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那那作品昭宣路人甲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一个个都给我站好。”王蘅君在三个小不点鼻头点了点,让陶芷拿出早早准备好、礼物分到每个人的手上。收到礼物的小不点们齐齐欢呼雀跃,各自都在心中的最喜爱长辈评选中又给姑姑投了一票。

  “蘅姑姑,抱抱。”最小的小家伙终于费力地走到了王蘅君裙下,一把抱住她的左腿,仰着头说道。

  小家伙刚长出了上下各两颗门牙,张嘴笑起来像只小土拨鼠。王蘅君拿出手帕为他擦了擦汗,心中怜惜地抱起他,唤道:“小宝今天有乖乖吗?”

  “有。”小家伙奶声奶气地回答,他伸手指了指东侧的屋子,蹦出两个字,“读书。”又用双手做了一个捂住嘴巴的动作,轻声说道,“没有吵。”

  王蘅君知道他是说,自己没有去吵王章读书。毕竟年纪还小,说话还不能连成串,都是单个字单个字往外蹦的。

  “小宝好乖。”王蘅君在他粉嘟嘟的小脸上亲了亲,然后拿了一个洗净的柰奖励给他。柰就是中国原产的绵苹果,与后世的苹果相比要绵软一些,不过其芬芳扑鼻,一项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小家伙长牙之后就特别喜欢自己抱着一个柰在那啃,虽然往往使劲吃奶的力气都只能磨掉那么一点边角,他依然乐此不疲。

  王蘅君抱着小土拨鼠走进房内,许平君正在里面教授一个年纪稍大的孩子用沙盘习字。

  许平君看到她们进来,瞅着小宝手上的苹果,笑眯眯地说道:“你又给孩子们买零食。没见过像你这样宠孩子的。”

  “也就是甜甜嘴而已,哪说得上宠不宠啊。”王蘅君把小宝放下,拍了拍他肉乎乎的小屁股,说道,“去,去你娘那边。”

  “娘,章哥哥,吃柰。”小家伙很有分享精神,把被自己啃过的柰递到案前。

  正伏案认字的王章抬起头,对着小宝道了声谢,把柰推还给他,转过头巴巴地望着王蘅君。王蘅君轻轻一笑,拍了拍小宝的脑袋,说道:“你留着自己吃吧。你章哥哥还有呢。”说罢,又掏出一个柰递给王章。

  王章是王舜的长子,今年已六岁。因此,年初的时候,王蘅君就要求让他开始启蒙习字。只是,这年头私塾学堂极少,王蘅君虽然有心,老师却不好找。

  幸好,许平君是个热心人,来串门时经常指导王章,加上王蘅君自己从旁辅助,王章的启蒙倒也算是顺利展开了。至于为什么王蘅君没法自己教?这和数学系研究生去教小学奥数往往不能胜任是一个道理。而且王蘅君写了一笔臭字不说,还时不时蹦出几个后世的简体错别字,为了不在打基础阶段误导自家侄儿。她还是打个下手算了。

  至于小宝。王蘅君看了一眼,窝在许平君怀里撒娇的小家伙抿唇一笑。小家伙在历史上的名字叫刘奭,不过他出生一年又六个月以来,大家对他的称呼都是小宝。过于珍爱孩子的家人至今还没给这孩子定下个正名。不过,好在入学前都不着急取名,刘病已和许平君有的是时间慢慢挑选。

  “平君姐来了有一段时间了吧。我去下厨做几个小菜,一会儿在我家吃了再走吧。”王蘅君提议道。

  许平君呵呵一笑,说道:“每次来阿蘅家里,就是蹭饭的呀。”

  “不是蹭饭,是我们家章儿办的谢师宴。”王蘅君冲许平君眨了眨眼睛,说道。

  …

  吃完了饭,几个小的在王蘅君的督促下也乖乖坐在棚下晚智力拼图游戏,陶芷负责照看他们。王蘅君则进厨房削苹果,等着一会儿给小家伙们当点心。

  就在这时,王骏钻进了厨房。他今年十二岁,去年在刘病已的介绍下也拜了澓中翁为师,如今和刘病已是同门。

  “回来了?怎么就你一个人?爹娘和大哥大嫂呢?”王蘅君好奇地看了看外面,发现只有王骏一个人回来了。

  “爹娘打算在山上在待一晚,以示诚心。大哥大嫂绕到去我们家田里看看,晚些时候就回来。”王骏回答道。他说完话,就从怀里拿一个护符,对王蘅君说道, “这是娘今天求来的,听说很灵验。姐姐你带上。”

  王蘅君看着上面的红绳,不用想也知道这肯定是为自己求姻缘用的。她心底暗暗长叹,虽然她很享受目前的单身生活,不过家人看起来实在很在意呢。

  “姐姐,大师说你戴上这个,一定能够万事如意。”王骏见她不出声,以为她是睹物伤心,便连忙主动将护符系到她的脖子上,省得她难受。

  摸着脖子上的护符,王蘅君不由得开始回想这两年如有神助的“克夫”经历。

  元凤五年,她回家之后,全家人自然又是高兴又是欢喜。姜氏拉着她叙了几天旧后,马上就开始为她张罗亲事。王蘅君当时虽然委婉提出了自己的抗议,表示自己还不想那么早结婚。结果,母亲姜氏和大嫂杜氏以为她是小姑娘害羞,口上安抚了两句,然后转身该干啥还是干啥,找来了当初为王舜和杜氏议亲的媒人,请她代为留意。

  媒人当即就提供了霸陵邑一户姓路的人家给姜氏和杜氏作参考。那人姓路名仁,自幼由寡母抚养,但家境殷实,而且人如其名,又仁义又孝顺,前些日子还举了孝廉,是个有功名在身的,实在是位不可多得的好郎君。媒人如此一说,王家便又起了心思。姜氏寻机和路家老夫人见面后,发现对方是个性格和善的,便也觉这是一门好亲事。于是,当即拍板定亲。结果,这边刚收了聘礼,那边就传来路仁一命呜呼的消息了。却原来,路仁天生体弱,那段时间已经是重病缠身。他的寡母心急如焚,听信了术士的冲洗论,十里八乡地找合适的人冲喜。霸陵邑的人均知她家儿子命不久矣,自然无人肯与之议亲,于是她才让媒人找到了茂陵来,图的就是两边隔得远,王家的消息没那么灵通。

  王奉光为此大发脾气,连连责骂姜氏和杜氏识人不明,做事糊涂,并宣布再也不能相信那些舌灿莲花的媒人了。于是,他开始从身边发动资源,寻找佳婿,很快就让他发现了一个人选。

  此人姓张,行三,人称张三。张三的地和王家的是连在一起的。他身强体壮,为人又很热情,见王家忙不过来的时候,总会过来帮把手。王奉光一直对他印象颇佳。他和大儿子王舜一合计,发觉张三此人家有薄田,身强体壮,为人热心,虽然年轻时也和茂陵不少少年人胡混过,但近些年早已改邪归正,本分做人。他家去年还翻修了新房,想来家资不错,确是佳婿人选。锁定目标后,王奉光也不含糊,马上就把张三请到家里吃了顿饭,谈了会话。张三呢,翻修新房后也正想寻一门亲事,他想着与王家又素来熟识,立马也就拍板答应了,没两天就上门提亲来了。婚约在王蘅君的反对无效下敲定了。

  两天后,当王蘅君还在郁闷地想着该如何解除这桩婚约的时候,峰回路转了。皇帝下旨要把三辅地区所有的无赖子弟和被人告发有罪的人迁徙到辽东去。而张三则被人告发早年曾杀死了一位行商,那位行商的尸体也被人从张三家的后院找到了,罪证确凿,张三立刻被勾进了徙边屯田的名单里。此事让王家上下大惊,幸而王蘅君尚未和他成婚,还不至于被牵累。只是如此一来,婚事自然是不成了。

  到了第三位未婚夫的时候,王奉光痛定思痛,选择了媳妇杜氏的一位李姓表哥。这亲戚连着亲戚,他总不用担心对方过往违法犯纪的问题,也不用担心他的身体健康。此人据说,长得一表人才,为人厚道又重感情。可惜,太重感情了,居然和已成有夫之妇的表妹藕断丝连以致珠胎暗结。据说,那表妹的夫婿是狠主,没事在家打老婆玩。于是重感情的未婚夫三号就留下了一封书信,和情人表妹玩了一把远走高飞,以救助她脱离家庭暴力。

  当时两家已经完成了所有的礼仪步骤,未婚夫妻的名义正式确立。忽然出了这么件事,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因为牵涉到不名誉的通奸,那家的老爷子一怒之下就对外宣布自家儿子病故了,反正没了这个,他还有三个儿子,毫不可惜。

  因为大嫂杜氏的关系,王家在几个月后终于探知了真相,气愤不已的王奉光差点没打上门去。最后考虑亲戚连着亲戚,真闹腾开了,那个丢了老婆的狠主怕是会来寻杜家晦气。为了这事,王奉光和姜氏迁怒了媳妇杜氏好一阵子。

  三个未婚夫相继出事之后,她克夫的名声自然不胫而走,瞒也瞒不住了。这虽然让王蘅君获得了清净,却让王家其他人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家人的着急让王蘅君开始思索,也许为了安他们的心,自己应该积极主动一点,去发觉一个可以将就着过日子的汉代丈夫。可是,这样的话,不就和21世纪那些颇于周边压力而将就着结婚的大龄女青年一样了吗?

  唔,要不然还是自己去找个像之前那个路人那样的病秧子,伺候几年他然后当寡妇算了。这样反而还逍遥点,而且获得了再嫁由己的权利。不过,这种病秧子现在肯定不敢娶自己了吧?本来就只剩半口气的人,肯定不愿意娶个克夫的女人,那多不吉利啊。

  想来想去,王蘅君发现当初那位路仁的提亲其实是很适合自己的。如果自家当时的动作再快点,等到她过门路仁再断气的话,那就是完美。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吗?

  王蘅君越想越囧,表情不觉有些抽搐。

  “姐,你的表情好奇怪。在想什么?”王骏奇怪地问道。

  作者有话要说:

  撒花,终于更了。鼓掌~~~

  说明下,上章是从女主角回家两年后开始写的。所以感觉有点跳。这里偶倒叙下女主角克夫的经过。

  第六十七章 从克夫命到填房命

  贾珏又一次放下筷子,愁眉苦脸地对着自家大厨做出来的一桌菜,脑子里回味的始终是那日在流水居吃到的美味,正当贾珏痛苦万分的时候,管家贾融走了进来。

  “公子,先前你让我去打听的事情,已经探明白了。”贾融禀报道。

  “快说,快说。”贾珏两眼发亮,连声问道,“王家那位姑娘的克夫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贾融于是高声把王蘅君的克夫经历如实汇报。贾珏越听眉头越舒展,听完之后,竟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原来却是这般克夫。真是人言可畏。”

  “爷,钱媒人已经到了。您看是不是请她进来。”贾融又问道。

  “当然。马上叫她进来。”贾珏立时觉得贾融非常善解人意,“该给的礼数你都按规矩准备好,一定要让王家看到我们的诚意。虽然她家姑娘是过来填房的,不过,我们贾家肯定不会亏待她的。”

  “是。是。”贾融点头应道。

  很快,钱媒人就带着喜滋滋的表情走出了贾府,赶到了王家。

  “王老夫人啊,大喜啊大喜。”钱媒人夸张的喊声还没叫醒房内午睡的姜氏,倒是把正在聊天的王蘅君和刘病已两人吓了一跳。

  王蘅君走到窗外一看,见是一位陌生的中年妇女,便以为是母亲的什么朋友,复又转过来与刘病已继续谈话。

  “这么说,宫里的御医已经束手无策了?”王蘅君询问道。

  “是啊。”刘病已点了点头,说道,“听张叔叔说,大将军已经准备张榜征天下名医入宫为陛下治病,如有起色,必有重赏。”

  王蘅君听了这话,心便跌落到了谷底。如果还有一丝一毫的办法,她相信霍光等朝臣是绝对不愿让皇帝病重的消息传扬开来的。该怎么办才好呢…

  “现在宫里面也是人心惶惶的,毕竟皇后虽然已经开始承宠,可是却至今没能有孕。如果陛下就这么去了,只怕…陛下才二十出头,谁能想得到老天爷竟然会开这种玩笑呢。”刘病已不断摇头,叹息着。

  王蘅君看着犹自在为上官菀君叹息的刘病已,心中苦笑。是啊,刘弗陵的早逝大概真的是老天爷和老刘家开的一个大玩笑吧。

  “病已,我想进宫一趟。”王蘅君前思后想,终于下了决心。

  “进宫?”刘病已显然被她这句话吓了一跳,他直愣愣地睁着眼睛,不能理解地问道,“你进宫做什么?难道你有办法治好陛下的病?”

  “不,没有根治的办法。”王蘅君摇了摇头,说道。

  “那你就不要去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刘病已斩钉截铁地说道,“这正是宫里最波谲云诡的时候,你别去凑这份热闹。万一被炮灰了,多冤啊。”和王蘅君处了七八年,他倒是跟着学会了一些现代化词汇。

  “可是,如果什么都不做,我一定会后悔的。”王蘅君紧握着拳,看着刘病已,轻声说道。

  “后悔?”刘病已皱起眉头,他想了想,说道,“你还惦记着和皇后之间的主仆之义吗?”

  “…嗯。”王蘅君顺着刘病已的误解点了点头。虽然,上官菀君的确是一部分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却是刘病已一家。她担心这个平凡而温暖的家庭被未央宫折腾得支离破碎,她怕自己到时会后悔莫及。

  尤其是许平君,两年相处下来。她早已不是史书上冷冰冰的孝宣许皇后五个字,而是一位贤惠的妻子,慈祥的母亲,温柔的姐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要王蘅君无动于衷看着这样一个人步向黄泉,这太难了。

  “可是,你去了,也不见得就能治好陛下的病吧?宫里的御医都束手无策了。”刘病已依然不赞同地摇头。

  “你不是说,陛下现在已经昏迷了吗?我想,我至少能让他醒来。而且,我也会尽力救他的。”王蘅君苦笑道。如果可以,她真的希望自己能为刘弗陵延命半年,如果能在这半年使上官菀君怀上的话,那就是老天有眼。即使,即使她没那个办事,那么至少让刘弗陵摆脱昏迷状态,他可以清醒地自己安排身后事,也许对下任皇帝的安排上,会另有转机也不一定。

  她此时心中不知有多么后悔,没有在出宫的这两年里继续关注未央宫里刘弗陵的身体状况。廉姜答应会用她提供的药丸,宫里又对民间隐瞒了刘弗陵的病情,竟给她造成了一种一切正常的假象。

  若不是,前些日子偶然得知了贾焦两家的投机计划,她也不会想到请刘病已打探宫里的消息。毕竟,刘病已自搬出掖庭后,也基本与未央宫绝缘了。

  …

  那边厢,姜氏和杜氏送了媒人出门,婆媳二人回转内堂悄声商议此事。这是第二次有媒人上门给王蘅君提亲,虽则贾家豪富,可是有了上次的前车之鉴,二人实在是有些怕了,商量了半晌,却还是没个主意。

  两人等到王奉光与王舜回来后,赶紧上报了此事。谁知王奉光听了之后,竟是一阵稀奇。

  因为父亲的表情委实太过明显了,于是,王舜开口问道:“爹,有什么不对吗?”

  王奉光稀罕道:“先前我在集市上行走,碰见一个卜卦者。他看了我的面相就非要给我算上一挂不可。我躲他不过,只得应下了。结果,他说我家有好女,且命格奇贵。”

  听了这话,姜氏也是精神一振,追问道:“他真的这么说吗?”

  王舜却皱起眉头,说道:“爹,你别是碰上了什么江湖骗子。这等人为了哄你囊中铜钱,自然是好话说尽。”

  “你先听我说完。”王奉光摇了摇头,说道, “我初时也不理他。谁想,他竟说,我家女儿命格贵不可言,福薄之人只怕难以承受,反而会被威压。然后他掐指一算,说道,竟已有三人遭厄。”

  姜氏听得两眼发光,连声道:“你这是遇上真神仙了啊。可曾请教化解之法?”

  “我自然是问了。”王奉光捋着胡子,说道,“所以我说这事,奇就奇这里,我还想拿几个钱与那卜者寻个化解之法。他却执意不肯收我。只留下了两句话便走了。

  “哪两句话?”

  “红鸾星动晚,伯牙良配。心存一念仁,后福无穷。”

  “这后一句说的是阿蘅必将有无穷后福。可这前一句…”王舜百思不得其解。

  王奉光知这个儿子少时自己疏于教养,他虽心地仁厚,但是学识却有限,便主动解释道:“这前句里提的伯牙,应该就是俞伯牙。我猜他指的是俞伯牙续弦故事。这不就是说,我们家阿蘅的良配是个丧妻之人吗?唯有嫁给一个丧妻之人,做人的续弦,她才会摆脱现在厄运,将来福泽绵长啊。你看,结果我一回家,就来了个丧妻的贾公子来提亲。”

  杜氏听了这解释之后,便点头,说道:“那贾家豪富,阿蘅妹妹若嫁过去,可不就是有福气了吗?这心存一念之仁,定是要她待嫡子好些,如此将来才可安享晚年。”

  一家人坐在一起,越想越是那么回事。王奉光搓着手,说道:“我看,我这几日多出去转转,找人打听打听。若这位贾公子身子并无甚毛病,也无那违法行径,倒是真的可以考虑。”

  第二日,王奉光带着儿子王舜、王骏一路转悠着走到了贾家正在收购下里物的店铺前,故作无事地挤在人群中看了一会儿,复带着两个儿子在集市上慢慢走着。

  “爹,贾家做生意似乎还算实诚,并没有缺斤短两。”王舜低声说道。

  王奉光点了点头,说道:“我们找人聊聊,听听贾家人的风评如何。”

  父子三人且行且聊却没注意到自己身后始终跟了几个小尾巴。

  “他们往东面去了,你快跑去告诉融管家,让他早做准备。”一个年纪稍长的男子拍了下身边的少年,说道。

  “是。”少年应声而去,很快跑到了贾融跟前。

  贾融点了点头,便吩咐旁边的仆役,说道:“你去告诉那边人注意点,别把爷的事情办砸了。”

  “是。是。”那仆役谄笑着,说道,“有融管家神机妙算,王家人哪能逃得了呢。都说他们家迷信,听了那卜者的话,再加上我们贾家的财势声势,除非那老儿晕了头,才会拒婚呢。”

  “别乱说话。这事要真成了,人家就是我们府上正正经经亲家。由不得你对亲家老爷无礼。”贾融心中虽然也对自己的算计颇为得意,不过还是训斥了那仆役一番。

  在贾融的运转下,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被算计了的王氏父子三人听到的当然是好评如潮,也很自然地拍板决定就这个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未婚夫四号,定下来了。

  明早8点有更新。敬请期待!

  第六十八章 妾名淳于衍 ...

  如果觉得昭宣路人甲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那那小说全集昭宣路人甲昭宣路人甲何处金屋可藏娇,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