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黄晓阳作品职场二规则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没有人不想成为二,却甘于成为八。但是,我们又常常为一些事纠结,比如职业和事业的关系。比如职业和爱好的冲突。

  许多人会说,我上班的地方,是我从事职业行为的地方。职业不是事业,如果我找到了我的事业,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将此当成我生命的全部。至于职业嘛,一个谋生的工作而已。

  这种理解似乎很正确。不说你们会这样理解,就算是字典里,也是这样解释职业和事业的。

  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百度百科中,对职业和事业的解释,就是如此。

  职业: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色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

  也还有另一种说法,职业即职场上的专门行业,是对劳动的分类,是社会分公的产物。

  事业: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我不能说百度百科的说法错误,甚至可以说,这种说法非常正确。

  但根据这种说法,我是否能产生两个新的说法?

  说法之一,百分之二十的人干的事,就是事业。百分之八十人干的事,就是职业。

  说法之二,职业就是你八小时之内干的工作,事业是你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内都在干的工作。

  如果你理解了我的说法,那么,你完全可以用来衡量一下自己,你是二还是八。

  若是非常不幸,你发现你是八,也不需要太过悲观。毕竟,这是绝对大多数嘛。至少,你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可以有两个努力的方向。

  其一,你可以知天命了,既然明白自己就是八,那就安心当好你的八,别作过分的妄想,别做梦。如此一来,你的人生,会少很多痛苦、挣扎、自责、后悔。

  其二,趁早调整自己,奋起直追,争取早日跨进二的行列。

  很多人纠结于职业和事业的冲突,关键在于个人喜好。几乎所有人都认同,事业是自己喜好并且作为终身奋斗目标的职业。而一般的职业,只是为了维持生活,为了生活需要一份有收入的工作。

  你如果干的是你喜欢的工作,你把这个工作干成事业,取得成功,便天经地义了。相反,因为你干的是你不喜欢的工作,不能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加出色,也就情有可原。

  这里面显然有一个认识错误。

  你干了你喜欢的工作,是不是就一定能够成功?不一定。

  我小时候喜欢干什么?我喜欢看电影,所以,那时我最梦想最喜欢的就是当电影明星。如果我像王宝强一样,执着地跑到电影厂门口去等片约,我是不是就能成为一个电影明星?不错,王宝强成功了,他甚至是在客观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成功了。于是,他的成功,就有了普遍意义?就表示其他人,只要像他这样做,也一定能成功?

  我知道,至少,他的成功,不具有普遍意义,只是个案。我去做,不可能成功。道理很简单,我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这是我不能成功的客观原因之一。我的演技不行,手脚身体的协调能力很差,这是我不能成功的客观原因之二。当然,还有些其他原因。

  有了这些原因,我是不是就注定不能成功?也不一定。只要我肯付出比别人大十倍百倍的努力,成功的可能,同样是存在的。

  问题在于,有多少个王宝强?又有多少人肯付出比别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就算你曾经这样付出过,又能坚持多长时间?一旦觉得成功无望,你会经受得起痛苦打击吗?你有百折不挠的坚韧吗?都是问题。

  还有一个关键性问题,生活可能阴错阳差,让你离你梦想的职业越来越远。而现实却是,绝大多数人所干的事,与他的喜好,没有半点关系。

  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你若想成功,就不应该是寻找你喜好的职业,而应该是反其道而来,在你现在的职业中,培养喜好。

  与你拼尽全力,往你喜好的职业钻相比,你在现有职业中培养喜好,要容易得多,也省力得多。

  这就是古人说的干一行爱一行。

  有人会说,这很难。我根本不是干这个的料,你让我怎么去干?也有人说,我是大才,应该干的是大事业,你让我去当售货员,每天和各色各类顾客打交道,不是太屈才了?我不想委屈自己。

  当然,你还可以找到很多自己不可能爱上这一行的理由。

  但是,你却没有想过,你之所以不会爱上这一行,所有的理由,都是你的主观理由,而不是客观理由。

  你主观上认为自己有克服不了的障碍,你自然干不好这一行。相反,你如果主观上认为,你一定能够克服这些障碍,你会不会干得好?

  我们这些搞写作的人,常常会对别人说,我写不好应用文。就我个人来说,我曾经以为在写作领域,我有好几大障碍,不会写应用文是其中之一,不会写政府公文,是其中之二,不会写新闻,是其中之三。正因为我有这样的自我认定,所以,我曾经遇到此类事情,就绕着走。

  这么一绕,就绕掉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也许是我人生最大的一次机会。

  那时,我还在中学当老师,一心想着离开老师这个行业,去从事写作。可当时的教师行业受到国家政策保护,只准进不准出。你想从一个教学单位调到另一个教学单位可以,想调出教育单位,对不起,不批。也就是这时候,湖北省公安厅政治部想物色一个人去从事写作,当然主要是公文写作。我有一个写作方面的老师,也算是老乡,他一直想把我调进省公安厅宣传处,担任杂志编辑。这一努力没有成功,他就想借助政治部主任的能量,把我先调进政治部。政治部主任听说我的情况之后,非常感兴趣,特别进行了一番了解。

  此时,有个人说了一句十分客观的话。他说,这个人写作能力是不错,但他主要是写文学作品,没听说过他会写公文。

  他说得很对,我不仅不会写公文,甚至内心深处抗拒写公文。

  就因为这一点,我失去了这次机会。

  对此,我并不觉得可惜,因为我知道,我自己没有准备好。

  现在,我讲这件事,是不是说明,我就永远不可能学会写公文,或者命中注定写不好公文?绝对不是。此后,我并没有有意学习写公文,写新闻,或者写应用文,今天,我全都会写了。虽然我不敢说写得非常好,但我能肯定,不会非常差。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是南方一家著名报纸的名记,因为采编工作的出色,被提拔为下属一家子报的副总编辑,仍然干的是以前的老本行,内容生产。可是,这家子报的发行工作一直不好,打不开局面。一到了老总们开会,相互之间,便出现指责。负责搞内容编辑的副总指责发行副总,我们内容编得再好,有什么用?一期才发行几千份,根本没人看。搞发行的副总说,报纸发不出去,并不是我们发行部门的责任,我们已经非常努力了。你们编的哪一篇稿子,产生过轰动效应?没有。既然没有,说明稿件的质量不行嘛。编辑副总就说,要有人看了才可能轰动,看都没人看,怎么轰动?

  几乎每次高层开会,都会这样争来争去。

  有一天,总编辑下定了决心,找我的朋友谈话,希望调他去搞发行。

  他的第一想法是,我的优势是搞采编,对发行,一窍不通,甚至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这是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啊。第一感觉,这件事,一定干不好。

  但是,想了几天,他仔细分析了一番。自己之所以觉得一定干不好,是因为没有干过,不熟悉。这是自己的弱势。但这种弱势是不可克服的吗?不是。仅从技术层面分析,发行不会比写作更难。他更明白一个道理,对于一个技术要求并不是太高的职业来说,你缺的不是技能,而是热情、自信和方法。

  正因为他接受了这一任务,并且倾尽全力,这份报纸的发行量,直线上升,成为全国同行的一种现象。因为发生量大增,读的人越来越多,记者们发的稿,一篇又一篇轰动。也正因为这些轰动性新闻,又反过来,促进了发行量的大增。

  到了今天,这份报纸,已经全国闻名。

  当然,我这位朋友,在一段时间之后,离开了这家报纸,去参与了另一份报纸的创刊。同样不是负责内容生产,而是主管发行。这份报纸,同样成了全国知名纸媒。

  对于这位朋友来说,什么是他的事业?他原本干采编,已经干得非常好了。半路出家,搞了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业。可他将这个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他再一次成功了。

  没有爱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内心深处,抗拒让职业成为爱好。

  能够从事你爱好的职业,固然是好事,如果不能从事你爱好的职业,你仍然可以培养爱好,并且将职业干成事业。

  等你将职业干成事业的那一天,你就成功了。

  第三节 人的一生只可能干好一件事

  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容易转变,今天对这件工作充满兴趣,明天对另一件工作又充满热情,却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职位,一项工作上面。

  相当多的年轻人会想,我一辈子时间还长,未来到底会干什么,我更适合干什么,现在就定下来,可能会失之于盲目。这就像谈恋爱一样,你只谈一次恋爱,就确定要结婚,你又怎么知道,这个对象,就一定是适合你的?你只有多谈几次恋爱,多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有了比较才有鉴别。选择职业也是如此,我要不断地挑选,直到选中最适合我的那个为止。

  不断地挑选,就一定能够选到最适合你的那个吗?不一定。

  这不是去餐馆点菜。你去餐馆点菜,可以将里面的每一个菜尝一尝,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这件事不难,毕竟,短时间内,你的口味不会改变。然而,你今天在这家餐馆确定了一个适合自己口味的菜,过三年五载,再到这里来,那个菜仍然合乎你的口味吗?不一定。

  你的口味,很可能变了。

  选择职业,还有更大的不同。一般来说,你不太可能今天去一个单位,明天就辞职,怎么着,也得干上一年半截,甚至一两年两三年。这里面的变数就大了。

  第一,几年之后,你的兴趣可能已经变了,当年吸引你的职业,现在已经不对你的味口。第二,社会形势变了,当年你所喜欢的,是热门行业或者职业,现在不仅不再热门,有可能已经成了冷门。第三,因为干了太多的行业和职业,职场对你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你对职业行为已经麻木。第四,职业对于你来说,太容易选择,在职场上有任何一点不如意,你就会选择跳槽,换工作或者换职业,对于你来说,成了家常便饭。

  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使得你频繁地换工作换职业。

  如果,每一个职位每一个职业,你都只干上三五年,对于这个职业的一些技巧技能,你可能懂,却无法专精。

  这么换来换去,有一天突然醒悟的时候,你发现,自己已经三十岁甚至四十岁了。此时,你既没有自己的事业,也没有更适合自己的职业。

  或许,你认为此时应该安定下来了,应该专一行了。

  可是,你很快就知道,你已经失去了机会。四十岁的你,不可能再像二十岁的年轻人那样,专下心来,从最基础学起,你已经放不下姿态,也无法调适心态。单位把你放在四十岁的人那个档次使用?可他们为难,专业技能方面,你和他们相比,差得太远,根本无法胜任这个年龄层的人所担负的工作。把你放在二十岁那个档次使用?他们也为难。工资给少了,你会抱怨,会骂娘。工资高了,你会成为年轻人中一个恶劣的典范。从你个人的角度看,无论把你放在哪个位置,你都不会有心理平衡。

  年轻时,你不断调换工作和职业,是因为你觉得自己还年轻,有大把的时间。

  可到了中年时,你才能明白,时间对每一个人都很公平,也很残酷,尤其对于不能专注于一事的人,更加的残酷。残酷到你如果把你年轻的时光浪费了,到了中年老年,格局已经形成,技能没有精进,高不成低不就,什么都干不好。此时的时间,对你还有多大意义?除了自怨自艾,空自悲怜,真的没有意义了。

  社会上有些人,这也做做,那也做做,因为从事的职业多,哪一行,他都能使上三拳两脚,又认识很多的社会关系,还似乎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外人看来,他们的日子过得很热闹,很精彩。

  但实际上是否精彩,还真的难说。

  我们不能否认有人在这种变来变去中抓住了机会,成功了。但我敢认定,他的成功,并不源于他频繁地换职业换岗位,而是源于这种变换之中,他见了更大的世面,完善了职场心态,完成了成功所必需的思想准备。而他所走的路,也一定回避了他技术上的弱势,更懂得避虚就实。

  同时,我也敢认定,如果没有这样职场心态的充分准备,频繁换职业的人,一定不会成功。

  相反,你如果执着一生,只干一件事,你很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比如说,报社的校对,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相对冷门的职业,在媒体系统,也属于一个边缘职业,往往是那些文凭并不是很高的人,进入这个行业。相当多的人,因为这个职业地位低微,干了几年后,以为有了相对较好的机会,跳槽了。也有些人,在这个行业干了一生,成精了,变成了报社的镇社之宝。

  有很多报社在做形象宣传的时候,并不说拥有多少记者,多少编辑,多少部门,得了什么奖,而会说,我们有多少个什么水平的校对。

  前几天,一个朋友谈起他五一节时的经历。

  他有一个中学时的同学,跑到了广西的一个城市,不断给他打电话来,说这里发展得如何如何好,有机会,你一定要来看一看。趁着五一假期,他去了。他原本是想去看一看老同学,也趁机旅游一下。没想到,一去就被这位老同学缠住了,要拉他加盟一个团队。他很快认定,这是一个传销团队,可老同学不这样认为,说这是在搞资本运作。

  怎么运作?交六万多元钱,再去发展二十九个下线。等你赚到一千万,你可以自由退出,不受任何约束。一连三天,老同学在对他做一件事,大谈成功学。而在这个成功学里,成功就是赚足一千万。

  一千万,对于年轻的职场人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对于那些在职场打滚了一辈子,临到退休仍然不成功的人来说,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正因为他已经退休,正因为他不成功,才会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最后赚足一千万。

  我的这位朋友忍无可忍了,最后刺了他的老同学一句。他看到那帮人居住的小区路牌上都有一只袋鼠,便指着那些路牌说,你看到这些路牌了吗?你们不是谈领悟吗?我看了你的经历,听了你的介绍,得到一个领悟,你们就像那路牌,哪怕爬到了树上,仍然是鼠辈。

  这话虽然有些刻薄,却说出了一个深刻的事实。一辈子没有领悟,到了老年,还在折腾,结果也只能是一个。

  类似的经历,我也曾遇到过一次。

  一个曾经认识的人,好长时间不见了,突然有一天,他和我联系,说是要请我吃饭。我去了,坐了好几个人。这些人都是他的同事,他们劝我加盟团队。什么团队?用他们的话说,是投资,你拿出一笔钱,投资一个网上平台。再动员多少个人加盟,你就可以赚到多少钱。

  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这是一种典型的传销模式。

  我问这个熟人,你现在加盟了这个平台,一年可以赚到多少钱?

  他说,我才刚进来,业务还没有开展起来,收入还不是太多。不过,有很多人已经成功了,在我们这个团队,一年赚三十万的人很多。

  我心里想,一年赚三十万,就想拉我入伙?你也太看轻我了吧。

  大概看出我不太感兴趣,旁边一个老年妇女开始游说了。她自我介绍说,她以前当医生,丈夫以前干什么职业,几年前退休了。回过头想一想,自己也好,丈夫也好,这一辈子过得平平淡淡,不甘心,所以出来再创业。现在,终于抓住了机会,成功了。

  我问,你说你成功了,那我问你,你现在一年的收入是多少?

  她说,五十万左右。

  我对这伙人已经失去了兴趣,当即起身,饭才吃了一半,不准备再吃了,要离开。可他们大概是好不容易拉到一个人,缠着我,不让我走。这时,我有些恼火了,说了几句不客气的话。没想到,他们仍然缠着我,此时,我不得不说了一番更加不客气的话。

  我对那个年纪比我大很多的女性说。你拉着我,要给我讲成功学。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你对我讲的那些东西,对于我来说,是小儿科,我可以给你讲三个月,保证比你讲得好,而且不重复。另外,在你的眼里,年收入五十万就是成功,我暂且相信你现在确实拿到了这个数字。可我告诉你,正因为在你的眼里,五十万就是成功,所以,你一辈子注定不成功。你今天,以快七十岁的人,还不能安享晚年,还需要为了一件可能根本无法完成的工作奔波,本身就证明了你的今天,同样没有成功,同样是失败。

  我为什么讲这两个故事?

  坦率地说,这两个故事,让我有很多感慨,最大的感慨在于他们的执着。

  我想,他们如果不是五十岁六十岁才开始这种执着,而是十几岁二十几岁,就开始如此执着,是认准人生方向的执着,而不是盲目的执拗,更不是稀里糊涂地挥霍了时间,他们的今天,是什么样子?

  这两个例子中的人,是否频繁地换工作换职业,我不清楚。我惟一能确定的是,他们的一生,除了最后时刻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时的挣扎之外,从来就不曾想过要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我为什么这么肯定?很简单,比如那个老年人,她说她是医生,如果她是一个出色的医生,是一个从年轻时就专注于医术的医生,还需要老年时搞传销吗?不知道多少单位争着抢着高薪聘请她。正因为年轻时玩去了,没有执着,没有专注,没有一技在身,到了老年,才会迫切,才会抓救命稻草。

  此时,他们根本不可能是在做事业,仍然像他们年轻时一样,想求速成。

  世界上没有任何速成的人生,更没有任何速成的事业。

  极其可悲的是,这类人,哪怕到了晚年,仍然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仍然稀里糊涂地跨进了一个他们根本不可能专注一生的行业。

  一个人活得好或者不好,恐怕只有到了老年,才能盖棺定论。

  到了晚年退休的时候,你如果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那么,你一定会为自己这一生经受住了各种诱惑,专注于最初的选择而自豪。因为你的整个后半生,都在享受这种选择的实惠。用一句农民的话来比喻,你年轻的时候,认真播了种子,认真把地种好了,后来,你一直在收获。

  相反,如果你从不曾专注于一件事,总在见异思迁,总在得过且过,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你一定会像我举的这两个例子中的人一样,到了老年,仍然不明白什么样的人生,叫成功的人生,仍然无法享受收获,仍然要四处奔波,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证明你一生的失败。

  人活一辈子,可能不是为钱不是为权也不是为其他所有外物,而仅仅只为两个字:尊严。

  对于一生执着于一件事的人来说,无疑活得是有尊严的,后一种人有吗?他们只可能是别人眼中的笑柄。

  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年轻时种下什么样的种子,中年以后,就收取什么样的果实。某些人这里撒下几颗种子,不锄草不间苗,不小心打理,反而又跑到另一个地方去撒下几粒种子,到了秋天,他能有收获吗?

  收获的只能是两个字,荒芜。

  为什么说要精于此道,以此为生?只说明一点,人生的正确选择只有一个:一生专注于一件事。

  如果觉得职场二规则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黄晓阳小说全集职场二规则决战江湖二号首长2二号首长3官劫幕僚爱情万岁阳谋高手高手过招二号首长,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