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罗青梅作品大唐第一公主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千金大长公主脸色大变,跟着跑下台阶,她年纪大了,又一向养尊处优,跑了几步,气喘吁吁,一半是累的,一半是气的,厉声道:“放肆,你们想做什么?!他可是太后的人!你没听到陛下刚才说的话吗?你敢杀他?”

杨知恩咧嘴一笑,扭头对身边的人吩咐了几句,“贵主,您误会了,仆不会滥杀无辜。”

他话音刚落,一名甲士扒开男子的腰带,一刀下去。

男子目龇欲裂,发出凄厉的惨嚎声,“啊——”

众人无不魂飞魄散,毛骨悚然。

千金大长公主踉跄了几下,跌倒在地,不小心看到男子的惨状,连忙扭过头,不敢再看。

宫婢们反应过来,七手八脚上前扶起她。

“你、你、你……”千金大长公主浑身哆嗦。

杨知恩微微一笑,命人把痛晕过去的男子拖走,“既然是太后看中的人,不如索性去势,留在宫里伺候太后,这是陛下的一片孝心。”

才一盏茶的辰光,李旦的护卫把千金大长公主进献的男宠给阉了的消息传遍皇城。

事情传到武太后耳朵里时,她正端坐在帘后听大臣诵读露布文书,闻言嗤笑一声,摇摇头,“蠢货,谁让他到处招摇的?”

武承嗣汗如雨下,李旦成了皇帝,虽然这个皇帝有名无实,只是姑母称帝之前的一枚棋子,但是李旦问都不问一声,直接把姑母的男宠给阉了,姑母竟然不生气,那自己遇上李旦,岂不是十有八九会没命?

这些天他处处躲着李旦,暂时性命无忧,可是总不能躲一辈子呀!

“姑母,就这么放任他吗?”他小心翼翼问。

武太后摆摆手,“无事。扬州那边打了胜仗,四郎果然悍勇,竟然能再次手刃叛军将领,后生可畏啊。让人拟定诏书,朕要赏他。”

武承嗣双眼微微一眯,以前他是姑母最信任的人,现在突然冒出一个武承新,夺去姑母的喜爱倚重,他没学过兵法,拍马都赶不上武承新打仗的本事,以后武承新不会骑到他头上去吧?

武太后似乎能看出武承嗣在想什么,睨他一眼,“承嗣,武家宗祠修缮得如何了?”

武承嗣精神一震,不管如何,他才是武家的嫡系血脉,和姑母血缘相连,武承新姓了武又怎么样?姑母赐他武姓,不过是想拉拢利用他罢了……

他垂首道:“宗祠早已修缮完毕,明堂也已经竣工,只等姑母拜洛受图。”

月前,经过周密的布置,几名艄公从洛水中打捞出一块刻有字迹和肖像的巨石,巨石上面篆刻的字迹和此前的种种神迹呼应,寓意即将女皇临人,改天换地。

武太后将亲自前往洛水河畔,祭拜天地,接受宝图。

典礼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当中。

“很好。”武太后浅笑着道。

武承新掘开大堤,水淹叛军,以摧古拉朽之势,在三天内诛灭李敬业余党,天下为之震动,接下来轮到那些各地亲王,等把那些宗室也解决了,她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典礼来庆祝。

寻常女子到她这个年纪,成为太后之尊,临朝听政,手握实权,屹立于万人之上,应该别无所求了。

她并不满足于此,她虽然白发苍苍,是个面容衰老的老妇人,但她壮心不已,渴求更多更辉煌的成就。

女人也能有雄心壮志。

她的权势来自于丈夫和儿子,那又如何?古来以外戚身份夺权者,比比皆是。

抢到手上的东西,才是实在的。

码头前,旌旗招展,人山人海。

大军得胜凯旋,太后大悦,命中书令裴宰相率领满朝文武亲赴运河码头,迎接获胜的将士们。

一名锦衣青年立在船头甲板上,并未着铠甲,只穿一身单薄春衫,衣袍猎猎。

随从捧着一件鸟羽织成的大氅靠近青年,“阿郎,快到码头了,这是太后赏赐的氅衣,您穿上吧。”

青年眉头微微一皱,俊秀的面孔浮出几丝厌恶,“拿开。”

随从叹口气。

军中的将官们都喜欢穿明光铠,着甲胄,上战场时不仅仪态威严,气势雄壮,还能抵挡对方的暗器,保护身躯。

可郎君却是个例外,每次都是一袭宽袍大袖冲上战场,好看倒是挺好看的,不过未免太草率了,也不怕敌人一刀下来砍伤他……

旁边传来几声爽朗大笑,大总管丘神勣踏上舷梯,走来和青年寒暄。

随从眼观鼻鼻观心,站在一边当摆设。

“四郎建此大功,陛下论功行赏,必定赏赐颇丰,你开口要什么,陛下绝不会回绝……”丘神勣拍拍蔡净尘的肩膀,“听说四郎还未婚配?你正值青春年少,身边怎么能没有佳人相伴?我家中有一幼妹,秀外慧中……”

他的话还没说完,蔡净尘嘴角一扯,“多谢总管美意,我为母守孝,暂时没有成家的打算。”

丘神勣听他一口回绝,脸色不大好看。

说话间,大船驶进码头,渐渐靠近栈桥。

今天为了迎接将士们,其他商船都要靠后,等他们上岸后,那些商船才能靠岸。

隔着朦胧的柳烟和水雾,一片嗡嗡响,岸边人头攒动,喧闹声不绝于耳。

裴宰相领着官员们迎上前。

“真热闹。”

岸边一处阁楼上,头梳抛家髻,簪牡丹纹玉背梳、身穿锦襦罗裙的女郎斜倚窗栏,眺望不远处被人潮挤得水泄不通的码头。

“娘子,您看像吗?”阿福两手搭在额上,指着船头上的青年,“我怎么又觉得不像了呢?”

裴英娘嘴角轻轻抽了一下,都到这个时候了,阿福竟然还在纠结武承新是不是蔡净尘。

之前只是猜测,现在亲眼看到,她可以确定,武承新绝对是蔡净尘。

虽然他脸上那道刀疤不见了。

他杀了李敬业和他的同伙数十人,掘开大堤淹死叛军数万,十万叛军一半死在他手上,一半四野溃逃。

骆宾王的《讨武氏檄》振聋发聩,鼓舞士气,读来让人同仇敌忾,热血沸腾。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的,乌合之众,怎么可能是正规军队的对手。

她合上纱帘,把码头上的人声挡在帘外,问阿福:“打听清楚了吗?”

阿福啊一声,回头垂首,答道:“打听清楚了,太平公主不住在皇城,她和驸马薛三郎一道,住在敦厚坊的公主府,和北市离得很近。”

“嗯。”裴英娘手里拈了一朵花枝,暮春时节百花盛开,洛阳的街头坊间,随处可以看到提篮卖花的老妪。

她抽出一张丝帕,缠到杏花花枝上,“送去公主府。”

阿福弯腰走到她面前,接过花枝,“是。”

第206章

李令月见到裴英娘时, 先是惊喜,然后是惊恐。

她看到杏花上缠着的丝帕, 认出是裴英娘的——她们姐妹俩小时候一起玩耍, 有很多姐妹之间的小秘密,一看到丝帕上的特殊记号她就明白了。

打发走送杏花的人, 她按耐住激动, 等裴英娘的人上门来——结果等到的竟然是本人!

别人看不出来, 她一眼就能认出上门拜访的女冠就是小十七!

李令月激动得要跳起来了,不过房里不止她一个人, 她咳嗽一声, 端起茶盅喝口茶, 装模作样道:“我近日拜读经文,有很多疑惑的地方, 特意请女冠前来解惑, 女冠一路辛苦了。”

身穿浅色袍衫,头戴团窠联珠花树对鹿纹锦帽的女道士向她微微颔首。垂纱遮掩,看不出面容, 声音听起来沉重粗哑,“能为公主解惑, 不甚荣幸。”

她身后两个做道士打扮的小童也跟着奉承李令月。

房里的使女们暗道可惜, 看女冠走路时的身姿形态,她们以为面纱下的面孔一定貌若仙姝,谁知声音竟然如此难听,只怕容貌也不如何, 不过是外边瞧着好看罢了。

难怪要用帷帽遮住脸,到了公主面前都不肯摘帽。

看到裴英娘故意装出谄媚之态,李令月差点喷笑,耐住性子说了几句场面话,她斥退房中婢女,把一脸茫然的薛绍也赶走了,拉下帘帐,推着裴英娘走到内室,“你不要命了!被人发现怎么办?”

裴英娘掀开帷帽垂纱,一甩拂尘,捏了个手势,眨眨眼睛,“阿姊放心,我以女道士的身份行走,出入必定以帷帽遮住全身,没人认得出来。”

其实认出来问题也不大,就说是仙女下凡了,然后趁乱躲进人群就成。

这些时日,各地已经传出不下数十起有关裴英娘的传说。

乾陵附近的山民说常常在山间看到裴英娘,她饮仙露,食浆果,腾云驾雾,无所不能。

有人言之凿凿,说看见她在扬州荡舟。

有人反驳说亲眼目睹她出现在泰山。

有南下的商队说在沙漠里遇到风暴,不知被卷到哪里去了,快要渴死时,得到裴英娘的指引,才能顺利找到绿洲。

从南洋归来的水手则说裴英娘成了海神,夜里会幻化出各种不同形态,围着海船嬉戏。

每天都有人号称自己看到裴英娘了,反而有利于她隐藏自己的踪迹。

如果她此刻出现在洛阳北市的繁华曲巷间,引发轰动,事情传到皇城,那些官吏只会一撩眼皮,从鼻子里哼出一声不屑,“今儿个又有哪家老者三生有幸,见到皇后显灵了?”

小吏们快被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谣言折磨疯,谁敢咋咋呼呼冲到公廨说看到皇后,他们立马甩那人几巴掌!

大隐隐于市。

武太后要忙的事太多了,她没有心思关注一个被明崇俨预言会尸骨无存的儿媳妇,而裴英娘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充分,后期又有无数人在各地炮制各种“皇后显灵”的神迹,帮她转移注意力,她现在很安全。

况且,李旦也没有打算让她一直躲到武太后死的时候。

李令月揪揪裴英娘的脸,“你呀你!”她拉着裴英娘坐在床沿边,“既然来了,凡事有我呢,你就安安心心待在公主府里。”

裴英娘甩开拂尘,目光落到李令月的微微凸起的小腹上,目光柔和下来,“胤郎要有弟弟妹妹了?”

李令月嗯一声,神色平静,“我留在府中养胎,外面的事影响不了我……阿娘对我到底还是有几分真心的。”

裴英娘拍拍她的手。

李令月笑了笑,抬手捏裴英娘的脸,“好久没见到你,你总算养胖了一点。”

阿父走的时候,英娘瘦得下巴都尖了。

裴英娘笑着说,“阿姊也胖了点。”她顿了一下,轻声道,“胖点好,阿父喜欢我们胖一点。”

两人都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微笑着说起李治生前的一些趣事。

这一次姐妹俩没有哽咽流泪。

乾陵的地下玄宫早已修建好,接下来是一些地面工程。李治已经入土为安,带着他生前最喜爱的古董珍玩、字画书帖长眠地下。

逝者已矣,她们怀念阿父的同时,更要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不知不觉到了日暮西垂的光景,倦鸟归巢,远处传来渺远的鼓声,提醒老百姓们坊门即将关闭。

“要不要告诉八兄?”李令月看一眼窗外,窗棂间一片璀璨金光。

她皱眉问,“他知道你来洛阳了?”

裴英娘摇摇头,扣着李令月的手,“阿姊,先不要告诉阿兄,一个字都别说,我走之前托人给他送了一封信,他以为我嫌山上闷得慌,跑到新罗去了。现在时局紧张,我不想让他分心,等到合适的时候,我会告诉他的。”

如果李旦知道她此刻也在洛阳,一定会提心吊胆,患得患失,没法专心应付武太后。

李令月稍一沉吟,答应下来,沉声叮嘱裴英娘,“知道的人越多越危险,连三郎也要瞒着。除了我,只要有第三个人在场,你就得戴上帷帽。”

不知是不是做了母亲的缘故,李令月越来越稳重了。

裴英娘扑哧一笑,“阿姊放心,我晓得轻重,不瞒你说,我在洛阳待了一阵时日,城里各处都有我的人手,皇城和上阳宫那边我不敢靠近,其他地方不碍事,我既然能偷偷潜进来,自然也能神不知鬼不觉溜出去。”

李令月摇头失笑。

姐妹俩亲亲热热说着话,外面使女在叩门,薛崇胤午睡醒来看不到母亲,扯着嗓子大哭,乳娘哄不住,只能把他带到正院来。

“胤郎多大了,是不是会走路了?”裴英娘戴上帷帽,拨开垂纱往外张望,剪水秋瞳,依稀还是少年时那个狡黠明媚的小娘子,说话间仍然带着天真的稚气,“会叫人了吗?”

李令月轻轻拍一下裴英娘的手,嗔道:“早就会走了……你这个姨母怎么当的?”

裴英娘哈哈笑,“好吧,我这个姨母当得不称职,那舅母呢?”

薛崇胤走路还不大稳当,颤颤巍巍的,乳娘怕他摔倒,一只手放在他背后,小心翼翼扶着他进门。

裴英娘透过垂纱往外看,小小的粉团儿,穿戴整齐,颈上挂着璎珞圈,活泼可爱,进房以后,直往李令月怀里扑。

还没学会走,已经惦记着跑了。

她掩好帷帽,唇边含笑,没有出声。

都说外甥似舅,阿兄小的时候,是不是和薛崇胤一样粉妆玉琢?

寒食前后是踏青游春的好时节。

洛阳城的仕女郎君们乘车、骑马出游,进出城门的几条长街车马塞道,熙熙攘攘,宝马香车,华盖如云。

与此同时,反对武太后的宗室不甘坐视她窃取李氏江山,纷纷起事。

宗室们私下联络:“太后必定诛尽诸王,我等如不起事,李氏绝嗣矣!”

四月底,琅琊王冲在博州长史的帮助下募兵起事,因完全不通军事,很快兵败,被部下所杀。

其父越王贞为了响应儿子,在豫州起兵,武太后命左豹韬卫大将军鞠崇裕为中军大总管,率兵十万前往讨伐,越王贞兵败自尽。

百花盛放,欣欣向荣的暮春初夏时节,武太后磨刀霍霍,以彻查琅琊王和越王叛乱之事为借口,开始一场针对李唐宗室的血腥大屠杀。

她下令于丽景门别设推事院,任命武承新为侍御史,武攸暨从旁协助,负责审讯诸王,查明琅琊王冲的同伙。

端午佳节,暑气蒸腾。

常乐大长公主因公开咒骂武太后,帮助叛军购买甲胄兵器,罪不容诛,被逼自尽。

驸马赵瑰痛失爱女赵观音后一直卧病在床,得知老妻也被鸩杀,伤心之下,病发而亡。

五月中旬,高祖李渊之子,已是七十岁高龄的霍王李元轨,被甲士装进囚笼之中,流放黔州,不到十天,便死在陈仓。

其子江都王绪被斩于江都。

五月末,韩王元嘉与鲁王灵夔被武太后亲信堵在府中,奉诏在家中自尽,家产尽数没收。

韩王元嘉的三个儿子俱被斩首。

六月初,高宗李治之弟,已是耳顺之年的纪王慎,被装入囚车里,流放巴州,苦苦煎熬一个月后,死在途中。

纪王慎的儿子全部被杀。

舒王也遭到流放,万幸他身体健壮,熬过颠簸的行程,顺利到达流放地利州。

短短几个月内,李氏宗室中,霍王元轨、韩王元嘉、舒王元名、徐王元礼、越王贞等满门被杀,其他亲王虽然有个别子孙逃过一劫,但大多数被发配至岭南更偏院的荒凉之地,十不存一。

武承新搜查琅琊王的府邸时,发现他写给众位亲王、世家姻亲等人的信件。

凭着这些信件,武承新以各种非常人能想象的刑罚手段,栽赃,陷害,威逼,屈打成招,查出越来越多的“同伙”,到最后,受到牵连的人数超过万人,几百户世家贵族遭到血洗。

之前武承新手刃宜州刺史,打败李敬业的叛军,少年郎君,立下赫赫战功,很快扬名天下。

而这场对李唐宗室的大屠杀落下帷幕后,武承新的名字再一次传遍大街小巷,他成为人人谈之色变的冷血酷吏,能止小儿夜啼。

老百姓们思想单纯,武太后听政多年,颇有政绩,他们对圣母神皇并无多大恶感。

武承新和武承嗣就不同了,作为专门替武太后排除异己、诛杀忠良的鹰犬,他们承担了所有人的怒火,是老百姓们最痛恨、最厌恶的奸臣。

尤其是宗室皇亲,恨不能噬其肉,啃其骨,将两人挫骨扬灰。

阿福再也不提起蔡净尘这个名字了,一开始是不敢,后来是不屑。

投靠武太后并没有什么可耻的,识时务者为俊杰,想要往高处爬,必须做出牺牲。

但是武承新连无辜的妇人和孩童都不放过,罗织罪名,构害宗亲,把做人的基本良知都丢弃了,阿福不承认他是以前那个忠诚的蔡净尘。

蔡净尘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至少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

现在的武承新,根本就是个草菅人命的屠夫!

蔡净尘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向裴英娘传递消息。他不知道她在哪儿,唯一能确定的是她还活着,于是他坚持不懈地提醒她哪些人不可信,哪些人在为武太后密谋什么。

枇杷成熟的季节,李令月特意吩咐下仆搜罗来最新鲜的枇杷,给裴英娘尝鲜。靠着运河的便利,洛阳的东西市不缺南方货。

裴英娘坐在窗下剥枇杷吃,指间汁水淋漓。

昨天李令月进宫去了,回来时拉着她说了很久的话,万象神宫修建得富丽堂皇,明堂以九只铁龙簇拥一只展翅高飞的金凤,武太后的心思,昭然若晓。

宗室皇亲死得七七八八,满朝文武匍匐在武太后脚下,噤若寒蝉。

时机已到,武太后决定举行拜洛受图典礼,开始收割她的胜利果实。

最后一颗枇杷吃完,裴英娘拈起丝帕,逐根擦拭纤纤十指。

该告诉李旦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宗室王亲部分摘抄引用《隋唐五代史》、《武则天正传》

特别注明,因为文中时间、年龄都是自由发挥,所以这里也把时间改了,和真实历史不符合。

~~~~~~~~~~~~~~

第207章

高祖、太宗、高宗三代宗室王亲, 凡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皇子王孙,除了李显和李旦以外, 其他尽皆死于武太后之手。

不止他们, 还有依附他们的大臣和姻亲世家,也遭到血洗。

所有对手都清除了, 再没有人能够和武太后争夺帝位。

武太后并不满足于此, 为了震慑群臣和其他同情宗室的世家, 她下达诏书,鼓励民间百姓告密, 无论大小官员还是没有功名的平头老百姓, 只要发现有人谋反, 就可以入京告密。沿途驿站必须为这些告密者提供车马和饮食,护送其抵达洛阳。

告密属实的, 重重有赏。告密不属实的, 也不追究责任。

诏书公布后,一片哗然。

无数妄想一步登天的市井闲汉涌进洛阳,随口诬告其他人, 其中很多人靠构陷别人而得到升迁。

武力震慑,谍网密布, 不管是朝中大臣, 还是民间百姓,不敢再公开发表同情宗室的言论。

值此之时,武太后决定举行庆祝典礼。

拜洛受图典礼盛大而隆重。

天朗气清,碧空如洗。

万象神宫金碧辉煌, 张灯结彩,彩幡迎风飘扬,风吹猎猎。

在文武百官,侯门公卿,各国来使,外国留学生,魏国寺的僧人等数千人的注视下,武太后身着正式冕服,手执玉笏,一步一步踏上宝座。

从饱受欺凌的武家小娘子,初入太极宫的美貌才人,再到备受冷落的年轻后妃,落发出家的太宗旧人,高宗李治的宠妃,临朝听政的皇后,废立皇帝的太后……

武太后的一生如画卷一般徐徐展开,然后慢慢合拢,最终凝聚成一道光芒万丈的光影,在场的千余人,纵然心有不甘,纵然各怀心思,此刻只能匍匐在她脚下,山呼万岁。

典礼上,武太后宣布,改用周历,以元年十一月为元年正月、十二月为腊月、夏历正月为一月。同时,改造照、天、地、日、月、星、君、臣、人、载、年、正十二个新字。

登基的准备差不多了。

南方忽然传来一声清唳,啼鸣婉转,万象神宫的鼓乐声霎时停了下来,众人抬头四顾,望着鸟鸣响起的方向。

一只体型巨大的神鸟张开色彩斑斓的双翅,从云彩中俯冲而下,羽翅划过长空,铺天盖地,双翼闪烁着七彩光芒,蔚为壮观。

“神鸟!”

人群中爆发出惊呼声。

饶是在场的文武百官见多识广,也不由得目瞪口呆,之前那些神乎其神的所谓“神迹”真相为何,他们心知肚明,但亲眼看到一只七彩神鸟在眼前翱翔,他们心头大骇,忍不住泛起嘀咕:难道太后当真是天命所归?

其实武太后也怔住了,为防止意外,今天的典礼提前演练过,武承嗣可没说过会安排神鸟降世。

她不动声色,唇边含笑,瞥向台下。

武承嗣冷汗涔涔,几步跃上台阶,小跑到武太后身边,“姑母,这……并非侄儿布置的。”

武家其他人面面相觑,互相追问神鸟是谁设计的。

没人站出来邀功。

万象神宫由重重卫士把守,禁卫森严,百姓不得其入,看不到威严壮观的受图礼,但是七彩神鸟在空中飞过,却是他们亲眼所见的,老百姓们一个接一个跑出家门,在地下追逐神鸟。

神宫外汇集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大半座城的里坊居民跟着神鸟奔跑,里坊、巷曲空荡荡的。

万人空巷。

“凤凰!这是凤凰!”裴宰相第一个反应过来,跪倒在地,“陛下,您拜洛受图,天降祥瑞,这只凤凰来自神域,这是上天派来恭贺陛下的凤凰啊!”

裴宰相这话说得含糊。

李唐宗室尊道教,而武太后为了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打压皇室,抑制道教发展,降低老子的地位,大力扶持佛教,洛阳的僧人们借机出入宫闱,趾高气扬。

他不好把神鸟扯到道教上去,又不想贸然和那帮僧人扯上关系,干脆瞎说一气。

大臣们反应过来,纷纷拜倒,附和裴宰相的话。

武承嗣激动万分,催促武攸暨:“快,派人跟着神鸟,看看神鸟要降落到哪里,修筑华台,迎接神鸟!”

武攸暨答应一声,下去张罗。

武承嗣佝偻着腰,搀扶武太后,“姑母,神鸟往庭院后面的方向去了。”

武太后稍一沉吟,“过去看看。”

她离登基只差一步,并不畏惧任何天兆。

祥瑞也好,示警也罢,没有人能拦住她的脚步。

众人跟在武太后身后,浩浩荡荡冲进遍植梧桐翠柏的庭院。

庭中古木参天,浓阴匝地。

神鸟围绕着一株枝干盘曲的梧桐树,盘旋鸣叫,久久不愿离去。

有人拉开大弓,想把神鸟射下来,武承嗣急得面红耳赤,斥退甲士,“怎么能如此怠慢祥瑞?!不怕天罚吗!”

  如果觉得大唐第一公主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罗青梅小说全集大唐第一公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