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王觉仁作品兰亭序杀局3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是,那边的人回话说,从昨天盯到现在,魏府各门均没有任何发现,但在东门监视的两个兄弟却失踪了。”
“失踪了?!”李承乾忍不住站了起来,一脸惊讶。
“殿下莫急。”谢绍宗眉头微蹙,示意谢谦出去,然后沉吟了片刻,“看来,埋伏在东门的人定然是有所发现,可惜暴露了行藏,被对方给……”
“那怎么办?”李承乾又气又急,“万一他们被抓了,把你给供出来,那咱们不就麻烦大了?!”
“殿下放心,我手底下的兄弟,骨头还没那么软。”谢绍宗强作镇定,但心里还是浮出了一丝忧惧。
“你就这么有把握?”李承乾眼睛一斜,“我连自己都不一定信得过,你就那么相信你的手下?”
“殿下所虑也不无道理。”谢绍宗迅速思忖了一下,“这样吧,我这就让谦儿护送您回东宫,为防不测,在下即刻安排转移……”
“你们尽快转移吧,不必送我了,安顿之后再给我消息。”李承乾袖子一拂,忙不迭地走了出去。
“恭送殿下。”谢绍宗连忙起身相送,可李承乾连头都没回,紧走几步就从门口消失了。
这个年轻气盛的太子,终究还是缺了一点做大事的沉稳之气,自己把身家性命和一生的志向全都押在他身上,会不会是一个错误?
追随太子这么长时间以来,这还是谢绍宗头一次对他,也是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不过,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便被他强行压下去了。
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就不能再有一丝的犹疑和退缩,不管前面是功成名就的权力巅峰还是身死族灭的万丈深渊,他都只能不顾一切往前闯了!
青龙坊东北隅的五柳巷附近,两个壮汉扶着一个受伤的中年人仓皇奔逃,后面一群持刀的黑衣人紧追不舍。两拨人一前一后在迷宫般的巷子里绕来绕去,一炷香之后,前面逃命的三人蓦然顿住了脚步。
他们逃进了一条死巷。
前面一堵大户人家的高耸山墙彻底挡住了三人的去路。
后面的黑衣人瞬间追至,纷纷用戏谑的目光盯着他们。受伤的中年人惨然一笑,对左右二人道:“二位,咱们为先生尽忠死节的时刻到了!”
“想死?可惜没那么容易!”韦老六狞笑着,从那群黑衣人身后大步走了过来。黑衣人迅速朝两边让开,俯首躬身。
那三人却置若罔闻,相互发出莫逆于心的微笑,然后那中年人突然右手一抖,从袖中滑出了一把匕首,牢牢握在了手中。
韦老六脸色一变,对左右大喊:“都给我上!抓活的!”
十几个黑衣人一拥而上。
可那个中年人的速度还是快过了他们。只见他手上的匕首寒光一闪,唰唰两下,迅速割开了身旁两人的喉咙。鲜血从伤口中喷涌而出。二人栽倒时,脸上竟然出现了如出一辙的笑容,仿佛这致命的一刀是中年人送给他们的一件美好礼物。
中年人最后要挥刀自刎,却已来不及。众黑衣人冲上去制服了他,夺下匕首并把他死死按在了地上。
韦老六松了一口气,走到他面前蹲下,拍了拍他的脸颊,笑道:“兄弟,在五柳巷盯了我们这么长时间,真是辛苦你了。”
中年人冷哼一声:“姓韦的,算你够义气,还来送老子最后一程。”
韦老六哈哈大笑:“别急,我会让你死的,不过不是现在。”
“老子想死就死,可不由你说了算。”中年人说得很笃定,一点都不像是嘴?硬。
韦老六盯着他,忽然意识到什么,飞快出手扼住他的下巴,试图从他嘴里掏出什么东西。然而为时已晚,中年人的口鼻和双耳就在此刻流出了鲜血。最后,气急败坏的韦老六还是从他嘴里掏出了半颗小小的蜡丸。显然,剩下半颗已被他吞进肚?中。
蜡丸里面包裹的是砒霜。
看来他早就把蜡丸含在了嘴里,就是为了在最后时刻不被活捉。
韦老六为自己的后知后觉而大为懊恼。
此时,一个手下慌张来报,说坊里的武候卫已经出动,正迅速朝这边逼近。韦老六狠狠咒骂了几句,随即大手一挥,带着手下撤离了巷子。
半个多时辰后,韦老六赶到位于崇德坊的新宅,沮丧地向王弘义禀报了事情经?过。
王弘义正在布置自己的新书房,闻言忍不住把手里的一卷书掷到了韦老六脸上。韦老六满脸惭悚,当即扑通跪下,连声请罪。王弘义阴着脸,半晌才道:“活口没抓到,别的线索也没发现吗?”
韦老六忙道:“正如先生之前预料的那样,属下可以肯定,他们也是咱天刑盟的人。”
“何以见得?”
“他们自杀之前,说要‘为先生尽忠死节’,听这话的口气,当是本盟之人无?疑。”
王弘义没再说什么,示意他起身。
韦老六这才微微颤抖地爬了起来,却不敢抬头。
“昨天黛丽丝莫名其妙就消失了,你怎么看?”王弘义忽然提起了这个话头。
韦老六迟疑了一下:“这个……属下也很纳闷。”
“除了纳闷,就没别的想法了?”
韦老六想着什么,却欲言又止。
王弘义瞥了他一眼:“有什么话就说。”
韦老六又犹豫半晌,才鼓足勇气道:“属下是有些想法,只是……只是不知当不当说。”
“让你说你就说!”王弘义加重了语气。
“是。属下斗胆认为,除了阿庸之外,黛丽丝在咱们府上恐怕还有内应。”
“我昨晚让你把那八个人埋了,不就是担心这个吗?”
“是的,但是属下怀疑,这个内应并不在那八个之中,而是另有其人。”
王弘义眸光一闪:“有何凭据?”
“今早撤离五柳巷时,属下临走前又在宅子里转了一圈,发现后院的院墙有攀爬的痕迹……”
“昨夜黛丽丝和那些波斯人很可能就是从后院进来的,这有什么奇怪?”王弘义不以为然。
“先生说得对,可问题是,属下在后院发现了两处攀爬痕迹。”
“两处?!”王弘义不禁蹙起了眉头。
“正是。北边的一处有多个脚印,那显然便是黛丽丝他们留下的,可还有一处是在西北角,却只有一个脚印。”
“倘若昨晚那八人中有一个是黛丽丝的内应,这个脚印正是他帮黛丽丝逃走时留下的呢?”
“可昨晚事发后,属下曾到后院仔细观察了一遍,只发现了一处攀爬痕迹,也就是北边有多个脚印的那处;而西北角的那单个脚印,却是今早才发现的。”
“你的意思是说,这个脚印是在那八人被埋之后才留下的?”
“是的,时间应该是今早卯时左右。属下推测,此人定是昨晚救走了黛丽丝,至今早才返回宅子。从那个脚印的痕迹看,应该是从外面翻爬进来时留下的。”
王弘义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眉头拧得更深了:“那依你看,这个内鬼会是谁?”
韦老六目光闪烁了一下:“这个……属下不敢妄加揣测。”
王弘义垂首沉吟:“本府除了阿庸和同一批招进来的那八个人外,其他的下人,都跟了咱们十多年了,会是黛丽丝的内应吗?”
“属下认为不大可能。”
“不是下人,难道还是本舵的弟兄不成?”
“这个就更不可能了。此次跟咱们来长安的兄弟,都是追随先生多年的人,个个忠心耿耿,属下相信他们绝不会是内鬼。”
既不是府里的下人也不是本舵的弟兄,韦老六的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了——他怀疑的对象正是楚离桑!
这是王弘义最不愿意接受的结论,可恰恰也是他自己内心的怀疑。
在昨夜绿袖拒不让苏锦瑟进门时,王弘义就已经生出疑心了,眼下苏锦瑟和韦老六又各自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更是令他再也无法回避。
桑儿,倘若你真是这个内鬼,爹该拿你怎么办?!
王弘义眉头深锁,额角青筋暴起,且不自觉地一跳一跳。
韦老六忍不住偷眼瞄了一下。
他知道,这是先生陷入极度为难和痛苦时才会有的表情。
日暮时分,魏王府。
李泰披着一件厚厚的狐裘披风,站在春暖阁的飞檐之下,遥望着东北方向的太极宫,神情抑郁而忧伤。
自从去年构陷太子失败后,李泰就落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虽然皇帝找了个替罪羊帮他把这件糗事掩盖了,但从此便冷落了他,这半年来再也没召见过他一次,仿佛已经忘了有他这个儿子。
有生以来,李泰头一回品尝到了失宠的况味。
回顾这几年与太子的明争暗斗,李泰有时候会感觉恍惚,好像不择手段争夺储君之位的人是另外一个李泰,而真正的他其实一直在王府的文学馆里和一帮硕学鸿儒研究学问、鉴赏书画,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倘若一生都可以这么过,不也挺好的吗?为何非要拼死拼活去争那个皇位呢?
这些日子,李泰不止一次这么问过自己。经过一番剖析,他发现自己的夺嫡欲望至少有三个来源:首先,当然是自己对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渴望,并且自恃在学识、才干、胸怀等各方面都远远胜过大哥李承乾;其次,是父皇对他的过度宠信,让他产生了有恃无恐的心理,从而催生并强化了他的夺嫡之心;最后,是身边的谋臣如杜楚客、刘洎等人,还有权贵子弟如房遗爱、柴令武等人对他的怂恿和吹捧,让他的野心逐渐膨胀,以致忘乎所以。
想清楚这些事后,李泰忽然生出了一种冲动,很想到东宫跟大哥李承乾开诚布公地谈一次,告诉他自己不想争了,彼此都是一母同胞,没必要为了皇位骨肉相残;然后他再入宫去向父皇忏悔,告诉父皇自己错了,从此再也不对储君之位生出一丝一毫觊觎之心,只愿安心做一个屏藩社稷、侍奉父兄的亲王。
然而,冲动终究也只是冲动而已。
冷静下来后,他便忍不住嘲笑自己——自古以来,有谁能够在你死我活的夺嫡之争中全身而退的?即便你真心实意想放下屠刀,又有谁会相信你真的能立地成佛?某种意义上说,从投胎到帝王家的那一天起,你就已经落入了一个强敌环伺、人人自危的修罗场;从起意夺嫡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迈上了一条成王败寇、至死方休的不归路!可你居然时至今日才想回头,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就这样,李泰绕了一圈,最后又绕回了原地。
他以为已经想明白了许多事情,可到头来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比以前更深的惶惑与茫然之中……
大雪不知何时又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
李泰倚着栏杆,伸手抓住了一片雪花,然后摊开手掌,看着它在掌心里渐渐融化。刹那间,他感觉世间的一切无不像这片雪花——你自以为抓住了它,其实只是抓住了幻影,抓住了虚空。
一个宦官从走廊那头轻手轻脚地走过来,小声禀道:“殿下,刘侍中和杜长史已经在书房候着了。”
李泰一动不动,恍若未闻。许久,他才慢慢转身,迈着沉重的步履走下了春暖?阁。
近来,这两位忠心耿耿的谋臣发觉他有些异样,好几次要来见他,都被他拒绝了。今天,反倒是李泰主动约了他们。因为他知道,自己继续这么沉溺下去也不是办法,不管接下来要不要夺嫡、该怎么夺嫡,他都要回到现实中来,回到命定属于自己的角色中来,面对他无法逃避的一切。
走进书房的时候,李泰重重打了一声喷嚏,正窃窃私语的刘洎和杜楚客慌忙起身相迎。
李泰摆了摆手,径直走到榻上坐下,也不拿眼瞧他们,只是掖了掖自己的狐裘披风,好像书房里熊熊燃烧的炭火还不足以抵御他身上的寒意。
刘洎和杜楚客对视了一眼,都有些忐忑。
杜楚客咳了咳,小心翼翼道:“殿下去春暖阁了?那里地势高,风太大,万一受了风寒可怎么得了……”
“放心吧,我还没那么娇贵。”李泰勉强一笑,“再说了,若真受了风寒岂不是好?我一卧病,上元节就不必张罗着宴请父皇了,这样咱们和父皇两头都省事,东宫更是乐得看我失宠,岂不是皆大欢喜?”
听魏王说出这么消极的话,刘洎和杜楚客的心都止不住地往下沉。
“殿下有所不知,”刘洎赶紧开口,“圣上这段时间只是忙于政务,其实心里还是很惦记你的,我就亲耳听他念叨了你几次。”
刘洎撒了谎,可他不得不这么做。
“刘侍中就别安慰我了。”李泰一脸自嘲之色,“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觉得冷吗?不是春暖阁风大,而是我站在楼阁之上,隔着半座长安城,都能感受到来自太极宫的一股寒意。那是什么寒意你们知道吗?是父皇心里头的寒意。”
说着,李泰又打了下喷嚏,连忙裹紧了身上的披风。
刘洎和杜楚客再度面面相觑。
“殿下,请恕属下说几句不敬的话。”杜楚客终于忍不住了,“自古成大事者,无不在逆境中奋发自强,正所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如今殿下只是暂时遇到了一点挫折,岂能如此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呢?”
如果觉得兰亭序杀局3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王觉仁小说全集:兰亭序杀局3, 兰亭序杀局2, 兰亭序杀局,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