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陈瓷作品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张角其实知道自己很难成功,否则他也不会用虚无的咒语来造势了。”

“是呀,太平道信徒图的就是生存,当有人更有效地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背弃太平道。这人不管是谁,一定都是个乱世的奸雄。”

“是呀,有末世昏君,有大贤良师,有乱世奸雄,哎呀呀,哎呀呀,天下就要乱了啊,我们这生意怎么才能做下去呢!”

“必须找一个能保护我们的人!”

“是呀,你看天下的商人,但凡把买卖做大做好的,不是傍官府,就是傍地头蛇。”

“地头蛇!强盗啊!”

“现在的政府,还不如强盗靠得住。强盗知道遵守自己定的规矩,官府连自己定的规矩都不遵守。”

……

两百多里的路,张世平和苏双有足够的时间讨论找谁来保护贩马生意。在看到涿县县城鼓楼的时候,他们几乎同时说出了一个名字:刘备。

作为成功的商人,张世平和苏双有一个最符合经济原则的方案:扶持某个武力集团,为生意提供保障,这就好像自产自用,远比购买成品实惠。涿县楼桑村的刘备,正是马贩的理想人选。

“真幸运啊,我们做生意的地盘上恰好有皇族居住。”张世平说。商人是最熟悉商务地域内的人事的,因为做生意就得考虑人事。

“如果能把刘备吸收进我们的圈子,哈哈,那我们就有面子了。”东汉时候,经商总被视为不入流的末业,张世平和苏双总是有种穷得只剩下钱的感觉,他们亟须攀上一个身价高的人为自己镀镀金。刘备是皇族,有品牌价值,正好被马贩拿来贴牌长脸。

苏双说:“呵呵,他不过是一个卖草鞋的,他需要钱,我们能送出他需要的钱,他当然会听我们的。”

张世平说:“是啊,有这个年轻人在,在涿县就不会有人抢我们的马,就不会有同行抢我们的摊位,就会有人出头替我们讨债”

苏双说:“我看行,大耳朵有能量,我们的钱不会白投出去的。”

张世平和苏双各自伸出右掌,击掌,达成一致,这是他们拍板重大投资时的习惯性动作。

大桑树下,刘备和张飞、关羽并肩站着,当然刘备站在中间。

关羽:“我们的兵器不过是锄头、镰刀之类的……

张飞:“就是嘛,出来进去的,人家以为我们是去庄稼地里打短工呢。”

关羽:“我们的服装也不统一……”

张飞:“看上去,不是种地的,就是做小买卖的。”

关羽:“伙食也不好,上顿白菜萝卜,下顿萝卜白菜。”

张飞:“和猪吃的一样!和猪吃的一样!”

……

关羽和张飞说得唾沫星子乱溅,刘备总是面无表情,一言不发,酷酷的。其实,关羽和张飞也不指望刘备能说什么,他们只是喜欢在刘备面前无拘无束罢了。他们不要求刘备能给他们提供多么安逸的条件,只要是和刘备在一起有兄弟的感觉就好。

虽然是没怎么读书,但是刘备在卢植学院还是有收获的。卢植学院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各地信息交融,文化碰撞,刘备自此知道天下比大桑树高的树数不胜数,知道原来不靠编草鞋卖草鞋也能活下去而且活得好,也知道天下即将大乱,到时连草鞋也卖不成。

既然不能卖草鞋,那干什么呢?毕业即失业,从缑氏山回来后,刘备并不着急找工作,因为他根本就没打算去工作,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交朋友。他很受朋友喜欢,人们喜欢他沉默寡言的闷骚,喜欢他和气待人的大度,喜欢他喜怒不形于色的内敛。这是一个朝不保夕的乱世,焦虑和恐惧是最普遍的情绪,但是只要来到刘备的大桑树下,人们就有了安全感。这个耳朵出奇的大,双臂长过膝盖的皇裔少年,安静沉稳,内敛谦和,精气神里却透露着猛烈大风暴的能量,他有着海一样的胸襟,每个人在他这里都能找到归宿感。周围的少年豪杰,纷纷聚集在大桑树下,心甘情愿地喊他大哥,这里面就包括张飞。喜欢读《春秋》的关羽,逃亡离家,就像浮萍一样随处漂泊,来到大桑树下,看到刘备,最后决定跟这人一辈子。

刘备一无所有,目前没有能力给追随者什么东西,哪怕一件像样的兵器,一副能够抵挡刀箭的铠甲,但是他可以给大家尊重,给大家兄弟般的情谊,因此源源不断的追随者前来投奔,好在他家很好找,找到那株标志性的大桑树就可以了,史书对此的记载是“年少争附之”。

可是,史书回避了一个最起码的问题:刘备拿什么来供养这么多人?兄弟情谊固然有强大的凝聚力,但是称一声兄弟而不给饭吃,兄弟们能坚持得住吗?把编草鞋的本钱都拿出去,够兄弟们喝几天稀粥?刘备总不可能把编草鞋的家传手艺教给兄弟们,然后领着大家走上大街摆地摊卖草鞋谋生吧?再说,关羽大老远地来投奔刘备,也不可能是为了学卖草鞋吧。

再说,这么多生活无着的年轻人在一起,天天舞刀弄棒的,你可以想象最可能搞出的事情是什么了。

答案很明显,刘备不过是组织了一帮黑道少年,然后到处收保护费而已。可能有的商贩不想被保护,那摊子就会马上被人踢,那时就会乖乖地交保护费了。

张世平和苏双的马队估计也没少交保护费,一来二去,这两个精明的商人就产生了投资刘备的想法。刘备这个年轻人有能量,可以帮助他们在涿县站稳脚跟,可以驱赶其他马贩,可以威慑无理压价的客户,可以催要欠款……经商,不靠政府,那就得靠刘备这样的人。

大桑树下,关羽和张飞停止了喋喋不休的抱怨,因为有两个人正向他们走来。他们认得,这两个人是中山国的马贩张世平和苏双,以前没少收这两个人保护费。家丑不可外扬,关羽和张飞是把刘备当做兄弟的,他们时时刻刻注意维护刘备的权威——刘备的权威,就是他们的权威。他们绝对不会在外人面前抱怨刘备提供的生活条件差,而是分别侍立在刘备左右,让刘备显得特有派儿。

张世平和苏双是来送钱财的。这是一笔巨额财富,关羽和张飞瞪大眼睛,张大嘴,连连惊呼:得收多少回保护费才能有这么多钱啊。

刘备淡定地望着张世平和苏双,说:“需要我做什么呢?”刘备想估量一下,马贩需要他做的事情,是不是值这些钱。被需要才会有价值,小时候卖过草鞋的刘备深深懂得这个道理。

刘备正需要钱,张世平和苏双正需要保护,双方本来无需谈判,但是谈判能强调自己的分量,因此他们还是装模作样地谈判了一通,最后达成了协议。

这是刘备人生的第二桶金,第一桶金是他在缑氏山学习时积攒的名气和人脉,例如和公孙瓒的交往。

有了钱,更多的人前来投奔,刘备成了涿郡的英雄。

政府失去了公信力和执行力,人们就会追随个人英雄。我们有段历史,刘备、曹操、孙坚这样的英雄层出不穷,如星空灿烂,我们该为之骄傲还是为之羞惭?

这是一个做人活不下去,做英雄或者奸雄才能活下去的时代。

做英雄,还是做奸雄?

曹操在思考。

孙坚在思考。

刘备在思考。

而那个叫张角的巫医,拥有几十万信徒的太平道教主,既不想做英雄,也不想做奸雄,只想做舍我其谁的救世主——大贤良师。

————————————————————

(1) 单纯根据“夙贱罹孤苦”和“既无三徙教”尚不足以得出曹操幼年丧母的结论,但是结合另外一些史料,基本可以断定曹操幼年失去母亲,但不一定丧母。曹丕登基称帝,追谥祖父曹嵩为太皇帝,父曹操为武皇帝,母卞氏为皇太后。曹叡即位后,追谥祖母卞氏为太皇太后,郭氏为皇太后,生母甄夫人为文昭皇后,高祖曹腾为高皇帝,曹腾虽是宦官,但生前也有宫女吴氏与之同居,成为挂名夫妻,吴氏也被追谥为高皇后。一人做皇帝,祖祖辈辈得追谥,可是,曹丕与曹叡可是连挂名吴氏都追谥了,却唯独没有追谥他们的祖母或者曾祖母(曹操的母亲),这实在是不合常理。史家对这一点讳莫如深,未有丝毫记载,这里一定发生了为尊者讳的事情。如果曹操的母亲最终还是曹家人,那曹丕和曹叡没有理由不进行追谥,因此曹操的母亲很可能因故被曹家休了,可即使被休,即使在曹操发达后还活着,其行踪史家也会有所涉及,但是现在没有任何史料和曹操的母亲相关,因此曹操的母亲很可能是被休和死同时发生。结合《善哉行》,被休也罢,死也罢,曹操幼时失去母亲是确定的。

第二章 青萍之末

◎要是没有张角,曹操也许还是一个充作民主摆设的小议郎,孙坚还是一个得不到提拔的苦情县丞,刘备还是一个靠收取市场保护费度日的黑道少年。社会变平了,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在国家的废墟上,他们要构建自己的世界。

◎自卑与骄傲,叛逆与孤独,抵触与奋进,复杂的性格,碰撞,激荡,交融,在曹操矮小的身躯内迸发出强大力量,济南国的人,很快就感受到了这一力量的强大破坏力。

◎各地叛乱已经减了风头,军地两界需要的官员少了,朝廷颁布诏令,淘汰一些因军功而选拔的低级官史。孙坚这样的地方大员已经动不了了,只能拿低级官吏开刀。上天就是如此残忍,你若不足,他就从你身上拿走。有内部消息传来,怯战的刘备在被淘汰之列。

一 投身时代的熔炉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句朗朗上口的咒语,给人以无限的憧憬,谁不希望天下大吉啊!这句咒语一开始是用来煽动人心的,到了最后就成了约定起事的暗号。光和七年(184年),盼望已久的甲子年到了,太平道三十六方控制的地区,信徒家的大门上都用白土写着“甲子”二字,京城官衙的门上也写着这两个字,这透露出一个消息:官衙里也有太平道的信徒。

三月初五,就是甲子日。人们都是渴望变革的,在六十年(日)一轮回的历法周期中,甲子年(日)是周期的开始,被认为是天下有变的年份。甲子年的甲子日,双甲子,难道不会发生点什么吗?

一处处“甲子”,寻常的文字却散发着诡异的气息,因为这本来就是太平道确定的武装暴动的日子。

暴动本来是极其隐秘的事情,但是张角选择了如此高调的方式传达起事的时间,这是因为他拥有太多的信徒,只能采取这种广而告之的方式。

这不可能不泄密,倒不是朝廷有多精明,而是因为太平道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叛徒。张角只得将暴动时间提前到二月底的某一天,杀人祭天,八州三十六方,同时起事,杀向各地的官府。太平道的战士们以头裹黄巾为标志,历史教科书上称之为“黄巾起义”,当时的官方文件却称之为“蛾贼”,既形容其人多,又表明对其的蔑视。汉朝天子早已经不配掌控天下,可是,那个只会用咒语蛊惑民众的巫医,就有资格君临万民吗?

不是信徒就不会被起用,如此狭隘的组织,何来活力?张角宣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起事前宣称,“黄天”就是他本人,打着为天下谋的幌子图一己之利,当黄巾军战士知道是在为张角一人而战时,定会斗志松懈。号称“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可是起事前仍然不能免俗地杀人祭天,太平道也同样在践踏生命,很难获得民众的真正拥护。

数十万人跟随太平道,并非是太平道本身有多少吸引力,而是无路可走的人无意识选择罢了。要是有人能给这些头裹黄巾的战士指条活路,他们就会转而追随这人。

这人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人是曹操还是刘备抑或是孙权?请耐心等待历史揭晓答案。

黄巾军猝然而起,一日之间,天下俱动。积蓄数年的压力,终于得到释放,黄巾军所到之处,焚烧官衙,抢劫城邑,各地父母官往往在黄巾军到来之前先跑了。十多天的时间里,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放火,抢劫,杀人。和强盗相比,强盗做的黄巾军都做了,唯一不同的就是会念几句咒语而已。他们并无多少战斗力,很难撼动大汉王朝的根基,虽然大汉王朝已经没有生命力。黄巾军之所以在短时间里能有如此破坏力,只不过是钻了东汉国家军制的漏洞。东汉时,全国主要军力集中于南军、北军两大块。南军是野战军,四方征讨;北军是卫戍部队,保卫京师安全。除了南军和北军,另有少量禁卫军,如卫尉、虎贲营、羽林军等。这些都是中央军,东汉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地方部队,即州郡不能典兵,这当然是为了压缩军费开支,同时也防止地方对抗中央,所以各州县只有治安团之类的武装力量,由都尉、县尉统管,维持地方治安。他们平时对付手无寸铁的草民颇有心得,遇到军事化组织就只会干瞪眼。

现在蛾贼纷起,按说是南军出手的时候,可是南军腾不出手来。数十年来,南军主力一直在西部和北部边境作战。西部,是与羌人战争的泥淖,北部,是与匈奴、乌桓、鲜卑的车轮战。朝廷并没有多少现成兵力投入到与黄巾军的战争中。

黄巾军的主力集中在冀州巨鹿、豫州颍川、荆州南阳下个地区,其中颍川距离洛阳不过一百公里。

京师紧急!

大汉紧急!

天子紧急!

远在大西北的北地郡太守皇甫嵩被征召回京,任命为左中郎将,与右中郎将朱儁急赴颍川,北中郎将卢植奔往冀州巨鹿。这样的兵力部署放弃了南阳,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朝廷根本组织不起更多的兵力。即使是派往颍川和巨鹿的两路大军,也是一路上在招兵买马。

那段时间,年轻人一见面就问:“今天去报到镇压蛾贼了吗?”皇帝这些年耽于享乐,关键时刻拿不出兵力来,但是他握有现成的国家权力,下诏全国总动员,鼓励官员和民众贡献马匹和武器,特别规定公卿大夫可以推荐明于战阵的列将子孙以及吏民,到官府报到,然后分派战斗任务。当然,大家这么积极踊跃,是因为朝廷许诺战后重赏立功者,有官的升官,没官的封官。

曹操可以归到列将子孙一类,孙坚是吏,刘备是民,他们都投入到了时代的熔炉中,冶炼自己的传奇人生。

曹操担任了骑都尉,率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作为后援赶赴颍川。骑都尉虽然不在常规编制序列,只是临时职位,但已经是二千石官员,与太守平级。那时的骑兵部队是王牌,曹操可以说是被委以重任。

馅饼为啥会从天上掉下直接砸中曹操?这当然是因为曹操喜欢兵法,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要知道那时的人们认为读儒家经典才是读书,只有另类的人才会研究军事理论,所以汉朝缺少军事人才。天下研究兵法的人肯定不止曹操一人,为什么唯独他被任命为帝国王牌之师的统帅?这其中,曹家的人脉和财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曹家有的是钱,给朝廷贡献了一大批战马,估计那支骑兵部队里的很大一部分战马都是从曹家牵出来的。曹嵩把这些马牵出来时,对人说:“这些马认得我家吉利,它们只听吉利的。”

皇甫嵩曾经担任议郎,与曹操是同事。作为武将,他对这个喜欢兵法的年轻人印象深刻,当然会推荐曹操。还有,军界权威张奂和张温目前虽然因为边境战事没有出现在剿除黄巾军的战斗行列里,但是他们在军事方面说话还是很管用的。作为曹腾提拔起来的将军,他们在关键时刻会拉曹操一把的,不就是写封推荐信嘛,举手之劳,成人之美,何乐而不为!

“曹操的确可胜任骑都尉,可是江东的孙坚也有能力担当司马之职。”朱儁说。朱儁是会稽人,孙坚是吴郡人,会稽毗连吴郡,同属扬州两大郡。朝廷用人之际,朱儁想起家乡时总会提起一个叫孙坚的人,于是把他征调到帐下,任命为佐军司马,相当于副参谋长之类的职位。当然,与曹家捐助战马曹操才获得骑都尉之职一样,孙坚给朱儁带去了一千多人马才获得他的认可。

当听说北中郎将卢植是黄河以北平叛的统帅之后,刘备兴奋得直揪大耳朵,他对张飞和关羽嚷嚷说:“快把我上学时的作业本拿出来!”张飞听了,立马跑进卧室,从刘备的枕头下掏出了那个被刘备视为宝贝的破作业本。刘备一直把张飞和关羽看成兄弟,喝酒、谈天、吹牛还未尽兴的时候,他们三个大小伙子就会挤在一张床上,谁也不嫌谁的脚丫子臭,因为他们也分不清谁的脚丫子更臭。张飞当然清楚刘备枕头底下的秘密。

关羽看着刘备宝贝似的捧着那个作业本,不屑地说:“一个作业本,擦屁股都不好用,还当宝贝,天天睡前翻看一遍!”

刘备翻到一页,指着上面的一行字,说:“瞧见这字了吗,北中郎将当时给我写的批语!”现在主持北方剿除蛾贼的北中郎将卢植当年正是刘备的授业老师。

关羽是个阅读爱好者,熟读《春秋》,他对文字很感兴趣,抢过作业本来一看,说:“哇,好评啊!”

他不禁又翻阅了几页,发现了问题,问刘备:“怎么获好评的这一页,字体格外不同呢?你当时训练两种字体写字吗?”

刘备说:“这获得好评的部分,是伯珪兄替我做的!”伯珪是公孙瓒的字,从缑氏山毕业回家后,被推举为孝廉,任命为辽东属国的长史,已经成为一名边关名将。刘备不止一次地向张飞和关羽夸耀说:“在缑氏山,公孙瓒要是有一个铁哥们,那就是刘备。要是有两个铁哥们,一个是刘备,另一个还是刘备。”

张飞还是不明白,说:“看来,我们可以投奔卢将军,可是,既然他认识你,你还拿作业本去干啥?”

刘备没说什么,把作业本揣在怀里。张飞已经习惯了刘备突然间莫名地紧紧闭上嘴巴的情况,他不知道,刘备带作业本去,是唯恐卢植想不起他来。当年在缑氏山,短短两年时间,刘备旷课比上课多,卢植很少见到他,还真不一定能对他有印象。

  如果觉得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陈瓷小说全集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