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神奇圣人王阳明作品神奇圣人王阳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这过人的脑子,若非做圣贤,铁定是个大祸害。

但是王守仁自打他一迈步,就明摆着偏离了圣贤的正途。要知道,年轻人所拥有的唯一优势,是体力。这就是说,即便是王守仁,也会和普通孩子一样,陷入到暴力主义的信徒之中,一心琢磨着找几个人来砍砍。所以王守仁在他十五岁那一年,就跑到了边关塞外,把正幸福地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老额吉老巴彦追得满地跑,不明白打哪儿钻出来这么个小疯子。追杀了老额吉整整一个月,却始终追不上,王守仁这才死了心,怏怏地回到关内。

回来之后,他就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去了伏波将军马援的庙中拜谒,并赋诗曰: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实事求是地讲,这首诗充满了年轻人大无畏的无知精神,单从他崇拜的伏波将军马援身上,就能够看得出王守仁的路子明显不对头。

那么这个马援,又是何许人也?

纸上谈兵有后人

话说早在战国时期,赵国有名大将,叫赵奢,因为屡立战功,被国君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后人,后来通通改姓为马。赵这个姓不也是蛮好吗,为什么要改为姓马呢?

这是因为啊,赵家最出名的人物,不是赵奢,而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赵括此人在中国历史上享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鼎鼎大名的成语“纸上谈兵”,描述的就是这个倒霉蛋的生平事迹。

史载,因为父亲赵奢是名将,赵括自幼就通读兵法,单说起兵法理论,连父亲赵奢都不是对手。无数次被儿子辩论得哑口无言,赵奢急了,说出来一句话:你这个王八蛋,赵国迟早要毁灭在你的手中…这话说了不久,赵奢就死掉了,恰好秦国起兵来打架,于是赵国立即派最能说的赵括统兵出场,赵括的母亲连连阻止,说:你们可千万别派这孩子去,不是我吓唬你们,我的儿子我最了解了,他就是嘴皮子上的功夫天下无敌,真要是上了战场,会被人家打死的啊。

可是赵国的国君说:老太太,你就别瞎掰了,你儿子赵括的军事理论水平,我们都是了解的,有他出马,铁定会打得秦军哭爹喊妈。

赵括的母亲就说:国君啊,如果你非让我儿子去,那我也得把话说在前面,按法律,军人战败,家属要负连带责任。你让我儿子上战场我不怪你,但等他输了,你不能来追究我的责任。

国君说:行行行,不追究你…你看这个老太太,真是没品,赵括那么能说,怎么可能会输呢?不可能的事情嘛。

于是最能说的赵括,就统领了四十万大兵,意气风发地上了战场,跟秦兵对阵,结果不出所料,他被人家秦兵打得落花流水,自己被乱箭射死不说,所统率的四十万赵国子弟,通通都被秦兵给活埋了。

从此赵括留下了一个“纸上谈兵”的成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而赵国,也正因为受这个大嘴巴的拖累,四十万壮劳力一去不返,元气大伤,最终被秦人灭了国。赵国人痛恨赵括害惨了他们,发誓要跟这家人没完,赵括的族人四处乱逃,为了逃避人民群众的追杀,被迫改名换姓。因为赵奢的爵位是马服君,所以赵奢的后人通通改姓为马,这才苟延残喘出一息血脉。

这息蒙受了奇耻大辱的血脉绵延流长,流到了西汉末年,总算是出了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伏波将军马援。

话说那伏波将军马援,原本是一个孤儿出身,打十二岁那年就死了父亲。但是因为这户人家家大业大,马援又胳膊粗力气大,比较吃苦耐劳,就去了边荒地带艰苦创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牧场主,拥有牛、马、羊等动物数千头,以及粮食谷物数万斛。

尽管事业成功,有钱有牛羊,可是马援生活得并不快乐。他说,钱财这玩意儿有什么用啊?不就是个周济那些不乐意干活、饿得嗷嗷怪叫的懒汉吗?你不周济他们,他们就骂你是个守财奴,你就算是周济了他们,他们也不领情,谁让你不像他们那样懒呢…

要怎样做,才能免于再受这些闲人懒汉的窝囊气呢?

正当马援苦思无策的时候,天下突然大乱。

天下大乱的因由,是西汉的哀帝性取向出现了偏差,虽然宫中数不清的美女,眼巴巴地渴望着他的宠幸,可是这厮偏偏不爱美女爱帅仔,喜欢上了男人董贤。喜欢就喜欢吧,这种事,属于个人隐私,别人是无权干涉的。奈何在哀帝与董贤的爱情之中,哀帝是以女性角色出现的,董贤扮演老公,而哀帝则在董贤面前婉转娇啼,曲意承欢…这事按说别人也管不着,可是女性对男人是存有强烈的依赖心理的,所以汉哀帝就想把皇帝之位让给老公董贤,结果引发朝臣大哗,纷纷提出反对意见,对汉朝政府离心离德。

这个时候出了一个野心家王莽。哀帝纵欲过度死后不久,王莽当了皇帝,建立了新朝。

如果没有人对王莽全盘接收汉室江山提出异议的话,那么王莽就不算是篡位,但很多人认为这个产权转让是无效的,非法的,所以王莽政权的合法性就遭受到了普遍性的质疑,质疑到最后,就是天下大乱。乱军涌入长安,杀了王莽,而汉光武帝刘秀重整河山,建立了东汉政权。

就在这一系列混乱之中,马援认真地研究了国际大势,选择了光武帝刘秀做老板,从此不再做牧场主,而是以一名武将的身份,替刘秀攻城略地。

而马援之所以弄来了伏波将军的称号,是托了两个女生的福。

弄错了偶像模板

这俩女生,一个叫征侧,一个叫征贰,出身于交趾郡的将门世家,不光是生得貌美如花,还特别能打架。因为她们姐妹俩对交趾太守有意见,就纠集不明真相的群众,大搞群体事件,占领了城池六十五座,美女征侧就做了女王。

闻知俩女生闹事,光武帝刘秀气不打一处来,就派了前牧场主马援南征,去摆平这俩女生。为了让马援干活时卖力,临行封了马援为伏波将军,于是马援沿南中国海向交趾挺进,依山砍树开道一千余里,在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无可修复的破坏之后,终于赶到了交趾,将俩漂亮女生逮到,“咔嚓咔嚓”两刀砍了。

马援胜利班师,刘秀派使者来慰问,马援说:虽然我刚刚砍了俩漂亮女生,但是北方的匈奴还在闹事,我希望能够去接着砍匈奴,男人嘛,就应该战死在沙场上,被敌人乱刀剁碎。怎么好意思躺在床上,死在女人身边呢?

光武帝刘秀大喜,就派了马援去砍匈奴。可是这匈奴却比漂亮女生难砍多了,还没砍出什么名堂,马援就因为砍人用力过度,累病了。

于是光武帝刘秀,就派了自己的女婿,虎贲中郎将梁松前来慰问。

梁松到了军营,跪在马援的床前问候,马援躺在床上,哼哼唧唧,不肯起来。等梁松走了,大家担心地说:老马啊,你捅了大娄子了,这梁松长得帅呆酷毙,是皇帝女儿的老公哦,你应该拼了老命从床上爬起来,冲这小帅哥磕头才对啊,你居然敢让他冲你磕头,你你你…你死定了。

马援笑了,说:你们不懂别乱讲,这个梁松虽然帅,可却是我打小看着他长大的,他老爹跟我是好朋友啊,我怎么可能冲他磕头?就算是我想磕,你也得先问问梁松他爹乐意不乐意…

可是马援却糊涂了,他只想到梁松他爹乐意不乐意,却没想梁松乐意不乐意。

梁松不乐意。回去之后,梁松很恼火,说:老不死的马援,你以为你跟我爹有交情,就不用冲我磕头了?实话告诉你,连我爹都得对我磕头,谁让我长得帅呢…遂上书,弹劾马援拥兵不前,贻误战机,导致了军中瘟疫流行。

见皇帝女婿搞马援,群臣立即跟进,纷纷上书,造谣诽谤。此前马援出征的时候,曾带回来了一车松子山货,这时候大家就昧着良心说那不是松子,而是明珠和雕刻了花纹的犀牛角。

这些奏章上得正是时候,恰好马援病死了,光武帝刘秀也早就想收拾一下马援了,就借这个机会,将马援一撸到底,收回了印章绶带。最惨的是马援的家人,他们既不知道马援犯了什么罪,也不知道刘秀为什么要搞他们,全家吓得魂不附体,不敢把马援的棺木运回来,全家人都光着脚,穿着麻布衣服,用草绳把自己捆起来,跪在宫门外请罪。

那么,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要搞马援呢?其实也没什么理由,刘秀是皇帝,皇帝之所以成为皇帝,是因为有臣子们在,这时候臣子们吵吵闹闹,都要搞马援,皇帝当然要站在人多的一方,如果他跟大家扭劲儿干,这皇帝就太累了。

总而言之,马援以他马革裹尸的征战生涯,成功地洗刷了前人纸上谈兵的耻辱。尽管如此,马援仍然未能逃得过同僚的攻讦,这距离圣贤的境界,是明显有着差距的。

而少年时代的王守仁,公然以马援为人生偶像。明摆着,这个人生目标势必影响到他之后的人生之路。换句话说,他将以马援为成功模板,精心打造自己的圣贤人生。

失踪的新郎

事实上,王守仁这时候只有圣贤的志向,却远未认识到圣贤之路的艰难,他雄心勃勃,叽叽歪歪,要上书给皇帝,要求派他去边关跟少数民族开打。幸好这事被父亲王华知道了,当即不客气地指着这小东西的鼻头,一顿破口大骂:小东西,你懂个屁啊,也敢上书言兵?知道兵凶战危吗?知道兵者乃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吗?你屁也不知道就敢叽里呱啦,说你无知真是太抬举你了,你就一个字——狂!

年少轻狂!

年少者之所以轻狂,正是因为不知道世事的艰难。

要想知道艰难的滋味,那就得亲口尝一尝。

怎么个尝法呢?

好办,给你小子找个媳妇,让你成家,立业,然后去想办法养家糊口——等你知道了连养家糊口都是无比艰难,你就再也没有琢磨别的心思了。

于是十七岁那一年,王守仁离开京城,返回家乡,然后去了江西南昌,迎娶自己的新娘。说起来这个新娘也不是外人,新娘子的父亲就是王守仁的外舅,所以这新娘子,就是王守仁的表妹了。

近亲结婚啊,这事搁在现在,民政部门是决不会发结婚证书的。

但王守仁时代,连民政部门都没有,所以这事也就没人管。于是王守仁按照当时的礼法规则,先搞来一大堆大雁,这个节目称之为委禽,是由孔子制订的求婚礼节,意思是说:给你一只鸟,你快跟我跑,到我家里来,给我生宝宝…

收下大雁,外舅一家大喜,立即紧张地张罗婚事,等到了最开心的节目,新郎新娘喝交杯酒进洞房的时候,王守仁却失踪了。

新郎官于洞房花烛时节突然失踪,估计最诧异不过的,还是新娘子。

可好端端的,新郎官怎么会失踪呢?

实际上,王守仁并没有刻意地追求失踪,他是在新婚大喜之日,兴奋得难以自制,就出门到处瞎逛,不知不觉,逛到了铁柱宫,进了宫门再往里走,就在殿侧看到了一个老道。

此老道面如婴孩,肤色娇嫩,须眉皆白,气宇不凡,正在殿侧的一个蒲团上盘膝静坐。任谁看到这样清奇的道人,都会发自内心地生出景仰之情,王守仁也不例外,于是他走过去,问道:请问道长是哪里人啊。

老道回答说:是四川人,因为访寻道侣,来到了这个地方。

王守仁再问:道长你今年高寿啊?

老道笑道:还小着呢,才九十六岁。

王守仁吓了一跳,九十六岁了,身体还这么结实,忍不住再问:道长尊姓大名啊?

道长笑道:自幼出门,沦落江湖,漂泊日久,早就忘了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了。不过呢,人们经常看到我静坐,就给我起了个名字,叫无为道者。

王守仁羡慕地道:如此说来,道长肯定是悟到了长生之术吧?

老道摇头:长生不老可不敢说,不过呢,夫养生不过是导气,导气之法,诀门就是一个静字,岂不闻老子清静,庄周逍遥?只要你能够领略到清静的妙处,就能够进入逍遥的境界。

清静…替王守仁这孩子想想,他马上就要进洞房,和新娘子共浴爱河了,这里突然冒出来一个老道,忽悠他清静,这岂不是扯淡?

但是王守仁终究是少年心性,一定要在进洞房之前挑战一下自己的意志力,让美丽的小表妹坐洞房里傻等去吧,他在老道身边的蒲团上坐下,按照老道告诉他的导气方法,眼观鼻,鼻观心,试图让自己进入清静的状态。史书上说,王守仁和这个怪老道,两人真的斗起气,比试起坐功来:

先生恍然有悟,乃与道者闭目对坐,如一对槁木,不知日之已暮,并寝食俱忘之矣。

就这样坐了一天一夜,而此时在城里城外,却已经是侦骑四出,捕快到处乱窜,挖地三尺想把这个失踪者找出来。天明之后,搜山部队进入铁柱宫,才发现这两人仍然如泥塑土偶一样呆呆静坐,一动也不动。捕快上前,叫喊着王守仁:新郎官,别在这里发神经了,快点儿回家进洞房吧。

王守仁这才依依不舍地站起来,和老道告别。

临行前老道说了句话:珍重珍重,二十年后,当再见于海上也。

这个意思是说,老道早就知道王守仁是谁,实际上,他此来铁柱宫,正是为了等候王守仁。等候他干什么呢?是不是这两人前生有什么约定?

前生的约定未必有,这辈子的阴谋诡计却是少不了。实际上,这个突兀出现的怪老道,跟王守仁十一岁时在街上遇到的相士同出一辙,都应该是他爷爷花钱雇请来的。因为王守仁这个孩子太聪明,没人能够教育得了他,只好搞点儿玄玄怪怪的名堂,引诱着王守仁对圣贤之道产生兴趣。

天下父母心,就是这般让人感动。

牛人娄谅

新婚之夜,王守仁搞出失踪的怪事,史书上没有记载新娘子是否对他有什么意见,估计有意见也不敢提——不提意见他还要失踪,提了意见,他不高兴了,干脆来个人间蒸发,那新娘子岂不是惨了?

所以王守仁的婚后生活,仍然是琴瑟和谐,有甚画眉。史书上说,王守仁这段时间最主要的人生成就,就是练书法,并总结出来一系列的规律与经验。蜜月期间勤练书法,明摆着,王守仁对新娘子不是多么重视,但也有可能是他拿书法来掩饰自己幸福的蜜月生活,这个缺乏资料,不好多说。

新婚之年后,王守仁带着妻子,踏上了返回家乡余姚的路。乘船至广信,他拜访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怪人。这个人有多怪呢?

英宗天顺七年,也就是公元1463年,这个人乘船赴京赶考,走到杭州却突然返回来了。人问其故,他回答说:这一次不能去,去了的话非但考不上,还会有大灾大祸。

听他说得煞有介事,可别是自己学问功夫不到,怕进考场丢人现眼吧?

不是他学问不够,而是他的学问太高。就在这一年,会试的贡院突然起了大火,举子们被烧得屁滚尿流,号啕大哭,烧死烧伤无数。只有这个人先知先觉,逃过了一劫。大儒黄宗羲的解释,是说这个人静久而明,心里沉静久了,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未卜先知的超能力。

原来这个人有超能力…可还有一桩比超能力更离奇的事情。这个人曾有一次乘船去姑苏,姑苏有胜景寒山寺,唐人张继有一首传颂千古的名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传闻之广,所有的客人到了姑苏,都要吟诵这首诗,表示自己很有学问。可是这个人到了姑苏,吟出来的却和别人不一样,他吟的是:

月落乌啼霜满天,独起占星夜不眠。

听听这句诗,倒也是蛮合平仄,蛮押韵的。可“独起占星夜不眠”,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人解释说:是这么个情况,由于我的学问太大,水平太高,高到了惊天动地的程度,就连我一举一动啊,天上的星宿都跟着响应,连我半夜去一趟洗手间,天空上都有一排星星紧跟在我屁股后面护驾。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一有所举动,天上的星宿就都不得安生了。

天,连去趟洗手间,屁股后面都跟着一排星星…这人谁呀?

这个人…现在知道他的已经不多了,但在当时,他却是天下知名的大学问家。此人姓娄,名谅,字克贞,号一斋,广信上饶人氏。年轻的时候,娄谅矢志于圣贤之学,就踏破铁鞋,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到处寻访名师。他先是找了很多人,发现那些人都是教导如何考中科举的辅导老师,说起应试教育来眉飞色舞,说起真正的学问,抱歉,真要有学问谁还玩儿什么应试教育?

就在这一次次的失望之中,娄谅到了临川,去拜访大儒吴与弼。

但这个吴与弼却有个怪毛病,他学问虽大,却从来不收学生,有人千里来求学,一概大棍子打出门去,绝不客气。

可是娄谅来了,吴与弼却喜出望外,迎出门来,说:老夫聪明性紧,贤友也聪明性紧。

什么叫聪明性紧呢?就是说娄谅与吴与弼一样,都是在学问上求之于精致细腻的功夫。一个是找不到老师的学生,一个是不收学生的老师,这俩活宝总算是碰对眼了。当下吴与弼交给娄谅一把锄头:去,到田里给老师锄地去。

当时娄谅拿着锄头,就有点儿头晕:…老师,我是来求学问的…

吴与弼老师谆谆教导说:学问无处不在,耕田锄地,内中也有大的学问。越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就越是要认真琢磨领悟,因为学问就在这些细节之中。

娄谅闻言大喜,立即扛着锄头去锄地。就这样没过多久,他已经成为了吴与弼的入室弟子,等到他出师之后,已经超过了老师——至少,吴与弼是不敢说自己去洗手间的时候,屁股后面跟着一大排星星这种话的。

圣人必可学而至

但超能力这玩意儿,是靠不住的。就算是原本靠得住,遇到了这个怪怪的王守仁,也变得靠不住了。

此后的娄谅,将与王守仁的一生杂扯不清。他不只是要教导王守仁学问之道,辅导王守仁走上圣贤之途,而且他的家庭成员的命运,更将深受王守仁的影响。

比如说,娄谅的女儿,美而惠,又从父亲这里学到了许多学问,所以被皇族宁王给娶了去做王妃。而娄谅的儿子娄伯,也跟着姐姐去了宁王府,在首长身边负责一些事务性工作——在不久的将来,王守仁将运用娄谅教给他的学问,将这姐弟俩活活搞死,可知娄谅的超能力,遇到王守仁就没戏了。

可是话说回来,娄谅学问再大,论社会地位不过是一介草民,但其女儿却得以嫁入豪门,这就表明了即便在权力面前,学问与思想也照样能够分庭抗礼。至少在娄谅这里,就因为他的学问大,为自己女儿创造了嫁入豪门的好机会。

只可惜这么好的事儿,碰到王守仁这个祸害精,全给毁了。

到了王守仁偕妻子前来拜访的时候,娄谅已经是六十八岁的大学问家了。饶是他独起占星夜不眠,又如何知道眼前这个小伙子,将来会成为他们娄家的克星?所以他丝毫也不隐瞒,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做学问的心得方法,全部传授给了王守仁。

娄谅传授给王守仁的,是宋儒格物。

什么叫宋儒格物?

宋儒,指的是宋朝时代的大理学家们,如朱熹、程颢、程颐等等,那些突破了自身思维的局限,实现了思想的晋阶,悟到了知识与思想至高境界的传奇人物。

格物,是宋代的大儒学家们所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他们就是用了这种思维方法,破获了人生与自然的诸多疑惑,步入了思想大家的境界。

宋代的大儒们认为: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意思是说:天下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内在的规律在其中,只要你能够发现这个规律,运用这个规律,就可以突破自身认知的局限,晋阶到一个思想认知的自由王国之中。

而如果你想找到这个内在的规律,瞪俩眼珠子四处乱看是没用的,必须要去“格”,也就是探究。

格物,是指探究事物规律的意思。

话不说不透,灯不点不亮。娄谅的教导,让王守仁豁然开朗,仿佛黑暗之中突然照射进来一线光明,让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走上圣贤之路的台阶。

娄谅教导王守仁说:圣人必可学而至——只要你肯用心,下苦功学习格物,你就能领略到圣贤的思想境界。

这是真的吗?

王守仁忍不住冲动了起来。

阳明格竹

经过严肃的思考,王守仁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他拉上一个姓钱的朋友,说:咱们俩一起格物吧。

钱朋友问:好端端的,有吃又有喝,为啥非要格物?

王守仁道:圣人朱熹曾经曰过,一草一木皆含至理。我们从窗口的竹子开始格物,把竹子里隐藏的至理找出来,找出来我们就是圣贤了。一旦你做了圣贤,就更不愁吃喝了。

钱朋友大喜,于是和王守仁搭伴儿趴在窗台上,对着竹子开始格物。

这个物,可真不是那么容易格的。头一天,俩人什么名堂也没格出来。第二天,还是没格出个子丑寅卯。到了第三天,可怜的钱朋友,竟然格得把自己累病了。

眼见得钱朋友因病退出比赛,王守仁大喜:这个圣贤,是我的啦…于是一个人继续趴在窗台上格,格了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等到了第七天,他也格得病倒了。

这次事件,是作为一个失败案例记载在历史上的。

大儒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姚江学案》,这样评论王守仁的格物之行:

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

“无所得入”的意思是说,王守仁格了好久的物,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彻底失败了。失败之后的王守仁,就去寻仙问道,企图借这种方式逃避现实…

不要说后世的黄宗羲,就连当时的王守仁自己,都承认自己“随世就辞章之学”,意思是说:打今天起我要做一个善良的文学男青年,晨起吟首诗,睡前作个赋,快乐过一生,不走圣贤路…圣贤之路,真不是人走的,太难太难了。

但实际上,王守仁是成功了。不只是他成功了,就连那位钱朋友,也已经摸到了圣贤的门槛,只不过因为身体原因,导致临门一脚欠佳,未能登堂入室,所以他们都认为自己失败了。而别人根本不懂他们在搞什么名堂,听他们嚷嚷自己失败了,只会比他们两人嚷嚷得更凶。毕竟在这世界上,有许多人因为缺乏奋斗意识,无法获得自己的成功,只能从别人的失败中体验到一丝苦涩的快乐。

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王守仁成功了呢?

这个理由,就在于王守仁的格物过程中。

宇宙就是吾心

先把场景拉回到王守仁的时代,让我们看看他和钱朋友这俩怪人,这俩家伙趴在窗台上,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竹子,风动竹摇,他们的眼睛就眨一眨,风大而竹不止,他们的眼睛就会眨个不停。

如果换了别人,不是他们两个活宝,就这样趴在窗台上看啊看,看啊看,看到最后,会出现什么事情呢?

会趴在窗台上呼噜噜睡着了。

一定会睡着的,因为没有人能够从这么几棵竹子中看出名堂来,就这么长时间看下去,风动竹摇渐渐形成固定的自然节律,必然带有超强的催眠效果,这种情况下你再不睡着,那未免太牛了。

可王守仁和钱朋友为什么没有睡着?

他们非但没有睡着,反而一个在三天之后病倒,另一个强撑到第七天也病倒了。这又是什么原因?

因为虽然他们眼睛看着竹子,但实际上心中无竹。他们的大脑像是超负荷运转的机器,正在疯狂地转动,这种强脑力思维不光是消耗体力,也严重地消耗他们的精神意志,所以他们的大脑营养很快就跟不上了,身体立即崩溃了。所以才会病倒在床。

那么他们的大脑,究竟在想些什么问题?

要知道,他们思考问题如果不对路子,很快就会陷入思维的困境之中,结果就是失去兴趣呼呼大睡,绝不会出现三天后乃至七天后身体崩溃的情形。他们的身体之所以崩溃,那只是因为他们的思考进入了正途,所以大脑才会高速运转下去,如果他们脆弱的身体能够继续为大脑提供能量的话,那么他们就不会病倒,而是在更长时间段内,比如说三十天,比如说七十天,最后完成他们的思维升华。

到底是什么问题,竟然是如此的高能耗,如此的不环保呢?

这个问题必然是螺旋式上升的,是逻辑式渐进的,一环扣一环的。若只是平面上的联想,忽然从竹子联想到美女,忽然又从美女联想到更多的美女,这种基于平面的无意识联想,是不会消耗太多能量的。所以,王守仁及钱朋友所考虑的问题,一定是通过逻辑渐进递升的。

而在人类思维史上,能够符合高能耗标准,通过逻辑渐进递升的问题,只有三个:

第一个:我存在吗?

第二个:别人存在吗?

第三个:我所感受到的这个外部世界,真的存在吗?

这三个问题,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开始,也可以设置是与否两个答案,但随着对这两个不同答案的推导,你马上会遭遇到另外两个问题。你所设置的答案非但无法对另外两个问题作出解答,相反,你的答案反而会被另外两个问题彻底否认。

如果你回答说:王守仁是一个客观的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问,倘若王爷爷最初没有替他改名叫王守仁,而是叫王守恶,那么现在这个王守仁还存在吗?如果还存在,那么王守恶又是谁?如果不存在了,那么这个人明明在这里,怎么会不存在了呢?又或者你会说王守仁和王守恶是同一个人,可明明并不存在王守仁这个人,那么现实中的王守恶怎么会和一个不存在的人等同呢…就这样无休无止地问下去,如果你大脑的抗打击能力足够强,还没有被这些奇怪的问题折磨到疯,那么你必然的,会陷入以下的逻辑陷阱之中:

  如果觉得神奇圣人王阳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神奇圣人王阳明小说全集神奇圣人王阳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