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黄晓阳作品职场二规则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当然,一生专注于一件事,和一生从事一个职业,意义并不相同。

  其中的区别,我不细讲,大家去体会。

第8章 职业忠诚

  政治家、企业家,都喜欢谈忠诚,可普通的职场人士,最犯糊涂的,就是忠诚。

  我们一旦进入小学,老师就会不断地在我们耳边讲忠诚。可到底是什么是忠诚,到底应该忠诚什么?坦率地说,确实存在一个概念上的糊涂。

  我要讲忠诚,需要先对忠诚进行一番解释。可当我考虑这一点时,我也犯糊涂了。于是,我查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忠诚:

  汉语成语,广义上指对所发誓效忠的对象(国家、人民、事业、上级)、朋友(盟友)、情人(爱人)或者亲人(亲戚)等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忠诚代表着诚信,守信和服从。

  这个解释让我更进一步迷惑。从这个解释中,我们看到,忠诚似乎应该是对应一切。大到你要忠诚国家、人民、事业,小到你要忠诚你的亲戚。连亲戚都忠诚了,那么,你是不是一定要忠诚于你的亲人?比如忠诚于你的儿子。好了,我们再来看最后那句,忠诚是守信和服从,那么,你要忠诚于你的儿子,所以,你要服从你的儿子。如果这样推论,忠诚这个议题,就走偏了。

  今天的中国,我们看不到忠诚,大概也源于我们对忠诚失去了定义。

  定义的模糊,也直接导致了忠诚对象的模糊。

  还有,解释中特别强调,是指对所发誓效忠对象的忠诚。那么,我没有发过誓,我是不是就不需要忠诚?我公开是发过誓,但内心深处,我知道我是在说假话,我从来都没有打算将这种誓言坚持下去,我是不是也不需要忠诚?

  正因为如此,政治家企业家谈忠诚的时候,普通人也就听一听,当作耳边风。为什么?因为普通人会想,你政治家谈忠诚的那些,其实,你自己并不一定忠诚,你只是骗我们去忠诚,我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欺骗。

  现在的社会现实就是如此,所以,没有人相信政治家的忠诚。

  那么,企业家谈忠诚呢?

  同样不信任。你谈忠诚,无非是想我效忠你,为你加班加点地干活,却少要报酬。说一千道一万,你只是想把忠诚变成你口袋里的利润。我又不是傻瓜,专干这种利人不利己的事。

  社会没有了忠诚,所以,我们到处都能见到背信弃义,我们到处能见到的,是利己主义。

  说了这么多,我总得对忠诚进行一个定义,否则,这个话题没法谈下去。

  我给忠诚下的定义即是:

  人对内心选择尤其是对人生方向感的坚持、守信和服从。

  客观上,你的忠诚对象是信仰,比如你信仰的理论,让你产生这种信仰的人等。主观上,你的忠诚对象,是你自己,是你对信仰的认定。

  所以,忠诚对象,包括了四个层面,即,忠诚于你自己的选择、忠诚于命运对你的安排、忠诚于你的精神之师、忠诚于你的事业领袖。

  第一节 忠诚于你自己的选择

  任何人,忠诚的对象首先是自己,是自己的选择。

  这一点,所有人都能够理解,是一个浅显的道理。

  可是,理解是一回事,会不会这样做,又是另一回事。绝大多数人,是能够理解的,可具体做的时候,就把这种理解忘了,抛到九霄云外了。

  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你问一下自己,我忠诚吗?有多少人敢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一个忠诚的人?

  如果你不能理直气壮地说你是一个忠诚的人,这就出问题了。

  你的忠诚对象不是党不是国家不是民族这些大概念。我们刚才已经强调了,你的忠诚对象是你自己。可即使如此,你都不敢拍着胸脯,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一个忠诚的人。那么我问你,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可不可以理解,你是一个可怕的人?你是一个糊涂的人?你是一个无原则无底线的人?你不敢坦率地承认,你是一个忠诚的人,难道不是因为你内心深处,从来都没有一份坚持,没有一个信念?没有一种认同?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忠诚,你还能指望他是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还能指望他是一个活明白了的人?

  同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换一个提法:你是一个不忠诚的人吗?

  结果如何?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举手,给出否定答案。

  这时候,我们发现,确实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问你是否是个忠诚的人,你不敢确认。问你是否是个不忠诚的人,你可以毫不犹豫地否定。那么,你到底是个忠诚的人,还是个不忠诚的人?

  问题出在哪里?

  我告诉你,问题出在你从来没有考虑过你要忠诚于你的选择,要忠诚于你自己。你确实认为你是一个忠诚的人,但是,你没有忠诚。你没有忠诚,不是因为你不是个忠诚的人,而是因为你不知道忠诚什么,没有找到你的忠诚对象。

  不知我们能不能这样理解,我们之中,绝大多数人进入某个职业的时候,内心深处,就没有喜欢过这个职业,从来都不曾想过,要以此为生,要在这个职业这个行业干一辈子。从一开始,就抱着一种骑马找马的思想,随时准备跳槽。

  这一点太容易理解了。这个单位给我三千块钱一个月,另一个单位给我四千,我立即就背叛这个单位了。还有一个单位,又给我五千,我怎么办?

  你还没法说我,因为从来就没有一个人对我说过,对待职业需要忠诚。我所受的教育,也从来没有这一课。

  我会纠结我当初的选择?我会纠结忠诚与背叛这样的问题?不会。我会毫不犹豫地跳槽。

  你认为职场就是一个市场,就像买卖股票一样,时间优先、价格优先。同等价格下,谁先向你伸出橄榄枝,你就投向谁的怀抱。非同等价格下,你自然会选择更高价格。

  这里面没有忠诚什么事。或者,你从根本上认定,这件事,与忠诚无关。

  不是说要忠诚于内心的选择吗?既然这种选择并非我内心的,甚至是违心的,你让我忠诚,那实在很难。

  事业成功一定需要忠诚吗?难道说,忠诚者,更容易获得事业成功,而不忠诚者,更不容易获得事业成功?无论如何,看不出这其中的联系啊。

  上面,都是一些与忠诚相关的错误观念。

  要证明这一点很简单,可以做一个实验。

  假设有两份简历送进了人才市场,年龄、学历、工作时间、目前职位等全部相同,不同的是职场履历,其中一人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基本上一年甚至半年就换一个单位,伴随着跳槽,也有相应的升职。十来年时间,任职单位换了七八个,也升了三四级,最终进入公司高管,成为猎头公司抢夺的对象,也进入了职业经理人行列。另一份简历却要简单得多,十来年的工作经历,仅仅只在同一个单位,同样升到了高管层。

  这样两份简历,哪一份更受人才市场欢迎?

  我不知道别人如何,如果是我选择,我宁可付更高的薪酬,招那个只在一个单位工作过的人,而不愿花更低的薪酬,招那个经历了很多工作单位的人。为什么?他们的业务能力是一样的,但第一个人的忠诚度,拉低了他的整体评分。我把他招进来,或许能够解决我的燃眉之急,但一两年甚至几个月之后,我又得想办法去挖人。相反,另一个可能会将自己的整个后半辈子奉献给这个职场,我即使给他更高一些的薪酬,管理成本,也会低很多。

  我们再将上面那两个人的基本条件变一下。这两个人的工作能力都一般,在职场五六年,均没有得到升职的机会。其中一个,多次跳槽,另一个始终只是在同一个单位。好了,现在一个机会来了,公司准备在他们两人之中,选择一个升职。你们说,会选择谁?公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那个从一而终的。

  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忠诚优先。

  你们不是讲人才流动的市场规则吗?这就是第一规则,并非完全的时间优先和价格优先,也不完全是能力优先,排在第一的,肯定是忠诚。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社会,忠诚是值钱的,尤其是今天这种缺乏忠诚的社会环境之中,忠诚就显得更加宝贵。

  可是,在职场,我们为什么难以见到忠诚,却只见到价格?

  这里面有一个看问题的角度问题。你看不到忠诚,是因为你只是人才市场的一件商品,既然是商品,你就处于流通之中。你所能看到的,就是价格的高低,流通速度的快慢,受市场欢迎的程度等等。忠诚这个东西无法量化,一般人很难看到。

  可用人单位呢?他是人才的消费者,他心目中有一把尺子,和你认定的尺子不同。

  明白了这一个道理,我们再来看忠诚于你的选择,就容易得多。

  一般来说,我们进入一个职业或者行业,无外乎两种情况,第一,自己的选择,第二,不得已而进入。

  第二种情况,我们放在下一节再讨论,这里仅仅只是讨论你自己的选择。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这个职业是你喜欢的,这个职业是社会认同度较高的,大家都说好等等。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仅仅是你选择了这个职业之后,忠诚于这个选择吗?恐怕不一定。

  我本人身在编辑记者这个行业,和很多编辑记者接触过,我了解这个行业的忠诚情况。

  先不说别人,可以说一说我自己。我进入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小学老师。坦率地说,我没有忠诚于这个职业,因为我梦寐以求的是当编辑记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一直都在努力。后来有一天,我终于实现了这一目标,进入了一家杂志社,当上了编辑记者。

  这个职业是我自己选择的,我忠诚于这个选择吗?我是忠诚的。但是,我这种忠诚,是否始终如一?不一定,中间有反复。

  为什么会有反复?理由很简单,我梦想当编辑记者的时候,将这个职业想象得很神圣,很光彩,很浪漫,总之,可以用上所有一切美好的词汇来形容。不说这些美好的词汇,仅仅说一些小事,都能让我兴奋不已。比如说,我喜欢看书,每期杂志出来,拿到十来本样书,一个一个地送人,那种感觉,特别自我满足。我喜欢写文章,以前写文章,把文章的命运交给别人,现在,我也能掌握别人的文章的命运,那种兴奋和满足,同样无法形容。

  当了一段时间编辑之后,发现自己所做的事,只不过是日复一日地帮别人改稿子,每天都在做着一些极其琐碎的事。拿到新杂志,已经不能给自己刺激,替别人改文章发文章,同样不能给自己新刺激。到了今天,别说在报纸上发一些短文不能给我丝毫刺激,就算是每年出版几本书,一样对我失去了刺激。这时候,我还会像从前那样疯狂地喜欢这个职业吗?不会。

  既然已经出现审美疲劳,甚至已经发生兴趣转移,你还会忠诚吗?有一部分人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了。

  任何一项职业,都不是人们从外面看到的那般,既不是黯淡无光,也不是光彩四射。任何职业,都是极其繁复的,极其琐碎的。任何职业追求,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螺旋形的,每隔一段时间,你的前行之路,就会遇到瓶颈,就会触到发展的天花板。这时候,你会苦闷,会挣扎,会失去方向感,会因苦于无法突破而心浮气躁。耐不住寂寞,守不住琐碎,就根本不可能成功。

  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普通人的理解,是要给此人以大难,让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其实并非如此,最难捱的,恐怕不是大难。对于大难,你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或者有了心理承受力,你被迫接受,反倒能泰然一些。相反,最难以令人忍受的,是平庸、琐碎,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一件事。

  几十年前,我在十堰市读书,去参观过第二汽车制造厂的总装车间。那个车间是一条流水线,流水线的两边,站着很多工人,每个工人,差不多只干一件事,比如上螺丝。车桥走到他的面前,他拿起一颗螺丝,往某个固定的地方一套,然后拿过电动的工具,再往这颗螺丝上一套,通上电,卡卡一阵响,这个螺丝被旋紧了。干完这件事,流水线也就走到了下一道工序,而另一辆车的车桥,又走到了这名工人面前,他再拿起一颗螺丝,再旋紧。一个八小时工班下来,他反复做的事,就是套螺丝,旋紧这样两件事。

  这样的事,有任何创造性吗?没有。干这件事的人,内心是平静还是烦躁?做的人是什么心境,我不知道,我在旁边看着,都替他烦躁。

  那么,我们干另一项工作,是不是就没有这种枯燥了?恐怕不是。我们当编辑,每天干的工作,同样是看稿,改稿,发稿,校对。同样是枯燥的。当记者,每天就是去采访,然后回来写稿。写稿嘛,无非就是拟标题、引题、主题、副题、导语。大多数人烦躁了,不以为然了,完全程式化了。

  这才是真正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比那些重大打击,更加难以忍受。

  我说忠诚是值钱的,为什么值钱?就因为忠诚需要付出,而且是极大的付出。付出的是什么?就是这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过程,就是这个耐得住寂寞的过程,就是这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过程。你突破了这一过程,你就成功了,你就值钱了。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电视新闻节目,讲一个卖面包的女性。最初,她在某一家面包店打工,她从事的工作,不是做面包,而是卖面包。做面包可能还有技术含量,在一般的人眼里,卖面包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可她不同,她做出了技术含量,什么技术含量?手快。她的手快到什么程度?一二十只面包,她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全部装进袋子里。我从电视画面中第一次看她表演这个动作时,以为是快镜头。她那个速度,比电视的快镜头还快,眼花缭乱。后来反复看了几次,知道不是快镜头,人家确实有这么快,以至于很多人,并不真是想找她买面包,而是想借助这个机会,近距离看她表演。她的面包店,生意好得出奇,总是排着长队。是她的面包味道比别人好?可能,但这不是根本,根本在于她将一件极其简单枯燥的事,做成了艺术。到她那里买面包的人,已经不是去买口味,而是去欣赏她的艺术。

  为什么会超越口味享受艺术?原因很简单,我做不到,你做到了,我在骨子里,对你有一种崇敬。这是个人情感取向,与口味已经无关。

  《至青春》受到大家的追捧,是因为所有人都有过那样的经历?所有人都有共同吃饭的经历,所有人都有共同睡觉的经历,你写出来试试,能打动谁?人们寻找的,是共同的情感取向。某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做得好,有口皆碑,是因为大家有共同的口味?不是,是因为共同的情感认同。

  你做得比我好一点,我会认同吗?不会,我可能觉得你和我在同一级别。如果你比我好出了很多,好到了我很可能用一辈子的努力,都无法达到的程度。我一定会认同。这就是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的道理。也是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的道理。这就是成功。

  我和很多编辑记者朋友聊天,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没有进入这一行之前,心驰神往,进入这一行,干了几年,发现也只不过是这么回事,最初的新奇感没了,干劲也就没了。编辑这个行业,有很多极其细致且需要耐心的工作,比如说,对于字词句的精细把握,很多字,区别只是在细微之处,也有很多字,很可能是习惯性错误或者某些特殊情况下造成的习惯性错误。

  举个例子,的地得的用法。

  早期,这三个字是严格区分的,学校的老师教这三个字的时候,特别细致,大多数学生,很容易就能分出。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种习惯,知道用这三个字的一般规律。后来,国家搞文字改革,也不知哪个人拍脑袋决策,将这三个字通用。这么一通用,就引出了一系列混乱。几年之后,又废除了这一改革,仍然恢复到从前。可是,这一改革害了很多人。首先是通用期间上学的这批学生,不懂这个用法了。接下来,这批学生长大了,目前进入教界的老师,都是这批学生,他们不懂这三个字的用法,自然也不可能教好学生。一代又一代人,就被耽误了。

  现在二十多岁到三十来岁的人,有多少人明确这三个字的用法?太少了。

  如果你是一般人,不懂也就不懂。社会有一种容错的良好习惯。但是,你如果从事编辑记者行业,那就不行,你一定得懂。

  一定得懂,就真的懂吗?我告诉你,我们有很多编辑记者,根本就分不清这三个字。我们现在印在纸上的文字,这三个字经常出错。报纸还好说一些,因为后面有一道专业校对程序,杂志和图书没有。杂志和图书的校对程序,由编辑自己完成。所以,最容易出现这类错误的,就是杂志和图书。

  你连这最简单的三个字都分不清,你够格当编辑记者吗?我说你不够格。

  然而,你如果用这个标准来选编辑记者,你根本选不到人。今天毕业的大学生,真正搞懂了这三个字用法的,是一个极小的比例。职场不能以此为标准,否则,他们后继无人,只能在这方面放宽尺度,希望这些人,在工作阶段修正。问题在于,仅仅这么小一个错误,说修正就修正了?不是。看似一个很小的错误,十年八年,都修正不了,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修正不了。

  修正不了,不是因为这事有多么大的难度,恰恰在于,你是否用心。

  我的《二号首长》和《爱情万岁》的编辑,是一个年轻的编辑。有一件工作,她做得极其细致,比如你的文章中提到某一条法律条文,不管她是否知道,或者是否认同你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她都会去查一查。再比如你提到某个历史事件,她也一定会仔细去查。

  我当了多年编辑,知道编辑最容易犯的是经验主义错误,以为某个事是对的,就不去考证了,最后可能是错的。这样造成的错误非常之多。

  这样去考究一个词一个字一个史实的对错,是不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绝对是。如此枯燥的事,你都能做得很好,还有什么事,你是做不好的?这就是敬业,就是忠诚。

  当然,我这样说,并非这个编辑就已经把编辑这个职业做到了极致。坦率地说,任何一个行业,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做到极致,可能性很小,尽可能做到最好,才是敬业的表现。

  这就是精于此道,以此为生。

  只要你永远忠诚于你的职业选择,你就会永远地执着于探究这个职业中,极其细微的技术或者事理,就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并且从中获得乐趣。没有这种精神,根本就不可能精于此道。这个精神,就是职业精神。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坚持自己最初的职业选择?为什么不能忠诚于那个选择?是我们选择错了?后来需要调整了?不是,更大的可能,是你承受不了生命之轻,是你耐不住精于此道所必须经历的寂寞、困惑甚至煎熬。

  精于此道,重点在这个精字上。

  怎样才能做到精?不是你读了多少书,有了多少高深莫测的技术,你才是精,恰恰在于,你若是能够把最基本的,最基础的东西,做到最好,做到大家都挑不出毛病,那才叫真正的精。

  在汽车厂上螺丝如此,在面包店卖面包如此,当编辑,同样如此。

  你做不到,是因为你有两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你没想到要忠诚于你的职业,哪怕你以前想过,后来改变了,那些令人烦躁的细节,让你改变了,那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让你改变了。当然,也有些人,是从来都没想到,我们在后面再讨论。

  第二个没想到,是你没想到怎样做才能是精。

  有些人或许会说,我想过,可是,没有人教我,我不知道怎么去做。

  我告诉你,这是借口。你是想过,但你只是出于一种完成任务的心理去想,只是出于学生心态去想。你并没有想过,你要忠诚于你这个事业选择,你要精于此道,以此为生,要将自己的一辈子,套在这个职业上面。

  如果觉得职场二规则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黄晓阳小说全集职场二规则决战江湖二号首长2二号首长3官劫幕僚爱情万岁阳谋高手高手过招二号首长,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