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罗青梅作品系统逼我做圣母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我天生不足,时日无多,登基没有意义,这是其一。其二,皇室不能再出变动,否则各地藩镇可以顺势推出他们选定的傀儡,为继承权互相征伐。这样局势只会更加混乱,没法保证你的安全。其三……”

李昭顿住了。

李曦自以为难住他了,冷笑:“还有什么原因?”

阿弟一肚子心机,会那么好心?他肯定还有隐瞒!

李昭挪开视线,望着角落里静静燃烧的灯烛。

……

很小的时候,李昭被带进宫里,和李曦一起作伴,当时宫里还有其他旁支皇室子弟。

那时候已经有人说他像武宗。

奸宦曹忠最怕武宗,每天派人盯着李昭,想下手除掉他。

李昭不敢喝别人递来的茶,不敢吃其他殿的吃食,每天只有和李曦一起用饭时才能勉强吃饱饭。

偌大深宫,没有人能保护他,他虽然贵为亲王,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短短几年间,陆续有皇室子弟因病暴亡,连被送上皇位的也难以逃脱魔爪。

最后只有他们兄弟俩活了下来。

有一次,李昭夜里噩梦惊醒,看到监视自己的内侍投在窗扉上的影子,吓得泪流满面,却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

那种生死掌握在别人手上,对方只要一个不高兴随时可以杀了他的恐惧感,幼小的李昭还无法承受。

他只是个孩子,一个本该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王府世子。

李曦被李昭压抑的呜咽声弄醒了,拍拍他,小声道:“阿弟不要怕,他们选我当皇帝的话,我就和他们说,让你陪我玩,这样他们就不会害你了。”

后来,李曦说到做到。

他不敢违抗曹忠,就想办法把李昭带在身边,和他同出同进,形影不离,夜里也睡一起。

看到内侍按曹忠的吩咐送吃食给李昭,他也要拿起来尝一尝,把内侍们吓得面无人色。

奸宦曹忠见他们兄弟感情好,怕手下人不小心失手毒杀皇帝,又听宫中奉御说李昭活不久,这才慢慢放松对李昭的看管。

……

往事历历在目。

然而,物是人非。

……

那年差点死在长安,李昭曾无数次回想,试图从过去的回忆中找出蛛丝马迹。

他不明白,李曦是什么时候变的?

那个虽然懦弱但会保护他、和他相依为命的堂兄,怎么会下手杀他呢?

……

李曦看着李昭,还在等他的回答。

李昭没看他,缓缓站起身。

他背对着李曦,双手微微握拳。

“其三,我若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杀了阿兄,以免夜长梦多。”

如果他登基,那么李曦必须死,这样才能稳定人心。

但他不想杀了李曦。

无情如他,阴险如他,也不会对曾经保护自己的兄弟痛下杀手。

所以,在听说契丹南下时,他立刻召集人手北上。

一是看准蜀中的特殊性,想探一探杨节度使是否真的忠心。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来救李曦。

他知道李曦胆小如鼠,很可能撒腿就跑。

原本他想劝李曦留在长安,可惜晚了一步,等他赶到长安时,李曦已经跑了。

还好他了解李曦,等在他西逃的必经之路上。

……

李曦猛地睁大眼睛,呼吸粗重。

“不可能!”

李昭放弃自己登基这条路,竟然是因为自己?

绝不可能!

呆了半晌后,李曦喃喃道。

李昭没有回头。

信不信,是李曦的事。

他走到那盏莲花铜烛台前,负手而立。

“阿兄,我给你两个选择。”

李曦面色沉下来。

“第一个选择,去成都府。”

李曦轻哼了一声。

李昭不用回头就知道他肯定不屑这个选择,语调愈冷地道:“第二个选择,回长安。”

李曦愣住,脸色骤变。

“你疯了!你要我回长安,不是让我回去送死吗?”

刚才还说不想他死,现在分明是赶他去死!

李昭回头,看着李曦,眼底暗流汹涌。

“阿兄,我们一起回长安,收拢逃兵,坚守长安,保护城中百姓,轰轰烈烈和敌人对战,死得像个李家儿郎,像一位君主!”

既然拯救不了这个腐朽的王朝,那就从容赴死。

而不是窝囊地死在哪个藩镇手里。

然后被后人一次次无情地鄙夷嘲笑。

李曦愕然。

他明白,李昭不是在开玩笑。

如果他不肯去成都府,那么李昭可能真的把他送回长安!

李曦不禁打了个哆嗦,脸色惨白。

片刻后,他颓然地垂下脑袋。

“去成都府。”

声如蚊呐。

李昭听到了。

他知道李曦会这么选,因为李曦怕死。

虽然这个结果是自己想要的,但李昭此刻却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相反,他有些失望。

仿佛又回到刚进宫的那段日子,殿中所有宫人、内侍都是曹忠的走狗,他孤苦无依,谁都不敢信任,每天饿得头晕眼花,看着食案上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想象自己正在品尝那些吃食,越想,肚子越饿。

这是一条寂寞的路。

没人陪他走。

……

不久后。

九宁收到杨涧的信。

杨涧告诉她,他已经顺利将李曦和李昭带出梓州,只要路上不出意外,大概十天左右就能抵达成都府。

九宁眉头微挑,看完信,立刻铺纸给周嘉行写信,叮嘱他最近不要和其他藩镇起冲突。

她没有瞒着周嘉行自己在做什么,并会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写信给他,同时提醒他一些他可能会疏忽的事。

周嘉行明显很受用,第二次回信时破天荒写了五句话,而且一句比一句长。

最让九宁惊悚的是,她居然从信封里倒出几颗殷红的相思豆!

问了怀朗,怀朗完全不知情。他只负责传递书信,送信的是其他人。

所以,相思豆肯定是周嘉行放的。

九宁嘴角微翘,不觉笑出声。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周嘉行竟然会用这种方式暗示她?

他肯定不知道关于相思豆的另一个传说。

九宁写好信,抬头,看到她让多弟镶在山形笔筒上的相思豆,决定这一次也给周嘉行送点书信之外的小玩意。

东翻西翻,没找到相思豆之类的物件,其他东西也不好塞进信封……

九宁到处找了一遍,眼前突然一亮,抓起一把铜钱塞进信纸里。

距离上一封信送出去还没几天,九宁又主动给周嘉行写信,怀朗不由得浮想翩翩。

莫非公主开始想念郞主了?

还是公主在担心郞主,所以忍不住写信问他近况?

没等怀朗继续东想西想,多弟捧了一簇鲜嫩花枝走进书房,道:“殿下,杨家四郎送来的。”

怀朗盯着那簇花,翻了个白眼。

九宁封好信,回头,扫一眼多弟手里的花。

“好难得的花,庭院里的草还没发起来呢,哪里摘的?”

多弟答:“好像是杨家暖房供的,杨使君喜欢清供,暖房养了不少花,一年四季都鲜花不败,府中几位郎君也喜欢钻研这个。”

九宁喔一声,随手指一指花几上的铜瓶:“插那儿吧。”

低头继续看其他信。

怀朗收好九宁写给周嘉行的信,走出屋子,没有立刻走,站在廊下等着。

不一会儿,水晶帘一阵晃动,吱嘎一声,多弟开门走了出来。

怀朗迎上去,压低声音问:“杨家郎君常常送花给公主?”

多弟眼珠一转,点点头,说:“几位郎君天天都送不同的花给殿下赏玩插瓶,还有送吃的,送蜀锦,送书本,送纸鸢……”

她说得越多,怀朗的脸色越难看。

九宁容貌出众,觊觎她的人不少,现在她又即将公布身份……像杨家郎君这样每天献殷勤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郞主该怎么办啊?

怀朗双眼一眯,决定给郞主提个醒。

现在他只能庆幸,还好九宁向来不爱搭理这些事。杨家郎君再卖力,也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不可能动摇郞主在九宁心中的地位。

……

九宁确实像怀朗想的那样,完全没注意到杨家郎君们含蓄背后的深意。

她以为这都是杨节度使吩咐的。

直到这天,杨节度使接到杨涧的信,得知他们就快到成都府了,立刻派人通知九宁,请她一起看信。她赶到杨涧的书房,刚好和迎面走过来的杨四郎撞了个正着。

看到杨四郎一瞬间红透的脸和无处安放的眼神,九宁忽然反应过来。

她一时有些茫然,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他们认识才多久?彼此根本不了解,而且连话都没说过几句。

九宁往旁边让了一下。

杨四郎也刚好往旁边让一下,对上她疑惑的眼神,脸更红了,红得能拧出汁水来。

九宁眨眨眼睛。

好吧……谁让她生得美呢?

她只能想到这么一个原因。

九宁若无其事,只当没看到的模样,和杨节度使见礼。

杨节度使笑道:“再过几日圣人和雍王就能平安抵达,殿下也能安心了。”

九宁微笑,仿佛松了口气的模样。

看完信,杨节度使命人送九宁回房。

目送九宁的身影消失在回廊深处,杨节度使脸一沉,吩咐左右亲随:“去外面守着!”

亲随知道杨节度使这是要教训儿子,不欲让自己听见,忙躬身退出去。

屋里只剩下杨节度使和儿子杨四郎。

“痴心妄想!”

杨节度使没和儿子多废话,狠狠瞪一眼脸上还一片晕红、痴痴望着九宁离去的方向的杨四郎,骂道。

杨四郎回过神,知道父亲看出自己的心思了,脸上红红白白。

既尴尬,又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大人。”他拱手作揖,有点不好意思,强作镇定,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儿确实仰慕公主风采。”

“别想了,公主不是你能肖想的。”

杨节度使干脆道。

杨四郎怔了怔,眸光黯淡,“是不是因为大哥?”

“关他什么事?”

杨节度使一怔,明白过来,脸色更臭。

四郎以为他想把公主留给杨涧,才会如此发问。

“竖子!你长兄从没有这样的心思,也不敢有,他再顽劣,也不至于如此不晓事!”

杨四郎低头,望着脚下地砖,一声不吭。

杨节度使看他一眼,叹口气,道:“你是不是在想,公主流落至此,我们家收留公主,是公主的救命恩人,有资格挟恩强迫公主下嫁?”

杨四郎脸色一变,忙道:“儿不敢!儿绝没有这样的心思。”

他只是仰慕公主、情不自禁罢了。

杨节度使哼了一声,道:“没有最好。我告诉你,公主可不是一无所有来投奔我们杨家的!”

杨四郎怔住。

杨节度使决定彻底让儿子清醒,及时遏制住他的念头,免得他糊里糊涂得罪公主。

“我问你。”他道,“公主到成都府的第二天,做什么了?”

杨四郎不明白父亲为什么问这个,呆了一呆,仔细回想,道:“那天我和二哥他们做向导,带公主游览坊市。”

“然后呢?”

杨四郎有些窘迫,“儿不明白大人的意思。”

杨节度使叹口气,“公主到的第二天,得知蜀中强盗横行,百姓常被匪患困扰,找到为父,说她的部曲可以帮忙剿匪,以报答为父,为父当时没往心里去,随口答应下来……”

事实是九宁不失优雅地吹捧了杨节度使一番,杨节度使非常激动,不知不觉就答应了。

第三天,九宁的部曲就出发了。

他们在一个叫炎延的沙陀人带领下,专门挑那些人迹罕至、官府不愿管的深山旮旯,像用篦子梳头发一样,陆续推进,清理掉附近所有为祸一方的土匪。

因为他们解决的正好是官府不想管的麻烦事,不止当地老百姓感恩戴德,连底下的官府小吏们乐见其成,主动给炎延报信。

炎延非常踏实,踏平一座匪寨,立刻通知附近驻扎的军队或者官府的人去清理寨子,拱手将功劳让人不说,还分文不取,连战利品都不要。

底下的官员们乐坏了,觉得炎延很可能脑子有问题,又或者是公主殿下太单纯,才会任劳任怨帮他们剿匪。

这事九宁没有刻意隐瞒,杨节度使早就知道,但他根本没放在心上。

长安的王公贵族家中基本都会豢养部曲、私兵,乱世时部曲能保护他们和家眷的安全,太平盛世时这些私兵就是他们发动政变的筹码之一。九宁是公主,身边有一群勇武的部曲,这很正常。

但很快,杨节度使发现自己看走眼了。

炎延不取分文,不在意功劳记在谁头上,简直是大公无私,老实得让人替她心疼。

然而就是这个“老实憨厚”的沙陀人,在一次和溪洞酋豪的不期而遇后,立刻拉开架势,将对方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溪洞,是山民聚居地区,当地蛮族分据各地,自封为刺史,人称溪洞酋豪。

他们作风彪悍,神出鬼没,有时候也会劫掠乡里。

杨节度使曾为溪洞蛮族头疼,但想着他们占据的只是些荒僻之地,不值得派兵去攻打,退而求其次,以招抚为主,只求他们不要闹事就行。

炎延无意间和其中一支蛮族起了冲突,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打,打得那支蛮族哭爹喊娘。

到这时都没人发现,原来九宁主动提出让她的部曲帮忙剿匪,只是为了训练炎延。

一直到几天前,溪洞蛮族举兵来投,表示愿意追随炎延时,众人才发现,短短数日内,已经有两千多人陆陆续续来投效九宁。

这还不算雪庭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亲兵。

那些亲兵是武宗分派往各处以备不时之需的,全是当年上过战场的精锐,连杨节度使都眼馋啊。

现在亲兵不算,还有本地蛮族争相投靠……

说到这里,杨节度使指指桌上那封信。

“圣人快到了,雍王同行,还有公主……这三位贵主,你一个都不能轻慢!”

杨四郎目瞪口呆。

杨节度使拍拍儿子的肩膀:“为父这是为你好。”

有一点他没有告诉儿子。

和圣人、雍王相比,九宁是个女子,这是天然的劣势。

但也是天然的优势。

因为只要她愿意,她可以选择和实力最强的人联姻。她是武宗唯一的血脉,光凭这一点,足可以为她的丈夫带来巨大的政治利益。

第104章

刚刚结束一场大战,军营里气氛凝重。

天气渐渐回暖,江水解冻,两军派出小股部队互相试探,一时僵持住了。

最近的几次交锋盟军明显处于劣势,死伤惨重,新兵中开始出现畏战情绪,老兵油子也因战况胶着而焦躁不安。东线连发数道信函要求周嘉行进攻被契丹占领的河中,他没有理会。

这时,不知从哪里传来谣言,说周嘉行和契丹某位酋长相识,而且还交情匪浅,曾一同上战场驱逐突厥残部。

一片哗然。

军中人心浮动。

幕僚陈茅在帐前迎候周嘉行,见他面色平静,并没有因为这几天的挫败而恼怒浮躁,心里暗暗点头。

正想说什么,却听马蹄声自西面而来,少倾,一骑快马飞奔而至,不等马停稳,飞身下马,送上一封书信。

径直往牙帐走的周嘉行余光瞥见信使手中捧的那封信,立刻转身,接过信,眼神示意陈茅过会儿再来,拿着信进了牙帐。

陈茅张了张嘴巴,暗暗道:一定是九宁的信来了。

他没见过九宁,郞主对这个女子非常在意,派去保护她的全是心腹亲随,而且是和留守鄂州的属官没有任何瓜葛的亲随。

也就是说,没有人能越过郞主去接触九宁。

当然,也没有人敢这么做。

所有幕僚中,只有白云居士的学生见过九宁。据他们说,九宁容色绝丽,大方得体,是世家女。

同时,他们还隐晦地暗示,九宁可能是郞主强抢来的……

陈茅当时诧异了很久。

到底是什么样的美人,乃至于连持重的郞主都把持不住,弃道义于不顾,也要把人抢到身边看着?

老实说,陈茅不希望郞主身边有一个能随时影响他的心情、左右他想法的女子。枕头风的威力比幕僚们的劝谏更有用,尤其这个女子还是一个让白云居士的学生印象深刻的美人。

但是,郞主年轻气盛,正当年纪,知慕少艾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何况对方还是个绝色?

陈茅也是男人,他见到美人也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偶尔还会想入非非,有什么资格要求郞主清心寡欲?

他只能寄希望于郞主在美色面前能够保持理智,至少别因为沉溺温柔乡而耽误正事。

事实证明,郞主不愧是郞主,他非常清醒,依旧按照之前谋划好的方针一步步参与权力角逐之中。

然而,每次九宁的信送来,郞主嘴上不说,脸上也没有特别的惊喜表情,整个人却无时不刻不往外散发出一种“别打扰我看信”的气场,陈茅忧心忡忡,发觉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如果觉得系统逼我做圣母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罗青梅小说全集系统逼我做圣母明朝小官人蛮丫头/老大是女郎大唐第一公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