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道洛什·久尔吉作品1985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2]你看,警察也这么说,就像我的上司在他那本新出的、由我为他搜集全部资料的“历史性” 专著里所说: “从人们出生的相同生物环境中抽取某种先验的平等是可笑的歧见……”先验的!——这是他喜欢的表述。同事也都这么叫他(当然是胆小地在背后叫! ):那个先验的。顺便提一下,《大洋国法律宪章》是由那里的“科学知识界专业权威”补充的,只是漏了这句话。我们的所长也游刃有余地销毁那些与“回忆”相符的重要历史文献。好吧,关于这个,咱们回头再谈,亲爱的先验先生! ——历史学家批注

51 史密斯谈与穆罕默德·斯坦雷的历史性会面

他是一位身材高大、瘦长,有着一头黑色鬈发的男人。浅棕色的额头下,一双孩子气的眼睛微笑着望着我。他在一幢总是敞着门的小屋内室里接待我。他请我稍等一会儿,因为他正在做常规性的日间祷告。他向东方鞠了几次躬,友好地转向我说:

“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我亲爱的不速之客?”

我告诉他,我是伦敦知识分子改革委员会派来的,为了协同行动,前来与他们建立联系。我向他毛遂自荐,愿意为领导罢工的工人委员会和他本人出谋划策。

他看了我一眼,然后和蔼地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

“穆斯林不需要军师。穆斯林有日夜呵护他们的军师。”说着他从桌子抽屉里取出《古兰经》,“你看到没有?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处境,从这本书里都能找到智慧的建议。当然,我亲爱的不速之客,”看来他已经坚定了意志,从现在开始他只会这样称呼我,“你不要认为,如果你向我们求援,我们会拒绝。真正有信仰的人,. 会与他喜欢的人分享最后一块面包和所有的思想。你们城里那边有什么新闻? ”

我告诉他,我们在征集签名,还告诉他,知识分子改革委员会已经在各个街区建立了组织。于是,我又小心翼翼地言归正传,再次表明此行的意图: 我们愿意与要工工人合作。比如,我们愿意在我们的报纸上,在《时代》文学副刊上报道他们的斗争,因为《时代》总是误导读者。比如,我们可以写关于他们的详细报道,配照片发表。

“写报道?”穆罕默德惊诧地问,“有什么好写的?反正大家都不识字。我自己也是一个文盲。”[1]

“怎么可能都不识字?”我反问,并为穆罕默德对我们的合作机会表现得如此不屑而感到懊恼。

随后我突然意识到,他说的 “大家” 是指他们的贫民区,那些人确实不识字。但我还是补充道: “你们不要只想自己。城里人会读,而且不是随便乱读。”

“那你们就写吧! ” 穆罕默德用略显兴奋的语调说,“但重要的是,要写事实。”

我向他保证,我们想都没有想过编瞎话。随后,我向他转达了知改委某些成员对他们以绑架人质作为政治手段感到担忧。我认为,搞政治只能使用诚实的手段。

他无可奈何地摊开手。

“我亲爱的不速之客,” 他说,“真主之所以创造政治,不是为了让我们变纯洁。要想达到纯洁的目的,我们可以信宗教。再者说,”他用安慰的口吻补充道,“秘密警察吃的手抓饭,跟我们吃的,跟你现在将要吃的一模一样,我亲爱的不速之客。”

大房间的长桌上已经摆好了餐具,桌旁边围坐着八个孩子,最小的三岁,最大的十四岁。穆罕默德的妻子,头戴面纱的法特梅为我们端上没有肉、用植物作料调味的素餐。

“你是不是对我们的习惯感到奇怪? ”穆罕默德转向我问,“我是说,我们不吃肉的生活方式,党惟有在这一方面支持我们……至于法特梅戴面纱,那是她自己的决定。并不是总能看清楚,也不是看上去总很好看。”

次日,改革委员会向我询问会面的情况,我只跟他们说了一句话: “我有生以来头一次吃到那么好吃的饭菜。”

[1]这句话与事实有些矛盾,革命遭到镇压后,在抄穆罕默德·斯坦雷的家时,发现了麦考利、梭罗、老子、托马斯.莫里斯、阿加莎·克里斯蒂和乔治·奥威尔的书。详见《焚书单》。——如此看来,穆罕默德与我们的顶头上司恰恰相反,我们的上司表现得非常有修养,但实际上根本不读书。——历史学家批注

52 驳斥与招标

《时代》,1985年9月

大洋国通讯社在相美地点经授权公布公告如下:

某些国外媒体机构企图对大洋国的艰难状况轻描淡写,他们声称,大洋国的体制稳定,政府能够控制局面。

这是彻头彻尾的流言。事实上,整个国家都陷入罢工的浪湖,经济状况面临崩溃,领导集团无力履行职责。外围党甚至核心党的大量党员与我们反目成仇,煽动反政府主义的文学不经审査地自由传播,无法遏制的犯罪浪潮包围了大切市,整个国家正朝向混乱和无政府状态发展。

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老大哥几十年来暴政的结果,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现在国家机器的无能与腐败。

鉴于目前的危险局势,政府公开宣布招标,征集能够让国家走出危机的计划。我们愿意跟任何人一起探讨这种方案的可行性。竟标采用保密的方式,使用代号。我们将为获奖者颁奖:

一等奖 赴香港销魂旅游一个月

二等奖 一万布拉扎维列元

三等奖 欧亚国建筑师在苏格兰设计的别墅

投标期限: 四十八小时!

9月

53 奥勃良谈大洋国体制崩演

独裁者们的垮台有着各自不容否认的征兆。据说,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博马合的《费加罗的婚礼》的首演就是其前兆。俄国大革命的前夕,沙皇家族的亲信拉斯普金被杀,推倒了支撑体制的最后一根支柱。[1]

就从《时代》破天荒第一次讲了实话的那一刻起,大洋国开始了确凿无疑的崩溃。事实上,在最后的几个月里媒体像白痴一般地回避现实,就已经承认了体制在瓦解。不过,这毕竟以出色的手段——即便在如此尖锐的局势下——避免了在公众面前毫无遮掩地坦白事实。

请别误会:我并不想责怪那位可怜的记者,毫无疑问,他也是奉上方之命撰写那篇令人羞惭的招标公告,终于跟几十年来的传统决裂。迄今为止,媒体从来不是“事实”的报道者,而是充当了各个时期的政治工具。所以我说: 我不想責怪措辞的人,他只是履行了他的职责。

但我犯了错误,甚至我指责了愚蠢、贪污的机构,导致情况发展到这一步。他们要为1984年12月以来在大洋国发生的一切负责。我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我没有极力提醒他们注意危险。

(而且他们连替罪羊也没有。自从犹太人为了躲避大屠杀于1963-1964年逃到中国之后,再不能把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再没有人替他们背市民副食品短缺的黑锅。)

大洋国的末日到了。史密斯他们为《十条提案》征集签名,三天之内,有八万五千人签字。我们没有招惹他们,他们没有加入到工人的行列,我们就很高兴了。当时我们以为那是温和派影响的结果,我们根本没有想到,是穆斯林拒绝与他们合作。

  如果觉得1985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道洛什·久尔吉小说全集1985,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