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易中天作品易中天中华史19风流南宋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按照后一种说法,岳飞竟然是被暗杀的。后人甚至言之凿凿,声称地点就在最高法院大理寺中的风波亭。

所以,此案又叫风波狱。

不过在宋代史料中,并没有什么风波亭。

岳飞的罪名,当然也是莫须有。

据正史记载,抗金名将岳飞是在绍兴十一年十月十三日被捕的,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中,负责审理此案的是大理寺卿周三畏和御史中丞何铸。然而两人审来审去,什么证据都没有,反倒确认岳飞是忠臣。当时,岳飞撕开衣服,背上赫然露出“尽忠报国”四个字的刺青,何铸不禁为之动容。

于是何铸向秦桧报告:这是冤案。

秦桧当然不会听他的,便换了监察御史万俟卨(读如莫其谢)做主审官。万俟卨立即捏造事实,宣称岳飞之子岳云与岳飞部将张宪书信往来图谋不轨。证据嘛,对不起,万俟卨的说法是:那些文件已经被烧掉了。 [33]

这就明明白白是诬陷。可惜,当时没有“疑罪从无”的观念,此案也并不可能因此撤销。另一位早就交出兵权闭门谢客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实在看不下去,不顾身家性命向秦桧提出质疑,询问此案究竟有何证据。

秦桧回答:证据没有,事情莫须有。 [34]

什么叫“莫须有”?

解释有好几种:可能有,应该有,必须有,等等。

那么,到底是哪种?

这就要看是谁要陷害岳飞。

传统的说法是秦桧和万俟卨,所以西湖边岳王庙里就有他们两人的跪像。至于犯罪动机,是万俟卨恨岳飞,秦桧则要跟金人议和。民间甚至还有这样的传言:秦桧是女真人的卧底和奸细。他从大金回归南宋,是被派来的。

此话当真?

也只能说事出有因。

我们知道,秦桧在靖康二年(1127)二月十五日被金人逮捕并带往北方。三年半以后,也就是建炎四年(1130)十月初二,却举家回到了南宋。尽管当时受到高宗君臣的欢迎和首肯,抗金领袖李纲甚至称赞他的南归乃得天相助,但是谋害岳飞以后,质疑的声音便一浪高过一浪。

可惜,奸细一说查无实据。 [35]

相反,按照同时代人陆游的说法,秦桧的南归其实冒了风险。他早就做好了准备,却迟迟不敢动身。这时,一个跟他私交还不错的女真人问:为什么不向监军报告?

秦桧说:不敢。

那人说:你错了。我们女真重然诺,只要答应了就会替你担责任。只不过,你要是半路被抓,也不敢救。

秦桧便对左监军完颜昌直言相告。

完颜昌说:中丞当真要走吗?我们这里也有逃回大辽的契丹人,回去以后往往受到怀疑。秦公怎么保证能被南人视为忠诚呢?如果硬要走,我这里倒不必顾虑。

秦桧说:元帅也不必担心秦桧回去后的祸福。

完颜昌便默许了秦桧的逃离。 [36]

陆游这个说法比较靠谱。因为陆游的政治立场与秦桧是对立的,本人也受过秦桧排挤,没必要替秦桧护短。更何况完颜昌和那女真人的说法合情合理,并无可疑之处。

秦桧应该不是什么卧底。

再说就算是,岳飞也不是他能杀的。

对此,明代的文徵明早就另有主张: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37]

的确,以岳飞威望之高,区区一桧亦何能!

岳飞对秦桧的执政地位也不构成威胁,两人之间更没有深仇大恨。因此岳飞被害后,尽管有人煽风点火,怂恿秦桧斩草除根,秦桧却反倒出钱接济岳飞的子孙。显然,如果不是为了逢迎主子的旨意,这走狗不会变成疯狗。 [38]

罪魁祸首,只能是宋高宗。

事实上,当何铸向秦桧提出岳飞谋反是冤案时,秦桧的回答十分明确:此上意也!何铸也只好说:铸难道仅仅为了区区一个岳飞吗?强敌未灭而滥杀无辜名将,是会失去天下人心的,哪里能是江山社稷长久之计!

秦桧默然。 [39]

现在,我们不难理解他的“莫须有”是什么意思了:皇上要杀人,需要理由吗?

莫须有,即不必有。

韩世忠当然明白,但还是悲愤难忍。他说:莫须有这三个字,怎么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40]

对不起,高宗皇帝可不管这些,他就是要置岳飞父子于死地。所以,尽管万俟卨等人对岳云的判决只是流放,最后的结果却是斩首。举起屠刀的,还能是别人吗? [41]

那么,他又为什么要下此毒手?

文徵明的说法是: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是这样吗?

有道理,但不完全。

高宗赵构当然明白,他这个皇帝来历不明。他也清楚地记得,尽管称帝之后遥尊钦宗为渊圣皇帝,仍然有人质疑其合法性。太学生陈东甚至直言:圣上不该即位。试想,如果渊圣皇帝来归,请问陛下将何以自处? [42]

赵构二话不说,就把陈东杀了。

现在他还要杀岳飞,杀了岳飞才能跟金人和谈。事实上两个月以后达成的和约,也只是约定归还徽宗的灵柩,以及高宗的生母。钦宗的事,提都没人提。

左二为鄂王岳飞。左四为循王张俊,后主和,与秦桧合谋陷害岳飞。右二为鄜王刘光世,后引疾罢去兵权。右四为蕲王韩世忠,辞官忧愤而死。

但,这里面还是有问题。

比方说,韩世忠也是主张抗金的,怎么没事?

因为没有刺激高宗,而岳飞是刺激了的。要知道,当时金人有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才是让高宗恨到骨头里的事。岳家军?大宋军队怎么能姓岳?谁的江山呀? [43]

这就直接触犯了制约武将的祖宗家法,因此手握重兵的三大将领张俊、岳飞和韩世忠,在冤案发生之前都被解除了兵权。只不过,张俊投靠了秦桧,韩世忠则立马把自己变成闲杂人等,唯独岳飞是心腹之患。因此,在收复中原和保住皇权之间,高宗没有片刻犹豫就选定了后者。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只要这江山仍然姓赵,只有半壁又何妨!

如此之深的心机,秦桧才懂吧?

也许。

但,这样的王朝不亡,恐怕也天理不容。

[33] 以上见《宋史》之《高宗本纪六》《岳飞传》《何铸传》《秦桧传》《万俟卨传》。

[34] 见《宋史》之《韩世忠传》《岳飞传》。

[35] 对于《宋史·秦桧传》的说法和民间传说,何忠礼《南宋全史》(一)有详细辩证,请参看。所引李纲语原文为:奉銮舆以北狩,岂人能为?持汉节而南归,殆天所相。

[36] 见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陆游书中所说的监军,据何忠礼《南宋全史》(一)考证即完颜昌。

[37] 文徵明《满江红》。这首词有不同版本,此处与碑文不一。但诗家自己改词乃常有之事,不必纠缠。

[38] 请参看何忠礼《南宋全史》(一)所引史料。

[39] 见《宋史·何铸传》。

[40] 见《宋史·岳飞传》。

[41] 请参看何忠礼《南宋全史》(一)。

[42] 见《系年要录》卷八建炎元年八月壬午日条及注。

[43] 金人语见《宋史·岳飞传》。

最后一幕

南宋终于灭亡了,但不是亡于女真,而是蒙古。

蒙古人的崛起将在下一卷《铁血蒙元》再讲,这里要说的是:不长记性的宋人把靖康之难的故事又演了一遍,只不过辽换成了金,女真换成了蒙古,耗时也更久。

当然,更早成为牺牲品的,是女真人的金。

金是在西夏灭亡之后大祸临头的。在两宋时期,由于北宋与辽、南宋与金南北对峙,有三个地区渔翁得利,基本上版图不变,这就是大理、吐蕃和西夏。但是成吉思汗的野心和能力显然超过完颜阿骨打,在灭金之前先把西夏灭了。尽管这“一代天骄”也病死军中,他的继承人窝阔台却不是素食主义者,很快就兵临金的南京城下。

没错,金的南京就是宋的东京——开封。

同一王朝有多个京城,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比如:

宋四京

东京开封府 今河南省开封市

西京河南府 今河南省洛阳市

南京应天府 今河南省商丘市

北京大名府 今河北省大名县

辽五京

上京临潢府 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

中京大定府 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

东京辽阳府 今辽宁省辽阳市

西京大同府 今山西省大同市

南京析津府 今北京市,又称燕京

金六京

上京会宁府 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东京辽阳府 今辽宁省辽阳市

北京大定府 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

中都大兴府 今北京市,又称燕京

西京大同府 今山西省大同市

南京开封府 今河南省开封市

当然,这些名字也有改来改去的。比方说,金天眷元年(1138)以会宁府为上京,上京临潢府就改称北京。到贞元元年(1153)迁都燕京,又改燕京为中都大兴府,中京大定府为北京。哈哈哈,辽的中京是金的北京,辽的南京是金的中都,金的南京是宋的东京,这很有意思。 [44]

也就是说,女真人南移的幅度远远大于契丹。

南移固然因为宋节节败退,也因为蒙古咄咄逼人。因此金人迁到他们的南京没过多久,不幸的开封又要为一个王朝送终。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面临灭顶之灾的女真人把南宋看作了救命稻草,逃到蔡州的末代皇帝金哀宗派使节到杭州求援说:蒙古军已经灭国四十。西夏亡了轮到我,我亡了轮到宋。唇亡齿寒,救我大金就是救你大宋! [45]

南宋当然不会伸出援手。相反,他们认为报仇雪恨的时机到了,不妨趁火打劫,收复中原。于是,宋军与蒙军会师蔡州,金哀宗兵败自杀。他说:自古没有不亡之国,更少见不被羞辱的亡国之君。朕绝不会让自己落入敌手! [46]

呵呵,倒是个爷们!

自以为得计的南宋却没有占到一毛钱便宜,反倒不得不面对蒙古人的虎狼之师。金哀宗说得一点都不错,灭亡了金以后,宋便成了成吉思汗子孙们的新猎物。宋蒙之间的战争迅速展开,而且一打就是四十五年。

不能不钦佩南宋的坚忍不拔。要知道,蒙古军团在中亚灭亡花剌子模,在东欧灭亡基辅公国,在中东灭亡阿拉伯帝国可都没花那么多时间。没错,他们打的是世界大战。后来被称为元世祖的忽必烈,不过是中国战区的司令长官。

然而南宋还是亡了。

亡国的原因很多。比方说,军人受到歧视,文臣又内讧不止,皇帝还自作聪明。实际上,金哀宗来求援时,南宋是应该帮他一把的。有一个金在宋蒙之间做缓冲,就算要亡也没那么快吧?说不定蒙古人就到欧洲安居乐业去了。他们在侵略日本和越南时碰了钉子,不就收手了吗?

南宋的统治集团却没有全球视野,甚至未必很清楚蒙古军团的战线拉得有多长,又固守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还错误地理解了远交近攻。他们忘记了,这可是强者才能使用的策略。当年的秦王国就是这样兼并天下的,联蒙灭金的宋则重蹈覆辙地把自己变成了孤立无援只能挨打的齐。

蒙古人就幸运得多。

南宋开庆元年(1259)七月,蒙古第三任可汗蒙哥在重庆钓鱼城遭遇顽强抵抗而阵亡。次年三月二十四日,他的弟弟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即可汗位。尽管此人汗位的合法性一直遭到质疑,但不可否认,忽必烈不但是军事家,更是政治家。当年四月初一,也就是他即位的七天之后,忽必烈就建立了中书省。五月十九日,又确定该年的年号为中统。这些可都是蒙古没有的。至于他在十一年以后取《周易》之“乾元”意义改国号为大元,就更是向中华文化学习,将蒙古的政权从里到外都开始汉化了。 [47]

据小岛毅《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

临安被攻破后,宋军一路败退,途经福州、泉州、潮州、惠州、崖山。崖山一役,小皇帝投海,流亡政府彻底溃散,中原政权终于为游牧民族所接手。

这样看,忽必烈更像中华皇帝而非蒙古可汗。

天无二日,人无二君,宋的命运在此刻已被决定。事实上忽必烈即位之初,就有人献上了灭宋之策,那就是先攻占襄阳,然后顺江而下直取临安。在此之前已经灭亡了大理国的忽必烈深以为然,杭州也在此刻被他看作了盘中餐。 [48]

公元1274年,也就是南宋咸淳十年、大元至元十一年正月初一,即可汗位近十四年,并且已经改国号为大元的忽必烈宣布正式定都今天的北京,这座城市也由金中都变成了元大都。此后它一直是忽必烈所建之元政权的政治中心,被尊为上都的开平则退出了历史舞台。

也就在这一年六月,忽必烈下令伐宋。

担任前线总指挥的是丞相伯颜。这是个儒雅的人,忽必烈的指令则是不要滥杀无辜。世祖对伯颜说:当年宋太祖的大将曹彬平定江南,靠的是不嗜杀,朕希望你向他学习。 [49]

伯颜似乎也做到了,至少最后一幕是这样。

事实上当伯颜的三路大军逼近临安时,南宋当局陷入了空前的绝境:前方不断传来战败的消息,行使皇权的则是五岁的小皇帝和他的祖母太皇太后谢氏。这个时候,伯颜如果要动粗,那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但是他没有。他一面重申并严明军纪,一面不紧不慢地接待络绎不绝的南宋使节,同时温文尔雅又毫不动摇地打消他们请求退兵的痴心妄想。

给钱?对不起,不行!

称侄?对不起,不行!

称孙?对不起,不行!

称臣?对不起,还是不行! [50]

伯颜甚至这样对来使说:赵宋江山原本就是从孤儿寡母那里得来的,现在丢失在孤儿寡母手里,岂非天意? [51]

这就明确地宣示了忽必烈的旨意:此行的目的不是掠夺也不是泄愤,而是要接管政权。不管远在他乡的蒙古贵族和同胞们怎么想,我忽必烈就是要做中华皇帝!

当然,蒙古帝国的可汗之位,也不出让。

对此,忽必烈信心满满,伯颜也稳坐钓台。毕竟,拿下临安已如囊中探物,南方的冬季对蒙古人也正合适。十一月出兵的伯颜完全可以耐心等到开春,犯不着大开杀戒,弄得自己身上血迹斑斑,很不像开创新时代的样子。

南宋小皇帝和两宫皇太后却只有投降,并被蒙古军带回了元上都。传国玉玺、礼器乐器和图书资料也被带走,南宋在实质上已经灭亡,时间是德祐二年(1276)三月。

伯颜也回朝了。但除了随身行李,什么都没带。实际上他在建康时,就曾经赋诗明志:担头不带江南物,只插梅花一两枝。现在,他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52]

这可真是不带走一片云彩。

留下的是诸多谜团:南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如果很差,为什么会延续一个半世纪之久?如果很强,又为什么会土崩瓦解,坍塌得就像被恐怖分子袭击的世贸大楼?

对此,学术界众说纷纭。

我们的办法,则是走进去仔细看看。

只不过,故事只能倒过来,从南宋之亡说起。

[44] 请参看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有关条目。

[45] 见《金史·哀宗本纪下》。但该书原文称蒙古为大元,则非是。按蒙古人称元是在忽必烈即位之后,此处应从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七绍定六年九月辛酉日条。

[46] 见《金史·哀宗本纪下》。

  如果觉得易中天中华史19风流南宋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易中天小说全集易中天中华史19风流南宋易中天中华史18王安石变法易中天中华史15女皇武则天易中天中华史14禅宗兴起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易中天中华史12南朝北朝易中天中华史11魏晋风度易中天中华史10三国纪易中天中华史9两汉两罗马易中天中华史8汉武的帝国易中天中华史7秦并天下易中天中华史6百家争鸣易中天中华史5从春秋到战国易中天中华史4青春志易中天中华史3奠基者易中天中华史2国家易中天中华史1祖先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方言与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书生意气易中天中华史18王安石变法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七卷:大宋革新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易中天品三国品人录费城风云成都方式大话方言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帝国的惆怅读城记,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