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于勇作品纪检干部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刘区长见宋书记想听,就直率地说:"下面的说法不少,我也不好评价.但是就我对宛丰鑫的了解,想说说我的看法,请宋书记斟酌.宛丰鑫这个人工作上当然不能说是一无是处,可是毛病也有一些." 他停住话头看看宋书记的反映.

宋世博专注地看看他,面无表情地说:"你继续说.""下面对他挪用建农贸市场摊位出租费几万元的事有反映,收取的摊位费也不清楚,他分管这一块工作也很乱.我认为在他被提拔之前,应把这些事搞清楚,也有必要让他向市委说清楚."宋世博淡淡地说:"这个事你可以直接向市纪委反映."刘区长说:"我还没想过向纪委反映,那样对他不利.我想他把账的问题说清楚,把钱交到账上就算了."宋书记又问:"对他还有什么反映?听说他还有混女人的毛病?""这事也有,可是现在混女人也不算什么奇怪事,连纪委都不过问了.只是他过于不注意,有个三陪小姐大白天敢到他办公室里去胡来,搞得区委名声很不好,为这事我和他谈,他还和我吵起来,唉!"宋书记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了:"你是区长,区委副书记,你们党委有监督权,这事你要管.回去和你们书记商量一下,你们内部解决不了,要你们党委干什么?"刘区长说:"市委可能对这些情况不了解,我提一下,避免他以后捅篓子."宋世博哼了一声:"送人情的事你们全干了,麻烦事就推给了我,你们不向组织部、纪委反映,是你们的问题."刘区长见宋书记不高兴了又解释:"他是市管干部,市委出面更合适一些."宋书记批评道:"既然这样你就不要管这些事了,把你份内的事干好.干部问题市委和组织部自有考虑,你不要再煽动一些人四处写告状信了,有什么意思?工作上为什么不下功夫?你告我我告你,互相挖墙角,没有干正事的样子."他感觉到刘区长反映的情况与他看到的对宛丰鑫的检举信内容有点相像,他便怀疑刘区长参与了此事.

刘区长更是一头雾水,不知对宋书记怀疑自己从何说起,他还想辩解,不想给宋书记留下个坏印象:"宋书记您误会了,我并没有告过谁的状."宋书记却莫名其妙地发了火,生气地说:"此地无银三百两!作风太坏!" 他突然一指门:"我就见不得你这种不光明正大的人,出去!"官大一级真是压死人,刘区长没敢再分辨,灰溜溜地走了.

几天后市委组织部任职文件发下来了,任命宛丰鑫为市建设局局长.

宛丰鑫在这春风扑面的蓝天下,志得意满地走出下泉区委办公楼,挺直了胸脯面对林立的高楼,一米六十多的小个子忽然显得长高了,发觉自己伟岸了.他昂起抹得油光闪闪的头,雄赳赳地到新单位上任去了.

省纪委信访室胡主任给地区纪委周书记打来电话,没有寒喧直奔主题:"周书记,你们关于田泉市委书记宋世博的问题的报告我们已收到了,领导也看过了.省纪委信访但是报告上的情况你们称是根据地委的调查意见,这意思是说你们并没有亲自对宋世博失踪的情况进行调查?"周书记犹豫了一下说:"是的,经过我们与地委主要领导的研究,地委的意见认为现在的情况较复杂,对宋世博的问题已经有了结论,再深究下去不利于工作,不利于对干部的爱护.我认为既然地委有了结论,就比我们的意见更具权威性,我们也就认可了地委的意见.我们毕竟是在地委领导下工作,我也要服从地委的各项决定,照顾到全局利益."胡主任又追问:"那么地委的意见是根据什么形成的?是派人调查了解了吗?"周书记毕竟还是个老实人,对上级不敢隐瞒实情:"这个我不大清楚,大概与宋世博本人谈过话,我没听说派人调查."胡主任口气正重地说:"省纪委领导的意见是,地委可以有地委的意见,但作为纪委必须对这个问题形成自己的有确凿根据的意见.对宋世博失踪三天的去向要认真查清,有根有据地下结论,不能把这件事当成无所谓的小事.一个主要领导突然失踪三天,这一段时间干了什么?不能轻描淡写地了结.这件事下面群众越级反映很多,你们要认真对待.江西省有个副省长叫胡长青,他的严重受贿等*问题就是从他神秘失踪去外地会情妇的问题中查出来的.你们对小事同样不能吊以轻心.要对组织负责,对个人负责."周书记问:"省纪委的意思是要我们必须派人查吗?""省纪委领导的意见是很明确的,必须查清楚,把情况报省纪委,对领导干部的个人问题不能当小事看."周书记很为难:"胡主任,省纪委的批件来后我与地委何书记交换过意见,他的意见是现在田泉市存在企业转制,职工下岗,加快基础建设发展等一大堆问题,多方面的矛盾较突出,市委书记现在正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宋世博同志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本质很好,问题并不多.由于在处理复杂矛盾中与一些人产生了一些个人恩怨,要把矛头对准他的人也不少,在这种情况下对问题不能简单对待,一下弄不好会影响工作,阻碍改革和发展,影响安定大局,那时我们就成了众矢之的."胡主任笑了:"周书记,这种大帽子不少人给我们扣对,不少人甚至我们党内的一些领导就是用这样的帽子阻挠我们反*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步子.但事实证明,好多用这种帽子当挡箭牌作护身符的人都被查出了严重问题.领导要求我们放下这种思想对我们工作的束缚,排除各种形式和意图的干扰.事实上并不是因为我们查处了*分子而干扰了改革和发展,恰恰是我们对*分子的软弱姑息甚至迁就,造成了社会矛盾上升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使人民群众对我们失去信任,甚至骂我们官官相护.这是省纪委主要领导的意见,我只概括地传达,具体内容很快有文件给你们发下去,这个意见你们可以向地委何书记转达,让地委引起高度重视."周书记知道上级的意见是顶不住了:"好,我向何书记转达省纪委的意见."胡主任又提醒说:"从我们目前得到的反映分析,宋世博的失踪很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周书记关切地问:"省纪委掌握更详细的情况吗?""有关情况会转给你们的.你们的工作情况也要及时报告省纪委,必要时我们会进行协调.我们知道你们的工作也很困难,我们理解你们,但要排除万难坚持下去."周书记听到同情的话也顺势诉苦:"省纪委领导的指示我坚决执行,但是为了工作顺利,最好由省纪委领导直接向地委何书记作个指示,否则,我在人家领导下,人家坚决不同意查,我的工作也非常难作.我两头为难呐."周书记的确为难,有人说他不适宜当纪委书记,地委选错了人,也有一定的道理.中国几千年的中庸思想及和为贵的思想在他身上和工作中时常有所体现.他有时在夹缝中求生存,伸出双手双脚来摆平衡,力求作到对上能交差对下谁也不得罪,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有人说正是这个特点,当年地委书记才选中他当纪委书记,也算是认人得当用人有道.也有人对他却很讨厌,背后骂他占着茅坑不拉屎,只为当官不想干事,扛枪不打仗当猫不抓鼠.说他这个纪委书记不抓*分子,客观上保护了*分子.这些他听到了也不在乎,他有一个老主意:得过且过少得罪人,干出成绩是党的,得罪了人是自己的.纪委工作的成绩越大就意味着处理的人越多,得罪的人也就越多,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朋友越来越少.他记着墨子所说的:"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的道理.自己迟早也要回归百姓,给自己留条后路吧,所以他的工作重点就放在耍花架子上.胡主任给他打过电话后,他并没有向地委何书记汇报,把这件事又拖下来了.按他的经验只应诺不办事,一拖再拖是对付难题的最有效的办法.

直拖到有一天地委何书记给他打来电话:"老周,省纪委给我来过电话,要求我们对宋世博的事还要查清,上报省纪委.你抓紧安排一下吧,我看不查一下省纪委也不放过我."这就是周书记用拖延来摆平衡的妙方.何书记让查,这就怪不得我无礼了.他心中窃喜,省纪委对何书记施加压力,实际上就是给纪委撑腰,为他排除阻力,自然也为他将来在地区常委会上说话的份量增加砝码,这就成了他的无形资本,有利于他和何书记讨价还价.他还装做得到支持似的高兴地说:"我们已经安排好了,一直没敢行动,就等何书记指示才能行动." 这么说显得对上级很尊重而且服从.

何书记说:"你们抓紧办吧,有关文件先拿给我看一下,省纪委对这事很重视,你们也重视起来.但是,调查上来的情况要向我汇报后再决定哪先情况向省纪委汇报.我有几点意见你记一下,一是保护干部为主,调查工作不扩散要严守秘密.二是抓大事放小事,不要纠缠细枝末节.三是速办速决不要拖泥带水."周书记记下这三条,觉得何书记毕竟有手腕,高瞻远瞩,对问题虽然不亲自插手,但原则上这几条就把握和决定了调查工作的走向.根据这三条原则搞出的结果,*不离十都在何书记划定的框框里,一般人操作出不了大问题.

周书记拖的战术有了效果,他从被动变为主动.在这种情况下再查宋世博,何书记也无可埋怨了.自己对省纪委对地委也好交差,这种借力和迂回的办法也使他的工作变得顺畅多了.对于一直不重视纪委工作的何书记也起到了促动的作用,甚至形成了无形的威胁.

周书记找来分管检查工作的副书记石成和检查室主任李庆交待工作.他把省纪委信访室转来的材料放在他们面前说:"新任务,地委何书记已经批准了,查宋世博失踪的问题.省纪委领导也几次催促我们."李庆翻了一会儿材料问:"怎么没有立案审批手续?"石成明白一切,说:"没有立过案,只让作初步了解对不对?"李庆还较真:"了解也要有手续呀,查市委书记,按咱们地区规定也要地委书记签字."周书记说:"何书记已口头同意了,这是个特殊情况,先查清失踪原因以后再讨论立案问题."李庆笑了:"不按规矩办,八成又是应付上级吧?"石成说:"不可能,省纪委已明令查清问题上报情况,这架势可不是让咱应付."李庆嘟哝着:"我看着怎么也有点像走形式交差."周书记不爱听,反驳说:"省纪委的令,走形式能交差吗?"李庆说:"宋世博是何书记的红人,我就怕查了一半又不让查了,这种事我可没少干.领导们开始都是板着脸让查,一查到底,决心很大.一但查出了问题,又不让查了.处理不了,不了了之,这叫什么事?怪不得大家有怨气不想查案子."他借机发牢骚.

周书记听了很不高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让你怎么干你就怎么干,不想干辞职,哪来这么多的废话?"见周书记不高兴了,石成拿了材料拉了李庆回到自己办公室.李庆心里不服气:"领导也不能无原则地办事,外界都骂我们是包庇*分子的纪委,是豆腐草包纪委.天大的事到了我们手里三查两查没事了,*分子开始还胆战心惊,查完了反而理直气壮成了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四处吹嘘纪委还给了他们清白,纪委经过查证证明他们是好干部,绝无*问题.我听了都脸红,老百姓都骂我们有的人吃里扒外.我认为这个工作要干就干真的,别搞虚架子哄骗老百姓."石成也不爱听了:"你这牢骚是针对我的还是针对周书记?"李庆笑了:"你别多心,我是言大家不敢言,绝无对谁之意.可是石书记,你给我交个底,这次是真查还是假查?这些年真真假假把我都弄怕了."石成说:"我历来的原则是,对每一个案子都要真查,不能搞假的.至于处理不了也不是你我能决定的,你不用担心,今天不处理明天不处理,他能天天不处理?一个不处理两个不处理,他能每个都不处理吗?不处理是条件不成熟,物极必反,这种状况不会长久下去的."李庆说:"照你这么说,我可要动真的了."

石成坚决地说:"那当然,要细查,要有说服力,这可是向省纪委交差."李庆嘿嘿一笑:"以前向省纪委汇报的假东西也不是没有,不是也过关了吗?咱们周书记骗上瞒下可是有经验.""不许背后说领导的坏话,这一回不许有假,我是分管副书记,我不允许."李庆又问:"如果何书记让作假怎么办?"

"你马上告诉我,这事让我负责就得听我的,我向上级负责.咱们纪委这个不光彩的局面到了该扭转的时候了.我想从这个案子入手,办一件让老百姓鼓掌的事."李庆叹了口气:"石书记,你的性格和勇气我历来敬佩,可是这个案子不是个好啃的骨头,弄不好把自己也垫进去了还有苦难言.干咱这工作的不但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比人家少半个心眼就让人家涮了."石成笑了:"你话里有话,你听到什么了?"

李庆狡猾地一笑:"石书记,你可比我鬼多了,你没听到?我听说宋世博牵涉到一宗卖官问题中了,被人要挟,不知与失踪有无关系."石成说:"你真猾头,你什么都知道却攥着拳头让我猜.你就结合这个问题查,看看这两件事有没有联系.宋世博这个人受贿卖官已经吵得沸沸扬扬,一直得到上面人的保护.周书记一直压着不查,这回省纪委干予了,是个好兆头,要认真把这事挖一挖."李庆却摇头:"周书记不会同意,一但查出大问题,他肯定不让查下去,他才不会惹地委何书记不高兴呢."石成同意地点点头:"不过,这些你不要管,你只管查下去,周书记的工作我去作."李庆看石成的态度很坚决,说:"好,你有决心,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地区纪委检查室主任李庆带领一组办案人员进驻了田泉市.他们对外公开的工作内容是进行党风党纪教育调研,这样作是为了落实地委何书记的指示:保护干部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李庆的第一个谈话对象是市委书记宋世博.

宋世博的办公室设置得很豪华,宽大的红木老板桌价值数万元,纯毛地毯上绣着硕大的牡丹图,欧式牛皮沙发,六十多英寸的背投彩电.红木书柜里摆满了各种理论典集和国家领导人的文集,并点缀着一些水晶和玉雕饰物,看得出办公室的主人通过特殊的设置显示着不同凡响的身份.办公室的两头有两道门,一道门通往卧室,里面卧具一应具全香气扑鼻.另一道门通向洗浴卫生间.宋世博刚洗过头,拖着拖鞋梳着油光的头发走出来,舒服地坐在按摩椅上.桌子上的内线电话响了,秘书告诉他地区纪委一行人要见他.他沉吟了一会儿才说:"让他们等一会儿."他又慢条斯理地走到落地穿衣镜前,对着镜子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转身从镜子里照照后脑勺的头发.地区纪委要派人来的事他早已知道,是地委何书记通知他的,并告诫他不要有情绪,要配合好纪委的工作.从何书记对他的关心和爱护的程度看,他猜到地区纪委对他的事不过是走过场而已,他压根没把地区纪委一行人放在眼里.他整理好了自己又坐在沙发椅上,把几份文件放在面前摊开来,拿出一支笔夹在指间,然后才通知秘书让地区纪委的同志进来.

李庆一行三人走进办公室,宋世博故作姿态地表现出十分的热情,起身殷勤地与每一位同志握手,又招呼秘书上烟上茶.秘书从茶几上拿起一盒硬盒中华香烟递给李庆,宋世博忙从抽屉里拿出一盒软盒中华烟:"抽这个,这个好."李庆说:"一样,这个也是中华."

宋世博说:"不一样,还是软盒的好."

李庆笑笑说:"好,那就抽软盒的,一支三块多钱呐."宋世博知道地区纪委的来意,他有思想准备,心里也比较坦然.当领导的虽然显赫于万宋世博知道地区纪委的来意,他有思想准备,心里也比较坦然.当领导的虽然显赫于万人之上,但他的对象是老百姓,他是管理者,对财大气粗颐指气使的阔老板也是如此,他们虽然腰缠万贯,却也要靠向领导者点头哈腰乞行方便和照顾来赚钱.但领导者手中的权力也不是至高无上的,而在一定情况下是有限的,他们最触头的一个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另一个就是对他们的权力和行为行使监督权的纪委机关.一些领导经常直言不讳地告诫自己的下属:要防火防盗防纪检.宋世博同样遵循这条训律.

大自然的法则是一物降一物,党内规则也是如此.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任何人的行为以及任何权力都是受到监督和制约的.厂长管工人,警察管罪犯,村长管村民等等.有人不解地问:"当官的老管别人,他们由谁来管?尤其是以权干了坏事的官谁来管?" 这一点老百姓不太懂.宋世博却很明白,纪委干部就是管不守纪律和规则或干了坏事的官的.这些貌似平淡谈吐严谨的纪委干部可不是好打交通的人,如果他们上门,一些领导干部心里不由自主地会打起鼓来.尤如良民不愿和警察打交道一样,当官的大多不愿与纪委干部打交道,就好象沾了什么说不明的事似的.宋世博也听人告诫过,在纪检干部面前可别摆官架子,这些管官的人其工作性质就好比党内警察,他们很少买当官人的账.说心里话,他对这些什么都要管的人从心眼里讨厌,老觉得这些人心术不正,整天盯着别人的毛病,时时想整人,他们最大的成绩和喜悦就是又整倒了几个官.有些贪官背后对纪检干部恨之入骨地骂:"共产党养这些人干什么?不干好事白吃饭,你干工作他就来挑毛病,这个不符合人民利益,那个不符合党的政策.哼!你们懂什么?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不是靠我们这些基层勤勤恳恳的官员管理着吗?"这年月当官的受累不讨好.工人下岗没饭吃是当官的责任,社会不稳定找当官的,税收上不来找当官的,市政建设搞不好找当官的,连一些部门变相多收点钱给自己开工资,也找你当官的负责,真把当官的搞得焦头烂额.有的当官的整天还提心吊胆,穿一身几千元的西服也有人举报你受贿了,接受点礼品人家说你不廉洁了,审批项目宽一点人家说你收了回扣,家属花钱手脚大一些人家说你收入与支出不正常了,多少人的眼睛盯着你,唉!官当到这份上真窝囊!宋世博心里虽厌烦脸上还得赔着笑脸.他对人难得有笑脸的,还要言不由衷地说着拍上级部门马屁的话:"你们辛苦了,远道而来我这里的条件也不太好,多担待.有不周之处你们就直接对我说,吃饭的事市委安排,你们是上级领导,我们一定照顾好."李庆微笑着点头表示感谢.双方客气话过后,他把话切入正题:"我们这次来是按照地区纪委领导的指示,对你外出几天的事情作个了解,希望你能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宋世博叹口气说:"那件事我早已向地委说清楚了,怎么还要你们来查呢?" 他苦苦一笑显得无可奈何.

李庆解释说:"这是地区纪委的意见,也是地委的意见,同时也是省纪委交办的.虽然你口头向地委说明了情况,但我们本着对上级对你本人负责的精神,有必要按规定的程序,对一些问题作正规的调查和记录."宋世博说:"组织决定我服从,但希望你们能保密,这对我肯定要有一些负面影响的.我还要在这里工作,这一点请你们理解.对地委和纪委的关心我深表感谢,我也会积极支持配合你们的工作.""感谢宋书记的理解.那么咱们就谈正事,请你把你失踪三天的详细经过、去向及有关情况给我们详细谈一下,每一个细节都不要露掉."李庆说完打开了笔记本.

于是宋世博把他早已编好的故事结合自己的功绩向检查组人员们娓娓道来,像汇报工作又像自我表功.一个上午没有谈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

检查组又找来宋世博的司机小赵了解情况.小赵很谨慎,一句话也不多说,问一句答一句,生怕说错一句话:"我当时真的什么也不知道,宋书记让我等着,我就等着,哪也不敢去从上午一直等到下午,连午饭也没吃.""几个小时宋书记没有出来,你没有起一点疑心吗?""宋书记经常与客商、领导在一起几个小时,有时给我打手机让我找个地方休息吃点饭,有时他忙得忘了,几个小时也不管我,我也不敢走开.""当时你认为宋书记是失踪了吗?"

"没有,我压根不认为宋书记失踪了."

调查组又向宋世博的秘书了解情况:"你当时看到的皮鞋是宋书记的皮鞋吗?"秘书紧张的说:"那只皮鞋根本不是宋书记的,我经常给宋书记擦皮鞋,一眼就看出来了.""当时你不是认出是宋书记的皮鞋吗?"

秘书一口否认:"没有,我当时就说不是宋书记的."调查组又到风华宾馆去找当时看见宋书记被绑架的那个保安员.宾馆经理说,因为这个保安员当时并没有看清楚到底是谁被绑架了,却妄言市委宋书记被绑架了,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使社会上对风华宾馆非议很多,宾馆只好把这个保安员辞掉了,这个人现在已去向不明,找不到了.一无所获的李庆苦苦一笑.

李庆解释说:"这是地区纪委的意见,也是地委的意见,同时也是省纪委交办的.虽然你口头向地委说明了情况,但我们本着对上级对你本人负责的精神,有必要按规定的程序,对一些问题作正规的调查和记录."宋世博说:"组织决定我服从,但希望你们能保密,这对我肯定要有一些负面影响的.我还要在这里工作,这一点请你们理解.对地委和纪委的关心我深表感谢,我也会积极支持配合你们的工作.""感谢宋书记的理解.那么咱们就谈正事,请你把你失踪三天的详细经过、去向及有关情况给我们详细谈一下,每一个细节都不要露掉."李庆说完打开了笔记本.

于是宋世博把他早已编好的故事结合自己的功绩向检查组人员们娓娓道来,像汇报工作又像自我表功.一个上午没有谈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

检查组又找来宋世博的司机小赵了解情况.小赵很谨慎,一句话也不多说,问一句答一句,生怕说错一句话:"我当时真的什么也不知道,宋书记让我等着,我就等着,哪也不敢去从上午一直等到下午,连午饭也没吃.""几个小时宋书记没有出来,你没有起一点疑心吗?""宋书记经常与客商、领导在一起几个小时,有时给我打手机让我找个地方休息吃点饭,有时他忙得忘了,几个小时也不管我,我也不敢走开.""当时你认为宋书记是失踪了吗?"

"没有,我压根不认为宋书记失踪了."

调查组又向宋世博的秘书了解情况:"你当时看到的皮鞋是宋书记的皮鞋吗?"秘书紧张的说:"那只皮鞋根本不是宋书记的,我经常给宋书记擦皮鞋,一眼就看出来了.""当时你不是认出是宋书记的皮鞋吗?"

秘书一口否认:"没有,我当时就说不是宋书记的."调查组又到风华宾馆去找当时看见宋书记被绑架的那个保安员.宾馆经理说,因为这个保安员当时并没有看清楚到底是谁被绑架了,却妄言市委宋书记被绑架了,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使社会上对风华宾馆非议很多,宾馆只好把这个保安员辞掉了,这个人现在已去向不明,找不到了.一无所获的李庆苦苦一笑.

调查组又来到市公安局查阅当时的有关调查材料和与当事人的谈话记录.但已没有任何材料,公安局冯局长解释说:当时闹了一个大误会,宋书记回来后非常生气,亲自来公安局把他大骂一顿.既然是个误会,材料留着也没用,当时都扔进锅炉销毁了.当然这也是宋书记的意见.

李庆问:"当时你们也认定宋书记确实被绑架了吗?"冯局长说:"是的,说来也怪,当时鬼使神差,各种证据都证实可能出了大事.保安员说看见宋书记被人拉到一辆黑色奥迪车里,又在现场发现了一只高档皮鞋,经宋书记妻子辨认就是宋书记的皮鞋,非常巧合,我们就是根据这些相关联的线索初步认定宋书记出事了.可是谁能想到这些看上去那么不可置疑的线索,竟然全是错的.保安员看错了人,宋书记的妻子认错了皮鞋,宋书记三天后又回来了.这就证明我们每个环节都搞错了,这个案子就办错了.唉!错得不可思议.我向市委作了检查,反正我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 他边说边苦笑地摇头.

外围了解没有找到更有价值的线索.李庆又认真地研究了与宋世博的谈话记录.宋世博谈到,那天他去看望巴镇市铜业有限公司的张老总,并和他一起乘车去了山西,由张老总牵线介绍联系引进外资的项目.他们查阅了风华宾馆的住宿登记,发现这位铜业有限公司的老总的确在三月十五日入住过,十七日就退房离开了.而宋世博失踪是发生在三月十八日,这是为什么?宋世博所说见张老总的事存在,但时间相差一天,莫非这位张老总十七日离开后第二天又入住风华宾馆?只有十八日又入住宾馆,才能与宋世博说的话相吻合.但是宾馆为什么没有登记?也没有人证实?

调查组趋车前往巴镇市要见这位张总.汽车走出了一百多里地,司机警惕地说:"咱们后面跟着一辆汽车,好象跟了咱们一路了,他也不超车,与咱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大家都警惕起来:"会不会有人跟踪咱们?"

李庆从反光镜里注意了好久说:"放慢速度,让他先过去."后面的黑色桑塔那汽车也放慢了速度,并不想超过去.李庆让车停下来,后面的汽车也放慢了速度,犹豫了一会儿汽车加快了速度开了过去.李庆忙记下车号,车又开动了,跟在那辆汽车后面观察,前面的车速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与他们保持着一华里的距离,相互能看见又看不太清楚.

前面有一条旧公路,李庆让汽车离开国道拐上旧公路,开进一个小村子,穿过村庄钻进村边的一片树林,他们把汽车隐藏在树林深处,大家下了车走到旧公路边上向来路方向张望.不多久,那辆黑色桑塔那汽车果然飞速地追来,车后卷起一片尘土沿着旧公路追去.李庆望着远去的车影,招呼大家上车又沿原路返回到国道上,飞奔起来.大家都有些生气,这辆车肯定是跟踪他们的,很可能是宋世博派来的,这说明他心里有鬼,他没有对调查组说实话.

在巴镇市他们找到了铜业有限公司的张总经理,当问到他去田泉市的情况时,他不加思索地回答:"三月份我去过田泉市,宋书记我认识,也打过几次交道.我们曾经想在田泉市建一座电解铜厂,但双方对利益分配分歧过大,没有谈成.三月十几日我去山西,路过田泉市,住在风华宾馆,抽空去办公室看望了宋书记,第二天我就去山西了.哎,宋书记也和我一起去了.一起去跑个关系,他想给田泉市拉来一个外国投资商,他这个人非常的敬业,把国家的事当自己的事办." 他的话和宋世博的说法相吻合.

李庆并没有相信他,直觉让他感到张总是有备而来的.他又问:"你是几号到的田泉市?又是几号离开的?""三月十五号去的,十八号走的."

"你记错了吧?从风华宾馆登记本上看,你是十七号离开的,不是十八号.""是吗?也许我记错了.也许是宾馆记错了." 张总经理吞吞吐吐地唐塞着,神情有些不自然.

"宋世博真的和你们一起去山西了吗?"

"真的一起去了."

李庆紧追不放:"到山西住在什么地方?什么宾馆?"张总经理被追问得张口结舌,他没有料到会问得这么细,随口说:"住在长乐宫酒店."这时他从李庆等人的表情和追问感觉到可能宋世博出了什么问题.在一星期前,宋世博就给他打来电话,说自己有点小麻烦,纪委可能要向张总了解一些情况,并叮嘱他:"如果纪委问起你我在三月十八日是否和你一起去了山西,你就给我作个证,说我的确和你去山西联系投资的问题." 当时张总经理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说:"没什么大事,我那几天外出会一个相好的,可有人拿这事整我,向纪委告我.你帮弟兄这个忙,我不会亏待你."他和宋世博打过交道,关系较好,就答应为他作这个假证明.

李庆看再也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就说:"谢谢你的合作,请你给我们写个证明吧." 李庆起身在屋里踱步,看见窗外停着一辆汽车,司机正在擦车.他借口上洗手间走出房间.来到司机跟前递给他一支烟,闲聊地问:"这是什么车?""好车,宝马."

"你们公司有几辆车?"

"四辆车,数张总这台车好."

"还有什么车?奥迪车不错吧?" 李庆记得保安员说过实施绑架的是一辆奥迪车.

司机说:"我们没有奥迪车,都是丰田,蓝鸟."

李庆又问:"你们三月份去过田泉市?"

"去过,张总去山西办事路过,住了几天,办点小事.""听说你们见了田泉市书记?"

"张总去看了市委书记,想请他吃饭,那个书记忙没去吃."李庆装作心不在焉地随便问:"那位书记和你们一起去了山西是吧?"司机摇一下头还没说话,这时张总经理发现李庆正在和司机说话,慌忙走到窗前对司机吼到:"你又偷懒!都几点了?快去学校接我闺女!" 司机吓得钻进汽车一溜烟跑了.

李庆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张总经理绝不会说实话了,他带上自己的人告辞了.大家听了李庆介绍司机所说的情况后认为,宋世博明显地在说谎,而且串通张总经理出伪证.既然说谎,肯定他要掩盖什么事情.会是什么事情呢?莫非真如传言说的那样:跟小姐跑了?外出要账去了?或者真的被黑社会绑架了?有人猜测:"这里面有大文章,从派人跟踪咱们就说明了问题.先查清这个车是那里的,是谁派来跟踪的"李庆说:"没这个必要,无凭无据人家不承认是跟踪.但这个车主人要查一查."回到田泉市,调查组与宋世博开始了第二次谈话.这次见面宋世博表现出了冷漠的态度,似乎他已掌握了或猜到了调查组的一些动态.他偏着头,看着窗台上盛开的月季花,等着调查组发问,气氛有些沉闷.

李庆还是直接了当地说:"宋书记,我们的工作目的在一见面时就说过了,有些话咱们没必要回避.我们代表组织进行工作,你应该按照党章和党纪的有关要求配合组织工作,如实地讲一些情况."看着李庆一脸的严肃,宋世博的脸上现出一丝不屑地说:"这个我懂,你们有什么就问吧."李庆问:"你说三月十八日你随巴镇市铜业有限公司的张总去了山西,可是经了解,这话不属实,你应该给我们一个解释."宋世博的脸忽然涨得通往,手上的烟有些颤抖,他在尽力克制着内心将要喷发的愤怒.他是市委书记,他的威严地位和权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别人的藐视和挑战,今天他经历了这种挑战,为此他感到了侮辱,对领导干部不敬的侮辱.他压着火气说:"地委让你们这样调查我吗?你们这样对待我完全是恶意的.张总经理说的话就是真的吗?我说的话就是假话吗?这是对我的侮辱!我辛勤为党为人民工作,你们竟敢这样对待我,谁给你们的权力?" 他加重了质问的口气,用手指不住地敲击桌子.

这种对峙的场面李庆早已习以为常了,对宋世博的态度他从心里也升起一股火.他毫不退让地说:"宋书记,你的话说远了,我们没有丝毫侮辱你的意思,只是谈问题."宋世博针锋相对地说:"我的去向很重要吗?我每天的主要工作都有记载,向地委报告,你们每一项都要查吗?我上厕所你们也要核实记录吗?"李庆面对宋世博的不冷静却平静地说:"宋书记,你冷静一些,你要理解我们,这是我们的工作,问什么问题,如何问都是必要的.你没必要对这些问题感到有什么不舒服."宋世博摆出一副不满意的表情:"我没有什么不舒服,我只认为你们这样做是别有用心的,这是对我最大的伤害.我认为我已向地委说明了,地委也认可了,这就够了,我没有必要再说清什么!你们无权命令我,我还是市委书记,有人有意用这事作文章想整倒我,办不到!"李庆看宋世博越来越不想冷静下来,也沉下脸说:"好吧,这些话我们可以记录在案,如实地向地委,向省纪委汇报.我们可以不打扰你,不再让你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但是你别忘了你是共产党员,是受组织纪律约束的."这句话起了作用,宋世博沉默了,他在必要时还是能够保持自己的理性的,他想了想,放缓了口气说:"对不起,我有些激动,这种气氛下谈话对我们双方都无宜.当然你有权查问题,你有你的难处,我理解你们,我给你们周书记打个电话行不行?"李庆点上一支烟说:"随便." 凭他的经验,如果给周书记的电话一通,这一局他输定了.

宋世博当着调查组几个人的面真的拨通了纪委周书记的电话,他的怒气立刻转化为灿烂的笑容,口气异常恭敬地说:"是纪委周书记吗?您好,您身体好吗?噢,我是田泉市的小宋,宋世博呀.您好您好,老嫂子身体也好吗?噢,我的工作很忙,好长时间没去看您和老嫂子,真对不起.噢,谢谢周书记关心和栽培.还好,请您多多帮助指教." 他说得眉飞色舞,一脸的媚俗之相令人生厌.话转到正题上:"您派来的李主任一行人正在我这里,工作很认真呀,还在了解我那点事情.周书记呀,我向您吐些苦水吧,我实在想不通啊!您得支持我工作呀.社会上给我造谣已经够多了,一想起来心情就不好,真对不起,我刚才不冷静跟您派来的同志发态度,实在是我的错,请您原谅,我回头向您赔不是.但是我现在很忙,人大会要开,政协会要开,高速公路要上马,电厂要开工,资金要我亲自去跑才能到位.我真是分不出心来对付社会上险恶的流言蜚语对我的伤害,我求求周书记,等我忙完这一阵子,怎么审查我都行,撤我的职也行.我市的几项重大建设是省里的重点工程,中央挂了号的,出了事我不好向省里交待."周书记听了宋世博的诉苦后觉得宋世博也难,说:"你的难处我知道,我也很了解你,你也很能干,你有苦我也理解你.你的意见我可以考虑,纪检工作也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嘛,我们的工作也是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嘛.这样吧,你抽空给我写个说明.你让李庆接电话."宋世博脸上漾起一片得意,把电话递给李庆,完全是胜利者的姿态.

周书记在电话里批评李庆:"李庆,你和宋书记吵嘴了?"李庆说:"没有啊,是正常的谈话,有些激动."

周书记的口吻中没有了对宋世博那样的亲切,完全是上级对下级冷冰冰的官腔:"你这个人老是把不住自己的情绪,工作要讲方式方法嘛.宋书记有难处,你可以灵活一些,先回来吧!能说清的则说,说不清的可以缓一缓.不要搞得关系这么僵嘛,工作要干,关系也要处好,不要把纪委的名声搞得那么糟,好像纪委干部就会板着脸四处查人,没有人情味."李庆窝了一肚子火,想争辩几句,但当着宋世博的面他不想让周书记难堪,又让宋世博兴灾乐祸.放下电话他说:"宋书记,你遇到了这么体谅下属的好领导真是好福气.你可以安心工作了,我们现在就撤,后会有期." 说完他向自己的人一挥手,转身向门口走去,与宋世博连告别的话也没有.

  如果觉得纪检干部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于勇小说全集纪检干部,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