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张大春作品城邦暴力团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也有的人正后方坐着个有头却没有脸的人,也有人正后方坐着个有头有脸却没有五官的人。还有的怪东西不出现在正后方,而是正前方。本村的徐老三就碰上一个——当时的电影院尚无明令禁止吸烟,大都在请勿吸烟范围之内,那意思就是说,像徐老三这种人可以尽情吸烟。徐老三吸了两根之后,前座的人回头说:“先生,借个火罢?”徐老三很帅气地掏出一支美军顾问团——我们称PX,当时没人知道PX就是Post Exchange之意,还以为是美国货的简称——的银质打火机,磨轮“叱”的声打着,出现在徐老三面前的却不是一支烟,而是一扎冥纸。坐在他前方的那家伙就是一大捆冥纸。吓得徐老三当场变成一个好人,从此不耍流氓、混太保,改行作军火生意。

时日稍久,血口獠牙披头散发吊舌无鼻开膛破肚…什么样的鬼都出笼了。没有任何一鬼留下过照片之类的目击物证,可是全台北有一半以上的人说见过或者是听人见过新生戏院闹鬼。最后连“警备总部”都成立了一个专案小组——代号“钟馗”——随时派便衣人员入戏院搜证。孙小六的两个哥哥大一和大二,都曾经冒充过“钟馗小组”人员进场看了几出白戏。我们那一整世代的人都知道:“钟馗小组”真正要抓的不是鬼,而是据说比鬼更可怕的,想要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制造骚动不安的匪谍。

既然鬼抓不着,匪谍当然也抓不着了。比较惊人一点的逮捕事件只不过是真“钟馗”抓到了假“钟馗”,孙大一和孙大二给揪进“警备总部”里,喝了几天辣椒水。

但是民间对新生戏院闹鬼这种事的疑虑并没有澄清——不抓鬼的人可以冒充抓鬼的人,不是鬼的人又为什么不可以冒充鬼呢?在谣言指向最初火灾起点——也就是万国舞厅——烧死了多少舞女,而她们才是冤情扑朔的厉鬼之际,戏院的女用化妆间也传出了妆扮入时,穿着袒胸露背的妖娆女子,只是这些女子要不是生了张无眉无目、光滑如蛋壳的脸,就是一身“血色罗裙翻酒污”,好似刚从一缸果酱里爬出来的模样。她们之中居然还有人会下手抢那些给吓痴了的女观众的皮包。

这些,都是我们那一整世代的人的共通记忆——它只要被人拥有,就注定有几分夸张的神采。但是我所记得的这一点简略的印象居然是个天大的误会——用孙小六的话说,“是个比天还大的误会。”

“开始,那些鬼是闹假的,可是并不是为了抢钱。”孙小六一本正经地告诉我,那语气听来仿佛当年闹鬼的那段时间,我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婴孩,而他反倒已经是个略知世事的小学生了。换言之,是他在跟我说那个故事,“后来抢钱的就是比假鬼还要假的鬼。可是假鬼装鬼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吓人,他们是逼不得已才出来的。”

我听他跟我绕了半天口令才弄明白:之所以说新生戏院闹鬼是个“比天还大的误会”,道理其实很简单,孙小六坚持这个世界上没有鬼,之所以出现了鬼,纯粹是由于有人装鬼。在新生戏院里装鬼的至少有两种人:一种是他所谓的假鬼,一种是比假鬼还假的鬼。后者也就是会趁人被吓昏过去以后洗劫财物的宵小——可是,前者又怎么说呢?

“他们是比鬼还恐怖的人。”孙小六说着,连肩带背打个惊天动地的大哆嗦,有如叫人从身后拿大冰块杵了一下脊梁骨那样。

襁褓中的孙小六在一九六六年一月十九日中午所经历的事,当然不会立刻烙印在他的记忆之中,可是他姊小五告诉过他那天所发生的一切,包括他们姊弟俩的爷爷如何像空中飞人一般跃过中华路四线道宽的马路,钻进一阵浓密的黑烟,从此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没有留下一丁点遗迹。他留在小五脑海里最清晰的几句话是“他们都还在里头!”、“我非跑一趟不可了。”以及“跟着这位爷爷回家去。你爸妈问起来,就说爷爷水里来、火里去,玩儿惯了,不会有什么事儿;就算有事儿,也不必放在心上”。

另外那位爷爷把小五姊弟送回我们那村子,在巷口村干事开的小杂货铺里,买了两盒白雪公主泡泡糖和两罐当零嘴吃的鱼酥罐头,交给小五,说了句:“没事的。”扭头就走了。

新生戏院重新开张之后没几天开始闹鬼,孙小六接着便给人拍走了,那是这小子第一次失踪,为期一年,等回到家来的时候,连孙老虎和孙妈妈都不认识了,只当是老天爷先接走了他们家的怪爷爷,那爷爷在天上想孙子,于是差小鬼给抱去玩儿了一年,后来觉得不妥——毕竟孙子还有他在阳世的生活要过,才又差小鬼给送了回来。这是孙妈妈说的,她说不这么想,整件事就没个说法儿。孙妈妈当然把这神神鬼鬼的经历完全怪罪给孙小六的爷爷,说他活着时候疯疯魔魔,死了以后也颠颠倒倒,总之是死活不让人安宁就是。倒是孙老虎什么气也没吭。据小五形容,他只一个人坐在四席半大的客厅里一张破藤椅上,两手使劲地搓来搓去,搓出一地的黑泥,两眼几乎连眨也不眨地盯着这个失而复得的幺儿,过了足有个把小时,才哑着嗓子问孙妈妈:“那——这孩子今儿算几岁了?”

谁也没料到,就在孙小六叫七岁那年,他又给拍走了一次,这一次只去了大半年,回来的那天晚上我们在迁建之后的新村大门口不期而遇,他止不住兴奋得意和任何一种你可以名之为嚣张的情绪,跟我这样说:“张哥我以后说让你找不着就让你找不着,绝不盖你。”那是一九七二、也许一九七三年,他是在那一次失踪期间学会了奇门遁甲,也就是在那一回,他重新回到几年前“住”过的一个什么阵之中,就在新生戏院里。

原来,还没失火之前的新生戏院是一个类似我们小孩子家玩追踪旅行之类游戏的“基地”或“总部”那样的地方——所不同的是,把那里当“基地”或“总部”的不是小孩子,而是几个老头子。

在一开始的时候,孙小六从来没弄清楚过,他们一共是几个人。有时一个,有时两个,多的时候五六个。把这些老头子们交谈的内容拼凑起来,孙小六所得到的结论大致上是这样的:他们曾经被人误会做了一件其实他们并没有做的事——而且是件坏事。真正做了那件坏事的家伙一直逍遥法外,从来没有现过身、露过面。误会他们做了那件坏事的人则一直不停地在追捕这几个老头子。他们只好东藏一天、西躲一天,最后终于发现:新生戏院的确是个还不错的地方——它位于繁华热闹的西门町圆环,交通便利、人潮汇集,贩售着各种山珍海味的小馆子和许多电影制作公司、试映室、道具和服饰店到处林立,这几种行业似乎对这几个老头子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平常日子大早就各自溷迹在人群之中,不论你说他们像游魂也好、野鬼也好,总之就那样混一整天,也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他们。到黄昏时刻,有时会有一两个人回到新生戏院,有时多些。他们有的会带不只一人份的食物,有的还会准备各种各样、大瓶小瓶的酒。他们可以一起吃喝,也可以不一起吃喝。吃喝完了就在银幕后面或者存放看板、布幔、油漆和电影胶卷的贮藏室里睡个大头觉。不论放什么片子,他们都不看,也不论电影里的声音多吵闹、投射光多刺眼,也都影响不了他们。在发生那场大火之前,他们可能已经在里面住了好几个月,却没有任何一个电影观众或者经营、管理戏院的人,察觉他们已经像住旅馆似的成了这座新生戏院的“房客”或“屋主”。据孙小六好些年以后的了解,这是因为那几个老头子之中的一个在戏院里里外外摆了七重遁甲阵的缘故。

但是,不知道是当初干下那些坏事的人,还是撒下天罗地网一定要追捕到这些老头子的人,反正是有人“眼法”高明,看出了这个阵的阵脚,但是由于阵摆得太复杂又太牢固,使那想要破解这七重迷阵的人有心无力,最后索性请来一个专门会使火攻的帮派老大来勘察。那老大仔细研究之后认为,从四楼的万国舞厅厨房放火最理想,既不致打草惊蛇,也能烧得比较干净、利落。也由于人家是纵火专家,有他专业上非如何如何不可的讲究,于是雇请他来破阵的人只好答应他,一定在某月某日某时放火,那就是一九六六年一月十九日中午,因为当时持续吹起一阵风力达于二级的南风——纵火专家说,那个方向、那个等级的风力对火场来说是完美的帮助。可是,对于想要借破阵而逮住或干掉这几个老头子的雇主来说,阵破了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那时间没有一个老头子在火场里面。

然而——用孙小六的话来说是这样的——“不知道该怪老头子们太笨还是太勇敢”,大火一延烧开来,这些老头子们反而一个又一个地出现了,扑通扑通都冲进了火场;最后一个进去的就是孙小六的爷爷。

据日后告诉孙小六的一个老头子说,也正因孙小六的爷爷施展了一种家传的武术,才从火场里面鼓气搬风,暂时阻断火势,救出了一干老头——当然,这些老头子们当时已经被烧得皮焦肉烂,面目全非了。

“没有人被烧死吗?”我突然对那些生活形迹也十分像老鼠的老头子们起了一点兴趣——坦白说,他们那种看似逃亡的生活的确十分令人向往。或许也就因为这向往,我竟然会为他们的遭遇而担起心来。

“当时我只几个月大,什么也不知道。”孙小六根本不怎么关心我的问题,他自己永远有他慢条斯理的节奏,所以他没有立刻说“有”或“没有”,只是照他自己原本想说的继续说下去——世界上的确就是有这种人存在的——“后来戏院重新开张,我被拐来的时候也才学会说话,能记什么事?只知道有一个长了两颗很长很大的门牙的老家伙一天到晚用手指头戳戳我这里、戳戳我那里。要不然就是把我的手骨、脚骨卸下来又装回去。我就记得他总是喊:‘小六——儿!抓——穴——喽——’‘小六——儿!错——骨——啦——’‘小六——儿!分——筋儿——哩——’这几句话一说出口,我就知道他要修理我了。”

长了两颗又长又大的门牙的老家伙和孙小六其实一直住在重新开张的新生戏院里——不用说,侥幸逃过一劫的老家伙们又摆了一个比先前更为复杂和隐秘的阵。此后,又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日——至少孙小六已经能灵活自如地拆装他自己身上的任何一块骨头,也学会了以意念控制一种可以名之为“气”的东西在各个穴道之间周游行走,还会背一套他不知其意,却能朗朗上口的“少林十二时辰气血过宫图”。

“我不信,你那时才多么一点大?”我摆摆手。不过就这么一眨眼间,孙小六说了声:“抱歉了张哥!”我同时感到浑身上下一阵酥麻,只见孙小六像一抹在我眼前不停游移出没的影子,而我自己腿上的跗骨、胫骨、腓骨、膝盖骨,还有上半身的井臆骨、肩带骨、锁骨,上手臂的肱骨、下手臂的尺骨和桡骨,以及每一节指骨和掌骨,都“叱叱喀喀”忽然崩松脱落,又在转瞬之间接合了回去。这还不算,他嘴里还一气不止,一字不停地念着:“子时气血归发胆宫血行在脚底透背后十骨足少阳/丑时气血归发肝宫血行在腰骨七支透九骨穴处下三支骨足厥阴/寅时气血归发肺宫血行在眼透十三支骨血右行三骨归中遇左右平直行手太阴…亥时气血归发三焦血行两手位缺盆下三寸乳上三肋背十三骨下右寸半手少阳。”念完之后扭头冲我微微一笑,道:“感觉怎么样?张哥!”

我伸了个懒腰,又站起来抖擞两下手脚,但觉神清气爽,且筋肉骨血之间似有十分强健的一股力气,直要朝外撑皮破肤,爆发出来。

“如果你两岁的时候就会了这个——”我本来想说的是“那为什么还会受我那么些欺负?”可是话到口边,说不出来,当然是怕提醒了这个真有两把刷子的愣头。

“那时候只当口诀是儿歌那样背了、唱了,其实什么也不会。”孙小六说,“这是我学的第一门手艺,直到最近这一年我才会用一点。比起后来的几次,那算是最轻松的了。”

“这是一种——武功吗?”我比手划脚了几下,无意间一掌打在一支水泥树桩上,手不疼,那墩子倒扑散开一阵尘沙,还摇晃了两下。仿佛经孙小六那么一折腾,我连气力也长了几分。

“可以说不是,也可以说是。”孙小六一面说,一面翻身跳上那个绳梯架子,躺平了,对着蓝天白云深呼吸了几下,道,“反正后来我那些师父都说,大牙爷爷把他一身的功夫都传给我了。可惜我再也没见过他,唉——如果有人问我,我最想念的人是谁?我就会说是他,那个大牙爷爷。可是真糟糕,那时我实在太小太小,只记得他的两颗大门牙。”

26 第三本书

《天地会之医术、医学与医道》是在此之前不知多久我曾经翻过的一本书,翻阅它的时候,我大约就像一条河床上的一颗小卵石,任弱水三千淙淙流过,在阅读的当下(或许)有一种愉悦、丰饶的幸福之感。但是诚如我曾经说过的,我并没有像那些爱读书、擅读书的人一样,从头至尾,细细品味,以致留有深刻的印象,或者得着宝贵的教训。我不是那样的人。多年来我读书几乎从未终卷,总是在读到差不多的地方为了不要对这本书得着什么样的“结论”而下意识地匆匆逃开——也就是从这本书里随便拣拾一个疑惑、一个难题,然后逃到另一本可能藏有解答的书里去。《天地会之医术、医学与医道》便是在这种情形之下经我翻读寓目的。那是某个午后,在台北市重庆南路的一爿书店“三民书局”之中,我用这种接驳式阅读法所读到的第三本书。

直到很久很久以后——其间我终于勉强写完那篇硕士论文《西汉文学环境》,当了兵,干了两年专业作家,还给某家因解严而得以开办的晚报做了一任副刊主编,同时回到母校辅仁大学任教一两门有关现代小说和散文的课程,将近十年混下来,开始有不少读者透过我写的作品知道了我这个人,也有些媒体刊物因为缺少填充版面的材料而报导了我的生活、我的工作乃至我不知节制随口跟人闲扯瞎说的一些对社会也好、对政治也好、对随便什么狗屁公共领域的什么狗屁意见。于是认识我的人逐渐增加了,我能够像老鼠一样过着那种随处躲藏、随时逃脱的日子也就变少了——我甚至不在乎越来越多的陌生人会在大马路上、饺子馆里或者公共厕所的尿斗之间喊我的名字——这是灾难——有一个自称是我的忠实读者的家伙在青年公园的公厕之中认出我来,大叫一声:“张大春!”同时转过身,可是却没有停止撒尿——可想而知,被滋了一泡尿的所谓名流其实是非常颓丧失志而几乎要崩溃了的。

那是在一九九二年六月,历史小说家高阳过世之后数日的一个傍晚,我刚拆开他所遗赠的书籍和文稿来漫不经心地浏览着,忽然发现了在《天地会之医术、医学与医道》这本书的封面上写了五个大字:“此真小说也。”那明明不是一本我们所惯见的小说,而是一部考掘自明清之际流传的名医叶桂及其门下分布、演变的医道史,为什么高阳会说它是一部“真小说”呢?就在彼时,此书作者的名字映入眼帘——令我想起当年在青年公园听孙小六说起过的那个长着又长又大的门牙的老人:汪勋如。

几乎是以一种凭吊的心情重返青年公园的那个下午,天空中飘落着牛毛细雨,我不知道自己确实想凭吊的是什么。同高阳亦师徒亦朋友般的交情?是的。与孙小六在此溷迹数昼夜而不为人所知,最后还在彭师父那儿闹了半天的荒唐往事?也是的。然而——就在我被那个混蛋冒失鬼忠实读者尿湿裤子的同时——我忽然觉得,最值得凭吊的应该是那些看来一去不回的、像老鼠一般藏闪躲逃的生活,那是真正令人向往难舍的部分。

这样说有些伤感或滥情。我想我还是把整个经过用白描的方式讲出较好——它们看起来也许只是简单朴素的事实,但是这样一来我就不至于有所遗漏;且惟其如此,我才能知道为什么日后的我之所以变得容易伤感且流于滥情的真正原因。

被那冒失鬼忠实读者尿湿了的不只是我裤子的右侧,还有卷在我右手之中的《天地会之医术、医学与医道》一书——作者是汪勋如——自叶桂、吕四娘以下所传授于“河洛二汪”的医学流衍记录。

也许要归咎于我那个读任何书都不肯终卷完篇的坏习惯,当初在三民书局我初次浏览此书时并没有注意到:在全书末章,有这么一则记载,说的是汪勋如自己在一九六四到一九六六年间的一段经历。我先把这则记载抄录在下面:“稍微注意近代历史及其周边材料的人都知道,昔年曾任两江总督,后来因徐有任殉节前的一道劾疏而问罪丢官的何桂清在正法之后,其子孙曾怀恨加入天地会,誓死与满清鞑虏周旋。这种看似顶戴着汉民族大义冠冕的行动其实是说不通的——因为它可能只是一个虚假的借口,如果这样的借口能够成立的话。试问,那曾经救过何桂清一命,却被何桂清构陷致死的汪馥的家人及后世子孙是不是也应该加入一个什么反天地会的组织,‘誓死与何氏一族周旋’呢?

“事实上,何桂清的一子三孙日后加入天地会另有原委。那是应天地会千金之赏的召募——应该说是买通——来查察汪家医这一支所传的《吕氏铜人簿》的去向。天地会之所以有此一募,笔者曾在本书绪论中有所交代:自笔者的十世祖硕民公始,《吕氏铜人簿》分世袭与门徒两条路而传:一称汪家医、一称吕门医。之所以标榜‘吕’门,乃硕民公表示不能忘记由吕四娘承继而来的本源之故。然而,吕门医一系至道光年间多与天地会党人结合,固然常布施针药、济贫扶困,却也因之而荒于研精究细,以致在术、道、学这三个层次上欠缺进一步的发现与发明。倘若只是由于此一缘故,吕门医和汪家医分流异途,互无扰犯,也就各行其是,原本无所谓高下优劣的竞争。然而,试图借助于帮会势力劫取汪家医所传《吕氏铜人簿》的行动一旦展开之后便从未稍戢。笔者不幸而成为此一恶毒行径的牺牲和见证。以下所述便是笔者亲身遭遇的一些迫害情事:“笔者于一九六四年六月间曾订购当月二十日自台中飞台北之民用航空公司一六号班机机票,因临时访诊而未能及时登机,但是该机在起飞五分钟后突然爆炸坠毁,机上乘客四十八人、机员九人全数罹难,无一生还。”

抄录到这里,我必须先暂停一下,作一点补充——即使是在青年公园的一座凉亭里避雨的那天下午,当读到汪勋如所写的这个段落时,我也曾掩卷长思,惊叹良久。

因为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次非常严重的空难。空难发生当时,我才念小学一年级,正在兴奋地期待暑假,我老大哥忽然到家来,问家母知不知道出了什么大事,家母以为共产党包围打台湾了,吓得赶紧要收拾东西。老大哥又问:“叔叔呢?”家母早已飞快地往怀里揣上两个小便当包儿那么大的首饰盒子,匆匆答他:“还在部里,打起仗他就回不来了。”我老大哥这才说没打仗,是有架飞机从天上掉下来了。接着他说了几个名字,我一个也不认得,直到当天晚上,第二、第三…以至不知道第多少天,收音机里随时都在播报那从天上掉下来的飞机里坐着一大堆刚参加过亚洲影展的重要人物——他们之中特别重要的一位叫陆运涛,是个“电影界的巨子”。当时的我并不理解:为什么锯子会有名字,也不知道陆运涛有多么了不起。而我老大哥所关心的则是一个叫龙芳的人,据说龙芳是我老大哥任职的电影公司的老板——如果后来我老大哥跟家父咬耳朵所说的没错(或者该说是我没听错)的话,那龙芳也是老漕帮的大光棍。家父答复他的话很简单:“管你自己分内的事罢,少说废话!”然后他们俩喝了一夜的五加皮。

过了很多年,有报章杂志重新翻炒过这个老案子,说这架飞机之所以忽然爆炸,其实别有隐情——那是大陆方面为了惩治像陆运涛这样一个坚决反共的电影界大亨而干下的勾当。这种猜测最后是否证实,我已经不复记忆,但是我一直记得我老大哥涨红了一张醉脸,赌天咒地地说:“这种事,除了天地会那些王八蛋,谁做得出来?”

窝在凉亭里忍受着不时隐隐然传来的尿骚味,我心头出现了这样几个疑惑:倘若那一架隶属于“民用航空公司”的一六号班机并非出于机械故障而爆炸失事,而确有人为引爆的嫌疑,则何以一直未见真相公布?如果的确是大陆间谍所为,那么公布出来,不正是提醒大家注意防范“匪谍”的最佳实例吗?假设我老大哥的判断为真,则“天地会那些王八蛋”为什么要对一堆电影公司的大老板们下手呢?再者,假设下手的对象仅应及于龙芳这老漕帮的光棍一人,而其余皆冤枉陪葬,为什么汪勋如会在他的著作的末章提到这件案子呢?显然,他在那则记载中暗示:他才是引爆那架班机的人原本想要置诸死地的目标。于是,我连忙展卷、继续读下去——

“这一次空难是一个全台湾瞩目的事件,也是一个真相湮灭不明、隐情覆没不彰的事件;因为在一般社会大众的心目之中,它是孤立的、偶发的,没有人会将之和其他曾经发生过的,以及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件并合观察。不作这样的观察,便更难追讨出单一事件的原因。

“笔者之所以于本书一而再、再而三地指出:天地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汪家医从事迫害,且不断经由挑唆吕门医对汪家医进行斗争,其目的正是在揭发天地会党人不徒为损毁一部医道而制造了诸多毁灭性的灾难,同时更借由社会大众对于个别灾难的健忘而消匿其元凶大恶的本来面目。

“这些灾难都是历历可数、班班可考的。例言之,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七日,笔者于台北市馆前路所开设之‘河洛汉方针灸医院’忽然闯入强徒数名,翻箱倒箧,将院中一应设施悉数捣毁,但并未取走钱财分文。为首者是一姓名为‘罗德强’之男子,该男子于离去之前留下了一句恐吓言语:‘洪英光棍容不得汪家医在此生存!’然而在出言恐吓之后,此人不慎失落其任职于日本驻台机构警卫之职员证一枚。笔者立即报警处理。当日下午六时许,‘罗德强’又返回医院,意图夺回失落证件而与正在勘察现场之刑事警员发生冲突,力不能胜,躲入医院对面一幢十一层高的大厦之顶,与警方对峙十小时,最后在十一月八日清晨五时许刻意避开消防安全网而坠楼殒命。

“原拟深入追究此事首尾的检警人员于三日之后至医院告笔者曰:‘罗德强’既然已经自杀殒命,这宗毁损的案子便应宣告撤销。笔者坚辞不允,检警人员却告以:‘如果罗某背后并无主使人,则此案没什么好再追究的;若有主使人,也是你我追究不起的。’

“这个以‘精神异常男子跳楼自杀’结案的事件之后五日,国民党‘九全大会’在台北近郊三军大学中正堂召开,首日选出张道藩、谷正纲、周至柔、张其昀等十九人为主席团主席,天地会来台第一支流哥老会的总瓢把子洪达展亦名列第一后备副主席。这洪达展由此而得以运用其在政界之影响力,促请大老陈公立夫成立国医研究中心,以结合中西医学为名目,发扬汉方针药为冠冕,搜罗家传秘术为手段,其最重要的目的却是迫令笔者交出《吕氏铜人簿》,并退出此道,令汪家医永绝于江湖。

“一九六四年六月的民航一六班机空难则是另一个残酷血腥的事证。前一日,笔者恰巧在台中第二市场为一抗日老将军诊疗脑溢血宿疾,适有台湾电影制片厂厂长龙芳打电话至该老将军府中致问候之意,并告以渠正陪同亚太影展贵宾往中南部参观访问,回程将由台中飞北。老将军告渠:‘痴扁鹄汪勋如现亦在此,何不遽来舍下一叙?’龙芳闻听笔者亦在,即令接听,并告笔者:那‘罗德强’案已有眉目,非但同洪某有关,恐亦与日本方面若干政治行动亦有关。这是祖宗家门光棍效力打听出来的,惜不便在电话中长谈,又不能辞贵宾而别去,索性约定次日同班飞机返台北,可于程途之中具实相告云云。笔者正电话中许诺了那个约会,并请龙芳代订机票乙张。但是当夜老将军病发转笃,笔者不得不爽约未行,殊不知一六号班机便这么爆炸坠毁了。

“设若灾难仅止于此,笔者或许仍未警惕醒悟,然而一九六五年八月荷塘之会的那个夜里,万老爷子砚方无故殒命,世人皆讳莫如深,真相亦云山雾沼,我等亡命天涯老儿,各自寻绎多方,可憾亦复可恨的是:耄耋之人,筋衰骨弱,智竭力穷,是不是能够在大限之前,觅得一个水落石出的究竟?是不是能够以风中残蜡的余光,照亮几许幽深黑暗的角落?这确确是笔者殷殷切盼的。汪家医是不是能够避祸脱险,得一妙手而传、而兴、而淑世救人,则更是笔者残朽的、破败的一个梦了。”

汪勋如的这本书就终结在这样一段充满懊恼、怨恨和无奈意绪的文字上。阖上书本的那个刹那,我不自觉地叹了一口气,胸腔之间壅塞着一大块不知道什么样的东西——像是团吸饱了浓汁稠液的海绵罢?这是不知多少年来我真正读完的第一本书。我已经太久太久没有尝到这种滋味了,是以必须坦白地说:读完一本书——也就是一点儿也不躲藏逃避地理解了某一个世界、一个完完整整的世界,于我而言的确是感触良深的。打个比方来说,它似乎使我看清楚自己的两只脚丫子所站住的一个位置,而这个位置是如此清晰、确定。我由是毫不迟疑地相信了一点什么。

在我深深地叹了一口大气的那时刻,胸口的海绵饱满充涨,但是我必须这样说:我是十分十分之感动,而且可谓前所未有地感动着了。汪勋如让我进入一个非常简单的世界,那里善恶分明、是非判然,犹如我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所读到的一些童话——王子杀掉巫婆、拯救公主,骑士屠戮恶龙、保全国王和王后…在《天地会之医术、医学与医道》里,天地会就是巫婆或恶龙,汪家医和汪家医的秘笈《吕氏铜人簿》就是国王、王后或公主,至于王子、骑士,大约就是那个“笔者”了。他并没有说清楚:究竟对巫婆、恶龙所展开的斗争结果如何?但是,恐怕正因为没有结果,才使我胸口郁结起那么沉重的一块东西罢?换言之,汪勋如以“笔者”尚未完成的一个旅程,向我展示了某种带有悲凉况味的追寻罢?可以这么说的。日后我再回想起重返青年公园,读完多少年来第一次读完的一本书的时刻,常会觉得讽刺:我一直在逃避着读完任何一本书,以免对那书作了结论,有了定见——一如老鼠被捕鼠器夹住了尾巴——然而我不知不觉而终卷完篇的这本书却是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它拥有一个开放的结局,读者定然会问,“笔者”后来怎样了?他找到合适的传人了吗?他逃脱天地会党人的迫害了吗?他揭发了那些利用人们健忘的特质而分别制造看似毫不相关的灾难以达成其摧毁某一世界的目的之阴谋者了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将书卷起,收进口袋,走出凉亭,步入渐渐下大的雨阵之中,开始想念起汪勋如这个我从来不曾认识的陌生生命。

27 拼图板上的一些问号

汪勋如是在什么时候写成这本书的?一个基本的疑问。我翻阅这书的封底蝴蝶页,上面注记着几行资料——出版者:革心出版社/发行者:汪勋如/社址:台北永和秀朗路一八——二号/办事处:台北市和平东路陆装二村三四号/“内政部”登记证内警台业字第三四号/一九六六年一月台初版。

一九九二年六月六日,高阳谢世。七月十三日,我读完了汪勋如的著作。我猜想是高阳那种考古工匠式的琐碎好奇心在我身上发酵作祟着了,我对汪著的出版日期有着骨鲠在喉一般的不安和狐疑。

质言之,以汪勋如例举实事为证,试图揭露天地会暗中破坏社会秩序、制造大众惊扰的动机而言,他为什么只写了一宗疑似跳楼自杀案、一宗坠机案和一宗未及其详的暗杀案,而未及新生戏院的那场大火?

再者,“我等亡命天涯老儿”这话说得似乎同孙小六幼时印象所及的类似,也就是“有时一两个”、“有时五六个”的数目,似与“我等”(而非“我”)暗合。孙小六出生于一九六五年八月中,到了第二年一月十九号那天新生戏院便失火了。假设孙小六分别在两岁和七岁上两度“住”在新生戏院里的经历亦属事实,而汪勋如又曾经趁他还是个幼儿之际传授了他一套《吕氏铜人簿》的医道口诀,则必须是一九六七、六八年间的事。此后孙小六再也没见过汪勋如了。从这些散碎零落的事实上看,最合理的一个推测是:一九六五年八月,发生“万老爷子砚方无故殒命”事件之后,汪勋如写下了这部《天地会之医术、医学与医道》。至少这本书(于一九六六年一月)脱稿出版之前,汪勋如尚未遭逢亦不可能预见新生戏院会发生一场大火,是以像火灾这么明显的人为灾难,并未见诸是书文字。反过来说,或许正因为汪勋如写成这部书,公然贩售于市,致使有心人在读过之后,无论是从内容或编校印刷——也就是出版和行销这条管道——循线发现了汪勋如及其他老人在西门町新生戏院落脚藏匿的踪迹,而后雇请纵火专家,出手处置。这是有其可能性的。

高阳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一本不管它是什么样的书、装帧成什么德行、写了些什么内容、提倡了些什么想法,只有“一个鬼东西”是完全不能改变的,那就是它的出版日期。一本书印出来的那个日期,就宣示了此书“再无其他可能”。换言之,出版日期是一本书最笃定也唯一笃定的内容。除此之外,一本书里的任何内容都“见仁见智,言人人殊”。而出版日期则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很多我们误以为没有意义,却也因之而料想不到的事。

抱持着这个想法,我冒雨徐行,回到家中,再把另外那六本书从先前撕破了的包裹里一一取出,细细翻看。我赫然发现:除了《神医妙画方凤梧》书末全无出版单位、日期,而仅只印以“著者自刊”和“总经销:人文书店/地址:台中市自由路一之十九号”的字样之外,另外五本书都是在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以后陆续出版的,一直到一九七七年为止。其中《食德与画品》出版于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上海小刀会沿革及洪门旁行秘本之研究》出版于一九六七年一月,《民初以来秘密社会总谱》出版于一九七二年一月,《七海惊雷》和《奇门遁甲术概要》分别出版于一九七七年一月和七月。这里面有几个小小的、引人想像的关节:第一,《神医妙画方凤梧》应该是一九六五年八月以前写成的——因为著者万砚方死于是年是月。但是高阳所给我的这个本子的封底上另外有油墨打印的一行小字:“六五年十二月人文自售”。这行小字的意思非常明白:起码这个本子的《神医妙画方凤梧》一书是在作者死后三到四个月才由人文书店自售问世的。这样一行小字所标示者非徒此也——试想,总经销的单位自售其书于门市,而非经由中盘商、书店,层层辗转的系统,则表示此书应该不是一本旧书——或称“回头书”、“风渍书”——这标示乃是总经销为区别于经由正常发行管道而贩售者,它可能比较便宜,但不意味着品质不好,之所以打印言明自售,也是为了明确限制这样的书不该出现在一般书店之中。

倘若这个推测成立,则这七本书上市的先后次序不意却正是多年前我在三民书局之中浏览它们的顺序,这一点有什么意义我还不敢说。然而就在翻看这七本书出版日期的时候,我发现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线索,这七本书的总经销都是同一家:人文书店。

此外——不知是否出于我主观的附会——由于一九六七、七二和七七年这三年之间各相隔五年之久,我便不停地在想:什么事情是每隔五年发生一次的?以及什么状况之下会使得这七本书中的后四本要每隔五年才能出版其一?这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问题,可是,它也像我经常打的一个可以名之为“皮下痒”的譬喻那样,暗暗搔动着我:五年。每隔五年发生一次。五年一本书…

我于是干脆把这七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年月依次列了一张表,抄写在书卡上:〖《食德与画品》 魏谊正 1965.11

《神医妙画方凤梧》 万砚方 1965.12(上市时作者已殁)

《天地会之医术、医学与医道》 汪勋如 1965.1

《上海小刀会沿革及洪门旁行秘本之研究》 陈秀美(疑为钱静农化名) 1967.1

《民初以来秘密社会总谱》 陶带文(即李绶武之化名) 1972.1

《七海惊雷》 飘花令主 1977.1

《奇门遁甲术概要》 赵太初 1977.7〗之后,我又在书卡上端写了斗大的“人文书店”四字,并附上了这书店的地址:台中市自由路一之十九号。

反复读着这张卡片,我的思绪非但不曾变得清晰,却越来越糊涂了。窗外的雨势倾江倒海似的浇注下来,天色在不知不觉间益发昏暗——而我,或许是由于一直在缓缓沉入阴暗的过程之中,是以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直到“咔”的一声,室内灯光乍亮,我才犹似惊梦乍醒一般打了个哆嗦,发现午睡刚醒的家父站在卧房和客厅之间的过道口上,他捧了杯显然已经只剩茶叶渣子的茶水,问道:“看书怎么不开灯?”

我说没有看书,在看卡片。他说有什么分别?然后迈步去给茶叶冲水。这我才忽地想到:这老人已经从“国防部”退下来好几年了,他每天的生活就是早起看报、剪贴(如果有的话)我发表在副刊上的文章,装帧成册,然后等邮差来收挂号信(如果有的话),跑邮局、存汇票,接下来的大事就是吃午饭了。饭后他会趁晴天去打个网球,趁雨天睡个午觉,阴天就抱个球拍犹豫着该打球还是睡觉。生命中已经没什么太大不了的决定——他已经完全从古人的战场上撤退下来了。

家父在冲他那杯已经冲不出多少颜色来的茶水的时刻,我随手将先前抄出的那张卡片扔在几子上,被一个念头如此打搅:我怎么还是离不开这里。而家父则十分困扰地坐下来,一面问道:“怎么有股子尿骚味儿?”

也就差不多在他抽动着鼻翅到处嗅闻的时刻,不意间瞥见了小几上的那张书卡,他第一眼没仔细看,想想似乎不对劲儿,又看了一眼,口中发出我们山东人最常使用的一个语气词——带有惊诧、疑问甚或不满的诸般况味——“咦——欸?”这语气词的读音应该像“爷?”

便在这一声突然发出之际,他手中的茶杯也落了地,砸了个碎尸万段,连家母都从后院里急急喊了声:“怎么啦?”家父谁也不理,只垂手拾起那张书卡,看了个仔细,然后深呼吸一口,转脸对我说:“这是你的字嘛!”

家母这时已经进了屋,一边擦着发梢的雨珠子,一边抱怨杯子打了也没个长眼睛的会扫一扫,说着,又去找笤帚去了。

“好好儿的你怎么会去看这些书呢?”家父抖了抖书卡,作势要还给我的样子——忽然又后悔了似的缩回去,又端详了一阵。

“高阳给我的,这是他的遗物。”我一向不骗他,所以净拣些不重要也不伤实的部分跟他说。

家父点点头,道:“跟你老大哥没关系罢?”

“我多少年没见到他了?”我说,当下心念电转,不知怎地居然立刻想到了红莲——倘若牵丝攀藤、探其缘故——应该说是我先从老大哥和万得福在将近十年前给我看过那一首艳词想起,其间可不是好多年没再见过他们了?想到那艳词,自然想起这十年来时不时与我同修肉体欢愉的那女人。就在这中间,家父又问了我一句什么,我没听见。他着急起来,咬牙切齿地喝道:“你说啊!”

“说什么?”我从红莲丰耸挺立的乳房和修长白皙的美腿之间挣出来,浑身一片燥热。

“你去过这个‘人文书店’了么?”他指了一下我抄在书卡空白处的四个大字。

“我去那里干吗?”我一面故作轻松地反问着,一面猛里抽身而起,觑准他颤颤巍巍的手,一把抢回那书卡来,心想,你这样紧张兮兮,我不去走一趟人文书店才怪呢!

家父这时似乎也看出了我的心意,抬手扶了扶眼镜,抹一把脸,又搔了搔后脑勺,好半天才放低声跟我说:“这些人千万可别招惹,一个弄不好,什么样的臭事都会跟你一辈子!”

他的话、红莲的话、孙小六的话,用语不同,可是意思却显然是一模一样的。仿佛写这几本书的老家伙真是那种魑魅魍魉一样挥之不去、驱之不走的鬼东西。然而越是这样恐怖其说,反而越是挑起了我无限的兴趣。只不过此刻的我已经是个三十多岁的人了,已经很能够巧妙应付,甚至操控我自己的父亲了。我于是俨然像个和他一般年纪的成熟男子那样摊掌向椅子一比划:“坐,爸。”

他——可以形容为“乖乖地”一屁股陷进椅垫里,感慨万千地说:“你——唉!不能再让我们操心了。”

家母听见这话,连一秒钟都不肯停,立刻接着道:“你跟他说这话就好比放屁一样,老大不小了还是孤魂野鬼一个——人家小五等去等来等来等去要等到哪一年、哪一月?不让人操心?见鬼了他!”

碰上这种责备,我的惯常反应是抱着一叠书本冲回房间,并视情况严重与否而决定要不要反锁房门,或者索性逃出家去,随便找个什么清静的所在读它几个小时。然而这一天,没等我作出任何反应,家父却豁地回了头,以我从来不曾见识过的凶狠态度对家母说:“你给我闭上你的碎嘴!”

家母活了七十多年,照说是从未接应过这个阵仗才对。她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珠子越瞪越圆,圆到差不多接近彭师父常在手里把玩的三颗银丸子那样。我猜她并非气忿,主要还是惊讶——漫说她无法相信有朝一日家父竟然会如此讲话,且对象居然是她。连我都吃了一惊——家母就那样瞪眼看着他,过了大约有十秒钟,才像是回过心神,手上的笤帚和簸箕齐齐撒脱落地,人已经朝屋后的小院子里走去。

家父当时心里如何作想,我是不得而知的,可是他在下一瞬间似乎就忘了他和家母之间突然发生过一次史上空前的严重龃龉,但见他伸出右手食指,隔空朝我点了点,道:“我告诉你,不管这些书是高阳还是矮阳的,也不管它是遗物还是国宝,总之你是不许再读了!全放下。我也敞着跟你说,我会把它烧得一干二净的。”说着,手一翻,掌心朝上,意思再明白不过:交出来。

我当然不肯,却假意点点头,抬脚勾起地上一个书袋,一气儿把所有的书装进去——还顺手将高阳自己写的一大叠文稿塞在最底下——一面问说:“是你烧呢还是我烧?是连着包儿烧呢?还是不连着包儿烧?”

家父也许是没料到我会答应得如此爽快,反而迟疑了,他“嗯哼”了半天,才道:“都行,总之是烧了。”

“我总得知道为什么罢?”我偷眼觑了觑自己和房门之间的距离,分心想着:该先移退到长茶几的另一侧,才好一步跳过去,开锁出门。

“可以告诉你的。”家父低声应了一句——这是十二万分令我意外的答复,一时之间,我竟然忘了要逃走的那个打算。但是,他只停了一秒钟,又接着说:“可你得先告诉我,你是怎么惹上这档子人物和差事的?”家父猛抬头,扶了扶眼镜——这是表示他认真起来的一个下意识的动作——随即冒出一句像是隐忍许久,终于按捺不住的话:“你招惹上‘警备总部’的那几个牛鬼蛇神的事不要以为我不知道!”

我的确想了好半天,才模模糊糊有了一丁点印象——他说的会是十年前闯到我宿舍里去翻箱倒柜,后来又被孙小六给打了个七荤八素的四个猪八戒吗?

“没错儿!”家父叹了一口气,道,“人家叫你伙着不知道什么来历的一个流氓给打了一顿,伤了两个、残了一个。你以为事情过去了就算了?你以为这是村子里小太保闹意气,打破头拉个手就过去了?你以为满世界都是像你似的一班小孩巴芽子家闹俚戏?你以为读了两本书、写几篇文章,就成了他妈的英雄人物了?你以为你在外头瞎闯胡荡的和家里人沾不上一丁点儿关系?你以为人家放过了你,难道就顺丝儿成理也放过了我,放过了你妈么?”

他从来不曾用这样的语气跟我(或者任何人)说过话,我感觉非常地不习惯,这种不习惯的感觉要比挨骂本身还窝囊。坦白一点说,是这个刹那,我忽然不认识陷在椅子里这憔悴但坚决的老人了。我已经不知有多少年没被他训斥或责备过,简直忘了他还有训斥和责备人的能力——以及地位了。这也恐怕是多少年来的第一次,我重新体会到畏恐父亲的滋味。于是我结结巴巴地把老大哥受伤入院,万得福和老大哥向我请教《菩萨蛮》藏字谜语,四个猪八戒找到宿舍来,以及孙小六出手助拳的几个片段都说了;唯独没提红莲,我认为那可以是无关紧要的——起码在我自己尚未摸索清楚的拼图板上,红莲只是一个我过去十年来从未想要进一步拥有,或者退一步舍弃的性伴侣。我们这种见了面脱衣服,办完事道再会的关系是一种家父就算再活一千年也无法理解或谅解的关系,我当然说不出口,也当然不认为有什么值得说的。所以我省略了这个部分,并以为这个部分之于家父,就该像是无穷无限的宇宙奥秘之于凡夫俗子一般,绝对是可以错身而过的一个问号。

可是我错了。家父听完之后,缓缓睁开了眼皮,一双或许是因为长年罹患糖尿病而略显向外脱眶,看起来不能聚焦凝视的眼珠子在千把度的近视镜片后头迅速眨了几下,沉沉问了句:“那么欧阳昆仑的女儿又是怎么一回事?”

28 大迷藏

我曾经在快要说起欧阳昆仑的那段往事的时候稍事盘桓,转头述说着红莲同我之间倏忽燃烧起来的一切。我还记得当时我是如此写的:“‘老头子’没想到的是居翼要上山东不为别的,只为了邢福双说过的八十四颗沉河的佛头。这,也才引出了欧阳昆仑从拍花贼手上救出个小女孩儿的真人真事。关于此事,得从我那彭师母身上说起。但是我非先绕回头说红莲和孙小六的事不可。”

那是因为红莲乃至彭师母所得知的关于欧阳昆仑的一切都过于简略——她们从来没有像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历代战争史的史政编译局公务员那样认识过欧阳昆仑。而身为“国防部”史编局里一个官卑职小的研究者,家父从未见过欧阳昆仑——或者应该这么说:家父一直怀疑他见过欧阳昆仑,但是苦无实证——显然,要弄清楚这疑惑成为一个占据他思索、情绪乃至影响了他的人生目标和态度的重大任务。我甚至可以如此断言:恐怕正是为了弄清楚他是否同欧阳昆仑有过一面之缘,他才在一九五三年经人介绍,进入“国防部”任事的时候,自愿到史编局干一个介乎抄写手和工友之间的临时雇员。又在尔后历经无数次公务人员任用及升等考试,从“禾头委”经“草头荐”而“竹头简”,一步一步、一级一级爬上他退休之前的“简任一级编审”的职务。也正是这个近在咫尺、生养我三十多年的、大半生耗在故纸堆里率领古人上战场行军布阵的老人,让我发现了我一直以为只有在离家千万里以外才有可能挖掘到的动人故事——那些散落在人世间充满悲欢离合的秘密。

这个发现的起点,可以从孙小六在青年公园摆下“天遁阵”的那几天重新说下去——

我和孙小六在那个阵里待了几天,只在吃饭和上厕所的时候踩着一定的步伐,沿着一定的路线和方位进出一回——如果到了时辰交接的当口,就要约略作些改变。我只知依着孙小六的吩咐切实做去,既不知道那样歪头踮脚地走路有什么道理,也不知道如果不那么做的话会出什么纰漏。然而,我是一个对“故事”极其认真的人——虽然那时的我小说写得极做作、极庸俗,但是不可否认:我非常容易被任何人的任何言语所打动,只要那人肯给我一个故事。

孙小六在那几天里给了我几个可以用“说不完”称之的故事。第一个故事里有个大牙爷爷——让我假设他就是汪勋如。第二和第三、第四个故事里也都少不了那些踪迹飘忽、行事神秘的老头子,只不过他们的出现分别在孙小六七岁、十二岁和十七岁上——换言之,孙小六已经能稍知人事,甚至很懂点儿事了,是以后来这三个老头子便益发鬼祟,非但在孙小六面前不肯彼此直呼对方的名字,他们甚至不愿意出示本来面目,脸上总罩着一层棉麻之类材质的面纱,或者是菜市场里地摊上常见的妖怪面具。一九八二年的第四个老头子自始至终以一种新上市的套头皮膜子面目出现,那皮膜子的脸和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一模一样。孙小六向我缕述这三个人如何将他诱骗、拐架之后授以奇门绝技的时候,所用的称谓都是“第二个爷爷”或“纱布爷爷”、“第三个爷爷”或“面具爷爷”,以及“第四个爷爷”或“里根爷爷”。“纱布爷爷”一样是把孙小六囚在重建之后的新生戏院里——而且这一次“纱布爷爷”自己放了一把火,没伤着人,火势也迅速控制住,不到一个小时就扑灭了。可是戏院又不能开张,而“纱布爷爷”则可以安心在里面传了孙小六一大套“奇门遁甲术”。

在初听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不时地会插嘴打断他,告诉他“我所知道的奇门遁甲”只不过是一种和算命、占卜或星相之学相似的东西,哪里会有什么神通。孙小六则不时地这样答我:“我有时也不相信,我现在也不愿意相信,可是我们随时都可能陷在一个阵里,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我们如果不知道自己陷在哪个阵里,又怎么可能不相信到底有没有那个阵呢?”

关于“纱布爷爷”、“面具爷爷”和“里根爷爷”与孙小六之间的那三个故事,我必须留待说到我和孙小六大逃亡的时候再作交代。现在我得跳过它们,直接说彭师母的部分。

不知在阵里待到第几天——反正是连“里根爷爷”如何调教孙小六拳掌腰脚功夫的一段也说完了的那天清晨罢?我们几乎整夜不曾阖眼,已经非常之困倦了,忽然,孙小六瞪起一双满布血丝的眼睛朝东南边一条泥步道上一指,然后用极轻极低的一种近乎气音的发声方式跟我说:“那边、那边,树底下,那、那是不是师、师、师父?”

我顺势看去,见树下果然有那么三四个人背对我们两个人站个不丁不八的步子,两脚跟不时还踮一踮又踮一踮的老头儿果然像是彭师父,只不过他比彭师父胖大许多。棉布无领白线衫和外罩的毛背心也不是彭师父平时穿着的衣物。最不像的是那人的脖子上似乎绑了一圈半黑不黑、半蓝不蓝,有如刺青般的纹绳——彭师父身上没这痕记。但是,他手里的一只空鸟笼却正是彭师父的。

“他在阵外,我们在阵里,”我说,还擂了他肩膀一拳头,“就算是彭师父,不是也看不见我们吗?而且他比彭师父胖那么多,大那么多。你怕什么你?”

孙小六耸耸肩,道:“没办法,怕惯了,怎么都怕的。尤其是那鸟笼子,我一看见那鸟笼子牙巴骨就打架。”

他说的的确是实话——大胖子和那些人说什么我听不见,而孙小六的两排牙齿格格叱叱胡乱打哆嗦我可是听得一清二楚。然而不到一秒钟,我也打起哆嗦来。那是因为原先站在大胖子对面的一个人闪闪身,向一旁挪了中步,露出一张脸来——一张我见过两次,再也忘不了的脸——是那四个猪八戒里的一个,几天之前的那个夜里唯一没被孙小六打倒的那一个。

偏就在这一刻,孙小六低低叫了声:“完蛋!时辰到了,来不及了。”说罢,拉住我的衣袖就地一滚,我们便双双匍匐在一排矮墩墩的水泥树桩后面,扑鼻罩面而来的是他身上(或者也有我自己身上)的汗酸垢臭,我才想起,从住院那天起算,我已经有一个多礼拜没洗澡不说,连手脸都没沾过水了。孙小六自然也一样,可他没忘了喷出一口又一口的臭气低声告诉我:此刻正是七点,卯末辰初,是时辰交接点,不立刻调整几颗松果的位置,阵就渐渐破了——不消说,树底下那些人不多时就会发觉,在他们眼前这一片又高又密的黑松原来只是幻觉,里头竟然是个儿童游乐场,还有两个肮脏、狼狈的逃犯。正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修补这阵,我们只好尽可能地蜷缩身子,利用那些完全是设计给小孩子身材玩耍的地形地物,躲一尺、藏一寸、挪东移西,好容易中爬半滚地溜到滑梯柱子底下,才松了口气——或者该说:才逃出彼此浑身孔穴之中所蒸出来的恶劣气味。

“你想师父看见我了没有张哥?”孙小六依旧颤抖着,“他看见我了吗?”

我想了想,脑子里蹦出来另一番念头——如果红莲所说的没错,彭师父就是我解出来的字谜里的那个“知情”的“岳子鹏”,而和他正说着话的猪八戒这样死缠烂打地盯着我,所图的也和那字谜有关,那么彭师父恐怕才是个藏头露尾的关键人物,我有什么好害怕的呢?再者,从背后影儿望去,那提鸟笼子的大胖子少说有彭师父两个宽,孙小六之所以直把他认作彭师父,不过是因为长期过度的恐惧,和一只也许看来有几分相像的破鸟笼子。如此说来,倘若我没有办法克服孙小六的恐惧,就只能像个缩头龟一样窝巴在这又矮又小的滑梯底下,憋着尿、忍着异味,且不知要磨耗多久。但是,如果能使孙小六镇静下来,勇敢起来,凭那个猪八戒,和他身边那两个老得像痨病鬼似的瘦子,外带这提鸟笼的大胖子,应该都不是孙小六的对手。于是我假意探了探头,仔细朝那树底下觑了一眼,道:“那不过就是个死胖子,根本不是彭师父。”

“不可能——师父的鸟笼我认得,它也从来不离手的。你再看清楚张哥。”

这一回我只好微微侧出一只眼睛宽的脸,忽然想到个诡主意,于是一边看去、一边狠声吼了句:“岳子鹏!”

在吼那一嗓子之前,我并未缜密地盘算过,那样吼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一个简单的假设是,彭师父并不是像红莲所说的“就是岳子鹏”,而树下那胖子也不是彭师父。那么,对眼前那几个人来说,那一声吼只如大街上传来的小贩叫卖吆喝,或者一阵即令尖锐刺耳却距离遥远的紧急煞车,入耳可以毫无意义。再者,如果树下那胖子就是彭师父,而彭师父不是岳子鹏,则照说也不该引起什么反应。甚至可以这么说,我吼那么一声,原本并未期待对方会如何;然而,奇怪的事发生了——

树下所有的人都微微变动了一下原来的姿势,且停止了先前的对话,但是也只两三秒钟(甚至还不到)之久。大胖子并没有回头,倒是猪八戒和另外两个已经老得不像话的瘦皮猴看来力持镇定地轻轻移转视线——可以看得出他们之间有着非常熟巧的默契,他们的视线虽只一扫瞥过,但是方圆三百六十度覆盖无遗。只不过我侧身角度太低,吼得又突然而急促,没有暴露出确切的位置。就在那么扫视一遍之后,他们居然一语不发地朝猪八戒身后的方向开步走去。换言之,大胖子迈步径往前行、两个瘦皮猴分别朝左右转去、猪八戒则扭头疾走,四个人始终没有回过头来。

孙小六这时伏耳贴地,猛地一怔,笑了笑,道:“怎么走了?张哥,你会念咒?你刚念什么?”

我一把把他推开几尺,道:“不只你会些邪门外道的玩意儿,你张哥也不是省油的灯我告诉你!走。”

“去哪里?”

“去哪里?”我站起身,拍拍灰土尘埃,道,“去洗干净你这一身酸皮臭肉。”

我们离家并不远,可是我不认为回家是安全的——起码还有一个把我的生辰八字都弄得一清二楚的猪八戒就在附近——至于这个“天遁阵”就算还顶用,我也不想再待在里面发霉了。此外,我私心还有一个绝大的疑惑悬而未解:树下那胖子和彭师父,乃至于岳子鹏,究竟有什么牵扯?不明白这一点,比一个星期没洗澡还要叫人不舒服。于是我扯起孙小六的袖子,以一种近乎威胁的语气,咬牙切齿地对他说:“你不跟我来,万一在外头东晃西晃,真碰到彭师父的话少不得要挨一头臭打。还不如随我走一遭呢。”

“张哥你要去哪里?”孙小六有些犹豫,肘子往后扯了两扯。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我说。

我们在那个已经破相的天遁阵里又磨蹭了不知多久,直到孙小六终于鼓足勇气,才瞻前顾后地离开青年公园,来到彭师父和彭师母的家,也是我们全村小孩子总会来受一阵子训、挨一阵子打,可什么也学不成,最后只能蹲个马步的武术馆。从后门溜进去,就是洗澡间。平时附近人家的男孩儿们经常不打招呼,自行从纱门外把扣钩撬开,拉上帘子,开了水龙头就能洗澡。彭师父、彭师母向例不闻问,因为自来水不值什么钱,耐得住用冷水来洗澡的多半也不怕谁窥看,是以这洗澡间成年价人满为患。练拳的洗澡是正理、不练拳的也常冒进来搅和——据说是为了给自己家里省几文水费。总之,你要是在路上遇见什么人脖子上挂了条毛巾,就准是武术馆蹭澡洗的浑蛋,错不了。

所以这个占地很有几坪大的洗澡间成为我成长岁月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记忆场景——长年湿滑而倒映着惨白日光灯管如蚕蛆蠕动的水泥地面、时刻挥之不去渗人心脾的美琪牌药皂气味从排水口蒸腾而上直达没有天花板的屋顶托架、向西向南开了两扇小小方形气窗透进来的天光之中飞舞着无以数计的浮尘,以至于纵横盘走于墙沿和梁柱之间到处殷出水渍铁锈的自来水明管,它们属于我的十三岁到十八岁之间、当时看来了无生气且窒人欲死的抑郁青春,算是在家和学校之间勉强可以供人短暂盘桓的避难所,意味着其实令人无所遁逃于天地之间的巨大命运覆盖之下一个小小的喘息角落。我的几十个师兄和几十个师弟都在这里学会抽烟、说脏话、褪下包皮、讨论如何在初夜时避免被女人那两片阴唇夹伤或夹断的技巧。

在这个洗澡间里进出的不下数十百人,倘若以人次计算可能不下几万次,大伙儿共同用掉的水可以注满好几座游泳池,洗掉的污泥烂垢应该种得活彭师母前院的好几畦菜蔬。可是一旦过了某个年龄、或者说过了某个阶段,所谓的师兄弟们在街头巷尾或者更远的外地不期而遇之际,没有谁会提起这个地方——即使我们偶尔还想到“越活越回去大侠”和他越活越回去的老伴儿,话题也总是在彭师父不许人露功夫上打个转悠,停止在“其实他什么也没教给咱们”的老词儿上。在和孙小六分别站在那两管灰铁皮莲蓬头底下冲着冷水的时候,二十五岁的我第一次觉得:我们大概全都遗忘了这个地方。在匆忙逃离青青期而不暇回顾的时刻,我们仍像一群玩着捉迷藏的孩子,在短暂到不及一瞬之间背弃了那曾经蔽匿了我们不止片刻的小小角落。

“多久没回来了?”我感慨地跟自己这么说,又打了一遍美琪药皂,“有七八年不止了罢?”

“我还好。”孙小六冒出这么一句来。

“什么?”我瞥了他一眼——这小子的的确确可以说已经长得很大了。令人惊讶得有些陌生。

“我常回来洗澡的,其实。”孙小六闭着眼冲水,准准地把一块药皂隔空一尺撂回那个老式的塑胶网碟里去,微笑着继续说道,“张哥你刚说过,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道理我太清楚了:师父从不到这里来,我知道的。”

“你是说就连你‘不见了’的时候其实也常回来洗澡?”

“当然。”孙小六勉强从水帘里睁开一只眼,仿佛非常迷惑地盯着我,道,“不然叫我去哪里洗?那些把我搞去学手艺的爷爷都上上海澡堂,我不成——澡堂多臭你知道吗张哥?你一进去就好像泡在臭豆腐缸里,埋在一百万只香港脚底下。还是回来洗好,回来洗如果赶巧了师父不在家,还有故事可以听。”

  如果觉得城邦暴力团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张大春小说全集城邦暴力团,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