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九斛珠作品谢池春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

玄妙观距离京城八十余里,陶从时带着谢璇一路疾驰,将近傍晚时才到了玄妙峰下。这里地处偏僻,罕有人至,环境却是清幽,因为曾有位公主在此清修过,整座道观也是修得庄严堂皇,屋舍精美,虽然比不上别处的香火旺盛,却也绝非清苦之地。

谢璇来之前虽然深思熟虑,此时却难免生出点近乡情怯的心思,任由舅舅带着她缘小径上山,一路上却是沉默不语。

陶从时倒也没多说话,到得牌楼跟前,才气喘吁吁的道:“总算是到了。”

这道观建于山顶,骑两人从山腰开始马登山,此时各自汗湿重衫,谢璇也顾不得对陶氏的复杂情绪了,扶着牌楼站了许久才算是恢复过来。

陶太傅膝下只有一子一女,陶从时对唯一的妹妹自幼便格外珍爱,这些年陶氏在观中修行,虽然谢府众人从没来过,陶从时却是要每隔两三个月就来看一趟的。观里的女道士也认得他,见他又一次气喘吁吁的出现在牌楼跟前,不由一笑,好心道:“玉虚散人今日不在观中。”

“那她何时回来?”陶从时有点失望。

“明早吧,”女道士指了指另一处峰头,“她今晚宿在那边的观中,明天午课前赶回来。”

陶从时便道了声谢,带着谢璇在观中逛了一圈儿,蹭了观里的晚饭。

这玄妙观因曾有公主修行,本身又修建得庄严整洁,有好几位像陶氏这样的富贵之人前来修行。这样的人不像平常的清苦道士,虽然自身入了道门,却常有友人亲眷来访,因此道观往下便有一座山庄,专供访客们留宿。

山庄里亦是整洁清净,谢璇前世在观中住了六年,见到这朴素整洁的雅室时,反而比谢府里那富贵气象还要觉得亲近,于是除了外裳,和衣而卧,听外面鸟鸣声声,倒也自在。

只是毕竟心里记挂着素未谋面的陶氏,犹豫与期待、怨恨与委屈交杂,睡得很不踏实。夜半梦醒,外头天色昏暗,她转个身想要继续安睡,却听到屋子里有别的动静,仿佛是…有人!

一瞬间觉得毛骨悚然,她转过头去,就见一个黑漆漆的身影猛然向她扑过来,将麻袋套在她的头上,继而有只手伸进来往她口中塞一枚大核桃,而后一手锁住她的双臂,将她扛起来,跳出窗户。

谢璇口中被核桃膈得生疼,“呜呜”的叫着伸脚踢打这大汉,却并没能闹起半点动静。

头上的麻袋被夜风吹得噗噗直响,她被人扛着在路上疾奔,夏末的深山中依旧清凉阴翳,夜半时更显得清冷,谢璇手脚冰凉,心里惊慌之极。

渐渐的到了荒僻之处,那大汉才放缓脚步,穿过茂密的丛林,继而将谢璇重重扔在地上。

谢璇晕头转向,身上被枝柯刮得生疼,双手一得自由,连忙将口中核桃除去,将那麻袋撕开,昏暗的天光里,就见旁边围着三个络腮胡子的大汉,各自手里提着明晃晃的刀刃。

“什么人!”谢璇吓傻了,一时间想不出来自己到底得罪了谁,只顾往后退。

那三个大汉也不说话,仿佛只想将她灭口似的,举刀就要往她身上砍。

谢璇即便是羊入虎口,也还有求生的本能,从地上翻身爬起来就跑。耳后传来兵戈交鸣的声音,她听而不闻,好几步之后听见后面全是哀嚎声,她诧异的回头一看,那三个大汉已然倒在地上抱着膝盖打滚痛呼,正中间站着一道修长挺拔的身影。

那个身影有些熟悉。

谢璇躲在树后面,小心翼翼的窥视。天上有云层堆积,星月之光被遮住,满目的昏暗里,她听见那个人开口叫她,“璇璇。”

是韩玠!

一颗心终于落回腹中,谢璇小心翼翼的问道:“是玉玠哥哥?”

韩玠已经朝她走过来了,将披风解下来裹在她身上,不发一语的将她打横抱在怀里,回到刚才那一片空地。

三个大汉的钢刀在树上插成了一排,他们似乎是膝盖受伤极重,都还在地上打滚痛嚎。韩玠自树上砍一些枯了的细树枝堆在一起,因为山中潮湿,好半天才拿火石将柴堆点燃。火光亮起来的时候,谢璇才看清楚韩玠身上穿着白日里的那套麒麟服,连腰间的月华刀都还在。

她心里觉得奇怪,然这时候最要紧的并不是这个,她往那火堆边凑过去取暖,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三个大汉也借着火堆认清了韩玠的服饰,不由大骇,齐声求饶,“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青衣卫是皇上的贴身仪仗卫队,后来又受掌管刑、巡察缉捕之权,刑讯逼问的本事朝野上下无人能及,其狠辣手段自是令人闻风丧胆。久而久之,这代表着青衣卫的麒麟服和月华刀便成了最骇人的标志,见着这个,比见了尚方宝剑还叫人害怕。

这三个人显然是久经江湖的,见了是青衣卫的人,立马连痛呼都不敢了,噤声卧成一排,脸色均是惨白。

韩玠点好了火,便将谢璇抱进怀里,拿后背为她挡风,又冷声道:“没听见问话?”

“我们是…是…南城兵马司的人。”

“绑她做什么?”

“是…是有人指使,让我们抓了她灭口。大人…大人饶命啊!!”那络腮胡子的大汉似乎惧怕极了,顾不得膝盖重伤,跪在地上便磕头求饶起来。

谢璇诧异于他这反应,抬头一瞧,就见韩玠脸色冰寒,冷峻的目光如锋锐的刀剑,叫人触之胆寒。他本就生得极好,如今怒气勃发,被火光一衬,黑漆漆的夜色深林里,活生生一个玉面修罗。

韩玠将月华刀猛然插入泥土,斥道:“是谁指使!”

“是…咱们的副指挥…罗雄。”那汉子吓破了胆,供认不讳。

这个名字很陌生,但其中的“罗”字却让谢璇眉心一跳,她便问道:“只叫你们杀了我,别的什么话都没有?”

“没…没有,叫我们悄悄的杀了姑娘,就埋在荒僻的地方,不叫人发现。”那汉子战战兢兢,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下来,也不知是疼的还是吓的。

谢璇调匀了呼吸,尽力让自己镇定,“那个罗雄是什么人?他的家庭、亲族,有什么来头?”

“他是当年镇远将军罗定西的侄子,后来镇远将军府没落,他在边关当过兵,后来不知怎么的回京进了南城兵马司,当了咱们的头领。”

“那你们可知我是什么人?”

“小…小人不知道,求大人饶命啊!小人也只是奉命行事,还望大人开恩。”那汉子们自然不会把十岁的小姑娘放在眼里,一味的只跟韩玠求饶。

火堆旁,韩玠和谢璇的面色齐齐微变。

罗雄的名字很陌生,罗定西这个名字却不算陌生,他是当年颇有名气的将才,一度也曾是皇帝的爱将,后来兵败自尽,家道败落。

谢璇的继母罗氏便是罗定西的庶出女儿,罗定西自尽后,府中虽然受了犒赏,到底失了支柱,日渐衰败,她便是在那里勾搭了谢缜,以黄花闺女之身珠胎暗结。

而今日罗雄指使这些人将她杀人灭口,除了罗氏,还能是出自谁的指使?

可罗氏又怎会知道她来了玄妙观,还这样急匆匆的派人过来?今日的玄妙观之行,只有陶从时父女、谢家姐弟三人和韩玠知道,谢珺和谢澹不可能对罗氏说出实情,她又是从哪里知道的?

正自疑惑不定,却听韩玠在他耳边低声问道:“你们府上的那位二夫人,待你姐姐如何?”

014

谢璇闻之诧异,“她么?对姐姐很照顾,有时候也表现得对我很好,当年我母亲走了之后,姐姐一度由她照料着,到现在两人的感情都很亲近。”说到这里的时候,谢璇冷冷哼了一声——明面上对她们姐妹俩百般照拂,暗里却害了谢澹,这样笑里藏刀的人最是可怕!

韩玠便点头道:“那就对了,昨天我们在谢池边碰见她,我不放心你就跟来瞧瞧,她带着你姐姐和澹儿回府去了。”

言下之意已十分明了。

谢珺当时满怀气愤,哪怕再深的城府,恐怕都藏不住心里的事情。岳氏见了必然要问情由,谢珺对岳氏一向亲近,不小心透露实情也是有的。而岳氏跟罗氏显然是已有所勾结,回府后当即将这事告诉罗氏,说她想把陶氏往谢府里拉。

罗氏岂肯答应?

于是迅速找上了罗雄,叫罗雄安排人手把她置于死地,到时候不但除了眼中钉,还能把谋害谢家六姑娘的罪名安在陶从时的头上,斩断谢珺、谢澹跟陶家的情谊,可真是一箭双雕!

这样的主意哪是罗氏能想出来的,恐怕还是出自岳氏的谋划!

谢珺暗暗咬牙握拳,起身怒道:“可恶!”

“这事不能善罢甘休。”韩玠冷声,过去将那三名大汉的腰间令牌搜到手中,又自怀中取出一段细索将三人绑在一处,吩咐道:“老实跟我走,若敢耍滑头,取你全家性命!”

这个威胁很有效,青衣卫中的狠辣人尽皆知,就连有些朝臣都能先斩后奏,取他们这种小喽啰的全家性命的事情还真不是说笑。这三人自然看得出韩玠对小姑娘的关怀,如今在太岁头上动了土,哪里还敢跳弹,当即乖乖的从命,忍痛一瘸一拐的跟着。

韩玠牵着谢璇走了两步,谢璇一则裙子累赘,再则身上裹了韩玠长长的披风,走路间不时挂到地上的树枝乱石,走得跌跌撞撞。她便想将披风脱下来还回去,谁知道手还没触到呢,韩玠忽然俯身,再度将她抱在怀里。

谢璇吸一口气,忙道:“放我下去。”

“你不方便走路。”韩玠自然能察觉到她的推拒,解释道:“山路不好走,咱们得早点赶回观中,免得陶大人担心。”这个理由冠冕堂皇,谢璇无法反驳,于是闭了嘴,低声道:“那谢谢你。”想了想又补充道:“谢谢你救我。”

韩玠低头看她一眼,收紧了怀抱,没再说什么。

一路相对无言的走到玄妙观外,天色已近黎明,只是有云层堆积着,不似平常亮堂。

谢璇一旦到了平地,便挣扎着脱离韩玠的怀抱,原想着将他的披风也还回去,可一看自己那划得乱七八糟的衣裙,到底还是留着了,只将长出的部分撩起来抱在怀里。

韩玠本就修长高大,那披风裹在谢璇的身上,便格外宽大累赘,山间的风将披风鼓起来,宽敞中裹着纤秀的身体,似要乘风归去。

两人到了山庄里,陶从时正慌慌张张的四处寻找,见着谢璇时立马奔过来道:“璇璇你去那里了,吓死我了!”

“舅舅!”谢璇扑过去站在他身边。

韩玠便朝陶从时拱手行礼,然后指了指后面一瘸一拐跟上来的三个大汉,“陶大人能否借一步说话?”

那三个大汉身上都有伤,谢璇又是这幅模样,陶从时当下隐约猜到什么,忙道:“韩大人这边请。”

两人到屋中将前因后果一说,陶从时立时大怒道:“这事情必须得查!明目张胆的敢对璇璇下毒手,罗雄真是好大的胆子,当这京城是他的天下么!哼,谢缜那个混账,原来就是这样照看孩子的,看我回去不找他算账!”

“那三人的令牌都在我手中,不怕他们不招,陶大人何时回城?”

“等帮璇璇办完手头的事情,今天后晌就回去。韩大人啊,到时候你可得把经过仔细说说,堂堂恒国公府的六姑娘,竟然有人想把她灭口,真是无法无天了!”陶从时怒火难消。

韩玠自是答应,又寻了个屋舍住下,等他舅甥二人办事。

谢璇回屋后请人帮着梳好头发,庆幸睡觉时没穿外裳,如今外裳完好无损,罩在外头的时候,倒也没那么狼狈了。梳妆好后到陶从时那里,一起往玄妙观里去,等陶氏归来。

到了晌午的时候天气愈发阴沉,竟是山雨欲来的架势。

两人坐在静室里慢慢喝茶,相对无言的时候,谢璇心里就又思绪翻飞起来。她自出生就没见过陶氏,但前一世支离破碎,委屈受伤的时候不止一次的念叨过陶氏,或怨恨、或委屈,如今猜测她的容颜时,心跳便忍不住的快起来。

正思绪纷乱呢,就听外头小道姑在说话,“玉虚散人回来了。”

谢璇猛然一下自椅上站起来,袖子掠过茶盅,险些将它打翻。

陶从时发现了外甥女的紧张,便走到她身边,手掌按在她的肩头,宽慰道:“就只是看看长相,说两句话,没事的。”然而毕竟也期待着母女二人的会面,心里难免也紧张些。

门帘子掀起来,一只穿着青布鞋的脚跨进门槛,上头是绣着八卦的道袍,继而伸入一只素手。谢璇只觉得喉咙里又干又紧,目光一错不错的盯着门口,终于看到有人探头进来——

一张清丽婉转的脸庞,眉目绰约,唇鼻俏丽。她是寻常道姑的打扮,头发束在顶心,不饰钗簪、不涂脂粉,脸色却颇为姣白,在道观待得久了,自有一股浑然天成的清净自持,目光看过来的时候,如山涧里平静的幽泉。

不同于清虚真人的华丽贵气,眼前这个女人装饰得颇为朴素,道袍也是八成新的,除了惯常的八卦等图案外,没有浮夸的金丝灵芝、银线飞鹤等物。然而毕竟是太傅之女,自幼习读经典,身上的那股书卷气并未消去,往那里一站,自有冲淡宁静的气度。

她见着陶从时的时候脸色如常,待目光下移见到谢璇,登时僵住了。

谢璇也一错不错的看着她,预想中的百般滋味霎时间涌上心头又悄然散去,谢璇看着这张隐然与自己有几分神似的脸庞,觉得十分陌生。

“这是…”玉虚散人艰难的开口,目光并未挪开。

——那样神似的容貌,像极了幼时的自己,再看这年纪打扮,猜都不必猜。

“这是璇璇。”陶从时牵着谢璇走到玉虚散人跟前,叫的却还是她闺中的小名,“青青,她想看看你。”

“璇璇?”陶氏目中泪光盈然,蹲身在谢璇跟前,手往前微微一伸,又缩了回去。

谢璇两手绞着衣襟,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自出生起就分离了没见过面,谢璇对陶氏并没有什么感情,如果有,那也更多的是怨。这个女人生下了她,却半点都没有尽过身为母亲的责任,任由姐弟三人在罗氏手下受委屈,任由谢澹被人害得痴傻,任由她在靖宁侯府挣扎流泪,却没有半点来自母亲的爱护。

谢璇甚至恨恨的想过,如果生而不养,当初陶氏何不在襁褓里就掐死她?

那是她曾经耿耿于怀、至死未解的怨恨,原以为这怨恨会像陈年的酒酿般发酵,在启封时用浓烈的酒气呛得人掉泪,然而真的见到了,才发现心里早已没有那么多的情绪了。

如同一个执念破去,反而觉得一身轻松。

这个女人对她只有生恩,却没有半点养育的恩情。没有母女相依为命、爱护照顾的拳拳深情,有的只是疏离和陌生,除了血脉和略微相似的容貌,她们之间再没有半点联系一样。

谢璇深深的吸了口气,抬头道:“舅舅,我能跟她单独说话吗?”

“我在外面等着。”陶从时点头,看了陶氏一眼,掀帘出去。在外面见着孑然独立的韩玠时,他愣了一瞬,随即仿若无事的走开,到旁边的竹椅上坐着。

静室里只剩下母女两人相对,谢璇像是没事人一样,转身到桌边冲好茶,倒了一杯给陶氏放在桌上,道:“你也坐么?”

她不过十岁的年纪,身材比那桌子高不出多少,道观里装水用的是铜壶,提起来的时候颇为费力,她却小大人一样动手张罗,镇定从容,仿佛眼前的女人与她没有半点干系。

陶氏强忍着眼角汹涌的酸楚发热,接过茶壶给谢璇倒了茶,“别拿手碰杯子,小心烫着。”——谢璇刚才心不在焉,冲茶时用的是热气腾腾的沸水。

谢璇“嗯”了一声,自己先往椅子上坐了,有好些好些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陶氏紧握的拳头藏在宽大的道袍中,掌心被指甲掐破了也浑然不觉,她深吸了口气,用了很大的力气才让自己勉强镇定,问道:“你姐姐和弟弟,他们都好吗?”

“不好。”谢璇直截了当,转头看陶氏时,声音中带着冷漠的怨意,“没有娘的孩子,哪有过得好的?”

015

一句话说得陶氏险些让眼泪汹涌而出,她死命的握紧拳头,身子微微颤抖。她是个骄傲决绝的人,当年为了谢缜的背叛,狠心扔下五岁的女儿和尚在襁褓中的龙凤胎,和离出了谢府,这十年中纵然会思念孩子,却从未服软过。

然而这样的决绝只是在没有见到孩子的时候,等真的再看到孩子,心里那一道冰冷坚硬的屏障却迅速开始崩塌。

“是我对不住你们。”陶氏声音一哽,连忙顿住,好半天才压下喉咙里的酸疼,声音都有些僵硬,“他…没有好好照顾你们吗?”

这个他自然是指谢缜了。

谢璇别开目光,淡声道:“生了我们的人都不要我们,别人又怎么会上心?从老夫人到夫人,谁不是拿我们当眼中钉?夫人进门就带着女儿,后来还生了儿子,他们都是有母亲爱护的人,自然比我们更会讨父亲的欢心。有了后娘就有后爹,你不知道么?”

满满的怨恨委屈落入耳中,陶氏转头擦拭眼角,低声重复,“是我对不住你们。”

“我今天来不是想说这些。”谢璇跳下椅子,在静室里走来走去,想要用这种方式冲淡心底澎湃的情绪。

她走了好半天,才将眼里的泪花憋回去,开口道:“姐姐快要出嫁了,我是个女儿,不管多委屈都能撑过去,可澹儿过得很不好。他是父亲的长子,身后是那个可恶的国公之位。他在府里的处境有多艰难,你还不知道吧?”

陶氏一愣,开口欲言。

谢璇却打断了她,“上回他在学堂里被人欺负,胳膊折了,脸也被抓破了,最可怕的是他们还打他的头。你恐怕想不到,有人暗地里做手脚,想把他变成傻子!他才十岁,哪能受得住这些!还有昨天,我前脚才跟着舅舅走了,咱们的夫人和二夫人后脚就合计着要杀我!”

远处一声炸雷响起,惊得两人各自心中一颤。

陶氏霍然起身,声音都颤抖了起来,“你是说…真的?”

“骗你做什么?”谢璇冷然看着她,想起前世谢澹那痴傻的样子来,怨怼的话脱口而出,“真的,我时常想,既然你不要我们,不愿意养我们,当初何不在襁褓里就掐死我和澹儿,省得让澹儿受那些苦楚!”

这样的指责太狠厉,陶氏身子一晃,抚着桌沿,脸色已是惨白,“璇璇…”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常说生恩大过天,你的原则也有你的道理,可是…”谢璇喉头哽咽,后面的话再难说出。渐渐的听到陶氏低声的啜泣,她转过头去,就见陶氏死死咬着牙关仰头看藻井,眼泪却像断线珠子似的往下掉。

桌面上残留着一丝血迹,像是来自陶氏的掌心。

她必定…也是极度痛苦的吧?

谢璇忽然想起上一世,她也曾怀胎十月,几乎就能生下那个孩子。

那样艰难痛苦的十个月啊,陶氏必然也是熬了无数个日夜才生下她和谢澹,血脉相连、性命相通,她心里难道就没有半点留恋吗?她到底是有多狠心、多决绝、多恨谢缜,才会扔下襁褓里的孩子?她现在这幅样子,是后悔吗?还是,只是怜悯?

陶氏的眼泪刷刷的落在桌面上冲淡血迹,谢璇咬死了嘴唇忍住哽咽。

好半晌,陶氏才勉强忍住眼泪,挺直了脊背,“璇璇,那时候的事情你不会明白。我…”陶氏原想说她也有苦衷,可比起孩子所受的苦难,她的情伤似乎根本不值一提,一时间说不下去了。

“我听说了,是父亲对不住你。他做的孽,自然该有更深的惩罚。”十岁的孩子仰头,问道:“我只想知道,你还是不是希望我和澹儿过得好?”

“当然希望你们过得好!”陶氏上前一步伸出手臂,似乎想把谢璇抱进怀里。

谢璇却退后一步躲开她,点头道:“你这样想就好。”

缓步退到门口,谢璇擦掉眼泪。

只要陶氏对谢澹还有感情,谢璇便能在谢缜那边用力,让罗氏渐渐失势,继而为弟弟谋个安稳的环境。她不求陶氏能委曲求全的回到谢府,只求这几年能有人牵制着,让谢缜疏远罗氏,对谢澹更加上心,避开种种算计。

——若是换作她,跟一个曾背叛了感情的男人重修旧好,恐怕会跟吞了苍蝇差不多。

走出静室的时候,外头下着瓢泼大雨。

韩玠和陶从时都站在对面的屋檐下躲雨,似乎正在交谈什么,也不知有没有听到她跟陶氏的对话。

谢璇沿着长廊绕到他们跟前,风卷着雨丝斜吹近来,已将衣服打得湿透。她抬起头,几缕湿漉漉的头发贴在脸颊上,目光却是清明,“舅舅,咱们什么时候回去?”

“等雨停了就回去。”陶从时低头看着她,瞧见了脸蛋上的泪痕,又看一眼静室,问道:“怎么样?”

“认亲呗,还能怎样。”谢璇低头踢着护栏,显然是躲避的意思。

陶从时也不再探问,三个人先选了一处屋子进去坐着,等到雨过天晴时,便要启程回城。打开那屋门,就见陶氏还在对面的静室门口站着,身上的道袍依旧齐整,整个人却不再像是先前那样冲淡平和。

陶从时冲她点了点头,是道别的意思。那边陶氏紧跟着追了两步,又仿佛察觉什么,自嘲的一笑,呆站了片刻,转而往三清殿里去了。

大雨过后的山路犹为湿滑,从山门到停了马匹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陶从时和韩玠自是不怕,谢璇却是个娇贵的小姑娘,就着那湿滑的台阶走了两步,跌跌撞撞。

韩玠不能当着陶从时的面将她打横抱着,便默默在她前面蹲下,朝她道:“璇璇上来,我背你。”

谢璇咬了咬唇,“谢谢玉玠哥哥,我自己能走。”

陶从时以前就知道谢韩两家的交情,有限的几次见面,谢璇对韩玠算是言听计从,十分乖巧。这回再看两人相处,虽然韩玠有意亲近,谢璇却总像是避着他似的。

他不晓得谢璇闹的是什么脾气,却觉得小姑娘这模样很有意思,心里暗暗笑了两声,往谢璇跟前蹲身,道:“那让舅舅来背你。”

谢璇没有拒绝,乖乖的伸手攀在他的脖颈上,“好啊。”

  如果觉得谢池春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九斛珠小说全集公主复国记宠妻有术谢池春权相养妻日常前夫攻略嫁给奸雄的日子皇家妻很美的远方帝阙春宠后养成史花媚玉堂娇宠王妃,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