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陈瓷作品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婚姻改变人生,嫁入豪门是无数女人的梦想;但是也有男人信奉干得好不如娶得好,努力一生不一定大富大贵,但是娶个命中富贵的玉女,一夜花烛,一生改变。

益州有个吴姓女子,相面大师说她有大归之命。益州牧刘焉听说了,正愁无法落实皇帝梦,就想着如何与吴氏结合。早已经有妻子的刘焉,是不能再娶她了,但他还是找到了与吴氏结合的办法,那就是让儿子刘瑁娶了她。

不争气的刘瑁没有熬到大贵的那一天,早早死了,吴氏成了寡妇。刘备攻占益州后,不顾与刘瑁同族,满腔热望地娶了吴氏,后来果真成了皇帝。

把甄女包装为玉女,钓得金龟婿,正是甄家的希望所在。

甄女3岁的时候,甄逸不幸去世,包装玉女的事业痛折中坚,遭受重大损失。甄家人在张氏的带领下,齐心合力,继续甄逸未竟的事业。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意的人生需要雕琢。

相面大师刘良出现在了甄家,出场费史无记载,但是肯定不菲。

三男五女,刘大师面前站了一大堆人,都是甄家的孩子。刘大师半眯着眼,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前看看,后看看,又掐着手指算了半天,最后如梦醒来,精神一振,指着甄女说:“此女贵乃不可言。”

是的确看出了甄女气质非凡,还是看出了她最受宠爱,或者事前得到了客户授意?甄家八个孩子,刘大师没有平均用力说全盘好话,而是把最给力的赞美给了甄女,这绝非偶然,和以前的玉女传奇一样,都在一个策划项目之内。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不是甄女的天性,因为她是贵不可言的玉女。小孩子打打闹闹嘻嘻哈哈是正常的,但在玉女身上是不正常的,因为她是庄严神圣的玉女。几岁的孩子,总是一本正经,看样子是随时准备在全国人民面前做报告。

8岁那年,外面来了骑马玩杂耍的,姐姐们你呼我喊地登上阁楼,你推我搡地往下瞧热闹。

咦,小妹呢?大家突然发现甄女不在现场。

姐姐们立马跑下阁楼,一齐拉她上去看热闹,这么好的杂耍,一辈子遇不到一次,上去看一眼呗。

甄女用与其年龄不符的冷峻目光扫视所有人,严肃地说:“这难道是一个女人应该观看的吗?”这哪里是一个8岁的女孩,简直是一个48岁的大学女生宿舍管理员。

9岁的时候,甄女多了一个退休老爷爷在老年大学的爱好——书法。

每当哥哥们发现自己的笔砚被人动了,不用调查,肯定是玉女妹妹又用来写字了。哥哥教训她说:“你应该练习女红,现在却又是写字又是读书,难不成要做女博士官吗?”

甄女回答:“听说古代的贤女,没有不通览前世成败,作为个人戒律的。不学习,又怎能懂得道理呢?”

啧啧,看这口气,9岁的甄女知道自己以后要做皇后,从小就拿皇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甄女的这些传奇故事,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就是甄女非同一般,八九岁的身体,却有着三十八九岁的大脑;第二就是这些传奇都发生在甄家内部,没有非关系利害人见证,真伪全凭甄家人的嘴。

两个前后矛盾的细节,证实了甄家人创造的玉女传奇并非无懈可击。《魏书》上说甄女:

喜书,视字辄识,数用诸兄笔砚……

一个“喜书”的女孩子,据说性格严谨,居然乱用哥哥们的笔砚,只能有一点可以解释:她没有属于自己的笔砚。一个大户人家,居然不给爱好学习的女儿准备一套笔砚。这难道不太过离谱吗?有人说这很好解释啊,那时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甄家人不让女儿拥有笔砚。实际上,汉代的人很重视子女教育,即使是身出倡家的卞后,也能写出情真意切的亲笔信。大户人家更是把识字读书作为子女成长的必修课。班固编写《汉书》,未写完就去世,皇帝下诏让其妹大才女班昭续写完成。班昭作《女诫》七篇,当作天下女子的行为准则,其第二篇就公开反对“教男而不教女”,强调“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女子写字读书,在当时并非特异之行。甄女即使并不如甄家人宣传的那样喜欢写字学习,但为她准备一套笔砚,也几乎是和为她买双袜子一样稀松平常的事儿。奇怪的是甄家居然寒碜到让甄女用哥哥笔砚的地步。甄家并非专业炒作团队,玉女的传奇故事有一点点破绽也是很正常的。

业余运作往往有神来之笔。玉女传奇的亮点就是糅合了时代元素。天下战乱不断,饥荒连连,出现了粮比玉贵的情况。瓮缸里没米了,捧一大把珍珠宝玉出去,背回半袋谷子回来。甄家储有很多粮食,他们抓住市场机遇,用粮食换了很多宝物。甄女,又是甄女站了出来,这一年她10岁出头,她对母亲说:

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赈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

这段话先摆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本来只能写小学生作文的年龄,说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指示的话。这不是闹鬼了,而是闹玉女了。

14岁的时候,甄女已经具备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观把控能力。她的二哥不幸去世,家法严厉的母亲对守寡的二嫂同样苛刻,这次又是甄女站了出来,对母亲谆谆教导:

兄不幸早终,嫂年少守节,顾留一子,以大义言之,待之当如妇,爱之宜如女。

听了女儿的话,张氏惭愧得痛哭流涕。

这仍然是甄家人自己传出来的传奇,无法验证其真伪。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甄家终于成功地把最小的女儿包装成了玉女。

八卦新闻、小道消息、传奇故事从古至今都是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论焦点。一个玉女传奇,从甄家传出来,传遍无极县,传遍中山国,传遍冀州。

15岁,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就可以把头发盘起来,宣告少女时代结束,待嫁时代到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谁是那个挑开玉女盖头的幸运儿?

第二节 女囚迫嫁

活人吃死鬼的醋——相见何如不见时

人们总是太多算计别人,却很少计算自己。

袁绍总是算计着如何才能成为唯一君临天下的人。他算计着,皇帝而今流落关外,中原成了群雄逐鹿的名利场;他算计着,占据冀州,坐地为王,跨过黄河,南争天下;他算计着,自己曾是讨伐董卓的义军盟主,那也定然是天下掌控者。

可是,算来算去,已经统治了冀州的袁绍,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有一天,他听说在自己治下有个玉女。

让玉女成为袁家人,那袁家在天下霸局中不又多了一成胜算吗?

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那就让玉女成为二儿媳吧,袁绍近水楼台先得月,把甄女迎进了门。

袁家是四世三公之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与袁家扯上点关系,就不能说自己是有本事有地位的人。袁家人把手举起来,就能遮天蔽日。那个叫曹操的人确实厉害,把皇帝挟持到自己地盘上,号令天下,任命自己为大将军,任命袁绍为太尉。可是,袁绍一生气,只是写了一封抗议信,曹操就乖乖地把大将军职位让给了他。当时天子就是曹操手里的一个傀儡,不能算是实际的君主,天下人都说:“当今的圣上,实际上就是袁绍啊!”

“怪不得有仙人往她身上披玉衣。”人们恍然大悟似地说。嫁入袁家的甄女,自然也被视为日后的王侯夫人,穿着玉衣入棺那是不成问题的。

果真是玉女。甄逸在天之灵甚慰,他开创的玉女打造计划,终获圆满。

玉女进了门,袁绍笑开怀,感觉更加良好。袁绍本来以为普天之下也只有曹操还能对他构成几分威胁。但是玉女成了儿媳之后,袁绍再也不把曹操放在眼里。

曹操你死定了,袁家娶的是玉女,你娶的却是倡女!

曹操,我要与你一决雄雌!

袁绍点校精兵十万,战马万匹。黄河岸边,铁甲曜日,旌旗蔽空。袁绍发出战争宣言:打到许县,消灭曹操,解救皇帝。

家有玉女,我怕谁!

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官渡之战爆发了。拥有玉女的袁绍,坐等上天赏赐的胜利;娶了倡女的曹操,无可选择,放手去博。最终曹操逆袭成功,袁绍从官渡节节溃败,退缩到邺城。

曹操以为,打仗打到这份上,心高气傲性情浮躁的袁绍肯定会找块豆腐撞死了,可是,200年十月袁绍官渡惨败,一直到202年五月,他一直都顽强地活着。

精明如曹操也想不通,这个脆弱的家伙哪里来的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

后来曹操才知道,袁绍之所以还能活将近两年时间,是因为身心方面得到了五个女人的安慰。

袁绍的妻子是刘氏,但是他最宠爱的却是五个妾。史书上没有留下五个妾的姓名,我们姑且称之为兰桂梅荷菊。官渡之战的惨败者,泡在兰桂梅荷菊的芬芳里,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他一次次地在女人身上体验着征服者的快感,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呻吟和呼喊中,尽情释放着在男人战争中失利带来的沮丧压抑。

男人常常把女人当作疗伤的药,所以,和成功的男人相比,失败的男人更爱女人。

袁绍在兰桂梅荷菊的温柔乡里夜夜销魂,刘氏却在羡慕嫉妒恨的醋坛里日日神伤。

袁绍给了她名分,却没有给她心。背叛和抛弃她的人是男人,可是和所有泡在醋缸里的女人一样,她把仇恨转移到了女人身上。

其实,袁绍和刘氏还是很有共同语言的。夫妻俩的共同语言就是立袁尚为嗣子。嗣子之位本来应该是长子袁谭的,但是刘氏内心有帅哥情结,年轻而帅气的老三袁尚更受刘氏喜欢。看来做儿子也得长得帅一点。

父母偏爱所有孩子中的某一个,是神也夺不走的天性,但是袁绍和刘氏,不仅仅是父母,还是中国黄河以北的统治者。刘氏固执地认为长得帅必然有才,一次次地在枕边向袁绍吹风:“尚儿太有才了!”天长日久,袁尚有才这个概念就在袁绍的大脑里发芽生根了——本来,袁绍就十分喜欢帅气的袁尚。

两口子总想着找理由立袁尚为嗣子,他们的打算是对三个儿子进行统一考核,然后择优录用为嗣子。人选是早就内定的,那就是袁尚,只不过需要一个忽悠人的程序而已。袁绍宣布了考核方式:

孤欲令四儿各据一州,以观其能。

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外甥高干四人分别驻守治理青州、幽州、冀州、并州。这个考核的玄机就在于本该是嗣子的袁谭偏出一隅,本不该是嗣子的袁尚却镇守大本营冀州,协助父亲统领全盘军政。至于袁熙和高干,则是配角,增加考核人数,彰显程序正义,他们的使命就是让男一号袁尚的形象更加丰满突出。

这场考核本来与袁熙和甄女这小两口无关,但是他们成了牺牲品,两地分居了。甄女留在了邺城,与她在一起的有公婆、小叔子,唯独没有丈夫。

所谓的四世三公之家,是多么的冷酷和死寂啊!袁绍咀嚼着官渡战败的滋味,刘氏与五个妾钩心斗角,袁尚挖空心思上位。在这个没有温情的家庭里,甄女感觉到的只是孤单和凄惶。

作为女人,最让她关注的则是婆婆与兰桂梅荷菊之间的斗法。她就像一个胆怯而好奇的孩子,把眼睛贴在门缝上,小心翼翼但又津津有味地观察着外面的纷争。女人之间相互嫉妒的不堪画面,在她的内心烙下了印痕,以至于不知以后的哪个时刻,这烙印就会在心上突然醒来,让她再一次恐惧。

身为袁家的儿媳,甄女自然熟知南方袁家那场惨烈而无声的女人战争。

南方袁家指的是袁术家。袁术是袁绍的弟弟,兄弟两个一南一北,称霸天下,搞得到处刀光剑影,就连各自后院也是烽火连连。

袁术称帝后,就开始走下坡路,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毫无皇帝的样子。但是有一点,袁术是符合皇帝标准的,那就是广纳妃嫔,见到美女就征用。

一天,袁术登上城墙,往下面一望,开心地笑了起来,因为下面一个国色天香的女子经过。

这个女子没有留下名字,但是其父留下了名字:冯方。史书上称她为“冯氏”。冯氏毫无选择地被袁术笑纳。

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袁术虽然没有皇帝对天下的万千威严,却丝毫不少男人对女人的万千宠爱。和万千薄情男一样,袁术把万千宠爱给予最新发现的女人;和万千红尘女子一样,冯氏总想着袁术心里只有她一个人;和万千怨妇一样,袁术的其他女人也不把自己的失宠归因于自己和男人,而是追责于另外的女人。

也许冯氏真的恋爱了,证据之一就是她发昏了——不是说恋爱中的女人都是发昏的女人吗?有一个事实证明冯氏的确发昏了,那就是她竟然向情敌们请教如何获得袁术的欢心。

情敌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送上门的机会,就给她出“主意”,说她们的男人是个有非凡节操的大英雄,对女人的口味也非同寻常,喜欢忧郁型的女人。情敌们给冯氏提供了“对男人的必杀技”,那就是一看到袁术就做出悲愁的样子,又哭又流泪。

情敌们明明是要冯氏惹袁术生气,但是冯氏这个傻妹子,居然相信了她们的话,一看到袁术,就极力想象为袁术送终的情景,调动悲哀的情绪,梨花带雨地哭个不停。

自从称帝,袁术的苦日子就来了,陷于十面埋伏的境地,各条战线上都兵败如山倒。这时候,袁术想哭都找不到庙门,冯氏这么哭,让袁术得到了一丝安慰:原来这世上还有和我一样的伤心人啊!

然后,他贡献出男人的怀抱,安慰哭哭啼啼的冯氏。冯氏卖力地哭,本来就是为了得到袁术关注,现在目的达到,就破涕为笑,娇躯倒在袁术怀里。

这时,袁术内心涌起自豪感:看,我是一个多么顶用的男人啊!

为了保持这种自豪感,他必须继续爱冯氏。很多时候,男人去爱女人,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强者。这就是女强人往往得不到爱的原因。

冯氏的情敌们傻眼了。本想挖个陷阱让冯氏跳进去,没想到为她搭建了一个平台。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灭了这贱货!

情敌们绞杀了冯氏,然后把她的尸体悬挂在厕所的梁上,伪造自缢而死的现场。

愚蠢的袁术,对同床共枕的女人们制造的阴谋毫无察觉,他以为冯氏天天哭,那当然是自杀了。

可怜的美人儿啊,你走了,还有谁能与我一起为悲哀的生活而流泪呢?袁术以为自己伤心得要死了,下令厚葬冯氏。

那段时间,南方袁家是天下男人和女人都关注的家庭。男人们关注的是袁术称帝,女人们关注的是冯氏之死。

  如果觉得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陈瓷小说全集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