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高阳作品水龙吟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证据便是那包砒霜,刑房书办交给郑四;郑四在余子中面前扬了一下问:”看清楚了没有?”

“看清楚了。”

“这包砒霜,是你的东西吗?”

余子中不即回答,堂上堂下,顿时都紧张了,怕他不肯承认,便成了翻案的局面,尤其是郑四,瞪大了眼睛,呼吸都快停止了。

“是小人的东西。”

此言一出,堂上松了口气;堂前的人丛中便又议论纷纷,唐锡谦将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谁在扰乱公堂?撵出去。”

于是有个衙役,举起皮鞭在空中抡圆了,使劲往砖地上砸了下去,”劈啪”一声暴响,将听审的百姓镇慑住了。

“你的砒霜,一共几包?”

“一共两包。”

“还有一包呢?”

“给了李夏氏了。”

“给她做甚么用?”唐锡谦问:”用来毒死李维清?”

“她为什么要毒死李维清?李维清一死,她成了寡妇,于她有甚么好处?”

这种反诘的语气,迹近冒犯,但唐锡谦不以为忤,复又问道:”那末是要毒死李朱氏?”

余子中迟疑了一会,低声答了一个:”是。”

“是谁起的意?”

“这很难说。”

“怎么叫很难说?”

余子中想一想说:”回大老爷的话,是她一言、我一语,慢慢谈出来的。李夏氏跟小的说,李维清告诉她将来得意了,会给她另请一副诰封。小的说:’双官诰’是戏文,那有这回事?诰封只得一副,她占了就没有你的分了。除非她死了,你再扶了正,才轮得到。李夏氏听我这一说,发了脾气,她说:我原是正,她夺了我的名分,我死也不甘心。这样谈来谈去,才谈到下毒这回事。”

“这样说,你们是同谋。”

“是小的一时糊涂。”

“糊涂”总有个原因,在荷姑是不甘于以嫡为庶,名分被夺;余子中呢?为了甚么?是害命谋财,还是恋奸情热?但以王万钟事先作过提示,不追监守自盗,也不追奸情,所以唐锡谦没有话可问了。

于是,他转脸问王万钟:”贵县奉宪委主审本案,有甚么话要问余子中?”

王万钟想一想答说:”案情已很明白,李夏氏、余子中同谋毒害李朱氏,误杀李维清。证据确凿,而且招供不讳;贵县百姓,共见共闻,已无疑义,应该可以结案了。”

“极是,极是。”唐锡谦连连点头;然后大声问道:”余子中,你还有甚么话说?”

“事到如今,小的百口莫辩,只有求两位青天大老爷笔下超生。”

“看你的造化吧!”唐锡谦吩咐:”画供!”

画供以后退堂,散出去的百姓,一路走,一路议论纷纷,有的说:”唐大老爷平时像个书呆子,今天忽然变得很精明了。”有的虽未开口,心里却总在想:余子中这条”赤练蛇”居然这样子老实,真是不可思议!

王万钟这件案子办得很漂亮,也很顺利,全案申详到京,刑部丝毫未驳,奏准照原议,将荷姑与余子中都定了”绞立决”的罪。另外吏部照陕西巡抚为王万钟、唐锡谦劳绩请奖的保案,奏准王万钟升任知府,遇缺即补;唐锡谦要差一点,以知府记名,不过如今也补上缺了。

小余儿所讲的故事,对彭华来说,是个极大的启示,决心要以王万钟为法,所以到任以后,在刑名上特别讲求,官声极好。加以有大青通勒姨太太的这条内线的奥援,所以署理不到三个月便补偿了。

彭华能建立好官声,他的刑幕梁守常功不可没,此人是浙江萧山人,是他的同乡前辈汪辉祖的得意门生。汪辉祖字龙庄,先前亦以游幕为生,乾隆二十一年中了进士,”榜下即用”,放到湖南去当知县。

汪辉祖一到任就亲自写了一张布告,大意是说:”官民一体,听讼责在官,完赋责在民。官不勤职;咎有难辞;民不奉公,法所不恕。”他宣布与百姓共守的公约是:一旬之内,以七天审理诉讼;两天征比田赋;还有一天则亲自撰拟申详的公文,”较赋之日,亦兼听讼”。

他说:”若民皆遵期完课,则少费较赋之精力,即多听讼之功夫。”百姓感于他的诚意,多愿合作,汪辉祖不必在征赋上多伤脑筋,听讼亦就更能从容推求了。

汪辉祖精于律例,但世事变幻莫测,律例有时而穷,好在他学问渊博,律例所不及者,引用四书五经的道理,或者史书中所记据的情况,准情酌理,作出最适切的判决。梁守常的腹笥亦很宽,所以彭华以师礼相待。

就在他真除不久,巴州南乡发生一件奸情案,有个叫浦四的十五岁男孩,有个童养而未成礼圆房的妻子王氏,为浦四的叔叔浦经勾引成奸,事发以后,彭华依亲属相奸的律例,打算将浦经”发附近卫充军”,但梁守常坚持不可。

“这是’凡奸’,罪不能定得这么重。”

奸情案有各种性质,男女两造毫无关系而和奸者,谓之凡奸。彭华便说:”老夫子,依服制,侄为叔伯父母服丧,是’齐衰不杖期’,怎么能算凡奸?”

“服制由夫而推。王氏童养未婚,夫妇的名分未定,不能旁推夫叔。”

“可是王氏管浦四的父亲叫’公公’,这不是媳妇的身分吗?”

“不然。”梁守常说:”公公与媳妇对称,王氏还不是媳妇,渊四的老子就不是公公。这所谓公公,不过乡下年纪轻的,对年长的一种尊称而已。”

“说得是。”

彭华定了浦经与王氏各杖九十的罪。不道为臬司驳了下来,说王氏为浦四之妻,而童养于浦家;如以凡奸论罪,则于浦四夫妇的名分上说不通了。

“童养不过是虚名。”梁守常说:”王氏从小叫浦四为四哥;浦四叫王氏为妹妹。既以兄妹相称,就不能算夫妇;浦四既还不能算是王氏的丈夫,浦经就不是王氏的’叔公’。”

这一回申详上去,又被驳了下来,套了一顶”名分有关”的大帽子,这下事态严重了,因为有悖伦常是可以奏参革职的,梁守常安慰彭华,一定可以请臬司维持原判。

于是梁守常殚精竭虑,引用古书,做了一篇极精彩的文章,他说:”《礼记》:’未庙见之妇而死,归葬于女氏之党’,以未成妇也。今王氏未庙见,妇尚未成,且古人有言:’附从轻’,言比附人之罪,以轻为尚,《书经》亦言:’罪疑惟轻。’妇而童养,疑于近妇,如以王氏已入浦门,与’凡’略有差异、比’凡’稍重则可,如必以服制相论,则与从轻之义不符。设或所犯之罪,重于奸情者,则出入太大。”这是说,倘有重于奸情的命案,不论服制,只不过杖一百、充军三千里;倘有服制便是绞立决,生死所关,出入不能说不大。

因此,梁守常下了一个结论:”浦经从重枷号三个月,王氏归母族。令浦经别为其侄浦四娶妇,似非轻纵。”

这回准了,而且很意外地,得到总督勒保的一封信,说由臬司衙门转报浦经与王氏奸情一案,引析古义,至为允当;足见肯读书上进,勤理民事,至为欣慰,特函嘉勉。

对这番奖许,高兴的只是大青,觉得面子十足;将来去探望勒姨太太、重晤旧日女伴时,足以扬眉吐气。在彭华却淡淡地不以为意,因为他另有心事。

“二爷,你怎么啦?”大青十分关切地问,”好几天了,也没有见过你有一张笑脸,到底甚么事烦着你了?”

彭华先是不作声;然后叹口气说:”事情迟早是瞒不住的,我跟你实说了吧!”

原来当勒姨太太将大青赠彭华作妾,而他感于两妇之间难为夫,欲待辞谢而不得时,恰好罗桂鑫来访,谈起这件时,罗桂鑫认为以魏禄官的贤慧,跟她实说,必能谅解他的身不由己。

至于以后如何接她到任上,须因时因地制宜,目前无法计议。彭华也认为跟魏禄官明说了,能否获取谅解,固然在未定之天,但如瞒着她另外纳妾,先就难逃薄幸之名,所以同意了这个建议。

去做说客的,当然也是罗桂鑫;得到的回音是;魏禄官不但毫无妒意,而且因为彭华的起居有人照料,显得颇为欣慰,不过,罗桂鑫也带来一个令人忧虑的消息,魏禄官夜咳不眠,每天下午双颊艳如玫瑰,这是”潮热”,有经验的人,都说她已经得了痨病了。

“哎哟!怎么得了这么一个要命的病呢?”大青显得十分关切地说:”如今好一点了吧?”

彭华摇摇头,从抽斗中取出一封信来,默默地递给大青,信上的称谓很少见:”彭二叔大老爷尊前”;下面是:”敬禀者,套言不叙”,所叙的正事,措词与信纸一样粗糙:”今为姨奶奶之病,半年至今,服用白木耳三斤多,毫无效验,反增病势。侄早想修书禀报,姨奶奶坚持不肯:我二叔令侄私下实告,立候指示,切切。专肃并请福安。侄桂鑫百叩。”

“这桂鑫是谁?”

“就是罗思举的侄子,我在东乡安的家,是他一手料理的。”

“那末,二爷。”大青问说:”你打算怎么办呢?”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彭华答说:”我不能到东乡去看她;也没有办法接她到巴州来:第一,先要跟你说明,就是一件很难开口的事;第二,县管忽然又冒出来一个姨太太,巴州百姓会当笑话讲。”

大青略想一想,问:”她知道有我这么一个?”

“知道。”

“那就好办了。我到东乡去看她。”

“好极!”彭华的愁怀顿解,”我请罗桂鑫来接了你去。”

“我去了,该说些甚么?二爷,你得把她的情形跟我说一说,见了面才有话好谈。”

“她是魏长生的——”

等彭华细谈了魏禄官的身世,以及结合与定居东乡的经过以后,大青细想了一会说:”我想把她的弟弟小龙带回来。痨病是要过人的,童子痨一到发育的岁数,就是难关。你看呢?”

“我当然赞成。不过带了来,要有人养。”

“那当然是我的事。”大青答说:”不但要养,我还要管他。”

“那是再好都没有。”彭华颇为感动,”你这样子待禄官,就算她命薄早死,死得也安心的。”

“也不见得就早死。勒大人的老太太,亦是二十岁开外就得了痨病,后来活到七十三岁才寿终。”

彭华不作声,静静地回忆着刚才所发生的一切,内心充满了温馨;有这么好的事吗?他在想,真个如大青所说,魏禄官未必早死,能拥有这么两个和睦相处的美妾,可真是一段艳福。但世事变幻无常,别想得太美了。

转念到此,忽生隐忧,”既然痨病要过人,你!”他郑重警告:”你可千万当心,别也染上了,那可是非同小可的事。”

“我会当心。”大青笑道:”二爷,我想你的运气也不会那么坏吧,会弄两个药罐子陪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二爷你别再说了,再说,我就当你是咒我。我在勒家服侍过老太太,也没有染上。”大青紧接着说:”你就赶紧写信,让罗桂鑫来接我吧!”

信去半月,罗桂鑫赶到了,他管大青叫”新姨奶奶”,见过了礼,略略作一番寒暄,方始谈到魏禄官,说她的病势一度显得极重,但自得知大青要去看她后,精神好得多了。

“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不过,”罗桂鑫面色转为凝重,”有经验的老人家说,这是回光返照。新姨奶奶要去看她,宜乎早点动身。”

“我也想早早动身。这几天都是宜于出门的好日子。”大青盘算了一会说:”是这样的,我派了人到成都跟勒大人要一支好人参;算日子,今天明天应该回来了。如果明天还不回来,只好我先走,人参就再说了。”

第二天派到成都的专差回来了,带回来四两上好的吉林人参。于是由罗桂鑫陪着大青到了东乡;她比魏禄官大一岁,但照历来的规矩,叫魏禄官为”姊姊”,魏禄官便亦称她为”妹妹”。初次相见,魏禄官的言谈举止,不免拘谨生涩,但大青大方亲切,所以彼此很快地就像熟人一样了。

“姊姊,我替你带了四两人参来。这些参是从前皇上赏勒大人老太太的;还传了个方子叫’生脉散’,用人参五钱、麦冬、五味子各三钱,煎得浓浓儿的,临睡以前服,晚上就睡得安稳了。”

“多谢妹妹费心,真叫我过意不去。”

“别这么说,只望你宽心养病。二爷说了,如果生脉散见效,只管常服,不必怕花钱。其实,花钱是小事,就怕没有好人参;我会想法子给你捎了来。”

这样赤心相待,魏禄官实在感动,再看到大青丰容盛鬋,容光焕发,而自己每天照镜子,消瘦得不成人形,相形之下,特显荣枯,一阵心酸,忍不住流下泪来。

“姊姊别伤心,年灾月晦,总是有的,千万自己要放宽来想,病才好得快。”

“那里好得了,不过二爷有妹妹服侍,我放了一半心;还有一半——”魏禄官叹口气,不再说下去了。

大青知道,她另外一半放不下心的,是怕小龙在她身后,孤露无依;但她并不说破,因为那一来便似托孤,会惹她格外伤心。

闲聊了一会巴州的风物,小龙从蒙馆中下学回来,魏禄官便喊着他说:”小龙,来见姊姊。”

小龙不明白怎么又出来一个姊姊,一时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大青已是站了起来,抚着他的脑袋说:”原来这就是小龙弟弟,长得好结实!来,来,我有样见面礼给你。”

见面礼是一块古色斑斓的汉玉;魏禄官识货,立即阻拦着说:”这么贵重的东西,别给他;弄丢了,可惜。”

“不会丢,我给他挂在脖子上。这叫’刚卯’,辟邪的。”

刚卯上系着一条黑丝绳,大青替他在脖子上挂好,小龙这时候聪明了,说一声:”谢谢姊姊!”

“你跟我到巴州去好不好?”大青不待他回答,转脸对魏禄官说道:”二爷交代,要我问一问姊姊,如果你愿意,让我带他到巴州去念书。”

“我怎么不愿意。”魏禄官答说:”就怕他给二爷跟你添一个累赘。”

“你的骨肉就是我的骨肉,怎么谈得到累赘?”

“好!这下,我完全可以放心了。”魏禄官一脸的愉悦,”小龙,你给姊姊磕头。”

等小龙要下跪时,大青一把将他拉住,”千万不能!”她说:”从来就没有人给我磕过头!我怎么当得起?”

“那,让他给你作个揖。”

“这,行!”大青松开了手,让小龙必恭必敬地替她作了个揖。

“妹妹,我可把小龙托付给你了。你可千万别见外,该骂该打,别姑息他。”魏禄官又叮嘱小龙:”你可千万要听姊姊的话。”

“我知道。”

“好!你玩去吧!我跟你姊姊有话说。”

魏禄官的话,仍是有关小龙的一切,从梳妆台上取一支眉笔,将小龙的生辰八字写了下来,交了给大青,”妹妹,我是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看来不能再跟二爷在一起了。如今只有痴心妄想,小龙能够成材,替我们魏家争一口气。”她停了一下问道:”不知道二爷打算怎么样教养小龙?”

“自然是让他念书,能从正途上去讨个出身。”

正在谈着,罗桂鑫来了,一开口就说,他不能护送大青回巴州,但会另作安排;问大青何日动身?他派妥当的人来照料。

问起原因,才知道陕西宁陕镇总兵属下的五千新兵,突然叛乱;已升任太平协副将的罗思举,奉到勒保的命令,带领所部赴陕西听候德楞泰调遣。罗思举一向只在四川剿匪,如今要开拔到邻省,对于留在四川的军眷,怕照顾不到,所以急召罗桂鑫去商议。

宁陕镇的总兵叫杨芳,字诚斋,贵州松桃人,本来也是个读书人,只为几次都考不上秀才,决定投笔从戎;其时杨遇春驻扎松桃,杨芳便在杨遇春营中,充任一名司书,靠微薄的军饷来养活妻子。

杨遇春是四川崇庆人,武举出身,他善于用人,认为军营无不可用的人,譬如聋子,可用作左右奔走的勤务兵,可以避免泄漏军情;哑巴作传送密信的传令兵,不会加油添酱,造作许多全无必要的言语;跛子呢,最好管信炮,由于腿不俐落,不会到处乱逛,耽误正事;瞎子亦有用处:行军时当”斥堠”:因为瞽于目者聪于耳,伏地听远,胜于常人。废人尚且如此,何况是读过书的人,所以杨芳到差不到一个月,便被拔擢为把总,从征苗疆,积功升为守备,驻扎铜仁寨防苗。

其时征苗的专阃之将是,大学士一等公云贵总督福康安,下了一道命令,守寨诸将,如果自觉兵力单薄,不妨转移他处,以期保全实力。守铜仁寨的游击孙清元,胆怯惧战,打算移寨。杨芳坚持不可,他说:”尺地寸土,皆当为皇上守住,怎可轻弃于贼?”孙清元无奈,只好不移。

不久,苗子夜袭,孙清元仓皇逃走,虽有杨芳奋力抵抗,怎奈军心涣散,终于不守。福康安大怒,派材官逮捕孙清元,以军法从事。孙清元辩说:”卑职本来要遵大帅命令,移到难攻易守之处;可是守备杨芳一定不许。他在卑职营中,主管辎重,移寨要靠他指挥调度,他不听命令,卑职无能为力。”

福康安一听这话,立即下令:”把这杨芳替我捆了上来!”等将五花大绑的杨芳押到面前,他大声怒斥:”你是甚么东西,敢违抗我的命令?”

杨芳不为他的震怒所慑,跪在地上,仰脸答说:”卑职读圣贤书,惟知忠孝,铜仁寨虽小,亦是皇上所付托,轻易放弃,是违君命。是故卑职想一战以扬士气,至于胜败,自有指挥者负责,罪不在卑职。倘或是由卑职指挥,今天卑职不会在大帅面前。”

“不在这里,在那里?投降了苗子?”

“不是。铜仁不守,一定是卑职阵亡了。”

福康安顿时息怒,将他调到大营,管带亲军。福康安死后,调为额勒登保部下;转战川、陕剿教匪时,每每担任侦察的任务,深入敌后,尽得贼情地势;大军进发时,则充先锋,负向导之责。他的官运亦扶摇直上,升都司、升游击、升参将、升总兵。

他是陕西宁陕镇总兵,选了乡勇精锐五千人编成一标,号为”新兵”。杨芳待这些新兵非常宽厚,但副将杨之震,恰好与他相反,刻薄寡恩、贪污成性;杨芳想把他调走,但无计可施,因为杨之震另有靠山。

其时杨遇春是陕西固原提督,奉召入觐,由杨芳署理提督,而杨之震则署理宁陕镇总兵。”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下令军粮不发米麦,改发包谷杂粮;饷银及其他应有的补给,不是克扣,便是愆期;他平时本不得军心,这一来自然更是到处怨声。于是先是鼓噪;接着由于名叫陈达顺、陈先伦的这两个人的煽动,终于叛乱了。

衣锦归娶—二十

当叛乱发生以前,已风有声,便有人去劝杨芳夫人连夜出城,避往安全地带。这杨夫人姓龙,四川华阳人,胆识不让须眉,当时表示:”反不反还不知道。如果我走了以后,他们造反,我就变成通贼了;否则,何以我先得信息?”

及至乱作,未叛者誓死保护杨夫人;已叛者则扬言,情急而叛,与杨夫人无关,尽请安心。叛众还请见杨夫人,避在总兵衙门的官眷都说不宜接见,但杨夫人不从,端坐公堂,询问来意。

“送杨太太出城。”

“如果光是我一个人,我不走;我不能扔下这许多眷属,一个人脱险。”

叛众答应让所有的官眷都跟着她走。轿子一出大门,便听得有人传呼:”摆队送杨太太。”

“停!停!”杨夫人伸手拍着轿杠,等轿子停下,将为首的找了来,厉声苛责:”这是甚么时候,你们也太荒唐了,还闹这些官派!除了现在衙门前面的人以外,其余的都不准露面。如果不听,我不走了。”

这就是杨夫人顾虑周密之处,新兵已叛,而居然仍当他是总兵夫人,以礼相送,其情与通贼无异;不过这犹在其次,别有一层深远的用心,是要借此立威,杨芳驭下极宽,部下只是感恩;杨夫人则恩威并用,一向为新兵所敬惮,此时身处危地,人心浮动,必须让他们在怀德以外,还有畏威之心,始为万全。

出了宁陕南门,不远便到石泉,沿着汉江北岸,东西一条大路,西至城固、南郑,出阳平关入川,东面便是入湖北的要道。杨夫人是往东走,因为石泉以东的兴安州知州,就是她的堂兄龙燮堂。

其时二杨都已接到警报,杨遇春刚走到西安,自然要停下来,会同陕西巡抚方维甸,部署应变;在固原的杨芳,只带亲兵四人,冒雨急驰南下,三日三夜,马不停蹄。奔了一千两百里,到了渭水南岸的盩厔,才知道杨夫人暂住兴安,妻儿脱险,宁陕便可暂时不理了,由盩厔直奔石泉。

在石泉得到两个消息,一个是朝廷已派德楞泰为钦差大臣专责平乱;另一个是,叛乱新兵的首领,已经换了,新的首领叫蒲大芳——这是个好消息,因为蒲大芳原是杨芳的心腹卫士;这一下,甚么事都可以商量了。

但此时叛乱已成燎原之势,蒲大芳裹胁良民数千,由宁陕向西攻至褒城以北的留坝,再向东折回,攻陷了洋县,分兵直取子午谷,进围迫近西安的鄠县,攻势凌厉,官兵一败再败,但只要遇到杨遇春及杨芳,立即不战而退,所以官兵虽败,伤亡并不太重。

  如果觉得水龙吟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高阳小说全集水龙吟千门八将红顶商人胡雪岩清朝的皇帝八大胡同艳闻秘事大浪淘沙李鸿章董小宛慈禧全传汉宫名媛王昭君明朝的皇帝明末四公子风尘三侠(高阳)柏台故事清末四公子三春争及初春景临邛卓家李娃乾隆韵事大将曹彬荆轲草莽英雄正德外记恩怨江湖状元娘子任公与刁间吕不韦买命清官册、假官真做乞女玉垒浮云缇萦丁香花粉墨春秋汪精卫,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