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罗青梅作品大唐第一公主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武四郎脸上没有疤?”裴英娘听阿福说完,沉吟片刻,巧合太多,她基本可以确认武四郎就是蔡净尘,他杀死周刺史的方式,和蔡净尘当年闯进山匪窝杀死山匪头目的方法一模一样。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蔡净尘喜欢单枪匹马潜入敌人身边,然后来一个出其不意,杀光所有头领,至于底下的喽啰,他不屑一顾,丝毫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

“他叫什么名字?”

阿福回道,“我打听过了,周四郎自称无名无姓,太后为他取名承新,赐武姓。”

蔡净尘现在和武承嗣是同辈兄弟。

武太后一边打压宗室,一边收揽人心,执失云渐要防备突厥挥刀南下,必须驻守草原。南边的叛军声势浩大,武太后正犯难,刚好一个无依无靠的蔡净尘跳出来,成为她手中的一把刀。

扬州道大总管是丘神勣,蔡净尘负责指挥其中一道行军。

裴英娘之前听说有一道南下的行军由武家四郎领兵,她以为这个武四郎是武承嗣从老家接来的武家子弟,没想到竟然是蔡净尘……

她叮嘱阿福,“最近不要去打听武四郎的事,明里暗里都不行。”

阿福一个激灵,“娘子怕他的身份暴露?”

裴英娘笑了笑,“太后已经赐他武姓,他的身份不会暴露。”

以前蔡净尘跟在她身边,其实见过很多朝中大臣。但他只是个身份低微的奴仆,永远低着头,态度恭敬,很少引起别人的注意。

别说那些大臣,就连永安观长史也没有留意过蔡净尘的长相,对他们来说,蔡净尘只是一个脸上有疤的护卫。

没了那道刀疤和奴仆的身份,蔡净尘以功臣的身份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一般人不会轻易把他和蔡四郎联想到一块。

连阿福都不敢确认武承新是不是蔡净尘。

阿福叹口气,“他真是不要命!要是太后知道他的身份……他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裴英娘捏紧手中的信,“那倒不至于,太后用人,素来不管出身,只看能不能为她所用。”

太后掌握所有人的生死,所以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反正都得听她指派。只要老实听话,有能利用的地方,她就会大胆启用。

不听话的,杀,不老实的,杀,没用处了,杀。

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初,杀了一批宗室。

高宗李治为了巩固皇权,削弱权臣世家,也杀了一批宗室。

武太后想以女子身份称帝,天下为之侧目,自然也要杀一批人,才能震慑人心。

说到底,蔡净尘只是太后手中一枚棋子,帮她排除异己,屠戮反抗者。

等到武太后觉得时机成熟,朝政稳定,必然会抛弃蔡净尘这些人。

阿福不知就里,听裴英娘说蔡净尘不会暴露,心里好过了一点,他担心蔡净尘无法脱身。

裴英娘知道阿福在想什么,没有多说,蔡净尘现在没有危险……不代表以后能一直安然无恙。

她打发走阿福,带着书信去找李旦。

别院里既有佛寺,也有道观。佛寺中的阁楼修建在山坡上,适合望远,她过来晒太阳赏花,李旦待在正堂和幕僚们议事。

听到她有要事找李旦,幕僚们赶紧告退,郎君身边只有娘子一个正妃,娘子不需要邀宠,不会轻易打断他们,她说有要事,那就一定是要事!

等其他人都走了,裴英娘才从另一边回廊走进书室。

“阿兄,我……”

她的话还没说完,李旦拉住她的手,让她坐到自己身边,指指书案上一张摊开的帛书,“你看看。”

裴英娘莫名所以,扫一眼帛书,瞪大眼睛,神色震惊。

这是废帝诏书!

武太后要废黜李显了?

“七兄怕武家的人,朝中大事,后宫诸务,什么都听韦氏和韦玄贞的,韦氏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他想册封韦氏为后,破格提拔韦玄贞,母亲坚决反对,七兄那日气不过了,说了一句糊涂话,说他是皇帝,把天下送给韦玄贞,也不干别人的事……”李旦挽袖,斟了一杯热茶,递到裴英娘手里,“母亲准备废黜七兄,立我为皇帝。”

裴英娘喝口茶,压下心头震动,一切都提前了……

“母亲不会让我掌握实权,她立我为皇帝的前提是能彻底压制住我,再过几日,我会去洛阳……”

裴英娘听到这里,猛地抬起头,茶杯翻倒在地。

武太后肯定要幽静李旦。

“别怕。”李旦轻轻笑了一下,揽裴英娘入怀,“这是我们早就商量好的,太后不会杀我。”

武太后自始至终都打着圣母的旗号临朝听制,她是皇帝的妻子,然后是皇帝的母亲,这一点无法更改。她是个聪明人,深知物极必反,不可能把整个李唐皇室都赶尽杀绝,凡事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李显和李旦是她的护身符。

李旦不会死,但必然会被囚禁。

“我很快就能回来。”李旦抬起裴英娘的下巴,轻抚她的鬓发,刚从阁楼回来,她鬓边落满杏花花瓣,“我向你保证,不出三个月,母亲会把我送回梁山。”

他心意已决。

裴英娘镇定下来,反握住他的手,“阿兄,我等你。”

李旦笑着吻她,“十七乖。”

小十七已经跳出相王妃的束缚。如果事情一切顺利,他定能安然离开洛阳。如果不幸出了意外,会有人接走小十七,送她去南方。她这些年偷偷摸摸布置了那么多藏身的地方,没有他的带累,她也能过得很好。

她是安全的,他便没有顾虑,无所畏惧。

他一手揽着裴英娘,柔声安慰她,一手挪走书案上的废帝诏书,翻出底下的书卷,手指轻轻划过细滑的锦帛。

册封皇后的敕书一般以玉简写就,这一份书卷是他亲笔写的,等武太后认可后,交由中书省拟定正式的诏书,他才会动身前往洛阳。

这是他答应接受皇位的条件。

皇妃武氏,毓秀名门……聪敏贤淑,德冠后庭……可册为皇后。

这个武氏,自然不是武太后,而是小十七。

他没有要求小十七改回原来的姓氏,武太后以为十七已经不在人世,果断答应他“追封”小十七为皇后。

这个皇后虽然有名无实,但先把名分定下来,他心里才踏实。

终有一日,他会把他的皇后接回长安。

第204章

商量完去洛阳的事, 裴英娘取出蔡净尘的信。

李旦立刻皱起眉头,“他怎么知道你在梁山?”

裴英娘连忙把来龙去脉解释清楚, 末了问他:“信是阿福带回来的, 阿兄,这信上的人, 真的不规矩么?”

她念出几个名字。

李旦脸色微沉。

那几个人确实有问题, 他一直放着他们不动, 由着他们给母亲传递消息,反正他们接触不到内部机密, 正好可以加以利用。

但是他现在暂时不想管那几个内应的事, “蔡净尘猜出你没事……还用这种办法写信给你……你很信任他?”

他手指微曲, 攥紧帛书。

裴英娘点点头,又摇摇头, “事到如今, 谈不上信任不信任。我的死讯已经昭告天下,他知道我还活着,或者把我活着的事捅出去也不要紧。至于他能不能信任……阿兄, 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要面对的是太后, 我固然是信他的, 可他现在成了太后的鹰犬爪牙,谁知他会不会改变?他不会害我,不代表对阿兄你也忠心耿耿。”

书案上笔墨文具齐备,她坐起身, 挽袖提笔,把信上的符号对应的名字一一写下,吹干纸上墨迹,交给李旦,“四郎给我的信应该是真的,但阿兄你不必全信。到了洛阳以后,记得让郭文泰他们仔细对照着名单一一排查,每一个都要查,不要掉以轻心。”

她始终是偏心他的,这么好,好到让他一次次庆幸,李旦松开手,低头轻吻裴英娘的发顶,心里那种窒息的感觉好了点。

三天后,郭文泰快马加鞭,从洛阳赶到别院,带回正式的封后敕书。

敕书送到,李旦也要走了。

他匆匆扫一遍敕书,中书省的官员很识趣,没有添加其他字眼。按理追封和册封是不一样的,他写下的敕书完全是照着册封的口吻写的,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敢多嘴。

敕书送到裴英娘手上,她瞪大眼睛,呆了一呆,“册封皇后?”

李旦点点头,“敕书你先收着,以后有用。”

册书不止一份,裴英娘接到怀里捧着,觉得颇为烫手,她都“仙逝”了,要册后诏书做什么?

而且李旦这次去洛阳,绝不会老老实实继任皇位,他一直在暗中动作,加快武太后登基称帝的进程。

武太后临朝听政多年,李治一死,没有人能够撼动她。

号称有数十万人马,气势汹汹的叛军,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而已。宜州刺史已经身亡,李敬业等人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至于那些号召所有就藩的宗室王亲共赴神都的亲王们——根本就是一盘散沙,他们起兵的目的本就不单纯。

李旦此去洛阳,一定会让位于武太后。

武太后越快登基,越有利于他日后的计划。

那这份册后诏书,好像有点多余呀……

李旦没有多做解释,手指轻轻摩挲裴英娘的樱唇,“就算这次我只当一天过场的皇帝,皇后也必须是你。”

裴英娘哭笑不得,忽然很想知道韦沉香听说她封后的消息以后会作何感想。

洛阳,皇城。

韦沉香快气疯了。

她处心积虑想当皇后。之前李显要追封赵观音,不能立马册立第二位皇后,中间拖延了一段时日,然后李治去世,武太后弄权,她册后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韦玄贞劝她稍安勿躁,他们必须先扶持李显坐稳皇位,才能去谋求其他东西。

韦沉香忍了又忍,忍无可忍:李显都当上皇帝了,太上皇也走了,为什么她还不能得偿所愿!

她持之不懈地吹枕头风,时不时把李裹儿抱到李显跟前,母女俩一起掉眼泪,李显心肠软,终于松口答应册封她。

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后要迁都!

洛阳皇城轩昂壮丽,不比大明宫差,但韦沉香眼里只有巍峨雄浑的大明宫,根本看不上洛阳。

而且洛阳到处都是裴英娘的痕迹,本地世家贵女的穿衣打扮,发式花钿,平时闺中解闷的小游戏……全和相王妃有关,哪怕相王妃已经不在了,洛阳的年轻小娘子们还是孜孜不倦地模仿她。

韦沉香心口堵得慌,躺在榻上生闷气。

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像是有不少人在到处奔逃,宫婢、内侍的惊叫中夹杂着甲士毫不留情的呵斥。

韦沉香坐起身,皱眉道:“何人在我殿中放肆?”

内侍们屁滚尿流,爬进里间,“圣人……圣人被废了!”

甲士们伴随着宫婢的哭泣声踏进内室,指挥属下把韦沉香拉出正殿,“太后已下令将庐陵王及内眷发配至均州。”

韦沉香呆若木鸡。

半晌后,她猛地跳起来,清秀的面容因为不可置信而显得面目狰狞,“不、不可能、不,郎君是圣人,是皇帝,太后怎么敢?!怎么敢?!”

她想冲出去找李显来给她撑腰,李显是皇帝呀!这天底下,还有谁比皇帝的权力更大?!她的丈夫是皇帝,为什么她还要忍气吞声?

甲士轻蔑地瞥她一眼,大手一张,钳住她的肩膀,“得罪了。”

不由分说,直接将她拖走。

韦沉香不服气,长长的指甲划过摩羯纹地砖,发出刺耳的刮擦声,她离皇后的宝座那么近,她的父兄族人全部升了官,她可以成为下一个武太后,为什么一眨眼什么都没了……

皇帝也是能说废就废的吗?

她披头散发,被甲士们毫不留情地拖到大殿外,丢到一群嘤嘤泣泣的妇人们当中。

郭氏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小声啜泣,神情倒是还镇定,鬓发衣襟整洁,她没有激烈反抗,甲士们自然对她客气些。

殿外响起刀兵之声,甲士们押着一个身姿健壮、唯唯诺诺的男人走上台阶。

妇人们看到男人,哭得更厉害了。

李显环顾一圈,双眼发红,他身上还穿着上朝时的衣裳,头上的玉冠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发髻歪在一边,形容狼狈,“我……”他长叹一口气,蹲下身,拍拍啼哭不止的女儿,再看看襁褓中的儿子,泪水潸然而下,“你们要跟着我受苦了。”

这一句让妇人们仅剩的希望破灭,所有人都嚎啕大哭起来。

“哐当”几声,几名年轻貌美的后妃因为太过悲痛,晕倒在地。

李显看着抱头痛哭的妻妾儿女们,泪如泉涌。

他崇拜自己的父亲,觉得自己也能和李治那样,在其他人的轻视中继承皇位,然后运筹帷幄,干出一番骄人成就,让身边的人刮目相看。

是他想得太简单了,他以为当上皇帝就能高枕无忧,母亲再厉害,也只是太后而已,她终会老去,不可能一辈子管着他……

今天上朝的时候,裴宰相当堂念诵废帝诏书,满朝文武噤若寒蝉,没人敢提出异议。

他是九五之尊,是皇帝,竟然当着文武群臣的面,直接被大臣扯着袖子拉下大殿!

太后没有出面,她静静地端坐在侧殿,微笑着看他被赶出朝堂……

他的母亲,是背后的始作俑者。

武太后要求李显天黑之前启程赶往均州。

时间太仓促,女眷们来不及收拾行李包袱,笨重的金银器、占地方的布帛锦缎根本带不走,只能拣几样既轻巧又值钱的珠宝之类的奇珍藏在身上。

宫婢们哭哭啼啼,被选中去均州服侍主子的几个哭得死去活来,没被选中的,则欢呼雀跃。

女人们顾不上身份,也顾不上呵斥下人,一个个状若疯癫,拔下头上的宝钿金钗,卷起房中的琉璃摆设,塞满自己的包袱,她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装点财物。

李显目光呆滞,坐在冰冷的砖地上。

杏花纷纷扬扬,洒了他满头满肩。春日盛景,此刻在他看来,只有凄凉萧瑟。

一双皂靴踏过层层叠叠花瓣堆积的甬道,缓缓踱到他跟前。

他抬起头。

李旦背光而立,面容模糊,垂眸看着他,“七兄。”

李显擦干眼泪,似笑非笑,“陛下。”

武太后的准备很充分,这边废黜他,另一头立刻册封李旦为皇帝,连封号都拟定好了,一废一立,几乎同时发生。

理由是现成的:国不可一日无君。

李旦嘴角微微一扯,“七兄何必讽刺我,你我都是母亲的棋子。”

春风拂过,杏花花瓣随风洒落,他站在旖旎的杏花雨中,一袭石青色蜀锦袍衫,恍惚还是李显记忆中古板无趣的幼弟。

“阿弟……”他眼睛一眨,泪水打湿衣襟,“你会除掉我吗?”

一只手伸到他面前。

李显愣了一下,擦擦自己的手,这才小心翼翼抬起手臂,握住李旦的手。

李旦拉他站起来,“七兄,你安心离开吧,均州并非苦寒之地。剩下的事,我来做。”他靠近李显,耳语道,“不管长安派谁去均州,你不必害怕,母亲不会杀你。”

李显嘴唇哆嗦了两下,“阿弟……”

“七兄,你看不懂阿父,也看不懂母亲。”李旦眉心轻拧,从袖中摸出一张锦帕,轻掷到李显脸上,“阿父常年多病,所以他很少在我们面前展露帝王心术……你只看到阿父的仁慈,看不到母亲的毒辣,我们的母亲,不是普通的深宫妇人,你只能把她当成一个帝王来看待,一个敏感多疑、乾纲独断的帝王。”

血缘是剪不断的羁绊,他们尊敬自己的母亲,把各种温柔美好的想象投诸到母亲身上,幻想着母亲只是贪权,不舍得放权给儿子……这样想,他们的心里能好过一点,母亲还是疼爱他们的。

如果不把母亲当成妇人,把她视作一个上位者,一个帝王看呢?

那结论就是完全不同的。

古往今来,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逼死羽翼渐渐丰满的太子,并非奇事。

谁说虎毒不食子?成年的猛兽,往往会咬死领地内所有同类的幼崽和天敌的幼崽,以确保把可能挑战自己地位的威胁全部杀死。

春风还是温暖湿润的,像美人的手轻轻抚摸,柔和细腻,李显却脸色惨白,汗出如浆。

他终于从梦中清醒过来了。

即使他当上皇帝,依然逃不出母亲的掌控。

花朵扑扑簌簌掉落一地,殿内忽然响起嚎哭声,凄厉惨痛。

听声音,像是韦沉香。

李显猛然惊醒,拔腿冲进内殿。

“香娘……”

韦沉香涕泪齐下,妆容早就花了,像一块揉乱的抹布,眼底透出几分凶狠,又哭又笑,“为什么?为什么武英娘成了皇后!她都死了,还要踩在我头上!她竟然成了皇后!”

李显怔了怔,扑上前掩住韦沉香的嘴巴,“十七娘都死了,你怎么还计较这些!”

韦沉香不住挣扎,指甲划破李显的脸。

李显闷哼两声。

韦沉香挥舞着双手捶打李显,指甲缝里溢满血丝,“什么都没了,什么都没了!”

李显眉头紧皱,叹一口气,抱住韦沉香。

看在她伤心过度的份上,就当没听到她刚才说的话吧!

内殿外,李旦转身离开,宽袖里鼓满春风。

“陛下……”桐奴跟在他身旁,小声问,“可要除了那韦氏?”

他好歹伺候李旦这几年,眼力见还是有的,韦氏骂谁都可以,就是不能骂娘子,谁敢说娘子的不是,郎君一个都不会放过。

此前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背着人咒骂娘子,郎君没说什么,只让他们以后不要管两位公主。

之后诸王和驸马们起兵反对太后,太后下令鸩杀关押在掖庭宫的公主。公主们闻风丧胆,让亲信上门找郎君求助,恳求郎君看在姐弟情分上救下他们,郎君只冷笑了一声。

如今两位公主的丈夫都被杀了,公主们一死一疯。

桐奴深切地认识到,郎君性情冷淡,不爱多事,得罪他,他一般懒得深究,不要紧。但是如果得罪娘子,那就惨了,郎君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不必多事。”李旦头也不回。

韦氏爱慕虚荣,直接让她死了,未免太便宜她,且让她多活几年,好好感受一下梦想破灭是什么滋味。

第205章

天津桥上, 车马络绎不绝。

李旦眉头轻皱,扯开李显紧紧攥着自己胳膊的手, 催他上车, “七兄,走吧。”

李显吸吸鼻子, 眼泪哗哗淌个不停, “阿弟, 这个还给你……”

他把锦帕叠好,往李旦跟前一递。

李旦瞥一眼李显手里皱巴巴的锦帕, 眉头皱得越紧, “均州有我的人, 等你到了那边,他们会去接应你。老实待着, 记住, 你好歹贵为亲王,路上谁敢欺辱你,不用怕, 队伍里有个叫田八的,去找他。”

他叮嘱一句, 李显呜咽一声。

末了, 押解的人过来催促。

李显拉着李旦,依依不舍,哽咽道:“阿弟,我怕……我从来没吃过苦, 你千万别忘了我……一定要把我接回来呀……我保证都听你的……”

兄弟俩从小一起长大,阿父死了,阿娘变了,现在李旦是李显唯一的依靠。

李旦再次扯开他的手,送他上车。

夕阳西下,晚霞漫天,金色的夕照给洛水打上一层朦胧的晕光,涟漪一圈圈荡开来,云霞的倒影也跟着起伏流淌。

李旦肩披万丈霞光,负手而立,目送李显一行人远去。

转身回皇城,刚跨上马,忽然听得背后一阵马蹄踏响。

一匹快马疾驰而过,快如闪电,道旁的行人溅了一身沙尘,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指着快马离去的方向兴奋地讨论起来。

李旦回头。

快马上的男子身披铠甲,背负长弓,肩上扛着一根竿子,竿子上系了一块长条五彩布帛,一人一骑直奔向宫城城门,风中回荡着彩帛迎风飞扬的猎猎声响。

杨知恩张望一阵,拱手道:“郎君,是露布捷报。”

若是军队打了胜仗,将领会派士兵高举露布,一路传递捷报,鼓舞人心。待露布文书到达京师,朝廷要举行典礼当众宣读露布文书,封赏前线将士。

宜州刺史早就身亡,李敬业率领的叛军盘踞扬州,军队从运河南下平叛,算算辰光,应该到扬州了。

定然是南下的扬州道行军打了一场大胜仗。

李旦点点头。

他等了一会儿,估摸着露布送到武太后面前了,才夹一夹马腹,慢慢驰向宫门。

到正殿时,远远听到欢笑声,宫婢们簇拥着一位衣着华贵的老妇人缓缓走下石阶。

老妇人身边跟着一位体格健壮、三十岁上下的男子,男子穿一身圆领锦袍,相貌端正,态度谦恭……谦恭得有些卑躬屈膝,一股矫揉造作的谄媚之态。

李旦淡笑一声,“姑祖母。”

千金大长公主正和身边的男子说笑,听到这一声,身形一僵,等到看清叫她的人是李旦,脸上顿时窘得一片紫胀,尴尬行礼,含含糊糊道:“陛下。”

现在洛阳有两位陛下,圣母神皇武太后和李旦。

她身边那男子也吓了一跳,飞快蹿到宫婢们背后,想把自己藏起来。

李旦挑眉。

杨知恩走到宫婢们身前,怒视那个锦袍男子,缓缓拔出长刀,冷声道:“尔是何人?竟敢在陛下面前无礼!”

男子抖如筛糠,屁滚尿流,爬到千金大长公主脚下,抱着大长公主的腿,“公主救我!”

千金大长公主支支吾吾了一会儿,硬着头皮道:“陛下,此子出身低微,不懂宫里的规矩,冒犯陛下,还求陛下宽宥他一次,他颇通佛理……太后,太后已经赐他法号了。”

李旦抬脚,继续拾级而上,回头轻蔑地瞥男子一眼,“朕不杀他。”

他走远了。

千金大长公主长长吐出一口气,还没缓过神,身边一阵嚎叫。

杨知恩蒲扇大的手一张,抓起男子,直接往台阶底下拖。

男子脸朝下,被台阶刮得生疼,大声惨叫。

  如果觉得大唐第一公主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罗青梅小说全集大唐第一公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