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罗青梅作品蛮丫头/老大是女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朱和昶猛地拍一下书案,真是防不胜防。

傅云英见目的达到,告退出去。

朱和昶叫住她,“云哥,以后遇到长乐侯这样仗着身份胡闹的,你别忌讳,狠狠打!朕赐你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以斩奸佞,看谁敢欺负你!”

傅云英嘴角抽了两下,她来乾清宫,虽然没有告状,其实给孔皇后和长乐侯挖了不少坑,怎么叫朱和昶这么一说,倒像是自己受了委屈跑过来找他给撑腰?

由不得她推拒,朱和昶命人把御剑取来,让内官捧着,跟着她一起回大理寺。

尚方宝剑刻有腾跃的龙纹和凤鸟,本是一把锋利的斩马剑,后来渐渐成了权力的象征,许久未曾出鞘。

傅云英想了想,她绑长乐侯进宫,然后捧着尚方宝剑回大理寺,事情传出去,倒是一桩美谈。

民间百姓最喜欢听这种故事,这么做于朱和昶名声有利。

她便没有坚持拒绝。

自傅云英离开后,大理寺官员提心吊胆,坐立不安。

大理卿蛰伏不出,左右少卿一个被揍得鼻青脸肿,一个不见踪影,众人群龙无首,如坐针毡。

终于,外边传来脚步声,评事一边往里跑,一边大叫:“傅云回来了!”

众人跳了起来,奔出号房,齐齐涌到门口迎接。

只见他们大理寺的招牌一袭氅衣,衣袂飘飘,缓步行来,步履从容,面色平静。

众人松口气,看样子皇上没有责罚傅云。

紧接着,众人的目光往后,落到小内官手里捧着的宝匣上。

匣子是打开的,里头金光闪闪,宝气浮动。

竟是皇上书房里悬挂的那把御剑!

这不就是尚方宝剑吗?

众人张大嘴巴,下巴半天合不拢。

幸灾乐祸的刑部和都察院众人则瞠目结舌,气得牙痒痒。

宫中。

孔皇后得知哥哥被打了一顿,求见朱和昶,进了内殿,还没说话,先泪落纷纷。

“皇上,那大理寺丞行事未免太迂直了!”

朱和昶头也不抬,笑道:“云哥脾气一直是这样,这还是他好说话的时候。谁让你哥哥撞到他手里,你放心,云哥只是吓吓他,没把他怎么着。”

云哥对其他人不假辞色,他当初费了不少精力才被云哥接纳,云哥很容忍他,其他人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听皇上温和安慰自己,可见他心里必定是向着自己的,孔皇后泪水涟涟,“皇上,大理寺丞或许无意,可他如此莽撞,您不能不管啊!”

朱和昶一顿,没说话,手里朱笔在折子上画了几个圆圈。

孔皇后哽咽道:“家兄确实莽撞,犯下大错,妾不敢替他隐瞒,皇上只管罚他,此事妾绝无怨言!可这事闹大了,于妾来说颜面扫地,于皇上来说,也是如此啊!这本乃家事,应该捂得严严实实的,方皆大欢喜,如今闹得沸沸扬扬,大理寺丞倒是得了个好名声,却将皇上和妾置于何地?不说御史们必要大做文章,史书再记上一笔,千余年后,还要被人耻笑……”

皇后泪如雨下,“妾愧对皇上眷爱!”

朱和昶放下朱笔,撩起眼帘,看着孔皇后,叹了口气。

“皇后,朕和你都还年轻。朕诚惶诚恐,想要当一个称职的好皇帝,体谅你年纪小,犯些小错也没什么,总有一天你能担得起一国之母的责任,如今看来,是朕想得太容易了。”

孔皇后吃了一惊,抬起脸,眼角发红,脸上妆容却一丝未乱,端的是我见犹怜。

朱和昶慢慢道:“云哥刚才过来,并没有急着自辩,而是提醒朕长乐侯可能是被人利用了,而那

背后之人的真实目的是离间你我夫妻。他还嘱咐朕不可因此事迁怒于后宫……你却不问青红皂白,一开口就是责怪他不怀好意。”

孔皇后呆若木鸡,一张桃花粉面,一时青,一时白。

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官家小姐,连字都认识不多,还年轻,加上这段时日朱和昶将她视作妻子尊重敬爱,难免娇气,还不够圆滑。

朱和昶不看她了,低头看书案上一摞摞奏折,“你是朕的皇后,可曾想过朕次次偏袒长乐侯,朝臣们会怎么想?天下百姓会怎么想?你有没有为朕考虑过?朕不曾亏待孔家,他们想要什么,朕给什么,为什么非要折辱朝廷命官?而且还是堂堂大理寺少卿!”

这话问得诛心。

孔皇后心惊肉跳,忙起身,跪在书案前,泣道:“妾恐因家兄连累皇上圣名,故而一时失语。妾时常叮嘱家人时刻不忘圣恩,他们心中对皇上感恩戴德,愿为皇上肝脑涂地,只因小人使坏,才会闯下祸事。”

朱和昶扫她一眼,收回视线。

他是地方藩王,朝中大臣多有不服他的,阁臣们一度想通过内阁制度架空他。当初霍明锦和云哥之所以能够顺利扶持他登基,就是因为他根基浅薄,大臣们觉得他好控制。他是皇帝,掌生杀大权,可并不是他说什么,大臣们就真的会照办,他们有的是法子阳奉阴违。

就像先帝,他在位时,一直没能收拢皇权,虽然高高在上,却拿沈首辅没办法。

眼下朱和昶和大臣们的关系还算融洽,但还不够。

可惜他的后宫不能给他带来一点点助力不说,还屡屡害他受御史指责。

他刚刚看折子,云哥考试得了第一,尤其在辨认剿袭文章这一块,他一个人看出所有剿袭之作,虽然在诗词歌赋上他明显落后,可综合起来分数最高。

王阁老他们没话说了,改口说他选的人果然不错。

他很高兴,还有一点得意。

那天他说光禄寺的饭菜难吃,云哥那样冷清,第二天就上疏建议独立内庖。

用膳的时候,他还以为云哥当时只是随口一说。

他即位以来,上至首辅,下到黎民百姓,宫中侍从,俱都匍匐在他脚下,歌功颂德,为了讨好他,无所不用其极。

这其中,有多少人像云哥那样,真的关心他,一丝不苟帮他解决麻烦呢?

老爹曾提醒他,不能太信任云哥,以免云哥坐大。

他淡淡一笑,他和云哥相辅相成。

云哥辅佐他,必然有自己的私心,但这私心是坦然的,直白的,不会伤害到他。

这很正常,人谁还没有一点自己的私心呢?

“好了,此事朕心中已有决断。你别多想,正好借这个机会让你哥哥老实一点。”

孔皇后心里七上八下的,觉得皇上一定动怒了,此刻听他语气平和,又像是没生气,暗暗松口气。也不敢再纠缠傅云了,而是深恨那些暗地里作怪的贱人,竟然利用兄长来离间她和皇上!

朱和昶目送孔皇后擦干眼泪出去,继续批阅奏折。

不能让孔皇后记恨云哥,后宫妃嫔虽然没法干政,可日后皇后生出太子,就不一样了。

如果皇后一直这么拎不清,若她生下太子,不能给她教养。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早。

他暗暗思考着。

第141章 一百四十一(捉虫)

坤宁宫。

墙角的落地铜烛架有一人高,入夜后,宫女点起蜡烛,烛火摇曳。

孔氏坐在镜台前,望着槅扇外火树银花一样的辉煌灯火,心想,要是在家里,夜里点起这么许多蜡烛,娘一定会嗔怪糟蹋银钱。

单单这坤宁宫主殿,一夜烧蜡烛的花费,足够以前的他们家吃一个月的。

入宫前,她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低阶武官之女,父亲虽然好歹有个官职在身,但家中并无多少恒产,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整个府城都惊动了。

赐婚的旨意还没下来的时候,府城的大官小官、富户乡绅们便争相给孔家送田送地送仆人。多少年没有来往过的亲戚忽然一下子成群结队找上门,邻里街坊主动搬走,将宅子让出来给他们家扩建花园,以前看不上哥哥的人家主动将女儿送到他们家给哥哥当妾。

她成为全家乃至整个宗族的宝贝疙瘩,一应吃的穿的用的,都要是最好的。宫里派女官教导她宫廷礼仪,带她读书,纠正她说话的口音,教她怎么搭配衣裳,怎么梳发髻,怎么待人接物,怎么保养……夜里也守在拔步床外,看她睡姿如何,说不说梦话。

最后她被选中指给湖广的楚王世子为正妃,当时的秀女中,最出色的几位都是给太子预备的,然后才轮到各地藩王和藩王世子。孙贵妃一心操持自己儿子的婚事,藩王妃据说是太监用掣签的方法选出来的。

孔氏运气好,认识她的人都这么说,不认识她的人也这么说。

她年纪小,不用马上出嫁,先由宫廷女官教养,过两年再成婚。

结果老楚王逝世了,楚王世子至孝,不愿仓促成亲,想为父亲守满三年孝后再娶妻。

孔氏也说不清自己当时是什么感觉,毕竟没有见过世子,不过在得知自己将成为楚王世子正妃的那一天,她就把对方当成自己的丈夫看了。

楚王没了,世子一定很伤心,听女官说,他自小就丧母,如今还未娶亲又丧父,身边还没有兄弟姐妹互为倚靠,一定很伤心。

孔氏别的本事没有,一手针线活做得活灵活现,人人都夸。

她给世子绣了一套活计,荷包、扇套、香囊、褡裢、火镰套,衣裳、鞋袜……怕做得不好,只要有一点不满意的就拆开重做,一针一线,恨不能把自己对世子的担忧都绣进去。

东西送到湖广,她又后悔了,觉得自己的绣活不如南边的精致,也许世子会嫌弃她。

她辗转反侧,白天夜里都在想这事。

后来内官返回孔家,告诉她世子忧思过度,人有些瘦弱,看了她送的东西,让他代为转告一句:“费心了。”

还说世子长得高大,人却很斯文,王府的侍女仆从都说世子爷宽和大度。

她心里安定下来。

再后来,先帝没了,太子太孙也没了,世子成了新君。

世子是皇帝,那么孔氏很可能当皇后。

地方藩王妃和一国之母,差别可就大了。

孔家人欣喜若狂,孔老爷那晚连夜带着子孙出城去祖坟烧香祭祖。

教导孔氏的女官却没有露出多少狂喜之色,反而摇头叹息。

孔氏听到两个女官私底下找孔太太说话。

女官们离开后,孔太太哭了,把孔老爷和亲戚们叫到一起商量。

一家人什么都不懂,束手无策。

他们瞒着孔氏,孔氏却还是知道了。

女官说,孔氏和楚王世子虽然是先帝赐婚,但到底没有成亲,如今楚王世子成了皇帝,势必要选秀扩充后宫,这皇后之位到底花落谁家,还不一定。

以孔氏的家世出身,能做藩王妃,本就是走了大运,其他人要从世子妃慢慢熬到藩王妃,她倒好,还没成亲,直接从世子妃变成藩王妃,还没等到她反应过来,以后的丈夫又成了皇帝。

女官暗示孔家人,世子成了皇帝,选秀太监不敢马虎,给他挑的秀女不论是相貌,还是品格,必定都属千里挑一。

孔氏肯定比不过人家。

楚王世子见都没见过她,会让她当皇后吗?

孔家人愁眉苦脸,只能等消息。

皇后他们不敢想,当皇帝的妃子也是他们孔家的造化,孔家祖祖辈辈,连个嫁朝廷大员的闺女都没有,这一下就要入宫伺候皇帝了,该知足啦!

但孔氏心里却觉得难受,从正妻变成妃子……她可是一直把世子当丈夫的呀!

新君即位,选秀拢共选了四名秀女。

太监们接孔氏入京,她让身边心腹侍从找个机会去看看那几名秀女。

侍从回来告诉她:“她们不及小姐美貌。”

孔氏那时是松了口气的,等真的见到四名秀女,才知侍从怕她责罚才会拿话搪塞她,那几名秀女个个花容月貌,而且谈吐不俗。

其中赵氏的姿容最为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她家虽然只是乡绅,可却是大姓之后。

另外三名秀女也是平民百姓家出来的,但在京师由宫中的太监、女官调理了一段时日,走路、说话、看人,那真真是让人挑不出一点错来,别说是新君了,就连孔氏自己,看了也觉得对方讨人喜欢。

就和当年选秀一样,她表现只是平平而已,比不上给太子选的太子妃、良娣等人。

孔氏心灰意冷,女官们说的没错,世子的身份变了,她配不上世子。

得知皇上要来看她们时,其他秀女又羞涩又激动,绞着帕子,俏脸通红。

孔氏却手脚冰凉。

然而,皇上在见过她们五人后,仍旧选她当皇后。

太监宣读旨意时,向来四平八稳的赵氏有些失态,一脸不可置信。

另外三名秀女也暗暗吃惊。

她们不愧是选婚太监选出来的,只诧异了几息,立刻笑着恭喜孔氏。

孔氏比赵氏更加意外。

她觉得皇上肯定是喜欢她、记挂她的,不然不会在看到其他几个如花似玉的秀女后,还是选了她。

女官们教她,帝后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人,皇帝是天,乃乾,皇后是地,乃坤。

道德经中有一句“地得一以宁”,所以皇后居所为坤宁宫。

她入住坤宁宫时日尚浅,但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入宫前,孔老爷请人给她算命,高人说她天生凤命,命格极贵,果然不错。

她对着铜镜沉思。

宫女跪在两边,小心翼翼往她脸上抹红玉膏,宫里的秘方,用几十种香料调配出来的,每天抹脸,肌肤嫩滑如玉。

水晶帘外传来脚步声,内官快步走进来,隔着垂地罗帐,道:“娘娘,太医看过了,老夫人的病没有大碍。只是国舅爷还关在牢里没放出来,老夫人放心不下,吃什么都不香。”

孔氏蹙眉。

皇上赐给那傅云尚方宝剑不算,还把哥哥给关起来了,说要给哥哥一个教训。娘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年纪又大了,哥哥一直不归家,娘以泪洗面,病倒在床,自己身为女儿,没法侍奉汤药,只能派人回去探望。

其他皇亲国戚,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没人管。哥哥只是醉酒打人,怎么傅云偏偏就揪着哥哥不放?

孔氏有些恼,但想起皇上说背后有人使坏,仇恨立马转移到四位妃子身上,是赵氏?还是李氏?

她让宫女去库房取绸缎布匹、金银首饰,并人参、鹿茸之类的大补之物,吩咐内官送回娘家去。

东西是其次,但从宫里赏出去的,这份体面别人家没有,哥哥挨了打,京里的人肯定笑话孔家,她更得照应家里。

待她支开宫女,内官上前几步,小声道:“娘娘,老夫人问国舅爷什么时候能回家。那牢里阴森潮湿,国舅爷酒后挨了顿打,没人照顾,还被关进去,肯定受了不少罪,老夫人心疼得不得了。”

孔氏皱眉道:“让我娘宽心,皇上不是真心要关他,因怕御史弹劾,才要做做样子。这都到年底了,过年之前肯定会放他回家。”

内官又道:“老夫人还问,那个傅云是什么来头?竟然敢打国舅爷。”

孔氏挑起一星儿乳白色脂膏,抹在自己手上,想了想,道:“傅云是皇上的人,皇上很信任他。哥哥这次受罪,出来以后必然不服气,叮嘱他莫要再惹是生非,先躲过这阵风头再说,别想着去找傅云的晦气。”

又问家里还缺什么,父亲身体好不好,家中侄儿侄女如何。

内官一一答了,没敢告诉孔氏她爹孔老爷又纳了一房十五岁的小妾,孔太太生气病倒,一半是担心儿子,还有一半是被孔老爷给气的。

到安歇的时辰了,宫女进来铺床烘被,内官退出去。

孔氏望一眼门口的方向,眼神落寞。

忽然,两名内官笑着走进内殿,道:“万岁爷说今晚过来。”

孔氏呆了一呆,喜不自禁。

宫女们也满脸笑容,道:“娘娘,国舅爷出了事,万岁爷还是到您这儿来,您且放宽心,您可是皇后,万岁爷岂会冷落您?”

孔氏眉角眼梢都是笑,忙抚抚发鬓,“这个发式不好看,给我梳个牡丹髻。”

宫女们笑着应喏。

等朱和昶批阅完奏折过来,孔氏已经换了身衣裳,打扮得娇艳欲滴,备了消夜等着了。

朱和昶坐下喝珍珠豆腐丸子汤,桌上许多湖广风味的菜肴,其中一道武昌府的菜薹,是内庖特意进献的。

饭后说了会儿话,朱和昶看到孔皇后抄了一半的经书,拿起来看。

孔皇后脸上羞红,夺过纸,道:“妾的字写得不好。”

她跟着女官学习,读了几本女德之类的书,但才学有限,比不上赵氏她们饱读诗书。

朱和昶微微一笑,道:“朕以前的字也写得不好,在书院读书的时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人敢管朕,朕就愈发懒了。云哥的字写得好,他最刻苦。”

听他提起少年时候的事,孔皇后心里一动,皇上和傅云认识多年,以前她以为傅云不过是和之前被打发回武昌府的长史一样只是个比较有脸面的王府旧人,但现在看来,远不止如此。

她不动声色,娇声说:“皇上的字明明写得很好,听说几位阁老都夸您,您这么说,是为了安慰我罢了。”

朱和昶摇头失笑,“进京以后朕每天都要练字,才没在阁老们跟前丢丑,他们嘴上不说,心里挑剔得很。”

多亏云哥写信提醒他,他进京之前一直在苦练,除了练字,还练说话的口音,免得进京闹笑话,被朝臣看不起。

孔皇后怔了怔,皇上以前只是个地方藩王世子,进京以后才学着怎么处理朝政、怎么和朝臣打交道,一定很辛苦。

朱和昶和她说话,见她眼皮低垂,以为她还在为长乐侯的事生气,道:“你哥哥要是打了旁人,也没什么,打的是大理寺少卿,就不一样了。怎么也得关他几天,差事也不必管了,等他出来,让他去南京。”

不仅要关押,还要夺走哥哥的差事,打发他去南京。

孔皇后一惊,下意识道:“皇上,就要过年了,兄长是家中独子,他一走,两老无人照顾……”

朱和昶皱眉说:“只是打发他出一趟公差而已,等他回来,风头过去了,才好让他官复原职。不然,御史岂会轻易放过他?”

这事似乎不只是酒后打人那么简单,孔皇后心思转了几转,不敢再给兄长求情,只得道:“皇上处置公正,就该如此。妾只是担心两老罢了。”

朱和昶看她一眼,走到书案前,提笔在孔皇后抄了一半的纸上继续往下默写经文。

孔皇后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走过去,帮忙磨墨。

朱和昶写完一句经文,轻声问:“你白天和女官们一起演练亲蚕礼,累吗?”

烛火晃动,孔皇后被朱和昶关心一句,眼圈不由得泛红。

再多的辛苦,因为这一句话,烟消云散,化为甘甜。

她柔声道:“妾不累。”

朱和昶左手执起她的手,指腹轻轻摩挲她的手背,含笑说:“朕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们一起学。”

孔皇后一时哽住,心尖直颤。

她知道皇上对每一位妃子都这么温和,他性情柔和,喜欢美人,并没有特别钟爱哪一个。

有时候宫女不小心失手打了东西,他很少责怪她们,也是如此温声和她们说话。

明知他对其他人也这么好……

有一次她看见皇上和赵氏在西苑赏花,赵氏的脚崴了一下,疼得直掉眼泪。皇上马上抱起她,赵氏愣住了,脸上红扑扑的,破涕为笑。

每一个妃子,皇上都一样喜欢……

明白这一点,可被他这么温柔对待,心里还是忍不住软成一汪水,觉得自己一定是他最珍爱最重视的那一个。

孔皇后眼眸微垂,皇上待她,一定是不一样的。

哪怕那不一样只有一点点。

……

翌日,按规矩,几位内阁大臣进宫给朱和昶讲经。

傅云英也奉诏进宫。

她到得很早。

积雪还未化尽,内官们在雪地中清扫出一条道路供人行走,宫里的梅花开了,远望一片火红,灿若云霞。

阶前几株海棠树只剩光秃秃的枝干,北风拂过,卷起树梢枝头的积雪,来来回回走动的宫女们冻得鼻头通红。

汪玫进殿,看到傅云英,先哈了一声,拍她的肩膀,“你小子,脾气不改啊!”

傅云英道:“不敢和您比。”

汪玫几十年如一日的挑剔,和他相比,她真的很好相处。

“别谦虚,你连国舅爷都敢揍,我斯斯文文的,可从没打过人。”

汪玫笑着揶揄她。

不一会儿,王阁老和姚文达到了。

姚文达的病一时好一时坏,大家已然麻木,见到他,还是得关心一句,嘱咐他多加保养。

他挥挥手,“我命硬着呢,死不了!”

太监请几位阁老进殿喝茶暖身子,光禄寺为他们准备了茶果糕点,虽然不好吃,但保证热乎乎的。

王阁老几人一起进去,傅云英坐在外边继续等。

等讲经结束,阁老们挪去暖阁吃饭,她才进去见朱和昶。

朱和昶眉头微皱,看到她便诉委屈:“老先生真是太严格了。”

王阁老觉得自己当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朱和昶登基,那么就得负起责任,教导好他,生怕他玩物丧志。

今天朱和昶不过是多嘴说了一句玩笑话,王阁老就站起来劝谏他。

说到激动处,还要跪下。

朱和昶忙叫内官搀扶,只得老老实实认错,王阁老才不说他了。

他还年轻,不是王阁老的对手。

说了几句闲话,傅云英道:“皇上,长乐侯打骂大理寺少卿齐仁,缘由臣已经查清楚了。那日长乐侯独子在长街纵马,连伤十数人,齐少卿刚好路过,拦下长乐侯独子。哪知孔公子年轻气盛,竟叫人当街宰了齐少卿的驴,还殴打兵马司的人。齐少卿那人呢,不大变通,见孔公子藐视律法,按律,命人鞭打他以示惩戒。”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才接着道,“其实齐少卿本不该当街责打孔公子,不过当时是日中最热闹的时候,坊市的老百姓就在一旁围观,苦主有数十人,齐少卿不好偏袒孔公子。”

朱和昶皱了皱眉,“齐少卿打得好,他受委屈了,听说他伤得不轻?”

傅云英垂目,“倒也没有重伤,不过听齐家人说他昨晚呕血,像是伤到肺腑了。”

朱和昶沉吟片刻,“得好好安抚他,云哥,你代朕去瞧瞧他。我听说你们之前不大和睦,正好借此机会叫他承你的情。”

傅云英应下。

齐仁看她不顺眼,虽然不至于为难她,但有个不喜欢自己的上司,还是麻烦。她从长乐侯手中救下齐仁,齐仁以后如果还对她冷言冷语,落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大理寺的人肯定会彻底倒向她,到那时,齐仁的针对就不足为虑了。

当然,齐仁最好因为此事和她化干戈为玉帛,那样皆大欢喜。

出了文华殿,经过广场的时候,远远看到罗盖如云,宫人们簇拥着轿辇过来,排场不小。

内官告诉傅云英,那是皇后。

  如果觉得蛮丫头/老大是女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罗青梅小说全集蛮丫头/老大是女郎大唐第一公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