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陈瓷作品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郭颁《世语》记载,陶谦派人追杀曹嵩,在华县一带追上,先把曹德杀了。曹嵩往后院跑,后院墙上有一道缝,他完全可以从这里钻出去,但是胖妾太胖,钻不过去,曹嵩舍命不舍妾,带着她跑到厕所里躲起来,最终被陶谦的人发现,死于非命。曹嵩用来提升生活质量的女人,最终把他拉进了鬼门关。这是陶谦策划版。

《后汉书·应劭传》记载,曹家车队遇到陶谦部队伏击,全家被杀,辎重被抢,但是不是陶谦指使并未明确。这是陶谦涉嫌版。

韦昭的《吴书》则有另外一个说法,陶谦派部将张闿带领二百人护送曹嵩,张闿见财起意,人杀光,东西抢走,然后跑到淮南袁术那里去。这是陶谦无辜版。

哪个版本是真实的,仁智互见,但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曹家人是陶谦的人杀的。应劭没有完成任务,弃官而逃到邺县投奔袁绍。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二 复仇只是假象

秋天第一片黄叶飘落的时候,曹操举兵讨伐徐州。

曹军上下和徐州军民,都被曹操的复仇情绪感染,人们总是喜欢煽情的东西。其实,复仇只是假象,争霸才是本意。

在打败了南方袁术之后,向东边徐州扩张成了曹操的战略。陶谦地盘小、人马少,实力弱,软柿子一个,可以放心地捏。而陶谦也把刚刚在兖州立足的曹操看成软柿子,有向西边兖州扩张的打算。曹操和陶谦,各自拉上北边的袁绍和公孙瓒结为同盟,形成了[曹操+袁绍]PK[陶谦+公孙瓒]的对局。早在曹嵩被害之前,陶谦已经对曹操动手了。这年五月,有个叫阙宣的人造反,自称天子,身为朝廷命官的陶谦,不镇压伪天子也罢了,反而与之联合,发兵占据了华县和费县,掠夺了任城郡。因此,华县虽在兖州治下,但是陶谦部下却能出现在此地,杀了兖州牧的父亲和弟弟。

曹操写信给父亲,让他尽快离开徐州刺史部的琅邪郡,就是准备与徐州开战。曹嵩读到曹操的信时,非常紧张,就是因为上面写的事情非同小可。曹嵩不被徐州人杀害,曹操也要开战。曹嵩之死,只不过送给曹操一个动兵的理由吧,这也算是曹嵩对儿子霸业最后的支持吧。

这是曹操第一次主动进攻他人地盘,并无必胜把握。出征前,他对卞夫人说:“我如果回不来,那你就领着孩子前往陈留郡投奔孟卓(张邈的字)。”

无论世事多么险恶,还有一个张邈可以托付,曹操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虽然袁绍一直挑拨,但是曹操一直相信,如果世上有一个人绝对不害他,那就是张邈。吕布离开长安后,先后投奔袁术和袁绍,都不被接纳,在去投奔河内郡太守张杨的路上,受到张邈的盛情款待,二人相谈甚欢,最后把手共誓。分别时刻,可以握手,可以拥饱,可以垂泪,可以叮咛,共誓却显得过分诡秘。张邈和吕布共誓何事,是十分隐秘的事情,无人可知,历史当然没有记载,但是一年多之后发生的事情,让天下人都知道了二人共誓之事。袁绍派到张邈身边的间谍很可能也探知了二人共誓之事,袁绍知道后,直接给曹操下了一道命令:“杀了张邈。”袁绍仍然把曹操看成可供驱遣的部属,当然,为了让曹操愉快地接受命令,他少不了拿情报来交换:张邈与吕布共誓要把曹操赶出兖州。曹操以为这是袁绍要报复张邈。袁绍当了联军盟主,摆谱耍大牌,张邈看不惯,批评了袁绍几句,袁绍心比针眼儿还小,从此嫉恨张邈。曹操才不给袁绍当枪使呢,他拒绝袁绍:“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宁可得罪袁绍,曹操也不肯伤害张邈。正是因为这样的交情,曹操才会有把家人托付给张邈的想法。

连托付家人的想法都有了,说明曹操抱有宁死必胜的斗志。有斗志,又有谋略,曹军在徐州所向披靡,一口气拿下十几座城池,直捣徐州军事重地彭城。陶谦死守,龟缩不出。

曹操在城外喊:“有种的出来打!”

陶谦躲在雉堞后面,缩着头,同样用力喊:“有种的进来打!”

果真是曹操更有种,战事一边倒,曹军大胜,攻克彭城,大开杀戒,有近万人被杀。陶谦打不过曹操,但是跑得过曹操,撤退到郯县躲了起来。

对于这场大战,有多个版本的历史记载。

《三国志·武帝纪》:“秋,太祖(曹操)征陶谦,下十余城。”

《三国志·陶谦传》则明确了徐州方战死人数,“死者万数”,被杀死的接近万人,尸体阻塞了河道,“泗水为之不流”。

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在《资治通鉴》里,曹操成了嗜血杀人狂,“初,京洛遭董卓之乱,民流移东出,逼操至,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之不流……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一次活埋数十万人,每次读《资治通鉴》至此,总是读得特别快,不忍心阅读如此血腥的文字。

可是,这是真相吗?

据《后汉书》记载,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全国总人口是49,150,220人,当时彭城全部人口为493,027人。顺帝之后大汉就进入衰微的桓灵二世,民生凋敝,人口不会增加太多,甚至可能负增长,又经过黄巾之乱,全国人口锐减,徐州是黄巾之乱重灾区,人口减少更多,虽然有洛阳一带百姓为躲避董卓之乱而逃避到徐州,但是人数不会太多。乐观估计,曹操攻打徐州时,彭城的人口也就是三四十万,可以称为数十万人了。《资治通鉴》上说曹操屠杀数十万人,莫非把有的人埋两次甚至更多次进行统计?曹操一边攻城拔寨,一边把彭城的所有人都抓起来,然后全都杀死,最后都扔到河里,这可能吗?真要这样,曹军士兵累也累死了,不用说打仗了。

一个很明显的错误记载,却被大多数人相信,这是因为血腥场面更能激发人的兴奋度,更值得人们追逐。至于其中科学与否,却往往被忽视。

抛下这桩公案,回到193年的徐州战场。一直攻无不克的曹军,在郯县停下了胜利的步伐。千里远征,曹军师劳力疲,军粮供给成了问题,战斗力下降,攻城不克。

更让曹操头疼的是,郯县来了一支援军。

三 角色的转变

陶谦敢向曹操叫板,就是因为背后有公孙瓒支持。194年2月,公孙瓒派青州刺史田楷带领刘备救援陶谦。这就是曹操在郯县打不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备只有一千多士兵,公孙瓒舍不得给他增兵,但是刘备意识到发展个人实力的机会到了,他募集了一批乌丸族骑兵,一路上又抓饥民参军,到徐州时已经有数千人了。饥民最需要的是粮食,吃饱了训练后才能上战场,有违救援的本意,但是刘备理直气壮:老子出生入死为你们徐州而战,你陶谦怎么也得管碗饭吧。本是救援别人,却借别人力量壮大自己,刘备不愧是地摊主出身,空手套白狼,只赚不赔,可真有一套。

陶谦又拨付给刘备四千丹杨精兵,于是,刘备就拥有了近万人的部队。陶谦把刘备当作驴马,先喂肥了再使唤。

可是,刘备刚刚把那四千丹杨精兵点完名,曹操就退兵了。

曹操其实不想退,但是从小就熟读的孙子兵法告诉他必须要撤退了。“攻城则力屈”,兵法上说长期围城会消耗大量军力,例如最根本的军粮。曹操选择秋季发动进攻,是因为能在敌占区就地解决粮草补给,这就是孙子提出的“因粮于敌”。打仗已经打到第二年的早春,青黄不接,只有钻墙角抓老鼠吃了。

陶谦,先让你的狗头暂挂在你脖子上几天!

曹操果断下令撤退,他本来就是一个懂得当舍则舍的人。

前面就是兖州地界了,曹操看到有个人伫立在早春的寒风中,眼眶湿润了。张邈亲自来迎接了!

握住朋友温暖的手,曹操再也控制不住,泪如泉涌。

半年了,血海里趟过,死尸堆里爬过,与死亡一次次擦肩而过,心早已被血渍泡得坚硬无比,现在感觉到了友谊的温度,心马上变软,化为了泪水。

曹操只顾着流泪,没注意到张邈眼角的泪水似乎突然结冰,隐隐地透着一股寒意,不,是杀意!

让张邈瞬间发生感情变化的,是曹操身后的一员猛将。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助阵陶谦,袁绍也派朱灵率领三营士兵助阵曹操。曹操从徐州撤退了,袁绍派来的诸将本应该回去,朱灵却说:“我经历的人也很多了,还没有超过曹公的。您可真是明主啊!现在遇上了,可我又能投奔谁呢!”他留了下来,从袁绍麾下大将,变为曹操麾下大将。

张邈的角色也转变了,从无间的朋友,变为心怀鬼胎的敌人。朱灵的出现、让张邈以为曹操和袁绍是穿一条裤子的。张邈坚信自己的判断,袁绍能够委托曹操去杀他,那这二人的交情该多么好呢。

“为了报答袁绍,曹操一定会杀了我的!幸亏我早有防备。”张邈很佩服自己的超前危机意识。既然曹操有可能与袁绍联合来对付他,那他就可以联合别人来对付曹操。吕布与张邈本无交往,却突然受到张邈的盛情款待。绝非无缘无故地吃吃喝喝。

吕布与张邈把手共誓,原来真的是在策划联手对付我的惊天阴谋,曹操痛苦地闭上眼睛,确认袁绍先前提供的情报是正确的。

身为兖州牧,曹操个人的生存是绝对安全的,他只要考虑维护权威就行了,但是他忽视了还有人在为生存而焦虑。张邈当初正是为曹操的雄霸气质折服才支持他,可现在曹操的雄霸气质却让张邈感到恐惧。

自从王匡倒下后,张邈就对曹操感到了恐惧。王匡也是讨董联军中的一员,被董卓打败后,他回到老家泰山郡,征募士兵,打算与张邈联合,并未向曹操示忠。曹操很快就出手,联合王匡的仇人,将他杀了。张邈想:“这是防备我坐大啊!”张邈断定,即使不为袁绍,曹操也会除掉他。以前,张邈罩着曹操,感觉比较爽,而现在曹操成了兖州牧,张邈却依然是兖州治下的陈留郡守,张邈很难接受自己从保护者到被保护者角色的转变。

在陈留郡,一个叫高柔的小伙子对乡人说:“曹操占据了兖州,他本来就有争夺天下的打算,不会安然坐守兖州,而张邈太守首先占领了我们陈留郡,我担心变故随时发生,我们还是离开陈留郡躲避战祸吧。”

除非左手打右手,张邈和曹操才会翻脸打仗。没有人相信高柔,高柔只好叹息着离开陈留,带着全族人去投靠袁绍麾下一个叫高干的人。高干是袁绍的外甥,是高柔的堂兄,高柔投靠他就是为了找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生活。

曹操本来是兖州人找来打黄巾军的,那时他的角色是保护神。黄巾军被解决了,曹操坐稳了兖州牧。本来是请来打短工的,可活干完,短工成了东家。怪不得当初他那么着急来,原来就是为了取得州牧之位啊,兖州人纷纷抱怨。在兖州人的眼里,曹操的角色也成了一个坑蒙拐骗的无赖。

而曹操自身也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改变。与黄巾军作战时,是为兖州万民效劳,而做兖州牧,需要捍卫权力和地位。效民时需要弯下腰,牧民时则喜欢挺着腰。曹操的腰板挺得格外直,兖州是我打下来的,本来就该属子我,兖州人都要听命于我,曹操这么想。

就这样,兖州人与曹操的关系,悄悄地发生了变化。陈留郡有一个叫边让的人很出名,孔融瞧不起天下人,唯独对他极力称赞。他对曹操压根儿就瞧不起,提起曹操时,往往用讽刺鄙视的语气。曹操杀了边让,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挂在城墙上,告诉兖州人:破坏我的权威,下场与此头同。

兖州人从边让的头颅下经过时,总是低头加快步子,曹操想兖州人还是挺乖的。他不知道,兖州人其实是在想,如此专横之人,怎配掌牧兖州!

陈宫狠抽自己耳光,脸都肿了。后悔的时候,他喜欢打自己耳光——正是他首倡,大家才把曹操迎来兖州。他暗暗发狠:我能把曹操搞来,也能把他搞走。

陈宫被自己的义愤感动,觉察不到他只是在报复而已。陈宫在东郡也是实力派,他认为曹操是赖他之力才坐上兖州牧的位子,理应给他派个大红包:东都太守。可是,曹操却让心腹大将夏侯惇做了东郡太守,要陈宫听命于夏侯惇。

要命的是,曹操对自己在兖州人心目中角色的转变丝毫不觉,还以为自己在兖州人眼里是为兖州平定黄巾之乱时的香饽饽。征兵,征粮,征徐州,把兖州人拖进战争的泥淖。

“曹嵩又不是我们兖州人的爹,凭什么拖累我们啊。”兖州人骂曹操。

四 同样的角色

这时候,刘备在徐州扮演的角色,正如曹操最初在兖州扮演的角色。

不同的是,曹操是兖州人敲锣打鼓请去的,刘备是赖在徐州不走自己要留下的。

“我要留下来,帮助徐州。曹贼定会卷土重来,就让我为徐州人承担箭雨吧。”刘备对田楷说,拒绝跟他回到公孙瓒那里。

刘备现在拥有近万部卒,翅膀硬了,可以单飞了,而且又脱离了公孙瓒的势力范围,他可以不再扮演“公孙瓒的同学”这一角色了。人们提起他,总是说“公孙瓒的同学”,这时刘备就会揪着大耳朵,厌烦地想,人家有名字啊,叫“大耳朵”也可以啊。在公孙瓒那里,他的角色是部属,在陶谦这里,他的角色是VIP贵宾,因此他留在了徐州。

事实证明,刘备这步棋走对了。陶谦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让他驻扎在小沛。徐州牧表荐豫州刺史,着实搞笑,但陶谦借此表明刘备不是他的部属,让刘备不能再赖在徐州不走。小沛属于豫州刺史部,曹操要进攻徐州,刘备可以先在小沛狙击,为陶谦赢得时间优势,因此,刘备扮演的还是挡箭牌角色。

在小沛,刘备还客串了一个角色:新郎,他娶了甘氏。刘备虽然三十多岁了,但是历史没有记载他这时有儿子。但愿甘氏能给他生个大胖儿子!

新郎刘备很爽,但是豫州刺史刘备却多多少少有些不爽,因为除他之外,还有两位豫州刺史,一位是朝廷任命的郭贡,另一位是袁术任命的孙贲。卖草鞋的话,扎堆摆摊尚能创造规模效应,但是做官就不同了,权力只有独享才有滋味。一想起世上还有孙贲和郭贡二人,刘备就用力揪自己的大耳朵,仿佛这样就能缓解痛苦。

把耳朵揪得发红发热之后,刘备开始鄙视自己:和孙贲计较个什么劲呢,他不过是个野鸡刺史罢了。

孙贲是孙坚的侄子,孙坚死了,他就是孙家的旗帜人物了。孙坚的部属被袁术接管,作为补偿,袁术任命孙贲为豫州刺史。孙贲未经朝廷任命,在刘备看来就是个野鸡刺史,不值一提。可刘备却选择性遗忘了他也没有经过朝廷任命,孙贲是野鸡刺史,那他就是野鸭刺史。

“孙贲,庸夫而已,何足道哉!倒是孙策,虽然只有十八九岁,但是颇有心机,有他在,我总是感到不安。”陶谦对刘备说。

堂堂徐州牧,敢和曹操叫板,却忌惮一个孩子,莫非这个孩子有三头六臂?

孙策当然没有三头六臂,只不过长得比别人帅了一点而已,被称为“孙郎”。按照礼制,孙策在曲阿为父守丧25个月。父亲死的时候,他是一个17岁的追风少年,守完父丧,他是一个19岁的当家男人。身为长子,他肩负起照顾母亲和弟妹们的责任。最大的弟弟孙权,不过10岁,指望不上,孙策便自己毅然扛起了所有担子。

最大的担子就是报杀父之仇。《礼记》上说:“杀父之仇,弗与共戴天。”报杀父之仇,对曹操来说只是假象,而对孙策来说,则是人生驱动力,刘表和黄祖是必定要死的,而且必定要死在孙家人之手,所谓血债血偿。已近不惑之年的曹操,早就浸染为社会关系的人,做事靠功利驱使;血气方刚的孙策,还保留自然天性,做事靠内心驱动。内心驱动的力量更为强大,因此陶谦畏惧孙策,而不畏惧手握军权的孙贲。

曲阿守丧完毕,孙策带着家人迁到江都。从孙策来江都的第一个晚上,陶谦就再也睡不好了。江都在徐州地盘上,曾是孙坚的地盘,但现在徐州牧是陶谦。曹操欺负老子也就罢了,一个嘴上无毛的雏儿也来给老子添堵,陶谦非常不爽。

按道理说,陶谦没有理由和孤儿寡母过不去,但是孙策和吴夫人不是一般的孤儿寡母。孙坚死了,但是孙家的架子没倒。孙贲被袁术表荐为豫州刺史,吴夫人的弟弟吴景为丹杨太守,而且孙家的老少爷们,随便拉出一个来,马下能战,马上能征。还有一点,更让陶谦寝食不安。天下人都认为孙家是效忠于袁术的,而袁术曾经进攻过徐州,而且以后还会再次进攻。陶谦认为,孙策来江都,是为了给袁术打前站。已经有证据表明,孙策有一个叫吕范的部下,正为袁术从事间谍活动。当然,这些证据也许是真的,也许是陶谦指使人伪造的。

要是孙策在江都扎根,那徐州就多了一重隐患。下手还是要趁早,陶谦决定将孙策扼杀于萌芽状态。可是,陶谦不想惹麻烦,不打算公开得罪孙家人,就把吕范抓了起来,下令江都官员严加审问。

江都官员向陶谦汇报:“吕范拒不招供。”

“太好了,他不承认那就有理由继续拷打他了。”

“打死了怎么办?”

“胡说,我们有过刑讯逼供吗?他死了,难道不是梦中猝死吗?”

吕范幸而没有“梦中猝死”,孙策带人把吕范救了出来。江都官员吓坏了,哆哆嗦嗦地向陶谦汇报,陶谦却夸奖江都官员:“干得好!”陶谦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赶跑孙策,现在孙策成了劫狱犯,在陶谦的地盘上肯定是混不下去了。

孙策只得到寿春投奔袁术。和陶谦一样,袁术一开始也以为孙策是来避难的,但是他很快就发现孙策其实是来“讨债”的——讨要孙坚的部队。

谁肯把到口的肥肉吐出来,老狐狸大耍赖账手段,百般敷衍,就是不还给孙策兵权。

孙策才19岁,怎么可能耗得过袁术啊!

陶谦是个悲剧角色,他时刻生活在焦虑中。这不,刚刚赶跑了孙策,又迎来了曹操。

五 意料之外的新年礼物

春天回师,整顿军马粮草,曹操在夏天再次进攻徐州。又是势不可当,直扑郯县。这一次他能突破郯县吗?

陶谦把刘备推了出来,让他与徐州大将曹豹屯兵郯东,截击曹操。吃我的,喝我的,把你推上刺史位子,不就是为了在这一刻使唤你一下吗?

一方是曹操领兵,一方是刘备领兵,这是后来成为三国霸主当中的两方第一次直接对抗。结果是刘备败给了曹操。曹操的战场雄风在刘备心里留下了阴影,在以后的多次交手中,刘备只要一听说是曹操亲自出场,大多数情况下是拔腿就跑。

这次进攻,曹操仍然采取血洗政策,所到之处必定血流成河。在琅邪国的阳都县,有一个14岁的少年,厌恶地盯着铺满道路的尸首。幼小的他很难想得通:这人为何会如此残忍!从大家恐惧的谈论里,少年知道这人是一个叫曹操的人。从此,曹操在他心里成了恶的代表,以至于长大后,他仍然容不下曹操,并且成为曹操一个强劲的对手。这个阳都少年,名字叫诸葛亮,字孔明。

人都被杀死了,眼前的尸骨无人掩埋,不久就会纷纷化为白骨。残酷的景象,让人想起四句诗:

  如果觉得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陈瓷小说全集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