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黄晓阳作品职场二规则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有这么一个年轻人,她每天提前半个小时上班,到办公室后的第一件事,打扫卫生。

  有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办公室的人,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不知道,是因为大家视而不见。

  但是,有一个人知道了。这个人是老板。

  老板为什么会知道这件事?原因很简单,当老板的人,肯定不会按照正常时间上下班。有时候,他是因为事情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赶到办公室,有时候,他甚至是有意让自己的上下班时间不规律。每个月,总有那么一两次,老板到得很早。每次,老板很早到的时候,都看到这个年轻人在打扫卫生。

  如果是别人,看见也就看见了。他是老板,他看后,感受就不同。他之所以提前来,也就是想在别人没有意识到的时间里,观察一下公司的情况。你别看老板平常似乎不太和下面的人接触,其实,公司所有一切,他都用心在看,用心在听,在仔细分析判断。

  一连几个月,老板每次早来,都看到这个人在打扫卫生。

  老板得出一种结论,这个人做事很细致,不讲条件,应该让她去更适合的岗位。于是,把她从业务部门,调到了办公室。

  还有一个例子。

  湖南广电举办第一届金鹰节,眼看开幕式就要开始了,主会场一切准备就绪。这时候,很多人发现了一个小细节没有做到位。主席台上,放了很多易拉罐饮料,为出席活动的嘉宾准备的。可是,由于筹备者思考不仔细,留下了一个细节漏洞,坐在台上的人全都身份特殊,他们若是真想喝饮料,就得拿起易拉罐,仰起脖子喝。面对台下众多来宾以及各媒体的摄像机,领导们如此喝饮料,显得有些太不雅。这个细节,自然能有一个办法解决,即在每一罐上面,放一根吸管。领导人若想喝,拉开罐上那个小环,将吸管插进去喝,较好地保持了形象。

  这确实是一个极小的细节,就算没有这个吸管,主席台上的领导人,也不见得就真的出了洋相,他们完全可以忍一忍,不要动那罐饮料。换句话说,若是能加上吸管,自然再好不过。

  因为是一件小事,若是没有任何人提起,就算主要负责人看到了此事,也许马虎了,事后也不会提起。

  可有人注意并且提到了此事,而且不止一个人。许多人先后跑去找局长,提醒说,局长,应该准备些吸管。

  开幕式即将开始,作为局长,需要处理的事非常之多,哪怕他坐在那里不动,脑子里,也在考虑很多更重要的事,不太可能去处理这样的小事。正因为这件事即使不做,也不会对整个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他也就听听,没有表态。

  正因为找他说这件事的人多,他才感到,这成了一个事。

  这个事不是工作中的重大漏洞,而是很多人的一个工作观念。

  那些人找他,当然不是要他去干这件事,只是想在他面前表现,你看,我多么仔细,这么小的事,都能想到。

  这是干了份外之事吗?是的。但是,他只是将这个份外之事干了一半,就像那个去市场看土豆价格的人,他没有将一件事全部完成。因此,这样的份外之事,不仅不能使他获得加分,相反,还会减分。

  有一个人,一声不吭,骑着自行车,把吸管买了回来。

  没有人知道,他是自己观察到这一个小小的疏忽,然后自己去干的,还是听到有很多人在议论此事,觉得这些人的办事思路和办事方法有问题,或者他原本就有这种习惯,看到的事,自己默默去做。

  不管他是受哪种心理支配,结果是,他做了。于是,他获得了加分。

  这个人,现在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总经理。

  对我讲这个故事的,正是这位局长。至于买吸管的这位老兄得到上市公司总经理的职位,是否与吸管事件有关,我不得而知。简单地推理,不太可能有关,吸管和上市公司总经理之间,距离太大。但又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我猜测,很可能是吸管事件,让局长关注了这个人,认定此人细节做得好,执行到位,也愿意给这个人某些机会。这些机会,既给了此人以锻炼,同时也让领导更进一步更全面地了解了他的思路、能力和作风,让这个人一步一级台阶地走上来,最终走到了上市公司总经理的职位。

  如果是,那么,他所获得的这个加分,就是巨大的。

  民间还有很多与领导提拔有关的传说,这些传说,也都属于这类加分题。

  我就听到过几则传说。

  据说有一次,某位领导到一个地方视察,当地一大堆领导陪同,又是察看,又是介绍,连走边谈。突然,领导提了一个极其特别的问题,问那些陪同的当地领导:“你们这里的经纬度是多少?”

  在场所有领导,全都回答不了。但其中有一个人,级别相对不是那么高,又是学地理的,他准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于是,他获得了领导的大好印象分,不久就被提拔了。

  这事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也无法确证。可份外工作能够获得意外加分,却是事实。

  第六节 细节是极其重要的加分项

  本书一开始,我就引用细节决定成败那句话。但在那句话之前,我还加了一句,心态决定细节。

  什么样的心态?这一整本书,都在谈这个话题,现在,到了书的最后,我还是来谈一谈细节。

  很多时候,心态就是为做好细节准备的,心态对了,细节才能做得好。心态不对,思路就一定会错误,错误的思路,自然不可能产生正确的细节。

  本节,我多讲几个细节故事。

  我在广州生活时,曾有一段时间每天去同一家小店吃早餐。并非这家店的早餐多么的好口味,也并非其他原因,只因为小店的服务员收银的时候,有一个很小的细节打动了我。

  她找零钞的时候,往往拿出所有的零钞,当着食客的面,仔细地翻找。

  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动作,我也曾见过别的服务业收银员拿出一沓零钞翻找的情形,人家翻找的,是最脏的那张钱。女人嘛,既有爱美心理,也受社会宣传的影响,认为钞票上面含有的细菌特别多,越是用得频繁的钞票,所含细菌越多。所以,很多人不愿意过多地经手钞票,一旦拿过钞票,就一定要洗手。以至于一些服务业的收银员,不愿意将那些很脏的钞票留在自己手里。

  这个服务员不同,她所翻找的,不是最脏的那张,而是看上去最新最干净的那张。

  仅仅这么一个细节,让我对这家店,有了一种信任感。

  事实上,与餐饮有关的细节非常之多,只是平常人,很少注意。

  一般的餐厅,通常在每一桌上面摆一束塑料花。普通人以为,这束花是为了美观,一眼望去,每桌的正中竖着一束花,确实比较好看。可实际上,仅这么一个细节,除了美观之外,还有一个大大的实用之处,代表着该桌是否进客以及客人是否买单。服务员通常会在该桌进客之后,将塑料花拿走,代表此桌已经有客。而客人买过单之后,服务员会在第一时间,将塑料花摆上餐台,表明这一桌已经付账了。

  如果没有这么一个细节,餐厅就可能出现混乱。人多的时候,哪个客人买单了,哪个客人没买,很容易被忽视,如果客人已经买了单,服务员不知道,拦着问,客人就会反感,不问,又怕是逃单的。用一束塑料花摆上桌,向所有的服务员表明,此桌客人的餐费已经付清。

  有一次,我和一位搞餐饮业的朋友吃饭,聊起这两件事,那位朋友说,其实,餐饮业的小细节非常之多。他举了一个例子,餐桌上的灯光,是极其讲究的。普通人看不出来,但内行一眼就知道,这家的老板,是不是真懂餐饮,标准就在餐桌上面的灯之中。

  一般来说,讲究一些的餐厅,每一桌上面,都是有灯的。那么,这些灯发出的光,到底应该指向哪里?一般人或许以为,将所有一切照明就好了。事实上并非如此,那些灯光,应该直射桌上的菜品,而不是客人的脸。相对而言,桌上的菜是最亮的,而客人的脸,相对要暗得多。这是因为有些人的吃相可能不雅,若是将灯光聚于其脸,会影响其他人的食欲。将灯光集中于菜品,既显示了餐厅对自己菜品的信心,也将客人的目光引到了焦点之上。

  再讲一个与细节有关的例子。

  前面提到的那位做it营销的朋友,她去应聘it业的时候,有一些极其有趣而且细节讲究的例子。

  我在前面介绍过,她几乎没有从业经验,但是看过很多书,知道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力争将细节做到完美。当她确定自己要进军it业时,第一件事,自然是做了必须的功课,将这个行业一些能够得到并且容易掌握的知识,全部啃了一遍。即使如此,她也清楚,对于一个完全的新人来说,要想进入这个行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她给自己确定的目标,偏偏是中国应用软件界的第一。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目标有点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她却不这样认为。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她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极其认真地设计了自己的求职信。为什么要极其认真地设计求职信?道理很简单,她是一个完全的外行,必须藏拙,把自己不懂的东西藏起来,将自己最优势的一面,告诉别人。

  有关写求职信,是职场新人必须过的第一关,这里面的小技巧非常多,同样,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多,在此不过多介绍。

  计划的第二步,是去进行一次面试实习。

  因为她的目标是中国第一,因此,她选择的实习单位,不是这个第一,也不是第三,而是选择了中国第二。

  听她介绍这一点时,我大为好奇,问她:“一般人肯定是先去第一求职,如果不被录用,再去找第二,接下来便是第三第四,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嘛,第一的要求肯定高,越往下要求就会越低。进入一个较低门槛的公司,有了经验之后,再逐渐往上升。你为什么会反其道而行?”

  她说:“我根本就没有想过去第二,我的目标是第一。如果我直接去第一应试,一旦被淘汰,下一次,就难得有机会了。而我没有丝毫经验,第一次去应考,肯定被淘汰。我选择去第二,自然是要学他们的经验。既然他们是中国最好的两家公司,相信他们考试的一些思路,是一样的。”

  正如她所说,去中国第二的公司考试然后面试,被淘汰了。

  到底怎样被淘汰的?她不知道。回去之后,她就开始总结,研究人家的特点,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其中,她提到了一个细节。她说:“我总结经验的时候,发现自己做错了很多事,其中极其关键的一件事,我没有向面试官要名片。”

  听到这句话时,我没有在意。接下来,她介绍到第二家公司面试。正是那家中国第一的公司,这才是她真正的战斗。

  第一轮笔试,她通过了。第二轮,由未来的主管面试,她同样通过了。第三轮,由主管、人力资源总监和一位副总经理共同面试。副总经理很有经验,看过她的简历之后说:“你的简历做得很好,但是,我有一个疑问,你上面没有提到从业经验。”

  她坦率地说,“没有提到,是因为我没有。但我认为这并不重要。经验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只要你们给我机会,我相信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获得这样的经验。”

  她面试时的对答,我们不需要细谈。因为有第一次面试经验,她极其仔细地列出了这次面试时,面试官可能提出的问题,并且设定了自己的回答。结果并没有出乎她的预料,所有问题,全在她的预案之中。因此,她能顺利通过这次面试,不说百分之百的把握,至少也有八九成的把握。

  值得一提的是,面试结束,她总结在全国第二的公司面试时的经验,向对方提出要名片。

  这是一个开始被我忽视的细节,现在她第二次提起,我注意到了。我问她:“你为什么要名片?”

  她说,“第一次应聘时,没有要名片,我后悔了好长时间。第二次应聘结束,我第一时间向他们提出请求,要他们的联系方式。”

  随后,她向我解释,第一次应聘,尽管她做足了各种准备,事后检讨,还是有很多准备不足,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向主考官要名片。她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这次应聘会被录取,所以,最终的结果,不会令她意外。只是,她如果要了名片,就可以和主考官打电话,真诚地感谢他们曾经对自己关注,然后虚心地向他们求教,认为自己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足,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

  她说这番话的时候,我立即想到,她真向对方要名片,可能遇到难题。但是,毕竟人家十分真诚,主考官似乎也不好意思完全拒绝,给她名片的可能,比不给的可能更大。换一句话说,招聘公司的相关联系方式是公开的,要招聘公司的联系方式,和要主考官的联系方式,区别并不大,主考官给名片的可能更大一些,再加上个人的真诚,很可能打动主考官。

  我本人也多次主持招聘,我在想,假若有一个人,在被我淘汰之后,仍然打电话给我,问我淘汰他的理由,我并不会拒绝。他如果用恰当的方式,弥补了我当初认定的不足,我很可能再给他一次机会。毕竟,要遇到一个职场有心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后很耐心很谦虚地求教,这是职场有心人的衡量标准之一。可惜的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人,所以,我也就没有实践的机会。

  我的这位朋友,是一个极其有心的人,可就算一个有心人,在完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她也不可能完全做对。事后,她想找面试官请教,可因为没有对方的联系方式,此事无法进行。她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自己哪些做得是对的,哪些做得是错的,然后在应聘中国第一的那家公司时,予以改进。

  她告诉我,除了总结第一次存在的问题之外,她向主考官要名片,还有两重意义。第一,如果这次面试被淘汰,她一定要给三位主考官逐一打电话。向他们请教,自己到底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需要怎样改进。

  显然,她并没有从业经验,即使她极其努力地做了这件事,仍然不敢有十足的把握被中国第一的公司录用。因此,她不得不做第二手准备,去中国第三的公司应聘。如果她一定要第三次应聘的话,这三位主考官的意见,对她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此外,她还有一重意思,这种意思,让我感到,她做事,真的是深思熟虑,想得比别人深远得多。

  她说,她要名片,还考虑到,如果自己被录用了,她有了这个名片,就会在第一时间给三位主考官打电话,表示感谢。

  三位主考官只是在从事他们的工作,对于她这么一个人,是否有印象,有多深的印象?她无法评估。但是,她一旦进入这家公司,这三个人,就是她的顶头上司。她打过电话之后,相信这三个人,对她的印象,会大为改观。这也为她以后在公司的工作环境,创造了条件。

  她说过这话后,我简直想拍案叫绝。这么一个有心人,如果这家公司不招她,那不是她的损失,而是这家公司的损失,而是那三位主考官有眼无珠。

  无论是招人者,还是企业的高层领导,不就是希望发现这样的人吗?这样的人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你竟然没有发现,只能说明你不合格吧。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或许希望一个结尾。结尾丝毫不出人意料。公司招了她这么一个毫无经验的新人,而且,仅仅半年之后,她就当了主管,带了一个团队。此时,她在这个行业,已经小有名气,那家排名第二的公司主动找她来了,提出很高的条件,要挖她走。

  第二来挖她,是她向我讲上面那个故事之后的事。我问她,你怎么考虑?她说,我不考虑。我说,如果他们给你的条件比现在高,可以考虑吧。她说,那我也不考虑。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他们是第二,我现在的公司是第一。

  我这时问了一个很八卦的问题。我问:他们知道你曾经是被他们淘汰的吗?

  她摆了摆头,说,我没有问,应该不知道。

  我以为,她会在这家中国第一的公司干很久,可是,没多久,她告诉我,她跳槽了。

  她去了另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不是中国第二,而是世界第一。

  她去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司,而且,还不是平级调动,而是当了区域经理,年薪由三十万升到了五十万。

  去那家公司的第一件事,她换车了。

  车是另一个与细节有关的故事。有机会,我希望用小说的方式,把她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相信比这本书更加精彩。因此,这个故事,我也就讲到这里,其他相关细节,不得不略过,也算是提前预告了。

  接下来,我再讲一个与细节有关的故事,一个与我的《二号首长》有关的故事。

  2013年春节过后,因为宣传我的新书《爱情万岁》,我去了一趟北京。我的朋友为我组织了一次聚会,参加这次活动的,主要是一些企业界的朋友,也有一位政界的朋友,是北京某部门的一位处长。

  大家坐上酒桌之后,话题自然就进入二号首长。当时有一个朋友说,我觉得很不理解,你写的唐小舟,每一件事都想得那么仔细,那么具体,秘书真是这样吗?世上有这样的人吗?他们这样干事,不累吗?

  这话一出,立即引起了那些企业界朋友的共鸣,他们纷纷表示,这是不可以理解的。

  我不得不说,非常抱歉,我不知道省委书记秘书是怎么工作的,对此,我确实无法了解。我虽然认识几个秘书,都是更低级别领导的秘书,够不上省这一级。我之所以写出唐小舟这么一个人物,关键在于我的认知。我认为,干得最好的人,就是将很多细节想得极其周到的人,不仅是当领导秘书,干任何工作都是如此。可以说,这是我的一种合理想象。

  听我这样说,那些人更加认定,我所写的唐小舟,离现实生活太远,现实中的首长秘书,绝对不可能像唐小舟那样思考,像唐小舟那样工作。

  我在一旁听了,也有些诚惶诚恐。我写唐小舟那样生活,那样工作,是我根据其工作性质以及职场规律,进行的推理。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首长秘书,就应该是那样工作的,加上目前的社会现实,他可能会遭遇一些特殊的社会事件,因此,在某些人看来,他的经历,比别人更丰富一些。

  没料到,我身的那位处长朋友发话了,他说,是真的,非常真实。

  接下来,他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他在从事现任的处长工作之前,是某位部长的秘书。他是这位部长的最后一位秘书,此后,部长就退休了。他接任的时候,前任秘书另有任用,正准备走马上任,所以,他和前任秘书仅仅见了一面,前秘书只是向他交待了一些工作上要注意的事情,没有给他讲任何细节。

  那时,他也没有想太多,觉得秘书嘛,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领导没有叫干的,我不干就是了。

  第一天上班,首长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对他说,明天,我有一个接待活动,在什么地方,时间是几点到几点,你跟我一起去。

  在他看来,这不是一个什么重要的事。对于首长来说,这个接见可能异常重要,可他是秘书,首长叫他跟着一起去,他跟着就是了。到时候,随时听从首长安排,首长叫做什么就做什么。除此之外,他实在想不起自己还需要准备什么。

  正是抱着这种心理,他走回了自己的新办公室,刚刚坐下,来了一个人,是首长的司机。

  司机说,韩哥,我们是不是现在到某地方去一趟?

  他所说的某地方,恰恰是首长第二天接见的地方。

  听了这话,他猛一愣,暗想,有这个必要吗?可是,自己毕竟才第一天当秘书,这位司机,却已经跟了首长好几年,他的经验应该是极其丰富了。尽管对司机的提议不认同,他也没有表示反对。

  于是,他们俩一起去了第二天首长活动的地方。

  司机将车停下,跨下车来,指着地上的某个地方对他说:“韩哥,明天来之后,我会把车停在这里。车门开的时候,首长下车,第一脚,应该是踏在这里。你替首长开门,应该站在这里。”

  这位朋友有些不以为然。会见的地方是一家酒店,属于公共场所,这门前,还不知会停些什么车,你想把车停在这里,就能停在这里?即使如此,他还是认真听了。

  接着,司机说,“韩哥,首长下车后,我估计,对方会有人站在门口迎接,迎接的人,应该站在那个地方。”接下来,他们两人,一人站在首长将可能站的地方,另一人站在迎接者可能站的地方,同时向对方迈步,并且数着步子。最后确定,首长和此人面前并且握手,应该在这个地方。当首长迎向对方的时候,你应该走在首长的什么位置。首长和对方握手时,你应该站在哪里。每一个细节,都由司机设计好了。

  这一次,他有点震惊了。一个司机,你把车开好就成了,还要考虑对方有没有人迎接,需要跨出几步,才能和首长握手,这也太细了吧。这种细致,恐怕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长时间从事这类工作,总结出的经验。正因为有这种经验,才避免了工作时出错。

  如果觉得职场二规则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黄晓阳小说全集职场二规则决战江湖二号首长2二号首长3官劫幕僚爱情万岁阳谋高手高手过招二号首长,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