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易中天作品易中天中华史19风流南宋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42]

两首词讲了两个故事,也有两种情调。前一首讲七夕的鹊桥相会,确实柔情似水;后一首写于贬到郴州之时,堪称此恨无重。但艺术成就之高,却是一样的。

它们的作者叫秦观。

秦观是苏轼的得意门生,也是享誉词坛的名家。后人对他的评价很高,有人甚至说:苏轼是遣词胜过抒情,柳永是抒情胜过遣词,遣词造句和抒情达意都好的是秦观,而且能够做到“辞情相称”的,也只有秦观一人。 [43]

这么说,秦观的词比柳永和苏轼都好?

算是一家之言吧,但并非没有道理。比方说,秦观确实讲究炼字和炼句。尤其是四言的对仗,可谓佳句迭出,比如前面所引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两句,以及“华灯碍月,飞盖妨花”等等。 [44]

在这方面,他很下功夫。

说起来这也是风气所致。我们知道,某些词谱规定开篇两句是四言的对仗。这就给词人出了难题,但同时也提供了机会。因为这两句如果出彩,那就像戏曲舞台上的名角挑帘而出闪亮登场,一个亮相便掌声雷动,将全场罩住。 [45]

比如柳永《倾杯》的开篇: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

分明画出秋色。

这确实精彩。水鸭降落在沙洲,沙洲寒霜满地;大雁横陈于江渚,江渚烟笼雾罩。这样一个场面,当然是“分明画出秋色”了。因此,当后面说出“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时,一种凄凉之意便扑面而来。

再看秦观《满庭芳》的上片: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

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

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

流水绕孤村。

这首词是秦观三十一岁时写给一位歌妓的,跟柳永一样也写了秋天的晚景,只不过柳永写的是客居驿站,秦观写的是送别城郊。当时天色已晚,若隐若现的远山被抹上了缕缕轻淡的浮云,无际无涯的枯草迷迷蒙蒙地连接天边,城楼上报时的号角已经吹响。依依惜别的有情人举起酒杯,共同感伤那浓情蜜意即将成为如烟往事。泪眼相对之际,举目回首望去,但只见夕照之下,寒鸦万点,流水孤村。 [46]

无边的惆怅,便尽在不言中。

下片的尾声也与此相呼应: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就让我们想起了柳永词上片的结尾: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蛩读如穷,也就是蟋蟀。这并不奇怪。独居客栈思旧雨,当然听见蛩吟如织;泊船岸边别新欢,当然看见灯火黄昏。一个是听觉的,一个是视觉的,却异曲同工。

现在还说开篇。

开篇使用对仗句,诗词中常有所见,比如: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47]

又如: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48]

再如: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49]

不过,开篇用五言或七言对仗句,词中极为罕见。常见的是六言和四言。也许,这正是诗词之别。问题是,六言对仗稳重完整,四言却常常给人话没说完的感觉。所以用这种句式开篇,后面往往要跟上一句,比如: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午阴嘉树清圆。 [50]

实话实说,这首词的作者虽然也是名家,而且马上就要讲到,但“午阴嘉树清圆”实在平庸,后面也不精彩。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前面那八个字。风老莺雏,意思是暖风帮小莺成长;雨肥梅子,意思是春雨使梅子肥大。这是形容词作动词用,而且是使动用法,所以精彩绝伦。

秦观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则不同,高明之处在于动词用得好。尤其是那看似有意无意的轻轻一抹,堪称神来之笔。至于“天连衰草”的连,则不应该像某些版本那样写成粘。粘太刻意,连才自然,也才配得上“抹”字。

微云抹在山前,衰草连向天边,是这意思。

还有斜阳外的寒鸦,有写成“万点”的,也有写成“数点”的。究竟谁是谁非?恐怕与场景和事实无关,要看当事人的心境。心乱如麻,数点也是万点。从容淡定,万点也是数点。通读全词,当以“万点”为是。

这也就是炼字。

炼字不限于联句,也不限于开篇,比如:

销魂!

当此际,

香囊暗解,

罗带轻分。

这是秦观那首《满庭芳》下片的开头。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有学者解释为互赠信物。这当然也未尝不可,只可惜讲不通为什么要暗解轻分。事实上如果真是两情相悦,那么宽衣解带应该也在情理之中。相见时难别亦难。既然终成眷属无望,最后一次肌肤相亲岂非刻骨铭心的纪念?

高潮是需要前奏的,事情很可能是这样:酒过三巡紧紧拥抱之际,为了留下念想,她悄悄解下了情郎的香囊,后者则顺势轻轻分开了她的罗带。这样一种怦然心动,这样一种情不自禁,以及动作的温柔和体贴,恐怕才最是销魂。

因此前面这段话,也许要理解为倒装句。就是说,解下香囊拉开罗带那一刻,两个人都灵魂出窍了。

暗解和轻分,实为传神之笔!

但,不是动词用得好,用得好的是副词,秦观也不愧为炼字的高手。只不过,这里面没有苏轼的痕迹,倒有柳永的影子。苏轼当然也很清楚,便半开玩笑地对秦观说:没想到你我分别之后,足下倒学起柳七来了。

秦观说:哪有?

苏轼说:销魂当此际,不是柳七是谁? [51]

当然是,但不全是,比如: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52]

花轻似梦,雨细如愁,这分明是晏殊和张先。

看来,新青年苏轼虽然“卷起杨花似雪花”,却其实应者寥寥,就连他自己的学生都不追随。不过,秦观词中表现出的凄婉柔美,多半出自他敏感的天性,与许多婉约派词人的矫揉造作自作多情不可同日而语,必须另眼相看。 [53]

事实上,如果说苏轼引领了宋词的革命,那么秦观便标志着宋词的成熟。更多的人将沿着秦观的路前行,不但继续柔情似水伤感如梦,而且越来越形式化和格律化。

比如周邦彦。

周邦彦就是“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的作者,身前身后词誉极高,因为他是最懂音律的人,就连原本可以通用的上声字、去声字和入声字都要严格区分。这固然不错,但不能视为文学评论的第一标准。韵脚能够讲究一下是好的,句中的仄声字也要区分上、去、入,便未免过犹不及。

何况炼字原本为了传情。孟子说过,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读诗尚且如此,创作就更该这样。周邦彦却不仅是文害言辞辞害意,而且根本就是内容空洞。作为宋徽宗豢养的御用文人,他的任务是粉饰太平,哪有真情实感可言?就连清新淡雅之句也凤毛麟角,比如: [54]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55]

其他作品,则乏善可陈。

这就不是成就而是危机了。长此以往,艺术的道路只会越走越窄,宋词也只会像徽宗朝那样看起来花团锦簇,其实是泥菩萨,只不过那些感觉良好的士大夫浑然不觉。

历史当然不会这样。

[41] 秦观《鹊桥仙》。

[42] 秦观《踏莎行》。

[43] 见(清)沈雄《古今词话》引蔡伯世说。

[44] 后两句见秦观《望海潮》。

[45] 这个观点是周汝昌先生的,见上海辞书出版社《宋词鉴赏辞典》秦观《满庭芳》条周汝昌先生文。

[46]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和背景,请参看胡云翼《宋词选》。

[47] 李贺《马诗》其五。

[48] 晏殊《破阵子》。

[49]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0] 周邦彦《满庭芳》句。

[51] 见(清)沈辰垣等《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五引《高斋词话》。

[52] 秦观《浣溪沙》下片。

[53] 请参看上海辞书出版社《宋词鉴赏辞典》秦观《画堂春》条叶嘉莹先生文。

[54]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见《孟子·万章上》。

[55] 周邦彦《苏幕遮》句。

幸亏还有辛弃疾

苏轼之后除了秦观,还有贺铸。

我们在《大宋革新》中曾经说过,才华横溢的贺铸是因为“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名句,而得到“贺梅子”之雅号的,吟风弄月并不输晏殊和秦观,比如: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

红衣脱尽芳心苦。 [56]

这首词写的是荷花。荷花夏天开放,秋天花瓣脱落以后就结出莲子。莲子很甜,莲心却是苦的。然而“红衣脱尽芳心苦”却未必只是写实,因为贺铸的内心也很苦。豪侠任气的他一直都有报国之情,却不能得志。因此他的词作就不仅限于浅斟低唱,也会有逼近苏轼的豪雄之气,比如:少年侠气,

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57]

可惜这只是个案,贺铸词还是风花雪月居多。

真正的雄风也只能来自辛弃疾。

辛弃疾比苏轼还要苏轼,比如: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这首《永遇乐》词,是辛弃疾以六十六岁的高龄在镇江知府任上所作。如果说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只是开闸放水般地倾泻了万丈豪情,那么辛弃疾这首《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几乎直截了当地宣布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那就是坚持抗金又反对冒进。这是通过一系列的典故表达的,包括赞扬在镇江抵抗曹魏的孙权和成功北伐的刘裕,批判好大喜功的刘义隆,还提到饮马长江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老当益壮的战国名将廉颇。尤其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就更是对自己当年参加抗战的回顾。

下面这首也是同样的情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如果觉得易中天中华史19风流南宋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易中天小说全集易中天中华史19风流南宋易中天中华史18王安石变法易中天中华史15女皇武则天易中天中华史14禅宗兴起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易中天中华史12南朝北朝易中天中华史11魏晋风度易中天中华史10三国纪易中天中华史9两汉两罗马易中天中华史8汉武的帝国易中天中华史7秦并天下易中天中华史6百家争鸣易中天中华史5从春秋到战国易中天中华史4青春志易中天中华史3奠基者易中天中华史2国家易中天中华史1祖先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方言与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书生意气易中天中华史18王安石变法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七卷:大宋革新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易中天品三国品人录费城风云成都方式大话方言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帝国的惆怅读城记,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