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王觉仁作品血腥的盛唐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这一天,六十六岁的神皇武曌用特制的脂粉巧妙地遮盖了岁月刻在她脸上的痕迹,则天门下的臣民都说他们的女皇是一个红颜常驻永不衰老的女人。她饱满而流光溢彩的面庞形同中秋夜空中的满月,而她脸上的灿烂笑容则恰似阳光下灼灼盛开的白色牡丹。

几年来一直在风雨中飘摇的李唐社稷终于在这一天颓然倒地,代之而兴的大周王朝如同一轮鲜红的旭日在历史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在登基大典上,女皇武曌隆重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天授。

大唐载初元年就这样成了大周天授元年。

九月十二日,文武百官向女皇武曌进献尊号,称“圣神皇帝”;同日,以睿宗李旦为皇嗣,改姓武,以皇太子成器为皇孙。十三日,武曌按天子礼制在神都洛阳建立了武氏七庙,追尊西周的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以父亲武士彟为太祖高皇帝;同日封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他诸武皆封郡王,诸姑姐皆封长公主,所有武氏外戚摇身一变而为皇族宗室。次月,武曌又宣布免除天下所有武姓人氏的租赋徭役。

翌年正月,位于西京长安的李唐太庙被降格为“享德庙”;同时,七庙缩减为三庙,仅供奉高祖、太宗、高宗,其余四室皆关闭。

至此,轰轰烈烈的武周革命宣告完成。

改朝换代和建立宗庙的工作结束之后,武曌出于安抚人心和政权稳定的考虑,依旧承认她是李家媳妇,并且毫不讳言地宣称,她的皇位是从李唐三圣那里继承来的。

这样的表态无疑赢得了众多李唐旧臣的心。然而,无论是武曌本人,还是新生的武周政权,在此却都遭遇了一个极大的尴尬——武曌既追尊武氏父辈和祖先为皇帝,又承认她继承了李唐天下,那么日后她要把政权传给谁?是传给李家子孙,还是传给武家子孙?

如果武曌把来自李唐的政权归还给“皇嗣”李旦(即便武曌暂时给他改了姓,可永远改变不了他的血缘,何况他当上皇帝后自然也会改回李姓),如此一来,武周王朝势必一世而亡。

这当然是武曌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武曌把政权交给本家侄子武承嗣,武家天下自然可以传承下去,可问题是侄子毕竟是外人,总不如自己的儿子来得亲;再者说,武承嗣将来一旦即位,李旦、李哲及其子嗣还有好日子过吗?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为了让王朝延续而令自己断子绝孙,这样的代价太过于惨痛了,很难想象武曌愿意这么做。

可事情就这么明摆着——倘若立子,便有国祚断绝之虞;要是立侄,则有子孙断绝之危。

这就是武曌的尴尬。

这就是武周政权的悖论。

从武周王朝横空出世的第一天起,这个巨大的悖论便已相伴而生,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携带着不治之症来到世界上一样。

英明神武如女皇武曌,将如何面对这个政治和伦理的两难困境?

几年来一直在母亲的软禁下活得战战兢兢的李旦,又将迎来怎样的命运?

还有那个一心梦想着在武周革命之后顺势当上太子的武承嗣,又会采取怎样的行动?

面对这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和隐患,新生的武周王朝必将不得安宁…

【立储之争】

李旦现在的身份是“皇嗣”,这个名号实在是有些不伦不类。

因为它既不是拥有皇位继承权的太子,也不是普通的皇子,而是大致介于这两者之间。

李旦的尴尬身份充分表明了武曌的矛盾心态,而武承嗣无疑对武曌的这个心态洞若观火。

武周革命后,武承嗣就成了满朝文武中最得势的人。他不但受封魏王,而且官拜首席宰相——文昌左相(尚书左仆射)。此外,作为武皇所有族侄中年纪最大、资望最高的一个,他自然就是武周王朝潜在的皇位继承人。所以在武承嗣看来,普天之下有可能与他竞争太子之位的,就是昔日的皇帝、今日的皇嗣李旦了。

不把李旦从皇嗣的位子上拉下来,武承嗣就无法实现太子之梦。

因此,他必须先下手为强。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在武承嗣的暗中授意下,洛阳人王庆之纠集了数百人联名上表,奏请废黜李旦,册立武承嗣为皇太子。作为武周革命的始作俑者之一,武承嗣深知群众运动的威力,所以这一次他依样画葫芦,准备通过群众性的请愿运动达成他的政治目标。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武承嗣想象的那样顺利。王庆之等人的上书刚到文昌右相岑长倩那里就碰了一个大钉子。岑长倩在武周革命之际也立有拥戴之功,此时算得上是朝廷的二号人物。但他毕竟是李唐旧臣,在感情上自然更倾向于李旦。于是岑长倩当即向武皇表态,皇嗣住在东宫,未闻有过,不可轻言废黜,何况皇嗣废立之事也不宜让一群平头百姓指手画脚。所以,应该对上书者加以斥责惩戒,同时解散请愿人群。

武曌不置可否,又去问另一位宰相格辅元,格辅元也坚决反对废黜李旦。见宰相们如此坚决,武曌也不想和他们闹得太僵,于是就把这件事情搁置了。

武承嗣的第一次夺嫡行动就这样失败了。

他恼羞成怒,随后就动用他首席宰相的权力,以边关战事吃紧为由,打发岑长倩去西征吐蕃。岑长倩无奈,只好率部出发,刚刚走到半路,武承嗣就以拥兵谋反的罪名把他抓回洛阳,扔进了诏狱。同时又让酷吏来俊臣出马,逮捕了岑长倩的儿子,一番恐吓逼供之下,就把司礼卿欧阳通等数十个朝臣一一罗织了进来。这些都是武承嗣平时看不顺眼的人,刚好借此机会一网打尽。来俊臣随后便将他们全部逮捕,并且严刑逼供。欧阳通受不住酷刑,最后屈打成招,承认与岑长倩串通谋反。这一年十月,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大臣欧阳通等数十人全部被处决。

略施小计就把一帮位高权重的反对派悉数铲除,武承嗣的兴奋和得意之情真是难以言表。扫清障碍之后,他便趁热打铁,再度指使王庆之诣阙上书,口口声声要求武皇废黜皇嗣李旦。这次武曌亲自接见了王庆之,问他:“皇嗣是我的儿子,为何要废他?”

王庆之早已把一套说辞背得滚瓜烂熟,当即不假思索地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神灵不接受异族的供奉,百姓不祭祀异族的祖先)。当今是谁家的天下,为何要以李氏为皇嗣?”

武曌闻言,半晌不语。

王庆之所言又何尝不是她的一块心病?可如果要让她立刻在儿子和侄子中间作出选择,她委实下不了这个决心。武曌随即命王庆之退下,表示此事当从长计议。王庆之没有完成任务,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于是伏地叩首,以死泣请,硬是赖着不走。武曌不耐烦地皱了皱眉头,命人给了他一张纸,上面盖有玉玺,告诉他:“想见我,就向宫门守卫出示这张纸。”

这张纸片儿就相当于特别通行证。小民王庆之得了这个宝贝,顿时精神抖擞,三天两头往宫里跑,像只绿头苍蝇一样在武皇的耳边嘤嘤嗡嗡,反复唠叨那几句话,最后终于把武皇彻底惹恼了。

老娘还没死呢,你武承嗣就如此猴急?一个劲儿死缠烂打,这叫请愿吗?这叫要挟!而且还找了这么个不上道的家伙,给点阳光就灿烂,拿根鸡毛就当令箭,成天往皇宫里钻,简直把宫禁大内当成了自家菜园子,这叫什么事儿!

武曌马上叫来凤阁侍郎李昭德,命他将王庆之杖责一顿,给他一点教训,同时也是给武承嗣一个警告。

武承嗣绝对没有料到,他这回碰上了一颗比岑长倩更硬的钉子。

李昭德此人一向敢作敢为,嫉恶如仇,对武承嗣这帮骄横外戚早就不齿,如今接到武皇命令,刚好出口恶气。他立刻命人把王庆之五花大绑,架出光政门外,当着一大群朝臣的面高声宣布:“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今奉皇帝之命予以惩戒!”随即下令开打。左右乱棍齐下,照着这家伙的致命部位一顿招呼,不消片刻,王庆之就七窍流血,死翘翘了。群集在宫外的请愿团一见老大被当场打死,顿时作鸟兽散。

李昭德满心畅快地回宫复命,说手下人不知轻重,不小心把王庆之打死了。

武曌深长地看了李昭德一眼,知道他是故意下狠手了。不过王庆之这种小人死了就死了,也没什么好追究的。武曌轻声一叹,说:“王庆之死不足惜,但是他说的话也有道理。”

李昭德顺势发出劝谏:“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当传之子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顾托,若以天下与承嗣,则天皇不血食(不能享受宗庙祭祀)矣。”(《资治通鉴》卷二○四)

这几句话顿时说到了武曌的心窝里。

是啊,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侄子为姑母立庙的,倘若立武承嗣为太子,来日当了皇帝,那自己和高宗不就变成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了吗?

武曌顿时有些伤感,也有些恍惚。不知不觉间,内心的天平已经转向了李旦。而李昭德一番贴心的忠言,也让武曌颇为受用。从此李昭德官运亨通,迅速成为武曌最为倚重的心腹。

至此,武承嗣苦心孤诣的夺嫡计划再次宣告破产。

他知道是李昭德坏了他的好事。而更让他咬牙切齿的是,就在第二年,亦即长寿元年(公元692年)二月,武皇忽然罢免了他的宰相之职,只给了他一个“特进”的荣誉衔。武承嗣百思不解又痛苦难当,直到后来他才知道,又是这个该死的李昭德在背后捅了他一刀。

有一天,李昭德忽然向武曌密奏:“魏王承嗣的权力太大。”

武曌说:“吾侄也,故委以腹心。”

李昭德莞尔一笑,不疾不徐地说:“侄子和姑母的关系,怎么比得上儿子跟父亲?自古以来,儿子为了篡夺君权而弑父者比比皆是,何况侄子!如今武承嗣是陛下最宠爱的侄儿,既是亲王,又是宰相,权力已经不亚于人主,臣担心陛下难以长久保住天子之位啊!”

武曌一听之下顿时猛醒。

这些年来,她在通往最高权力的道路上确实走得太过顺畅了,以至于几乎忘记了政治的基本准则,那就是——不能完全信赖任何一个人,而且,越是亲近的人就越要提防。当初自己不就是一步一步从丈夫和儿子的手中拿走了天子之权吗?谁敢保证武承嗣不会狗急跳墙,在得不到太子之位的情况下篡位夺权呢?是的,李昭德说得太对了,这样的危险确实存在,必须居安思危!

武曌最后一脸凝重地对李昭德说:“是啊,我的确是欠考虑了。”

就在武皇的这声感叹中,武承嗣头上的宰相乌纱就应声落地了。与此同时,李昭德恰与他形成鲜明对照,以凤阁侍郎衔翩然拜相,让武承嗣气得差点吐血。满腔愤恨的武承嗣随后便拼命在武皇面前说李昭德的坏话。可武曌正对李昭德宠信有加,所以一句话就把他顶了回去:“自从我任用昭德,才能安然入寝,他这是在替我分忧解劳,你根本比不上他,不用再说了。”

武承嗣夺嫡不成反被罢官,如今欲进谗言又遭抢白,不禁一肚子委屈懊恼。

他知道,终年蜗居东宫的李旦本身其实没什么能量,基本上是不堪一击的,但问题就在于有岑长倩、李昭德等一大帮李唐旧臣一直在前仆后继地力保他。如今李昭德又成了武皇跟前的大红人,而自己的宰相大权反倒一朝之内丧失,眼看太子之梦即将破碎,武承嗣顿时很有些伤心绝望。

然而,紧接着发生在李旦身上的一件事情,却让武承嗣垂死的斗志瞬间又高涨起来。

这件事跟一个女人有关。

也就是说,李旦莫名其妙地交上了桃花运。

更准确地说,他是平白无故遭遇了一场桃花劫…

爱上李旦的这个女人是武曌身边的一个户婢。所谓户婢,就是掌管宫中门户的宫女。这个宫女名叫韦团儿,长得有几分姿色,又聪慧可人,所以颇受武曌宠爱。每当皇嗣李旦入宫向武皇请安,团儿必定在前引导。日子一久,团儿就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个气质高贵、俊秀儒雅的皇嗣。

其实宫廷爱情历来是不纯粹的,韦团儿对李旦的感情固然含有爱情成分,但其中恐怕也不乏改变命运的强烈企图,正如当年的才人武媚之于太子李治一样。此时的李旦虽然地位不稳,但名义上毕竟还是皇嗣。身为宫女的韦团儿要想出人头地,最有效最快速的办法当然就是攀上李旦这根高枝。于是团儿便施展浑身解数,对李旦百般引诱。然而让她大失所望的是,无论她如何挑逗,李旦始终静如止水,不为所动;无论她如何热情似火,却始终温暖不了李旦冰冷的心窝。

其实,并不是李旦天生不解风情,而是长年笼罩在母亲的权威和阴影之下,李旦早已成了一只惊弓之鸟。何况团儿还是武皇宠爱的侍女,所以就算李旦有那颗贼心,他也不敢有那颗贼胆。

频频放电的韦团儿遭遇了李旦这块绝缘体,女人的自尊心顿时受到了严重挫伤。最后她终于恼羞成怒,把一肚子怨气全撒到了李旦的两个妃子身上。

因为她得不到的东西也绝不让其他女人占有。

就这样,李旦最心爱的两个女人,正妃刘氏(李成器的生母)和德妃窦氏(李隆基的生母),便平白无故地变成了韦团儿的情敌,从而遭遇了一场飞来横祸。

韦团儿利用武皇对她的信任,状告刘氏和窦氏暗中施行厌胜之术,制作桐人诅咒武皇。此事当然引起了武曌的震怒。因为在武曌看来,李旦从皇帝被废为皇嗣,这两个女人的地位随之一落千丈,肯定对此怀恨在心,因而完全具备诅咒她的动机。更何况对于这类事情,武曌向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

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正月初二。李旦并不知道,这将是他生命中最黑暗的一个日子。这天一大早,刘氏和窦氏按惯例前往嘉豫殿向武皇拜贺新年,可她们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李旦在东宫从下午等到晚上,又从晚上等到第二天早晨,始终看不到她们的身影。最后李旦终于意识到——她们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那一刻李旦肝肠寸断。

他并不知道他的两个妻子为何会无缘无故遭遇死亡,他只知道——膝下这一群年幼的儿女从此再也见不到母亲。

两个安分守己,相夫教子的女人,两个从不过问政治,更不敢对武皇有半句怨言的女人,就这样被另一个打翻了醋坛子的女人莫名其妙地送入了鬼门关…

刘氏和窦氏的最终下落或许只有武皇身边最宠信的少数几个宦官知情。他们那天奉武皇之命悄无声息地抹了这两个女人的脖子,然后又用最不着痕迹的方法处理了她们的尸体。一切都干得神不知鬼不觉,两个大活人顷刻间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连尸骨都没有留下。多年后睿宗李旦复位,曾严令宫人掘地三尺,翻遍了嘉豫殿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始终找不到含冤被害的两个妻子的尸骨。最后李旦只好用她们穿过的衣物为她们招魂,随后筑起了两座衣冠冢,用最隆重的礼节下葬,希望她们飘泊的冤魂能够入土为安。

这当然是李旦重登君位后才有能力办到的事情,而在二妃被害的当时,李旦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强忍悲恸,在武皇面前神色自若,装成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韦团儿害死刘氏和窦氏之后,仍然不解恨,甚至还想设计谋害李旦。不过恶人自有恶人磨,没过多久她就被别的宫女告发了,她诬告刘氏和窦氏的事情也随之真相大白。武曌怒不可遏,二话不说就命人杀了韦团儿。

虽然韦团儿已经作法自毙,玩火自焚,但是由她一手制造的这场灾难却远远没有终止。

因为武曌对李旦的猜忌和防范仍然存在。

尽管李旦从未在她面前表露过任何哀怨之色,可知子莫若母,武曌当然知道李旦强颜欢笑的背后是什么。世上没有哪个男人会对自己爱妻的死亡无动于衷,何况还是李旦这种心细如发,感情丰富之人。所以武曌有理由认为李旦肯定会对她怀恨在心。因此武曌当然就更不能放松警惕,而必须严加防范了。

如果武曌是普通的母亲和婆婆,在明知错杀了两个儿媳之后,她一定会对儿子心怀愧疚,并且对他作出某种补偿;可武曌首先是一个皇帝,这就决定了她不仅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要变本加厉地提防自己的儿子。

这一年腊月,武曌把李旦的五个儿子全部降为郡王,女儿一律降为县主,同时加强了对李旦的监禁,不许他迈出东宫一步,更不许朝臣和他有任何接触。不久后,有两个官员傻乎乎地前往东宫探望李旦,马上就被告发,武曌立即下令将二人腰斩于市。

腰斩是一种极刑,其残忍程度远甚于斩首和绞刑,所以通常施于那些十恶不赦的重犯。可武曌此次居然动用此刑,显然是要杀鸡儆猴,震慑百官。经此教训,满朝文武再也无人敢踏进东宫半步。

皇嗣李旦落入了如此窘迫危险的处境,最高兴的莫过于武承嗣了。

他意识到李旦已经被武皇推到了悬崖边上,只要他再加一把力,必定可以把李旦推进死亡的深渊。如此天赐良机,武承嗣岂能放过?

随后,一道匿名密奏便递到了武曌手上,指控皇嗣李旦谋反。武曌即刻命来俊臣负责审理。李旦一听说有人告他谋反,而且主审官又是杀人魔王来俊臣,心中顿时绝望,觉得这一回自己是必死无疑了。

来俊臣效率奇高,一接到武皇敕命,马上进入东宫现场办案,在大堂架起刑具,然后把东宫的各色人等全都押来讯问。东宫的侍从和下人们一见到那些名闻天下的刑具,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来俊臣二话不说,抓过一批就开始动刑。须臾之间,东宫内已是一片惨嚎。眼看这些人马上就要屈打成招,人群中忽然站出一个人,大声说:“皇嗣没有谋反!”

人们循声望去,原来是东宫的一个乐工,名叫安金藏。

来俊臣当即发出冷笑。

如此卑贱的一个小人物竟然也敢挺身而出替主子担保,来俊臣相信这人的脑袋一定被驴踢了,否则就是活得不耐烦了。

他马上向左右使了一个眼色。就在酷吏们拥上前去的时候,安金藏突然夺下其中一人的佩刀,转过刀口指向自己,用尽全身力气大喊:“你们如果不信我说的话,我愿意剖出自己的心,证明皇嗣没有谋反!”

来俊臣和所有酷吏们顿时愣在当场。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安金藏已经挥刀直刺自己的胸膛,然后又向下划入腹部,鲜血立刻喷溅而出,五脏六腑全都流了出来。安金藏随即昏死过去,一头撞倒在地。

来俊臣目瞪口呆。

尽管这些年来杀人无数,可像安金藏这样刚强决绝之人,他还是头一回碰上。一时间来俊臣也有些慌神,不知该如何收拾残局。

案子未果就在东宫闹出人命,这样的事情当然是捂不住的,马上就有人飞报皇帝。武曌闻讯,立刻命人把安金藏抬进宫,让御医全力抢救,最后总算保住了安金藏一命。安金藏幽幽醒转后,武曌又亲自前去看望,长叹一声说:“我连自己的儿子都错怪了,才害你走到这一步。”

随后,武曌就命来俊臣停止审查,放弃了对李旦的追究。

这件原本已经板上钉钉,毫无悬念的皇嗣谋反案,就这样在安金藏的惊人之举中峰回路转,化险为夷。李旦就此躲过一劫,感觉像是去地狱走了一趟又回来一样,浑身充满了虚脱之感。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乐工竟然会做出如此义薄云天之举,更没有想到安金藏的侠肝义胆会打动母亲武曌的铁石心肠。

是的,武曌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被安金藏感动了。在她看来,这个小人物的一条命固然算不上什么,但他在这件事上所表现出的巨大勇气和忠义品格,却足以让人震撼,更足以令人感佩。而且,恰恰是一个小人物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所作的证词,才更为真实可信。因为他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利益,更不代表任何政治派别的立场,而是纯粹出于内心的忠义与良知。尽管武曌本人奉行的是利益至上的处世哲学,可这并不妨碍她对安金藏这种具有侠士遗风的忠义之士心怀敬意。

所以,她愿意相信安金藏的话。她愿意相信皇嗣李旦是清白的。

三次阴谋夺嫡,三次惨遭失败。

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武承嗣不禁仰天长叹。他搞不明白,为什么每到关键时刻总有人站出来力保李旦,甚至甘愿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莫非李旦真有天命,所以总是能够绝处逢生,遇难成祥,就像人们常说的“王者不死”?

尽管屡屡受挫,可在后来的日子,武承嗣并未放弃他的夺嫡之梦。

因为武皇在立储问题上始终下不了决心,所以武承嗣相信自己还有机会。

但是,武周王朝的太子冠冕最终究竟会落到谁头上,没有人知道。

甚至连女皇武曌本人也不知道。

【万象神宫的崩塌】

自从武周革命的大幕拉开后,薛怀义就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牛人。

他不仅亲自监造了大周帝国最神圣、最具有政治意义的两大建筑——万象神宫和供奉巨佛的天堂,而且还一手打造了武周王朝的佛教圣经——《大云经疏》。在他看来,就凭这几项前无古人的丰功伟业,他就足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了。永昌元年(公元689年),也就是武后称帝的前一年,东突厥的骨咄禄可汗纵兵入寇,薛怀义又以左威卫大将军的身份出任新平道行军大总管,率军二十万北上抗击突厥。也是他运气好,一路上没遇到突厥主力,只碰上了一些散兵游勇,薛怀义不费吹灰之力就荡平了东突厥的小股部队,而后一路进至单于台,在那里勒石记功,随后班师凯旋。

得胜还朝时,薛怀义别提有多风光了。武后不但笑容满面地为他接风洗尘,设宴庆功,而且加封他为辅国大将军、柱国,赐帛二千段。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亦即武后正式登基那年,又进封他为右卫大将军,赐爵鄂国公,可谓荣宠备至。

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东突厥的骨咄禄可汗病死,其弟默啜自立为可汗,再度纵兵入寇。薛怀义又受命出任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两位当朝宰相李昭德、苏味道分任他的司马和长史,麾下有契苾明、曹仁师、沙叱忠义等十八位赫赫有名的将领,摆出了一个异常强大的北征阵容;就连当时威震西域,收复安西四镇的名将王孝杰(时任兵部尚书兼宰相)也受他节度,足见当时薛怀义在军队中的地位之高;此外,宰相李昭德虽说是朝中出了名的硬骨头,就连武承嗣和来俊臣都要怕他三分,可就因为和薛怀义议事之时拂逆其意,就被薛怀义狠狠地抽了一顿鞭子,李昭德也只好惶惧请罪,不敢有半句怨言。

所有这一切,无不让薛怀义的自信心极度爆棚。

可就在大军出征前夕,前方忽然传回战报,说突厥军队已经撤回漠南了。

北征就此取消,但是薛怀义却颇有一种不战而胜的自豪,因为在他看来,突厥人肯定是慑于他的威名,所以没等他出征就吓得屁滚尿流,逃之夭夭了。

不管薛怀义的这种想法仅仅是一种自我感觉,还是事实如此,总之到了这一年,薛怀义不仅企及了他个人事业的巅峰,而且俨然已是武周王朝屈指可数的栋梁之一(起码他本人是这样认为的)。

建明堂,造佛经,征突厥,这其中哪一样不是居功至伟,可圈可点的呢?哪一样不足以成为薛怀义睥睨天下,傲视群伦的资本呢?

所以当时的薛怀义最想对天下人说的一句话就是——

我绝不仅仅是一个男宠!

由于薛怀义自认为已经成功实现了职业转型,所以对于“面首”这份工作自然就不怎么放在眼里了,其敬业精神大打折扣。他大多数时候都待在白马寺里,不再像从前那样动不动就往宫里跑,更不会成天在街上横冲直撞,打架斗殴了。

人都是会成长的。

薛怀义现在就感觉自己比以前成熟多了。就算武皇派人来请他进宫,他也是爱理不理。碰上心情好的时候就去对付一下,心情不好的话当即一口回绝。

眼看薛怀义不断自我膨胀,架子越摆越大,武曌终于愤怒了。

莫非天下就你一个男人不成?老娘现在已经贵为天子,正打算广召“后宫佳丽”呢,你不来拉倒!老娘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随后就有另一个男人迅速补上了薛怀义留下的空缺。

他就是御医沈南璆。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玉树临风的年轻人利用为武皇调理身体的机会,调着调着就往床上去了。而年近七旬的武曌在这位御医的悉心“调理”之下,身体果然健朗如初,皮肤也依然像以前那样细腻红润。据说在天授三年(公元692年)秋天,她居然“齿落更生”,重新长出了一口洁白如玉的新牙。武曌特意为此亲御则天门,大赦天下,改元“长寿”。

天下第一面首开始失势了,原来一直看薛怀义不顺眼的朝臣马上行动起来。侍御史周矩向武皇奏称:“薛怀义私自剃度了一千多个小流氓为僧,恐有奸谋!”武曌本来就想杀一杀这小子的嚣张气焰,于是马上命薛怀义前往御史台接受聆讯。

周矩前脚刚回御史台,薛怀义后脚就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来了。可周矩万万没有料到,这小子根本不是来过堂,而是来示威的。他骑着马径直闯到堂前阶下,然后下马大步跨进堂中,一下子躺倒在御史台长官的床榻上,四仰八叉,袒胸露背,还用一种挑衅的目光直视周矩。

周矩气得七窍生烟,立刻下令左右把他拿下。

薛怀义一看周矩也不是软蛋,好汉不吃眼前亏,赶紧起身,骑上马扬长而去。周矩无奈,只好如实向武皇回禀。武曌摇头苦笑,说:“这和尚疯了,你也不用审他,直接把他剃度的那些小流氓处理掉吧。”

随后,周矩便奉命把这一千多个野和尚全部流放边地,本人也因之升迁为天官(吏部)员外郎。

这回薛怀义终于清醒了——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武皇的宠爱。

为了挽回昔日的荣宠,薛怀义决定在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正月十五这天,也就是元宵佳节的晚上,好好地为武皇操办一场别出心裁的庆典活动,借此表明他对武皇的衷情。

薛怀义说干就干,立刻挽起袖子,带上一帮人进宫,在明堂前的空地上挖了一个五丈深的大坑,埋入一尊大型佛像,然后又在大坑上方用彩缎搭起了一座姹紫嫣红、美轮美奂的“宫殿”。元宵晚上,当武皇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莅临庆典现场时,薛怀义一声令下,早已做好准备的壮汉们一起拉动裹着彩缎的粗绳,于是坑中的大佛冉冉升起,一直升至上方的宫殿中,场面既神奇又壮观;薛怀义当即高声宣布,说这是佛像“自地涌出”的祥瑞。

原以为如此奇观一定可以博得武皇的欢心和赞赏,可让薛怀义大失所望的是,武皇只是面无表情地看了一会儿,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薛怀义挖空心思才想出这个创意,并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付诸实施,没想到居然换不来武皇的一句勉励和一丝笑容。薛怀义整整沮丧了一个晚上。不过第二天他就告诉自己——一定是自己的诚意还不够,所以决不能气馁,应该再努力一把!

正月十七日这天,薛怀义让手下人买了好几头牛,然后杀牛取血,用牛血亲手绘制了一幅高达二百尺的巨大佛像,最后将其悬挂在天津桥南;同时大设斋宴,让洛阳城中的和尚尼姑以及官绅百姓全都来瞻仰他的旷世杰作;最后又派人去禀报武皇,声称这是他割破膝盖,用自己的血一笔一笔画成的。

这天的天津桥南,万头攒动,冠盖如云。但令人遗憾的是,所有人都来了,惟独薛怀义最渴望的那个人迟迟不来。

可怜的薛怀义从上午等到黄昏,一直等到夕阳西下,众人皆散,还是不见伊人的身影。

薛怀义绝望了。

暮色徐徐落下,空旷阒寂的天津桥上,冷冷的夜风吹动着薛怀义宽大的僧袍,让他看上去就像一只忘了归巢的倦鸟。薛怀义抬头仰望那幅在风中不停摇摆的佛像,仿佛看见大佛的嘴角正挂着一丝冷冷的讪笑。

一股可怕的怒火突然从薛怀义的丹田烧了起来,然后一下子蹿上了他的头顶。薛怀义飞身上马,向着宫中狂奔而去…

那场令女皇武曌终身难忘的大火就是在这天夜里燃烧起来的。

据守卫宫门的禁军士兵事后回忆说,那天傍晚薛怀义像疯了一样闯进了宫门,然后骑着快马朝明堂方向飞驰而去。由于他身份特殊,所以没人敢加以阻拦。没过多久,明堂方向的夜空就变得一片通红了。禁军们赶过去的时候,供奉巨佛的天堂已经全部着火了,一根根巨大的圆木喷吐着火舌从空中纷纷坠落,很快就把前面的明堂也点着了。赶到现场的人们都只能目瞪口呆地远远站着,根本不敢上去扑救,因为上去也只能白白送死。

那天夜里,武曌在睡梦中被嘈杂的人声惊醒了,醒来后她第一眼就看见了亮如白昼的夜空。当判断出失火的方向正是万象神宫时,武曌顿时感到了一阵晕眩。后来她不顾左右的劝阻亲自前往失火现场,当时的惨况马上就让她惊呆了。

天堂和明堂就像两支仰天而立的巨大火把,疯狂地向四周和上空喷发着炽热的火焰。就算是距离那么远,武曌依然感到手上和脸上的皮肤被炙烤得火热生疼。

这是她一生中见过的最大的一场火,而且很久以后依旧在她的记忆中灼灼燃烧。武曌记得明堂之巅的那只金凤一直在大火中苦苦挣扎,先是翅膀折断,然后身子一歪,最后就从空中一头栽下。再后来天堂和万象神宫就一前一后地轰然崩塌了…直到事情过去了好几年,女皇武曌才对她最宠信的助手上官婉儿说,那天夜里她在冲天的火光中清晰地看见了一张面目狰狞的脸。

那是薛怀义的脸。

次日凌晨武曌第二次来到火灾现场,她看见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座建筑已经不复存在,昔日的神圣和庄严已然化为一地的瓦砾和灰烬。焦黑的残垣断壁上白烟袅袅,偶尔有一两支悬空的断木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武曌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猛然收紧,仿佛被某种锐器狠狠地扎了一下…

那天转身离开之时,武曌默默地对自己说:重建,我要马上重建。

上天赐予我的东西,没有任何人可以夺走!

听说明堂和天堂的重建工作仍旧由薛怀义负责时,很多朝臣都感到极为诧异。因为有不少迹象表明,这把火就是薛怀义放的。但是武皇却对此讳莫如深,矢口不提追查纵火犯的事。人们都觉得武皇的表现很是蹊跷,唯一的解释是——天下第一面首薛怀义很可能又要重新得势了。

薛怀义自己当然也是这么认为的。尽管刚刚得知武皇把重建的任务交给他时,薛怀义也稍微诧异了一下,但是他马上就回过神来了。

他相信,武皇心里面最重要的人还是他。他相信这把火已经烧尽了笼罩在头上的层层阴霾,同时烧出了他曾经拥有的那片朗朗乾坤。

烧对了,这把火真他妈烧对了!

薛怀义随即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了明堂和天堂的重建工作中。在尘土飞扬的施工现场,薛怀义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他知道,随着新的明堂和天堂从他的手中拔地而起,原本属于他的一切就会恢复如初,仿佛那场可怕的大火从来不曾燃烧过一样。

或者说,那只是一场恶梦。梦醒后,天堂还是从前的天堂,万象神宫还是从前的万象神宫,薛怀义也还是从前那个威风八面的薛怀义。

然而,总有什么是不一样的。

就在重建工作开始不久,薛怀义的心里就开始七上八下了。

到底是哪里不一样呢?

薛怀义苦思冥想,后来终于想起来了。新明堂动工的几天后,武皇曾亲临工地视察。那天薛怀义一直想找机会和武皇说话,可她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开了。一直到临走之前,武皇才漫不经心地回过头来,深长地看了薛怀义一眼,然后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

当时薛怀义没有及时读懂那一眼的意思。

后来薛怀义终于明白了——那眼睛里满满的全是杀机!

一想到这一点的时候,薛怀义顿时眼前一黑,感觉都要瘫倒了。

但愿自己搞错了。

但愿那不是杀机…

可是,薛怀义没搞错。

那正是杀机。

让他负责重建工作,仅仅是武曌的缓兵之计。

她需要时间来考虑怎么处置这个为爱而狂的男人。

武曌其实并不反对男人因爱成狂,尤其是为她而狂,因为那只会让她体验另一种征服的快感。换句话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女人不喜欢男人为她吃醋,尤其是像武曌这种权威型人格的女人,更喜欢男人为她醋意飞扬。因为男人的醋意有时候就像一味不可或缺的调味料,会让她的私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妙不可言。可让武曌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薛怀义竟然疯狂到这种程度——一把火烧掉了天堂和万象神宫!

那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事物,那是大周王朝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那是女皇武曌秉承天命统御万民的神圣图腾!

可它们就这样一夜之间化成了灰烬,武曌又怎么可能原谅薛怀义?

经过短短几天的思考和犹豫,武曌终于下定决心——除掉这个疯狂的男人。

为了防止薛怀义利用出入宫禁的特权又做出什么疯狂举动,武曌还特地找了一百多个身体健硕的宫女,组成了一支“女子特警队”,专门保护她的安全。

证圣元年二月初四,洛阳太初宫,瑶光殿。

瑶光殿坐落在湖心的一座小岛上,四面环水,景色非常宜人。当年薛怀义初入宫时,便时常与武后在此幽会,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妙而销魂的时光。

这一天清晨,天空干净湛蓝,阳光稍微有点刺眼。薛怀义策马奔驰在通往瑶光殿的长堤上。四周一片波光潋滟,柳绿花红。

时隔多年之后旧地重游,薛怀义不禁感慨万千。他相信,武皇之所以在此与他约会,显然是要旧梦重温,再续前缘了。想起自己竟然误读了武皇的眼神,薛怀义略感惭愧地笑了一下。

薛怀义很快就通过长堤,向大殿驰去。忽然,前面一棵大榕树下慢慢转出一个人来,站在那眯着眼看他。

薛怀义放慢了速度,又走近十几步,才看清那个人不就是建昌王武攸宁吗?

这小子一大早站在这干嘛?

薛怀义满腹狐疑…武皇如果要和自己幽会,怎么可能让这小子在场呢?

忽然间,薛怀义仿佛明白了什么,赶紧掉转马头。

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武攸宁轻轻地挥了挥手,四周的树丛后迅速蹿出一群手持棍棒的黑衣大汉。薛怀义刚刚策马跑出几步,就被一棍打落马下,然后十几根棍棒就劈头盖脑地落了下来…

薛怀义遮挡了几下,也哀嚎了几声。可在雨点般密集的棍棒打击之下,所有的动作和声音很快就都止息了。他双目圆睁,七窍流血,死状极其可怖。武攸宁随后把尸体秘密运到了白马寺,并且遵照武皇的命令将其焚毁,然后把骨灰搅拌在泥土中,用这些泥土建起了一座佛塔。最后,朝廷又将薛怀义手下的一干侍者和僧徒全部流放边地,彻底肃清了他在白马寺的势力。

薛怀义就这么死了。

曾经炙手可热的一代男宠就这样人间蒸发,连骨灰都没有留下。

从冯小宝入宫得势,到薛怀义被焚尸灭迹,期间相隔恰好十年。

如果人生可以从头来过,冯小宝还愿不愿意变成薛怀义?他还会不会心甘情愿地跟着千金公主迈上那辆驶往皇宫的马车,然后疯狂地恋上太后武氏的床,恋上所有他承载不起的荣华富贵?

也许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就算没有冯小宝,也会有张小宝,陈小宝,李小宝…总之,在女皇武曌的历史大戏中,必然要有这样的一些角色,来演绎这样的一些人间悲欢与红尘颠倒。

薛怀义死后两年,两个比他更年轻、更貌美、更多才多艺、也更乖巧听话的男宠,就娉娉婷婷地来到了武皇的身边。

他们就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当面若莲花的二张陪着古稀之年的女皇在太初宫中颠鸾倒凤、夜夜销魂的时候,白马寺的某一座佛塔下面已经长出了离离青草。

陪伴这几株青草的,只有南来北往的风,以及白马寺终年不绝的钟磬梵唱…

【北方的狼烟:契丹叛乱(上)】

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四月,洛阳皇城的正南门——端门之前,赫然耸立起一座神奇而壮观的金属建筑物。

它的名字叫天枢,全称为“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这座纪念碑式的建筑物是武三思倡议铸造的,其宗旨在于“铭纪功德,黜唐颂周”(《资治通鉴》卷二○五)。天枢基座为铁铸,高二十尺,周长一百七十尺,周围有铜铸的蟠龙、狮子、麒麟等瑞兽环绕;其上为八棱铜柱,高度一百零五尺,直径十二尺;顶部为腾云承露盘,四条十二尺长的蛟龙人立而起,捧出一颗硕大的铜火珠;火珠高一丈,周长三丈,金碧辉煌,光侔日月。整座天枢的整体高度大概在一百四十七尺左右,约合今四十四米,相当于十几层楼那么高。整项工程耗费铜五十余万斤,铁三百三十余万斤,钱二万七千贯。基座上刻有武三思撰写的碑文,还有文武百官及四夷君长的名字,以及武曌御笔亲书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八个大字。

天枢本是北斗七星中第一星的名称,通常用来比喻国家权柄。《论语·为政》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就是国君如果施行德政,就会像北极星被众星环绕一样,得到臣民的尊敬和爱戴。因此,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的寓意,就是吹捧女皇武曌以德政治国,并且表达了天下臣民和周边四夷对她的万分景仰和衷心拥戴之情。

女皇武曌很欣慰,也很自豪。

既得上天眷顾,又获兆民拥戴,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还不足以令人欣慰和自豪吗?这一年九月,满腔豪情的武曌又在神都南郊祭祀天地,加尊号“天册金轮大圣皇帝”,大赦天下,改元“天册万岁”。

天册万岁二年(公元696年)腊月,大周王朝再度迎来了一场激动人心的盛典。

女皇武曌在嵩山举行了隆重的封禅典礼。

三十年前,她曾经以皇后的身份参与了泰山封禅。而今天,她是以皇帝的身份——以古往今来第一位女皇帝的身份——主持嵩山封禅。中国历史上举行过封禅的皇帝共有七位: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其中,六位男性皇帝皆封禅泰山,只有武曌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在泰山之外封禅的皇帝。

武曌为什么会选择嵩山呢?首先,是她一贯喜欢标新立异的性格使然;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据说嵩山之神姓武,算是武曌的本家,所以她当然希望本家之神能够保佑大周王朝国祚永昌。

封禅礼毕,武曌又改元“万岁登封”,并免除天下人全年租税,同时大宴九日,接受百官朝觐。一时间,大周帝国仿佛呈现出一派普天同庆、举国欢腾的盛世景象。

紧接着在三月,新的明堂又竣工落成,又一次巍然屹立在世人面前。新明堂规模比旧的略小,但是明堂之巅的金凤却高达二丈,比原来那只整整高出一丈!

铸天枢,加尊号,封嵩山,立明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武曌就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动作。这一年,她已经七十二岁,可她仍然活力四射,激情饱满,仍然像世界上所有的年轻人那样,一刻不停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普天之下的武周臣民都不禁为此惊叹不已。

女皇武曌也几乎完全陶醉在自己的宏大梦想之中。

她就像新明堂的宝顶上那只浴火重生的金凤凰,一如既往地昂首向天,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凡尘世俗的束缚和局限,同时神情倨傲地俯视脚下的苍茫大地与芸芸众生…

这,无疑是女皇武曌生命中的巅峰时刻。

然而,光明的另一面就是黑暗,上升的尽头就是坠落的开始,所以巅峰的到来往往也意味着转折点的到来。

武曌生命中的转折点始于一场来历不明的狂风。某日,太初宫中突然狂风大作,吹折了明堂之巅那只刚刚矗立起来的金凤凰。

  如果觉得血腥的盛唐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王觉仁小说全集血腥的盛唐兰亭序杀局3兰亭序杀局2兰亭序杀局,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