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白小帆作品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故事发生在我初三那年。大家都为了准备中考竭尽全力,我们的生活开始变得一点也不丰富多彩,恨不得每天变出四十八小时来把自己埋首于浩瀚的题海之中。

为了提神,我在熬夜的时候总要放一盘音乐磁带。有一次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对小丫头说起最近几天都在听周华健的歌。我说:“我发现熬夜做题的时候听他的歌最好了。”其实我的潜台词是说周华健的歌不够好听,所以才能让我连听几小时也不走神。可那丫头显然没有这么理解。而让我完全没想到的是,两天以后,中午吃饭的时候,她扭扭捏捏地递给我一盘磁带。

那是九十分钟的加长型磁带,里面翻录了周华健的二十多首歌。磁带里附带的贴纸上她整整齐齐写下了二十首歌的名字。在磁带壳上她用那种写贺卡专用的银色水彩笔写着:“祝小白考上理想的高中。”磁带外面她又用硬纸做了一个外套,上面贴着一枚贴纸,是两个小姑娘挤在一顶蘑菇伞下躲雨的图案。

我拿着那盘磁带半天说不出话来。打开随身听把磁带放进去,听了几首歌心里就开始发酸。音色非常好,能听出一定是从未使用过的新磁带,从正版磁带上翻录过来的。每首歌和每首歌之间的空白都恰到好处,不太长也不太短,而且没有任何杂音。九十分钟的磁带,我也不知道她录了多久,但是可以肯定,这是一份极为花心思和时间的礼物,而这些只不过是因为我随口说了一句话——甚至那句话还不是对周华健真心的赞美。

我听磁带的时候那小丫头就一直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跟她说磁带里的歌好听极了,她就一副欢天喜地的表情,看得我觉得自己特别对不住她。

后来那盘磁带陪着我一起度过了整个初三,每天晚上我都听着那盘磁带,一熬就是半夜。到初中毕业的时候我对那盘磁带里的音乐已经熟悉到随便放出其中的任何一个音节我就能精确分辨出是哪首歌,那首歌在磁带里又是第几首。

后来我就出国读书了,我和她开始书信往来,后来她也出国读书了,和我去的却是不同的国家。再后来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慢慢失去了联络。

再后来,我假期回家,整理旧东西的时候找出了那盘磁带。年深日久,磁带上用银色水彩笔写的字都已经被磨掉了一半,她用硬纸自己做的磁带壳也早就卷了边,只有两个在蘑菇下躲雨的小女孩好像时光从未改变过那样笑着。

于是我拿着那盘磁带泪如雨下。我突然间想起那个皮肤又白又嫩的小丫头。想起早读时她坐在窗子边上,阳光照在她脸上,她的脸晶莹剔透得要发光的样子;想起她低着头认真写作业抄笔记,把笔记抄得就像印刷出来的书那么漂亮,然后大大方方借给我作参考的样子;想起她摇着一头细细碎碎的小短发,把脑袋搁在我肩膀上时,我脸上痒痒的触觉。

我其实有点不明白,那些日子,那些日子里的那些人,到底都去了哪里,而为什么那些日子里的友情,可以那么美好又那么简单。

黄 安

那是遥远的1993年,或者1994年,反正不会超过1995年。

那一年的暑假,电视屏幕异彩纷呈,精彩得令人发愁。

左有乾隆皇下江南,上塞北,微服私访,打架泡妞。

右有白娘子逛西湖,借花伞,漫天细雨,下凡报恩。

中有包青天,日审阳,夜审阴,明察秋毫,不畏权贵。

于是那些叫作《问情》啊,或者《千年等一回》的歌,也都随着这些电视剧的热播,唱遍了每条大街小巷。

而这其中,声音格外风流、旋律格外温柔的一首,叫作《新鸳鸯蝴蝶梦》。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首歌当年走红的程度。

简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街知巷闻,老少咸宜。

而那个叫作黄安的歌手,也带着这首歌,一举成为了神州大地上最受欢迎的人。

这首歌是由黄安自己作词作曲的,所以那时候我们都把他当作一个大才子来膜拜景仰。

直到被某热爱古诗词的同学翻出了李太白他老人家的名作——《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首诗的发现,让黄大才子的面具稍稍有了一丝裂痕。

但这依旧是无关紧要的。

不管歌词是否借鉴于古诗,单是能谱出那么漂亮的曲子来,也足够让人敬佩——我们这样说。

直到又过了几年,他给另外一部电视剧写的片尾曲《救姻缘》问世。

抱着极大的期待和热情听过那首歌以后,一个曾是黄安铁粉的朋友作出如下评论:“敢情他只会写这一个调儿的歌啊。”

伴随着这句评价,那些年少轻狂里对他的痴迷也终于告一段落。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像朋友所说,他只会写同一个调子的歌。

或者是一首过于经典的鸳鸯蝴蝶早早耗尽了他的才气。

在那之后,他确实再无名作。

俗话说:铁打的阵营流水的兵。

十几二十年过去,歌坛还是那个歌坛,人却早已经不是那些人。

当年红极一时的人,很多早已经不知道流落到了何方。

黄安也跟那些人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多少年以后再听见他的新闻,都是在指东骂西,或者爆料博眼球。

那个昔日温柔款款地唱着鸳鸯蝴蝶的清俊男人,仿佛是我们幻想出来的。

有一次在深夜的某个节目里看到黄安昔年的身影。

很年轻,很瘦,很斯文,颇有几分读书人的清秀气,正站在舞台上唱这首歌。眼神清澈,有着浓浓的文青气质。

突然间热泪盈眶,原来是曾经年轻过的,原来不是幻想出来的。

只是那个人,随着时光,已经慢慢走远了。

无印良品

  如果觉得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白小帆小说全集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