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神奇圣人王阳明作品神奇圣人王阳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醉汉跳到河里,果然捞出了金子。然后他扭着小王华,找到了小王华的家里,说出了这事,然后道:你们家人可都听好了,这孩子聪明绝顶又善良至极,长大以后铁定会有大出息,相信我吧,不会有错的。

不亦挨刀乎

春天,小王华进了私塾,开始读书。可是小朋友们都不爱读书啊,哭着闹着要求出去玩,先生只好说:那好吧,今天就不上课了,你们大家都去玩吧。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飞奔进绿色的田野,放飞心灵。只有小王华仍然坐在座位上,拿着书本看个不停。先生问他:咦,你怎么不去观春?

小王华掷地有声地回答:观春何若观书?

看得出来,这孩子对文字有着一种病态的敏感,读书有成,那是必然的。

没过多久,县令来学校视察,学生们疯跑出去看,王华仍然端坐如故,读书不辍。别人问他:你不害怕知县吗?

王华诧异地问:知县和你我一样,也是一个鼻子两只耳朵,为什么要怕他?

这个故事旨在说明,幼年时代的小王华,就对于权力的运作规律,有着深刻的洞察与认知。这种认知,是许多人活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别人之所以无法达成这一认知,仅仅是因为他们对文字没有感觉,对于文字所记载的思想,就更不可能有感觉了。

面对这个聪明绝顶的孩子,乡塾老师钱希宠哀叹曰:完了,最多不过一年,我就没东西教这孩子了…

眨眼工夫,王华已经十四岁了,他和几个朋友相约去龙泉山寺读书。传说这座寺庙闹鬼,如果有书生跑来读书,鬼怪就会呜嗷乱叫,抛砖掷瓦,打得书生头破血流,大哭而逃。可是当王华来到寺庙之后,鬼怪们似乎全都下班了,偌大的寺庙中,竟然悄无声息。

咦,妖鬼们怎么不出来闹事呢?

和尚们很诧异,就弄了根竹管,上系一只猪尿泡,猪尿泡上画上怪物嘴脸。先悄无声息地用竹管把猪尿泡送进王华的房间,然后往竹管里用力一吹,就见猪尿泡猛地鼓了起来,好怕人的青面獠牙,冲着王华张嘴欲噬。

却见王华读书如故: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挨刀乎…口中念着,顺手抓起枕边放着的一把小刀,“噗”的一声扎在猪尿泡上,猪尿泡“哧”的一声,泄了气,瘪了。听着王华的诵读声,和尚们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拎着瘪掉的猪尿泡,回房睡觉去了。

几天之后,和尚跟香客们说起这事,听到的人无不咋舌:那王华才不过十四岁,他咋就这么淡定呢?

事实上,王华他有可能并不是淡定,而是…而是什么呢?

这个事,只有见到绝色美女,才有可能见到真章。

谢绝一夜情

王华的名气越来越大,忽然有一天,有一巨富豪族,派人抬了轿子来,说是请王华去有事。王华不明所以地去了,到了地方先饮茶,聊天,那富豪有口无心地陪王华聊了几句,就吩咐下人送王华去客房休息。

王华进了客房,照旧拿出书本,叽里呱啦地开始读书。他这人有个怪毛病,一读起书来,就忘掉了时间,眨眼工夫读到了大半夜,正自越读越精神,忽然一阵香风掠过,房门轻启,进来一个绝色美女:嘿,帅哥,还在读书呢?

王华看了看她,继续朗读道: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原来你也知道好德不如好色啊。那美女凑过来,冲王华脸上吹了口气:嘘,帅哥,听说过啥叫一夜情吗?

王华:…一夜情,这也太超前了点儿吧?

美女轻笑道:帅哥,超前一点儿又有什么不好?你们读书人不是经常叹息吗,如此星辰如此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公子如玉,美人在怀,实乃人生至美事耳,你说对不对?

王华咳嗽了一声:首先,我表个态啊,一夜情这事…这事…这事你跟你老公商量过没有?

那女孩子哧哧地笑了起来:王公子,我要告诉你你可别不信,我来之前还真的商量过了。

王华乐了:…瞎掰,信了你才怪。

真的,不信你看!就见那美女一转身,纤纤玉手抖出一柄折扇,“哗”的一声,扇子打开:帅哥,你来看,这扇子上写的是什么?

王华定睛一看,只见那折扇之上,写着五个字:

欲借人间种!

啥意思呢?

略一思忖,王华恍然大悟。原来,他们王家六代传承,书香世族,传承到了他这一辈,基因质量已经是相当的有品,和他生下来的孩子,多半可能仍然是聪明绝顶,脱尘出俗。所以这家富豪就打算截和,让自己家的美姬来,和王华生个小孩,改善一下自己家族的基因质量。

这么一起策划,就称之为借种。富豪还担心王华过于书呆子气,美女来到,偏偏有贼心没贼胆儿,所以事先写在扇子上,意思是告诉王华小伙子,我看好你,你就大胆地上吧,没关系,那是咱们的老婆…

可是千不该,万不该,富豪他不应该多写这五个字!

为啥呢?

想想王家何以书香传承?

仅仅是因为,这户人家一代又一代,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都是对文字特别敏感。如果不是对文字敏感之人,也不可能天天捧着书本,于文字的排列中体验到一种幸福的智慧。

对文字敏感的人,只要看到文字,大脑就会立马亢奋起来。

所以王华当时一看到扇子上的字,顿时亢奋得无以复加,劈手从美姬手中夺过扇子:你这只有上联,你等我给你加个下联…下联就是:恐惊天上神。写完之后,把扇子展开,让美女看个清楚:

欲借人间种,恐惊天上神。

请问美女,现在你还有一夜情的心思吗?

当时那美姬气坏了,夺过扇子,照王华脑壳上乒乒乓乓狂敲不止:书呆子,没见过你这号的书呆子,原本是月白风清、两情相悦的美好时光,就因为你添加了这五个字,全都给搅了,打死你,打死你个书呆子…

这事过去了好多年,富豪仍然在为自己生不出儿子来发愁。但他这一次学乖了,不再找像王华这样的书呆子,原本是富豪吃大亏的事,可你瞧王华那嘴脸,倒好像是他吃亏了一样,没劲!

这次富豪请来了一个道长,专门在家里设了一个神坛,请道长登坛作法,施术求子。道长登坛作法之后,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不想他身子一歪,竟然睡着了,睡了不知多久悠悠醒来,说自己刚刚做了一个怪梦,梦到自己正捧着富豪求子的申请书上天堂递交,不想却遇到了新科状元发榜,从天庭出来迎接的队伍浩浩荡荡,无止无休,所以道长才会迟迟不醒…

富豪听得有趣,就问:那今年的新科状元是哪个啊?

道长回答:不晓得,就看到迎接的队伍里,打着两面怪幡,上面写着:欲借人间种,恐惊天上神。

富豪登时面色如土。

天机不可道破

富豪借种不成,但他与王华秘密书写的联辞,却出现在道长的睡梦中,这事一笔一画地写在史书上,应该是假不了的。

但这事也不是不可以解释,事件中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富豪的美姬,既然她曾奉命去和王华一夜情,虽然事情未成,但她的心,却难免会泛起波澜,和这个道长搅和在一起。王华书呆子,不懂风情,已属人间极品,要让我们相信道长也和王华一样,对美色硬是没感觉,这种事情的概率断不会太高。

也就是说,实际上是富豪的美姬与道长有一腿,并悄悄地把这事告诉了道长,然后道长再编个故事说出来,立即起到震撼的效果。这种手段直接关系到道长的利润收入,他没有理由不采用。

道长的事情,算是能够找到个合理的解释。但是在书呆子王华的家里,却接连出了几桩怪事,竟然从无人试图开解过。

都是什么怪事呢?

头一桩,是王华于成化七年,也就是公元1471年,娶妻郑氏。新婚之夜郑氏就怀孕了,这事很正常。

但不正常的事情马上出现了,十个月后,郑氏竟然没有生产。没生就等着吧,这一等可有点儿让人抓狂,竟然足足等了十四个月。

正常人类,岂有一连十四个月还不出母腹的?按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十四个月胎儿不出来,母体的营养也不够啊,多半是要剖宫产,以免成死胎的。

更怪的事情又来了。十四个月后,王华的母亲,岑老太太做了一个怪梦。在梦中,她看到天上祥云缭绕,一个白胡子仙人骑着只麒麟异兽,怀抱一个婴儿,踏着仙乐的鼓点迤逦而至。到了近前,白胡子仙人把怀中的婴儿递给岑老太太,说了句:这个宝贝孩子就交给你了,要好好照顾哦…然后岑老太太就醒了,醒来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就是婴儿的哭声。

郑氏生了。

岑老太太做的这个梦,不好追究了,天知道这梦她到底做过还是没做过。但这个孩子怀胎十四个月,却是史书上记载的。

孩子出生了,爷爷王伦立即拄着拐杖赶来,说:这孩子,就起个名叫云吧。

于是这孩子就叫王云,而从此以后,王家生下这孩子的那幢阁楼,就被乡人称之为瑞云楼。

又一桩怪事出现了,王云小朋友长到了五岁,竟然还不会说话。这孩子,竟然是个哑巴!

可怜王家人啊,六世承传,一代又一代,本以为这一代会有一个超级聪明的宝宝出现,谁料到老天竟然开了这么个玩笑。可玩笑是老天开的,你又能有什么法子?王家人只好忍气吞声,不敢跟老天较真儿。

而后是最怪最怪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小王云正在外边和小朋友们玩儿,忽然来了一个和尚,他很是诧异地看着王云,笑着说了句:哇,蛮好的一个孩子嘛,可惜道破了。

啥叫道破了呢?

就是把事情说破了,说开了,古人讲究个天机不可泄露,云这个字,在古语里就是说的意思。这孩子既然起名叫说,这让他还怎么说?

听说了这件事,孩子他爷爷王伦如梦方醒,急忙替王云改名——另有记载说这事是王云他父亲王华干的,甭管是谁,总之,王家此时统一意见,这孩子必须马上改名。

改个什么名字好呢?

就叫王守仁如何?

大儒王守仁,从此横空出世,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纵横驰骋的非凡人生。

史载,当家人替他改了这个名字之后,他终于开口说话了。

第二章 我的青春谁做主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任何人都可以像陆九渊这样大喊一声,但你喊了也白喊。这个哲学思辨是远比高等数学更要庞大复杂的体系,陆九渊为了演算这道题,耗费了数十年的精力,如果你根本未曾演算过,大脑中并没有这个解题的思路过程,你拿着人家的答案,喊得声音再高,也是枉然。

这道题是你自己的,是你的人生课题,你演算出来了,打通了你自己大脑的任督二脉,以后你的思维就能够游刃有余,运行周天。

少年仔遭遇大阴谋

王守仁的少年人生,为一连串奇怪的阴谋所笼罩。

这个阴谋始建立在他父亲王华高中状元,而年少的王守仁,又过早表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气的背景之下。

王华高中状元,是成化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82年的事情。中了状元之后,王华派人接父亲王伦、儿子王守仁去京城。于是爷孙二人就上了路,途经镇江金山寺,爷爷王伦牵着小王守仁的手,登山游寺观江景,然后与寺中客人同座,弄几首诗出来,也显得自己比较风雅。

可是吟诗这种活儿,是很累人的,要绞尽脑汁,要搜肠刮肚,要出口成章,最好还能够带点儿哲理性的色彩。几个大人正在痛苦中思考煎熬,十一岁的王守仁突然蹦了过来,曰:不就是弄首破诗吗,这有何难,你看我给你们搞一个: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诗写得倒还说得过去,但是王守仁如此小的年龄,却如此爱显摆自己,这个毛病要是不矫正过来,那这小东西长大之后,铁定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单是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就不知道会招惹多少仇人。那这孩子的一辈子,就甭想活得开心。

咋整呢,可不能让这孩子在恃才傲物的歪道上走下去,一定要刹住这小东西的歪风邪气。可咋个刹法呢?

于是有一天,王守仁正在街上瞎溜达,前面忽然来了一个算卦先生,笔直地向着他走了过来,说:小朋友,现在,我要给你相面,闭嘴,不许打岔,我下面说出来的话,你要牢牢记在心里,要每时每刻翻出来琢磨,就像牛反刍一样,直到把我的话彻底理解为止,听清楚了没有?听清楚我就开始了:

须拂领,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

说完这几句话,相士再问王守仁:你听清楚了没有?记住了没有?记住了就好,你慢慢琢磨吧,什么时候把这几句话琢磨明白了,你就算全都明白了。

相士说完就走了,撇下王守仁站在大街上,呆呆地一个人发愣:这个算卦的,云山雾罩地说些啥啊?让我慢慢琢磨琢磨…

细一琢磨,好像相士的话并没什么难以理解的,他就是说:小朋友啊,当你的胡子长到领口处的时候,你的学问就进入了圣境。当你的胡子长到两乳的位置之时,你的学问就可以结圣胎了。而当你的胡子长到过肚脐眼,那么你的学问,就到了圣果圆的地步了。

可什么叫入圣境?什么叫结圣胎?什么又叫圣果圆?

入圣境,就是学问登堂入室了。结圣胎,就是你可以建立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向着大师迈进了。圣果圆,就是说你的学问已经能够学以致用,用来指导实践了。

也就是说,大街上突然跑来一个算卦的,告诉王守仁说:你的年龄不到三十岁,学问是无法登堂入室的。不到四十岁,是无法建立起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的。不到五十岁,是无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说这番话的人,不过是个算卦的。他真的懂这些吗?如果他真懂,怎么把自己弄到了走街串巷替人算卦的地步?如果他不懂,又怎么能对王守仁说出这番话来?

为什么要忽悠孙子

实际上,少年王守仁遇到的那个相士,百分百是他的爷爷——王伦高薪聘请来的骗子,跑来忽悠孙子王守仁的。

为什么要忽悠王守仁呢?

这是因为啊,王守仁这孩子太聪明了,而在追求学问的大境界上,聪明的孩子九成九要吃大亏。

为什么呢?

因为啊,学问这个东西啊,是搞出来给普通人用的,所以最终的表现形式超级简单。聪明孩子一看就懂,就不会把学问当回事,如此简单的东西,有什么值得探究的?比如说《论语》开篇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聪明孩子和笨孩子看了,是有不同的表现的。

聪明孩子看了这句话,头一个反应是:学而时习之了,还不亦说乎…外边有那么多的美女不让人家看,非让人家看书本,这已经够郁闷的了。可看了书本还不够,还要时习之,这明摆着是有病,岂有一个不亦乐乎的道理?再查查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噢,学而时习之的意思啊,是说掌握了知识并在现实中灵活运用,是很快乐的哦。没错没错,我看了书,又比别人聪明,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娶了超级大美女,的确是不亦乐乎,有道理,这句话有道理啊…

基本上来说,聪明的孩子想到这一步,就算是齐活儿了。

但是笨孩子却不一样,他也在琢磨:嗯,掌握了知识并在现实中灵活运用,不亦乐乎…可我脑子笨啊,这知识死活就掌握不了,掌握不了就不亦痛苦乎。那这事可咋整呢,咋整呢…咦,为什么聪明的孩子就能够掌握,我就不行呢?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会不会是这套知识只适合聪明孩子的脑壳,压根儿就不适合我呢?要是这样的话,那我能不能…嗯,自己搞一套适合我自己的思想知识体系出来,然后再把它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那岂不是不亦乐乎了吗?

但事实上,这世上的绝大多数笨孩子,是没有能力建立起一套独立的思想知识体系的。这种本事只有聪明孩子才会有,可是聪明孩子却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前人的思想体系,并从中获利,已经不再有创新的冲动。所以人类社会中,只有笨孩子才具有创造思想体系的冲动,但是他们偏偏没有这个能力。而聪明孩子有这个能力,偏偏又没有这个冲动。

而少年王守仁遭遇到的那个相士,所说的那番话,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这种冲动强塞到王守仁的脑壳中去。

可是好端端的,聪明的王守仁既然已经能够从前人的思想体系中获益,相士为什么还要强行塞给他这种创新的冲动呢?

这是因为啊,所谓从前人的思想体系中获益云云,是一种不存在的情形,最多只是人们的幻觉。

单以王守仁为例,如果他不搞点儿创新,单是将四书五经、宋明大儒的书本背熟,就能够轻松地考取功名。然后做一名憨头憨脑的小官儿,一边忽悠老百姓增加税务,往自己腰包里捞钱,一边和同僚们明争暗斗,打得你死我活。等到了这个阶段,王守仁就会发现,他在官场上没有丝毫优势可言,他会背四书五经,别的官也都会,甚至有可能比他背得更好,在学问修养相差无几的状况下和别人竞争,铁定会活得超级艰难,累不死也得累个半死。

如果你走入官场,见证形形色色的官僚,就会听见他们众口一词,齐声喊累。

为什么会累?

因为他们力不从心,面对着众多的竞争对手,而自己却不占据丝毫的优势,岂有一个不累之理?

要想赢得轻松,你必须要比竞争对手们高出许多。

譬如弈棋,如果你和超一流棋手对阵,铁定是输得惨也累得惨。但如果棋艺高超的是你,那么,输得惨也累得惨的,就是别人了。

要如何做,才能够让自己比别人更具竞争优势?

唯有,创新!

所谓入圣境、结圣胎、圣果圆云云,说的都是创新。别人的理论你背得再熟透,也是别人的,只有自己的思考,才是圣哲之路的开始。

所谓圣贤,就是能够自我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并于实践中运用成功的这样一种人。

可以确信,以上分析,也正是王氏家族集六世人智慧之大成者,这家人从王纲开始,继而是王彦达、王与准、王杰、王伦,再到王华,都是吃孔子的旧馒头混日子,一连六世也没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出来。但到了王守仁这一辈了,这种吃孔子旧馒头的现状,也应该结束了。

王守仁所肩负的家族历史使命,就是创新,创造出唯独属于王守仁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

但如果爷爷王伦把这话说给王守仁听,那是不会取得预期教育效果的。以王守仁之聪明,他会反问爷爷:咦,为啥你当爷爷的不创新,非让我这个孙子来创新?为啥你天天拄着拐杖混日子,我就得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我凭啥就要这样倒霉?还有还有…我爹都已经是状元了,难道我这个状元儿子,就不能舒舒服服地玩上一辈子,让我的儿子、我的孙子再来创新岂不是更好?

好逸恶劳,是人之天性。如果把话说透,激发起小王守仁的逆反心理,那王氏家族的传承,到了这一辈,就算是到头了。

所以话要说,但方式一定要巧妙。

一定要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让王守仁自觉自愿、自动自发地去努力创新,去探索思想的神秘境界。而要达到这个效果,爷爷劝,当爹的哄,都比不了大街上找个骗子术士,上前忽悠他几句更来得容易。

所以我们可以断定,王守仁在大街上遇到的相士,百分百是拿了他爷爷的钱,跑来忽悠他这个孙子的。

何为第一等事

相士对王守仁的忽悠,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史书上记载说,王守仁经过长时期的思考,终于弄明白了相士对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于是他若有所思地说:

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科举高考,弄到个名次,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大明帝国时代,中国的政治生态仍然处于原始粗放时期,这时候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是哲学思想上的突破,而这个突破也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不是瞎突乱破的,突得不对,破得错误,那这个人的这辈子就算是交待了。

于是,王守仁就开始寻找突破的途径。

可是人生之路,举步维艰,这边王守仁刚刚要琢磨突破做圣贤,母亲却突然因病去世了,可怜这时候的王守仁哭得天昏地暗,可是他亲爹王华却乐坏了,王华心花怒放,那是因为古来官场有三桩好事:升官发财死老婆。升官是美事,发财也是美事,至于死老婆也被列入美事之中,那是因为当官的手中握有权力,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事业有成,这样的男人现在又被称为钻石王老五,有着大批的美少女狂追,都想拿下。

老状元王华,就是这样被一位年轻的女生拿下了,这个女生在史书上也有称呼,叫小夫人。史书上记载说:

父有所宠小夫人,待先生不以礼。

注意这句话,这句话是两个半句话拼起来的。前半句说王华宠爱小夫人,因为小夫人年少貌美啊,小夫人让他往东,王华决不往西,小夫人让他打狗,王华决不撵鸡。而后面那半句…待先生不以礼。不以礼的意思就是说:不拿这小东西当儿子,看着就烦,听着就上火,恨不能一棍子打死这个半大不小的破孩子。

而且这句话还缺少了主语,所以这句话就有嚼头了。有可能是小夫人待王守仁不以礼,也可能是父亲王华奉小夫人之命,待先生不以礼,但最大的可能,是父亲王华和小夫人合伙儿联手,一块儿对王守仁不以礼。

小王守仁发现他麻烦了,现在他不只是圣贤做不成了,连做个正常的人都有了难度。说不定哪一天,父亲在后娘的家庭暴力之下,突然发作起来,对小王守仁拳脚齐上,木棍加身,把他打出门去。一旦流落街头,那他就是一个标准的小乞丐了,听说过哪个乞丐成了圣贤吗?

所以王守仁现在的人生课题,不是做什么圣贤,而是先保住自己不被父亲踢出门外。可是脚长在父亲的身上,他说踢就踢,你又有什么办法?再者说父亲天天和小夫人腻在一起,闺房之乐,王守仁插不进去…可插不进去也得插,因为这涉及王仁守的未来。

于是王守仁就出了门,到街上一转,看到有个人在兜售猫头鹰。十三岁的王守仁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当即花钱买下了这只猫头鹰。

不靠谱的少年

买下那只猫头鹰之后,王守仁回家,潜伏在小夫人的门外,趁小夫人出房间的时候,他飞也似的溜进去,把猫头鹰塞到小夫人的被窝里。然后他回到厨房,担水劈柴,刷锅做饭——没娘的孩子就这么可怜,要干所有的家务,这就是王守仁当时的艰难处境了。

小夫人回房了,一掀被子,就听“咕咕”两声,那只猫头鹰从被窝里钻出来,用两只巨大的怪眼看着她。当时小夫人吓得“哇”的一声惨叫,王守仁听到叫声,立即装出一副没事人的样子,飞也似的跑来:怎么了怎么了…哇,后娘啊,可不得了了,猫头鹰乃恶声之鸟,入宅不祥啊。而且咱们家深宅大院,迷路重重,也不是猫头鹰想进来就进来的地方,可见此事大为不祥。

小夫人吓坏了:那怎么办?

王守仁语气坚定地说:这事,得找个巫师来问问,看看这只猫头鹰,为什么会出现在咱家。

于是他出门找了个巫师来,巫师来到之后,先在地面升起几堆火,然后赤了脚,披散着头发,摇动着两个稀里哗啦的铃铛,围绕着火堆蹦来跳去。跳着跳着,突然之间巫师身体猛一哆嗦,两眼发直,发出女人的声音来:嘻嘻,嘎嘎嘎,小女子乃状元公王华的元配,王守仁的生母郑氏是也,你这个小狐狸精,抢走我老公倒也罢了,居然还虐待我的儿子,不让他读书,反倒虐待他,让他天天劈柴生火,做饭打工,你这个狠毒的女人,不要以为你做的事儿我不知道,我化身为猫头鹰,已经全都看到了。你等着,过不久我就会回来,取你性命…

话说那小夫人,没读过书又没见识,满脑子的封建迷信思想,听了巫师的话,吓得跪在地上连连求饶,并承诺以后保证不让王守仁劈柴烧水,让这孩子继续读书…就见巫师的身体猛一哆嗦,一屁股坐在地上,满脸茫然地看着四周:呃,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我怎么突然晕过去了…装得甭提多像了。

小夫人急忙让王守仁打发这个装神弄鬼的巫师离开,送巫师出了门,王守仁从腰包里取出银子来:嗯,表演得不错,我后妈是真的信了你,以后她铁定是不敢再欺负我了,这是给你的酬劳…

王守仁才刚刚十三岁的年纪,却有如此诡诈的心智。现在明白为什么他爷爷也花钱雇术士,忽悠这孩子做圣贤了吧?

  如果觉得神奇圣人王阳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神奇圣人王阳明小说全集神奇圣人王阳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