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黄晓阳作品职场二规则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到了八九十年代,什么最热门?电脑。于是,电脑行业,又出了一批人,联想啊什么的,成就了什么人?成就了柳传志他们这一批人。联想或者柳传志,曾经是怎样的励志教材?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捧着他们的书看,希望复制他们的成功。可能吗?苹果都不主要做电脑,而是改行去做手机了,联想还死抱着电脑,不死的话,大概离死也不远了。

  电脑硬件之后,又冒出了一个最热的行业,互联网,于是,又出了一批人,包括马云,包括马化腾。他们这批人,仍然在这个时代弄潮,那是因为这个行业,仍然处于快速上升之中。未来什么时候会冷下来,或者发展速度会慢下来?我不知道。但一定会到发展瓶颈,一定会有那一天。

  互联网之后,最热的是房地产。于是,又出现了一批弄潮儿,潘石屹啊,任志强啊,王石啊,一大堆。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坐标系的纵轴,无一不是快速发展。自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些快速发展的行业,同样有些人成了先烈,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为什么会死在沙滩上?这就取决于横轴了,纵轴的发展虽快,横轴也就是企业领袖的思想高度有限,使得企业的发展值上不来。

  企业领袖的超前意识和超前决策,有利于企业选择纵轴。所以说,企业领袖的思想高度决定企业的发展空间。

  但是,企业领袖的这个思想高度,是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柳传志创业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清楚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不是,他只是因为学的这个专业,想创业的时候,只有这个领域,是他最熟悉的。马云创业的时候,是不是清楚这个行业的发展高度?同样不是,创业之前,他从事过很多行业很多职业,基本都是失败的。他是屡败屡战,最后误打误撞,闯进了这个行业。还有更多的人,一样屡败屡战,却没有马云运气好,没有误打误撞,不留神跨进了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

  好,你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行业,这时候,包括企业领袖在内的创业团队成员,又回到了我们谈到的第一个坐标系了,即经验值和领悟值的那个坐标系。

  在这个坐标系中,领袖的能力值上升一定会比所有人都快。上升得快,有很多原因,智商情商是因素之一,站在企业最顶端,接触面广,信息来源多,因为企业命运系于一身,想得比别人多,都是原因。如果没有企业领袖能力值的快速增高,这个企业,自然也不可能迅速发展。

  换句话说,他如果没有如此之快的成长,他的思想很快就到达了天花板,他的企业,也就没有继续成长的空间了,他也就成了那个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了。可见,就算是企业领袖,也是一步一步成长来的,而不是天生的。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理解力和领悟力的差别,只有位置的差别带来的机遇的不同。

  相反,其他的共同创业者,虽然也都会有大幅度的进步,可与领袖相比,速度显然太慢。尤其领袖的高屋建瓴、领袖深入细致的思考纬度,从某种意义上说,造成了他们的懒惰,在他们看来,凡事只要有领袖,就一定是对的。

  领袖会不断地提醒他们,你们要快点成熟起来,企业发展需要你们能够挑起更重的重担。他们也想努力,可他们有依赖,有人替他们托底,没有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忧虑,所以,他们对于企业未来以及个人未来的思考,没有企业领袖那种迫切性,从而形成一种思维上的懒惰,局限了纵坐标的递长。

  客观现实,也会局限他们的能力值增高。最初创业的时候,只有那么十几个人,这些人,大多数是普通职员,他的经验值,也就是当好一个普通职员。忽然有一天,企业发展了,十几个人发展成了几十个人,最初的那些普通职员,全都成了小组长,每个人带了几个兵。他们怎样带这几个兵?怎样当领导?恐怕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慢慢明白一些道理一些方法。好不容易等他们懂了掌握了管理一个小组。企业又快速发展了,变成了几百人的企业,需要他们带几十人了。几个人都还没带好呢,几十人能带好?

  马云说,当初他对自己的创业团队说,你们只能当小组经理。这话没错,说的是客观事实,一点都不夸张,也并没有贬低那些人,而是一个成长滞后带来的问题。这不是马云一个人面临的问题,是所有快速成长的企业领袖,都会遇到的共性难题。

  这时候,企业领袖怎么办?等这些人成长?那么,他的企业成长速度就会慢下来,且不说这种慢,会让其他同行超越,这种慢,很可能使得一个现代企业团队,永远无法形成。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条路可走,向外引进人才。

  可见,引进职业经理人,是一个高速成长企业必须经历的过程。

  这批职业经理人到来之后,会给马云的企业带来什么?第一,他们会带来一系列的新思想新方法,比如系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比如对某些职场心态的认知和领悟。他们所带来的东西,会给以前的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这些人警醒,让这些人顿悟。以前,领袖不断强调,你们要学习,要努力,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差什么。现在,来了一批职业经理人,看一看人家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暗中比一比,立即明白了差距,提高了能力坐标系中的纵轴空间。第二,领袖不用他们而宁可去外面找人,肯定让他们之间的一些人感到了压力,甚至是巨大的压力,同时也获得了动力,他们开始激起直追,迫切性和危机感使得他们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白差距也使得他们有了方向感,因此拓宽了能力坐标系的横轴广度。

  这批职业经理人,除了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之外,还在帮助马云建立现代化企业架构,为现代企业培养人才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没有这批人,马云创业团队的成员,会不会成长?一定会。但是,时间会长得多,速度会慢得多。这批职业经理人的到来,为马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由此可见,马云说他请这批人是犯了错误。他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他如果没有聘请这批人,他的企业,一定没有今天这样的规模,没有今天这样的架构,没有今天这么多的人才储备。甚至还有可能,早已经被别的企业挤到了一个狭小的发展空间,不得不惨淡经营了。

  这一步棋,为马云企业乃至马云个人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助力。马云看不到这一点,却在那里抱怨这批人缺乏职业忠诚。可见,马云的能力坐标系中,纵轴也就是领悟力,已经有了天花板。

  一个思想高度已经触及天花板的人,会是一个什么状态?因为你的这个天花板确实非常之高,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或许一辈子,都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所以,你是这些人的精神领袖,你是这些人的忠诚对象。

  然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学无止境,领悟更无止境。作为企业领袖,你的思想已经触了天花板,上升空间已经非常之小了。跟着你的那批人,要么看清了彼此间的距离,要么,甚至已经在领悟值方面超越了你,你还能要求人家忠诚吗?若是人家还忠诚于你,那就不是忠诚,而是愚忠,是盲目的。

  人家为什么要忠诚于你这个事业领袖?那是因为你确实是一个事业领袖,不仅能够领导这个企业走向成功走向辉煌,更能在人家的精神领域,起到精神导师的作用,能够为人家指明方向。当人家找不到这种方向感的时候,还会留在你这里,浪费青春?绝对不会,他们肯定选择离开。

  这种离开,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背叛。恰恰相反,他们是在追求,是更进一步的忠诚,忠诚于自己的方向感。

  我们把视线引开一点,比如湖南卫视的制片人。当初,这些人进入湖南卫视的时候,都是职场新人,小男孩小女孩。假以时日,这批人伴随着湖南卫视的成长而成长,逐渐成为独挡一面的高级人才。正是湖南卫视培养了他们,造就了他们。他们对湖南卫视有感情吗?一定有,而且很深。如果问一问那些离开了湖南卫视的人,他们提起湖南卫视,一定是激情澎湃的。这就是忠诚。

  但另一方面,他们已经成了知名的制片人主持人。这些人如果仍然留在湖南卫视,面临两大问题。第一,这里人才实在太多,竞争激烈,搞不好,他连上节目的机会都没有。连节目都上不了,还谈什么事业前景,谈什么方向感?第二,他们的收入,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的水平。人家外面已经开出了几百万的年薪,而他们在台里,且不说只能拿到几十万年薪,甚至连上节目的机会,都可能没有。

  他们怎么办?因为死忠而委屈地留下来?还是另攀高枝?

  他们确实是想死忠,可是,你得给他死忠的方向感啊。这种方向感一旦消失,他就失去了人生动力。这种动力感的消失,对于一个追求成功的人来说,不是可怕,而是一种类似于死亡的可怕。

  再回到马云。他那句话告诉大家一个结论,当初那些创业团队成员,现在大多成了股东、董事,言外之意,那些聘请来的职业经理人,是不是没有成为股东,没有成为董事?我不知道。人家给你的企业带来了如此之大的实惠,你连一点股份都不肯给他,你连一个董事席位都不肯给他,他的方向感在哪里?你不仅不给他股份,不给他董事席位,还因为企业需要内部竞争环境,给他设置了很多竞争对手,他的方向感,又在哪里?

  不错,你后来给了其他人股份,给了其他人董事席位,那是为什么?那是因为你通过这些职业经理人的离去,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家用这种办法教育了你,启发了你。

  可见,忠诚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忠诚的空间,就是方向感。

第9章 职场认知

  是不是前面所说的那些事,全部做好了,就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职场人?不一定。

  职场有其特殊的规律,而这种特殊的规律,也都与职场人对职场的认知有关。认知正确,做事才有动力,才有方向,认知不正确,很可能将行为导向一个错误之所。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和他对事物的认知关系紧密。可以说,不成功的人生,全都是因为认知的错误或者走不出认知的误区造成的。同样,成功的人生,肯定是认知正确的人生。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既然认知正确,你自然就走在了正确的路上。因此,认知正确,自然就是人生正确的前提。

  对于绝大多数职场人来说,到底怎样认知,才是正确的认知?

  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一点,市场上很多讲授成功的书籍,也从来没有系统地介绍过这一点。

  就算是有这样的书籍介绍了,读过也就读过了,很少有人深入地思考,或者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学过立即就记住,就永远不会改变地认定了。更多的职场认知,不是自己想通悟通,别人说的,作用不大。

  几乎所有人,都会经历懵懂阶段,也就是通俗所说的不懂事阶段。

  不懂事,不懂的是什么事?

  就是职场认知之事,也就是人生认知之事。

  对人生或者职场的认知,说白了,就是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个,最为重要的,也就是所有关系的前提,就是公和私的关系。第二,是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这个关系,同公和私的关系紧密相连,甚至有很大部分重合,但有些细微的不同。第三,是今天和明天的关系。第四,是大和小的关系。第五,是简单和复杂的关系。

  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关系。这所有关系,归结于一点,其实就是职场的哲学关系。哲学中,有一个重要原理,叫对立统一。世上很多事,表面上看,是对立的,其实,你只要想明白事理,便可知道,在客观上对立的关系,到了主观层面,就统一了。

  比如说公私关系,公就是公,私就是私,客观上,这是对立的关系,不可调和。普通人也会认为,公和私,我分得很清楚啊。公家的东西,我一分钱不拿,但如果是我私人的,对不起,我也不会将它拿出来充公。

  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这种关系,是泾渭分明的。公就是公,私就是私,中间有一条明确的界线。但在另一部分人眼中,这两种关系,是模糊的,是没有边际的,公就是私,私就是公,交缠在一起,无法分割。

  泾渭分明,是一般理解,是客观理解。公私可以相互转化,是哲学理解。这是两个层次。

  再如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我干一件工作,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表面上看,我工作做好了,为了自己多拿奖金,为了自己能够升职,是为自己。但是,我其实也是在为他人啊,为老板创造了财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他人,也享受了企业发展的成果。为团队作了贡献。

  那么,我到底应该怎样分清这之中的自己和他人?如果分不清,我岂不是在糊里糊涂地工作?

  换句话说,我如果不能分清这些关系,我的工作动力从何而来?

  分清主观和客观,是职场认知的基础。

  这一章所谈的内容,我们在学生心态和职场心态那一部分,也都谈过,此处之所以再专门列出一章谈这个问题,一方面,这是职场认知不可或缺的,必须完成的功课,另一方面,也因为这个问题极其重要,哪怕是重复,我们还是要深入地探讨一番。

  第一节 公事其实就是你的私事

  职场中人,很难分清的是公和私这样两个对立的概念。

  若是站在公私分明的角度看,职业就是公,事业就是私,上班就是公,下班就是私,集体所有就是公,个人所有就是私,泾渭分明,不可调和。

  可以社会实践中,公和私,到底应该怎么分别?哪些物品是公,哪些物品属私,从小,你所受的教育,就是分清这两个字。概念上,这两个字显然是容易分清的,但在具体实践中,要真正分清这两个字,难了。越是高层的人,越难。

  也许有人觉得不服气,分清公私,有这么难吗?

  我告诉你,这件事说难,那是难于上青天,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分清,若说容易,那也十分容易,仅仅一句话而已。

  比如说,工作和生活,哪个是公哪个是私?

  这个问题提出来,几乎所有人都会说,这个太容易分了,生活是私,工作是公。如果再明确一点,八小时之内是公,八小时之外是私。

  问题在于,把公和私分得如此清楚的人,有没有成功人士?

  若是真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做个调查。不需要太过复杂,可以分别问一问身边的成功人士和不成功人士,问一问他们,公和私的概念,是不是真的这样分的。

  确实,你在家里的生活,是私,这无可争议。但是,你在单位工作,哪些是公哪些是私,你真能分清吗?

  上级给你布置工作任务,你按照要求完成了,这是公。

  可是,你完成任务并不是义务的,而是为了挣取工资,又是为私了。在工作中,你积累了经验,提升了技能,增强了你在职场的竞争力,为你未来更好地适应职场,储备了能量。这是公还是私?恐怕难以分清。

  即使是生活,是不是完全就是私?也很难说。

  对于有的人来说,生活完全是私,这并不错。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将工作当成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哪怕是在休息时,在旅行时,在其他一切可用的时间里,都积极地投入工作、储备能量。如此一来,工作就成了人生的一种状态,成了生活的重要部分。此时,工作和生活,就很难分出公私了。

  你的观念中,公私分明,公私严格区分,你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人。

  成功的人,一定是公私不分的人。可就算是公私不分,也有两种,一种是把公当成私,那是因为私欲膨胀,想尽可能占公的便宜。一种是将私当成公,在这类人的心目中,所有一切,都是公,自己就是为公而生,人生的全部,就只一个字,那就是公,就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工作。

  此外,公私区别,还有一些极其细微之处。

  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一间宿舍住了四个人,都是年轻人,彼此的关系,很快融洽起来,就像一家人一样,饭菜票可以共同用,哪个来了客人,其他人也都会热情接待。时隔没多久,出了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其中一个人,对这种朋友定义没有边界。他不买牙膏,用别人的牙膏。如果是偶然一次,你忘了去买,用一下,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认为只要是拿到宿舍的物品,就是共用品,那显然是错了。

  某一年的端午节,单位发了十个咸蛋。另外几个人,或者家在本地,或者有女朋友,他们的咸蛋,都会派上用场。我家在外地,十个咸蛋,就成了公用品。同时,我还想到,十个咸蛋,分给四个人,每个人只有二点五个,太少了。因此,我又另外买了三十个咸蛋,搬进宿舍,对大家说,我放在这里,大家可以补充点营养。

  那位老兄也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将咸蛋往自己的包里装。当时我不在场,另一位同事在,看到这种情况,问他。他说,单位发的十个咸蛋,他准备拿回家,考敬父母。这些咸蛋,他准备拿去考敬未来的丈母娘。另一位同事将他骂了一通,他才作罢。事后,同事将此事告诉我和另一位同事,我们三个人都觉得,这事就像吞了一只苍蝇。

  这里,显然有一个公与私的区别。单位分的十个咸蛋,是私品,你怎么处理,没有任何人有意见。我买的那四十个咸蛋,也是我的私品,只有我才有权处理。而我将此放在宿舍里,供大家享用,如此一来,这四十个蛋,成了四个人共同所有。这里有一个概念,四个人只在这个四人的空间里共同所有。你拿出这个空间,就把公变成私了。

  微妙吗?确实微妙。

  可见,这个公和私,并不仅仅是单位和个人,其实有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是集体和个人。也就是说,哪怕是一个三个人四个人的小集体,也有个公和私的概念。这个概念发生错误,就难以融入这个集体。

  所谓三百六十行,哪一个行业成功比例最高?官场。

  身在官场,你由普通公务员升为了副科长,那么,你迈开了从八到二的第一步。但是,这时候你还不是二,仍然是八,能否真正成为二,还要听其言观其行,要看以后的造化,还要看你对人生对职场的领悟。

  造化的最大一个要素,在于你对公私所占比例的认识。

  你认为工作和生活是完全割裂的,人生的本质,就是要好好享受生活。那么,你肯定从此止步了。

  你从科长变成了处长,这时候,大概可以说,你确实是进入二了。

  即使如此,你仍然不能松懈,甚至要更加努力,加倍努力。

  官场设置了很多等级,每向上迈一级,付出的努力,都会呈几何级数增加。

  你只是一个人,只有一双手一颗大脑,几何级数递增的动能从何而来?

  只有一个途径,向你的心态挖掘,向你的业余时间挖掘,向你的领悟挖掘。

  官场成功者为什么最多?因为官员群体,最清楚事业是其生活全部。他们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工作,所以,他们获得了上升的机会。普通人严格区分公私,只要是私人生活时间,一概不问工作,所以,他们一直原地踏步。

  普通人,只看到了官员享受各种特权带来的丰厚回报,却没有看到官员为事业的付出。那些成功的官员们,只要眼睛睁着,就永远在做两件事,做工作和想工作。不信的话,可以找一些官员问一问,看他们是不是在做这两件事。

  哪怕是休息,哪怕是娱乐,他们也在工作。

  纯粹的休息和娱乐,以及工作式的休息和娱乐,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唱歌,普通人就是为了k歌而k歌,为了去hi,为了找那种男女在一起兴奋的暧昧感觉。官员们呢?他们可能是去陪领导,是去融洽同行同业间的关系,甚至是去让部下们陪。哪怕是去让一帮部下以各自的方式和姿态拍马、奉承,也是政治智慧的一种,是方法论范畴,是工作。

  官员也是工作时间最长的人。不仅中国官员如此,全世界的官员,都是如此。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每年都要在自己的德克萨斯州庄园里休假。而他休假的时候,常常安排一些极其重要的外事活动。他是在休假?不是,他是在工作。

  我有一个官场朋友,工作时间已经十几年,可以说非常努力,上级交给他的所有工作,都能较好地完成。后来一次机会,竞聘上岗,他参加了,顺利当上了副处长。几年后,他找到我,希望我帮他设计一下上升通道,也就是升为处长。

  我和他详谈了几个小时,较为仔细地了解他的工作状态,结果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个严谨的生活型的人。他将自己所有的工作,严格控制在八小时以内,八小时以内的工作,他干得有条不紊,可以说非常好。而八小之外,对不起,他要准时下班,要回去享受他的私人生活。

  我于是发现了一个问题。你当副处长,主要是协助处长工作,你努力地将所有工作在八小时之内完成,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然而,你如果当了处长,仍然只肯在八小时之内工作,能行吗?肯定不行。下面某个员工利用接到某个很急的任务,在八小时之外需要请示你,你却在享受生活。上级领导有重要工作交给你,打你的电话,因为是八小时之外,你关机了。

  说得更直接一点,领导之所以把一个部门交给你,肯定是希望你把这个部门搞好。然而,你坚持八小时之内工作,是否能把这个部门搞好?领导首先没有信心。

  我问他,你能不能改变习惯,将更多的业余时间投入工作?他很肯定地说,偶一为之,那没有问题,若需要经常这样,我恐怕很难做到。

  我也意识到他很难做到。根本原因在于,现在的一切,已经形成了他的习惯,他的生活模式,要改变,那是极其痛苦的一件事。有一句话我没有说:保留现有生活节奏并且仍然当副处长,改变生活节奏然后当处长,两个只能二选一,你选哪一个?我想,他恐怕会选择前者。

  看吧,就因为公和私分得太清,上升空间限制了。

  除了官员之外,还有一些成功者,整个人生,根本没有公和私之分,没有工作和生活之分,比如商人。

  我们看到了商人的财富,看到了商人无所顾忌的玩乐,可是,很少有人看到商人们的工作状态。

  商人,就是那种将工作当作人生全部的人。他们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工作,所以,他们成功了。

  如果觉得职场二规则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黄晓阳小说全集职场二规则决战江湖二号首长2二号首长3官劫幕僚爱情万岁阳谋高手高手过招二号首长,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