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罗青梅作品明朝小官人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数日前,杨家上门退亲,可能成为秀才的女婿没了,李乙在家以泪洗面,独自悲愤了很多天,等李绮节从周家村返回家中时,却发现老爹不药而愈,笑呵呵一张端方脸,仿佛年轻了几岁。

不必说,解开李乙心结的人,就是孟云晖。

失去杨家这门姻亲确实可惜,李乙为之郁结心中,茶饭不思,短短几日,人都消瘦了许多。而孟云晖天天在他跟前打转,赚足了存在感,终于让李乙灵机一动:孟家四郎小小年纪,已经是秀才老爷啦!

他还没有婚配!

至于孟家穷困,有什么要紧?三娘的嫁妆足够她一辈子吃穿不愁。

李乙越想越觉得孟云晖是李绮节的良配,看孟云晖的眼光,就像饿急了的人盯着一块香喷喷的红烧肉。

孟云晖有没有发现李乙的异样,李绮节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又要头疼了:好不容易才摆脱了一个懦弱虚伪的杨天保,拒绝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杨天佑,又来了一个深不可测的孟云晖,怎么就不能让她清净两天?!

接下来一路平静,小船到达渡口时,早有孟家人等在岸边。

来人是孟春芳的弟弟孟云皓,和孟家一个上了年纪的下仆。

孟云皓才七八岁,年纪小,脾气却不小,没等李乙和李绮节下船,先对着堂哥孟云晖发了一顿脾气。

孟云晖似乎是习惯了,好声好气抚慰孟云皓几句,轻轻岔开话道:“李家表妹有些晕船,十二弟先回去,让婶婶熬一壶理气和胃的广橘热茶,煎浓些,别搁蜜饯。“

孟云皓满不在乎道:“我姐姐还等着见她呢!晕船怕什么,下了船不就好了?“

下船的李乙听见孟云皓说的话,立刻面露不悦之色。

宝珠搀着李绮节下船,愤愤道:“孟家人怎么这么不客气?“

李绮节的脸色也有点不好看——她这会子还晕乎着呢!

来不及多说什么,几人雇了两辆独轮手推车,穿过人流熙攘的西大街,回到僻静幽深的葫芦巷。

孟娘子两眼肿得像一双烂熟的桃子,正捂着心口垂泪,看到李绮节,泪珠更是汹涌澎湃、滚滚而下,一把扣住她的手腕,小脚健步如飞,噔噔蹬几步爬到二楼:“三娘,你快去瞧瞧你孟姐姐……“

李绮节暗暗摇头,孟春芳是孟娘子的宝贝疙瘩,从前她想和紧邻的孟春芳说句话,孟娘子的眉头皱得比瑶江对面的大山还高。一年到头,孟娘子几乎像防备登徒子一样防着她,不许她和孟春芳一起玩笑逗趣。现在却一口一个“你孟姐姐“,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和孟春芳是一对情真意切的好姐妹呢!

事实上李绮节和孟春芳并没有什么来往,唯一的一次交集,大概就是连夜逃出瑶江县城的那一晚,她帮了孟春芳一次。自那以后,两人就没见过面了。两家商讨亲事期间,也只有李乙和李子恒去过乡下的孟家老宅。

李绮节心里有些纳闷,孟春芳怎么会突然病重,又为什么非要见她?

孟春芳的闺房显然是费了不少钱钞布置的,家具齐全,摆设精巧,点缀简雅,南窗下设有黑漆镶嵌螺钿的琴桌琴椅。

李绮节只匆匆瞥了一眼,来不及细看,便被孟娘子拎小鸡仔似的强行摁在架子床边的一只腰鼓式绣墩上。

孟娘子掀开绣花鸟虫草的浅色蚊帐,把李绮节往床帐里一推,焦急道:“七娘,三娘来了,你快睁眼看看,你不是从早到晚念叨着要她来见你吗?娘把她带来了!“

说着话,泪珠像落雨似的,哗啦啦往下淌。

本应该是一副伤感悲戚的场面,李绮节却在一旁悄悄腹诽:孟家婶婶,瞧您说的,我都不好意思了,咱可不是孟姐姐的意中人啊!

☆、第34章 倾诉(捉虫)

待剔花牡丹纹瓷枕上的孟春芳低吟一声,缓缓睁开眼睛,孟娘子连忙放开李绮节,小心翼翼将孟春芳扶起来,让她靠坐在几只合青团花大软枕上。

孟春芳朝李绮节笑了笑,宽大的袄衫衣袖底下,露出一截枯瘦的手腕。

李绮节心中蓦地一惊,脸上的玩笑之色立刻褪得干干净净:孟家人一点都没有夸张,孟春芳果然是一副病势沉重的模样。才不过数日不见,她身上的肉几乎瘦尽了,脸色暗沉,目光浑浊,甚至隐隐露出几分谢世的光景。

原本是一朵鲜妍娇嫩的三月春花,转眼间枯萎败落,仿佛随时会跌落枝头,碾落成泥。

孟春芳强打起精神,扯起干裂的嘴角,朝李绮节笑了笑,两眼直直看向孟娘子,颤声道:“娘,您、您先出去……“

憔悴不堪,气若游丝,让房里的人不由跟着提心吊胆,生怕她随时会一口气提不上来,彻底颓败。

孟娘子双手揪着一张湖色绸手绢,揉来揉去,把上好的料子揉成皱巴巴的一团,犹豫了片刻,哽咽道:“好,娘出去,你们姊妹俩自自在在说会儿话。“

回过身,看向李绮节,目光中隐含乞求。

李绮节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孟娘子面露感激之色,蹑手蹑脚走出闺房,关上房门。

墙角的炉子上蹲着一只陶铫子,水烧开了,雪白的水花上下翻腾,发出欢快的咕嘟咕嘟声响。

李绮节起身走到小炉子前,在铫子手柄上覆一张帕子,从案桌上一套蓝地白花莲瓣细瓷杯子里挑出一只干净的,将开水倒入杯中,沏了杯滚茶,“孟姐姐怎么病了?“

孟春芳眼眸低垂,沉默不语,神情里现出几丝挣扎和犹豫。

李绮节没有追问,慢悠悠地烫洗细瓷茶杯,打开一只小掐丝茶叶罐子,用小匙子挑出一撮茶叶沫,撒在杯底,罩上细筛,重新沏茶。

病中不宜喝浓茶,这杯茶是李绮节为自己筛的。茶叶薄短平阔,属于雨前茶。雨前茶不及明前茶色翠香幽、鲜嫩香醇,但非常耐泡,而且价格相对低廉一些,是瑶江县富裕人家常备的一种茶叶。

等茶水温度适宜,李绮节坐在架子床前,一小口一小口品着鲜浓微苦的茶水,仿佛杏花微雨时节,闲坐在自家南窗前的罗汉床上,品茶赏花,悠然自得。

孟春芳默默看着李绮节在她的闺房里来回走动,有些疑惑不解,等到李绮节慢条斯理饮完一杯茶,她忽然展眉微笑,虽然笑得有气无力,但神采却比刚才精神了许多:“三娘,你该猜出来了,我的病,大夫是医不好的。“

李绮节放下细瓷茶杯,盯着孟春芳苍白的脸颊:“孟姐姐得的,是心病。“

孟春芳轻轻撇过脸,面向里,幽幽道:“我的心事,就是对着我娘也说不出口,可我晓得,我能和三娘你讲,也只有你,不会笑话我……“

孟娘子嫌弃李绮节没有缠足,性子又古怪,一直不允许孟春芳和李绮节一块儿玩耍。孟春芳每回嘴上答应得好好的,私底下却总忍不住去注意间壁李家三妹妹的一举一动。

多少个晴朗夏日,炽热的阳光透过窗户纸,一点一点筛进房间里,午后的时光就像斜斜撒在地面的斑影,幽静绵长。孟春芳坐在窗前的阴影中,低头绣花,绣线在指间绕来绕去,眼神却一直围着间壁的李宅晃悠。

她躲在格子窗里,看李家三妹妹在院子里拍皮球、踢毽子。

多年前,李家三妹妹拒绝缠脚,让县里的闺秀们不由侧目,她大概也知道自己的与众不同,到了外面,总是沉静少言,乖巧贞顺,尽量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引得不少太太夫人们叹息不已:好好一个小娘子,偏偏让她父亲给耽误了!这要是缠了脚,谁家不争着抢着去提亲?

县里的闺秀们私底下都说,李家三娘自惭形愧,怕别人笑话她,才会故意装乖卖巧。

只有孟春芳晓得,李家三妹妹根本不在意县里的流言,私底下的她,快活自在,比她们这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娘子们过得舒心多了。

她去乡里的学堂念书,学圣人道理,她能读书写字,会打算盘、记账目,知道怎么看天象,明白为什么春夏秋冬四季轮换,东南西北风从何而来,记得历朝历代的变迁更替,懂得许许多多县里的小娘子们不曾听说的东西。

孟春芳曾不止一次看到李家三妹妹在树下抄写账目,清算钱款,李家的下人在一旁殷勤服侍,俨然把她视作正儿八经的当家人。

县里的闺秀们顾忌名声,很少和李家三妹妹往来,三妹妹根本不在乎。她很少呼朋引伴,一个人也能自得其乐,玩得热火朝天。有时候李家大郎使坏心眼,趁她踢毽子时,故意把毽子扔到桂花树上去。她也不生气,搬来一张方凳,踩在凳子上,挽起袖子,自己去够高处的枝杈,找到毽子,利利落落往地下一蹦,继续玩她的。

有时候她会头包布巾、穿上罩衣,和丫头一起打扫屋子、整理宅院。她常常和丫头、仆役们说说笑笑、关系亲密,但等到她站在院子当中指挥仆从时,李家的下人个个都乖巧恭顺,一点都不敢轻慢她。

李家伯伯从外面回来,她会笑嘻嘻迎上去,端茶倒水,问东问西,父女俩有说有笑。每一次都会让孟春芳心生羡慕:孟举人不苟言笑,从来不会和她闲话家常,偶尔主动找她说话,不过是教导她务必要本分规矩,不能丢了孟家人的脸面。父女不像父女,更像是严师和学生。

孟春芳总是在想,如果李家三妹妹是自己的亲妹妹就好了,那她就可以和三妹妹一块儿说笑玩耍,形影不离,白天一张桌子吃饭,夜里一张床上困觉,两人可以躲在被子里,说上一夜的悄悄话。

她会把三妹妹当成眼珠子一样疼爱,每天看她欢笑,自己就像是喝了一大盅蜜水儿,心里甜滋滋的。

可如果李家三妹妹真的是自己的妹妹,母亲怎么可能容忍她不缠小脚?坚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父亲又怎么可能松口让她去乡里的学堂念书?

她只会和自己一样,在日复一日的幽居中渐渐磨平棱角,从一个鲜活洒脱的三妹妹,变成一个畏手畏脚的李三娘。

从此规规矩矩,本本分分,言行举止,一颦一笑,都像是用最精细的尺子一寸一寸丈量出来的,丝毫不错。

每次想到这里,就像兜头一盆雪水淋下来,顷刻间,便把孟春芳的满腔希冀冻成一丛丛锋利的冰凌,刺得她鲜血淋漓。

她羡慕李绮节的一切,但心里也明白,李绮节的自由,并不是白来的。

不是县里的闺秀们容不下李绮节,而是她主动舍弃了融入的机会。

她把自己置于一个不容于世的位置,才能自自在在、随心所欲,才能笑看他人的指指点点,始终傲然屹立,不为所动。

想成为和李绮节一样的人,就必须放弃许多东西·,有舍才有得。

代价实在太大了,孟春芳付不起。

索性老天待她不算太差,她不敢做的,李家三妹妹能够做到,她不敢想的,李家三妹妹也做到了。虽然实现心中所愿的人不是她自己,但能看到一个活得像夏日繁花一样蓊郁灿烂的李家三妹妹,让她知道天下之大,不是所有小娘子都像自己一样懦弱,总有小娘子敢于活出自我,就足够了。

所以孟春芳一直对李绮节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信任,她笃定李绮节不会出卖自己。

望着孟春芳满溢着希望和信赖的双瞳,李绮节有些受宠若惊,她不明白孟春芳对自己的信任到底从何而来,莫非是因为选秀太监进城那晚,自己美人救美了?

她掩下心头疑惑,轻轻点了点头,柔声道:“孟姐姐宽心,有什么话,你照实说便是,我不会对外人说的。“

心里却暗暗道:孟姐姐都病入膏肓了,先听听她的心病到底是什么,至于能不能对外人说,还得看孟姐姐的心病到底是什么。如果是必须和孟娘子他们商量的大事,她可不会乖乖遵守诺言。反正孟娘子也不算是外人嘛!

孟春芳徐徐舒了口气:“大郎他,在不在县里?“

李绮节悚然一惊,愣了片刻,才怔怔道:“大哥?大哥他去武昌府了。“

孟春芳别开目光,贝齿在青白无色的双唇上咬出一条淡淡的血痕,“我有样东西,在大郎那里。“

闺房里还残留着一股幽淡的茶香,一滴青绿茶水从细瓷杯沿缓缓滑落,在杯壁上流下一道浅色印迹。

李绮节望着陶铫子里冒着细小水泡的茶汤,久久无言。

她原以为,大哥李子恒之所以突然向孟家求亲,是因为那日在船上对孟春芳一见钟情。少年儿郎,乍一下怦然心动,就像盛夏的暴雨,突如其来,势不可挡,前一刻还是晴空万里,骄阳似火,眨眼间便是黑云滚滚,滂沱大雨。所以他才会火急火燎,一刻都不想耽搁,恨不能立马抱得美人归。

直到此刻,李绮节才知道,原来李子恒的喜欢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傻乎乎的剃头担子一头热,而是和孟春芳郎有情、妾有意。正因为他明白孟春芳也对他抱有同样的心思,才会急着向孟家提出求娶孟春芳的请求。

李绮节不敢相信,像孟春芳这样端庄贞静、浑身上下挑不出一丝错儿的完美淑女,竟然会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和李子恒有了私情。

而大哥李子恒,向来憨直,从来瞒不住什么秘密,竟能把这件事瞒得密不透风,从头到尾,她都没看出一点异样。

李绮节掩下心中诧异,打破沉静:“孟姐姐是因为大哥病的?“

看到李绮节脸上并无鄙夷之色,孟春芳悄悄松口气,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她多日未曾进食,浑身虚弱无力,单单只是一个摇头的动作,就似乎费了不少气力,挨在枕上微微低喘。

李绮节的心一沉,但仍然试着道:“如果我知道大哥和孟姐姐彼此同心,一定不会干看着大哥忙活。孟姐姐如果是为了孟家拒亲的事病的,大可不必。虽然孟叔叔不大看得起我们家的门第,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只要让孟叔叔和孟婶婶看到我们家的诚意,孟姐姐和大哥还是能够得偿所愿的。“

孟春芳抬起眼帘,轻轻瞥了李绮节一眼,抿着唇,没说话。

李绮节幽幽地叹口气,“我明白了,孟姐姐的心病,确实是因为我大哥而起,但是却和孟家拒亲无关。“

她停顿片刻,直视着孟春芳秀丽明净的双眼,“孟姐姐后悔了。“

因为后悔,才会郁积心中,闷闷不舒,饮食不进。后悔之后,就是恐惧和后怕,孟春芳担心李子恒会把两人之间的私情公之于众,那她的名声便算是彻底完了。她太过害怕,又不敢把心事说给孟娘子他们听,整日整夜忧郁惊恐,以至于一病不起,药石罔效。

简单地说,孟春芳的病,纯粹是她自己吓自己,活生生吓出来的。

李绮节没有嘲笑孟春芳,因为她明白,恐惧真的能吓死人。

据说嘉靖帝被殿中宫女刺杀时,曾一度弥留,险些丧命。太医们为了救醒他,搜肠刮肚,急中生智,想出一道妙方,终于救醒嘉靖帝。嘉靖帝大难不死,逃得生天,自然要论功行赏,然而为他诊治的太医却无福享受嘉靖帝的赏赐,因为他当晚就死在宫中——被吓死的。

嘉靖帝性命垂危,太医们若是不能救活嘉靖帝,也会脑袋搬家。太医在为嘉靖帝诊治时,始终提心吊胆,惊吓了一整夜,虽然他最后成功医治好嘉靖帝,但惊惧已经彻底伤了他的肺腑,无药可救。他能救回嘉靖帝,却救不了自己。

大大咧咧如李绮节,也明白谨言慎行的重要性,何况孟春芳这样的古代闺秀?

她一时冲动,向李子恒暗示了情意,之后便一直积郁心中,无法抒怀。

如果不找李绮节倾诉缘由,她可能会把自己活活熬死。

☆、第35章 荷包

孟春芳就像一只敏感怯弱的小兽,每天在父母圈定的范围里不停打转,盼着能看一看外边的世界。有一天,她终于鼓起勇气,颤巍巍伸出一只脚丫子,在圈外留下一个浅浅的印迹,然后不等孟娘子等人发现,又赶紧缩回脚。

不必孟举人和孟娘子责怪惩罚孟春芳,冲破束缚的压力已经把她击垮了,从此她将心有余悸,再不敢踏出圈子一步。

李绮节叹口气,轻声道:“孟姐姐放心,你们之间的事,我大哥没对任何人提起过,连阿爷和我也被他瞒得死死的。“

孟春芳神色微微一动,苍白的脸颊上浮起一个清浅的笑容:“我晓得,大郎他……是个好人。“

偏偏这个好人入不了她父亲的眼。

李绮节握住孟春芳搁在绸面被子上的双手,触手冰凉:“孟姐姐,我可以替你把那件要紧东西取回来,可我还是要再问孟姐姐一句,你真的下定决心了吗?“

信物取回来,就代表不止孟举人,连孟春芳自己,也要放弃李子恒。

孟春芳垂下眼眸,久久无言,片刻后,下巴轻轻一点。

李绮节长叹一口气,“我明白了。“

虽然对孟春芳的选择感到有些失望,但她能够体会孟春芳现在的心境。

强者打破旧有规则,创立新规则;聪明人适应规则,利用规则;而芸芸众生,只能被迫服从规则。又有一等人,想打破规则而不得,又不愿受规则所束缚,选择游离于规则之外。

李绮节自己属于游离在规则之外的人,因为她没有打破时代规则的勇气和能力,而又不甘心受规则驱使,是以只能选择独善其身。

孟春芳想缩回圈子,依旧做她的幽静淑女,她的最终选择,是继续听从于规则。

谁都不能说服谁,谁也不必看不起谁,不过是各自取舍罢了。

诉说完心事,得到李绮节的允诺,孟春芳的脸色好看了些。

不多时,始终放心不下的孟娘子在外边敲门:“七娘,该喝药了。“

李绮节替孟春芳答应了一句,问清信物是一只绣蝴蝶兰草的茄子形的荷包,起身为孟娘子开门。

孟娘子看到孟春芳容色依然憔悴,但说话间带了几丝笑影,显见着是心病已去,顿时喜笑颜开,念佛不已:“阿弥陀佛,我儿可算是想通了!“

说着话,眼神偷偷在李绮节身上溜了一圈,除了感激之外,似乎还有些畏缩和心虚。

李绮节眉头轻轻一蹙,孟娘子得意于自己的举人娘子身份,自觉高人一等,在她面前,向来骄矜自负,怎么忽然态度大变,像欠她一笔巨款似的?

她暂且不动声色,朝孟春芳笑了笑,轻敛衣裙,独自下楼。

孟云晖和孟十二都在堂屋等候。

孟举人不在家,出门访友去了。据说孟举人的友人住在瑶江县城外,来往不便,出入须得颇费一番周折。原本只是一场普通的文会,孟举人不必亲自去的,但他认为君子一诺,重于千金,明明知道孟春芳奄奄一息,还是丢下妻儿爱女,出门赴约。

孟娘子一心扑在孟春芳身上,无心料理其他事务,孟云皓年纪太小,一团孩子气,不能理事,家里的仆人更不中用,现今孟家的迎来送往、为孟春芳轻医用药等诸多杂务,都是孟云晖在帮着打理。

孟云晖让一个梳辫子的小丫头给李绮节筛茶吃,朝她揖礼:“劳动表妹了。“

小丫头忙着给孟十二剥花生,没敢挪步。

孟十二目带挑衅,斜睨孟云晖一眼,嘴里叼着去了红衣的花生米,含糊道:“茶罐在灶房的台矶子上,四哥自己去筛茶吧,顺便帮我也筛一杯,要滚热的,记得搁一勺枇杷丝。“

孟云晖脸色一沉,藏在襕衫衣袖中的双拳捏得格格作响,总是带着一抹温润笑意的双眼里有寒光闪过。

李绮节朝宝珠投去一个疑问的眼神,宝珠满脸无辜,摇了摇头。

李绮扬眉一笑,算了,管他孟家堂兄弟话里的机锋是什么,反正和她不相干,遂笑道:“表哥不必客气,我先家去,就不吃茶了,等夜里再来瞧瞧孟姐姐。“

孟云晖没说话,沉默着把李绮节和宝珠送到间壁李家门口。

主仆两个刚一进门,宝珠立即脆生生道:“孟十二哪里是把孟秀才当哥哥,分明是拿他当仆人看呐!“

李绮节连忙去捂宝珠的嘴巴,然而门外的孟云晖似乎还是听到了宝珠的话,脚步声顿了片刻,才渐渐远去。

宝珠缩头缩脑,心虚道:“我是为五娘子生气……孟四少爷可是秀才老爷,咱们家官人稀罕他都来不及呢,孟十二怎么能那么对他?“

李绮节一边往里走,一边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以孟四哥的才学,孟十二以后肯定会后悔今天这么对他。“

原以为孟云晖年纪轻轻便能顺利考取秀才,就连县太爷都高看他一眼,孟家人肯定会把他当成宝贝疙瘩一样,举全族之力培养他科举入仕,没想到孟十二竟然能够当面支使年长的孟云晖去干下人的活计。

看屋里几个孟家仆人神色如常,一点都不惊讶,可以想见孟十二肯定不是头一回当面给孟云晖难堪。

想来是因为五娘子常常到孟家打秋风,每次来葫芦巷她都会作小服低,刻意讨好奉承孟娘子。孟十二在一旁见多了,觉得五娘子家是个靠自己家过活的穷亲戚,自然看不起五娘子,连带着也看不上孟云晖。

而孟云晖呢,纵然一身读书人的傲骨,不愿低声下气,但一来功名和见识都比不上族叔孟举人,以后还有很多需要倚仗孟举人的地方;二来家境穷困,常年靠亲戚们接济过活,确实欠下不少恩情,在孟家人面前先就矮了一头,所以只能听任孟十二欺压讥讽。

宝珠连声啧啧,还在为孟云晖惋惜:“咱们家要是有个秀才少爷,大官人他们肯定得欢喜疯了!“

李绮节想起李乙看孟云晖的眼神,都可以用*去形容了,心里冷哼一声,暗暗道:可不是,阿爷恨不能把孟云晖抢回李家供起来呢!

被李绮节腹诽的李乙正坐在院子当中的一张雕花圈椅上,支使伙计们打扫房屋。屋子虽有门房时时看顾整理,但数日不曾住人,灰尘都积了厚厚一层,得赶在天黑前打理干净。

看到李绮节进门,李乙问道:“孟家七娘可好些了?“

李绮节径直走到灶房里,给自己倒了杯滚白水,嘘几口气吹凉,一气饮尽,隔着敞开的门窗道:“阿爷不必悬心,孟姐姐没有大碍,过几日应该就能痊愈。“

李乙放下心来,点点头,继续盯着伙计们忙活。

宝珠跟进灶房,在袄子外面加了一件灰布罩衣,挽起发辫,扣上包头的布扣子,抄起火钳,拨了拨炉子里烧得噼啪作响的炭火:“咱们家夜里吃藕汤,我看厨屋西角还挂着半枝鲜藕,能炒一大碗,三娘要吃粉的,还是脆的?“

灶台上的沙铫子呜呜呜呜喷着细小的气流,里面炖了一大锅藕汤,是他们刚回葫芦巷时门房熬上的。沙铫子是用了多年的旧物,黑漆漆的,外面是一层层堆叠的积年油污,油星顺着看不见的缝隙往外流,被火气一烤,烧得滋滋作响。

沙铫子受热均匀,带有天然的孔缝,熬汤的时候,肥腻的油花会慢慢渗出铫子,熬好的汤汁浓酽鲜甜,一点都不腻。沙铫子外面越脏,说明用的时日长久,熬出的藕汤越醇厚。

李绮节挽起衣袖,小心翼翼掀开盖子,轻轻嗅了一口,馥郁浓烈的骨香和藕香扑面而来,舟车劳顿的疲惫顿时一扫而空,晕船的眩晕感也去了一大半:“别炒了,留着做藕夹吃。“

宝珠答应一声,拿起木升子,舀了大半升米,预备炊米造饭。

李绮节提着裙角,缓步上楼,走到李子恒的房间前。

李子恒大大咧咧,房间从来不上锁,她轻轻推开房门,蹑手蹑脚走到架子床边,随手在枕头底下一摸,果然找到一只包在帕子里的小荷包。

李绮节:……

定情信物随便瞎放,大哥也太不讲究了!难怪孟春芳会疑神疑鬼,担心两人的私情暴露。

李绮节哭笑不得,把荷包塞进袖子里的暗兜里,暗叹一声:李子恒和孟春芳,一个年轻冲动,一个瞻前顾后。前者被孟举人羞辱了一顿,就不愿再到孟家受气。后者只是送了个荷包,险些把自己活活吓死。

真不知他们俩当初是怎么看对眼的。

说不定就像戏文上演过的,两人可能根本没有说过话,只一个眼神,一个荷包,就认定对方和自己心意相通,然后各自撺掇着长辈许下亲事。

一受挫后,又立马偃旗息鼓。简直和过家家一样,算得上哪门子的有私情啊?

当晚,李绮节再次登门孟家,当着孟春芳的面,把茄子形荷包扔在火盆里,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至于大哥李子恒回来后会不会生气,暂时不在李绮节的考虑之内。孟春芳只是个懵里懵懂的小姑娘,和一发脾气就跑得无影无踪的李子恒相比,她理应拥有优先处置荷包的权利和自由。

亲眼看着曾让自己夜夜梦魇的荷包化为灰烬,孟春芳轻轻吁了口气。

李绮节把火盆移到墙角的面盆架子底下,拍拍手,重新坐到架子床边:“好了,荷包已经烧了。我们李家手里没有能够要挟到孟姐姐的东西,孟姐姐现在可以对我说实话了吧?“

孟春芳像忽然被闪电击中似的,浑身一颤,笑容凝结在眼角眉梢,眼底浮起一丝惊惶和难堪:“三娘……是我对不住你。“

☆、第36章 百家米

李绮节连连摆手:“孟姐姐很不必如此,婚姻嫁娶之事,各随其意,杨家和孟家议亲,碍不着我什么。“

她早该猜到了,杨天保的母亲高大姐一直非常喜欢孟春芳,曾多次拿孟春芳和她做比较,嫌她不如孟春芳贞顺稳重。出了小黄鹂的事,高大姐急着给杨天保再订下一门亲事,及早成家,好让他收一收心。看遍整座瑶江县城,孟春芳无疑是高大姐最满意的儿媳妇人选。

说不定此刻高大姐正在家中沾沾自喜,觉得自家完全是因祸得福,虽然小黄鹂那个小妖精不好打发,可却借机把面上和气乖巧,内里则刚强、不服管束的李三娘换成了言行举止处处招人疼的孟春芳,她夜里做梦都能笑醒好几次。

杨家和孟家在商谈亲事,所以孟娘子会在李绮节面前心虚。

而孟十二有底气对孟云晖颐指气使,多半是因为他自觉家里攀上了一门好亲,有个当官的亲戚,自然就不把穷秀才孟云晖放在眼里。

至于孟春芳,她急着销毁送给李子恒的荷包,一来是后悔当时太过冲动,坏了规矩。二来,是怕杨孟两家联姻的消息传出去,李子恒恼怒之下,会报复她。

孟春芳眼睫交错,手指揉搓着绸面上一朵淡紫色海棠花,神色黯然:“三娘,你真的不怪我?“

李绮节淡然一笑:“亲事是孟婶婶他们答应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姐姐不相干。就算是姐姐自己点的头,那也无妨。我和五表哥的婚事已经作废,他愿意娶谁是他的事。同样的,孟姐姐愿意嫁给谁,是孟姐姐的自由。“

孟春芳眼里沁出星星点点的泪光,苦笑道:“三娘,我和你说句心里话,我不怕大郎生气,我、我只怕你瞧不起我……“

李绮节一口打断孟春芳:“孟姐姐,你晓得我家和杨家为什么会退亲吗?“

孟春芳满腔的愧疚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便被李绮节的话全部堵了回去,怔了半晌,心里一时滋味难明。

从父亲和母亲前几日和她说已经应下杨家的求亲开始,她茶饭不思,辗转反侧,不知道该拿什么面目去面对曾对自己有恩的李绮节,然而李绮节根本不想听她的解释,不是因为恼恨,而是她真的一丁点都不在意。

孟春芳望着神色坦然、落落大方的李绮节,柳叶眉渐渐舒展开来,把在脑海里颠来倒去、默念了一遍又一遍的歉意咽进肚子里,怅然一笑:是她着相了,三娘这样的人品风格,杨天保既然是她主动放弃的,她自然不会因为杨家选择孟家而对自己怀恨于心。

她并不隐瞒,如实道:“我晓得,我爹娘也知道。“

她娘是怎么说的?少年公子都爱风流,在外拈花惹草是常事,等成亲之后就好了。一个出身低贱的花娘,能大得过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

李绮节眉头紧蹙:“孟姐姐既然知道,还愿意嫁给杨天保?我哥哥脑子笨,性子直,这辈子确实不能让姐姐戴上贵夫人的珠冠,但他知道踏踏实实过日子,我们家人口也简单,姐姐进了我家门,就能自己当家过日子,最重要的是,姐姐和哥哥彼此又投契。“

孟春芳眼神一黯:“三娘知道我爹是怎么斥责大郎的吗?“

李绮节当然知道。

孟举人是读书人,骂人也是文雅的骂法,他骂李子恒的话并不算很难听,说来说去,大概的意思不过“愚昧无知,难成大器“八个字。

用字都不算恶毒,比起“癞□□想吃天鹅肉“来说已经柔和多了,但对一个兴冲冲上门求亲的半大少年来说,孟举人的八个字,无异于把他踩在脚底下肆意辱骂。

孟春芳呜咽一声,眼泪簌簌而下:“不是我看不起大郎,我爹这辈子绝不会让我嫁给他的。“

她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李子恒被父亲当众斥责了一顿,半大少年,最为敏感要强,心里只怕已经存了疙瘩,他负气离去,连句口信都不曾留下,是不是已经放弃了求亲的打算?

李绮节从袖子中翻出一张干净的绸手绢,替孟春芳拭泪,心里明白,李子恒和孟春芳,注定不可能在一起了。

这是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孟举人自己又是读书人,自然愈加推崇有功名的士子。

如果孟家只是爱钱,李绮节蛮可以帮助李子恒挣他个十万八千的铜钞,再来向孟家求亲。然而读书一事,钱是买不来的。读书讲求天分和气运,多少人从垂髫稚龄,读到白发苍苍,依然只是个童生。三年一次乡试,举人大约不过千,三年一次会试,考中者只有两三百。瑶江县城从南到北,三十年来,拢共也只有一个孟举人,一个杨举人。

李子恒不是读书的材料,他自己也厌恶读书。就算他愿意为孟春芳寒窗苦读,没有个七、八年的工夫,估计读不出什么正经名堂,而那时,孟春芳多半早就被父母逼着披上盖头嫁人了。

孟春芳渐渐止住泪水,沉声道:“三娘,我爹和我娘辛辛苦苦把我抚养长大,我没什么报答他们的。“

她抬起头,苍白的脸颊上放出一种坚定的神采:“为了我爹和我娘,我愿意嫁给杨天保。“

李绮节幽幽地叹口气,没有说什么。

一番长谈,加上哭了一场,孟春芳的精神有些支持不住。

李绮节看她神色疲累,怕她太过劳神,又添病症,劝她早些歇息,走到方桌前,吹灭灯烛,告辞出来。

宝珠等在楼下,看她脸色不大好看,小声道:“孟小姐看着不大好?“

李绮节笑了笑,摇摇头。

说开了所有的事,孟春芳的病,该不药而愈了。

孟娘子让丫头送李绮节和宝珠出门。

孟云晖仍然住在孟家,因为是夜里,他没出来送李绮节。

李绮节经过院子的时候,依稀能看到东边窗前映下一道身影,显然孟云晖还在灯下用功苦读。

孟娘子蹑手蹑脚,走到院墙底下,听到李家的院门打开又关上的声音,立刻端着油灯,爬上二楼,推开孟春芳的房间:“七娘,间壁三娘和你说什么了?“

孟春芳躺在枕上,面向里,没有吭声。

孟娘子轻抚着孟春芳露在被子外面的一缕长发,语重心长道:“我儿千万不能把杨家向咱们家求亲的事说出去,让那李三娘听见风声,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她性子烈,不像你,知道轻重规矩。七娘,听见没有?“

孟春芳仍然朝着床栏而睡,一动未动。

孟娘子只当孟春芳是不好意思,接着絮絮叨叨,“等你把病养好了,娘带你去木李庵求个好签。那庵里师傅的鞋底扎得好,娘替你讨几双,你照着样子,亲手做几双鞋,留着给杨家回礼……“

杨李两家退亲的事只有几户亲近人家知道,据高大姐说,因为他们家要顾及李绮节的名声,所以暂时不会把事情传扬出去,和孟家的订亲事宜会尽量办得低调些,免得县里人议论纷纷。

女儿攀上了做官人家,却不能说出去风光风光,孟娘子很有些不高兴,但想着毕竟是邻里街坊,间壁李三娘被退亲,自家捡了个大便宜,确实得小心一点,免得李家人恼羞成怒,暗地里使坏。

浑身的得意无处炫耀,孟娘子只能把全部注意力投诸到操办回礼、嫁妆这些琐碎杂务上。她现在已经攒足了劲儿,只盼着下定的那一天,让县里人好好瞧瞧,他们家宝贝闺女,结了一门好亲。

  如果觉得明朝小官人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罗青梅小说全集明朝小官人蛮丫头/老大是女郎大唐第一公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