自作战。刘永福率领部属苦战五天五夜,终于不敌,山西落入法军手中。法军随即进攻北宁。北宁中国驻军统帅、广西巡抚徐延旭此刻正在外地休假,前线将士不战而溃。北宁又被法军占领。法军乘胜追击,清军和黑旗军节节败退至谅山、镇南关一带,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全部被法军控制。

越战的失败,在中国国内引起巨大的反响,其结果是导致清末政治史上一件大事的发生。

光绪十年三月北宁失守后,詹事府左庶子宗室盛昱上了一本,锋芒直指军机处,说“疆事败坏,责有攸归,请将军机处交部严加议处,责令戴罪立功,以振纲纪”。参劾折辞气亢厉:“恭亲王等参赞枢机,我皇太后、皇上付之以用人行政之柄,言听计从,远者二十余年,近亦十几年,乃饷源何以日绌,兵力何以日单,人才何以日乏?既无越南之事,且应重处,况已败坏于前,而更蒙蔽于后乎?有臣如此,皇太后、皇上不加显责,何以对祖宗,何以答天下?”

这道折子递上去没有几天,内阁便奉到慈禧太后懿旨:以恭王为首,包括大学士宝望、李鸿藻,尚书景廉、翁同龢在内的军机处大臣全班撤职,改换以礼王世铎为首,包括额勒和布、阎敬铭、张之万、孙毓汶、许庚身在内的另班人马。懿旨并特为强调,遇有重大事件,须会商醇亲王办理。

军机处全班换人,为有清一代所罕见。最近一次大换班,乃是咸丰十一年的废顾命制而行垂帘制。那是一次宫廷政变,非常例。故而此次全班换人,便成为一桩震动朝野影响政局甚大的事件。这一年岁在甲申,历史学家们称之为甲申易枢。晚清逢甲之年多有大事发生。这之前的甲年为甲戌,十九岁的同治皇帝去世。这之后的甲年为甲午,与日本的海战爆发,北洋水师

全军覆没。再过十年轮到甲辰,实行千余年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科举考试走到末日,甲辰科会试完毕,中国就从此永远废除了科举。大清朝的最后几个甲年,全是多事之秋。史学家对这次甲申易枢多有贬词,有的甚至将它与唐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起用李林甫之事相比。然而,这次易枢对于张之洞而言,则是他仕途生涯中的一个福音。

早在前年正月,七十二岁孝服刚除的张之万,便奉旨进京任兵部尚书。接过堂兄的亲笔函后,张之洞知道,当年贤良寺清风阁兄弟密谈的大事,其序幕已经拉开。一年后,张之万改任工部尚书,这次便以工尚身分进入军机。进京三年来,阎敬铭的仕途也十分得意。他的户部尚书做得有声有色,经他的调理,国库这两年间增加了八百万两银子。慈禧很满意。她寻思多年的清漪园工程,应当开工了。这次和满尚书额勒和布一起进军机,正是慈禧对户部的格外嘉奖。这些年来,阎敬铭没有忘记张之洞在他出山前的多次推举,以及在山西时的特别礼遇,常和张之洞有书信往来。山西库款的清理,得到户部的大力支持,清理完毕,又被户部当作成功的例子向各省推介,为张之洞在官场广延声誉。

这班军机名义上是礼亲王世铎领衔,但明眼人都知道,真正的首领是醇王而不是他。这位努尔哈赤第二子礼王代善的后裔,其为人别无所长,惟有谦恭之道,人皆不及。就连李莲英向他行礼,他也以平等之礼回答。以亲王之尊,向太监行平礼,为从来所没有。他做了军机处的领班大臣后,大家才明白,他正是以笼络李莲英而讨得慈禧的欢心,也正是以谦恭之道而赢得醇王的信任。

稍懂背景的人都知道,工部左侍郎孙毓汶曾做过醇王府的西席,刑部右侍郎许庚身则是醇王府棋枰上的常客。这个由慈禧和醇王密商圈定的,名义上由礼王牵头的军机处,其实完全是太平湖潜邸的班底。中国晚清新一轮叔嫂联手掌权的时代开始了。

当京师上下为这次大换班议论纷纷,甚至肇事者盛昱也深为震骇急忙上疏收回原折的时候,太原城的主人却对此并不大感意外,只是他没有料到,醇王的事情竟然进展得如此顺利快速。他更没有料到新军机处作出的第一号决定,就是罢免张树声的两广总督,将眼下众目睽睽的粤督一职交给他!

当新军机处的名单公布之初,张之洞兴奋难捺,额手称庆。他既为子青老哥白发重用而欣慰,更为在朝廷中枢中有自己的兄长和关系亲密者在而欢喜。那年清漪园晋谒醇王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这些年来,醇王对自己的恩德深厚无比。他清楚地意识到,一轮红日正面对着自己冉冉升起,眼前的仕途将会因此而更加明亮光辉。然而,迁升来得如此之快,朝廷所托是如此之重,却为他始料所不及。

总督一职仅只八个,分别为管辖直隶省的直隶总督,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两省的两广总督,管辖湖北、湖南两省的湖广总督,管辖福建、浙江的闽浙总督,管辖四川省的四川总督,管辖陕西、甘肃两省的陕甘总督,管辖云南、贵州两省的云贵总督。

直隶总督由于所辖地处京畿,形势重要,向为总督之首。两江总督所辖面积广大物产富饶,其地位仅次于直督。陕甘、云南因地方偏远且贫瘠,在总督中列为末等。过去两广、两湖、四川三地的总督地位大致相当,近年来因洋人的关系,两广总督的地位明显超过湖广和四川。张之洞以一个资历浅薄的晋抚一跃而为粤督,此中机奥,他心里甚是明白。他不能辜负太后和醇.£的重托,也不能辜负堂兄和丹老的期待。

但是,此番南下粤海,却非比一般。前线丧师败绩,战火越烧越烈,纵观中国与洋人交战史,从来没有过取胜的记载。此时的粤督,不是太平疆吏,而是督师将帅,往日的那些用兵计略,说到底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现在即将由自己来调兵遣将,与洋人决战于血肉横飞的沙场,从未厕身行伍的一介书生能办得了吗?面对着这次迁升,张之洞不免涌出几分临深履薄之感来。然而,这种畏怯之态很快便过去了。

他从来自信极强自许甚高,敢于任事,不惮风险。此时的粤督固然难做,但此时的粤督做好了,它的光彩却也不是前任所能比的。

擢升来到太快,他得把山西的事情料理好,为三晋父老留下去后之思。

眼下的第一件大事,是要将李提摩太主动承担的海路运铁之事落实。因李提摩太,张之洞又想起山西教案。是的,必须尽早设置一个教案局,以便有专人负责处理民教纠纷。日后凡遇民教冲突,即令教堂致函教案局,由该局全权处理。

还有两桩关系到山西长治久安的大事,已议论多时了,也应在离晋前作出规定来。一是实行保甲制度,在原有村社组织的基础上,将此制度完善,以此来对付强盗匪徒,协助官府保境安民。二是晋北的七厅改制。山西北部历来设置有管理蒙民交涉事务的七个厅,这七厅分别隶属于雁平道和归绥道。这一带,蒙回杂处,情况较为复杂,近年来又因洋人的插手,更为难治。这七厅原先都是满蒙官员治理,诸务混乱。张之洞已向朝廷建议,七厅官员应满汉通用,并拟施行编立户籍,清理田赋,设立学校,变通驿路,添设公费,募练捕兵,使之与内地各州县无异。此事应再上一道折子,请求朝廷作出明示,以便接任者奉旨实行。

许多事都在他的考虑之中。猛然,他想起了一件大事。此事是在离开山西前非办不可的。

来到太原不久,张之洞便去视察三晋的最大书院晋阳书院。他跟士子们约定每半年来书院一次,或给士子们授课释疑,或与士子们共商省情。前年,他守约春秋各去了一次。去年清明时分,他也抽空去了一次。但从那以后到现在将近一年了,因为忙于庶务,一直未去。即将离晋南下了,学台出身的张之洞深以失信于士子而不安,他要再去一次晋阳书院,借以弥补自己的失约。

晋阳书院的师生都知道张之洞已擢升两广总督,不日将离开山西,山长石立人和新任总教习杨深秀与士子首领们早就谈论过,应该到巡抚衙门去一趟,为抚台大人送行。石老先生在晋阳书院做了二十多年的山长,经历过七八位巡抚。巡抚们到书院走走看看,大多是做做样子而已,从来没有哪个巡抚正经八百地给士子们上过课。~辈子精研学问的老山长也知道,像曾国荃那样的巡抚,要他上课也是件挺为难的事。他自己连个举人都没考上,又怎么好意思给这些大多已有举人功名的士子上课呢?其他几位巡抚,也不乏有进士出身的,但他们原本就是把“四书”“五经”当作敲门砖,功名之门一旦打开,那块砖便弃之不顾了;何况中进士到做巡抚之间,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这条道路上的获胜者靠的不是学问,而是另一番功夫。待到爬上巡抚高位时,过去的子日诗云之类早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何能再面对这些饱学士子大谈学问呢?

只有张之洞不同,他来书院虽只讲过三个半天的课,却让所有昕课的士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就连博学而清高的石山长也自愧不如。对于这样的抚台,年过古稀再无欲求的老学究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

当下,石山长和杨总教习,将张之洞一行迎进书院。在山长的学思斋里坐下后,张之洞也不多寒暄,开门见山地说:“这一年来忙于杂务,一直未来书院,向士子们许下的诺言没有兑现,心里总不安。再过几天就要去广东了,今天到书院来,一是看看各位,二是再跟士子们讲一课,算是弥补去年的所欠。”

石山长激动地说:“大人荣升,本应老朽带领书院教习和士子们去衙门祝贺。不想大人如此繁忙之际,还惦记着书院和去年下半年缺的那堂课,亲来书院。老朽和书院全体师生深谢大人这番情谊。”

张之洞说:“就请老先生传令下去,叫所有的士子都来吧!”

石山长转过脸对杨深秀说:“漪村,把大家叫到风雨轩去,都和张大人道一声别吧!”

风雨轩是一个开敞的集会之处,书院逢有大事,则全体聚集于此。听说张抚台要给大家上最后一课,所有的人都来了,一百多个教习和士子济济一堂。

张之洞坐在平素石山长坐的太师椅上,将全体师生扫了一眼,见大家都全神贯注地望着他,等他开口。他清了清喉咙说:“鄙人承乏晋省近三年,给诸位授了三堂课:一次讲德行的修炼,一次讲学问的积累,一次讲文章的写作,也不知对诸位的求学有所裨益否。近日奉旨,将总督两广,不日就要离开晋省,今天特地来书院看望各位,想再给诸位授一次课。今日这堂课,想听听诸位的意见,要鄙人讲点什么,大家说吧!”

在座的士子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不知道要抚台大人说点什么好,有的在互相小声商量着,风雨轩里开始热闹起来。杨深秀见此情景,估计一时难得有统一的意见,不如自作主张算了。他素来喜诗,也读过不少张之洞的诗篇,便在一旁说:“晋阳书院里的士子,大多读过大人的诗,很喜欢大人的诗作。我看今天就请大人给我们谈谈诗吧。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张之洞喜欢写诗,也自负于诗。过去做翰林,做学官,都有充裕的时间吟诗,来山西这几年,政务太繁,冲淡了吟诗的雅兴。今日能给士子们谈点诗,倒也是一个轻松而有趣的课题。他自己的诗作,至今并未刻集刷印,先前在京师清流同人中,每有所作,大家互相传抄,张之洞的诗才常被称赞,传出圈外的诗作不少,故京师士人亦多有能诵读其诗的,至于太原士子也在读他的诗,他却没料到。张之洞饶有兴致地对着大家说:“刚才杨总教习说晋阳书院也有人读过我的诗。我现在问你们,有谁能当着我的面背诵我的诗吗?”

众士子都很兴奋。许多人都读过抚台的诗,有的人怕背不全,有背得全的又没这个勇气。正在互相怂恿的时候,有一个士子勇敢地站了起来,说:“张大人,我背一首。若背错了,请您宽谅我。”

张之洞含笑说:“好,你背吧!”

那士子定了定神,高声背起来:

“一岭如龙九曲回,江东霸主起高台。

羞从洛下单车去,亲见樊山广宴开。

水陆上游成割据,君臣投分少疑猜。

张昭乞食无长策,豚犬悠悠等可哀。这是大人咏怀湖北古迹九首中的第四首《吴王台》。不知背错了没有?”

这首诗,张之洞自认写得不错,这个士子背得如此流畅,可见此诗在书院里广泛流传,看来晋阳士子们赏诗的眼力不差。他很高兴,说:“背得好,谁还能再背一首,我就答应杨总教习的请求,今天专谈诗。”

士子们天天读“四书”“五经”,日日伏案代圣人立言,真个是神昏气坠,味同嚼蜡,平时也只有靠读点唐诗宋词来调节下。今天抚台不讲那些枯燥无味的经典,专讲可作下酒菜的诗歌,岂不太惬人心怀!众士子很快推出一位素日记诵能力强的人。他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丝丝汗津,略有点胆怯地说:“大人,晚生也背一首,若有背错的地方,大人尽管责备晚生一人好了,千万莫因晚生的背错而不讲诗歌。”

张之洞觉得此生憨实得有趣,便说:“你背吧,背错了不要紧,我给你纠正。”

那士子又擦了一把汗,揉了揉太阳穴,努力让自己安定下来。风雨轩里鸦雀无声,一会儿,大家听到了诵诗声:

啸台低,吹台高,

台上瓦砾生黄蒿。

登台吊古逢吾曹,

故人谁欤今边韶。

大梁本是霸王地,

至今白沙三丈没城壕。

五季如风青城虏,

惟有信陵死不腐。

中原荡荡不自立,

金戈蹂践徒辛苦。

当年汴水入泗流,

清明上河尚可游。

南下朱仙四十里,

大车辚辚,小车辘辘,

彻夜何时休?

一自河决汴流断,

中州贫索来寇乱。

锦衣甘食皆河兵,

  如果觉得张之洞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唐浩明小说全集张之洞曾国藩杨度,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