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金波滟滟作品万里随波行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燕王和王沂听得很仔细,很多事情也拿出来问,特别是她将不同年龄的女孩分成了几个年级,统一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最后,燕王决定第二天,大家到滕琰的庄子上看一看。

定好了时间,王沂就告辞了。滕琰和燕王回翠薇殿,路上滕琰就问燕王:“王爷如何知道我在庄子上建了学校,为收养的孤女办学的?”

燕王指了指滕琰身后的四个丫环说:“你入王府带进来的人都有人去查一查的,去的人正赶上庄子里大兴土木,自然就清楚了,回来说了一句。我原来见你收留了那么多的孤女,本来也有些奇怪,自然让人详细问了一下。”

王府的保卫工作自然是严的,但滕琰也没想到能严到这种程度,但也很快就释然了,燕王从小在皇宫中长大,有很强的疑心病,他身边的保卫工作确实做得很好,就连她跟在燕王身边时,也受到了严密的保护,当然现在也一样。

不过,燕王也就势问她:“王妃因为自己是女子,就对女子分外关心,才为这些孤女办了学校?听说王妃花了不少的钱建房子,请老师,有这样的精力,还不如办一所私学呢,那样岂不是更能出人才?”

滕琰看了一眼燕王,心知燕王虽然能容忍自己这个异类,但对女人有学识颇不以为然,笑着答道:“在北上的路上,看到孤女确实是可怜,也没想那么多,就收留了她们。”把自己进王府前到庄子里看到的和想到的对燕王说了,又正色说:“其实,女人的才智对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聪明睿智的母亲才能培养出色的孩子。所以我教育这些孤女虽是出于怜悯,但也是为燕地为王爷培养未来人才的母亲。”

燕王反驳说:“只听人说养不教,父之过,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自然是比母亲重要,王妃的想法与别人不同呢。”

滕琰笑了笑,其实现代科学证明母亲对孩子智商的影响要比父亲大,更何况孩子小的时候母亲照料的时间要远远多于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自然也大,但这些要怎样对燕王说呢?“古有孟母三迁教子,现在民间也有俗语说,一代好儿媳,三代好子孙,这就是明证。”

“那将来王妃一定会教育出好子孙的了?”

滕琰怔了一下,怎么说到了自己?侧头看了一眼燕王,却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也是燕王从来不开玩笑,大概他也不会开玩笑的,他确实在向滕琰求证。

滕琰可不是那种一说什么就会脸红的大家闺秀,再说燕王现在与她就算够不上无话不谈,也是很亲密无间的,当然是纯粹的友谊。所以滕琰也认真地说:“将来,我当然会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过眼下呢,还是得先想燕地的学政,还有我收留的这些孤女,我总得为她们负责。”

没想到燕王问了一句,“那是不是王妃的学校,我也要出点银子呀?”

滕琰知道燕王是认真的,就笑道:“其实,我现在所做的这些用的都是燕王的银子呢,将来如果需要,我会向燕王求助的。”确实,没有燕王大手笔的赏赐,她也没实力没底气做这些。

看燕王感兴趣,就把她对于孤女们的打算做了一个介绍。

第二天,城门一开,燕王就带着滕琰和王沂出了燕都,滕琰本来坐在马车里,但因为燕王马骑得快,车子虽然能跟上,但颠簸得厉害,也半路上了马,一阵疾驰,很快就到了庄子。远远地就看见一片青砖墙,围了很大的一片地,里面重重的房屋,颇有规模。

滕琰虽常听刘妈妈来汇报情况,但也是第一次看到,心里由然而生出一股满意之情。到了大门,外面并没有挂牌匾,门房里有几个杂役见几百人的卫队,早就迎了出来,并派了人到院外找了刘妈妈和刘庄头过来。也是因为事先并没有派人带信过来,所以倒把学校和庄子里的一干人吓得不轻。

直到他们看清了身穿皮袄,头戴皮帽,脚蹬皮靴,外面披着披风的滕琰微笑着向他们示意,才放下心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王并不理会滕琰客气地让他到庄子里休息一下的建议,而是直接就要进学校看一看。滕琰笑着拦在了燕王前面说:“这里是女学,除了老师,是不许男人随意进入的,燕王与王侍郎要想进去,也应该先由学校的管事进去让学生们做些准备再进。”

燕王脸上一滞,刘妈妈在后面拉了下滕琰的袖子,上前对滕琰说:“王妃说的规矩并不错,不过,过了初六,我们这里就正常上课了,并不用再准备些什么。”

滕琰知道刘妈妈怕自己的话让燕王不快,才上来打圆场,但刘妈妈既然这样说了,也就让她和几个婆子带路进了院子。燕王只带了几十名的侍卫,其余的与刘庄头、看门的杂役等在外面。

燕王和王沂看得很细,先进了门房,这里也分了里外两处,外面都是些男丁,应付外面来人的,里面是几个婆子,好与女眷们打交道,滕琰并没有想到这样详细的事,不用说是刘妈妈安排的,确实非常适合世俗人情。

一路上听刘妈妈介绍,孤儿院里一直没停地添人进口,隔上几天,就有孩子被放在学校的大门口,基本上都是女孩,都收到到了学校里。偶尔有几个男孩儿,暂且放在外面一个小院子里,等将来学校扩大时有了专门男孩学习的地方再安排。

就是现在的学校里,也是只完成了部份规划,因为到了冬季,只好停工了。而滕琰当初设计好的所有项目,没有两三年也不可能都实现。

大家看到的是按现代家庭设置的孤儿院兼学校,一个妈妈带着大小不一的十个孩子,组成一个家庭,实现家庭的功能。孩子们跟着妈妈生活,大的帮着做家务,带小的妹妹,白天在学校上学,从三岁起上幼儿园,六岁起上学,按年龄分班,每年升一次班,十六岁毕业,可以相亲后出嫁,滕琰还提供一份与普通百姓家差不多的嫁妆,不想出嫁也可以留在学校或出了学校做工。

幼儿园里以玩为主,有专门的妈妈带着,还有大些的女孩轮流过来帮忙。

学校课程的安排很符合实际,读书认字是其中的一部分,但还有很多实用的功课,女工、算学、记帐、厨艺、农活都是必修的,还有画画、乐器、棋类、茶艺等选修的课程。平时上课主要是在各自的班级,一些特殊的课程则在专门设置的教室里。

学校专门请了各科的老师,每一班的课程表就用大纸抄了贴在班里的墙上,按时辰上课,有专门负责时间的杂役按时敲钟提醒大家时间。只是老师也多为女子,少数的男老师也都是五十岁以上的。

燕王和王沂在学校里从头走到尾,上上下下看了个遍,其实这里的很多思路用在官学上并不合适,但他们还是被滕琰的这样成系统的教育体系震惊了,而且可以借鉴的东西又太多。

滕琰也跟着细看了一遍,她的重点又与他们不同,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能够建成现在的模样也是相当地不错了,但要改进的地方还非常之多。但看着女孩子们都穿着过年的新衣,不同的年级不同花色的裙袄,精神十足的样子,心里也非常欣慰。

在学校里还遇到了在这里干活的大妞,滕琰让她上前给燕王行礼,当初还是燕王眼光锐利,在路上就看到她们小夫妻,才有了后来,滕琰将她们夫妻送到自己的田庄来的事。燕王受了礼后,问了一句:“张柱也在这里吗?”

滕琰没想到燕王还能叫出张柱的名字来,就示意大妞回答,大妞虽然不知道滕琰就是救了她的滕公子,但还是认识滕琰的,去年滕琰到庄子里,与大妞在一起还聊过天,在滕琰的鼓励下她回答说:“张柱也在庄子里,帮着种田,日子过得挺好,我们就在这里安家了,不打算再回九原。”

燕王点了点头,不管怎样,燕王如今见大妞和张柱过得好好的,自然也是高兴的。让他的侍卫赏了几个金锞子,大妞磕了头谢过,滕琰笑着让她下去了。

一大早赶来,又转了一圈,午饭的时间就到了,滕琰他们又进了几家看看饭菜,因为都是统一发的食物,各家吃的都差不多,又赶上新年里,每家都有肉有菜的,还很不错。

燕王和王沂不象滕琰还想再看看,而是急着出了学校的院子,滕琰窃笑了半天,学校里没有年青男人出现,燕王和王沂又是如此出众的人物,学生们的目光当然集中地落在他们身上,其实不过是少女们的敬仰罢了,不过燕王和王沂居然都有些受不了,就是跟在后面的侍卫们也有些别扭。这真是太可笑了!

不过燕王和王沂还是没有直接回燕都,而是在滕琰的坚持下进了庄子里,怎么也是到了她的地盘,应该尽一些地主之谊。刘妈妈在滕琰她们在学校转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午饭,正赶上新年,新杀的猪肉、鸡肉,各类的年货都有,庄子里每家都出人来帮忙,几百人的饭菜很快就好了。

燕王的王沂都不是挑剔的人,一顿饭下来,宾主尽欢。

王沂再来议事时,对滕琰的眼光完全变了,他亲眼看见了滕琰的才能,不说为孤女们办的学校,就是一路上,滕琰的骑术,都令他叹服,一个女子,马骑得比他都好。王沂从此对于滕琰参与政事都是大力支持的,燕王的目的完全达到了。

商量过学政的事,接着就是屯田,将抛荒的田地复耕,每一件事都是从头开始,要制定规划,安排人员,调用物资历。更不用说燕地平常地政务也是不小的工作量。总之,没等过完正月,燕王和滕琰已经完全进入工作状态了。

滕琰干脆把她原来住的静园重新收拾了一下,把对外面的门封了,与内院相通的角门打开,准备做为一个临时的住处。

滕琰现在住的翠薇殿是王府内院的主殿,离燕王平时议事的大殿相距甚远,平时来回走走倒没什么,但有了急事,就是坐轿子也不方便,又无法在内院骑马。还有就是内院的规矩森严,每天酉初就要下钥,这段时间自己和燕王在外院忙完了,一起回翠薇殿,时常过了酉时,随着燕王出入还没什么,但以后滕琰自己这样不守规矩却不好。

滕琰之所以有这个打算,也是因为她“成亲”就快满一个月了,很多事情就要安排起来了。按这里的风俗习惯,新婚夫妻自然要在一起住满一个月,然后才能到妾室那里去,但在王府并不需如此,滕琰几次想起来请燕王回自己的住处,但燕王为了给自己面子,一直没走。但过了一个月,燕王自然会回他的大殿。

滕琰这天吃早饭时,又对上滕琳忧怨的目光,她真快受不了了。她又为燕王着想,整整一个月,燕王没招妃子侍寝,大约也很难受,她知道燕王几乎没有个人时间,再加上他是标准的事业型男人,白天从来不进内院,赶紧把燕王还给他的妃子们,确实是一件比较人道的事。

滕琰把一块炙肉咽了下去----燕王每天都给她夹上一块肉,表示对她的关切,她也只好每天都吃了,白天就少吃点肉了,说:“王爷,今天,我们成亲满一个月了,从晚上起,您就不要在翠薇殿里住了。”

燕王看了她一眼说:“不用,再住两个月再说吧。”

滕琰在滕琳的目光下非常坚持,“王爷,规矩不能随便改,您还是回前殿吧。”

燕王没有再坚持,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滕琰长长地出了口气,总算自由了,虽然按排得不错,她和燕王平安相处,但怎么也有不方便的地方,这回她就舒服了。一抬眼,看见燕王也露出了差不多的表情,滕琰会心的一笑,这一个月燕王比她还不自在,毕竟翠薇殿是她的地盘。

一旁的滕琳按捺不住心中的高兴,滕琰看她布菜的动作轻快了不少,还给了自己一感激的微笑,每天管着内院的杂事,还早早来侍候燕王进餐,也确实不容易,自己早就该把燕王还给她们了。

不料,一直悄无声息地站在一旁的林公公突然出来说:“王妃,从今天起如何安排大家侍寝?”

滕琰被问得一愣,这种事情还用她管吗?燕王愿意找谁就找谁呗。这个林公公,他是最早知道滕琰是女子的人,比燕王还早很长时间,现在滕琰和燕王的关系他一定是清楚的,燕王身边最离不了的就是他。可是,滕琰就没有见过他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现在他突然提出问题,滕琰还真不能不回答。

在滕琳和这么多宫人们面前,滕琰一本正经地说:“大家都听王爷的。”

燕王头也没抬地说:“王妃安排吧。”

滕琰也听说有的人家,规矩森严,妻子安排丈夫住在哪里的,还有的排出时间表,现在让她也这样吗?燕王是真给自己面子,这个权限可不算小,就凭这一点,后院的人没有敢得罪滕琰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三十章

不过,滕琰可不是真正的燕王妃,可不想按这个烫手的山芋,她笑着问林公公:“以前是怎么安排的?”

林公公恭恭敬敬地答道:“以前是四位侧妃每人一天,轮流侍寝。”

“那好,以后,还这样安排。”滕琰说完后,看滕琳的表情就知道自己的话有错误,马上补充道:“除了节日、初一、十五以外。”

节日、初一、十五,这都是正室的日子,哪一家都是如此,没什么可说的,至于侧妃,还有以后出现的侍妾什么的,就先都这样排着吧,滕琰谁也不得罪,等真正的王妃来了,愿意怎样改都可以。

当天晚上,滕琰让人把翠薇殿里大床上的被褥全套都换了,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大觉。说起来这张专门为她准备的大床她还是第一次住呢,以前只是住在下人值夜的外间。

这以后,她就在静园和翠薇殿两处轮流居住,没事的时候就回翠薇殿住,有事则留在静园内,但很快,她回翠薇殿的时候就很少了,在静园里还是方便得多。有时她仿佛又回到了自己还是滕公子的时候,燕王也是一样,对到静园来找她自如得很,不象在翠薇殿里还有几分地陌生。

一切又都上了轨道,燕王在大殿议事时,她就在屏风后坐着听,有时小范围的一些事务,燕王也让人请了她出来,燕王一直努力想让她走到大殿里参与政务,但这谈何容易,再说那也只是一种形式,滕琰并不在意。燕地的政务实质上她参与甚多,比如所有的议事折子,还是先送她这里,做一个初步的筛选和处理,再交给燕王。

白天过得充实,夜里睡得香甜,当半夜时,滕琰被人叫醒,还有些迷糊,现在早就不是在军中的时候了,什么事能急成这样,半夜三更的不让人休息。滕琰一面想,一面快速地穿好衣服,裹紧披风,进了燕王的大殿内。

燕地的春天,夜间还是很冷,没走出去几步滕琰就彻底清醒了,幸亏她搬过来住,要是还在翠薇殿,哪能这样快到这里。

内侍将她直接带进了燕王的寝殿,这里就在平时议事的大殿旁的偏殿,滕琰还是第一次进来,来不及仔细打量一番,就被地上趴着的一个女人吓了一跳。这个人穿着很轻薄,外面粉色的纱衣盖不住里面的大红肚兜和绸裤,还有雪白的肌肤。寝殿内的温度并不高,只比外面强了一点点,一看就是炭火用的少,这也是燕王的习惯。

滕琰替趴在地上的人打了个寒战,用疑问地目光看向燕王。本来以为一定是军情大事,但现在这一幕又是为了什么?

燕王笔直地站在那里,一身衣服整整齐齐,脸色潮红,眼睛里露出来的都是冷光,看见滕琰并不说话,滕琰只得在离燕王不远的地方站定了,林公公这时上前说:“滕侧妃给燕王下了药。”

林公公这样一说,滕琰才认出了趴在地上的女人就是滕琳,她赶紧过去,在飞珠的帮助下,把地上的人翻了过来,正是滕琳,只见她已经昏了过去,脸上身上都有血迹,滕琰仔细找了一下,并没有伤口,这样一番移动,嘴角有血流了出来,看来是吐血了。

解下身上的披风,把滕琳包上了,滕琰也理清了思路,下药,滕琳能下什么药?从小就在内院长大的娇小姐恐怕连毒药都没见过,再说看燕王这个样子,并没有怎么样,滕琰吃惊地问:“下药?是不是弄错了?”

“没弄错,是j□j。”林公公眼观鼻,鼻观心,不看滕琰,惜字如金地低声回答。

j□j?滕琰过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事情真够奇怪的了,虽然相信燕王不会冤枉滕琳,但滕琰一样也相信滕琳不会这样做。滕琳这样一贯端庄自重的人怎么会做这样的事,再说,滕琳能从哪里得到j□j呢?滕琳是她的堂姐,又是她请求燕王收的侧妃,不管怎样,她总得弄清事实吧,而燕王分明也是想让她给个交待。

她看着燕王说:“能不能找医生来,把滕侧妃叫醒,再让人去把她从家带来的丫环,那个叫采薇的找来。”

燕王还是不出声,林公公让人一一办理。一会儿工夫,一个平常给燕王请平安脉的御医进来了,几针下去,滕琳就醒了。御医下去后,滕琰直接问她:“堂姐,你做了什么?”

滕琳一言不发,怎么也不开口。滕琰只好等采薇。小姐的贴身丫环,小姐的事根本瞒不过她。

过了一会,采薇到了,再问她,也一样不开口。滕琰观察这两个人的神色,就知道事情恐怕是真的了,她把刚刚林公公给她端来的茶重重地放在桌上,大声喝道:“你们以为不说,就没事了吗!这不是你们俩的事,是滕家一大家子的事,难道你们忘了自己都有父母兄弟吗!”

滕琳张了张嘴,还是没有说话,滕琰看向采薇,采薇低声说:“小姐以前准备进宫时,常到九姨娘的院子,九姨娘给了小姐一种药丸,是,是…今天,我看见小姐拿了出来----那药丸平时藏在首饰盒里。但这药不会伤人的,真的!”采薇声音大了起来,痛哭流涕。

九姨娘,大堂伯姬妾众多,滕琰也见过几个,但实在是不知道哪一个是九姨娘,但能有这种药,一定不是什么好人家出来的。这些滕琰已经不想再深究了,只要把眼下的事处理好就不错了。

对于这种下j□j的事,其实可大可小,史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历朝历代的皇室都能看到服用这些药物的人,专门为皇帝做这种药的人,有的还能因此得到荣华富贵。不过,这样的情况都是有人要主动地服用。而被人下了药,或者服用j□j的事被揭发了,就成了大逆不道的行为了,赔了一家性命的也不在少数。

燕王能把滕琰找来,也是说明并不想闹得太大,毕竟是滕琰的亲戚,他是想让滕琰知道前因后果,再处置滕琳。

现在滕琰就把目光放在了燕王身上,等着他做出决定。燕王见滕琰这样,终于冷冷地开口说:“拉出去打死吧。” 无论是按这里的律法,还是王府的规矩,这样的处罚并不算重了,总算没有牵连到家人。

林公公立刻走到了殿外,也没听到什么声音,几个内侍就过来拖走了滕琳和采薇,滕琰跟出殿外说:“先不要动手,等我一下。”然后进了大殿,跪在燕王面前,“王爷,请您放过这两个人吧。”

“我知道王妃对家人照顾,才请你过来的,以免将来生了误会。”燕王示意林公公扶起了滕琰,说:“不过,树大有枯枝,哪一家都有不肖之人,为这样的人王妃屈膝并不值得。”

这还真是滕琰第一次跪求燕王,值不值滕琰也说不好,但她怎么也不能不管。燕王的话语非常冷清,让滕琰认识到他并不想放过滕琳。她在林公公的搀扶下,站起来说:“滕琳怎么也是我的堂姐,我总要为她求一下。既然王爷不允,我还要为她辩一下。”

燕王挑了挑眉,问:“怎么,你还觉得这她们有理了?”

滕琰坦然道:“滕琳错是错了,只是罪不至死。”

燕王平静地说:“那好,你说。”

滕琰对燕王的表情非常熟悉,他这种平静其实是怒火爆发的前兆,但现在她不能退,“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燕王根本没吃下这药吧?”滕琰温声问。

燕王不屑回答,仅用鼻子哼了一声,林公公说:“王爷要喝水,滕侧妃就端过来加了药的水,王爷喝了半杯,要不,也不会知道下了药。”

有点出乎滕琰的预料,她看燕王并没有什么不同平常,只是脸色潮红些,应该是生气带来的,所以才这样猜测。要是吃了药,怎么没出什么事?滕琰更加瞧不起滕琳来,弄来的什么破药,一点效果也没有,还让人抓了,笨也笨死了!

但滕琰一点也没露出怯意,她与燕王对上也不是一次了,接着镇静地说:“不管怎样,王爷现在总归是无事吧?”

这次燕王和林公公谁也没说话,滕琰就继续了,“王爷没事,而我堂姐也没有想害王爷的意思,哪里来的死罪?”

滕琰说完了,屋子里静得可怕,这不是什么好兆头,想辩解就得有人答话才好办,这样她一个唱独角戏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滕琰看向了燕王,他紧抿着嘴唇,浑身散发着怒气,而平时总是没有一点存在感的林公公这时引起了滕琰的注意,他看向滕琰的目光有些特别。

滕琰一下子明白了,燕王不是没事!他脸上的潮红就是不正常的表现,滕琰有些自责,她只顾关心滕琳了,却没有为燕王着想,她赶紧亡羊补牢,“林公公,燕王的身体怎样?御医怎么说?”

“御医也没有解药,只能让王爷先服些凉性的药,厨房正在准备。”林公公小心翼翼地答。

作者有话要说:过节加更。

第一百三十一章

燕王很不满,不屑于同自己说话,滕琰觉得是应该的,换成自己被人下了药,也会生气的。而且又遇到了只顾滕琳的自己,燕王没有发火也是他在忍着了。想到这儿,滕琰柔声说:“王爷,您多喝点水,药就会早些排出。”又让林公公端些水过来,嘱咐说:“只要煮开的清水,不要加别的。”

喝水能促进代谢,加快排毒,总不会错的,林公公对滕琰也很信服,马上让人准备去了。

滕琰走到燕王身边,诚肯地说:“刚刚我以为王爷没事,只顾着堂姐,忽视了王爷,其实王爷才是受害者,而且堂姐还是我请王爷收下的。对不起。”说着给燕王行了一礼。

“这不关你的事。”燕王极快地答道。

这时,水送了进来,滕琰接过来,用手试了试温度,递给燕王,燕王一口喝了,滕琰示意林公公再倒一杯,这样连喝了几杯,直到燕王摇头,滕琰才停了下来。煎好的药也送了过来,燕王也端起来喝了。

看燕王喝水喝药的样子,就知道他现在很不舒服,滕琰又想到了j□j,心里也不舒服起来,要是燕王生了病,哪怕是服了毒药,滕琰都知道如何安慰,可是j□j,她真不知怎么说好了。滕琰难得地结巴了一次,“王爷,您不舒、舒服,还是先休息吧,要不,我让王侧妃过来侍寝?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说完,觉得这话更错,不舒服这词用得肯定不对,但用什么词能合适呢,滕琰感到自己脸红了,赶紧闭上了嘴。好在屋子里点了不多的几支蜡烛,并不是太亮,还不至于让人觉得无可掩饰。

燕王并没有太在意滕琰的情绪波动,他还是冷静地说:“今晚就处理好,我不希望闹出去。”

这倒是对的,这样的事传出去可真够丢人的,滕琰自然是同意,但她还是关切地问了一句:“王爷的身体能行吗?”

燕王摆了摆手说:“你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

“我替滕琳求情,确实是因为她是我的堂姐,但换上是别的人,我虽然不会求情,但也要为她说上几句话的。”

“我们认识时间不短,你也应该知道我不是任人唯亲,徇私枉法的人,我确实是认为滕琳罪不至死。”

燕王的脸色缓和了,滕琰确实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还是不满地问:“这样的j□j,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是啊,”滕琰接着说:“王爷,您刚才说滕琳是j□j,我并不同意,古人说,食色,欲也,这话不仅是对男人说的,女人也一样。您也知道,滕琳倾慕您,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她的本意肯定是想与你亲密,没有害人之心。”

“倾慕我?倾慕我就下药?”燕王低沉地话语,带着令人窒息的怒气。

滕琰深吸了口气,平静地说:“她错就错在这里了,王爷您可以罚她,但想与喜欢的人在一起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我说她罪不至死。”

燕王锐利的目光落在滕琰身上,滕琰坦然迎了上去,过了一会儿,燕王才问:“你也如此吗?”

滕琰不知怎么把问题绕到自己身上了,而且不知道这个如此是指什么,下药还是她所说的想与喜欢的人在一起,她知道自己的回答关乎滕琳的性命,但还是实话实说:“我不会给谁下药的,但想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是每一个女人心中的愿望,我自然不例外。”

“我是问你,食j□j也,你也如此吗?”

“是如此。”滕琰直截了当地回答。

食j□j也,说得很直接,但却是真理,对男人来说,都能接受,可偏偏又要求女人没有j□j,其实女人也一样,需要吃饭,也需要这个。只不过,女人更加感性一些,她们更在意的是缱绻情深的感情,滕琰回答后,也觉得应该进一步解释一下,但对燕王说这些,她还是觉得很难开口,怎样才能用合适的语言把这些表达出来呢?

但出乎意料地,她能感到燕王对她的实话并没有反感,甚至绷得紧紧地气氛还有所松弛。就在滕琰上前一步,再解释几句的时候,燕王开口了。

“人交给你处置吧。”

没想到能有这样好的结果。

“谢谢您,王爷,”滕琰真诚地说:“不管怎么样,滕琳都是我的堂姐,又是我把她送到王府里的,我总归是不愿意见到她这样离开人世。”

燕王挥了挥手,滕琰退了出去。

第二天,滕琳就传出了急病去世的消息,葬礼按定制进行,滕琰派出了飞珠亲自看着滕琳,通知宗房的人已经连夜去送信了,想来他们接到滕琳去世的消息会最快的速度赶往燕都。

飞珠回来禀报已经是几天以后了。大堂伯夫妻和五堂叔最先到了燕都,就住在滕琰陪嫁的房子里。一家人相见,那时滕琳的伤还没养好,她挨了燕王的一脚,燕王武功不错,一怒之下的一脚并不轻,没死就是幸运的事了,弄清了事实,大堂伯夫妻俩当时就让滕琳死,滕琳自己也寻死觅活的。

一家人在院子里大闹了好几场,不只是滕琳寻死,还有大堂伯母也闹,她是找大堂伯算帐,都是九姨娘带坏了滕琳,一定要大堂伯答应处死九姨娘。好在飞珠把事情全都压了下来,在宗房大批人马都来了后,总算没弄出什么笑话,事实也只有大堂伯夫妻和五堂叔知道。

飞珠说了半天,叹了口气,“堂小姐也是可怜,爹妈没一个真心管她的,要不,也不能这样。小姐跟王爷顶着牛才救下来的命,亲生的父母竟然要一根绳子勒死。我实现看不下眼,想着小姐已经救人一命了,总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堂小姐死在我眼前,就把人偷偷送到了庄子里,让可靠的人管起来。小姐,你看可好?”因为收留孤女的庄子人多事杂,滕琳被送到了滕琰最偏僻的一个庄子里。

滕琰也感慨,大堂伯夫妻不睦,大堂伯只顾跟着小妾混在一起,大堂伯母眼里只有儿子,她在昌平时自然知道,但到了关键时候,没一个把女儿放在心上的,还是够让人齿冷的,滕琳变成这样,也与这个家庭分不开的,她无奈地说:“也只能这样办了,你办的事我还是放心的。”

  如果觉得万里随波行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金波滟滟小说全集万里随波行枇杷花开戏凰女医学博士的爱情和婚姻十样锦,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