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黄晓阳作品职场二规则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还有那些科学家,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不是将科学研究当成了生命的全部?不是将所有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学术攻关上,才获得成功的?你能找到一个只在八小时之内搞研究而获得成功的科学家吗?找不出来。

  你去问一问那些围棋大师,象棋大师,他们每天下棋多少个小时?不是倾注人生所有时间和精力,他们能成为大师吗?

  社会上,有关成功学的书很多,总结了许多成功人士的许多经验。但以我来看,这些成功人士,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经验,一直被那些渴望成功者忽视:成功者将工作当成生活,不成功者将工作和生活严格区分开来。

  前几天,有一个业务部门的广告员跑来找我,说是遇到了困惑,遇到了瓶颈,很苦恼,希望我为她指点迷津。

  我问她,你困惑什么?她说,她以前在另一家媒体,做记者,接触了很多广告厂商,和他们建立了较深的情感。后来,她跳槽,来到我所在的这家报社,先仍然做老本行,当记者。一段时间后,她厌倦了这个工作,又认为自己手中有很多企业的人脉资源,更有利于做广告,便申请担任广告营销员。

  很快,她开始困惑了。因为报社的广告是分片管理,她交往已久的关系企业,都不在自己分管的片,而是别人的。她如果继续和那些老板保持来往,就面临两大难题,第一,她的同事会不会认为她在挖自己的墙脚?第二,因为不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就算她能拉到这些企业的广告,也不算任务。她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关系?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困惑,因为与此无关,我们不需要列举。

  仅仅上面提到的例子,相信困惑过很多人。

  类似的困惑还不仅如此。比如你是一个业务员,有很多客户,这些客户,全都是你一个一个发展起来,他们是你的财富。正因为你业务做得好,上级提了你的职,让你当了主管。主管的主要职责,不再是发展和维护这些客户,更为主要的,是带领整个团队,发展并且维护更多的客户。作为主管,你很可能没有更多时间去维护自己原有的客户,你不得不将这些客户分给下面一些营销人员。

  分给营销人员后,就得面临一个问题。这些客户原本是你的。甚至具体业务,还得你出面,才能完成。但具体工作,却是分管的业务员在干,最终的提成,你这个主管,是不是要从中提成一部分?

  如果说,这些业务原本是你的,你从中提取一部分正当名分的话。那么,其他原本不是你的业务,因为你是主管,你实际对这些业务的成交,起到了领导作用,你不也起着主要作用吗?你是否也应该领取业务提成的一部分?

  这里面,就有一个公私观念问题。作为部门主管,公司给你的职责,是管理这个部门,这个部门的所有业务,与你的业绩挂钩,也就是说,你的私,应该体现在公司最终给你的业绩奖金之中,而不应该体现在每一笔业务之中。哪怕你从年终业务中获得的收益会远远少于业务提成,你也要认这个游戏规则,也要明白这之中公与私的概念。

  至于那个困惑的业务员,同样是一个公与私的概念问题。

  我对她说,你执着于或者说困惑于失去了这些业务关系,说到底,执着的是你失去了一笔业务提成,甚至失去了完成基本任务的机会。这种执着,其实是私在起关键作用。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规则,你的这些客户被分给了别人,就是规则。任何私,都只能是在规则之下的私,不能有超规则的私。

  既然这些客户被分给了其他人,是在规则之下,你所要做的,第一,认同并且坚定地执行这种规则。第二,你仍然努力地维护和发展那些关系,甚至主动替分管这个片域的业务员,发展这种关系。就算最终不算你的业务,不算你的任务,你也不计较。

  这样做,表面上看,你吃亏了,你做了工作,没有得到回报。这是对私产生了较大损害。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你损害了私却成全了公。至少在两个方面,你会赢得很多东西。第一,在你的同事中和上司中,你会赢得极佳的印象,你会成为同事和上司眼中可以完全信赖的人。第二,你在那些客户心目中,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他们会帮你做宣传,有些客户,甚至主动替你拓展业务关系。

  显然,仅以这件事来判断,你如果什么都不做,或者有意制造一些麻烦,你得到的是什么?是零。损人不利己。相反,你如果像我说的那样去做,从经济利益上说,你得到的,仍然是零。可评估其他方面,你已经不再是零了。

  大家如果仔细观察一下职场,职场中永远有两种人,一种是只要加班就叫苦的人,一种是即使老板没有让加班,不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家里,都在努力工作的人。

  前一种人总在抱怨,工资少了抱怨,加班多了抱怨,似乎职场中所有一切,都不能如他的意,他在职场之中,就是在痛苦之中。一天中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下班。

  对于这种人,任何形式的强迫,都不起作用,对于职场,他们永远是边缘人,永远是被迫者,自然,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主流。

  而后一种人,表面上看,他们有点傻,甚至在相当多的人眼中,他们就是傻。为什么傻?因为他们没有公和私的概念,整天就在工作,完全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在他们的脑子里,似乎从来没有一个私的概念,所有一切,都是公也都是私,永远都在稀里糊涂地做贡献,却又看上去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过三年五年,你再看一看在同一职场的这两种人,他们会有什么变化?

  第一种人,基本没有变化,一切按部就班。永远都在计较着工资为什么还不涨,永远都算计着这次升职,自己有没有希望。永远在抱怨,有一次机会原本属于自己,可惜在最后一刻,或被潜规则了,或被错过了。

  第二种人,变化就大了,被提拔到了相应的岗位,加薪了,晋级了。甚至几年时间里,薪酬水平和职位直线上升。大家都开始猜测,他到底走了什么门子,到底有什么好运气?若再找不到这类原因,就说,他的祖坟葬得好,风水好。

  前一种人,因为没有提职也没有加薪,在职场停滞不前,因此抱怨会更多,工作态度会更消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前一种人,在职场中随处可见。

  后一种人,凤毛麟角,属于珍稀动物。

  二八现象嘛,一点都不奇怪。

  如果有一天,你当了老板,你遍寻职场,想找到什么样的人?

  肯定是把工作当成人生全部的人,哪怕高薪,哪怕给他一定的股份。你会告诉自己,发现一个两个这样的人,是你的幸运。相反,你不得不大量使用前一种人,虽然不满意,甚至恨铁不成钢,毕竟有些事情需要这样的人去做。

  所以,你会对自己说,你这是在尽社会义务。

  不同的两种人,对待工作不同的两种态度,决定了这个人的一生。

  剩下来的事,就非常简单了,你想成为哪一种人,就按照哪种方式去做。

  你想成为第一种人,又确实用第一种人的方式去做,你是一个甘于平淡的人。你想成为第一种人,却按第二种人的方式去做,你是个神经病。你想成为第二种人,却按照第一种人的方式去做。你是一个梦想家。你想成为第二种人,又确实按照第二种人的方式去做,你是一个成功者。至少也是一个准成功者。

  第二节 利他其实是最大的利己

  如果说分清公私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在思想认识上确定利他还是利己,就更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在相当一部分人眼里,利公还是利私,总体上还是明白的,但是利他还是利己,就不容易明白了。

  利他还是利己,很可能不是一个公私概念,更大层面,是同事间的利益分配概念。

  许多人就因为不清楚这个区别,或者说,凡事只想到自己,没有更多地想一想别人,想一想团队,在处理这类关系时,只会一根筋地考虑到,我得到了什么,我失去了什么,结果可能使自己得到的很少,失去的更多。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非常之多,多到大家习以为常,很少去仔细分析一下,更少有人从这类例证中获得领悟。

  上一节谈到那位业务员的困惑,就是一个典型。

  规则把她的业务客户划给了别人。对于她来说,她已经失去了可能获得的利益。她应该怎么办?办法不多,无非几种。

  第一种,什么都不做,认同规则的安排。这是较为普遍的做法。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是她获得零回报。

  会想的人,觉得既是规则,自己要遵守,虽然有损失,也就认了,心理上会较为平衡。大多数人不会这样想,既然有这样的业务客户,我为什么不能做这些业务?为什么不能从这些业务上获得收益?可个人得服从集体,私得服从于公,不得不服从的同时,心理上极其困惑,也极其痛苦。

  有了这种感觉,你通过这件事获得的回报就不是零,而是负一。因为这种情绪,会影响你的工作状态,会影响你对整个团队的认定,也可能会影响你在其他工作的投入。甚至更进一步,会影响你对规则的认同,对团队价值观的认同。

  第二种,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从中使坏。

  确实,有些人觉得,这些关系是我的,业绩也应该由我来收取。既然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便利用自己和这些客户熟悉的便利条件,制造一些事端,使得自己的同事失去这样的业绩或者减少这些业绩。

  显然,你这样做了,你所得到的是什么?利益上面,仍然是零。

  可你损害了别人。如果没有任何人知道你干了这件事,你的整体收益是零。实际上,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既然为了,很难保证别人不知道。

  首先,你在客户面前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看上去得计,而客户很可能给你的印象分减一个大值。你于是失去了一分。更进一步,客户可能将此事告诉你的同事,或者你的同事不甘心失败,会想方设法弄清此事。一旦清楚此事,你就彻底失去了这个同事,又负了一分。这个同事自然不肯忍下这口气,他会想办法告诉你的上司。于是,你的上司,又会给你减一分。

  如此一来,一件看上去损人不利己的事,实际上让自己失了至少三分,既损了人,也害了己。

  第三种,仍然努力去维护这些关系,将一般的客户关系,发展成为朋友关系,并且利用这种关系,尽可能地协助你的同事,提升业绩。

  这样做的结果,从利益分配上看,你的获益,仍然是零。

  之所以是零,是你计算的是眼前收益,是看得见的有形收益。但我们别忘了,做任何事,除了经济上的有形收益之外,还会有隐形收益或者无形收益。

  首先,你将客户发展成为朋友,这个收益,是无法计算的。

  其次,你帮助了你的同事,就算你的这个同事没有完全明白职场规则,对你并不懂感恩,但是,其他同事会怎么看你?你会在其他同事甚至整个职场赢得口碑,在融洽职场关系方面,你又获得了巨大收益。

  再其次,你的上司肯定会知道这件事,他知道之后,会给你打上一个巨大的印象分。你又获得了一次收益。

  因为你很善于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公与私的关系,会在很多人眼中获得加分,这些人很可能成为你的义务宣传员。你所做的事,虽然纯粹利他,丝毫都不利己,可实际效果,却是大大地利己了。

  网上有这么几则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种利他等于利己,损他等于损己的意义。

  第一则故事说,有一个人大学毕业时,被某电视公司叫去临时主持一个节目,电视台导播发现,她不仅主持很好,文章写得也不错,又找她商量,是不是把编剧工作也兼起来。于是,她既当主持又当编剧。

  按理说,担任了两个职务,就应该领取两个职务的报酬。可节目结束时,导播说,当初谈定的报酬,是主持的报酬。你能获得的报酬,也应该是主持的报酬。但在主持之外,你又做了编剧工作,所以,主持报酬,你只能得一半。因为你干的编剧工作,是没有签约的,台里没有报酬支付给你。最终领取报酬的时候,她签字的单子上,写的是一千六百元,拿到的,却只是八百元。

  也就是说,原本应该拿到三千二百元的她,最终却只拿到了八百元。

  节目都是有预算的,主持的费用以及编剧的费用,都在预算之内。导播节省了一名编剧的费用,这个就作为他的业绩,送给了公司。或者被这个节目组当成另外的费用冲走了。而主持费用的另一半,因为签字领出,导播显然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这件事,如果闹出来,导播会是一个不小的污点。导播和她,也必然成为仇人。

  对于此事,她忍受了,当时只是在心中默念: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报这一箭之仇。

  正因为她忍了,导播也认定,可以从她身上占到更多的便宜,便一次又一次请她,和以前一样,既当主持又当编剧,报酬也仍然是四分之一。

  在有些人看来,这个损失实在太大了。几期下来,自己只不过拿到三四千元的报酬,导播却从她这里赚走了万元以上。

  她心理不平衡?告这位导播的状?那会是什么结果,不言而喻。

  她什么都没做,将个人的损失忍了,相反,她会更投入更努力地工作。最终,电视台另一个部门看中了她的才能,聘任她为正式员工,担任编导,同时兼任主持。

  有知道此事的同学对她说,现在,你可以报复他了。

  她说,我不报复他,相反,我很感激他。且不说我当初告发他,就算当初我不肯接受他的盘剥,一定要求拿到自己应得的一千六百元,下一次,他就可能找别人。正因为我肯吃亏,让他占了便宜,却又毫无怨言,他才会一次又一次找我,让我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人都是自私的,都是利己主义者。但是,利己和利他,也不是绝对的,许多时候,利他可以变成利己,暂时的损失,可能换来的是未来更大的利益。

  另一个小故事也很有趣。有一个在美国就业数年的中国留学生,总在抱怨他的美国老板很坏,不仅给他的薪水很低,还故意拖延他的绿卡申请,一些关键位置,也不让他参与,不给他升职的机会等等。

  所有听到他描述的人,都一致认定,这个老板实在太恶劣了,简直就是人渣,跟这样的老板干,是一定不会有前途的,所以,要早作打算。大家出了很多主意,最后一致认定,不能便宜了这个坏蛋,得从他那里捞走足够的好处。

  怎么捞?当然是合法地捞,偷师,将他的技术什么的,全都学会,偷走,然后自己创业。

  这个人做了。从此之后,他认真工作,不仅分内的工作特别认真,分外的工作,也抢着干。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偷师。因为他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整个公司的运作套路全部搞清楚,所以,他极其主动地干所有工作,主动地和所有人搞好关系,主动地加班加点。

  半年以后,那帮朋友问他,偷师应该成功了吧?是不是准备跳槽了?

  他说,不用了,我现在很好,老板很重视我,给我提了职,加了薪。

  这个例子很有趣。此前,他认定自己是为老板工作,并且认定自己的工作干得很好,老板没有给他应得的报酬,克扣了他很多。却不知道,在老板的眼里,他是一个干事不认真的人,一个自私的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对于这样的人,老板自然不会重视,走或者留,对于老板没有意义。因此,老板不给他加薪,不在申请绿卡时给予帮助。

  说到底,他的问题,是着眼于私,立足于私,相对于公而言,他微不足道。

  当他决定偷师的时候,他还是为了私。可以前的为私,是为了得到报酬,得到好处。是纯粹的私。而这次,主观上,他是为私,是利己。客观上,他却是在为公,是在利他,他将整个公当成了私,当成了自己必须得到的技术准备。尽管他的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变化,甚至更加强化了私欲,而在事实上,他已经将职业行为当成了人生的全部。

  老板看不到他的私欲,甚至可以说,任何老板,都会承认甚至鼓励员工的利己主义。只不过,利己和利他,有一个哲学转变的过程,有一个认识提升的过程。

  这个故事,还说明一个道理,报酬,你不需要考虑,老板会替你考虑。无论是给你加薪,还是不给你加薪,都是老板考虑的结果。老板决定给你加薪,给你提职,都是因为你干得好,相反,老板不给你加薪不给你提职,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你没有干好,而不是老板如何坏。

  话说回来,老板无论好和坏,他也有一个私在里面。你能给他出成绩,他自然对你好,你不能给他出成绩,他自然对你不好。

  这是一个职场原则,无关老板的个人品行。

  身在职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私,员工的私,和老板的私,肯定不一样。但所有的私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这个就是公。简单地理解,企业的公,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就是每个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不是你的私符合老板的私,才会被老板肯定,而是你的私,已经融入到公司的公之中,才会被老板肯定。

  有人或许会说,这一点,我很难做到。原因在于,我辛苦工作一个月,创造的价值,更多地被老板榨取,就算我帮公司赚到几百万几千万,我所能拿到的,也就是每个月几千元工资而已,我所赚的百分之九十,被老板赚走了。

  从资本论的角度看,确实是如此,老板就是资本家,他们榨取员工的剩余价值。

  资本家是不是榨取了员工的剩余价值?这个问题,上升到了政治高度,我们不在这里讨论。

  其他一些问题,似乎可以讨论一下。比如说,你到底有没有剩余价值供老板榨取?相当一部分人,恐怕没有,他们工作所创造的价值,很可能少于他们获得的回报。

  就算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利润靠计件来完成,表面上看,企业利润,是靠这些普通员工一件一件的产品创造的,每一个员工,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实际上,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企业能够拿到订单,绝不是靠这些员工的工作做得多好,而是靠少数人的积极努力。所以说,普通员工靠计件所创造的那点剩余价值,有相当一部分,必须支付给其他共同协作的员工。

  更多的企业,存在较为普遍的二八现象。百分之二十的人,创造了企业百分之八十的利润。但这百分之二十的人,并没有拿走企业报酬中的百分之八十。这没有被他们拿走的部分,被普通员工瓜分了。也就是说,只创造了百分之二十企业收入的普通员工,拿走的报酬远远超过整个报酬支出的百分二十。

  从这种意义上说,普通员工,并不是在被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而是在享受另外百分之二十员工的劳动成果,享受企业的带薪培训。

  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一点,便可以明白,老板所定或者社会所定的分配体系,是否完全合理?就某些个别现象来说,是不合理的,比如百分之二十。但就普遍现象来说,是基本合理的。

  工作既然不是你的,你自然不会全力以赴,甚至磨洋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在这种状态下,你得到了什么?

  你得到的,是你的薪酬。除此之外,还有你充满怨愤的情绪。

  心态调整了吗?没有。技能加强了吗?也没有,阅历增加了吗?坦率地说,你的心理年龄,很可能停留在你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个时候,经验自然不必说,你没有认真地投入工作,没有仔细去领悟职场规则和人生哲理,哪来的经验?就算有,和那些认真工作的人相比,也少得多。

  所以,持这种心态的人,没有未来,至少是未来与预期存在巨大的差距。

  你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明白,你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客观上,你在为两个人工作,一个是为你的老板,另一个,是为你自己,为了获得劳动报酬,维持今天的生活状态工作。主观上,你却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工作,你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未来积累。

  当你认定是在为别人工作的时候,你还会有动力吗?没有,只会有抱怨,只会有斤斤计较,只会做表面工夫。

  如此一来,你注定不会优秀,也注定会在升职升级的路上走得异常艰难。

  要想成为二,那就难上加难。

  相反,你认定是在为自己工作,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工作,那时,你对工作所投入的热情,是什么样的?

  如果觉得职场二规则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黄晓阳小说全集职场二规则决战江湖二号首长2二号首长3官劫幕僚爱情万岁阳谋高手高手过招二号首长,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