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黄晓阳作品职场二规则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自以为聪明的人一下把方案说出来,是希望大家讨论他的方案,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方案好得很,妙不可言,根本不需要过多地讨论,走一下过场,会议就可以结束,没有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

  且不说他的方案是不是真的妙不可言。单是他将领导设定的程序带跑了,实际上试图将这个会议,带到他设定的程序上面来,就错了。他不是规则制定者,只是规则执行者。他并不按主管制定的规则来,自搞一套,还存在一个不尊重别人不尊重上司的问题。

  此时,主管肯定会制止他,再一次告诉他,别的事先放一放,目前只讨论场地问题。

  自以为聪明的人,不是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是一味地认为,上司对自己有偏见,不给自己发言的机会,强行打断自己的发言,是极不礼貌的,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权压人。

  还有一种自以为聪明的人,总是我说东你说西。

  我遇到一个人,跟我谈文学。我说,这个地方应该这么写,像你现在这样写,市场可能不接受。他说,不对,郭敬明就是像我这么写的。郭敬明目前是最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家,只要是他的书,就可以卖得好。我就是按照他的方法写的。我说,郭敬明不可复制,你只能是你,永远成不了郭敬明。他立即说,国外的某个理论家是怎么说的。我说,国外的理论家针对的,不是你这篇文章,你所写的,恐怕也不一定符合国外那个理论家所说的情况。他又立即说,哪个大学的教授是怎么说的。我说,理论家或者教授所说,肯定有道理,问题是,他的道理和你的作品,是不是一回事?他说,我就是按照他们说的写的。

  自以为聪明的人,永远喜欢领着别人跑。而他们所跑的方向是否正确?他自认为是正确的,因为某个专家是这么说的,某个权威是这么说的。且不说你所说的专家或者权威,到底是自己的理解,还是照搬了别人的观点,就算他说的是真理,你还存在一个理解和运用问题。

  你脑子里装一堆的金科玉律,并且自以为是地认定自己完全学会了。可实际上,你的行动力,恐怕远没有达到完全遵守那些金科玉律的程度。你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而在一个现实经验丰富的人眼里,你所懂的,全是别人的,你自己什么都没有。你其实只是一张白描纸,上面被别人画上了很多道道,没有一笔是你自己的。

  一张白纸聪明吗?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是。

  所以,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要好好记住我说的话。永远不要轻易认定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而要学会听别人的话,好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再来说说小聪明的人。

  所谓小聪明的人,主要是指一种人,小事精明大事糊涂的人。这种人最突出的特点,也是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看得多想得透,不肯做实际工作,只喜欢摆花架子。

  我在小说《爱情万岁》中写过一个类似的男人,他为了追求女主人公方子矜,表现出一种特别的聪明。女人要扫地,他立即抢过扫帚,说,我来做我来做。女人想,你扫地也好,那我去洗碗。他立即将扫帚一扔,跑过去抢过女人手中的碗,说,我来做我来做。只要女人做什么,他就过去抢来。看起来,他非常勤快,非常体贴。他对女人说一堆甜言蜜语,哄得女人心花怒放。而实际上,他一件事都没有做。

  这一招,对某些女人很有用。

  同样的招数,他也可能用在工作中。随时随地,都在做样子给领导看,认定这样可以哄领导开心,得到领导的信任。

  事实上,我告诉你,你这样做,或许能够讨好某类女人,却无法讨好领导。

  为什么?因为领导永远比你聪明。

  再举个例子吧。你在领导面前做了很多表面工作,只要领导出现,你肯定永远都在积极地工作。而实际上,只要领导转过背,你就开始玩电脑游戏。你这样做,领导就不知道了吗?我告诉你,领导其实看在眼里,只是不愿说出来罢了。

  领导一旦成为领导,他就希望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了解自己的团队,了解团队中的每个人。你在电脑上玩游戏,领导没有到你背后去看过,就不知道了?才不是。

  假如你在电脑上炒股票、玩游戏什么的。领导突然出现在你的办公室,尽管你面对的是门,你能看到领导进来,领导却无法看清你的电脑,是不是领导就真的不知道你在干工作以外的事?

  你的本能会向领导透露消息。什么本能?因为你在干工作以外的事,你害怕领导真的走到你背后去看。所以,看到领导进门的那一瞬间,你一定会伸手去动鼠标。你为什么要动鼠标?如果是在工作,你需要动那一下鼠标吗?只有一个可能,你在干私活,动鼠标是为了关掉某个窗口。

  你耍花架子,玩小聪明,肯定瞒不过领导的法眼。并非领导是神仙,能掐会算。而是有一个基本原理,假的永远是假的,假的真不了。而你所玩的那些假把戏,很可能领导以前也玩过。即使没有玩过,他经得多见得多,也看别人玩过。

  至少,领导在三个方面比你聪明。

  第一,领导比你聪明是客观事实。领导之所以成为你的领导,而不是你成为别人的领导,是因为他在很多方面比你做得好,经过更高级领导的多方面全方位考察,认定了这一点,才将他提拔到领导岗位上。

  有些朋友或许不以为然,觉得职场并非只提拔有能力有智慧的人,相反,还有很多庸人蠢人,也一样被提拔了。那些小聪明的人甚至会想,他们被提拔,正是因为他们的小聪明耍得好,吹牛拍马功夫了得,一时蒙蔽了领导。

  因为对他吹牛拍马奉承巴结的行为不齿,所以,他一旦成了你的上司,你从心眼里不服,在工作中不听从他的指挥,甚至故意刁难。你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你认定,他不如你,他通过非正当手段上去的,你被职场潜规则了。

  但是,我告诉你的结论,可能让你不舒服。错不在他,而在你。他得到升迁,并不是职场潜规则,而是显规则。

  为什么这样说?我来给你讲理由。

  你对他不齿,是不是因为他吹牛拍马的功夫比你好?你认定他是靠非正当竞争上位,他的存在使你失去了竞争的公平。为了证实你是对的而他是错的,或者你更高级的上司是错的,你会在内心深处,拿他和你进行一番比较。一比较,他就在你心目中变得更加不堪,简直一无是处。与他相比,你简直就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完人。

  可你没有想过,你这样比较的时候,用的是你的标准。你的标准是什么?你用自己的优点,去比较他的缺点。人们都有一个盲点,看别人的时候,永远看到的是别人的缺点。看自己的时候,永远看到的是优点。

  一个偏颇的标准,肯定导致偏颇的结论。

  你可以换一个标准试试,什么标准?拿我这本书做标准。你一条一条地对比,哪一条你做到了,他没做到,哪一条他做到了,你没做到。然后,你再看一看结果,看一看,到底是他比你做得好,还是你比他做得好。

  我明确告诉你,其实不用比,我也知道结果,他比你做得好。

  原因只有一个,你的更上一级领导提拔他的时候,拿他和你反复比较过了,得出过结论了。

  再换个角度看,就算他真的只会溜须拍马,我也可以反问你一句,你会吗?你不会。你连溜须拍马都不会,那么,你会什么?你会的比他多?恐怕不是。领导在考虑提拔你还是提拔他的时候,经过反复比较,最终结论,你和他是一样的。但是,他比你多一个技能,他会溜须拍马,你不会。所以,他的溜须拍马,为他赢得了加分。

  别看溜须拍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加分。

  前面,我们谈到了忠诚,忠诚的三个层面,第一个和第二个,忠诚你自己的选择,忠诚命运对你的安排,谈的都是同一件事,也就是忠诚你的事业,这个事业,同时也是你们团队的事业。第三个,忠诚你的精神导师。第四个,忠诚你的事业领袖。前面三个忠诚,你做到了吗?恐怕绝大多数人没有做到。如果做到了,你就不会去考虑他被提拔而你没被提拔这样的事。不管你是否做到前面三个忠诚,第四个忠诚,你做到了吗?

  假设,你和他一样,做到了前面三个忠诚,那么,你们可能都得了六十分。领导要在你和他之中提拔一个人。他会溜须拍马,你不会。至少,他做到了第四个忠诚,或者正在努力地实践第三个忠诚,你却没有。所以,最终得分,他是六十一分,而你是六十分。再假设,你和他一样,前面三个忠诚都没有做到,你们所得的,都是零分。第四个忠诚呢?他比你做得多一点,得到了一分。领导提拔了他,而没有提拔你,确实是他比你做得好。

  现在你明白了是潜规则还是显规则了吗?

  他被提拔了,你没有。因为他比你强。既然他比你强,你如果再不服,就说明你这个人思路存在大问题。需要反思的,是你自己。

  第二,领导比你聪明是历练的结果。

  你是一名普通员工,你考虑问题,更多是站在普通员工的角度。也就是说,你更多考虑是自己。无论你和哪个同事进行比较,参照物,都是你自己。

  正因为你所用的参照物是自己,就难免被私心局限。

  用一个比喻,作为普通员工,你只是站在一楼,层级太低,视野受到了局限,思维方法太单一,参照物和你存在同样的问题。也就是说,你所用的度量衡,本身就存在问题。你用这个存在问题的度量衡去度量二楼三楼,能量出一个什么结果?

  相反,你的领导则不同,哪怕是只比你高一级的领导,他已经站到了比你高的层面,他上到了二楼。你只有站到二楼上去,才知道,视野会比站在一楼宽广得多,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完全变了。

  你站在一楼,你是普通员工,你所考虑的一切,都是普通员工的角度,更多考虑的,是你自己。一旦站到了二楼,他不能再像普通员工一样考虑问题了,也就是说,你不能再只是考虑自己了,不能拿着尺子只量别人不量自己了,他得考虑团队利益,考虑一碗水端平,考虑更上层领导的想法和意见。客观现实逼迫他更多角度多层面多视点地思考,从而拓宽了他的思维。

  你如果明白了这个一楼和二楼的道理,你就能明白,你的领导,肯定比你高明。这种高明,不是天生的,而是环境造成的,是不同的位置必须进行不同的思考,促成了他的思想提升。

  或者换一种说法,你还停留在一楼,你原来的经验、认识如果是一的话,你现在还是一。而他站到了二楼,他已经获得了一,现在因为有了新的位置,哪怕只增加零点一,他也比你多出了零点一。

  第三,程序决定了他比你聪明。

  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为什么压死人?不是他的重量比你重,块头比你大,力气比你大,而是职场规则在那里,你必须遵守职场,必须遵从你的上司。

  职场规则的设计,就是将更聪明的人提拔到更高的位置,从而获得更大的权力。

  换句话说,就算那个被提拔的人,真的比你差得远,但是,他被提拔而你没有被提拔,你也必须服从他。你对他的服从,仅仅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更内在的原因,是你必须服从职场规则。

  假如你不服从他,那么,你反对的就不是这个被你瞧不起的上司,而是整个职场规则。

  你评价一个人的对错,没问题。但是,你一旦颠覆了职场规则,你就大错特错了。

  现实之中,很多人会犯这种错误。就如前面谈到的那个买土豆的故事,那个乙,并不仅仅是在反对那个和他一起进来的甲,他是在挑战职场规则。

  再看一看我们周围,这种情况有没有?有,而且不少。

  一个比你晚入职的人,甚至原本是你部下的人,有一天,跑到了你的前面,成了你的顶头上司,你服吗?别急着回答,用心想一想。很少有人会服,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这种不服之中度过,都在愤愤不平。

  可你从来没有想过,你不服的,不仅仅是那个跑到了你前面的具体的个人,而是职场规则。

  你只要懂得这么想,也就明白,是你错了,而不是他错了,更不是职场错了。

  领导为什么比你聪明?所有原因归结为一点,因为尺子的不同。

  你所用的尺子只有一把,那就是你自己。你拿自己当参照物,去量世上的一切。但领导所用的尺子,却是逻辑,秩序和规则。

  很多人会说,这个世界,其实没有标准。之所以说这种话,是因为说话的人以自我为标准。其实,这个世界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逻辑、秩序、规则。

  我们看到的,是不讲逻辑、秩序、规则的人和事。那是因为,人们对逻辑、秩序、规则的理解,各有不同。尽管不同,但有职务的人,和没有职务的人,对此的理解,还是有区别的。至少,有了职务之后,会懂得突破自我思考角度,找到一个新的思考角度,没有职务的人,很难有大局观。

  世上的很多事,想不通,是因为思维的角度不对。

  第三节 别把组长不当领导

  搞不清自己和领导之间的定位,是职场中常犯的错误。

  新入职的年轻人,见到谁都是老师,都是领导,工作几年之后,和大家都熟了,很容易混淆彼此间的定位。实际上,这种混淆,是对于职场等级的一种理解上的模糊。

  官场中常常见到一种现象,一个部门七八个人,六七个都是官,只有一两个兵。于是,出现了官兵倒挂,兵成了指挥者,官成了办事员。

  我的朋友在一个部门当处长,他这个处,共八个人,其结构是一个处长,两个副处长,处以下,还有一个科长,两个副科长,另外两个是办事员。这样的结构,就形成了一种极其搞笑的情况,最轻闲的,是这两个办事员,在处里,他们实际什么都不用做,任何事,都需要处长亲力亲为。

  单位没有保洁员,清洁卫生需要自己打扫。毕竟只是一个小单位,只有三间办公室,三位处级干部一间办公室,另外五个人,两间办公室。办公室的卫生,从来都是有级别的领导打扫,那两个办事员,肯定不干这件事。处长曾经想过订立一个清洁制度,转而一想,这个制度订了,对于自己这间办公室没有意义,他不可能安排那两名科员轮流打扫自己办公室的卫生。于是,另外两间办公室的卫生,就由科长或副科长打扫,科长或副科长不打扫,就没有人扫。

  处里如果搞什么集体活动,永远都是领导们在忙,两个科员在那里指挥。

  朋友讲了两件事,有一次,处里搞一个大型活动,为了节约开支,所有会务工作,都由自己搞。作为处长,他和一名科长亲自挂横幅,他们俩各自爬上一架梯子,在那里挂,一名副处长和一名副科长在下面扶梯子,一名科员站在不远处指挥。好不容易把横幅挂好了,处长和科长正准备下来,那名科员在下面大喊,不行不行,取下来。他和科长莫名其妙,问为什么要取下来,出了什么问题。科员说,这个横幅太长了,不能用,要重搞,得删掉几个字。

  科员的话对不对?有一定道理。可这种道理,本应在讨论方案的时候说出来,但是,全处一起讨论的时候,两名科员显示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一直在那里玩手机。现在,不仅方案已经定了,前期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他却说要改。处长说,算了,来不及了,就这样吧。

  这名科员却说,那不行。这样会出麻烦的。

  处长想,就算出麻烦,也是我的麻烦,与你有什么关系?

  没想到,为了这么个事,纠缠半天,这名职员态度很坚决,一定要换。处长哭笑不得,最后发脾气了,才作罢。

  另一次,处长带着一名副科长和一名职员出差。一路上,所有的事务性工作,都是副科长做,科员安于享受副科长的服务。办完事离开酒店,已经到达机场,才发现出了状况,那名科员的行李没拿,丢在出租车上了。

  他自己的行李自己不拿,却责怪科长没有帮他拿行李,像上级训斥下级一样,当着处长的面,训斥科长。处长看不下去了,说了科员几句,最后决定,科员留下来找行李,他和科长仍然按照原计划乘机返回。科员却不干,认为处长和科长应该留下来,和他一起找行李。

  处长生气了,置他于不顾,和科长一起走了。

  事后,这名科员到处说处长的坏话,觉得处长太不像话了,不应该扔下他不管。

  另一个朋友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他进入公务员系统时,处里共有九个人,七个都是领导,只有两个兵。当时的情况,和上面所说差不多,副科长以上干部,都是干杂事的,反而那两个兵,成了指挥员。他知道自己没有根基,能够进入公务员序列纯粹是考试加运气,所以,他只能苦干。

  那两个科员都有背景,见新来的这个完全不懂套路,什么事都抢着干,开始是提醒他悠着点,后来便孤立他,在其他人面前说他的坏话。发展到后来,他们会故意给他制造一些麻烦,想让他出错。正因为有这两个人的存在,他更加警醒,每一件事,都将细节考虑得十分周到。为了避免钻进别人设计好的套子,他养成了凡事做记录的习惯。有几次,他差点踩了别人设计好的陷阱,最终,是记录救了他。

  两年多以后,调来了一位新局长,要选一名秘书,将全局所有人排了一遍,选中了他。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他做事仔细。如今,他已经是副处级,而那两个科员,仍然是科员。谁都不希望手下多两个爹,全局没有人敢要他们还有一件小事,也很能说明问题。

  某单位有两个同事,彼此私下以兄弟相称。毕竟,大哥比小弟早两年入职,担任部门副主任的时间,也早小弟一年,所以,大哥总是以大哥自居,小弟对大哥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小弟遇到什么不懂的事,向大哥虚心求教,大哥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又会把小弟骂一通,说他智商太低,情商太差。彼此间这种玩笑开得多了,小弟完全不在乎。

  两人担任部门主任几年之后,发生了变化。公司要提升一位副总,共有三个候选人,两兄弟均在其中。经过反复研究,公司最终决定提拔小弟。

  如此一来,两人的位置改变了。小弟虽然只比大哥高了半级,毕竟是副总,是上级。

  有一次,大哥开玩笑地对小弟说,以后,我要叫你老板了。小弟连忙纠正大哥,还是像以前一样,你永远是我的大哥。对于小弟的说法,大哥坦然接受。即使如此,称呼方面,还是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变化。如果仍然像从前那样,称其小弟,肯定不适合,若是叫副总,大哥又觉得心里不爽,便采取了一种折衷的办法,直呼其名。若是私下场合,大哥还是大哥,遇到事,仍然把小弟先骂一通。

  大哥的部门负责洽谈一笔生意,最后一轮谈判,需要公司派出级别更高的领导出面,小弟便以公司副总的身份参与。整个谈判过程十分顺利,中午,客户摆下庆功宴,准备喝完这餐酒,下午就将合同签了。

  谁也没料到的事情发生了。客户原本对大哥和小弟之间的关系,便有些困惑,作为部门主任,他和公司副总之间,完全没有分寸感,说话口无遮拦。尤其是喝了几杯酒之后,说出的话,更加过分,动辄说副总智商低情商差,搞得客户十分尴尬。

  到了下午,客户变了,合同不签了。

  事后,他们做了很多努力,才知道,客户对这个合同失去了信心。

  首先,他们觉得,将这样一笔业务交给主任,他们不放心。他们觉得主任是个没有分寸没有底线不懂规则的人,如果开展这笔业务的时候,他也不讲规则,事情可能非常麻烦。其次,他们也对这家公司失去了信心。公司派出的这名副总,到底是有权的还是没权的?如果是有权的,为什么一个部门主任,敢对他如此不敬?如果是没权的,又派他出面谈判,岂不是对自己不敬?再说,这位副总如果有实权,而一个部门主任竟然敢对他口无遮拦,岂不说明这家公司的管理很成问题?跟一个管理混乱的公司合作,谁的心里,都会悬着一颗石头。既然发现了这种苗头,自然要防患于未然。

  事后,虽经多方努力,客户公司就是不敢信任他们,不仅这次的合作没有谈成,以后也不太愿意和他们公司来往。

  其后,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常常在大会小会上拿这件事举例,虽然不是指名道姓,毕竟事情早已经公开,公司所有人都清楚其中一些细节。

  如果一定要深究此事,公司的管理其实是存在问题的。如果公司在各项规章制度方面,对此有严格的限定,两人之间,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是,公司高层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是在出了此事之后,严格管理制度,狠抓职工培训,而是一味地迁怒于这位大哥。大哥自然觉得面子挂不住,不久就辞职了。

  一般人认为,等级制度,是专制的产物,民主社会,一定没有如此森严的等级制度。

  这种理解显然是错误的。只要接触一下那些大型外企,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等级制度极其严密,在公司内部,绝对不能出现角色错位行为,不能容忍越级行为。另一方面,那些外企又并非将这种制度印成白纸黑字,而是形成一种企业文化,某个不尊从这种制度的人,自然会和这种企业文化格格不入,时间不长,便会自己离开。

  与此相反,中国社会,无论是官场还是职场,都会一再强调规章制度,可在大部分地方,又是完全没有制度的。

  上面提到的一个机构百分之六七十都是领导,只有极少数不是领导,而非领导却在指挥领导做事的情况,在中国官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存在。而中国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或者中小型企业,这类现象,也是常见的。国有企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权力结构类似于官场,企业的员工,都是各种关系进来的,部门负责人,对于这类员工没有人事权。中小型企业存在这类情况,是因为这类企业的老板是从很小规模干起来的,一开始就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他一起创业的那些人,脑子里也不可能有规章制度。

  这种情形,有点类似于刘邦的经历。

  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手下聚集了一大批能人。这些人是不是当时最杰出的人?不一定,可能有些人比他们出色得多,只不过,他们站错了队伍,看错了方向。比如项羽,显然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还有秦集团的章邯,同样是一个极其了不起的人。相反,刘邦手下的那帮人,更像是绿林好汉,完全没有正规意识。

  刘邦的队伍之所以更接近绿林,那是因为刘邦本人就是草根出身,没有读过mba什么的,不搞制度性规范性管理,他的所有办法,都是绿林那一套。以至于他后来坐了天下,汉集团成了天下第一大集团,内部管理,还是绿林那一套。

  有两个例子,最能体现汉集团的草莽管理体系。

  刘邦当了皇帝,他家乡人民跑到皇宫里找他,穿着草鞋赤着脚,就踏进了皇宫,把皇宫的大殿里搞得像农村人家的堂屋一样,到处都是泥。而刘邦手下的大臣大将们,也都完全没有规则,不排坐次,不讲服装。以至于大臣们上朝,根本不需要排队,想站就站,想坐就坐,想说就说,朝廷的议事堂,搞得像个自由市场,乱哄哄的。

  如果觉得职场二规则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黄晓阳小说全集职场二规则决战江湖二号首长2二号首长3官劫幕僚爱情万岁阳谋高手高手过招二号首长,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